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八上生物教案優秀7篇

教案在撰寫的時候,老師一定要考慮與時俱進,我們制定教案,使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八上生物教案優秀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八上生物教案優秀7篇

八上生物教案篇1

●教學目標閱讀課文,瞭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重點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蒐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蒐集一種生物入侵者的資料)藉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記在卡片上。教學設計匯入新課教師講述一則生物入侵的訊息(也可用多媒體播放生物入侵的相關資料)。教師講完後,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這則訊息的主要內容。明確:科技高度發達的21世紀,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環境問題已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生態問題則又是當今世界環境問題的中心議題。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生物入侵者》,希望學習此文能促使我們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教師板書課題)

■題解要求學生合上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義。要求學生從文中勾畫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自主閱讀、整體感知。教師用多媒體(或幻燈)展示以下問題,學生閱讀思考。a、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麼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b、你覺得學習本文應從哪些方面人手?試擬出本文的學習目標。質疑問難、交流互動。a、小組內交流:

◆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弄清文章內容,並共同擬定學習目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並共同解決,如果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課下與老師、b、班上交流:明確本文學習目標及主要內容。明確學習目標(見前面的教學目標)主要內容: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採取的相應措施。編寫提綱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結構圖示,要求學生在空缺處填上相關內容。引出話題: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1段)擺出現象:——(段)《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揭示態度:——(段)採取措施:——(段)

■寫法探究o探究學習本文所採用的說明順序a、常見的說明順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麼說明順序?b、探究本文這樣安排說明順序的好處。學生討論後明確:運用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且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探究學習本文所採用的說明方法a、本文主要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學生討論後教師板書: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b、找出文中運用上述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將學生分成三大組,每一組找一種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看哪一組找得又快又好)c、說說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作用,並從文中各舉一例加以說明。可安排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結要求學生從主要內容與寫作方法兩方面對全文作一個小結。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總結全文。明確:這是一篇關於生態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麼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這篇課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為我們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借鑑。延伸拓展教師出示一隻彩色粉筆,要求學生從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這三種說明方法中至少選兩種方法對其作簡要說明。(每一小組推薦一個同學,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得最好。)自然界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現實生活中如果發現生物入侵者我們該怎麼做?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蒐集的關於生物入侵的資料,然後各小組推薦1~2份到班上展覽。(展覽安排在課後)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後班上交流。

■佈置作業

八上生物教案篇2

一、說教材

㈠.教材分析

“水中生活的動物”是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種環境中的動物”的第一節內容。教材主要關注魚的形態、運動、呼吸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安排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探究活動,以達到重點認識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這一目的。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是探究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通過兩個"觀察與思考"、一個"探究"實驗、一個課外實踐,讓學生認識魚類在水中是如何運動和呼吸的,進一步總結出魚類適於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徵。

㈡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舉例說出幾種水中動物的名稱.

⑵闡明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

2、能力目標

嘗試完成“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徵”的探究學習活動,學會設計實驗方案,在小組實驗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在探究活動中體會珍愛生命的情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㈢.教學重點

1.以魚為例,說明水生動物適於水生生活的特點。

2.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魚的呼吸器官。

3.總結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徵。

㈣.教學難點

1.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實驗及該實驗的組織教學。

2.運用以學知識,通過對“魚類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觀察與探究,闡明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徵。

二、說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本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應側重於指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使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自己動腦、動手,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本節的教法我選用了創設情境法,活動探究法,問題分析法,總結歸納法,啟發法,對比法。

三、說學法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我採用的學法為觀察法,實驗操作法,小組討論法,總結歸納法。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情境匯入]

播放有關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各種動物的影象資料,有鬱鬱蔥蔥的花草樹木,有活蹦亂跳的各種動物,還有飛翔在空中的小鳥……。

問題:如果按照生活環境分,我們可以如何劃分?

引出“水中生活的動物”“陸地生活的動物”“空中飛行的動物”,以“水中生活的動物”為例來分析水生生物的特徵。

播放水中生活的動物---魚的視訊資料來整體感知魚的特點。

⑴、如果陸生動物(包括人類)到水中生活會遇到哪些問題?

⑵、魚類等水生動物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

⑶、都說魚兒離不開水,那麼離開水會怎樣?水到底給了魚什麼呢?

⑷、魚的種類多嗎?四大家魚是哪些?中華鱘有哪些特點?

隱含知識:

1.海洋魚類:表明魚的種類很多(多樣性)

2.淡水魚類:暗示我國的特有物種(獨特性)

3.要求:保護環境以及它們生存的水生環境.

