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四上科教案優秀7篇

只有將教案制定好,我們才能更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在制定一份教案的同時,教師的教學能力一定都有所加強,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四上科教案優秀7篇,感謝您的參閱。

四上科教案優秀7篇

四上科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放風箏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

2、掌握安全放風箏兒歌,能說出需要注意的安全規則。

3、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放風箏的安全規則。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風箏一個,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匯入

師:這是什麼?小朋友喜歡放風箏嗎?知道在放風箏時要注意哪些嗎?

2、請幼兒討論並回答

教師先提出問題,啟發幼兒討論,之後教師小結。

(1)師:放風箏要選擇什麼樣的場地?很窄小的街道或者人群擁擠的地方可以嗎?上空有很多電線的場地可以嗎?坑坑窪窪的場地或者山上可以嗎?

(2)小結:放風箏要選擇安全的場地,開闊平坦,沒有樹木,路燈和電線等障礙物的場地比較安全,比如廣場或者公園的草地。

(3)師:放風箏時跑得快會發生什麼危險?風箏繩很細,如果使勁握住或被纏住會有什麼危險?如果在有高壓電線的場地放風箏會有什麼危險?

(4)小結:放風箏要慢慢跑,留神腳下,不能光顧著看風箏,否則容易被石頭或草叢絆倒或踩到坑窪的地方扭傷腳。風箏繩很細,會割傷面板,要小心。不要在高壓電線附近放風箏,如果風箏纏繞到電線上,可能會使人觸電。

3、學習放風箏的安全兒歌

(1)師:剛才小朋友們把放風箏要注意的問題都找了出來,誰能把這些注意事項完整地講出來呢?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放風箏的安全兒歌

①師:有一首兒歌把放風箏要注意的事項都編了進去。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②教師完整朗誦兒歌

③師:兒歌先講了什麼安全注意事項,後講了什麼?

④集體學習朗誦兒歌

4、總結

師:小朋友學習了放風箏要注意的安全規則,我們一起來回顧。

它們是:要選擇開闊平坦,沒有樹木、路燈和電線等障礙物的場地;要慢慢跑,留神腳下;注意不要被風箏繩割到手;要遠離高壓線。小朋友在放風箏地時候一定要遵守這些安全規則!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從幼兒喜歡的活動——放風箏貫穿始終,環節清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幼兒感興趣的放風箏活動引入談話,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觀看小朋友放風箏時因為不注意安全或放風箏的地點不對而發生事故的情景,從而體會到放風箏時因為不注意安全或放風箏的地點不對所帶來的後果。

四上科教案篇2

第1課 中國遠古人類

說明:

因為領導工作忙,忘記通知我們參加新教材培訓。因為領導工作忙,學生的書沒有到齊,我手裡只有一本教材。好在現在能上網找些資料,否則真不知道還敢不敢進教室。原本1課時的內容,我用了3課時,儘量講慢點,講細點,避免重點的東西沒有講。

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開始上新課,請大家把書翻到

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 (板書)

你們知道“中華”是什麼意思嗎?

生:1.中華就是中國。2.中華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師:請大家把這段文字記在書上。在以後的課堂裡,我們要記些東西,可以記在專門的課堂筆記本上,也可以記在書上。我主張大家還是記在自己的書上,免得幾天以後,你的筆記本不知跑到那去了。書也會跑掉,不過這個可能性要小一點,希望你們能儲存好你們的書,這裡有你的,也有我的心血。最重要的將來九年級複習時,你就不用到處求人找書了。

中華者,中國也,親被正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故謂之中華。――《唐律名例疏義釋義》

中國雲者,以中外別地域之遠近也;中華雲者,以華夷別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錄初編別錄卷一中華民國解》)

(沒有別的東西可代替,只能板書了,胳膊都舉疼了,不由得寫的快了點,引來學生一片抗議。看著學生抄黑板上的字,檢查了一下學生的情況,每班竟然有六、七個同學還沒有領到書,和我一樣窮。領導們真太忙了。)

師:同學們能看懂這段文字嗎?

