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參考5篇

制定教案可以讓教師充分了解教學內容,教學的成功往往離不開一份教案的制定,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參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參考5篇

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記數單位千。

2、會用千數圖表示千與千以內的數。

3、會讀千以內的數並登入數位表。

教學重點:

1、點圖、簡圖等多種方式表達數。

2、千以內數的讀與寫。

教學準備:

千數圖,數位表、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體育館裡正在進行激烈的比賽,a看臺上的觀眾們已再為運動員們“加油”看書p10-11

主題圖:

(1)你估計一下,a看臺上坐了多少人?

(2)你是怎麼數的?

(3)有10個小區,每個小區的座位有什麼安排的?

2、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千”(板書課題)

二、新授

(一)千數圖

1、把每個人看作一點,每個小區就變成了一張?(百數圖)

2、有幾個百數圖?板書:10個百數圖就組成了千數圖。

3、千數圖是由幾張百數圖組成的?共有幾個點?

4、小結:一百一百地數,十個百就是一千100、200、300------1000指著千數圖,一百一百的數數看。

(二)千數圖簡圖

1、如果每次畫那麼多點,你感覺如何?千數圖我們可以用簡圖來表示。

2、介紹簡圖:一百用“□”表示、十用“—”表示、一用“.”表示。例:342(□□□————. .)我們書上的頁碼也都是用數圖表來表示的。

3、試一試(用簡圖表示)

235 457

4、根據簡圖我們能很明確地知道一個數的組成,有幾個□就表示幾個百,有幾個—就表示有幾個十等等。

(三)數位表

1、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數位,說一說它們的位置

板書:百十個

2、每一位分別表示什麼?

3、今天我們認識了“千”、依次從右向左第四位“千”位,表示幾個千。

出示板書:千百十個

4、看錶讀數說一說幾,表示什麼?

千百十個

342

567

460

406

(四)讀寫法

1、上面各題對應板書:這就是寫數,讀做什麼呢?板書:三百四十

2、下面請你們自己來把上面題的讀法寫出來,406、460發現了什麼?末尾的0不讀,而中間的0要讀。

3、遊戲:同桌合作,一人讀數、一人寫數。

4、 小結:根據讀數位表,我們很容易說出數的組成,它是由多少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5、聽組成說數:一個百,二個十、二個一,五個十,六個百、二個千。

6、 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千數圖、簡圖、數位表、讀寫法。

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篇2

教學內容: 認識時、分 書本第76~7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時怎樣計時的;知道一時=60分,數學教案- 認識時、分。

2、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養成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3、培養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時針、分針時怎樣計時的,理解時與分的關係。

教學難點:看鐘表準確的說出經過的時間。

教具:實物鍾、鐘面模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結合上課時間,複習整時。

談話:同學們,在一年級我們已經認識過鐘錶,(出示實物鍾)而且認識了整時,小朋友看現在是幾時?(上午9時)我們開始上課好嗎?

2、結合實際生活,引出分,介紹時與分的關係。

講述:要知道時間過去了多少小時多少分,就要看鐘表。鐘錶時計時的工具,全世界的鐘表跑得一樣快,學會了看鐘表,你就知道時間了。

今天,我們繼續認識鐘錶,認識時、分。(板書課題)

二、組織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時針、分針的聯動關係。

談話:時針和分針時怎樣走的,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在你的小鐘表上撥一撥,你就能發現了。撥撥鐘錶,說說你都發現了什麼?(學生邊撥鐘錶邊說自己的發現,教師及時評價)

學生可能會說:我發現了分針走的快,時針走得慢;我發現時針、分針同時走同時停,他們走得時間是一樣的;我發現當分針轉一圈時針從12走到1等。

總結:小朋友剛才撥鐘錶,發現了分針走得快,指標走得慢,當分針轉一圈時針從12走到1,因為時針分針同時走同時停,所經過的時間是相同的,你們真聰明

2、認識鐘面上的大格、小格。

談話:12到1這兩個數字之間是一個大格。在你的鐘面上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大格?(學生數出有12個大格)

鐘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鄰的兩個點之間是一個小格,數一數一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學生數出有5個小格)

12 個大格里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在你的鐘面上數一數或算一算,數完後和小組裡的同學交流一下誰數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總結:剛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了鐘面上一共又60個小格。我們還知道鐘面上又12個大格。時針和分針就是通過走多少個大格、多少個小格計時的。

3、認識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

講述:我們在一年級已經學過時針從12走到1是1時,從1走到2也是1時,也就是說時針走一大格都是______?(板書:時針走一大格是一小時)

口頭練習:時針走2大格是幾小時?時針從12 走到4,走了幾小時?

