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中歷史教案八年級上冊7篇

提前制定好一份教學教案,能讓我們在講臺上更好的展現自己的教學實力,教案是我們針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所制定出的書面文體。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中歷史教案八年級上冊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中歷史教案八年級上冊7篇

國中歷史教案八年級上冊1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義和團的成員、組織形式和活動地區。平原大捷。“扶清滅洋”的鬥爭口號。義和團勢力在京津地區的發展。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鬥爭。中外反動勢力對義和團運動的鎮壓。《辛丑條約》的簽訂及其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嚴重危害。

通過義和團“扶清滅洋”口號的教學,使學生認識: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因此口號的核心是“滅洋”,是義和團反帝愛國性質的具體表現。“扶清’說明義和團對清政府的反動本質認識不清,反映了農民階級的階級侷限性。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通過學習、分析《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嚴重危害,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通過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義和團運動是波瀾壯闊的農民反帝愛國運動。它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表現出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中國人民前仆後繼、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是使中國免於淪為完全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19世紀末爆發的義和團運動,是帝國主義侵略加劇、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產物。它沉重地打擊了八國聯軍的侵華活動,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是甲午戰爭後,中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鬥爭的英勇表現,表現出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下失敗,清政府同帝國主義國家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重點分析:

義和團反對八國聯軍的鬥爭是本課重點之一。這是認識義和團運動性質的重要依據,義和團運動始終把鬥爭矛頭指向帝國主義,反對八國聯軍的鬥爭是義和團反帝鬥爭的具體表現,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鬥爭的精神。《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是另一重點內容。《辛丑條約》的簽訂,標誌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了。

難點分析

“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是本課難點之一。它涉及到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以及19世紀末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關係,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扶清滅洋”口號的含義學生也不易理解。這一口號的提出,正是當時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矛盾尖銳的集中反映,具有樸素的愛國意識,能夠吸引和動員廣大群眾參與到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中來。但這個口號帶有籠統的排外性質,也導致義和團對清政府放鬆警惕。

清政府同義和團的關係是另一個難點問題。清政府對待義和團的政策,從“鎮壓”到“招撫”再到“鎮壓”,其目的是一樣的,就是控制、利用,最終消滅義和團,只不過是手段不同而已。而義和團由於受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對清政府的反動本質認識不清,一開始就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對清政府放鬆了警惕。

重點、難點突破方案

1.匯入新課:可以聯絡所學知識提問。讓學生回憶:19世紀末,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為了挽救民族危機,民族資產階級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然後教師指出,緊接著農民階級又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

2.義和團的興起:

①義和團運動在山東興起:結合課本內容和多媒體課件,講清義和團的活動地區、組織形式和主要成員,指出平原大捷是義和團從興起到壯大的轉折點。

②“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這是本課的難點之一,首先教師要講清“扶清滅洋”的含義,然後引導學生認識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特別是19世紀末,帝國主義侵略加深,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當時社會的最主要矛盾。而“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正反映出中外民族矛盾異常尖銳,這一口號的核心是“滅洋”。最後以課堂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認識這一口號的進步性和侷限性。

3.反對八國聯軍的鬥爭:這是本課重點之一,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體資料,講清以下幾個問題:

①帝國主義為什麼要侵略中國?其目的是什麼?與以前的侵華戰爭相比有何不同?

②義和團在天津、北京地區的英勇鬥爭。

③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引導學生了解清政府對待義和團策略上的變化,認識到:不管採取何種策略,清政府的目的是要控制、利用直至消滅義和團,充分暴露出清政府的反動本質。

④八國聯軍的暴行:通過教學,是學生認識到: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最凶惡的敵人。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

4.《辛丑條約》:這是本課另一重點。通過師生共同參與探討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幫助學生從經濟、政治、軍事等幾個方面掌握條約的主要內容;然後引導學生逐條分析條約的危害性;最後得出結論: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教法建議

