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錦集3篇 「完美科學指南:優秀大班教案精選」

本站為您推薦大班優秀科學教案錦集,收錄多位教師精心編寫的科學教案,內容涵蓋多個科學主題,旨在為教師提供教學參考,助力教學工作,同時也為家長提供了一份有價值的科普資料。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錦集3篇 「完美科學指南:優秀大班教案精選」

第1篇

1.觀察發現蟋蟀、螞蟻等小昆蟲的外形特徵,瞭解其生活習性。

3.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要愛護益蟲。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1.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如螞蟻、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頭帶兩根雄雞毛,身穿一件綠衣袍,手握兩把鋸尺刀,小蟲見了拼命逃 (打一動物)

2.出示蟋蟀螳螂圖片,提問: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徵是什麼?共同的名稱是什麼?

總結: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條腿,兩對翅膀,都會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

3.讓幼兒觀察各種昆蟲圖片,引導說出昆蟲的外形特徵。通過結合圖片描述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提問:aaa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裡嗎?他們有什麼本領?是人類的好朋友嗎?

總結:螳螂生活在田地裡的植物上、草叢裡,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多種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時候大螳螂會吃掉小螳螂,螳螂媽媽還會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裡、草叢或磚塊的下面,喜歡夜裡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蟲。

4.欣賞兒歌進一步對昆蟲特點加深印象:運動會,真熱鬧,昆蟲朋友來參加。頭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們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能數錯了。

結合有關昆蟲的視訊,觀察他們的'活動,瞭解其生活習性,增進幼兒對昆蟲的認識。

如何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作為教育活動內容一直是老師的困惑,通過此次主題活動讓我深深感到:教師一定要善於觀察幼兒,發現幼兒平常生活中的真實需要與興奮點,在追隨幼兒的興奮點,生成教育活動內容時,教師一定要對幼兒的問題、需要、給以及時的應答與支援,這樣,才能為幼兒創造一個有利於幼兒主動探索,積極成長的環境,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錦集3篇 「完美科學指南:優秀大班教案精選」 第2張

第2篇

1.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2.培養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緻觀察的能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1、重點: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

2、難點:通過科學小實驗,讓幼兒總結出空氣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蠟燭、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氣球、玻璃杯、塑料袋、吸管等。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麼?空氣在哪兒?你能用眼睛看到嗎?用手能摸著嗎?聞一聞空氣是什麼味?

師問:這是什麼?裡面有什麼?你能看到嗎?是什麼顏色的?揭示課題《空氣在哪裡》

二、嘗試活動:尋找空氣、感受空氣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後再捏緊袋口)2.提問:你們在什麼地方抓到了空氣?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1.教師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裡有東西嗎?(杯子裡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然後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麼現象?接著將水杯稍稍傾斜,觀察會發生什麼現象?

2.請幼兒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麼現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4.討論:水為什麼進不了杯子?杯子裡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水杯傾斜以後水進去了嗎?

1.請小朋友說一說我們的肚子裡有空氣嗎?指導幼兒做實驗:把吸管放到水杯或水盆裡,用嘴吹吸管,看看會發生什麼?

2.播放課件:被汙染的空氣圖片我們的'空氣就是被這些東西給汙染了!小朋友們想一想:地球上的人、動物還有許多的植物如果都吸入了被汙染的空氣,會造成什麼危害呢?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我們從現在起就要保護我們的空氣,花草樹木是淨化空氣的能手,小朋友們以後要做到不摘花、不搖樹、不踩踏小草、不亂扔垃圾,還要提醒爸爸、爺爺少吸菸。

在進行本節課的教學的時候,我首先提出問題:我們周圍哪裡有空氣?學生就會進行各種各樣的彙報。通過彙報我匯入了課題。

然後就是學生的材料進行撲捉,感受,尋找我們周圍的空氣。在學生進行活動之前,我首先提問:利用我們的材料,怎樣去尋找我們的周圍的空氣呢?學生相處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這一點還是比較的好。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還需要注意指導學生養成較為完好的傾聽的習慣,這樣學生就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了。之後,我指導學生利用他們的方法進行找空氣的活動。在活動之前,學生說出了應該注意的問題。這個程式一定要有。找的的過程還是比較的順利。

在接下來的環節,我指導學生用我們的感覺器官和我們剛才的尋找的發現,進行看一看,嘗一嘗,問一問等等活動,從而發現空氣的性質。在這個活動中,我們讓學生進行摸一摸的活動,如果讓他們進行摸一摸,還會發現空氣具有流動性。

首先我給學生提供實驗材料,然後我介紹說我將紙塞在瓶子底部,塞緊一些以防其掉下來。然後將杯子豎直倒放到水盆的裡。然後,再將杯子豎直提起來。你看看會發現什麼?

學生就去做。在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杯子的底部的紙還是乾的。然後就會引發學生的思考:為什麼是乾的呢?

