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高中語文教師寫作教學反思8篇 "教師反思:高中寫作教學之我見"

本文是一位高中語文教師的寫作教學反思,其中包含了對於學生寫作技能提升的探討與思考。文章講述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擁有的經驗和教訓,以及如何引導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方法和技巧。這份反思不僅能夠為其他教師提供參考,也能指導學生在寫作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高中語文教師寫作教學反思8篇

第1篇

?雷雨》這篇課文以簡煉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順序,清晰地展開陳述,三部分特徵鮮明,寫景細緻逼真,引人入勝。激起了學生對大自然的深刻體驗,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自然的熱情。

雷雨是在夏季時經常見到的自然現象。課始,先讓學生談談見到的雷雨前的景象。有的說會打雷,很讓人害怕;有的說還有閃電;有的說天氣會很悶,讓人喘不過氣來;有的說大風會突然刮來,雨點兒落下來時常常讓人躲閃不及……看來,學生的生活經驗還是很豐富的,我趁機引入了課文,學生的興致很濃。

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充分利用課本插圖:畫面上厚厚的黑雲籠罩著整個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讓學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現象的變化。並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詞析句:

3、“壓”字說明當時的雲層怎麼樣?黑沉沉的烏雲向你直壓過來,你感到怎樣?在引導學生理解“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個句子時,“垂”字的意思比較抽象。若以詞解詞照字典上的註釋解釋一下,學生是似懂非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會“垂”字的意思,我在黑板上演示了一下(一隻蜘蛛從網上順著絲垂下來),讓學生認真觀察。學生一看就明白,不必再用過多的語言做許多無謂的解釋。

“雨停了。太陽出來了。一條彩虹掛在天空。蟬叫了,蜘蛛又坐在網上。池塘裡的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雷雨後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麗的畫卷,為營造美的氛圍,聽著教師的導語,欣賞雨後的自然界美景:雨過天晴,萬物經過大雨的洗刷,一切變得那麼清新。花兒開了,小鳥在枝頭唱起歌兒……雨後的景色真美啊!我相機展開想象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想象:蟬在說些什麼呢?蜘蛛在幹什麼呢?青蛙在幹什麼呢……

生:因為它的網被雷雨打壞了,雨停了,它肯定要先修網。

生:對,剛才的網被雨打破了,說明它的網不夠牢固,現在它肯定要修一張更牢固的網。

師:你可真會聯絡上下文來想象。(因為上文說到:一條彩虹掛在天空。)

這是課末的一段小插曲。因為時間比較充裕,所以我讓學生充分想象。肯定是覺得在課堂的朗讀還不夠盡興,所以還要在說話時pk一下。學生都想展現自己不同的想法,越說越想說,在課堂上難得見到這樣的情況。我想,肯定是今天的課堂氛圍比較輕鬆吧,讓孩子們思維之花在課堂上盛開了。

高中語文教師寫作教學反思8篇

第2篇

有時候,英語寫作課就像是匆匆過客,往往在高一的教學中,被忽視了,省略了,或者因為不願意佔用一節課而簡化成作業過去了。而人教版必修1 unit5的教學中一個寫作教學片段,忽然眼前一亮,讀過之後,更覺獲益匪淺。

在這節課中,老師將聽、讀、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先聽材料完成任務,再讀材料寫出有用的短語,然後根據讀的材料編寫的對話進行表演,最後塵埃落定,根據相關材料寫——卻不是單純地要求寫作,老師在佈置寫作任務時明確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結構進行寫作。寫前是準備階段,學生在讀過的材料中查詢有用資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討論其所寫內容,然後成文。這一教學案例的寫作訓練活動在多方面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非常值得借鑑。

在一次公開課上我也曾為了兼顧聽說讀寫用過這種手法,覺得這節課還可以這樣,在寫的階段,加上口頭作文,學生可以用較為隨意的英語表達寫作的基本思路,然後教師和學生一道分析、替換、轉換其遣詞造句,促進更多的個性化表達,也許會更好些。

寫作課,從高一抓起,我們不能漠視高一學生的寫作需要,倒是在方式,我們可以探索不同的教學方法,喚醒學生對寫的渴望,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第3篇

優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語文課堂教學的活,需要靈活的教師引導,鮮活的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 可對於我來說,還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我覺得要使課堂氣氛活起來,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方面是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十分欠缺的地方。