本課學習完以後,學生完整地學習和認識了中國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這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把這個過程用一種方式簡單的展現出來,可以以列表、圖示、問答、列舉等各種方式。內容應該包括歷次侵華戰爭、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的影響等。主要想通過這個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歷史問題的概括能力;培養學生進行單元小結的意識。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義和團反對八國聯軍的鬥爭;《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難點:"扶清滅洋"口號及清政府與義和團的關係。

教學思想:

本課內容較多,而且在中國近代佔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有些內容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在教學上要遵循"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師生、生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學習歷史。這一課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及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歷史問題能力的好素材。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為了挽救民族危機,中國人進行了哪些鬥爭?(學生回答略)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民族資產階級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緊接著農民階級又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

二、義和團運動的興起

1.義和團在山東興起(螢幕顯示《義和團運動的形勢》示意圖)

①從義和拳到義和團:根據教材講明義和團的名稱、組織形式和主要成員;然後,請學生看書,進行師生問答:

師:19世紀末,義和團為何把鬥爭矛頭從反清轉向了反帝?

生: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加深了。

生: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最直接、最主要的敵人。

師:很好,那麼義和團運動為什麼首先在山東爆發呢?

生(思考後):山東受侵略最嚴重。

師:都有哪些國家侵略過山東?

生(思考、議論):日本、德國、英國。

②"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解釋這一口號的含義,然後進行師生問答。

師:我們都知道清政府是反動的,義和團為什麼還要"扶清"呢?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生:義和團不想同清政府以及洋人同時作戰。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國中歷史教案八年級上冊2

教學目標

孫中山成立興中會的原因及興中會成立的時間與地點;章炳麟、鄒容、陳天華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著作;華興會、光復會的建立;孫中山創立中國同盟會的時間與地點,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同盟會的性質;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

通過孫中山等人宣傳民主革命思想,順應了時代潮流,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通過三民主義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它鮮明地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特點。

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成了時代主流,孫中山、鄒容、陳天華等人為振興祖國,站到了時代的前列。通過教學,啟發學生繼承和發揚這些先進人物的愛國傳統、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中國近代史是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外來侵略和本國封建勢力前仆後繼、不屈不撓鬥爭的歷史,又是先進的中國人探索救國道路的歷史。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這種鬥爭史和探索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近代的光輝一頁。這場以武裝起義為特徵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同中國近代以前的歷次革命鬥爭和探索救國道路相比,都達到了一個新水平。它所取得的革命成果和提供的經驗教訓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寶貴財富,激勵著中國人民繼續民主革命的歷史程序。

19世紀末、20世紀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具體可以分為興起(1894年~1901年)、發展(1901年~1905年)、高潮(1905年~1911年)、失敗(1912年~1913年)四個階段。本節課所述事件主要發生在1894年~1905年,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興起與發展的階段。

重點分析:

⑴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

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的背景在於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嚴重威脅,像一個可怕的陰影,籠罩在人們的心頭。同舊式的舉人秀才不同,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已經懂得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對帝國主義的壓迫有敏銳的感受,有比較強烈的愛國心。當時不僅國內學堂紛紛成立,而且,出國留學成為一種風氣。掀起了向西方尋找真理的熱潮,把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作為革命鬥爭的思想武器,大力傳播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章炳麟、鄒容、陳天華對傳播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作出了顯著的貢獻。

⑵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中國同盟會成立後,明確宣佈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政治綱領。其中,建立中華民國和平均地權的提出,是同盟會和它的領袖孫中山的偉大貢獻。在同盟會成立以前,歷來主張_清朝政府的人都以恢復明朝或者建立漢族帝國為口號。1894年興中會所提出的綱領中有建立合眾政府一條,但不如同盟會所提的明確。同盟會成立以後,建立民國的思想很快就普遍起來,建立漢帝國的話從此很少有人再提。

它的重大意義在於它的組織形式、組成人員的成份和它的綱領,說明它既不同於舊式的會黨或祕密結社,也不同於成立前的各省區的革命團體。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難點分析

中國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同三民主義的關係

二者之間既有聯絡又有區別。中國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政治綱領。孫中山將其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

