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七年級歷史中華書局版教案6篇

教案在制訂的時候,我們肯定要強調邏輯思路清晰,通過教案的寫作,大家都是可以在課堂上減輕壓力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七年級歷史中華書局版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七年級歷史中華書局版教案6篇

七年級歷史中華書局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內容及作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能力。

2、過程與方法:層層設問啟發啟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合作學習、發現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法突破對重難點的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動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從而初步樹立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歷史價值觀。

[重點難點]

重點:北魏孝文帝改革

難點: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學方法]討論-引導-活動探究法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公元420年開始,我國南方經歷了哪幾個朝代?都城在哪?歷總稱什麼?

二、匯入新課

北魏統治北方時期,民族融和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麼呢?歷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究竟起了什麼作用呢?今天這節課就要解答這些問題。

三、探討新課:提問:淝水之戰以後,北方處於什麼狀態?

設問:結束北方混亂局面的是哪一政權呢?(學生答)正是鮮卑拓跋部建立起來的北魏政權。

1、你知道嗎,北方是怎樣統一和融合的?

下面大家閱讀課文,分組解決以下問題,並且每個學習小組還可以圍繞主題提出你們更感興趣的問題來共同探討解決?(時間五分鐘)

鮮卑族是如何興起的?北魏政權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樣統一北方的?是在何時?結合課文的圖文資料談一談這種變化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了哪些影響和衝擊。

2、北魏政權為什麼要遷都呢?

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們會同意遷都嗎?假如不同意,動動腦筋想一想孝文帝會用什麼理由來說服的大臣?北魏政權遷都洛陽後,你以旅遊者的身份談一談哪裡都發生了那些巨大的變化?

3、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政府規定,官吏按季度領取俸祿,嚴禁_;

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農民向政府交納租稅,並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c:北魏孝文帝於494年遷都洛陽,並要求鮮卑人採用漢姓、學說漢話、改穿漢服,提倡同漢族通婚。

意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程序,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改革家。

今天我們回頭看一看,在我國56個民族中,還有沒有鮮卑族呢?他到哪裡去了?為什麼鮮卑族不見了?對此大家思考一下,孝文帝的改革給我們今天的生活和改革留下了什麼啟示和感慨?

四、學習小節:北魏統一北方後,在黃河流域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孝文帝順應這一趨勢,在其統治區域內進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過程,進一步促進了民族間的融合。

五、活動與探究

閱讀教材中的自由閱讀卡,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漢族和少數民族相互影響的現象還有哪些?寫一份微型歷史專題報告。

附:板書設計

一、北方的統一和融合

1、北魏建立;2、統一北方;3、融合的概況

二、遷都洛陽:

1、遷都的原因;2、遷都的作用

三、孝文帝改革

1、歷史背景;2、主要措施;3、歷史作用

四、北朝的形成

七年級歷史中華書局版教案篇2

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地點、距今時間、生產工具、農耕作物、建造房屋、原始的飼養業、手工業各是怎樣的?

一.自學目標

1.瞭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情況,以他們為例說出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主要情況,認識到他們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性。

2.通過對河姆渡、半坡遠古居民的瞭解,認識到中國不僅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人類起源地之一,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增強民族意識。

3.知道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變化及其原因。

二.自學重點、難點

重點: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新石器”的含義。

難點: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變化及其原因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導學與談話

學法:觀察與比較、討論與探究

四.自學指導:

?匯入新課】:

學生閱讀課前匯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國境內的遠古人類——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他們是靠什麼獲得食物的?(採集、打獵、捕魚)他們這種靠“採集”獲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節變化和天災的影響;採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條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變這種這些,關鍵要解決什麼問題?開始一種什麼樣的新生活?我國原始的農耕是怎樣出現的?本節課將瞭解到這些內容。利用《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的遺址圖》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體位置(4分鐘)。

?出示目標】:學生閱讀或教師提示。

導學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麼時間的什麼地點?生產工具怎樣?他們種植什麼作物?住什麼樣的房子?主要飼養何種家禽?手工業製造有哪些?學生閱讀第一目後回答。

討論: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哪些進步?