[講授新課]

一、觀察魚的形態結構

1.觀察方法:由整體到區域性,由單一變數到若干變數。

1.觀察外形:分析這些特徵對魚類適應水生生活有什麼意義?

2.再觀察區域性:魚在游泳時每一種鰭是如何運動的,思考它們對魚的運動分別起了什麼作用,並觀察魚在完成某一種運動時,各種鰭是如何配合的?

2.一個理念:結構決定功能

例如:1.梭形:有利於克服水中的阻力。

2.魚鰭:與魚的運動有關,幫助魚在水中游泳。

3.側線:感知水流,測定方向

【探究】魚鰭的作用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討論交流

1.提出問題

魚的尾鰭有什麼作用?(強調單一變數)

2.作出假設

假設魚的尾鰭可以是魚前進的動力,可以決定方向

3.制定計劃

⑴方法選用:選用直接剪掉尾鰭法,現象比較直觀

*直接觀察法:各種鰭在一起相互協調合作,因此直接觀察很難得出結論。

*模擬法:是科學探究中一種常用的方法。難以直接拿研究物件做實驗時採用這種方法。具有侷限性。

侷限性:

1.氣球容易漏氣,而且水不容易灌進去,很難紮緊。

2.遊動時,現象不明顯。

當用手按住魚前部時,魚的前進不明顯;當不按頭部時,魚頭就翹起來,感覺沒有方向感。

這個實驗可以作為課後作業,讓學生嘗試一下,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⑵實驗用具選擇:

*水槽選擇(最好不要用玻璃的,避免打碎)

*魚體大小選擇;7—10cm(最好由學校提供)

*剪刀、紗布

⑶分組實驗

學生共52人,分13小組,每組4人

每組提供兩條魚

1—2組,探究胸鰭的作用

3—4組,探究腹鰭的作用

5—7組,探究背鰭的作用

8—10組,探究臀鰭的作用

11—13組,探究尾鰭的作用

4.實施計劃

小組合作,進行實驗

觀看探究尾鰭的作用的視訊,與小組做出來的結果比較,得出結論。

5.得出結論:

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魚游泳時,主要靠身體軀幹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他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胸鰭、腹鰭和背鰭都有維持魚體的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6.討論和交流:

⑴一個小組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就一定正確?

⑵與實驗法相比,模擬實驗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課後作業]:讓學生課下完成模擬實驗的製作。

第二課時

[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播放投影,檢查所學知識。

1.小河、池塘等野生品種的魚,身體的背面和腹面顏色是否一致?這有什麼作用?

2.魚的身體兩側有一排鱗片上有小孔,這些小孔連起來構成一條側線,它有什麼作用?

3.魚的身體表面都有黏液,知道黏液的作用是什麼嗎?

4.魚體內有個白長囊狀結構叫做鰾,想想看,鰾的作用是什麼?

[推進新課]

繼續探究,魚除了用鰭游泳之外,還有什麼其它特徵。

學生把自己帶來的各種魚放在小組水槽中擺放在桌子上進行分組觀察。

觀察魚的呼吸時,先觀察鰓的顏色和鰓絲的形狀,魚鰓之所以呈紅色是因為鰓上佈滿毛細血管,所以人們買魚時可以從鰓的鮮豔程度判斷魚是否新鮮。鰓絲在水中呈舒展狀態擴大了與水接觸面,離開水鰓絲互相粘結、破壞了氣體交換的功能。魚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而是通過鰓獲得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魚兒不是離不開水”而是離不開水中的氧氣,所以養魚缸要經常換水,養魚池到了冬季冰封期間要打冰眼(結合書中實踐活動)因此,若水域汙染對魚及其它水生動物十分不利(滲透環保意識)。

得出結論:魚的呼吸靠鰓來進行,鰓的結構包括鰓弓和鰓絲,這些結構有利於魚在水中進行交換氧氣。

本章還開設了新的實驗內容——“模擬實驗”,詳見書第四頁,這是一個新的實踐方法,特引起大家的重視,讓學生動手去模仿著做。訓練學生的悟性。參與是個體投身認識實踐活動的過程和基本形式,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是其在教學中主體地位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魚類適應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徵。

八上生物教案篇3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教學目標: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2、舉出例子並初步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教學過程:

匯入:先比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為什麼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刺,得出結論是為了適應乾旱的環境。同時學生分析刺蝟、變色龍、竹節蟲,得出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分析書本p19的資料,回答問題:生物的形態結構或生活方式的特點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觀察兔子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你能發現什麼問題?從而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生物為了適應不同環境其形態結構都有所改變。

生物除了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環境。

過渡問題: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呢?生物本身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學生舉出例子,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植物對環境的影響,動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鼠婦疏鬆土壤,柳、杉樹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成分,幫助淨化空氣,人類大量得排除廢氣、廢水使環境受到汙染……)

講解實驗: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

1.提出問題: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

2.作出假設:裸地,草地,茂密的灌叢的空氣溼度不一樣。

3.制定計劃:學校內測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溼度。(裸地指什麼?灌叢指什麼?)

4.填寫p7空氣溼度記錄表。並畫出曲線圖。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窪,測量溼度時,能把乾溼計放在水窪邊嗎?測量灌叢的溼度時,能把乾溼計放在地上嗎?

舉例:曲線圖的畫法:

總結:前面一節課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環境對生物有影響,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著環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環境是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解答下面問題。

6、練習:

1)如果將生活在淡水中的鯽魚放入海水中,不久就會死亡,這一現象說明( )

a.每種生物都是有壽命的

b.每種生物都有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

c.動、植物改變生活環境就會死亡

d.生物的生存環境很容易破壞

2)生活在陰溼環境中的植物,葉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b.減少陽光照射

c.適應低溫d.適應潮溼的環境

3)許多種鳥具有保護色,但也難免常被嗅覺發達的獸類所捕食,對此的解釋為( )

a這些鳥不適應環境

b.被食的鳥是警惕性不高的

c.適應是絕對的

d.適應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對性

7、講解書本課後練習。

教學後記:

這節課不僅要講理論課《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而且也要說明探究實驗《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的原理和過程。對於《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這個知識點並不難,學生容易理解,但對於探究實驗《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學生並不容易理解,在課堂上講解這個實驗過程和原理較費時,最後超出課時,學生也只是一知半解,特別是對於為什麼要用裸地、草地、灌叢三個環境來做這個實驗,很多學生很難理解,還有對於探究實驗的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計劃並不瞭解,所以我在其他班的課堂上採取了把實驗過程,原理用一節課來講述,因為探究實驗對於學生來說很陌生,只有一開始讓學生理解了探究實驗的方法,在以後的課堂上才能讓他們自主探究,所以我覺得把實驗課分為一個課時的課是有必要的。

教學反思:

應該安排學生實驗前自己先體驗實驗過程,實驗所需時間,這樣讓學生操作起來可以更容易掌握,自己也能瞭解到實驗過程所遇到的問題。

八上生物教案篇4

《生物入侵者》教材a

一、教學設計

1、瞭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2、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三、教學物件及課時

國中二年級、一課時

四、教學手段

實物投影、學生自由討論發言,教師講解總結

五、教學方法

激趣法

六、教學步驟

(一)課文匯入

向學生介紹古希臘“特洛伊木馬”的故事,瞭解什麼是入侵者進而提出什麼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學生朗讀課文,教師正字音

(三)轉入正文學習,主要通過以下問題的解決來完成教學重點。(問題由實物投影展出)

形式:學生自由討論找出問題答案,教師加以總結歸納。

問題一:什麼是“生物入侵者”?

答案:課文第一段。

問題二:本文向我們還介紹了哪些內容?

答案: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者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所採取的相應措施。

(四)瞭解課文內容後,進而探究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明確:1、使用了邏輯順序作用: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2、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

(五)教師總結全文

明確:這是一篇關於生態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麼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帶來的

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生態現象的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僅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提高我們的環保意識以及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

(六)板書設計

引出話題: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第一段

擺出現象:生物入侵者與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紹。第2——4段

?生物入侵者》探究原因:新鮮水果、蔬菜貿易,跨國寵物貿易。第5段揭示態度:兩種不同態度(截然相反)。第6——7段採取措施:通過議案、成立部門。第8段

(七)作業

抄寫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八上生物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能正確讀寫“慣、圃”等11個生字。在文字中理解“三絃、和諧、清脆”等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能夠聯絡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3、掌握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4、能從文中找到關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5、能夠結合生活經歷,與同學交流生活中遇到與文中的“我”類似的趣事。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能夠聯絡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教學難點:

1、掌握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2、能從文中找到關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1、(出示表的圖片)問:這是什麼?(板書:“表”)

2、問:表裡面有什麼東西?(出示表內部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說出表裡面有哪些東西?