這樣就學生就會知道里面有空氣的原因,空氣佔據著這個空間。

在探究空氣有重量的時候,利用杆杆和氣球進行探究。但是我發現效果還是不是很明顯。我想在實驗的改造上需要進行思考。

第3篇

1、在實驗、觀察中認識光的七種顏色,從而對光的現象產生興趣。

3、學習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種事物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2、三稜鏡、平面鏡、大碗(裝上水);剪刀、七色盤、小棍、透明膠;吹泡泡的工具每人一套。

1、用三稜鏡的平面對著太陽,可看見光透過三稜鏡後折射在白紙上的各種色彩,從而瞭解光的顏色。

2、大碗裡裝上水,將鏡子斜放在碗裡,讓陽光透過水照在鏡子上並反射到白牆上,能看到七色的彩虹。

1、引導幼兒邊玩邊觀察泡泡在太陽光下呈現出哪幾種顏色?

2、人造彩虹:豔陽下,捏住水管口,使水呈霧狀噴向天空出現彩虹,觀察其顏色。

1、師:你們看,這個圓盤靜止時有哪幾種顏色?他們的顏色有什麼區別?

如果讓這些圓盤轉動起來,會出現什麼顏色呢?看看不同圖案的轉盤轉起來有沒有不同的色彩。

2、幼兒邊玩轉盤邊思考:當七色轉盤轉動時我們的眼睛看見什麼顏色?為什麼?

3、教師小結:光有七種顏色,當它們一起飛快轉動時我們會看到白色的光。

小結:光的作用真不少。希望小朋友們從都能熱愛科學,愛探究,多動腦筋去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問題,長大後利用光為人類做更多更有益的事。

近期執教的`一節大班科學活動《奇妙的七彩光》,和《指南》中的很多要求相吻合。如:⒈能夠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發現並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徵或某個事物前後的變化。⒉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⒊能用數字、圖畫、圖表或其他符號記錄。⒋探究中能與他人合作與交流。⒌能發現常見物體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

這是一節來自主題《七彩世界》中的科學活動,旨在利用三稜鏡折射陽光的原理髮現光有七種顏色,對光的自然現象產生興趣。另外,還能樂意探索,與同伴一起討論,並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活動的選擇、設計、組織過程都和《指南》中科學領域的目標相吻合。原以為孩子在這一過程中玩的開心,也發現了一些祕密,活動組織的還算成功。但經過沙老師的指導後,才發現任然存在很多問題。

第一環節通過提問匯入,預設的問題“知道光是什麼顏色嗎?”和第二環節交流記錄猜測的顏色類似,需要達到的目的是一樣的。所以在匯入環節僅需讓幾名幼兒說說後,老師請大家一起去記錄自己的想法。孩子們記錄好後,給一點時間,讓孩子們相互交流,滿足孩子們想說、樂說的需要。

活動前由於沒有和孩子討論三稜鏡的使用方法,出現了有孩子用眼睛對準三稜鏡直視太陽的情況,而且有的孩子不知道該如何使用讓三稜鏡進行反射,沒能在牆上反射出七色光。在幼兒操作實驗前,就需要講清楚拿三稜鏡的方法以及使用三稜鏡觀察的方法,提醒幼兒保護眼睛,提高孩子們使用成功的概率。或者進行兩次實驗,在第一次實驗後讓孩子交流自己實驗成功的方法,讓更多孩子可以體驗到探索帶來的成功感,也發現物體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係。

問題三:操作記錄表的提供不夠恰當,活動中提供了兩人一份的操作記錄表,不能很好的表現出幼兒自己的想法。可以提供人手一份操作記錄表,供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想以及實驗結果。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自己直觀的發現其中的變化,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積累記錄的經驗。

問題四:教師的語言不夠嚴謹,科學素養不夠。怎樣解釋三稜鏡反射後的色彩、三稜鏡的形態如何表述清楚,這些都需要教師能用簡潔、科學嚴謹、易於幼兒聽懂的語言表述。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不僅是粗淺的備活動,而是深入思考,瞭解活動中的價值點並進行準備。另外,也需要在平時加強對科學知識、科學素養的學習。

在孩子們都觀察到三稜鏡顏色時,觀察到三稜鏡有哪些顏色適合,還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反射後的顏色是否有規律,如果有,有怎樣的規律,從而幫助幼兒發現光的規律。

“這麼有趣的“七彩色”現象在我們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也看到過呢?”“還有哪些物品也會產生七彩色呢?”“彩虹是怎麼形成的呢?”多幾個這樣的問題,就可以將原本源自幼兒生活中的活動又迴歸於幼兒的生活中,引發幼兒對生活中這一現象的關注,引發幼兒今後對一些科學現象的探索。此外,還可以在科學區投放一些材料,引導孩子繼續用其他材料去探索製造“七彩色”的方法,讓活動仍有延續。

雖是一節在我們成人看似簡單、習以為常的科學活動,但組織下來後仍然會存在許多問題。內容的選擇、要求雖與《指南》相符,但落實到自己組織的活動中,則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可見在今後的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加強自身學習,加強教育教學的能力,讓孩子在這些有價值的活動中能習得更多有效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