首先,教師的教學活,帶動的必然結果是學生學法活。教師教的不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學生多點撥,多直觀,多啟發,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老師在課堂中應引導學生創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他們標新立異。

其次運用靈活、恰當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定的情境生動、 形象地表現出來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在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上課,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內容,並且能順利解決課文有關問題,準確把握知識要點。

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注重發揮學生的思維功能,鮮活的思維是優化語文課的核心。在教學操作中,有經驗的教師在靈活引導的同時,十分注重鼓勵學生的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的並用,併力求異新,自覺地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鮮活的學生思維是智慧激盪的搖籃。我在教學中從不隨意打斷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望。

當然,在實施活化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二是要對學生的活動多加肯定,表揚。希望我能在以後的教學中有所改進,查漏補缺,師生互動,使課堂氣氛活起來,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高中語文教師。

第4篇

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又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也就是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面對這一趨勢,我推出了六步教學法,即:情境匯入-----出示目標------引導自學------合作探究------反思拓展-----當堂檢測,我在我的語文課堂上,哪怕是基礎薄弱的班級,也進行了嘗試,也許是我的教學能力有限,也許是我的思考不夠深刻,也許是我的反思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實踐中有收穫更有困惑。

?雨巷》是一首現代詩,因為這是一篇詩歌欣賞,對朗讀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如何才能讓學生在讀中落實悟,這是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之一。在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精心準備了課件和音樂,在課堂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去理解課文中優美的詞句,帶著自己的體會去讀相關的句子,一次不行來兩次,一個不行第二個接著示範,全班同學都投入了,都能用自己的朗讀抒發情感。這個環節是其他環節的基礎,是教學重點,需要25分鐘。接著用5分鐘讓他們去寫一兩句詩,當他們的情緒掀到高潮的時候,配著優美動聽的曲子緩緩地、緩緩地全班配樂朗誦。美文欣賞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為了把欣賞課的教學效果繼續延續下去,我特意留了5分鐘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讓學生的感情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也對文中的好詞好句進行了積累,為寫作奠基。在那節課中,學生的獲得時間恰到好處,剩餘10分鐘作業也能當堂完成。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提高了課堂的效果。

還記得在上《裝在套子裡的人》的時候,自己感覺課文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堅持先學後教,當堂檢測的原則,課前重點要求學生找出主人公別里科夫的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他的心理變化,深層感悟別出什麼亂子一語,由文字字面的理解上升為文化層面、精神層面的理解。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卡在了心理活動的理解與感悟上(,結果在這一個環節花了大量的時間帶著學生去找文中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再引導學生體會,但還是有很多學生不能理解,沒有消化。反思這個環節,由於沒有正確看待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對學情估價過高,合作探究環節沒有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最後為了完成教學內容我對他們進行了強硬的灌輸,儘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感悟能力,但是教育專家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學生的主動獲得沒有落到實處。

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我都努力去嘗試讓學生都不同程度達到(部分學生只是接近)教學目標,也嘗試過很多辦法,但感覺還是收穫甚微,總有那麼一部分學生課堂上的簡單知識就不能掌握,所以困惑至今,有望和各位同仁探討。文言文教學對於我這個班級來說是很困難的,於是我降低難度,改變教學策略,以讀準字音、正確把握節奏、力爭讀出語氣為底線目標,以積累重點文言文實詞和背誦名句為主要目標,以文章內容的理解為提升目標,只點到為止。如《陳情表》是要求背誦的名篇,課文很長,基礎差的學生基本上望書興嘆,我於是分三層要求:能力強的全文背誦,中間層背誦重點段落,學困生要求朗讀全文再背誦名句。在課堂檢測環節,我就他們重點抽查,長期堅持我想還是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但並不能保證每一節課讓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教目標,只能是儘可能地接近教學目標,這也是我多年來在一線教學中的困惑。

當然,我也會在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落實和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認真編寫導學案,課前下足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5篇

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語言技能和提高交際能力的任務。英語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四者與語法都有密切的關係,語法具備生成力,學會一種語法規則可產生出無窮無盡的句子。那麼,掌握語法是提高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重視語法教學,不斷探索教學方法,提高語法教學質量,為提高英語教學的總體水平打下牢固的基礎。

任務型教學強調在做中學,用中學,即倡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各種任務活動,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並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到: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為學生獨立學習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能力。要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內外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參與交際活動的過程中形成交際策略。

