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絕句》上課教學設計通用範文5篇

那為了讓大家更注重上課的質量,一定要認真對待教學設計的制定工作,讓教學設計的內容豐富生動哦。那麼關於相關的教學設計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絕句》上課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

《絕句》上課教學設計通用範文5篇

《絕句》上課教學設計1

[教學說明]

《絕句》是唐代著名“詩聖”杜甫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色彩明快,意境開闊。在教學時我遵循教學的整體性原則,教學層次清晰,從激趣引題到感知全詩到逐句講解到學生扮演詩人呤誦詩句,層層展開構成了一個由淺入深,步步深入體會詩境的良好教學結構。在教學中我還注意通過聽配樂誦讀,想象畫面,展開畫面,貼圖豐富畫面的五步環節引導學生走近詩人,體會詩人作詩的情形並以此作為教學線索,貫穿整個教學情境,幫助學生領悟詩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學重點。在指導學生理解關鍵字詞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用簡筆畫讓學生直觀感受“含”字的意思,融聽、思、畫、說為一體,使學生領悟到“含”字的比喻寫法,同時對“含”字作替換比較分析,不僅幫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學生在潛意識中領悟到“擬人”這種修辭形式對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動性以及表現詩意的特定作用,從而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學難點 。

[教學目標 ]

1、通過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弄清詩句的含義,在解詞理句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的大意。重點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學生依據詩句展開想象,以畫配詩,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教學準備]

大幅彩貼畫、錄音帶(機)、小黑板、大黑板上板書好全詩。

[教學間時]

一課時。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透景悟情,通過圖畫再現詩人作詩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歡快心情;理解詩句大意,領悟“含”字意思。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揭題,激發興趣

1、匯入:同學們,我們知道唐代有兩位著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是----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聖”,他是誰啊?----杜甫。杜甫的詩在唐代詩作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杜甫寫的一首絕句。[齊讀課題]絕句是舊詩的一種體裁,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就稱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就稱七言絕句。這一首詩就是一首幾言絕句?(七言絕句)這首七言絕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時所作的《絕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亂”終於被平息,憂國憂民的杜甫聽到這一訊息,心境由沉悶變得開朗,詩人重返舊居,看到進姓又過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門前浣花溪邊生機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悅,情不自禁地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沒有事先擬好題目,就用絕句這種詩的體載名稱作了詩題。下面請同學們各自把詩句讀一讀,生字要讀準。

2、學生自讀。

3、複習生字。在這首詩裡有三個生字,我們一齊來複習一下。

4、指名讀詩:同學們會讀這首詩嗎?老師請四位同學一人讀一句,開火車,誰願意?(請兩組)

二,範讀創設情境

1、學習第一句

(1)聽範讀錄音:同學們讀得挺順利,但讀詩要有感情。老師準備了這首詩的配樂誦讀,同學們想聽聽嗎?(想)同學們可以邊聽邊想象,詩句給我們勾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用語言創設情境:聽著這充滿感情地誦讀,我們彷彿走近了詩人,也來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圍的景色真是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出示畫)(語言引導學生看圖入情境):此時正是三月天氣,日光柔和,微風徐徐。一日清晨,詩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讀詩文,忽然聽到屋外傳來一陣陣清脆婉轉的鳥鳴聲,詩人循聲望去,看到了什麼?(黃鸝)黃鸝有同學知道嗎?(貼黃鸝)

(3)介紹黃鸝。黃鸝是一種很美麗又會唱歌的小鳥,羽毛大部分是黃色的。

(4)學習“翠”、“鳴”。那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鳥兒在哪兒鳴叫呢?(柳樹枝間)怎樣的柳樹呢,詩人是用哪個字來形容柳樹的?(翠)翠是什麼意思?(嫩綠、翠綠的意思)可見此時正是什麼時節?(早春時節)那麼你們想,美麗的黃鸝鳥兒會在翠綠的柳樹間怎樣地鳴叫呢?(歡快地、自由自在地)

