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八年級上生物魚教案最新7篇

教案的寫作是可以讓自己在課堂中有更好的發展,教案在編寫的時候,你們務必要考慮講授內容要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八年級上生物魚教案最新7篇,感謝您的參閱。

八年級上生物魚教案最新7篇

八年級上生物魚教案篇1

教學課題:第2節動物的行為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描述各種動物行為;說出動物行為的型別;能正確區別各種動物行為,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對問題的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動物的行為,樹立正確利用和保護動物的態度和價值觀。

重點難點:

重點:動物行為對於動物的生物學意義,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後天性行為的概念和例項。

難點:後天性行為的概念,動物行為的特點。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課時1

教學過程:

(一)認識動物的行為

自然界中的動物,如果你留意觀察的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節“開屏”;麻雀、家燕等鳥類在繁殖季節會築巢;大雁南飛時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螞蟻會搬家等。像這些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稱為動物的行為。你還能說出其他的動物行為方式嗎?(可以從書本上找)

學生經過閱讀書本和思考後,列舉大量的動物行為型別。如:蜜蜂、螞蟻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鳥類的孵卵、育雛、定時遷徙、索食行為,某些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禦行為等。

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呢,還是後天通過學習得到的?對這個問題學生一般都難以回答,教師可通過適當的例子(如哺乳動物一生下來便會吮奶等)加以分析,並說明: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是動物的本能。有些動物的行為如馬戲團裡的“小熊騎車”等複雜行為是通過後天學習得到的,其訓練的基礎是條件反射。我們將在以後學習。

再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有何意義?

教師可以鳥類的季節性遷徙為例要求學生討論,討論結束由學生回答,再由教師進行補充。使學生明白動物的行為是對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有利於自身生存的行為方式。並要求學生思考其他動物的行為是如何適應於環境的(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髮言)

在瞭解了動物行為的型別和意義後,下面我們將以蜜蜂為例來詳細學習蜜蜂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同學們都知道,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它們過著社會性生活,分工合作。為人類提供瞭如蜂蜜、蜂蠟、蜂王漿等原料。在一個蜂群中,一般有一個蜂王,少數雄蜂和成千上萬個工蜂,它們構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8頁“蜜蜂的社群組織”,完成下表。

完成表格後,教師進行小結。並使學生明白社群生活行為的意義:只有三種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繁殖後代。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在蜜蜂的社群組織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採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採集花粉和花蜜之前,總有少數的偵察蜂先去尋找蜜源,然後回來“告訴”其他工蜂一起去採蜜。哪麼偵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離告訴其他工蜂的呢?請大家閱讀課本69頁“蜜蜂的通訊行為”後,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蜜源離蜂巢較近,偵察蜂表現為何種行為?

2.如果蜜源離蜂巢較遠,偵察蜂如何告訴遠近及方向?

在學生閱讀課文後回答。一般兩種舞蹈學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對於如何用舞蹈來告知方位,學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師再結合掛圖或投影講解給學生聽即可。

最後利用板書小結。

板書設計:

動物的行為

一、動物的行為: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1.圓形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近。

2.“8”字擺尾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較遠。

作業佈置:

複習本章,完成實驗冊上的相關內容。

教學後記:

雖然學生對動物的行為是有一定的瞭解的,但學生本身並不清楚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應先向學生列舉一些常見的動物行為,使學生了解動物行為的具體形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一些動物行為,教師再總結出動物行為的概念。

八年級上生物魚教案篇2

一、說教材

㈠.教材分析

“水中生活的動物”是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種環境中的動物”的第一節內容。教材主要關注魚的形態、運動、呼吸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安排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探究活動,以達到重點認識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這一目的。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是探究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通過兩個"觀察與思考"、一個"探究"實驗、一個課外實踐,讓學生認識魚類在水中是如何運動和呼吸的,進一步總結出魚類適於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徵。

㈡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舉例說出幾種水中動物的名稱.