然而,至今仍有部分教師固守傳統的語法教學理念,將大量課堂時間用來講解語法知識,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述做法與新課程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正確領會新課程精神,優化語法教學的方法,避免語法教學走極端,是英語語法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下面我將結合一堂英語語法隨堂課談一點感悟。

人教版nsefc m5u4的主題是making the news,閱讀課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講述了zhou yang在一家英語報社第一天上班時,和上司hu xin的談話,引導學生了解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新聞採訪的基本程式以及採訪時要注意的要點等等。文章裡出現了四句倒裝句: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learn the two forms of inversion— full inversion and partial inversion;

(4)學生基本情況:這是高二的第一個學期,文理平行班剛分不久。高二(16)班是文科班,英語基礎較好,高二(8)班是理科班,英語基礎比較差,能開口講英語的同學寥寥無幾,但兩個班的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都是比較高的。而且大部分學生都能主動複習課文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記住成長為一名好記者需要的基本素質。同時,根據教師的要求,背誦並默寫文中提到的四句倒裝句(見教學實踐,只讓他們背誦,並未告訴他們這是倒裝句)。

在高二(16)班,我採用了ppp教學法,就是:(presentation)展示語言材料,(practice)對語言進行實踐,(production) 自由運用、產出。

lead into the topic—inversion by going over the text 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especially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some basic skills on how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journalist.

while reviewing the major information, present the inverse sentences on the screen.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present the related sentences in normal order, ask students to compare and discover the differences. then conclude and lead into inversion.

其次,運用演繹法講授倒裝的諸多情況,即羅列大量倒裝句的語法規則,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現,然後再輔以各種練習鞏固,也就是練習階段(practice)。

最後,我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進而引導學生如何運用該語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就是所謂的輸出(production)。

second, now write down some sentences beginning with the adverbs below. make them into a story. then finish that story and write one of your own.

there came a loud series of knocks on the door. so i opened it. in the doorway stood a small boy and his father. in front of them was a broken bicycle lying on the ground. heresquo;s my sonsquo;s bike, explained the man.

最後,佈置回家作業,要求各個小組完成自編的故事內容,並再次複習倒裝的句型以及語法規則。

我原以為以上的課堂設計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掌握語言知識上,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能夠讓學生在特定的場合和情景中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交際的目的;既不脫離教材,又不侷限於教材。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卻出現了一些低效現象,值得反思。

在呈現大量的倒裝句的語法規則時候,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忙著抄寫倒裝的句型、看著呈現的例句,做著重複的習題,沒有時間思考,沒有機會發言,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而且有一小部分基礎差的學生甚至趴在桌上,昏昏欲睡。

反思: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忽略了以生為本的教學中心。在教學中,由於我採用了演繹法,即羅列了大量的倒裝句的語法規則向學生展現,然後又輔以各種練習鞏固,學生基本處於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因此,教師應把語法規律的發現、討論、學習和吸收交於學生自己去進行,語法規則是自己發現的,學生才感覺到學習語法的樂趣。所以,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要善於引導學生用腦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做,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使課堂煥發無限的生命力。

在課堂中,大部分學生都一直在機械地背誦、記憶,然後強化練習,一堂課下來,既沒有高潮也沒有低谷,枯燥無味,老師和學生都累得夠嗆,實際效用無從得知。

反思:出現上述這個現象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師羅列了大量的語法規則,為了教語法而教語法,拼命向學生灌輸語法規則,學生很快就因枯燥乏味而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語法的時候,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才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輸出階段,我提供了文章的開頭和放在句首的幾個副詞,而接下來的都需要學生自己發揮想象空間,自己編寫故事。本以為這樣的開放性作文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但在實踐中,卻發現大多數小組的作文了了幾筆,內容貧乏,句式單一,而有一個小組甚至沒有按照倒裝句的要求進行寫作。

反思:這個現象,關鍵在於教師的任務實施設計環節。在任務實施環節,教師所設計的任務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後貫通,層層深入,構建階梯性任務鏈。只有這樣,才能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在此,要特別注意的是,防止把任務設計得過於簡單,而使學生索然無味,或把任務設計得太難,而使學生產生畏懼感,失去對學習的信心。

二人活動和小組討論的合作學習的確增強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但是多半是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在發言,在代表小組彙報;而一些學生卻習慣於作為聽眾,很少甚至不發表個人意見,漸漸地他們對一切語言學習活動都漠不關心。