(5)讀第一句詩。讓我們一齊用歡快的語調,讀一讀第一句詩,注意七言絕句的(2、-2、-3)的節奏。

(6)說句意。第一句詩的意思同學們理解嗎,誰能說說。(兩隻活潑可愛的黃鸝鳥兒在翠綠的柳枝間歡快的鳴叫著。)

2、學習第二句詩

(1)描繪情境。詩人正陶醉於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這白色的弧線是什麼?(白鷺)貼白鷺。

(2)介紹白鷺:白鷺是一種水鳥,渾身羽毛潔白,腿腳細長,在天空飛翔的身姿十分優美。

(3)講“一行”、“青天”。那是一隻白鷺嗎?(不是)詩中哪能個詞告訴你的?(一行)這一行排列整齊的白鷺正飛向哪兒?(青天),青天是什麼意思?(蔚藍的天空)這裡的青是碧藍、瓦藍的意思。

(4)說句意。那麼二句詩的意思同學們會說嗎?(一行排列整齊的白鷺正飛向蔚藍的天空)

(5)潔白的鷺鳥飛向蔚藍的天空這樣的畫面可真美啊,讓我們齊讀第二句詩,讀出畫面的美來。

3、體會詩境

(1)詩人作詩用語凝鍊明快,僅僅兩句詩就已使我們浮想聯翩,畫面裡的色彩,詩中都體現出來了,你找到了詩中描寫色彩的字嗎?老師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用著重號點出來。(黃、白、青、藍)

(2)詩人用黃綠相映,青白對照,用色彩鮮明的字寫出春天景物的獨特鮮豔的色彩特徵。我們在讀這兩句詩時就覺得彷彿有這樣一幅早春美景圖展現於我們眼前。同學們能不能看著畫面,結合詩句,試著用自己美好語言描繪畫面,同學們可以按這樣的句式來說:

出示句式: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樹,黃鸝,白鷺。詩人覺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學們描繪得真美啊,讓我們把一、二兩句詩聯起來讀一讀,讀出畫面的美來。

4、學習第三句

(1)讀著讀著,我們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處鶯歌燕舞,生機勃勃,到處綠柳垂絲,春意融融,詩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動了詩弦,不禁在心中吟誦,斟酌詩句,這時他一抬頭,卻又被什麼吸引住了?(詩人被遠處的西嶺雪山給吸引住了)貼西嶺

(2)講解“千秋”、“含”。西嶺是位於成都西邊的岷山,那詩人說:“西嶺千秋雪”,可以怎樣解釋?(西嶺上覆蓋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這裡的“千秋”是指什麼?(時間長久)詩人是從哪兒看到覆蓋積雪的西嶺山的?(詩人從視窗向遠望),畫(囗),你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嗎?含就著銜著、鑲嵌的意思。同學們覺得這句詩中的“含”字用得好嗎?這樣我們不妨用其他的字來換換,可以用哪些字來換?(有、裡、內、前)我們選兩個字換上讀讀看,比較比較,體會體會。“窗有西嶺千秋雪”,你們覺得怎麼樣?(太一般了)“窗嵌西嶺千秋雪”,(嵌字寫出西嶺雪山像一幅畫鑲嵌於窗框之中,只是靜態的畫。)可是,我們一般說人才含著什麼,這兒用了“含”字還好像把窗框寫活了,寫出畫面的動態之美,更有了動感,詩中靜動結合,充滿生機。這個“含”字用得真妙,讓我們一齊讀第三句詩,突出“含”字。

(3)說詩句大意。(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景色像銜在窗框裡一樣)

5、學習第四句詩

(1)詩人憑窗遠眺岷山雪峰,陶醉於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讚歎不已,不知不覺,筆已經拿在手裡很長時間了,詩人想起要寫下詩句,一低頭,卻又看見門前的什麼?(門前停靠在岸邊的船隻)邊貼船隻邊敘述:船隻不在航行嗎?你從哪個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靠的意思。東吳是指長江下游,江蘇一帶建立東吳政權,所以詩又用東吳指代長江下游,江蘇一帶的地方。