分針走1小格是1分,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 認識時、分》。(教師板書,學生齊讀)

口頭練習:分針走2小格是幾分?走3小格呢?分針走幾小格就是幾分。

練習:

(1) 分針從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2) 分針從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3) 分針從12走到8,走了多少分?

4、學生獨立操作,進一步感知1時=60分。

談話:剛才我們學習了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計時的,想不想在你的鐘表上撥一撥,看分針走了多少小格,時針正好走一大格?

談話:剛才大家看到分針走60小格,時針走1大格,分針走60小格是多少時間?時針走1大格是多少時間?這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板書:1時=60分)

5、感受一分鐘又多長,教育學生要珍惜每一分鐘。

談話:一分鐘到底又多長,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1)一分鐘脈搏大約跳( )次。

(2)一分鐘大約做( )節眼保健操。

(3)一分鐘大約跳( )下繩。

提問:剛剛我們一分鐘都做了些什麼?

談話:一分鐘還可以幹別的事,有興趣的同學回家後讓爸爸、媽媽

幫你看著時間做做看。一分鐘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它卻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工人叔叔一分鐘印刷1000多份報紙,播音員一分鐘能播180多個字……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抓緊時間學習。

那麼一小時裡能幹些什麼呢?回家後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在一小時裡都能幹什麼?

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1、師生互動撥鐘錶。

教師讓學生撥出5分鐘、10分鐘、25分鐘、3小時、6小時等經過時間。

學生提要求教師撥鐘錶。

2、實際應用。

講述:一節課是( )分鐘,課間休息( )分鐘,再加上( )分鐘是一小時。

四、自我總結,深化認識

提問:今天我們學了這麼多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地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2、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3、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同時,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學具準備:

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學具紙片若干(每個學生至少兩張紙片),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揭示平均分。

師:同學們,聖誕節快要到了。聖誕老人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小禮物。【出示情境圖——蛋糕】要想把這2個蛋糕分給2個同學,怎麼分,才公平?(生:平均分)2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人分得1個。

?設計意圖:創設聖誕節老人為小朋友分禮物的情境,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利用情境中的學習素材可以清楚地揭示分東西時要想分得公平,必須要平均分,方便學生從整體上架構數學知識,為後面認識分數奠定基礎。】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並掌握二分之一的意義

(1)符號創造及介紹。

師:要想把這1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人可以得到多少呢?(生:一半或1/2)

?若生說一半】師:一個蛋糕,在數學上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那能不能也創造一個數字或符號來表示半個蛋糕呢?(讓學生進行符號創造)→雖然這幾位同學表示一半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在想法上,有什麼共同點? 生:都是在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表示一半。師:這幾種方法,你喜歡那個呢?生:1/2

?若生說1/2】師:你真棒!知道用1/2來表示一半,那你能來介紹一下你說的這個數字嗎?(生: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師:正像同學們想的這樣,數學上統一規定用“1/2”表示一半,先寫中間的“—”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後寫1,表示其中的1份。接下來,一起寫一寫1/2這個數吧!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認知衝突,從而自發產生符號創造的需要;學生經歷了符號創造的過程,對分數的讀法,寫法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2)理解1/2的意義。

師:剛才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板貼,用粉筆重點標註)另一份呢?(生:1/2。用粉筆重點標註另一份)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師:認識了蛋糕的1/2,你能找到學具紙片的1/2嗎?【課件出示操作要求】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生齊讀:①動手摺一折,找到手中圖形的1/2,並把它塗上顏色;②完成後和同桌交流:你是怎麼得到圖形的1/2的。——將合作要求再具體點:一折:動手摺一折;二找:找到手中圖形的1/2;三塗:把它塗上顏色;四說:說說你是怎麼得到圖形的1/2的。】下面計時三分鐘,動手做起來吧!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片,具備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等不同紙片,動手操作。學生操作後,全張展示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找到的1/2?