⑵闡明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

2、能力目標

嘗試完成“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徵”的探究學習活動,學會設計實驗方案,在小組實驗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在探究活動中體會珍愛生命的情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㈢.教學重點

1.以魚為例,說明水生動物適於水生生活的特點。

2.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魚的呼吸器官。

3.總結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徵。

㈣.教學難點

1.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實驗及該實驗的組織教學。

2.運用以學知識,通過對“魚類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觀察與探究,闡明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徵。

二、說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本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應側重於指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使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自己動腦、動手,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本節的教法我選用了創設情境法,活動探究法,問題分析法,總結歸納法,啟發法,對比法。

三、說學法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我採用的學法為觀察法,實驗操作法,小組討論法,總結歸納法。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情境匯入]

播放有關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各種動物的影象資料,有鬱鬱蔥蔥的花草樹木,有活蹦亂跳的各種動物,還有飛翔在空中的小鳥……。

問題:如果按照生活環境分,我們可以如何劃分?

引出“水中生活的動物”“陸地生活的動物”“空中飛行的動物”,以“水中生活的動物”為例來分析水生生物的特徵。

播放水中生活的動物---魚的視訊資料來整體感知魚的特點。

⑴、如果陸生動物(包括人類)到水中生活會遇到哪些問題?

⑵、魚類等水生動物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

⑶、都說魚兒離不開水,那麼離開水會怎樣?水到底給了魚什麼呢?

⑷、魚的種類多嗎?四大家魚是哪些?中華鱘有哪些特點?

隱含知識:

1.海洋魚類:表明魚的種類很多(多樣性)

2.淡水魚類:暗示我國的特有物種(獨特性)

3.要求:保護環境以及它們生存的水生環境.

[講授新課]

一、觀察魚的形態結構

1.觀察方法:由整體到區域性,由單一變數到若干變數。

1.觀察外形:分析這些特徵對魚類適應水生生活有什麼意義?

2.再觀察區域性:魚在游泳時每一種鰭是如何運動的,思考它們對魚的運動分別起了什麼作用,並觀察魚在完成某一種運動時,各種鰭是如何配合的?

2.一個理念:結構決定功能

例如:1.梭形:有利於克服水中的阻力。

2.魚鰭:與魚的運動有關,幫助魚在水中游泳。

3.側線:感知水流,測定方向

【探究】魚鰭的作用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討論交流

1.提出問題

魚的尾鰭有什麼作用?(強調單一變數)

2.作出假設

假設魚的尾鰭可以是魚前進的動力,可以決定方向

3.制定計劃

⑴方法選用:選用直接剪掉尾鰭法,現象比較直觀

*直接觀察法:各種鰭在一起相互協調合作,因此直接觀察很難得出結論。

*模擬法:是科學探究中一種常用的方法。難以直接拿研究物件做實驗時採用這種方法。具有侷限性。

侷限性:

1.氣球容易漏氣,而且水不容易灌進去,很難紮緊。

2.遊動時,現象不明顯。

當用手按住魚前部時,魚的前進不明顯;當不按頭部時,魚頭就翹起來,感覺沒有方向感。

這個實驗可以作為課後作業,讓學生嘗試一下,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⑵實驗用具選擇:

*水槽選擇(最好不要用玻璃的,避免打碎)

*魚體大小選擇;7—10cm(最好由學校提供)

*剪刀、紗布

⑶分組實驗

學生共52人,分13小組,每組4人

每組提供兩條魚

1—2組,探究胸鰭的作用

3—4組,探究腹鰭的作用

5—7組,探究背鰭的作用

8—10組,探究臀鰭的作用

11—13組,探究尾鰭的作用

4.實施計劃

小組合作,進行實驗

觀看探究尾鰭的作用的視訊,與小組做出來的結果比較,得出結論。

5.得出結論:

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魚游泳時,主要靠身體軀幹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他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胸鰭、腹鰭和背鰭都有維持魚體的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6.討論和交流:

⑴一個小組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就一定正確?

⑵與實驗法相比,模擬實驗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課後作業]:讓學生課下完成模擬實驗的製作。

第二課時

[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播放投影,檢查所學知識。

1.小河、池塘等野生品種的魚,身體的背面和腹面顏色是否一致?這有什麼作用?

2.魚的身體兩側有一排鱗片上有小孔,這些小孔連起來構成一條側線,它有什麼作用?

3.魚的身體表面都有黏液,知道黏液的作用是什麼嗎?