引導學生從生產工具、農作物種植、居住房屋、原始的飼養業和手工業等方面思考。河姆渡人使用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住幹欄式的房子,過定居的生活,已會挖掘水井、飼養家禽、會製陶器,並能製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的樂器。(5分鐘)

導學2、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況是這樣的。那麼,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情況如何呢?請大家仿照第一目學習第二目——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學生閱讀第二子目後回答。

比較: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什麼要建造幹欄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卻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主要是地理環境的影響長江流域地勢低窪,潮溼溫熱;而黃河流域乾旱、風沙大,氣候比較寒冷。所以,我們在改造大自然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

想象:我國原始的農耕時代的居民有怎樣的分工?

引導學生結合現實想象。婦女:耕作、防止;男子:打獵、製陶;老人:做家務。(5分鐘)

導學3、請大家自學第三目——大汶口原始居民。思考:大汶口墓葬裡,為什麼有了隨葬品多少懸殊的現象?

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出現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裡出現了貧富懸殊。(5分鐘)

?小結】:指導學生填表對今天所學知識進行歸類:(5分鐘)

原始居民時間地區原始農耕情況原始飼養業原始手工業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半坡

原始居民

大汶口

原始居民

五.當堂訓練(15分鐘)

?單項選擇〗:

1、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頂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2、下列不屬於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生產活動的是()

a、種植粟、黍等農作物b、已經挖掘水井c、製作簡單的樂器和原始音樂d、飼養家畜

3、在北方農耕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聚落遺址在()

a、雲南元謀b、西安半坡c、陝西藍田d、浙江餘姚河姆渡

4、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居民是()

a、元謀人b、河姆渡人c、大汶口人d、半坡人

5、同屬於黃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和山頂洞人b、半坡人和大汶口人c、半坡人和河姆渡人d、河姆渡人和大汶口人

?填空題〗:

1、半坡原始居民住在的房屋裡,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在的房屋裡,過著的生活。

2、原始居民會製作簡單的和原始。

3、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石器。

4、原始居民能製造色彩鮮麗的彩陶,上面會有各式各樣的美麗圖案。陶器上還有一些刻畫符號,有些學者認為這是我國雛形。

?連線題〗:

1、半坡原始居民a、種植水稻,生活在長江流域

2、河姆渡原始居民b、出現了貧富分化

3、大汶口原始居民c、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種植蔬菜

?列表題〗:

剛才我們已經做了這麼多的基礎題目,現在關上課本,考考你的對比能力

名稱

專案

半坡遺??

河姆渡遺??

所在地區

糧食品種

出現時間

原始飼養業

原始手工業

六.課後小結:

七年級歷史中華書局版教案篇3

第6課 隋唐的科學技術

教 案

授課教師:中安一中 曹經

一、 課程標準:

1、 以趙州橋、印刷術、醫藥術為例,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

造力。

2、 瞭解雕版印刷術,認識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識點: 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趙州橋,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實測子午線,藥王孫思邈。

能力培養:

①通過觀察《趙州橋》圖和晚唐《金剛經》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掘歷史資訊的能力。

②通過印章與手寫速度比較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在實踐中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

③通過思考孫思邈關於衛生保健的主張,培養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理解知識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觀察《趙州橋》圖,思考趙州橋有何特點,認識趙州橋在橋樑史上的地位,學會對歷史圖象進行觀察、提煉資訊並深入探究。

②通過實踐瞭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過閱讀了解隋唐雕版印刷的情況,通過換位假設、逆向推理認識雕版印刷發明的意義。

③瞭解隋唐時期天文和醫學的重要成就,學會以問題做引導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隋唐時期科學技術在當時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增強對祖國曆史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②學習隋唐科學家和發明者借鑑前人經驗、注重實踐、勇於創新、服務百姓的精神。

③通過思考孫思邈關於衛生保健的主張,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趙州橋與雕版印刷術

難點:藥王孫思邈的成就

四、教學方法:多媒體直觀教學法、談話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過程分析:

(一)導課部分:

前面幾課,我們學習關於了隋唐時期的歷史,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隋唐時期政治統一,經濟繁榮,民族關係和睦融洽,對外交往開放頻繁,處處體現了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特徵。在這一特徵的基礎上,隋唐文化也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隋唐文化的一個方面——隋唐的科學技術。 (二)講授新課:

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部分內容:趙州橋。 1、趙州橋:

(1) 圖片欣賞:趙州橋、趙州橋雕刻

(2) 結合閱讀廣場瞭解趙州橋的設計者是誰,主要特點。 (3) 歷史意義:

a、用教材上的一句話總結

(4)補充視訊材料

這樣,我們就學習了隋唐時期在建築方面的科技成就。 下面,我們再來學習一下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在隋唐時期的發明和發展情況。