生:看不懂。

(也有說部分看不懂,有位同學竟然來了句:“不知所云”。高材生。)

師:歷史知識涉及的範圍很廣,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醫藥衛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特別是語言和哲學兩項內容與歷史的關聯很大,同學們語言這一關一定要過,不能看完一段資料後“不知所云”。

“中華”在歷史上曾專指漢族,意思是“教化”,說文化高,經濟發達。 在古代, “華”同“花”、“化”,(板書)“化”就是“教化”之意。在古代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人,認為自己的文化高,是世界的中心。周圍其他族的人文化低,是“夷”。“親被正教”接受先進文化的人,自然就是中華,很自信,也很驕傲。當然,還有一層意思,即使你生活在中原地區,奇裝異服,不知道孝敬長輩,友愛兄妹,不學無術,沒有禮貌,也不能稱為“中華”。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隨著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中華”逐漸發展為多民族含義。因此,中華民族包括定居於中國領土內的所有中國民族,即包括當代的和在歷史上曾經存在過而現在已經消失的民族。

現在,我們看導言,這部分概述了本單元的主要內容,這裡面我們要記住那些內容呢?大家跟著我看書。找到:

至少距今170萬年,在我們祖國的大地上,已經有了早期人類的足跡。

約9000多年前,我國遠古先民學會了耕種田地,栽培粟和稻。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耕文化的國家之一。

大家用筆把這些內容標出來。同學們都聽過“四大文明古國”嗎?你知道是那些嗎?

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倫 古代印度 古代中國(板書)

現在大家把書翻到第3頁,我們來學習

第1課 中國遠古從類(板書)

一、人類的起源(板書)

師:同學們知道人類是從那裡來的嗎?

生:從猿變來的。

師:很好。誰知道在古代,人們認為人類從那裡來的?

生:女媧娘娘造的。

師:你們怎麼知道的?

生:我們語文書上有。

師:大家可以看到:學科之間相通的。在語文課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歷史知識。誰能為我們講一下其他的人類起源的。

(七年級《語文》中選了袁珂先生《中國古代神話》中有關“女媧”的一篇。)

1.神話傳說(板書)

(學生絕大多數知道上帝造人。但不能講一個完整的故事。)

師:下面我為大家講一講有關人類起源的幾個神話傳說。我們就從文明古國講起。

古代埃及:古代埃及關於人類起源的傳說有幾個不同的版本。其中流傳比較廣的有:人類是神呼喚而出的。傳說在世界出現之前,全能的神“努”就已存在,她創造了天地的一切,她呼喚“蘇比”,就有了風;呼喚“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喚“哈比”,尼羅河就流過埃及,她一次次呼喚,萬物一件件出現,最後,她道出“男人和女人”,轉眼間,埃及就住滿許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將自己變成男人外形,成為第一位法老王,統治大地人類,開創繁榮。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人是太陽流出來的眼淚。

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七表詩》中,描述在創世之前有一對神靈,阿斯普是男神,為淡水海洋,梯阿馬特是女神,為鹹水海洋。二神生下了眾多神靈,後來神之間發生大決戰,一方以梯阿馬特為首,一方馬爾都克為首,馬爾都克是以梯阿馬特的曾孫。馬爾都克戰勝梯阿馬特,將她的身體一分為二造出天地,又用梯阿馬特的主要支持者金古的血液造出人,並強迫人膜拜神。

古印度神話也認為太初只有水,但是水中並無神,而是出現一個金蛋,孵出梵天大神,梵天以兩半蛋殼創造天地,然後從其身體的各個部位誕生萬物。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在世界歷史中學到。

還有其他文明中人類起源的傳說,比如:

大家都熟悉的上帝造人。這是源傳於猶太人中的故事,《聖經》裡話說上帝花了五日時間創造了大地萬物,到第六日她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於是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進人的鼻孔後,就成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亞當。不久便取下亞當的一條肋骨,造成一個女人,亞當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這有點和中國女媧摶土造人類似。

還有希臘神話,今年奧運會的開幕式大家看了嗎?古希臘的神話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們將來學習世界歷史時,再給大家講,現在我們聽聽古希臘人是怎麼說人類起源的:眾神之中的普羅米修斯和弟弟厄庇墨透斯合力塑造人和賦予人和其它所有動物以生本領。普羅米修斯用土和水揉成了泥,照著神的模樣捏出了人,他使人呈站立的姿勢,厄庇墨透斯將勇敢、力氣、快速、伶俐等天賦分別賜予各種動物。厄庇墨透斯慷慨地把各種天資贈予各種動物,到最後竟沒有剩下甚麼象樣的天賦能給最崇高的被造物人類。於是普羅米修斯升到天上,在太陽神馬車裡點燃了一隻火把,將火送到地上來。奧運會傳遞火炬據說就是從這來的。

日耳曼神話認為人類是植物所變的。它說有一天,天神歐丁和其他的神在海邊散步,看到沙洲上長了兩棵樹,其中一棵姿態雄偉,另一棵姿態綽約,於是下令把兩棵樹砍下,分別造成男人和女人,歐丁首先賦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別賦予理智、語言、血液、膚色等,成為日耳曼的祖先。

還有澳洲神話中說人是蜥蜴變的;美洲神話則說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變的;某個印第安人部落認為神用一隻在原始海洋上游泳的鴨子的蹼足上粘著的泥土造出大地和生物;而西非某個部落則認為世界是在螞蟻的排洩物中產生的。

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太多了,如果有興趣你們可以到學校圖書館、上網查查。為什麼古人有這麼多神奇的關於人類起源的傳說?