4.魚體內有個白長囊狀結構叫做鰾,想想看,鰾的作用是什麼?

[推進新課]

繼續探究,魚除了用鰭游泳之外,還有什麼其它特徵。

學生把自己帶來的各種魚放在小組水槽中擺放在桌子上進行分組觀察。

觀察魚的呼吸時,先觀察鰓的顏色和鰓絲的形狀,魚鰓之所以呈紅色是因為鰓上佈滿毛細血管,所以人們買魚時可以從鰓的鮮豔程度判斷魚是否新鮮。鰓絲在水中呈舒展狀態擴大了與水接觸面,離開水鰓絲互相粘結、破壞了氣體交換的功能。魚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而是通過鰓獲得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魚兒不是離不開水”而是離不開水中的氧氣,所以養魚缸要經常換水,養魚池到了冬季冰封期間要打冰眼(結合書中實踐活動)因此,若水域汙染對魚及其它水生動物十分不利(滲透環保意識)。

得出結論:魚的呼吸靠鰓來進行,鰓的結構包括鰓弓和鰓絲,這些結構有利於魚在水中進行交換氧氣。

本章還開設了新的實驗內容——“模擬實驗”,詳見書第四頁,這是一個新的實踐方法,特引起大家的重視,讓學生動手去模仿著做。訓練學生的悟性。參與是個體投身認識實踐活動的過程和基本形式,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是其在教學中主體地位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魚類適應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徵。

八年級上生物魚教案篇3

課前檢測:

1.昆蟲的生殖方式屬於 ,發育是

2.有些昆蟲如蠶的發育經過 、 、 、 四個時期, 這種發育過程被稱為 發育。

3.蝗蟲的發育過程經過 、 、 三個時期,屬於 變態發育。

4、兩棲動物是指幼體生活在 中,用 呼吸;成體生活在 ,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兼用 輔助呼吸。兩棲動物常見的有青蛙、蟾蜍、大鯢和蠑螈。

教學目標:

1.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通過調查實踐活動和資料分析,關注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的相互關係。

重點難點:兩棲動物盛衰的原因

教學設計:

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生殖:有性生殖

雄蛙有鳴囊,有婚墊,雄蛙的鳴叫是為了吸引異性,雌雄蛙抱對使受精更加容易。

2、發育: 變態發育

青蛙為雌雄異體,體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發育成蝌蚪,蝌蚪外形和內部結構都很想魚,用鰓呼吸,所以青蛙為變態發育。

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生活在水中 生活在陸地上

注:蛙卵團狀,蟾蜍卵帶狀。

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

1、資料分析:

距今大概的年數

兩棲動物發展狀況

環境條件

3.45億~2.25億年

種類繁多,是兩棲動物發展的繁盛時期。

氣候溫暖潮溼,水域密佈,食物豐富。

2.25億年至今

兩棲動物走向衰退,種類減少,分佈範圍小。

部分地區出現了乾旱和沙漠,氣候乾燥。

上表說明,兩棲動物由繁盛到衰弱,與環境的變遷有關。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都離不開水,而成體需要在潮溼的陸地上生活,隨著氣候向乾燥方向的變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環境縮減,這直接影響了兩棲動物的分佈範圍。

2、畸形蛙:畸形蛙可能是由於水環境汙染而造成的,這種水中有影響蛙正常發育的物質

3、如果採集一些蛙卵放到魚缸中培養,應當為蛙卵的發育提供什麼樣的環境條件?

答: ①蛙卵發育需要一定的溫度和充足的氧氣等條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環境應是水質清澈,向陽溫暖,水中最好放一些水草。

②蛙卵發育成蝌蚪後,應用一些碎飯粒或碎菠菜飼餵蝌蚪。還應飼餵煮熟的蛋黃和水蚤等動物性飼料。還應經常換水,保持水質的清潔。

③當蝌蚪長出四肢時,應在水中放置一塊石塊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陸到陸上生活。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生殖:有性生殖 鳴囊、抱對

2、發育: 變態發育

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生活在水中 生活在陸地上

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

環境影響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課後鞏固:

1.都屬於兩棲動物的一組是( )

a.烏龜、青蛙、鱷魚 b.大鯢、小鯢、烏龜 c.蠑螈、大鯢、蟾蜍 d.蟾蜍、鱷魚、水獺

2.下列對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特點敘述正確的是( )

a.體內受精,水中發育 b.體內受精,土中發育

c.體外受精,水中發育 d.體外受精,土中發育

3.兩棲動物是指( )

a.幼體在水中生活,成體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 b.有時在水中生活,有時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

d.幼體在水中生活,成體在陸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動物

4.明辨是非

①.水質汙染可導致畸形蛙的出現。( )

⑵.所有兩棲動物的幼體都必須在水中發育。( )

③.所有兩棲動物的成體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地上生活。( )

④.雄蛙和雌蛙都能鳴叫。( )

⑤.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上生活的動物,就叫兩棲動物。

八年級上生物魚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舉例說出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2、舉例說明動物運動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舉例說明動物運動的重要性。

(一)、自主學習

1、自然環境,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運動方式。

2、動物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等。

3、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系列通過運動的特徵。從而提高了能力。

4、動物通過運動能迅速遷移到更為適宜的和,從而有利於自身的和。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動物的運動方式主要為飛行的是:

a、鴕鳥b、企鵝c、蝙蝠d、蠶蛹

2、動物通過運動提高了適應環境的能力,蜥蜴的主要運動方式為:

a、飛行b、跳躍c、爬行d、奔跑

3、下列哪項不是鳥類遷徙的意義:

a、獲取足夠的食物b、尋找適宜的生活環境c、產生有利變異d、有利完成生殖活動

(三)、當堂達標

教材52頁《自我》1-3題。

(四)、拓展提升

教材52頁《思維拓展》

(五)、課外閱讀

?鳥飛行的祕密》

八年級上生物魚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的變異

(2).舉例說出生物的變異型別(重點)

(3).描述變異的生物學意義(難點)

⑷.舉例說出遺傳育種在實踐上的應用

能力目標:

運用生物變異的知識,初步學會分析生物的變異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及時間安排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2分鐘【多媒體展示】有顯著遺傳特徵的父子的照片:瞧這父子倆

1.房祖名長得像成龍這在生物學上叫什麼?

2.房祖名和成龍長得一模一樣嗎?這種現象又叫做什麼呢?

遺傳物質從親代傳給子代,所以親子間有相似性,即有遺傳現象產生。那變異又是如何發生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第四節 生物的變異]

回顧舊知思考回答:這種子女和父母之間長得像的現象在我們生物學上稱遺傳

學生通過觀察回答:

顯而易見他們長的不一樣,這種現象應該叫變異。通過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及探究心裡。而明星恰恰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貼合學生的“胃口”。

引出課題

匯入目標

2分鐘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生明確學習目標瞭解本節課的重難點,即將要達成的目標。通過展示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將要達到的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自主學習

4分鐘過渡:今天我們將要探討變異的哪些問題呢?請同學們自學課本。

自學提示:請帶著下列問題閱讀課本。(時間4分鐘)

①什麼是變異?

②變異可以分為哪兩種型別?

③可遺傳變異是由什麼引起的,能否遺傳給後代?不可遺傳變異是由什麼引起的,能否遺傳給後代?

④生物變異的意義?並舉例

⑤瞭解轉基因技術及其應用同學們閱讀課本p87---88在課本中找到並思考: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本,並在課本上把獲得的資訊做好標記。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的得到鞏固,不懂得有待認真聽講和理解。

引導探究層層推進

14分鐘過渡:同學們的自學情況怎麼樣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展示一下自學成果。

(一)變異的現象與概念

在我們周圍,可以看到很多變異現象。什麼叫做變異呢?請同學們做一個小結。

(板書 一.變異的概念)

提問:你們知道哪些變異現象?

過渡:說得很好。不同種類的生物固然千差萬別,同種生物之間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這都源於生物的變異。在自然界中,與遺傳現象一樣,變異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多媒體展示:生物變異圖片

1.變異存在於同個物種之內:菊花

2.變異存在於同個物種之內:馬

3.變異存在於一家三口之內

總結與過渡:從以上圖片我們可以看出,生物的變異和遺傳一樣也是普遍存在的。那麼,引起這些變異的因素是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變異的原因

(二)變異的原因

同一品種的小麥種在不同的田裡,小麥的麥穗有大穗、小穗,產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麼?請同學們討論、回答。

你們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假如你是一位育種專家,你將如何證明這些差異是由環境造成的還是由於基因的組成發生變化引起的?