(2)你會解釋東吳萬里船的意思嗎?(從遙遠的東吳航行來的船隻)那“萬里”在這裡是指什麼?(路途遙遠)現在同學們能解釋這句詩的大意嗎?(門前的岸邊停靠著千里迢迢航行而來的船隻),船隻能沿岷江,穿三峽,一路暢行無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環境裡才會出現,詩人看到這種情景,心情會是怎樣的?(歡快、愉悅、舒暢)

(3)讓我們一起用愉快的語氣讀第四句詩。

6、體會詩情

(1)此時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亂”得以平定的第二年,詩人心情愉悅,才會有閒情逸致抬頭遠眺西嶺雪景,俯首感受鳥語花香的明媚春色。所以詩三/四句就寫了詩人遠望近觀的情形,同學們能不能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

詩人抬頭向遠處看,只見,低頭看近處,只見,看到這番情景,詩人心中。

(2)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把三、四兩句聯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四、表演情境

1、剛才通過想象畫面,我們理解了每句詩的大意,走近了詩人,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做大詩人杜甫,把詩人作詩的情景給大家表演表演。現在黑板上的這幅畫,正無限的擴大、擴大……於是,我們這兒成了杜甫草堂,屋外的春色真是美如畫。此時,正是陽春三月,陽光柔和,微風徐徐。一日清晨,詩人正在桌案前研讀詩文,忽聽屋外傳來一陣陣清脆悅耳的鳥鳴聲,循聲望去,詩人看到草堂附近怎樣的一幅春景圖,可以先向我們介紹介紹,而後詩人揮毫潑墨,併為我們高聲呤誦所作的詩。先請大家在座位上討論討論,練習練習。

2、學生表演

3、真是一首好詩啊,如此佳作,我們怎能不呤誦呤誦。

4、齊誦全詩。

五、小結

這堂課我們一齊走近詩人,體會詩人作詩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詩的意思,還想象畫面,感受詩的意境。全詩描寫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達了詩人愉悅,歡快的心情。課後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背誦全詩並抄寫一遍。

《絕句》上課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

【設計特色】

重在學生參與,激發主體情趣。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通過遊戲設計,多種多樣的鋪墊、延伸的作業 設計,變傳統古詩教學的單向灌輸為學生的自讀、自練、自悟,既激發了主體的學習情趣,幫助學生走近古詩,又調動了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體現了語文教學重在實踐運用的教學思想。

一、第一教時:以趣味練習法為主學習《絕句》

1.揭題後討論:你知道絕句的意思嗎?(絕句是古詩體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嗎?(簡介杜甫:唐代詩人,自幼好學,7歲就會吟詩,他的詩流傳下來的就有1400多首,被譽為詩聖。)

2.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插圖,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然後思考:詩中描寫了那些景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詩人在什麼位置看到了這般景色?

3.練習填空,理解詩句的意思。

(1)在()內填入描寫景物的詞語。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數量的詞語。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動作的詞語。

4.分組讀一讀填入的詞語,體會這些詞語在詩中的作用。

(l)黃鶴翠村白鷹青天這些詞語有什麼特點?(名詞前面都加了表示顏色的。)加上這些詞有什麼作用?聯絡詩句說說理由。

(2)請將4個數量詞分成兩類(實數和虛數),聯絡詩句說說千秋萬里各說明了什麼?

(3)讀一讀詩句,想一想,4個動詞中,哪些真動,哪些不動。(鳴與上是有動感的;含與泊是無動感的。)再次讀詩句,讀準泊的字音,感受詩的意境。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動態,後兩句描寫的則是靜態。

5.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寫色彩和形態的詞語。說後同學評議,在評議中教師點撥提升。

6.有感情地背誦詩歌,感受詩中所描繪的優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僅色美,而且形美)。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之處。

7.拓展性練習,自學自解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浪淘沙》,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也可以自己選擇詩歌來學習。)

《絕句》上課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鸝”“鷺”,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絕句》。

3、藉助貼圖,難詞質疑,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4、通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並提高鑑賞能力,同時引發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一寫關於春天的詩。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愉悅之情。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品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題解題

1、談話匯入:現在什麼季節?春天是什麼樣的?