生:沒知識,沒科學,沒文化。

師: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

它也說明當時的人類缺少交流,沒有交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還說明人類是渴望瞭解自己是從哪來的,還說明人類是充滿幻想的,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我們的祖先為人類的起源想到了各種的可能性,在不斷的錯誤中最終找到科學的答案。我們對未來也有許多幻想,有的也許只能是“夢”,但在眾多的“夢”中,說不定那個“美夢”就會“成真”。

同學們,我們怎樣評價這些神話和傳說呢?現在,請把課本翻到第15頁,將這段文字標出來:

是我們祖先經長期口耳相傳儲存下來的“歷史”,儘管有後人誇張和新增的成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否真實也還需要考古證實,但必定保留著許多反映先民生活和社會組織發展情境的歷史記憶。因此傳說多少能幫助我們復原某些遠古時代的歷史場景。

(以上用1課時)

2.人類是從一種古猿進化而來的

師:上一節課,我們講了人類的起源,主要講的是神話傳說,大家都知道我們在歷史課上為什麼要說這些神話傳說嗎?

(失敗,沒有學生知道,一臉的茫然。)

上一課,我們在教材上標出了一段文字,大家還記得嗎?

(終於想起來了,有學生翻到第15頁,知道我要問的問題。)

今天,我們學習人類起源的另一種說法,請大家把教材翻到第3頁找到:2.人類是從一種古猿進化而來的(板書)。大家都熟悉這種說法,但你知道――為什麼說人類是從一種古猿進化而來的嗎?

生:1.我們發現了遠古人類遺址。2.我們發現了人類化石。3.我們找到了元謀人、北京人。

師:大家看教材是怎麼敘述這段文字的?

生:科學研究。

師:科學研究,要有科學精神。這是我們學習的一個重要概念。下面這段文字請大家記不來。

所謂科學精神就是重事實,重證據,重邏輯,不以主觀好惡任意歪曲事實,改變事實,取捨事實,普及剪裁事實,屬於所謂“求真”的範疇。――《歷史課程標準解讀》(板書)

大家要認真領會這段話的含義。科學精神滲透在我們整個歷史學習過程,同時也是各種專業知識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

現在同學們看教材中的插圖《從猿到人的演化示意圖》。根據大量的考古發掘,科學研究告訴我們知道人類距今至少已有300萬年的歷史了。人類的體質在不斷的變化中。現在大家把書翻到第4頁:

二、中國境內的原始人類(板書)

師:“原始”是什麼意思?“原”指原來,“始”指開始。“原始”是指開始的,古老的,未經開發的。“原始人類”就是說最早的人類。現在請把書翻到第7頁,看插圖《我國境內重要的原始人類化石和遺址分佈圖》。

圖中有北京人、山頂洞人、丁村人、元謀人等,這和我們現在所說的某個地方的人一樣不一樣呢?比如:“北京人”,可不可以指現在的北京人?顯然不能,這裡的“北京人”是指生活在北京的一些原始人類。

通過這個圖我們能得到有關中國原始人類的哪些資訊呢?分佈廣,許多地方都有原始先民們生活的遺蹟。

在這幅圖裡大家至少要注意三種人:

1.元謀人(板書)

2.北京人(板書)

3.和縣人(板書)

請大家在圖中找到他們的位置。我們為什麼要注意他們呢?這是有原因的,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前,是我國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原始人類。北京人是遺留人類化石殘骸最多的。我說的這兩句話請大家在教材第4頁找到並標出來。

這裡要注意:我們以後要掌握的一些歷史知識,主要是最多、最早、最大、最什麼什麼的。也就是說我們要記住一些有代表性,有標誌性的事件、人物。並以他們為例,瞭解人類歷史的程序和時代特點。

為什麼要了解“和縣人”呢?它有什麼代表性呢?請大家記在書上:我省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板書)1980~1981年發現於安徽省和縣陶店鎮汪家山北坡石灰岩洞穴中。和縣人化石包括一個近乎完整的頭蓋骨和其他化石。頭蓋骨屬一男性青年個體。除顱底缺失較多外,腦顱的絕大部分都儲存下來。它在形態上具有直立人的許多典型特徵,和縣人頭骨在總的形態上和北京人的較為相似,但又有一些較進步的特徵。

現在,大家想一想,我們講某種人,主要的依據是什麼?