如果是由環境影響引起的變異,將表現為大穗的種子種到土壤條件差的田裡。同學們推測一下 後代表現是什麼?為什麼?

如果是基因組成發生變化引起的變異,也就是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引起的變異,將小穗的種子種到土壤條件好的田裡,同學們推測一下,後代表現又會是什麼?為什麼?

同學們的表現非常棒,分析的也很透徹。那麼你能否根據以上的 事例,歸納出變異的原因和型別?

請你來總結:變異的型別有哪幾種?

變異的

型別可遺傳的變異不遺傳的變異

表現 給後

代 給後代,一般只表現在

原因由 而引起 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 ____變化而引起的

(板書二:變異的型別1.不遺傳的變異

2.可遺傳的變異)

舉例:膚色正常的夫婦和他們白化病的孩子這種變異屬於哪種型別?

回答正確,人類的白化病就是由於基因的改變引起的

學以致用

?多媒體展示】 請同學們分析兩個例子

(1)某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色盲的兒子。

(2)某兄弟二人,哥哥長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長期在室內工作。哥哥與弟弟相比臉色較黑。哪一種變異可以遺傳?為什麼?

?多媒體展示】請同學 們觀察下面的圖片(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昆 蟲的形態、體色與環境的顏色),思考這種變異有什麼意義?

提問:玉米苗中的白化苗有利於生存嗎?(提示: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片之所以呈現綠色是因為有葉綠體)

可見變異對生物個體有利、還是不利,這要看變異是否有利於生物的生存。根據變異是否有利於生物的生存,我們可以把變異分為哪兩類?

學以致用【多媒體展示材料】

(1) 小麥要獲得高產,人們採取的辦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澆水。肥多水多,小麥的莖稈會長高,莖稈高,小麥成熟時容易倒伏,又會造成糧食減產。在這種小麥中,出現矮稈小麥,可以抗倒伏,但不會影響小麥在肥多水多的情況下長大穗。

(2)一些玉米植株發生變異會出現沒有葉綠素的白化苗。綠色植物生長要進行光合作用,這種白化苗就無法生存下去。

提問:高稈小麥變異為矮稈小麥,綠色玉米苗變異為白化苗,這都是變異,他們對生物個體的生存有什麼影響?

提問:通過以上的事例,你能說說變異在生物上有什麼意義?(提示:從整個種群的生存來說)

(板書三、變異的意義)

過渡:總結的非常好。下面我檢測一下大家對知識應用的情況。

請同學觀察課本87頁-88頁圖4.4-13判斷下列變異屬於哪種型別,說明其判斷理由。

很好。可見染色體數目的變化以及遺傳物質的重新組合都屬於遺傳物質的改變。

?多媒體展示圖片:】判斷下列變異是否有利於生物生存

學生踴躍舉手回答:

變異:生物的後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後代不同個體之間存在差異現象稱為變異。

學生利用平時所見所聞,互相交流變異的現象。之後選一個小組代表回答

學生1.金魚有許多種類

學生2.菊花有許多顏色和形態

學生3.狗有很多品種學生4.不同的土地裡結的花生是不一樣大

……

觀看老師展示的變異圖片,認同生物變異的 普遍性。

小組討論、交流後選代表回答:

生1:我們小組認為可能是土壤條件不同,也就 是由環境影響引起的變異

生2:我們小組認為大穗和小穗是一對相對性狀,也可能是控制這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引起的變異。

如果我是育種專家,就將大穗和小穗的種子收穫後分別種到土壤條件好的田裡,它們的後代如果都表現為大穗那就是由環境的影響引起的變異。如果小穗的後代表現仍為小穗,那就是由基因組成發生變化引起的變異。

生:小穗,因為由環境引起的變異是不遺傳的。

生:小穗,因為由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引起的變異是可以遺傳的。

學生根據以上的事例,歸納出變異的原因和型別。

可遺傳的變異:變異由遺傳物質決定;