2、是呀,春天萬物復甦、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於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3、引導學生解題,介紹絕句與杜甫的.資料。

4、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二、初讀詩句,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過渡: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1、學生按要求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鸝”“鷺”。指名讀,說說寫時要注意什麼。學生描紅。

(2)指名讀詩正音。

三、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藉助貼圖,理解詩意。

1、學生默讀,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

2、彙報交流,教師出示景物圖。

3、指名學生貼圖,說說理由,以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意。

4、出示整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心情怎麼樣?那麼,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二)引導質疑,突破難點。

1、引導質疑:讀到這兒,古詩中還有那些地方,你們弄不懂的?

2、交流釋疑。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窗含”、“千秋雪”、“萬里船”。

“窗含”:窗?詩人透過什麼看到翠柳、黃鸝等這些景物?(教師貼出窗框圖)你們看,西嶺上的雪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戶裡的。

“萬里船”:為什麼說是萬里?

3、理解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指名說。

4、教師小結:詩人正是透過窗戶看到了近處的,遠處的。(相機板書:近景、遠景)

四、誦讀詩句,體會語感

1、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2、指名同桌彙報:一生讀,一生板演。

3、男女生按標記賽讀、背誦。

4、配樂齊背古詩。

《絕句》上課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巧妙地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對詩歌意境的體會。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杜甫是我國唐代一位有名的大詩人,他寫的詩膾炙人口,千古傳唱。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寫的──

2、齊讀詩題《絕句》。

二、自由讀詩

要求:

1、坐姿端正,注意保護眼睛。

2、想辦法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三、檢查讀詩情況

1、指名讀,生評價。

2、再指名讀。

3、男生讀、女生讀。

4、齊讀。

四、學習生字

1、詩句中的生字寶寶都會讀了嗎?

⑴ 指名當小老師帶讀。

⑵ 開火車讀。

⑶ 齊讀。

⑷ 組詞。

2、學寫生字:

小朋友仔細看看,這些生字寶寶中有兩個生字長得非常像,是誰呀?它們又有什麼不一樣?指導學寫:含、嶺。

五、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生字寶寶讀好了,古詩是不是會讀得更好呢?

2、指名讀。

3、師生合作讀。

4、齊讀。

5、我們已經反反覆覆將這首詩讀了好幾遍了,不知小朋友讀懂了些什麼?

6、自由彙報:

隨機指導讀好第一、二句。黃鸝、白鷺、翠柳、青天,多麼美的色彩、多麼美的畫面啊!誰來讀讀這兩句。再齊讀。

7、小朋友,這首詩還有什麼不懂的嗎?(學生質疑、藉助圖畫突破難點)

⑴ 千秋雪:(圖片)大家看,這就是西嶺(岷山),你們覺得它與別的山有什麼不一樣?對,這座山海拔高,氣溫低,因此山上的積雪終年不化,杜甫稱它為──千秋雪。

⑵ 窗含:請小朋友看課文插圖,詩人這時候是在哪裡看皚皚白雪呀?是啊,詩人這時候坐在窗前,遠望西嶺上那千年不化的積雪。請大家讀──窗含西嶺千秋雪。

⑶ 東吳:東吳是一個地名,它離詩人現在住的這個地方可遠了,你看,(指圖)好像有一萬里。所以說是萬里船。

⑷ 齊讀──門泊東吳萬里船。

⑸ 再讀:

窗含西嶺千秋雪,泊東吳萬里船。

8、詩句的意思理解了,我們讀古詩一定會更棒的!齊讀。

六、體會意境

1、通過畫面理解竟境:

⑴ 師配樂朗誦:

小朋友,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詩句,邊聽邊想像,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

⑵ 學生自由彙報。

⑶ 從這你可以看出這是哪個季節的景色?

⑷ 看到這樣的畫面,你的心情怎樣?