2、雕版印刷術 (1) 發明:受到印章和拓碑的啟發

我們通過印章來體會一下雕版印刷術的發明過程。印章上的字是反刻上去的,這樣蓋章時就能得到正面的字形。古代勞動人民從中受到啟發:如果我想印一頁文章,也可以打字反刻在一塊木版上,這樣,經過印刷,就得到了正面的字形。雕版印刷術就這樣誕生了。

(2) 方法簡介:

我們來體會一下印刷術的優點。印刷術是受到了印章的啟發而發明的,我們可以通過印章和手寫速度的比賽來體會一下印刷術的優越性:提高了速度,減少了差錯。

(3) 重點識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看圖),通過《金剛經》最後一句話解釋它的歷史地位。

(4) 意義:

a、用一句話總結。 b、逆向思維,如果沒印刷術&b&b?

過渡:前面,我們重點學習了隋唐時期在建築和印刷術方面的成就,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隋唐時期的醫學成就。

3、藥王孫思邈

通過閱讀課文學習:孫思邈的高超醫藥術表現在哪些方面(舉例)?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解決問題。

(三)鞏固提高:三個問題:溫故知新、暢想天地、百家爭鳴。

秦朝的統治與秦末農民戰爭

(1)秦朝的統治

1、統一時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秦始皇圖)

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一帶。(考圖)

4、統一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秦朝時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陳勝吳廣起義

1、地點:大澤鄉(安徽)

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這次起義的推動下,劉邦項羽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起義具有革命首創精神。

七年級歷史中華書局版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孔子及其仁學說。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貢獻。老子和他的辯證思想。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標:

指導學生比較諸子百家各自的主張,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

[重點、難點]孔子和百家爭鳴

[教法、學法]

由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而後質疑,教師給與點撥。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多媒體課件、有關春秋、戰國主要思想家簡介、人物圖

[教學步驟]

一、匯入課文:

山東被譽為一山一水一聖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黃河。同學們,這一聖人指誰?(學生回答出孔子,從而匯入課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書)

1)思想:

(指導學生看孔子像及其學說)回答:孔子是個怎樣的人?他有何學說?

學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仁的學說

2)教育:

(指導學生閱讀53頁第二自然節)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b注意因材施教,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c教育學生學習態度老實,要謙虛好學。

d時常複習所學知識,溫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編定了哪幾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編成了什麼書?(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詩經》《尚書》《春秋》《論語》

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後世影響巨大,被譽為我國曆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孔子同一時期還出現了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是誰呢?(學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書)

(指導學生閱讀老子插圖及說明文字,瞭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它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裡。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3、百家爭鳴:(板書)

(列表讓學生看書來回答表內內容,也可先問學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是什麼,最後拿出事先準備的表格來總結。)

學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觀點

墨家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

儒家

孟子

反對一切戰爭,主張輕徭薄賦,實行仁政

道家

莊子

主張無為而治

法家

韓非子

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_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兵家

孫武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之後,請同學們想一想,哪一派的學說對戰國時期的封建統治者最有用?)

三、小結:

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主要歷史條件是什麼?

四、作業:課本57頁填表題

附:板書設計

一、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經》樸素辨證法的思想。

二、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學說。

2、對教育的貢獻:

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

b:溫故知新

c:學習的態度要老實

3、他編訂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編寫的記錄孔子言行的書叫《論語》

三、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四、儒家學派---戰國時期:是孟子,他反對戰爭,提出春秋無義戰,實行仁政

五、法家---代表人是戰國的韓非,主張a:實行法制;b:主張建立君主_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六、兵家---創始人是春秋時期的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還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七、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七年級歷史中華書局版教案篇5

?課程標準】簡述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徵。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記住他們生活的時代、地域和種植的糧食作物。理解自然條件對農耕生活的影響。

能力和方法:通過識圖,培養觀察能力;通過觀察原始農耕時代的器物,培養審美能力;通過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舊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較,培養學生掌握、運用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中國對世界農業起源的貢獻,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體驗原始農耕勞動的甘苦及其所創造的價值,認識勞動的價值和意義。通過他們適應、利用與改造自然,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河姆渡和半坡遺址為重點,前者更重。

難點為新石器的涵義,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與環境的關係。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會情況。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註

一、匯入新課

我們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麼?……匯入農業及農業的起源而匯入本課的新課學習。

(科考隊進入下一站,來到浙江餘姚……)

利用學生熟悉的內容談話,接近歷史與現實距離

二、河姆渡遺??