生:我把( )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修改: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交流時,引導學生用規範的數學語言表達。學生彙報的同時,教師將他們學具紙貼到黑板上】

師:孩子們,請你觀察黑板上的學具,你有什麼發現?

生:圖形不同,折法不同,塗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卻都能用1/2表示。

師:這是為什麼呢?

生:因為它們都是一個圖形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2來表示。

師:老師也塗了幾個1/2,你們幫我看看我找到的對不對?

出示課件:幾個被分成兩部分的圖形,(有平均分的,不平均分的)。

(3)小結。

師:看來,同學們對1/2這個新朋友已經非常熟悉了,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1/2是什麼意思? 生: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

?設計意圖:理解1/2的意義是學生認識分數意義的基礎,在本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環節讓學生在認識了蛋糕的1/2之後,動手利用學具紙片析一折、分一分、塗一塗,表示出不同圖形的1/2。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在大量的直觀體驗中,學生逐漸加深對1/2意義的理解。在理解的同時,學生用語言充分描迷1/2,逐漸抽象出分數的意義。】

(二)理解並掌握幾分之??

(1)創造四分之一:

師: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生:1/4。)誰能借助學具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得到1/4的?(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1/4;把圓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1/4,把長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學生邊說,教師邊板貼學生作品】

師:為什麼圖形不同,折法不同,卻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生:因為它們都是將一個圖形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4來表示。)

(2)小結提升。

師:【課件出示:依次出示很多圓被平均分成2、3、4、5、6······等不同份數,其中的一份塗上顏色。】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份,塗色的這1份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幾?(1/2),那平均分3份,1份是?(1/3),平均分成4份,1份是?(1/4),這是?(1/5),這是?(1/6、1/7、1/8)

師:繼續分下去,還能得到哪個分數?(1/9、1/10、1/11·····)

還能繼續分下去得到其他的分數嗎?這樣的分數能說得完嗎?(生:分不完,這樣的分數由無數個。)

(課件呈現“······”)

師總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1份就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板書: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有了認識1/2的基礎,學生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就相對簡單了,本環節除了讓學生利用直觀材料感知1/4的意義之外,還發揮了多媒體手段的優勢,幫助學生想象:可以無限分下去,有無數個分教,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極限思想,同時可以滲透分數單位之間的大小關係。】

(三)理解並掌握幾分之兒

(1)認識幾分之幾。

師:我們再來看分蛋糕,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8份,1份是多少呢?2份是多少呢? 3份呢? 4份…那你能用學具紙片折一折、分一分、塗一塗,找到圖形的3/8嗎?

(學生操作,全班交流,將學生的作品板貼到黑板上。)

(2)揭示分數及分數各部分名稱

師:同學們,看黑板上,咱們研究出的這麼多的數,有成就感嗎?比較這些數和以前學過的整數一樣嗎?(生:不一樣。)

師:它有自己的名字——分數,是平均分得到的數。你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你能說出3/8的中間這條橫線叫什麼?分子與分母分別是多少嗎?(邊說邊板書。)

?設計意圖:學生認識了幾分之一以及幾分之幾之後,黑板上已經有了大量的分數素材,此時,介紹分數及分數各部分名稱,揭示課題,水到渠成。】

(3)瞭解分數的由來。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分數,其實分數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歷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資料。(分數的由來) 【設計意圖:此處不僅是瞭解分數的由來,滲透教學文化教學。更是以簡潔的方式讓學生再次體驗分數創造發明的過程。這個過程與課堂中學生進行符號創造的過程很相近,從而學生體會到學習創造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三、拓展應用,內化新知:

師:看到大家學的這麼認真,聖誕老人可高興了,現在他想考考大家,請看題。(出示習題)

四、課堂回顧,拓展延伸:

師: 本節課,你有哪些新的收穫?( 補充:“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今天,老師要送給大家一句話:“生活中從來不缺少分數。而是缺少發現分數的眼睛。”同學們,這節課後,讓我們帶上數學的眼睛,走出教室,去發現更多的分數吧!)