不遺傳的變異:變異由外界環境影響引起。

學生看圖思考,做出判斷,並說出理由: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屬於可遺傳的變異。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做出判斷,並說出理由。

⑴是由於基因改變引起的,屬於可遺傳變異

⑵是由環境改變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屬於不遺傳的變異

學生認真觀察昆蟲的形態、體色與環境的顏色,回答:螳螂的體色、形態與環境非常相似,有利於生物的 生存。

葉片出現白色說明葉片中不含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就意味著它無法生存。

總結:根據變異是否有利於生物的生存,我們可以把變異分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⑴高稈小麥變異為矮稈小麥可以 抗倒伏,有利於生物生存

⑵綠色玉米苗變異為白化苗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不利於生物生存。

生物的變異有利於物種的發展和進化。因為有利的變異會通過遺傳不斷地積累和加強,不利的變異會被淘汰,使得生物群體更加適應周圍的環境。

觀察、判斷、回答:

1、2、3幅圖屬於可遺傳變異;他們都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變異。4幅圖屬於不可遺傳變異。它僅由環境引起而遺傳物質未發生改變的變異。

回答:

圖1是有利變異

圖2是不利變異通過老師的問題引領,引導學生深入課本,加深對自學內容的認識。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體現。而自學中不理解的問題,通過問題的層層推進得到圓滿的解決達到理解的層次。

通過一組圖片的展示,加深對變異概念的認識認同生物變異的普遍性。

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分析與討論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同學間的合作能力。

通過比較和總結,既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又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

通過學以致用環節加深學生對變異不同型別的認識,達到理解應用的層次。

通過“火眼金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同時

在老師的提示下思考生物的這種變異對生物個體而言有什麼意義。

在獲得新知識後,及時練習應用,加深學生對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的理解。

通過一系列的有力變異和不利變異的事例,很自然的得到變異的意義。

組織交流

點撥建構

8分鐘過渡語:正是因為有了 變異,生物才會如此地多姿多彩,我們也可從豐富的生物世界中選擇人類所需,加以培育,併為人類服務。這就是我們在農業生產中的人工育種工作。請問,在這個工作中,我們利用的是哪一種變異呢?

對了。怎麼利用可遺傳變異進行育種呢?下面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板書四、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多媒體展示】

對,基因突變可以引起生物的變異。還有染色體的改變也可以引起變異。它們引起的變異型別都屬於可遺傳的變異。利用遺傳變異的原理培育新品種的方法還有許多,同學們課後可以查閱資料,一起交流。

出示“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圖片或有關錄影資料,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科學家的偉大和科技造福人類的例項。並向科學家們學習他們的科技創新精神。

?多媒體展示】

學生:利用可遺傳的變異,這種變異可以遺傳給後代。

學生分組探討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a組:討論人類是怎樣從產量不同的奶牛中選育出高產奶牛。

b組:討論通過雜交怎樣培育高產抗倒伏小麥。

c組:討論分析太空椒是怎麼回事?

d組:討論分析染色體的加倍的草莓。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後分別選一名代表回答

a組代表:由於遺傳物質的變異,不同品種或同一品種的奶牛控制產奶量的基因組成可以不同,通過人工選擇可以將產奶量高的奶牛選擇出來(含有控制高產奶量的遺傳物質),通過繁育,後代還會出現各種變異,再從中選擇、繁育,數代後奶牛不但能夠保持高產奶量,甚至會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b組代表:通過雜交,低產抗倒伏小麥把抗倒伏的基因傳給了高產不抗倒伏的小麥,抗倒伏基因與高產基因組合到一起,可以產生高產抗倒伏小麥。

c組代表:太空椒是在太空條件下,引起基因發生改變而培育成的新品種。

d組代表:用人工誘導的方法,使細胞中的染色體數量加倍,產生新品種。

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來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同時以問題為驅動,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主動思考、分析、討論,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培養。

通過生物變異在生活實踐中應用的事例,培養學生對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熱愛科學的興趣。

知識整合

遷移應用

5分鐘過渡:同學們這節課表現的非常出色,老師也為你們感到驕傲。大家來反思一下: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惑?