反思:出現上述現象與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無關係。不少教師喜歡叫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問題,而且對他們肯定和表揚,漸漸的,基礎較差的學生都習慣做看客。 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曾說過: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人格和差異,以適合學生特點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對待每個學生,才能使學生的身心自由地發展,創造性的成長。所以,小組分工必須明確,力爭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都有話可說,有活可幹,任務的結果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併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通過對第一次教學實踐的反思,我對第二次語法教學實踐作了適當的調整。雖然高二(8)班英語基礎比較差,但是大多數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討論,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第二次語法教學設計主要是對第二階段(practice)和第三階段(production)進行了修改:

q: work in pairs. compare the three pairs of sentences and discover what usually makes a sentence with only at the beginning inverse.

describe the pictures with only + adverbial at the beginning of your sentence. next, lead into the second form of inversion— negative words.

(設計意圖:學生合作,比較正常語序和倒裝語序的三組句子,歸納出only引起倒裝的三種情況,進而推論出部分倒裝句的謂語部分的特點。然後,我選了本班學生的圖片(王旭霞和史陳昌:她們兩位同學上學期成績進步很大,此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用only…can you…的結構面對面去祝賀。通過虛擬情景的練習,學生能夠現學現賣,掌握only引起的倒裝句。 )

(設計意圖:繼續運用王旭霞和史陳昌為話題,由only…can you…的結構順利引入新知識—否定詞位於句首引起倒裝。同時,以舊引新,印象深刻。)

so + 助動詞+主語(肯定句中) neither/ nor+助動詞+主語(否定句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做到在做中學,快速掌握新知識。)

well, in fact, wang xuxia and shi chenchang will not only work hard at present, but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arr;not only (key: will wang xuxia and shi chenchang work hard at present), but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設計意圖:再次回到王旭霞和史陳昌,道出他們的內心想法:今日多努力,明日多貢獻。同時,通過觀察法讓學生主動去發現並列連詞not only…but also…的倒裝特點。)

not only…but also…並列兩個句子時,(not only)分句部分倒裝,(but also)分句不變。

arr;(not only)wang xuxia(but also) shi chenchang will work hard at present, and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注意:not only…but also…並列(主語)時,句子順序不變。

否定詞位於句首,使用部分倒裝。常見的否定詞有: never, not, not only, little, seldom, hardly, in no time, by no means…

(設計意圖:在拓展前,我展示了三位奧運冠軍──郭晶晶、張怡寧和楊威的照片,並在他們的照片上打出他們的口號 ──i will never give up!改寫為never will i give up!運用演繹法,引導學生運用從特殊到一般概括理論。)

work in pairs, rewrite the sentence in inversion. do it orally. one reads out the original sentence, the other rewrites it. the pair which rewrites the sentence correctly wins a star for the group. and the group with the most stars will win.

(設計意圖: 課間分發紙條任務時,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52位學生倆倆合作,26個小題各不相同。故這個活動從合作教學和交際教學的原則出發,不僅提供情景教學的多樣性,而且讓學生整堂課都處於新鮮感不斷的亢奮狀態中,促進有效學習。)

here comes the result. (一語道出本節課的最後一個語法——完全倒裝)

(1)①today many teachers come here. ② here come many teachers today.

(設計意圖:提供四組句子,讓學生小組討論,通過探究法、觀察法、發現法等找出每組句子的不同點。從而歸納出下面的結論。)

句子中表方向和地點的 (副)詞、(介詞)短語可置於句首,以示強調。主語是(名詞)時,完全倒裝;主語是 (人稱代詞) 時,主語和謂語的語序不變。

practic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first normal then inversion.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用正常語序翻譯,再結合剛才summary中完全倒裝句的特點改寫為倒裝句。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超強的模仿力的特點。)

make up a short story (about 5-8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title: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貼近學生的閱歷,能迅速調動他們的創作熱情。而且我採用了造句和連句成文的半開放式作文,最後才過渡到作文,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

(設計意圖: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旨在鞏固學生所建構的知識。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程度,設計了造句、連句成文的半開放式作文,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任務的結果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併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第二次案例遵循任務型教學在做中學的原則,把課堂時間更多地交給學生,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通過體驗、實踐、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全面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課堂內容取材於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表現欲;課堂設計的每項任務都有明確目的,層層推進;課堂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表演型任務,展示型任務和小組討論觀察法等;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能夠提高語言實際的運用能力,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兩次語法教學實踐使我深刻的認識到語法教學的重要位置。作為教師,一定要辨證地處理好語言設計基礎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之間的關係,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活動,注意語法教學與其他方面知識的整合,特別是,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做中學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基礎知識,有效地提高其語言交際能力。