原始人類的遺蹟,即原始人類的化石和其他的生活痕跡。這裡我要指出:在上一次的作業中,有的同學說歷史就是書上記載的事。這句話是錯的。歷史是過去的事,只要是過去的事,書上沒有記載,也是歷史。我們瞭解歷史、研究歷史,書,或者說文字是主要的途徑,但不是唯一的,我們還可能通過大量的實物、圖片、影視資料等方式瞭解歷史。

我們是怎樣知道元謀人的呢?看教材第4頁的圖和小字。元謀人的牙齒化石,據有關專家考證,這是一個成年男子的牙齒,他生活的年代距今約170萬年。小字部分有這樣一段話:“還發現了炭屑和燒骨”,這句話說明了什麼?

生:使用火。

(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回答的有:元謀哪個地方有人;元謀人生活的年代距今170萬年;元謀人使用石器;)

師:很好,用火。火,可能是天然(板書)的,也可能是人工(板書)取得的。天然火是怎麼來的?

生:雷電、火山、隕石、物體自燃。

師:我們剛才講了科學精神,重事實,重證據,重邏輯。我們在考察歷史時,證據要充分。“炭屑和燒骨”,可能是某種天然火的傑作,也可能是人類利用天然火的痕跡,甚至有可能是人工取火,那種可能是真的,我們要用證據來說話,當證據不足時,我們只能說:元謀人可能使用火(板書)。

(第3課時)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已經講了人類的起源及中國原始人類,講了元謀人,和縣人,今天我們來學習北京人,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幾個問題。

三、北京人的生活

1.時間 大約70萬年至20萬年

2.地點 北京西郊周口店龍骨山洞穴裡

3.體質 能夠直立行走,雙臂運用自如,頭部保留著不少猿人的特徵

4.生活 採集和狩獵,舊石器時代,使用火。

(右邊各項在學生回答後,板書)

學生閱讀教材後,回答以上幾個問題,指導學生了解賈蘭坡、裴文中兩位考古學家。對照第5頁的圖《依據化石殘骸復原的北京人胸像》,講解北京人的體質特徵。

解釋“舊石器時代”:

使用火的好處:火是人類第一次掌握的自然力。

(向學生提出了注意人與自然的關係,幾個同學說到了“人定勝天”,“天人和一”等詞。不知如何說明這個問題,沒有想到好的辦法。)

各班回答情況比較正常,但也有幾個例外。

1.時間 五班,我剛寫完時間,有個同學就說出170萬年。全班同學大笑,我想是沒有看清題目,提出認真閱讀教材,看清題目的要求。

2.地點 五班,回答地點時,把“龍骨山洞穴”讀成“龍骨-山洞-穴”。

3.體質 這個問題回答的不太好,幾個班的同學把整段的內容都讀了出來。也有的同學只是讀了頭部保留的猿人的特徵:額骨低平,眉骨粗壯,嘴巴前伸,很像猿猴。

指導學生完成書上的“思考與討論”及“想象”。佈置作業“北京人的一天”。

後記:

1.用三課時上完一節,這是第一次,感覺是特別的累,有點兒力不從心,無從著力,完全沒有以前上課的從容。

2.由於是讓學生自由回答問題,課堂有點兒亂,六班整體尚可,二班、五班部分同學乘機起鬨。我雖訓了幾個同學,但語言的力度顯然不夠。二班的一位男同學,竟然把上衣釦子全部解開,把那並不健美的胸肌展示出來。還是二班,少了一個人,一問,竟然是大名鼎鼎。(去年的七年級學生,半個多學期沒有到校上課,理由是期會考試沒考好,班主任竟敢點名批評他。在提出要教訓班主任,嚇得班主任只好辭職後,教室裡也難見到他了。卻時常能看到他的母親到學校吵鬧。沒想到竟留在七年級了,恰巧又帶他的課。苦啊!)真不愧他的“英名”,開學才一週多,又不見了。可憐我,對他是久聞大名,如雷貫耳,卻難識廬山真面目。

3.教師用書終於發了下來,也許後面的課能輕鬆一點。

四上科教案篇3

活動名稱:捉螃蟹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隨音樂合拍地做出“跳舞、吐泡泡、撓癢癢”動作。

2、讓幼兒知道音樂變化的時候,教師的體態是在提示他們做出與音樂相匹配的動作。

3、提醒幼兒在做螃蟹橫行、躲藏動作時不影響同伴。

活動準備

1、剪輯音樂,加入捉螃蟹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學習a段動作。

(1)教師引導幼兒用伸腳動作表現螃蟹。

師:你們見過螃蟹嗎?螃蟹有很多腳。看,我現在扮一隻大螃蟹!