教法建議:

關於“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作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宣傳家,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等都是個性鮮明的人物。可事先安排學生略做準備,在課堂上給大家講述這三位宣傳家的事蹟,同時要求學生根據教材和同學的講述具體歸納出章炳麟、鄒容、陳天華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內容,培養概括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

關於“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既要了解同盟會成立的時間、地點、人物和組織來源等基本資訊,同時更需要明確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所具有的重大歷史意義。教師應就它的組織形式、組成人員的成份和它的綱領展開講解,使學生明確同盟會與過去的一系列革命團體不同而成為革命政黨。

關於“中國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同三民主義的關係”這是學生感覺學習起來比較吃力的地方,作為國中學生,教師要注意不要講的過於艱深,只要明確二者之間既有聯絡又有區別,能夠將“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十六字綱領和民族、民權、民生主義正確對應,稍作了解即可。

教學設計思想

教師講解,學生就部分問題進行探究;用配套課件實行以講為主的多媒體綜合教學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利用本資源庫提供的網路型課件,進行網路教學。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和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教學難點:同盟會政治綱領和三民主義的關係

教學過程:

《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它給中國社會造成的嚴重危害是什麼?中外反動勢力對人民的鎮壓與搜刮,促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覺醒,他們逐漸地認識到要擺脫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必須_帝國主義的走狗清政府。一場偉大的推回清朝封建專制制度的革命開始了。它是怎樣開始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

一、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

孫中山是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展示孫中山像、介紹生平)他從27歲開始由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轉變成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從此開始走上_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革命道路。

1、興中會的成立(1894)

1894年11月,孫中山到檀香山,在那裡成立了興中會。興中會把“驅除繼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作為革命綱領。要求會員為_清政府和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而鬥爭。興中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形成。興中會成立後,立即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

2、孫中山派陸皓東等籌劃廣州起義

孫中山派陸皓東在廣州組織革命機關,準備發動起義。但是起義還未發動被廣東官方發覺。陸皓東等人被捕遇害。孫中山倖免於難,但清政府命令通輯孫中山。孫中山並沒有因此次起義失敗而氣餒.他斷髮改裝流亡國外,考察日、美、英各國社會情況,發展革命組織,準備再次發動起義。

二、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

《辛丑條約》簽訂以後,使許多進步的中國人對帝國主義侵略本性及中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的關係,開始有了新的認識,首先覺醒的是知識分子。他們大力宣傳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

1、上海、東京成為宣傳革命的中心

上海的新興工業比較發達,日本的東京是中國留學生的聚居地,成為革命宣傳的中心。

(展示有關圖片)革命知識分子通過這些刊物發表文章,翻譯書籍,大力鼓吹革命,抨擊清政府,宣傳民主思想,批判改良主義,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作了思想準備。(看教材中有關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的圖象、生平及他們宣傳革命思想的內容並讓學生思考:“他們宣傳的共同點是什麼?”)他們宣傳的共同點是_清政府,建立共和國。

2、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保皇派諸流把光緒皇帝說成是前所未有的“聖明君主”,要人們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他的身上。章炳麟針鋒相對寫了《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提出革命是除舊佈新的良藥,合眾共和“是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這篇文章是當時傳誦的名作。文章在《蘇報》上發表。

3、鄒容的《革命軍》

鄒容19歲時寫成《革命軍》一書,這本書雖只有兩萬字,但充滿熱情,書中高唱革命的讚歌,主張用革命來_清朝的統治,求得中國在世界上的獨立地位。魯迅曾說:“倘說影響,則別的千言萬語,大概都抵不過淺近直截的革命軍馬前卒鄒容所做的《革命軍》。”