第6篇

"培優補差"是高三教師的一個很響亮的工作口號.從字面理解,似乎頗有些因材施教之意味,甚至還體現著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的理念;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它的性質卻與這樣的理解相反.首先,這裡"優""差"評定的依據,就是學生考試的分數;其次,這種考試都是大學聯考的模擬性質的,具有非常剛性的選拔性.如此有悖於高中課程目標的"培優補差",何以如此響亮地喊出來呢除了外部的體制等現實原因外,可能與人們對高三語文教學及其"培優補差"的本質認識不無關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定:高中語文課程仍然是"面向大眾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基礎教育";"它應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關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從這裡,不難理解高三語文,同樣具有大眾,素質,基礎教育的性質.

然而,在應試的背景下,高三語文教學似乎就只是剩下:盯著"考分",對"優生"加大"培養"力度,對"差生"加大"補習"強度.可是語文"考分"與"培養""補習"的努力沒有正比關係.一個期會考分全班第一的"優生"加大"培養"力度後,到了期末考試,她卻失去了名列前茅的光榮;而並沒怎樣對"一模"考試中的"差生"加大"補習"強度,可"二模"時,他的考分卻擠進了"優生"的行列.語文考分像股票漲落曲線一樣,讓有的學生意外驚喜,又讓有的學生莫名失落,更讓語文教師尷尬無奈;不管"培養"多有力度,也無論"補習"多有強度,高三語文教學的信度,卻遭到這種的考分漲落曲線的無情嘲諷!本文由編輯整理。

一方面,作為選拔考試,區分度是其重要的質量指標,它就是要把考生按分數的高低排出名次來;而參加考試的人數一定,無論考生考試狀態怎樣變化,其名次序列總是一定的.在同一考試選拔中,"優"與"差"是互為參照的;也就是說張三考分"優"了多少名次,就意味著有個李四要"差"多少名次.

另一方面,高中語文課程"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是很難用考分量化的.目前大學聯考命題技術很難在"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上設題,甚至在"能力"目標上也都如此,即便勉強設題(如詩歌鑑賞,現代文閱讀難點重點探究,作文等),但評分標準也很難把握,而這些目標又恰恰是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

因此,用考分來界定"教"的好壞,判斷"學"的"優""差",就很不科學;而把學生考分提升了若干名次看出是"培優"的成果,不是無知,就是狂妄.在考生人數和錄取指標一定的大學聯考選拔中,"優""差"的競爭,就有"你死(優)我活(差)"的殘酷性.正如跑步比賽一樣,按名次取勝,名次只取決參賽者彼此實力的對比關係;比賽名次的改變,也只是彼此實力對比關係的改變.如果同時加大"培訓"的力度和強度,並也確實"提速"了,但只要"提速"的幅度並沒使彼此實力對比關係發生改變,那麼彼此的名次關係就不會改變;相反,"培訓"力度和強度並沒有怎樣加大,那麼彼此的"優""差"的關係同樣會因彼此實力對比關係的不變而不發生變化.從這個意義上看,"優""差"的名次,與單方面的"培優補差"無關,只取決參加這種選拔賽各方實力的對比關係.

用這樣一種選拔性質的考試作為基礎教育評估形式,就必然使基礎教育階段的每個學生,教師,學校陷入一種殘酷而無聊的競賽中,彼此使盡解數地爭奪更快,更強,更大,更"優",就成為一種教學競爭的常態.可是人的能耐總是有限的,惡性競爭使彼此疲憊不堪,但捆綁在這種競爭中的巨大利益,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和誘惑,使得參賽各方不得不把"喝興奮劑"或"偷跑"等違規手段當作取勝的絕招,嚴重破壞了基礎教育的正常秩序,將提高國民文化素質的公民教育異化了一場滿足"精英"對社會資源佔有慾望的爭奪戰.

"選拔人才"的應試教育,就如此公然地把"起跑線"不斷地"前移"到國中國小乃至幼兒園,同時又將起終點"後推"到了碩士博士生的考試,以致中國所有學校都籠罩在一場起點和終點都很模糊的擇校升學跑步比賽的緊張氣氛裡.而高中階段普遍"加班加點"的補課,就是最典型的"偷跑"行為,所謂"培優補差"自然就具有了賽前違禁偷"喝興奮劑"的性質;只是高中語文教學的特殊性質,使得高三語文的"培優補差"不能像其他學科那樣令參賽者"興奮"罷了.