(2)教師:這也是一隻腳,它可以怎麼動?你們學學螃蟹的腳動一動。

(3)幼兒跟隨老師聽a段音樂,做螃蟹伸腳動作。

2、教師引導幼兒創編b段動作。

(1)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螃蟹吹泡泡。

教師:螃蟹喜歡在河裡幹什麼?我們一起來吹泡泡吧!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螃蟹是怎麼走路的,請個別幼兒示範動作。

教師:螃蟹是怎麼走路的?誰願意學一學?

3、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學習b段動作。

(1)教師引導幼兒創編“撓癢癢”的動作。

教師:哎呦,我怎麼了?(做撓癢癢動作)螃蟹是怎麼撓癢癢的?你們做給我看看!

(2)引導幼兒從不同方位創編多種螃蟹撓癢癢的動作。

教師:還有什麼地方也癢,我們再撓一撓。

(3)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如何把動作做得更整齊些。

教師:我們一起想個辦法,把這些有趣的動作做整齊吧!(如可先拍兩下手再撓癢癢)

1、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完整地做表現螃蟹的動作。

(1)教師提醒幼兒看對面的同伴做吐泡泡的動作,但是不能吐口水。

教師:我們一起跳個螃蟹舞吧,螃蟹還可以對著誰吐泡泡呢?

(2)教師根據幼兒所做動作的情況,重點提升個別動作,並再次完整地表演螃蟹舞。

5、教師組織幼兒傾聽並感受尾聲捉螃蟹的音樂。

(1)教師引導幼兒傾聽尾聲捉螃蟹音樂。

教師:小螃蟹在河裡玩得真高興啊,忽然誰來了,他來幹什麼?

(2)教師出示“捕捉網”,組織幼兒討論遊戲玩法及如何躲避捉蟹人。

教師:“小螃蟹”,你們剛才有沒有碰到別的“螃蟹”呢?你怎麼走才不會碰到別人呢?

6、幼兒聽音樂完整表演。幼兒在場內散點站位,聽音樂完整做動作。動作轉換時,教師用體態提醒幼兒。引導幼兒躲避時注意用眼睛看兩側,不碰別的“螃蟹”。

四上科教案篇4

漂亮紙杯花

?活動目標】

1、嘗試通過八等分和六等分的辦法將一次性紙杯剪成八邊形和六邊形,製作出紙杯花。

2、在剪剪、畫畫、貼貼中體驗手工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已聽過故事《三隻蝴蝶》、初步會使用剪刀、製作紙杯花的錄影、畫有三隻蝴蝶故事的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欣賞與討論。

師(出示背景圖圖片):你們看誰來了,故事中的三隻蝴蝶碰到了什麼困難?怎麼才能幫助他們呢?

二、欣賞觀察紙杯花如何二等分、四等分、六等分、八等分的,瞭解製作紙杯花的方法。

1、出示紙杯花範例。

師:“看看,老師是怎麼幫助它們的?這些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主要找出每個花瓣一樣大的祕密)

2、鼓勵幼兒探索紙杯花的製作方法。

師:一次性紙杯怎樣才能分成一樣大的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的花呢?(幼兒猜測製作方法)

師:讓我們看一段錄影,從錄影裡找一找紙杯花的祕密。(播放錄影,邊看邊講解)

師:紙杯花的祕密你們找到了嗎?(幼兒講述)

請幼兒每人從椅子底下拿起一個紙杯,讓幼兒嘗試等分。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操作要求:先想好自己要做的花幾等分,然後杯口按老師要求一個一個剪(如八片花瓣的紙杯花要先二等分,然後四等分再八等分,六片花瓣的紙杯花就先二等分,然後在每一片上面進行三等分,最後變成六等分),然後再沿直線剪出花瓣,不能剪斷,剪好一大一小兩個後,利用提供的材料進行塗色裝飾,把紙杯花打扮的漂漂亮亮。

四、作品展示。

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並把自己做的花貼到背景圖上。

四上科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掌握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方法;

2、認識資產階級虛榮心和追求享樂思想對人們的影響。

3、學習小說巧妙的構思。

教學重點:

1、分析小說主人公瑪蒂爾德的形象,領悟作品思想意義。

2、欣賞心理描寫藝術。

教學難點:

欣賞心理描寫藝術

教學方法:

導讀法、討論相結合法

教學用具:

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程式

一、組織教學

二、檢查預習,匯入新課。

1、檢查預習:

下面加點字中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謄寫(téng)租賃(lìn ) 契約 (qìe )

b、債券(quàn ) 面面相覷(qù )寒磣( chen)

c、相稱(chèn )模樣(mó)黯然(àn )

d、贗品(yàn ) 惆悵(chu ) 賬簿(b)

2、導語

三、講授新課

1、作家作品

莫泊桑:法國19世紀後期批判詳實主義小說家,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鍊》 長篇小說《一生》《漂亮朋友》

2、提示閱讀

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

3、理清情節:

①請以“項鍊”為線索,理清文章層次,並概括各部分內容。

借項鍊——用項鍊——丟項鍊——賠項鍊——項鍊是假的

②小說的魅力在於巧設懸念,引人入勝,漸進高潮,你能談談對小說的懸念之處,高潮之處的認識嗎?

③提問:小說的結尾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實,有什麼意義?

師生共同找出文中的鋪墊。

4、分析瑪蒂爾德人物形象:

方法:①結合情節;② 結合人物語言行動和心理行為

(1)借項鍊:

①範讀第一部分1、2 段,思考:文章開頭交待哪些情況?

明確:婚姻狀況不如意。

②快速閱讀3——5段,提問:面對現實,瑪蒂爾德產生哪些夢想? 這體現她哪些性格特點?

明確:奢華生活 愛慕虛榮 追求享樂

③讀借項鍊餘下部分:找出體現瑪蒂爾德情感變化關鍵詞語: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怒——悲——靜——憂——喜

(2)用項鍊:

齊讀第二部分1——2段,總結人物的心態:陶醉(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

(3)失項鍊:

①找出該部分細節描寫,並談談其作用?

明確作用:a、體現人物虛榮心 b、為失項鍊鋪墊

②請概括失項鍊後瑪蒂爾德情緒

明確: 驚慌失措

(4)賠項鍊:

①提問:為什麼說瑪蒂爾德是值得同情的?

明確:在賠項鍊過程中表現出剛強、真誠性格。

②文中作者詳寫瑪蒂爾德十年辛酸生活,聯絡上文“一夜陶醉” 追求享樂,

這裡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對比,諷刺虛榮享樂思想

(5)提問: 你能概括出瑪蒂爾德的形象嗎?

學生髮言,總結,明確:愛慕虛榮、貪圖享樂,恪守信譽、自尊自強、吃苦耐勞。

(6)提問:我們應該對瑪蒂爾德持一種什麼樣的態度?

明確: 既同情又批判。

(7)提問:從瑪蒂爾德的悲劇命運看她的形象有什麼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討論:資本主義社會追求享樂、愛慕虛榮的思想在嚴重腐蝕人們的心靈。現實中我們要正確看待金錢,防止虛榮思想的危害。

四、課堂總結:

1、情節:跌宕起伏,一曲三折,以“項鍊”為線索

2、人物:形象複雜,多側面,在矛盾變化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3、心理描寫:細膩,

五、作業:

從下列兩題中任選一題,根據題意自擬題目,寫兩三百字。

1、得知項鍊是假的以後,瑪蒂爾德會有什麼表現?注意心理描寫。

2、假如項鍊沒有丟,或者丟了以後立即得知項鍊是假的,瑪蒂爾德的結局會是怎樣的?

課堂板書:

項鍊 莫泊桑

情節:借項鍊

丟項鍊

賠項鍊

項鍊是假的

人物:瑪蒂爾德 愛慕虛榮、貪圖享樂,

恪守信譽、自尊自強、吃苦耐勞

心理描寫

四上科教案篇6

教學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努力遵循“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整體優化”的原則,設計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源,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設計思想:

“語言美感教育”是語感教學的最高目標。《林海》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因素,文章中生動雋永的語言令人遐想的畫面意境,給學生一次次心靈的撞擊,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在欣賞、誦讀、品味中去感知美、理解美、體驗美??從而誘發學生的審美情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豐富其想像力,激發其靈感與頓悟,使學生實現創造能力的突變與飛躍,從而形成健康的審美心理,高尚的審美觀。

教材分析: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語言質樸而優美,生動地描寫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特點以及由這些景物產生的聯想,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由衷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文章景色美、語言美,教學在學生理解、想象的基礎上進行感情誦讀,從而去讀感悟美、表現美,進一步感受祖國山河的美。 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使他們受到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習的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2、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幫助學習的意識。

3、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賞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4、引導學生運用自讀勾劃、獨立品味、討論彙報、感情朗讀、背誦積累、詩文創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學習課文。

5、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想象和辯論;激勵學生讚美林海;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培養學生的語感,引導學生在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進行積累。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會興安嶺與祖國建設的關係;為什麼說興安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教學準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投影大興安嶺廣袤優美的景色,以及課文優美片段的文字。 教學過程:

一、感受美: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北上去黑龍江省的大興安嶺,聽說那裡有美麗的風景,讓我們與老舍爺爺同行,開始我們的興安之旅!坐在疾駛的火車上??