4、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鐘》

(閱讀課本中《猛回頭》摘錄,思考作者在這裡宣傳的是什麼思想?)作者在這裡揭露了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及清王朝的走狗本質。在書中宣傳要驅逐外國侵略者,恢復民族主權,_清政府。這兩部書出版後,成為革命派極為重要的宣傳品。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和鼓舞力量。許多革命分子將它祕密翻印成千上萬冊,廣為流傳。毛澤東少年時代在湖南家鄉也曾受過陳天華小冊子的影響。隨著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各種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組織紛紛建立,並終於在1905年8月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三、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這個時期成立的革命團體與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相比,有兩個明顯的特點:(1)成員以知識分子為主,不同於興中會的以華僑為主體;(2)成立於國內(長沙、上海、武漢等地),不同於興中會成立在國外。這些革命團體的相繼建立,標誌著資產階級革命派已經形成。這些革命團體猶如革命的火種在各地點燃,為以後統一的資產階級政黨中國同盟會的成立,為革命成燎原之勢準備了條件。

1、華興會、光復會

(展示中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建立的表格,由學生介紹華興會、光復會的大致情況)問:這些革命團體的共同奮鬥目標是什麼?學(_滿清統治,恢復中華。)這就為全國性的統一的革命組織成立奠定了基礎。(展示有關圖片)

中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建立

2、同盟會的成立1905年8月東京

為推動革命運動更有力地向前發展,1905年孫中山聯合各革命團體的成員於8月在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展示有關圖片)

3、同盟會的政治綱領

“驅除繼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展示)是同盟會的政治綱領。

4、同盟會的性質

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問:為什麼說中國同盟會是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看課本有關內容)。

①有明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綱領。

②有以孫中山為首的領導機構。在同盟會成立大會上,選舉孫中山為總理,還選舉產生了議事部、司法部、執行部,建立了領導機構。同盟會總部設於東京,下有國內東、西、南、北、中5個支部,國外華僑中有南洋、歐洲、美洲、檀香山4個支部。國內支部下按省設立分會,並且推定分會負責人。

③中國同盟會創辦機關刊物《民報》,作為宣傳革命的機關刊物。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從此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的民主革命進人一個新的階段。

5、三民主義

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綱領闡發概括為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展示)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小結)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滿面瘡瘦、遍體鱗傷,疾根在於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結合,”從而孕育了中國民主革命。孫中山站在了民主革命運動的前列,章炳磷、鄒容、陳天華宣傳倡導_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同盟會闡發的三民主義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程序。

板書設計: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興起

一、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

1、興中會的成立(1894)

2、孫中山派陸皓東等籌劃廣州起義

二、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

1、上海、東京成為宣傳革命的中心

2、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3、鄒容的《革命軍》

4、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鐘》

三、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1、華興會、光復會

2、同盟會的成立(1905)

3、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4、同盟會的性質

5、“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國中歷史教案八年級上冊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關知識。

2、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歸納和總結康、樑維新變法的主要活動;

(2)通過討論“變法失敗的原因”,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1)通過本節課,使學生認識到戊戌變法是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發動的一場救亡圖存的政治活動,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和中華民族利益的,具有愛國和進步的意義,從而對戊戌變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樑為代表的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民族危難之際,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奔走呼號,宣傳變法,投身改革,要求維新變法。應該學習他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他們與時俱進,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公車上書和“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處理方法:運用多媒體投影、圖片等直觀手段,從康、樑的活動入手,講清公車上書的情況。通過分析、理解、歸納等方法掌握“百日維新”的內容。

法的內容:哪些觸及頑固派利益,哪些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分析支援維新變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維新變法運動的社會基礎,引導學生從力量對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變法失敗的原因,理解變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

分組學導,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滲透點:

(1)用不同形式總結本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訓練學生根據史實,掌握論從史出的分析方法。

教學裝置:

(1)多媒體教學裝置。

(2)衛星接收的教學資源,中央電教資源庫資源。

(3)光碟。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學:

(1)小組內學生分工收集,處理有關資料。

(2)學生預習本課,做小報、結構圖,分角色表演來總結本課。

(3)結合本課內容進行自我教育。

二、新課講授:

出示圖片《黃海激戰》,出示視訊《馬關條約》。(甲午中日戰爭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全國人民感到恥辱,義憤填膺,中國的民族危機日益深重,資產階級維新派呼籲變法圖強,挽救民族危亡,實現國家富強。)

