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個人教學反思11篇 發現點滴進步,精進個人教學

本文主題為“個人教學反思”,旨在分享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心得和經驗。通過深入思考和總結,我將探討個人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取得的成就以及不斷提高的方向。希望通過這些反思,能夠為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啟發和借鑑,共同提高教學質量。

個人教學反思11篇 發現點滴進步,精進個人教學

第1篇

?冰川與晚霞》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對色彩的漸變現象有初步的感知。重點放在“感知”。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相對比較靈活,由學生自選學習順序步驟,因為在設計時,我把色彩漸變這一內容的知識點分割成幾部分,而學生不管從哪一部分開始都可以達到要求,學生在任何一個部分都可能說出“色彩漸漸變化”這一要點,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相機出示課題:色彩漸變。

在此內容的教學中,學生基本達到我預期的教學要求,可以按照老師的引導正確的排列色卡,並理解到色彩漸漸變化的要點。

在這節課中,學生對色彩漸變的兩種情況可以明確瞭解接受,並可以結合以前所學的舊知識理解出“加黑和白可以使色彩變深或淺”這一新知識,而兩個色相的漸變稍微複雜一些,需要運用色彩的原色與間色的知識,這一點通過教師引導也達到了目的。

總的感覺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順利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生學得比較直觀輕鬆,特別在“色彩填空”一項中,學生比較直觀的通過色卡這一媒介,由淺入深的掌握知識點。

但仍有不足之處在於,教師還應加強隨機應變的能力,特別在靈活的'美術教學中,教師的此項能力尤為重要。另外,我還應鍛鍊加強自己的教學語言的精練程度和準確程度,有利於更準確的引導學生,達到教學目的。

個人教學反思11篇 發現點滴進步,精進個人教學 第2張

第2篇

這課是在學習了因數、倍數以及奇數、偶數等知識之後學習的。本人設計主要的知識內容有自然數按因數個數多少分類;判斷一個自然數是質數或合數的方法;自然數、質數、合數、偶數、奇數的關係。這個設計的特點是:

1、《數學課程標準》多次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

這個教學內容知識性較強,傳統教學此內容時以講授和練習為主,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本教學設計把單調的練習內容設計為學生可操作的遊戲或活動形式,本設計還在學生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設計一些有關質數合數的課外內容,豐富學生的見識,開拓學生的'思維。

2、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生活積累的基礎上不斷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

課一開始,沒有直接告訴學生今天把自然數按因數個數多少來分類,也沒有先讓學生把20個連續自然數的因數寫出來後,按有一個因數、兩個因數和兩個以上因數分類,而是在學生知道了奇數、偶數是自然數按能否被2整除進行分類的基礎上,自己大膽猜測自然數還可以按什麼方法分類。當學生自己確定可以以一個自然數因數個數多少分類後讓學生實驗、觀察,並剖析自然數因數特點,在教師引導下,師生共同完成把自然數按約因數個數少來分類。這樣設計教學,較之以前不同之處是讓學生主動地猜測、實驗、觀察、發現,參與知識發生的全過程,學生興趣學習了,積極思維了。

3、在教學生找100以內各數的因數時,我應該注重探索,體現自主。

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以最短的時間找出各數因數,並在我的引導下按因數的個數給各數分類,最終得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應當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學習,注重“學習過程”,而不是急於看到結果。讓學生成為自主自動的思想家,在學習新知識時根據已積累的知識經驗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總之,在設計質數與合數這一節課時,我用“細心觀察、全面概括、準確判斷”這一主線貫穿全課。並在每個新知的後面都設計了一個小練習。以便及時鞏固和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記憶。最後的思維訓練,是給本節課學得很好的學生一個思維的提升。小結又針對全班學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第3篇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那麼,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用完全發揮出來呢?這就不得不涉及一個問題——學習說話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每天要跟各種各樣的學生打交道,那麼,當我們面對他們的時候,當我們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況之下,要怎樣的言語才能恰當的演繹好自己教師的角色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因為這些天的一些實際教訓,讓我感悟頗深。比如今天就特別的失敗。在我所教的一個班上(他們將來都是要考大學的),我講起了有關於大學的一些情況。當時並沒有多想,頭腦裡也沒有打任何草稿,於是就信口拈來。講了很多大學裡的消極狀況,講初到大學的迷茫與空虛,講每天三點一線的單調與枯燥,我甚至總結性的告訴他們大學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那時,我已經完全忘記了自己教師的角色。把自己個人的一些偏見當成至理告訴給我的學生。直到後來我突然發現學生們的表情都不對,唉聲嘆氣的,一臉的失望。我的心裡咯噔一下:完了,怎麼能給學生這樣講呢?她們以後都是要進大學的,假如我今天這樣的打擊他們,打破他們對夢想的期待,那麼,我不就是在耽誤他們的前程嗎?我不就成了一個罪人了嗎?雖然很多話都是我的真實體會,但是,又為什麼非要告訴給他們呢?作為一個教師,我真的'太幼稚了。我以為只要說真話就可以,我以為跟學生在一起就不用考慮太多。可是,事後我才發現,我犯了一個多麼愚蠢的錯誤,你是人民教師啊,在學生面前,你說的哪一句話不是要認真負責呢?要知道,老師的一句話,對學生有著多大的影響啊!