拓展應用

有人說“如果沒有遺傳的變異, 就不會產生新的生物型別,生物就不能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地進化。”

你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嗎?談談你的觀點。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要求:合上課本,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有道理。因為各種有利的變異會通過遺傳不斷地積累和加強,不利的變異會被淘汰,使得生物群體更加適應周圍的環境。所以生物的變異有利於物種的發展和進化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後,由學生自我總結所學與所思,得出結論性的知識,並能用規範的語言加以描述。強化了知識的識記。

八年級上生物魚教案篇6

一、鼠婦的介紹

鼠婦又稱“潮蟲”,在南方也叫“西瓜蟲”、“糰子蟲”,屬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潮蟲亞目。鼠婦的種類較多,它們身體大多呈長卵形,成體長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顯著,呈灰褐色、灰藍色;常能捲曲成團,是草食的陸棲類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為甲殼動物中完全適應於陸地生活的動物,從海邊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們的分佈。第一觸角短小,後7對胸肢變成步足。但它們都需生活在潮溼、溫暖以及有遮蔽的場所,晝伏夜出,具負趨光性。不像昆蟲和蜘蛛那樣高度適應於陸地上生活,在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分佈,在田間,主要為害黃瓜、西紅柿、油菜等常見的種類有潮蟲科、鼠婦科、球鼠婦科等代表動物。

二、鼠婦的生活環境及採集

鼠婦喜棲息於朽木、腐葉、石塊等下面,有時也會出現在房屋、庭院內。鼠婦在20---25度之間生活較為正常。若室內外溫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後的石塊、瓦礫下面、盆裡、壇內均可以找到;溫度低於25度,需要選擇溫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邊進行採集,也可在平房條件的廚房地磚下面進行收集。我們在學校園裡採集時發現,鼠婦的數量較少,個體也較小,以一些個體小的為主。在花盆底下可以採集得到,但數量少,如果花盆是放在水泥地上則其數量會很少,而且水分過多數量也會大大減少。為了採集的方便,我們經過一番努力後發現,如果把臺灣草連根剷起,倒蓋在牆邊的草坪上(可蓋兩到三層),開始幾天不要澆水,等草幹了之後,三天左右澆少量的水,只要保護相對潮溼就可以。一個月左右開始採集,則可得到個體較大,數量較多的鼠婦。而且,採集過程非常方便,只要把草皮拿走就是。在鼠婦的收集過程中,必須小心地保護,收集後,容器內應帶一些溼土和注意通風。溼土是富含有機質,顏色以黑色,同時可放幾片爛樹葉或一些植物的小根。

三、鼠婦的飼養

在實驗室飼養鼠婦可用大的盆子如塑料水槽、也可用月餅的盒子。在盆子內放一些經過篩選後的鬆軟的土壤,土壤以富含有機質為好,特別是黑色的土壤則效果更佳,同時可放一些爛樹葉。土壤的含水量不宜太大,每天可向土壤中噴灑少量的清水,水滴入過多,土壤容易形成泥塊或泥漿,這樣會使鼠婦的活動減慢,甚至造成死亡。可以用手進行小測,用手抓起一把泥土,用力捏,沒有水從指縫流出,鬆開手,輕輕一碰,泥土疏鬆,表明土壤的溼度適中。同時每3天換一次土,最長不要超過一週,換土也不要全部換,可放一半留一半。鼠婦的密度不宜過大,大概每1000毫升的容器內可飼養25---30只左右的鼠婦,密度過大,婦容易死亡。盆子上可用黑布遮蓋,保證有充足的空氣,同時用橡皮圈套住黑布,防止鼠婦逃跑。也可在晚上開燈,也能起到防止鼠婦逃跑的效果。

四、鼠婦的培養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1、每次換土時,保留一部分原來的土壤;對換出的土壤要細心檢查,以免因個別鼠婦“假死”或鑽在土壤中而丟掉。

2、在實驗室放置鼠婦時,要留心周圍是否有其它動物如老鼠、蟑螂等的危害。

3、土壤中水分不宜過多,保持溼潤即可。如果不小心加入的水太多,可用細沙進行調節。

4、為了保證實驗的效果,在飼養鼠婦時儘可能給它提供適宜的溫度。

5、不要將飼養的鼠婦放在太亮的地方,儘可能給它提供較為黑暗的環境。

八年級上生物魚教案篇7

課前檢測:

1、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於 。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於 。

2、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 、 等無性生殖的方式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3、 昆蟲的特點:身體可以分為 、 、 三部分;頭部有一對 ,一對 和一個 ;胸部有三對 ,一般有2對 。體外還有防止水分散失的 。

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通過觀察和飼養家蠶等實踐活動,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3.舉例說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

教學設計:

一、 家蠶的生殖和發育

1、 生殖:有性生殖

2、 發育:受精卵→幼蟲→蛹→成蟲(p9頁圖)

唐朝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話,用蠶的默默吐絲行為讚揚了一大批甘於奉獻的人。不過,應對此詩句稍作改動,因為蠶雖然絲吐盡了,但並未死亡,只是化為蛹了,所以古人說法是錯誤的,應該改為““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3、特點:變態發育

變態發育: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叫做變態發育。

二、 其它昆蟲的發育

1、 昆蟲的發育都是變態發育

2、 變態發育的種類: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

①完全變態:同家蠶一樣,蜜蜂、菜粉蝶、蚊、蠅等昆蟲在發育過程中也經過卵、幼蟲、蛹、 成蟲四個時期, 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發育。

②不完全變態:蝗蟲的發育過程要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像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發運的昆蟲還有蟋蟀、螳螂、蟈蟈等

蝗蟲的發育和家蠶是不同的。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蟲,形態和生活習性都非常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也沒有發育成熟,僅有很小的翅膀。它的一生中也出現蛻皮現象,共蛻皮5次。

3、 蛻皮:昆蟲的發育過程之所以有蛻皮現象,原因是舊的外骨骼限制身體的生長。

完全變態的`昆蟲蛻皮發生在幼蟲期。家蠶的幼蟲要蛻5次皮才能化蛹。

不完全變態的昆蟲蛻皮發生在若蟲期。蝗蟲的若蟲跳蝻要經過5次蛻皮。

4、比較家蠶與蝗蟲的生殖和發育的異同點:

比較

相同點

不同點

家蠶

有性生殖,

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為完全變態發育

變態發育

蝗蟲

有性生殖,

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 為不完全變態發育

變態發育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一、有性生殖

二、變態發育: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 例:蜜蜂、菜粉蝶、蚊、蠅

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 例:蟋蟀、螳螂等

課後鞏固:

1.蝗蟲的不完全變態發育過程是( )

a 卵→若蟲→蛹→成蟲 b 卵→蛹→若蟲→成蟲 c 卵→若蟲→成蟲 d 卵→蛹→成蟲

2.跳蝻是蝗蟲的幼蟲,它與成蟲的本質區別是( )

a 形態結構不同 b 生活習性不同 c 身體較大 d 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

3.對蝴蝶的發育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受精卵、毛毛蟲、蝴蝶、蛹 b.受精卵、毛毛蟲、蛹、蝴蝶

c.蝴蝶、毛毛蟲、受精卵、蛹 d.蛹、毛毛蟲、受精卵、蝴蝶

4. 自然界中有些昆蟲在發育過程中要多次蛻皮,如蝗蟲要經過5次蛻皮才能發育成成蟲。那麼他們蛻皮的原因是( )

a. 進行氣體交換 b. 外骨骼不能隨生體的生長而生長

c. 減輕體重,利於運動 d. 蛻掉原來的外骨骼,使運動靈活

5.蠶繭代表家蠶的( )

a 卵期 b 幼蟲期 c 蛹期 d 成蟲期

6、明辨是非

①.所有昆蟲的幼蟲都要經過五次蛻皮。( )

②.蟬的若蟲所蛻下的皮稱為蟬蛻。( )

③.昆蟲的發育過程之所以有蛻皮現象,原因是舊的外骨骼限制身體的生長。( )

④.蝗蟲的成蟲不再有蛻皮現象。( )

⑤.蠶的幼蟲吐絲作繭是為了人的需要。( )

7、比較家蠶與蝗蟲的生殖和發育的異同點

比較

相同點

不同點

家蠶

生殖方式都是

發育都是 發育

完全變態

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