2、師:(配樂)是的,詩人杜甫出生在戰亂時期,生活漂泊不定。直到48歲來到草堂的這段時間,生活才比較安定,心情也格外舒暢。陽春三月的一天,日光柔和,微風徐徐,詩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讀詩文,忽然聽到屋外傳來一陣陣清脆婉轉的鳥鳴聲,他循聲望去,看到了樹枝上嬉戲的黃鸝,翠綠的柳樹,飛翔的白鷺,高山的積雪,待發的船隻。這是一幅多麼和諧優美的圖畫呀,詩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動了詩弦,不禁在心中吟誦──齊讀。(動態課件)

3、讓我們再一次與杜甫大詩人的心情融合到一塊,拿起書來大聲地讀讀這首詩吧。

七、背誦古詩

1、指名背。

2、齊背。

八、拓展

詩人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寫下了許許多多優秀的詩篇。希望小朋友課後去找一找,讀一讀,背一背。

《絕句》上課教學設計5

杜甫的《絕句》全詩僅二十八字,描寫的景物卻極有特色。詩人寓主觀之情於客觀之景,寓胸中之意實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尤其是詩人巧用數字入詩,“兩”、“一”、“千”、“萬”四個字,虛實結合,時空結合,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力。

本詩的第一句是“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在柳枝上鳴叫,詩人指明“兩個”,說明鳥的叫聲不是嘰嘰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對鳴,歡快而不嘈雜,熱鬧而不喧囂。第二句是“一行白鷺上青天”。白貴鷺向藍天飛去,從“一行”可見此鳥排列有序、漸次遠去,而不是轟然飛散,各奔東西;再用上了一個“上”字,更顯示了白鷺奮力高飛、展翅向上的姿態。

第三句是“窗含西嶺千秋雪”。“千秋”一詞是虛指,出於詩人的想象,它賦予了“雪”這一靜態景物以滄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積雪似乎在訴說著什麼、見證著什麼。“窗”中之景雖小,卻由此可感受時間之縱深。第四句是“門泊東吳萬里船”。船停泊在門前的碼頭邊,也是靜態之物,但因其行程“萬里”,使人頓覺天地開闊,似插翅而難及。“門”外之景也不大,卻由此可感受空間之廣袤。

以上四句描寫的是詩人當時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見的景色。前兩句中“兩個”、“一行”是實指,“黃鸝”與“白鷺”,“翠柳”與“青天”,兩兩相對,四種景物,有聲有色,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清新動人的圖畫,表現出詩人此時閒適的心情。後兩句 “千秋”與“萬里”都是虛指,均出於詩人的想象,而詩的意境因此而幽遠、開闊,又顯示了詩人開闊的胸懷。

多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重要方法,要讓少於在讀中對所學之詩知其意、臨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強對古詩的語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詩的藝術魅力。

1、初讀知其意:

⑴學生自讀全詩,要求讀得音準句順,聲音響亮。

⑵指名學生讀第1、第2句,理解“鳴”、“上”的意思,用“補省略,調整詞序”的方法說說詩句的意思。

⑶學生齊讀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說說這兩句的意思。教師相機指導。

⑷指名學生把四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2、再讀臨其境:

⑴學生回答:第1、第2句寫了什麼景物?有哪幾種色彩?第3、第4句寫了什麼景物?

⑵教師出示掛圖:

學生看圖,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誦詩句,並作適當講解。前兩句,突出“鳴”、“上”二字,幫助學生理解,是這兩個字使景物產生了動態效果,使畫面顯得生機盎然。後兩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瞭解詩人的思緒由現時到了過往、由近處到遠處;而且也正是這二字,使現時之景(窗)和想象中的過往之景(千里雪)、近處之景(門)和想象中的遠處之景(萬里船)有機融合於完整的畫面之中。

⑶學生看書上插圖,一邊手指景物,一邊自由朗讀。

⑷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學生嘗試在腦裡再現畫面。

⑸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描繪的美麗景色。

3、三讀悟其情:

⑴比較讀,在黑板上出示:

黃鸝鳴翠柳,

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雪,

門泊東吳船。

讀一讀,與原句比較一下,哪個寫得好? 為什麼這樣說?幫助學生明確這首詩的朗讀停頓及重音,並完成下列板書: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前兩句聲色兼美)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後兩句意境開闊)

⑵表演讀:

播放課前製作好的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欣賞。隨後要求學生和著音樂誦讀,要求他們掇民對古詩的理解用適當的語氣和動作表現出來,甚至可以搖頭晃腦,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