我慶幸我及時的發現了自己的錯誤。當然,我更要積極地去努力改正。學著做一名會說話的老師。知道在學生面前,什麼話該說,該怎麼說。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始終記著:我是一名人民教師,我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的學生!

第4篇

曾子有句話,“吾日三省其身”。“三省”而後知道所得所失,如果有得,心中不勝欣慰,如有所失,必當明日加倍努力以彌補所失。每日“三省”而每日都有所裨益,有所進步。在這裡,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刻的反思,以求明日的進步。

我們常對學生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便於記憶;默讀便於思考……一套套的理論強加於孩子,自己真的懂了,做了嗎?對於教材的把握又是如何呢?自認為有點兒知識,有點兒能耐,教這幫小孩沒啥問題。常常夾著書本就進課堂,隨心所欲地發揮還為自己暗鳴得意,以為自己能力無限。然而從自己偶爾對教材的研讀,對教學策略的思考改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明顯增強,才真正意識到“開卷有益”啊!

時代在進步,人的觀念在變化。我們的知識體系、思維理念有沒有與時俱進呢?過去,我們對乖巧、聽話的孩子讚不絕口,現在大家更欣賞特別張揚的孩子;過去教學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訓練,現在教學則強調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一體。過去我們依賴師範學校學的東西將遠不能滿足現在教育教學的需要了。語文新課標的頒佈實行,對語文教師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熱門,更是課程改革的難點。我們教師既要努力學習新課標,同時又要進行了有力的摸索。廣泛蒐集資訊,學習大量知識,掌握教育教學新技能,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在遠端培訓的課堂上,老師講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老師叫一位學生回答黑板上的問題,這位學生說:我近視,看不見。老師說:喔,你看不見,就請坐下吧!培訓老師分析:這位老師對學生客客氣氣的,看上去是對學生的尊重,其實,你是他的老師,對他應該非常瞭解,你把他喊起來又請他坐下,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對學習權利的剝奪,是一種傷害。老師可以請他往前走一走,看看問題,也可以把問題讀給學生聽,使他擁有和其他同學一樣的回答問題的機會。聽了這個例子,回想自己對學生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呢?對於學生好的表現教師則滿面春風,似乎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勞;而對於孩子的一些與自己的標準答案有衝突的、或認為不合情理的、幼稚的看法總是粗暴的打斷或嚴厲地訓斥。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自己學會傾聽了嗎?教育學生尊重他人,自己又是怎樣的尊重他人的呢?

總認為學生的智力各有差異,成績參差不齊是理所當然的。對於各個層次的學生採用了各種方法促其進步,成績好的學生雖然可以長期保持對他學習上的支援,對於成績一般的學生也可以絞盡腦汁促其不斷髮展,可是對於少數的潛能生我卻不能持之以恆地給予幫助,面對他們,許多的時候,我的一切信念瞬時被他們摧垮,我感到自己真的是無能為力。或許,是想以此逃避自己的責任吧?看看自己的表現,問問自己:真的對他們負責了嗎?

教育教學中的許多地方都需要我們及時的反思,反思是教師在平時對自己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活動中的成功與失敗、亮點與遺憾以及瞬間的靈感進行總結分析、學習完善的活動。希望自己在反思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長!