(出示投影:大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美麗景色。絢麗的色彩,動感的畫面,輕揚的音樂,讓學生們看得目不轉睛,聽得神情專注,整個身心完全融入到此情此景之中,而忘記了這是在課堂中,覺得自己已經走進優美的原始森林,給學生對林海的初步感受。)

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說?板書:美

二、尋找美

1、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請同學們帶著愛美的心,去品位課文中你認為寫得最美最精彩的小片段。一會告訴同學們你欣賞的小片段描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應該怎樣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認真品味。你們品,我也品。一會看看到底誰找的是最美的誰彙報的是最精彩的!生:仔細品讀。 師:誰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讀一讀。

2、教師輔助、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描寫嶺、林、花、木的四個小片段進行辯論發言。每個小片段的載入程式大體如下。

(1)根據學生髮言,靈活地出示文字小片段。

師:這個小片段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

(2)啟發同學補充。師:還有誰品味了這個小片段的?談談自己的意見,好嗎?

(3)過渡、激勵。在各個小片段的討論學習過程中,教師靈活地指導全體學生

通過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全面欣賞林海的美。

三、品味美

注:嶺、林、花、木四個小片段的出示是隨著學生的彙報靈活出現的,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順學而導。

1、嶺的教學

生:朗讀。

(出示投影:這裡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著的,順著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1)“雲橫秦嶺”什麼樣子啊!感受到了嗎?

(出示投影:“雲橫秦嶺”圖片,把抽象的說明講解轉化為多種感官的參與,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與秦嶺的對比中,顯示出秦嶺的突兀險峻,突出“嶺”的溫柔,通過進一步朗讀體會。)

(2)老師在去掉句中的“點”字後的比較朗讀中,體悟這裡的“嶺”是溫柔。 (出示投影:配樂的溫柔的嶺的圖片,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嶺的溫柔。通過多種媒體的參與,使學生在課堂上躍躍欲試,主體“自求”的願望非常強烈,從而實現了現代教育技術與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使學生感知到了課堂是快樂的、優美的。)

問:那麼你能把自己品味到的溫柔之美讀出來嗎?還有誰體會到了嶺的溫柔之美?先自由讀體會,然後找人朗讀。

(3)齊讀體會。

2、林的教學

(1)、生:朗讀

(出示投影: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夠寫下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

師:“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是怎樣一幅令人陶醉的畫面呢? 生:一望無際 浩瀚無邊 蒼翠碧綠的林的海洋;

生:到處都是樹木,很遼闊,很美麗的畫面??

師:這時微風一吹,你腦海中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微風一吹,碧波盪漾、起伏不斷、連綿不絕、真美啊!??

師:如果給這幅美麗的畫面配以動聽的聲音,你認為應是怎樣的一種聲音? 生:我聽到了松濤“譁——譁——譁”如波濤拍擊岩石的聲音;時而柔緩,像小溪流過的聲音??

師:誰來感受這如詩如畫的色彩斑斕的綠。

生:朗讀體會。

師:有聲有色多美的一幅畫啊!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全體起立,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們抬頭向四周看,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一座座嶺,還有山嶺上的森林;我看到了千山一碧的山嶺?? (出示投影:一幅林海的林的圖片,給學生一個感象,感知滿眼的綠。) 師:請踮起腳尖,伸長脖子,使勁地往前看,你看到了什麼?

生:還是森林、碧綠的、一望無際??

(出示投影:又一幅更廣袤林海的林的圖片,給學生一個更深的一個視覺衝擊,再次感知滿眼的色彩斑斕的綠,讓學生展開的想象翅膀,有利於領略文章內容,正確理解其意。)

師:是啊,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此時你心中的感受是什麼?不要求的把感受說出來,而要你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生:朗讀。

小結: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看見了,看見了那浩瀚無邊蒼翠碧綠的原始森林。

(2)、生:朗讀

(出示投影: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生:朗讀評價,領略興安嶺的浩瀚。

生:朗讀體會。

(出示投影:1、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2、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就像海邊上的浪花。陳述句和反問句的比較感知作者對大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生:這兩句話有什麼區別?