該遺址是何地發現的?發現了些什麼?這些發現能說明什麼問題?能畫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嗎?

除此以外,他們還從事哪些生產活動?你知道稻穀是如何種植、儲存、加工、食用的嗎?

當地的氣候條件怎麼樣?這與先民的這些生活習慣有什麼關係?

指導學生閱讀p12史海拾貝。

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農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農耕文化是否一樣呢?

學生看書、尋找、發現

理解生活的需要製造相應的工具

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知道最早種植水稻與粟

過渡,引起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三、半坡遺??

要求學生看書找找“半坡遺址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是否與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樣?”“有哪些不一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觀察書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們有什麼用途?是如何使用的?

你能根據書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復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嗎?

帶著問題看書,有的放矢

大膽猜測、想象

學生看書,然後自己試圖畫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註

四、大汶口遺??

在山東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時候,出現了一處更先進的原始農耕文化遺址,即大汶口遺址。

現在請大家看看書,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處遺址的其同點?各有什麼特點?

指導學生閱讀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異反映了什麼歷史現象?”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教材,去歸納發現。

五、小結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我國的原始農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兩大型別。

認真聽,自豪感。

六、學習活動與學習測評

當堂測評、鞏固。

鞏固知識、激發興趣。

七年級歷史中華書局版教案篇6

1、知識與技能:瞭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的統治,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多媒體播放影視片斷及文獻資料,學生查詢唐太宗、武則天相關資料,採用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唐太宗、武則天的開_想及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二、教材簡析

本課的主題是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本課重點是“貞觀之治”、“女皇武則天”

本課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作出恰當的評價。

三、課前準備

學生查詢與唐太宗、武則天統治相關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學生漫談“你所熟悉的武則天是一位怎樣的皇帝?”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Ⅰ、女皇武則天

1、在課前談話基礎上展示武則天畫像,簡介武則天經歷,強調

唐朝的武則天是我國曆的女皇帝。

2、教師出示探究問題:郭沫若評價武則天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為什麼如此評價?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概括出武則天的統治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師簡評並銜接新知識:武則天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她確實是個治國之才,不失為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女政治家。“貞觀之治”的局面出現在誰統治時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治世局面呢?

Ⅱ、貞觀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

引導學生回憶隋朝的繁盛,思考“為什麼如此繁盛的隋朝會二世而亡呢?”學生自讀課文,理解隋煬帝的_統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隋末農民大起義。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淵攻佔長安,建立唐朝。學生自讀楷體字輔助文,瞭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統一戰爭中李世民功勳顯赫,教師補充“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2、貞觀之治

(1)展示唐太宗畫像,簡介唐太宗其人,講清“貞觀之治”這一概念。

(2)出示探究問題:你認為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學生先閱讀課文,分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再推選發言人全班交流。

教師在學生探究學習的基礎上,因勢歸納出四個方面:

a、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思想

多媒體展示文獻資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學生討論這段話的含義,教師小結:唐太宗親歷隋末的社會大動盪,親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為鑑,居安思危,深刻認識到君民關係有如舟水,貞觀年間的許多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這一開_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政策

學生從政治經濟兩方面歸納唐太宗的治國政策,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戒奢從簡;政治上合併州縣減輕人民負擔。教師簡述:這些開明的治國政策,有利於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

c、唐太宗善於任賢納諫學生解釋“房謀杜斷”。

有關最的諫臣魏徵,由學生表演一段課本劇,加深印象,增強趣味性。

教師簡述:這些賢才諫臣為唐朝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保證唐朝政治穩定和各種政策的施行,對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

學生觀察敦煌壁畫“唐朝雨中耕作圖”,感受經濟繁榮景象,認識到治世局面的形成離不開人民的辛勤勞作。

Ⅲ、試評價唐太宗、武則天的統治。

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強調評價歷史人物,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展尤其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則天的開_想及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三)練習與探究設計表格,列出並比較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四)鞏固與小結

1、複習鞏固本課重要知識點。2、學生談學完本課,知道了什麼?懂得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