第5篇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作為五年級語文教師的我,也不斷在反思:就應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對語文的熱愛?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能夠體此刻以下兩個方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母親的呼喚》一課,以"母親的呼喚"為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感人至深。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設計了一段充滿激情的導語:“有一個人,你永遠佔據在她心最柔軟的地方,她願意用一生來愛你,這個人叫母親。讓我們深情地呼喚她的名字――母親。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從小到大,母親給了我們無窮的關懷和疼愛,讓我們帶著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喚――母親。隨著歲月的流逝,母親一天天變老,然而,永遠不變的是母親那一聲聲悠長而溫暖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這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母親的呼喚》這篇課文,再次感受一下母親的呼喚裡包含的愛和暖。”簡短的一段話,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正是基於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啟用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資料。”一年多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的確,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課堂上,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每學習一篇新課文前,我都鼓勵學生儘可能地蒐集與課文資料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同學們都期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學生們都表現得十分用心,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就應是超多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潛力才能不斷練習、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資料,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使學生儘量領悟不一樣型別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閱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讓同學們捐贈出自己喜愛的圖書,作為公共資源分享給更多的同學,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閱讀。

於漪老師提出:“語文應和生活相聯絡,把語文學習擠到狹小的課堂裡,擠到無窮無盡的練習中,學生幾乎不讀書不看報,與自然接觸少,與社會接觸少,學語文的源頭活水被堵塞,積澱儲存少得可憐,又怎能學好語文呢?”所以在教學中經常引進生活的活水,運用多種課型,採取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能夠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己短短的語文教學經歷,特別是在整體批閱了學生的作文之後,我真正地意識到:國小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只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述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因此,我不斷鼓勵我的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的好習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

總之,我期盼著:我的語文課堂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臺。

第6篇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音樂教學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夢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經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識譜是開啟音樂大門的鑰匙。但在我教國小音樂這短短的半年時間,便有著這樣的深刻的體會:音樂重視識譜教育,但學生最沒有興趣,最弱的也是識唱簡譜對於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等等)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當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做為音樂教師不能剝奪學生聆聽音樂的權力,一首樂曲要讓學生經過自己的聆聽去充分體會音樂中美和豐富的情感。重“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日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墊,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啟發學生:“剛才你們在進音樂教學時聽到歌曲是什麼情緒的?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資料等有初步瞭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必須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這也是許多教師提出的先唱歌詞再唱簡譜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

為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又不讓學生厭倦音樂課。首先就是投學生所好,從他們的興趣出發。所以音樂教學不能再是傳統的學習觀,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一樣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入手。上音樂課時,我就從學生喜愛的一部動畫片的主題曲或影視著手,讓學生自主的去感受參與鑑賞。學生主動的參與進來從而教師學能從中,引導學生興趣的去學習瞭解音樂的不一樣領域。如自己很喜歡這首歌曲就,把你對這首歌的喜歡之情,容入歌曲中讓聆聽者明白你喜歡這首歌曲。以這種教學手段引領學生明白音樂不單單只是開口就唱,還要表達人內心的情感。音樂教學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唱。讓學生更加喜歡音樂課就要讓音樂課堂豐富、多元。充分利用藝術之間的這種相融通關係,充分發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一樣表現手段,整合成綜合合性的音樂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及情節表現音樂情緒,情感,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明暗、相同與不一樣等等。所以培養學生有正確的審美觀與審情趣,先讓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堂。

學生隨著年齡特點及鄉鎮環境的等因素,造就當地大多的學生行為都十分被動,連提問都是極少數學生舉手這樣的情景,越到高年級就越嚴重。教師上課就像是一個人在自演獨角戲,別說是音樂課裡律動和創編這些環節能讓學生主動參與。看到這樣的情景我首先從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著手,讓學生興趣主動的參與進教學當中來。從這些音樂教學上讓學生明白音樂文化價值的所在。一起探討流行音樂的發展路程,讓學生也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世界多元文化。從而把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延伸到音樂教學資料當中來。再讓學生用自己所理解的情感來演唱自己最喜歡的歌曲,從而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音樂教學一向在不斷改革都是為了學生、學校、社會等充分肯定音樂的美育功能、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作為音樂教師應不斷反思,努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第7篇

教師們!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 ,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忙,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僅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教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僅有24小時,每一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僅有8小時,並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潛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布

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此刻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就應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持續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就應首先思考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 》,我想對自己及教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第8篇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可見,在學習的過程離不開思考。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就要努力成為思想型的老師。因為,思想決定我們的行動,行動又改變著一切。

很多成功教師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的有效反思是教學的助推劑。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那麼做為基層的教師,我們應該如何來進行我們的專業反思呢?