生看圖回答。

師總結:表裡面有螺絲、有齒輪、有錶針等,但著名的作家馮至童年時卻認為表裡面有生物(板書“生物”),他認為表裡有個活著的小蠍子之類的小動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這一段認識,這個有趣的經歷寫成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的第16課《表裡的生物》。

3、板書課題,生齊課題。

二、出示預示提示

1、學會“慣、圃”等11個生字。

2、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3、文中在刻畫人物時主要採用了哪些方法?在文中找出並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

4、學了課文之後你覺得小時候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讓學生帶著預習提示聽課文錄音。

三、整體感知

1、畫出生字詞,自學交流並彙報。

(1)生自己讀

(2)指名讀

(3)歸納這些生字的特點(都是“蟲”字旁)。

(4)學生欣賞這些動物的圖片並瞭解它的特點。

2、再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話(表裡有個小蠍子在裡面)。

(1)讓學生帶著這段練習快速瀏覽課文,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2)指名完成這段練習。

(3)師進行點撥並板書出主要內容。

四、深入學習,體會人物個性

1、課文中主要出現了兩個主要人物“我”和爸爸,文中刻畫人物時主要採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並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世界。

(1)請同學在文中找出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2)同桌之間互相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

(3)指名說說你很欣賞並有感情地朗讀哪些描寫的句子,學生聽後進行點評。

2、思考。

(1)小時候,“我”有一個觀點,“凡是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是怎樣得出這個觀點的?從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我”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鳥叫、狗吠、蟲唱、鐘聲、琴聲這一系列的事實,然後通過自己的思考總結出來的結論。

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2)父親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卻能發出聲音,聽到表聲後“我”有什麼反應?從這一系列的反應中可以看出我“我”是一個怎樣得孩子?

愛聽著聲音,想伸手摸一摸

父親不允許我動,但是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不敢,因此心裡很痛苦。

好奇心強

(3)從“我”對父親提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中,你認為“我”是一個怎樣得孩子呢?

渴求知識、求知慾望強

3、總結:“我”和“父親”的形象就是在一個個具體事例得以呈現。

五、總結

從上面的分析、討論、朗讀中總結“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於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六、板書設計

表裡的生物

凡是能發聲的都是活的生物(認知、猜測)

表能發聲(好奇)

表裡有生物(推測)→證實

七、作業設計(任選一題)

1、你對哪些事物產生過強烈的好奇心?當時你是怎麼想的?

2、你的童年也一定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吧,請你也像作者那樣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將你的童年趣事寫一寫。

八上生物教案篇6

一、匯入:

(一)

播放火蟻電影。像這樣的生物入侵給本土人員、生態帶來的“災難”數不勝數。給世界各國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場人類自己挑起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能不引起我們高度警覺,今天,我們將走進戰場,對這場“戰爭”做一番考察。

(二)

據光明日報(20xx年6月12日)報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內伶仃島,一種產於中、南美洲的“植物殺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們宛如一張張巨網,黑壓壓地籠罩在美麗的荔枝樹、芭蕉樹、相思樹上。樹木因為沐浴不到陽光而無聲無息地死去,鮮花和綠草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枯萎,島上的土地正蛻變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譽的內伶仃島,可能會被薇甘菊毀於一旦。那麼薇甘菊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破壞力呢?讓我們走進梅濤的《生物入侵者》去尋找答案。

二、整體感知(字詞和各段落內容和說明順序)

(一)讀書。(學生讀?範讀?放錄音?)開啟生字詞的幻燈片。讓學生將自己不認識的生字音注在書上。

(二)這是一篇科學小品說明文,你從中瞭解到那些知識?請學生按照段落順序,以“從文中我瞭解到了”為句式,說說本文介紹的知識。(依照段落打出幻燈——知識點是各段的中心句,在段首。)

(三)請同學講相關的段落合併,概括段落大意。

引出話題: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1段)擺出現象及危害:毀滅物種、經濟損失(2-4段)生物人侵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徑:跨國貿易(5段)揭示態度:不同(6-7段)採取措施:(8段)這篇說明文采取的順序是?(邏輯順序)

小結:這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是按照邏輯順序說明事理的。文章從解釋“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入手,接著擺出現象,介紹了“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後討論對策。基本上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展開的。

三、精讀品味:

說明文要使用一定的說明方法才能把要說明的物件說明得清晰準確。請同學自讀課文,以“文中某處…………說明方法用得好,好在……”說一段話,說說使用該說明方法的說明效果。