生:再次朗讀體會。

四上科教案篇7

教學設想:

本節課是一節音樂活動課,是國小音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歡快的舞步》的第三課時《大家一起來》。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針對學生好動的生理特徵,結合他們生活中的體驗,將教學內容活動化,以調動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學中,通過多種手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並進行創編等各項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享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同時讓他們體會到向目標出發時的愉快心情,真正做到寓教於樂。

本節課首先讓學生熟悉並學唱歌曲,然後在教師的指導與組織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創編。為了激勵學生,特別設定了兩項獎項:最佳創意獎與最佳表演獎,並讓學生自主評選。通過各小組之間的創編與彙報展現,使學生體驗歌曲的動感節奏,擴充套件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訓練學生的節奏感、運動協調感等方面的能力。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歌曲《大家一起來》,感受歌曲的動感節奏。在上一課時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創編一段韻律操,為下一課時的熱舞比賽做前期的準備工作。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的動感節奏,並創編一段韻律操。

教學難點:

根據音樂的節奏和旋律特點,創編韻律操。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組織學生在舞蹈室按小組位置做好。

二、匯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流行音樂《大家一起來》。

播放歌曲。

請同學們邊聽邊體會歌曲的情緒。

聽後,提問:“誰來說說歌曲的情緒?”

三、再聽。

邊聽邊輕聲跟唱。體會歌曲由幾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的旋律有何特點?有沒有相同的部分?

生答,師小結。

四、跟錄音輕聲學唱歌曲。

五、小組創編一段或全部韻律操。

同學們學的可真快!接下來老師請同學們分小組為歌曲創編動作。我們在創編動作時,要符合歌曲的特點,既有輕快活潑的動作,也要在優美的動作,但主題動作不宜過多。可以每一個樂句編一個動作,重複的部分,可以編一樣或稍加變化的動作,我們課本中的插圖,可供大家參考,可以學一學,隊形要有簡單變化,在結束時建議可以擺一個造型。

這次創編活動,老師設了兩個獎項:最佳創意獎,最佳表演獎。同學們,有信心拿到這兩個獎嗎?好,大家自由活動,找一個適當的位置開始編排吧。

老師到各組指導。

六、小組彙報展現。

現在是我們的彙報展現時刻,注意,每組在彙報時,其他組的學生可以用歌聲為場上表演的同學加油,充當啦啦隊,為他們助威!在這裡,我還準備了一個特別獎——優秀啦啦隊獎。哪個組的歌聲最棒,就把這個獎頒發給他們,好不好?

七、評選。

同學們剛才的表演非常精彩,各有千秋,連老師都非常佩服。可我們的獎項是有限的,現在我們每一項獎都由學生自主投票,同意哪個組為最佳創意獎的,請伸出幾個手指。------

八、頒獎。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一節音樂活動課,是國小音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歡快的舞步》的第三課時。

音樂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在音樂教學中強調要加強“聽”、“唱”、“演”能力的培養,就是要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也就是說要豐富學生情感的表現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演”即富有情感的肢體表現---律動、形體、舞蹈等方面的培養,由於多種原因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以至現在的許多人在文娛活動中,唱奏有餘而表演見拙、不會運用肢體更好的抒發、表現內心的情感。21世紀音樂課程標準注意到這一問題,在教學要求中提出:“培養音樂表演興趣,有勇氣、有表情地獨自在眾人面前演唱或演奏……。創編出有表現力的表演動作或表演形式,邊唱邊表演,豐富歌曲的表現內容。”在教材中也安排了相當數量的表演內容,“歡快的舞步”這一教材,就是要通過教與學,讓學生在音樂的實踐中,培育學生的音樂韻律感和節奏感。

本節課,我運用了新的教育理念:一切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一切為學生著想。課堂上我讓學生熟悉並學唱歌曲,然後在教師的指導與組織下,注重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創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的也有興致。為了激勵學生,課堂上還特別設定了兩項獎項:最佳創意獎與最佳表演獎,並讓學生自主評選。通過各小組之間的創編與彙報展現,使學生體驗歌曲的動感節奏,擴充套件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訓練學生的節奏感、運動協調感等方面的能力。本節課我只起到了個引導的作用,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創編,以調動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表現與創造能力,學生在創編的過程中也體驗到了向目標出發時的愉快心情,享受到了學習音樂的快樂。

標籤: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