時代在發展,人類也在不斷進步。作為新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廣,我們廣大教師更應該重視對新課程標準和理念的學習,不斷地提醒自己緊跟時代變化的步伐。如果我們仍然採用以往傳統的舊教學理念,就可能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最終成為新教育的落伍者。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當代教育界如今已經進入了“百家爭鳴”的時期,大批學者都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朱永新、李鎮西、孫雲曉、程紅兵等。我們廣大基層教師應該儘可能的多學習、吸收這些教育名家的先進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斷反思自己並儘可能縮短與名師的差距,努力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來改造自己。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僅憑自己單純的教育教學思想還遠遠不夠。實踐證明,先進很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於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起到重要的作用。雖然在實踐中教學方法有很多,但教無定法,這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改進。特別是我們青年教師更應該虛心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努力改進自己教學方法的不足,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再次,我們還應當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機智和習慣。教師的教育機智是教師處理突發和意外事件的應急手段,而良好的教育習慣能夠促進我們的專業成長。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教育習慣。如文明辦公、勤於鑽研業務、教育學生能以身作則等。

法國著名學者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存。”相信在教育教學中的反思,一定會為我們的教育理想插上騰飛的翅膀,讓我們的教育事業不斷跨入佳境。

第9篇

這學期,我們大班組經過幾次提議,終於實現了輪番教學。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探索,是挑戰。原因是我們大班裡面,五位男老師除了我之外,其他四位老師都不是幼教專業畢業的,但每位老師都各懷特色,而且也都在幼兒園有兩年以上的帶班經驗。唯一不足的是,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點,但身兼多個課程,每位老師的特長都沒有展現出來了,要麼就資源沒有充分的利用好。像吳昊老師,美術專業的,他們班總有好玩有趣的美術作品出來,這是我們其他班所沒有的,孩子們都很羨慕。

但吳昊老師音樂教學薄弱,這剛好與音樂專業出身而美術教師薄弱的馮老師形成了互補。就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大班組經過幾次的的討論和課程的安排,終於決定就以這種形式開展大班組的教學活動。

由於我不同其他老師都是專業教師,我是地地道道幼師畢業的,每樣都能上手,但卻也沒有突顯出自己作為男幼師的優勢。在實施輪番教師這種教育模式後,吳昊老師教美術,吳煒老師教樂器,馮偉偉老師帶音樂,最初分配全茂老師帶體育,而我是幼師出身,便把科學課留給了我。但幾經思量,我覺得帶科學也不錯,畢竟這樣我也能突顯出男教師在科學方面的獨特的方式。但我個人覺得自己還是比較喜歡體育活動的,之前也一直都想在體育方面有所研究,但種種種種原因始終沒有實現,選擇有了這樣好的機會平臺,我應該爭取一下。於是最後和級組長和全老師商討之後,終於確定了我和全老師平分科學和體育課程,一人擔任十週科學課程,十週體育課程。

很開心我先擔任前十週的體育課程,現在我已經上了四周的體育課,感覺真的越來越好,說明輪番教學的方式還是值得開展的。下面是我對這四周開展體育課以來的.個人反思。

對於體育課來說,先天條件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全老師體型壯碩,給人感覺是比較像一位體育老師。雖然我沒有全老師這方面的優勢,但我善於融入孩子中,以活潑的形式提起孩子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就拿這四周來說,我習慣課前先帶孩子們分成兩隊繞操場跑圈進行熱身。但第一週還行,第二週孩子們就不太願意那麼規矩的跟著你跑了。

也是,每次都這麼跑,我自己都覺得有些枯燥無味,何況孩子。於是我第二週開始帶他們跑的時候就告訴他們,我們今天還是站成兩隊跑步,但前提是你們必須遵守規則,一個跟著一個,不推不擠,老師一定能讓你們跑出看的的形狀出來。於是我第一圈還是先繞圈跑,看孩子們還是替守規則的,於是我就開始帶他們繞城s型跑,有孩子說:“老師,好像在舞龍啊。”我一看還真有點像,我就加大難度,跑得形狀越來越彎曲,越來越像舞龍,孩子都很喜歡,幾乎都能站在兩條隊伍上,但每個班也還是有幾個小朋友一興奮就亂跑,我一般先和他溝通,實在不行,我就讓他站在最後,我抓住了孩子們不願意站最後的一個的心理,我認真的實行一兩次,效果還是不錯。