假設:我們都生活在19世紀末這個動盪年代,我們都是熱愛祖國、關心中國前途命運的知識分子、愛國青年,你如何看待當前的時局?如何拯救中華民族於水深火熱中?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總結:和同學們一樣,當時中國的各界人士為挽救民族危亡進行了艱苦的探索,今天我們就學習當時最著名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國中歷史教案八年級上冊4

一、學習目標

1、識記同盟會成立後,革命志士發動的武裝起義的名稱、領導人及影響。

2、掌握武昌起義的背景、過程,分析歸納其歷史意義。

3、感受革命黨人為國為民、敢於犧牲的奉獻精神。

二、自主預習

1、1906年冬,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蔡紹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發動武裝起義。是同盟會成立後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

2、1907年,孫中山親赴越南河內,與黃興共同籌劃領導,襲取鎮南關。

3、1911年,湖北革命組織與,在同盟會的推動下,積極謀劃起義。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的終結。

三、合作探究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革命把自古以來神聖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之間不許稱“大老爺”“老爺”“大人”,而改稱為“先生”“君”“同志”等,不許府署官員坐轎。有的從前頹廢的青年向親人表示:“中國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個新中國的新人。”

(1)材料單元出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什麼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2)你認為材料中“中國革命成功了”的觀點對嗎?請說明理由。

四、隨堂演練

1、在同盟會影響下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是( )

A、萍瀏醴起義B、浙皖起義C、鎮南關起義D、黃花崗起義

2、武昌起義前,同盟會領導的規模最大的起義是( )

A、萍瀏澧起義B、浙皖起義C、黃花崗起義D、鎮南關起義

3、辛亥革命爆發前,同盟會所領導的一系列武裝起義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

B、挫傷了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積極性

C、動搖清朝的統治基礎,加速革命發展的程序

D、擴大了革命派的群眾基礎

4、20世紀初,導致同盟會發動的一系列武裝起義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革命黨人未發動和依靠群眾B、發動武裝起義的條件不成熟

C、革命黨人未提出明確的綱領D、武裝起義的計劃不周密

5、下列說法符合辛亥革命爆發前武漢的史實有:

①民族資本主義有了較快的發展;②出現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群;③反帝鬥爭不斷高漲;④孫中山等革命黨人進行了較長的起義準備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武昌起義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

A、資產階級B、無產階級C、湖北新軍D、農民階級

7、武昌起義的客觀有利時機是( )

A、20世紀初開展的收回利權的鬥爭

B、湖北文學社和共進會的宣傳、組織工作

C、四川保路運動發展成反清的武裝起義

D、同盟會成立後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起義

8、下列武昌起義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清朝湖北當局無力頑抗B、革命黨人籌劃周密、完善

C、起義新軍的革命主動精神D、立憲派改變策略乘機附和

五、課後反思

【答案】

二、自主預習

1、萍鄉、瀏陽、澧陵萍瀏醴起義

2、廣西起義

3、文學社共進會

4、君主專制制度

三、合作探究

1、(l)變化:民主、平等意識增強。原因:辛亥革命。(2)觀點:不對;理由: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杜會的性質(或: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人人心)。

四、隨堂演練

1、A2、C3、C4、A5、D6、C7、C8、C

國中歷史教案八年級上冊5

【教材分析】

本課是從經濟方面縱向概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過程及特徵,並介紹了晚清時代的狀元實業家──張謇及其創辦的大生紗廠的興衰。內容較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躍性強。

【學生分析】

對於近代的民族工業發展瞭解很少,但對當代的民族工業發展有一定了解。通過對近代政治史的學習,已經模糊地認識到經濟發展和政治變化有一定的聯絡。

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分析史料和歷史圖片的能力。

【設計理念】

1.關注學生的知識現狀,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從而做到溫故而知新。

2.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通過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歷史結論。

3.注重以歷史知識為載體,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4.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絡,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應掌握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開端、初步發展、黃金時期、凋敝破產的情況。

2.應培養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以及發展中的困難是什麼?