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知道1噸是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化聚。

2,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展示場景)水果貿易市場,一箱箱,一袋袋水果, 一個蘋果重200( )

一箱蘋果重15( ) (分別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請學生估計這一車的蘋果的重量

(如:3噸)

2,請學生說說對"噸"的認識(同時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在實踐體驗中認識"噸"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請同學們找出教室中有沒有可以用"噸"作單位的物體

(如:桌,椅,電視機,書本等用什麼作單位比較合適 )

(2)那麼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呢

(請同學舉例)

(3)媒體展示:大象,汽車(輪船)的載重量,建築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2,認識噸

(1) 請出4個同學站在一起,讓學生說說他們的重量。

a,4個三年級學生的重量大約是多少千克 (約100千克)

b,8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c,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2)為了簡便計量1000千克規定為1噸

聯絡班中40個同學,想象一噸的重量。

(3)媒體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幾袋大米的重量是1噸

b,100塊磚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塊的重量約是1噸

(4)想一想,填一填(小組合作)

一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麵粉的重量是25千克,1頭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麼( )個( )的重量是1噸。

(5)聯絡生活實際說說哪些地方要用到"噸"作單位

(6)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a:卡車載重4( )

b:小明體重35( )

c:一塊橡皮的重量是8( )

d:浙江舉重運動員,在二十七屆奧運會上以挺舉207.5( )的成績再一次獲得冠軍,為國爭光。(請學生聯想他能挺起幾個學生,幾個佔旭剛就可以挺起一噸)

一座橋的載重量是10( )(再請學生說說什麼是"一座橋的載重量")

(三):噸和千克的化聚。

1,請同學試一試例3.

(1)5噸=( )千克 (2)2450千克=( )噸( )千克

填好後分別指明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2,試一試

8000千克=( )噸 6噸20千克=( )千克

(四),課堂小結

學過的重量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五),練習

1,填空

4000千克=( )噸 3噸=( )千克

2噸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噸( )千克

7噸38千克=( )千克

2,①一頭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噸

②一輛卡車能裝4噸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個鴕鳥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加強對千米和噸的認識,能利用它們之間的進率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2.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掌握單位間的換算

聯絡生活實際,運用千米和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和光碟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提問: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和質量單位?(板書:千米 噸)

2.舉例說明,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千米?什麼情況下使用噸?

3.小馬虎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件出示)

週末,我和小精明約好上動物園參觀。我一起床就衝到衛生間,在牙刷上擠上2千克的牙膏開始刷牙,並洗了臉。媽媽給我準備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個400 千克的麵包。我吃完早餐,來到動物園。動物園裡的動物可真多呀!有重45噸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貓,真可愛!我們還看見一輛滿載約4克糧食的大貨車正在動物園門口卸貨呢!

引導:說一說,你覺得這篇日記可笑的地方在哪裡?應該怎麼改?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1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單位,填完後讓學生讀一讀,最後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2題。

(1)說一說:米和千米、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

師歸納:米和千米、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板書: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噸

(2)填一填:讓學生將結果填入括號內。

3.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3題。

(1)讓學生看圖,讀題。提問: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資訊?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2)讓學生依次解決教材上的問題。

4.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4題。

先出示圖,讓學生讀題,並瞭解題中所提供的資訊。再讓學生列式,並說明列式的理由。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5題。

先讓學生讀題,然後指名口答,並讓學生說說解題依據。

2.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6題。

先讓學生看懂題意,瞭解題中所提供的資訊,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然後讓學生列式解答,再組織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7題。

先讓學生讀題,重點理解動車從上海出發經過南京開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最後組織交流,並讓學生說出解決問題的過程。

4.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8題。

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交流課前瞭解到的黑龍江、黃河、長江和珠江的長度,並填寫表格,再指名彙報。

5.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思考題。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後指名彙報結果。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標籤:教案 國小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