本來高中語文課程要"使全體高中學生獲得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併為學生的不同發展傾向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這種素質教育的性質,決定了其教學評估應該採用定性考核的形式,即便採用定量的考試形式,其性質也應淡化考試的選拔性的,突出其診斷性或甄別性,高中畢業考試,也只能是類似駕駛執照獲取性質的水平達標考試.唯有如此,"偷跑"和"喝興奮劑"似的"培優補差",才可能得以遏制.

遺憾的是,目前中國的教育卻處在以升學率為為重要的教學評估指標的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高三語文教學除了這種"喝興奮劑"的"培優補差"外,幾乎就沒有其他作為了.然而,不管"培優"還是"補差",其實都是選用年度,地區不同而格式一樣的考試題折磨學生;"培優"也罷,"補差"也罷,其實都是"題海戰術".在這樣的"題海"中,學生的人文素養讀寫能力又怎樣"訓練"得出來呢

第7篇

2x年8月24-25日我們所有高一教師參加了這次的課改培訓,為即將開始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準備。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通過這幾天的培訓,我對新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就此談幾點體會: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做到整體把握課程目標,整體把握數學的素養和能力,整體理解課程內容(如:課程主線和知識結構)等等。作為青年教師,要做到這幾點確實有很大的難度,但經過培訓,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穫,陳老師的講解,兩位備課組長的經驗傳授,使我心裡開朗了許多。

做到整體把握雖說難度大,但對學生來講,教師能不能做到整體把握對他們影響深遠。因為在整體把握中體現著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素養能力,只有能做到整體把握的老師,講起課來才能做到有條有理,思路清晰,學生也才能聽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會努力進入狀態,做到整體把握!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實行的,教學中教師的激發作用、啟迪作用、組織作用和薰陶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的角色轉換是關鍵。

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從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數學知識不是獨立於學生之外的外來物而是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關聯的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適當引入他們喜歡的活動,如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使他們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從而增強學生探究的慾望,培養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課改後,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題型,這一反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問答或對話形式,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而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於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集體參與,並非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應該給每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極少發言的學生,應多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通過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鑽研和創新,經過群體的交流,完成對資訊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也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例如,過去上覆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後,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複習告終了。現在我們則將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而且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要能舉例說明,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使複習課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讓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有出色表現。

此外,要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樂意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我提倡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鬆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理解學生,允許學生用自然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學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意識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8篇

為實施有效教學,打造適合學生髮展的優質課堂,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我校提出開展中青年教師過關公開課活動,我校的英語教師、還有學校資深的專家教師進行了聽評課,使我受益匪淺。現就我在四月十日下午第二節上的一節公開課的課後反思:

我講的內容是高二年級必修七第二單元(機器人)閱讀部分第三課時,我將這節課設計為首先複習上節課所學內容,再匯入進入本節課的主題,本人合理使用教學媒體輔助課件,內容多、容量大,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枝粉筆、一張嘴,從頭至尾一言堂的局面,使課件媒體使用恰當,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積極思維。學生這節課反應敏捷,回答問題積極踴躍,氣氛熱烈。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轉變在教學中的角色,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強化學生主體意識,讓游泳者到水中去。這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因此在講解新課前後,我設定的問題較簡單以便讓基礎較弱的同學都能來回答,讓這些學生在課堂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通過我對這堂公開課周密的計劃、精心的設計,總算比較成功地完成了預期的目標和任務,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還存在著不足:

1、時間把握得不是太好,講課文的時候覺得有點趕;2、應再加強對多媒體技能的學習;

3、應再加強語言上的抑揚頓挫;4、學生回答問題的面應再大些。

我常常自問: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追求的是什麼?那就是不是固定的課堂模式,而是語言習得的規律,是求知與成長過程的成就體驗,是創造的樂趣,是一種學與教、生與師的和諧境界,讓教學之樹常青的祕笈在於,實踐、反思、學習、創新、特色。每一堂課都是學法的獲得,人生的感悟,興趣的延伸。我們應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進行個性化的獨立思考和學習探究,並能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和結論。今後的教學中,我打算多聽各位教師的課,多鑽研教材,多瞭解學生,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爭取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