例:①打比方:課題“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義,它告訴讀者這一類“入侵者”的移民行為,是會對人類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陸北美的歐洲斑貝比成“偷渡者”,把害蟲隨貿易途徑傳遍全世界比作為搭乘跨國貿易的“便車”,形象生動,增添文章情趣。②列數字:“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中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通過精確的資料對比,清楚地闡明瞭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之嚴重。③舉例子:通過具體的事例支撐說明的內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文章第3、4兩段以斑貝、天牛、紅螞蟻、棕樹蛇為例具體說明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會造成生物入侵現象。六、拓展:

合作探究三種方式,我尚未能決定採用哪一種。

合作探究(一)

1、以組為單位,根據已有資料,簡介一種生物入侵者(姓名、來源、特點、危害等)並針對其特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學習成果。教師啟發思考:預防、治理、利用。

合作探究(二)

提前一週佈置學生寫說明文,要求學生圍繞“生物入侵”自選課題:

(1)什麼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方式是怎樣的?

(2)外來生物在本土為何沒有氾濫成災,一旦入侵卻難以剿滅?(外來生物在本土氾濫的看家本領有多少?)

(3)我身邊潛在的入侵生物知多少?

(4)怎樣阻擊外來生物的入侵?

學生選好課題後,按課題分組,寫成書面的報告。報告要求

(1)要使用兩種以上的說明方法。

(2)語言要簡潔準確。

課上就讓學生以組為單位,介紹自己的課題研究成果。

(三)合作探究:播放課件,讓學生對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物種多樣性的破壞形成感性認識。圍繞“對‘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為干預”這個話題,結合第7段課文內容,展開討論(課本上本身就有基本觀點:

(1)人類不應該過多地干預生物物種的遷移過程,失衡是暫時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界的平衡最終會得以實現。

(2)人類必須干預“生物入侵者”,如果聽任其發展,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會受到嚴重破壞,人類社會將會有巨大的經濟損失

那麼在討論的時候,如果要干預,那麼怎麼幹預,舉例來說。其實這樣就回到了合作探究第一種方案了。)

八上生物教案篇7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案

一、 教學目標:

1、 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 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

3、 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

二、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設計調查方案、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和會做調查記錄,同時培養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學難點:

描述部分所調查生物的特徵

三、 課前準備:

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範圍。瞭解要調查的生物狀況,並查詢相關資料。

四、 教學過程:

1、 把全班同學分成八個小組,選出小組長,說明本節調查課的目的,步驟,各小組自由選擇調查範圍(不可在教學區)然後彙報到老師處,每小組長把組員的名單交到老師處。強調調查範圍的要求是生物種類較多,環境有較多變化的路線。

2、 注意事項:

如安全、不傷害動植物、不破壞生物的生活環境等。

應特別關注一些小生物。如樹皮上、草叢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飛行的生物。

3、據報告冊p2~3內容進行調查,並及時記錄,佈置作業是 星期四交齊。

4、紀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響其他班同學。

各小組提前十分鐘回到教室,各小組要跟老師對好時間,要求本小組長組織好紀律。

5、利用下課前十分鐘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出調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類方法)並對個別小組作出表揚。總結本節課全班同學的表現。(問題: 1.你們組調查了多少種生物?2.你們是按什麼特徵對它們進行分類的?分多少類?各多少種?每類選1-2種生物,說說它們的生活環境?調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問題?)

教學後記:

七年級(2)班沒有說明細節,學生不明確調查的意義和方法,把抓昆蟲等作為調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蟲成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務。還應強調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七年級(9)班事前說好了各種注意事項,強調了紀律,所以每個人都能完成好這次調查活動。

七年級(10)班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該班學生較文靜,氣氛太沉悶

七年級(3)班課堂紀律太亂,幾位同學特意搗蛋,但小組間團隊精神不錯,調查到的種類較多,有些學生的知識面很廣,認識植物種類多。

七年級(5)班守紀律,調查生物最少19種,最多29種,證明每組都有認真調查的學生,學生積極性高,對老師的佈置完成得很好。

七年級(4)班戶外活動時紀律管不好,很多男同學在玩蟾蜍等生物,男同學一堆,女同學一堆,紀律不好,但調查到最多的生物種類有40種,最少的也有25種,證明該班學生對生物有濃厚的興趣,但事後發現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聯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學精神。

教學反思:

標籤:八上 教案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