態度要強硬,該遵守的規則要遵守,但課程內容還是要有趣味性一些。後來,我在跑步熱身的時候,再加上一些器械,如紙箱、啞鈴和揹著書包負重跑等。枚隔一段時間有些不一樣的東西,孩子們就很有興趣。

其實課程內容和以前的差不多,只不過現在一週內都上一樣內容的一節課,而且上的是不同的班級,這樣就等於有了很好的磨課的機會,每次上完發現有不足的地方,第二天就可以改正,在方法或內容上做一些調整。雖然現在只上了短短的四周,但自己感覺在體育教學方面還是要比以前有經驗了一些,相信再過半年我應該可以體育活動上有突破,甚至創新。

第10篇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漢語拼音字母表》,讓學生讀讀、抄抄、背背、唱唱,且在寫生字詞時用用,目的是加深記憶。

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漢語拼音字母表》中的大寫字母,就是音序,是為學習查字典打基礎的,即音序查字法。音序掌握好了,在知道一個字的讀音(音節)的情況下,就能運用音序查字法向不會說話的老師《字典》《詞典》請教了,就能獨自藉助工具書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同時還可以給這個字組詞。

自從我們學習《漢語拼音字母表》,就有許多同學買了新版的《新華字典》,也有同時買《現代漢語詞典》,他們寶貝似的每天把字典和詞典都背在書包裡,只要一有空,就隨手翻翻。

課堂上教給學生音序查字法以後,又讓學生進行了多次的練習,且通過比賽使學生提高查字典的速度與正確率,這樣,學生進一步喜歡查字典或詞典了特別是當我們學習新課時,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或組詞時,學生能把課前預習的詞語一股腦地說出許多個;還有的學生能現學現賣,隨手查出這個字或詞來,與同學們進行分享。

教會學生音序查字法以後,又順勢教學生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這樣,猶如給學生的識字學詞填上了兩隻翅膀,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漸漸增強了。另外,學生從字典、詞典中學到了一些詞語,說話聊天時還能用上。如,學生知道了“蜻蜓點水”是蜻蜓媽媽把孩子生在水裡,不是玩呢!

學期期末考試,我們一年級就考了查字典,且是部首和音序兩種方法。我想:這是教研員敦促我們要重視學生習得查字典的方法,提醒學生要多運用工具書。

其實,無論我的辦公桌活在家裡的電腦旁,《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是必備的兩本工具書。願我們的學生都養成用工具書的好習慣!願工具書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11篇

課後反思本節內容較少但比較抽象,涉及的時空尺度大,學生對具體的地理分佈知識掌握不多,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形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手段,對所學知識的及時應用能夠較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學生已經學習了大洲大洋的知識,對他們的分佈有了一定的瞭解,可以為板塊的分佈起到良好的知識鋪墊,因此,我減少教師講述,增加學生活動,通過分析案例,結合課件,提供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地理學習方式,令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單一刺激有助記憶,多種感官協同作用對記憶的幫助更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活動、讀圖、拼圖、分析、想象等多種活動形式和多種教學手段,把學生的頭、手、口、眼、耳動員起來,讓學生多想、多做、多說、多看。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互相激勵、互幫互學、互為師生,實現有效學習。

新課程的'一個理念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讓學生拼圖等操作可能會遇到一系列的實際問題,但這恰巧會促進學生思考、探索,在不斷失敗中求得成功。同時,在上課過程中,力求讓自己去組織、引導、啟發和激勵學生,成為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始自終處於主體地位,並體會到學習過程的快樂,最大限度的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動手能力、學習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在學生案例分析過程中如何準確地找到問題的關鍵,如何對活動時間的適時控制,如何保證課堂秩序活而不亂,拼圖時其他學生的活動怎樣安排更合理,小組內部的合作互助學習如何才能更充分有效,如何針對不同班級學情進行適度調節等都是令我疑惑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還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逐步摸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