應培養總結歷史知識的能力: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中呈現的特徵。

3.應認識到近代中國的落後是由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所導致的,具體說是帝國義和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的結果。應認識到以張謇為代表的一些實業傢俱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精神,他們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

能深刻體會到沒有獨立的國家主權,沒有和平穩定的環境,經濟就不會發展。

【教學流程】

一、匯入設計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

1.老年人口中所說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釘其實就是什麼?為什麼要加“洋”字?這表明了什麼?2.今天我國的有些民族工業品牌也走向國際市場,你能舉個例子嗎?這又說明什麼?

學生活動:探討、回答。

(1)說明近代中國技術水平十分低下,很多東西都需要進口。

(2)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爾集團、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場。

教師活動(引導):民族工業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反差,這其中的歷史很值得我們去探究、回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

設計理念:【關注現實生活,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關注學生的興趣,激趣導學】

二、新課探究

1.民族工業的發展階段

(一)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清末到洋務運動)

教師活動(展示課件):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引導學生體會含義;並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大膽判斷: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是?為什麼?

學生活動:體會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並就老師的問題作出判斷,回答: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是從清朝末年到

洋務運動為開端的。因為,隨著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特別是洋務運動自強、求富的刺激下開始的。

設計理念:【考察學生對已學過的歷史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二)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1.與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有關的歷史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從我們學過的近代史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歷史事件對民族工業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回答。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的刺激、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設計理念:【檢查學生頭腦中的感性認識,對學生認識現狀有所瞭解,以便加以引導。給學生創造參與課堂的機會】

2.甲午戰後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及原因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甲午戰爭前後企業發展表格

學生活動:分析表格,得出歷史結論,認識到甲午戰後民族工業初步發展,並探究其原因。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分析史料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馬關條約》允許民間辦廠促進了民族企業的發展】

教師活動:佈置閱讀教材匯入框內容及第一段課文狀元實業家──張謇。探討:是什麼因素促使張謇放棄高官厚祿,去開辦大生紗廠?他身上有什麼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活動:閱讀、分析、回答。

(1)《馬關條約》簽訂後,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採礦山,利用中國廉價原料、廉價的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張騫深感要晚會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

(2)張騫興辦放棄高官厚祿興辦實業的愛國精神和不畏世俗的勇氣值得我們學習。

設計理念:【通過張謇創辦實業的典型例子讓學生認識到“實業救國”思想也是甲午戰後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之一,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三)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教師活動(置疑):大生紗廠發展最快是哪個時期?分析書中統計表,探討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發展快的原因?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回答。

(1)大生紗廠發展最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2)第一次世界大戰

其間,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華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機會,進入

了“黃金時代”。

設計理念:【注重通過歷史資料和統計數字直觀地認識歷史】

(四)受挫、破產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教師活動:

(1)置疑:大生紗廠結局如何?為什麼?

(2)佈置閱讀課本小字材料:榮氏兄弟創辦企業的興衰。

(3)出示課件:陳啟源辦廠xxx;四大家族與榮氏企業。

學生活動:分析歷史資料,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

(1)最後被外國公司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又一次在中國大量傾銷棉花和

棉紡織品,紗廠的產品被迫銷價銷售,收不抵支,負債累累,做後被吞併。

設計理念:【讓學生認識到民族工業發展中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民族資產階級必然有革命的一面】

小結:導致近代民族工業長期落後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資產階級具有革命的一面,所以有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但由於軟弱、妥協,最終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成功。

2.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

教師活動(置疑):我們已經縱向瞭解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你能一句話概括一下發展的特徵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

設計理念:【承上啟下,帶出相關問題,激勵學生探究】

學生活動:分析書中所給的3幅照片,說說民族工業在行業發展上的特徵。打開彩色地圖,分析民族工業分佈的地域特點。

深受三座大山壓迫總體水平落後-----表現在:

(1)從行業上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

(2)地區發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從圖中獲取有效歷史資訊的能力】

三、小結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民族工業發展的歷程,點出應掌握的知識點。

設計理念:【畫龍點睛,明確問題,理清學生思路】

四、出謀劃策活動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分析課本上的材料,這段話反映了什麼問題?

毋庸置疑,加入wTo對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但我們更應該清楚地看到,大量優質價廉的進口品種衝斥我國市場,對我國民族工業無疑是個很大的挑戰。請你為我們民族工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學生活動:討論、分析、自由表達。

設計理念:【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在現實生活中培養學生歷史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1.民族工業的產生、初步發展(萌芽階段)──黃金時期──蕭條破產階段

洋務運動甲午戰後一戰期間一戰後至新中國成立

發展原因發展原因發展的障礙

2.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艱難曲折、落後、不平衡

國中歷史教案八年級上冊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講述張謇辦實業的故事,說出張謇辦實業的背景、影響和結局。

2、能概括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幾個階段、發展特徵;能分析出不同時期發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張謇辦實業的瞭解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原因的探究,使學生掌握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和思維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艱難歷程,感受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形成振興祖國、自強自立的民族認同感。被張謇等施己所長、報效國家的愛國操行所感染,樹立勤奮學習、振興中華的遠大志向。

重點: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難點:

正確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教法:

以導學式為主

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聽說過老年人把鐵釘、火柴分別叫什麼嗎?為什麼那時的中國人要在這些日用品前加一個“洋”字?這表明了什麼?今天我國的民族工業品牌已走向國際市場,你能舉個例子嗎?這又說明了什麼?

生:老年人叫鐵釘為洋釘,叫火柴為洋火。說明近代中國技術水平十分低下。走向世界市場的民族工業品牌有海爾、康佳、TCL等。這說明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品出口大大增加。

師:民族工業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反差,這其中的歷史值得我們去探究,回味!本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中華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板書題目)

體驗新知:

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近代民族工業”(展示課件)

生:讀出課件內容

師: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又是怎樣起步的呢?(展示課件)

生:讀出課件內容

師:張謇為什麼要捨本逐末創辦實業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狀元實業家張謇”一目,並圈點你所獲得的資訊,稍後我們一起來交流。

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

生:交流資訊:

1、張謇是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

2、《馬關條約》簽訂後,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採礦山、利用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

3、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並創辦了大生紗廠。

4、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鬆了對中華民族資本的壓迫,張謇的大生紗廠等企業獲得了進一步發展。

5、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又一次在中國大量傾銷棉花和棉織品,紗廠的產品被迫削價銷售,收不抵支,負債累累,最後被吞併。

師:張謇創辦了哪些實業呢?(展示課件)

生:講述狀元實業家張謇的事蹟。

師:由張謇創辦實業你感受到了什麼?請同學們每4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稍後由小組中心發言人發表本小組的討論意見。

生:討論。

生:答案1、外國人在中國開辦工廠,開採礦山,對中國人民剝削很嚴重。

答案2、張謇非常愛國,希望通過辦實業抵禦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

答案3、張謇捨本逐末,具有非凡的勇氣。

答案4、張謇有較高的經營管理才能。

答案5、張謇非常有遠見。

答案6、張謇有不屈不撓的精神。……

師:大生紗廠的結局說明了什麼?

生:答案1、民族工業的發展不能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

答案2、帝國主義國家對中華民族工業的壓迫迫使它無生存空間,勢必倒閉。

答案3、封建勢力對民族工業不但不能予以支援,而且進行壓制。

師: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雙重壓榨下,民族工業的最終歸宿註定是悲慘的。那麼,民族工業究竟有怎樣曲折的發展過程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展示表格)

生:閱讀教材,完成表格。

師: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生:三個階段:洋務運動到清末、“一戰”期間、“一戰”後到解放前夕。

師:洋務運動到清末,民族工業的發展特徵是什麼?

生:民族工業出現了萌芽,但這些民族工業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促進了實業集團的紛紛出現。

師:民族工業出現萌芽的原因是什麼?

生:洋務運動和辛亥革命的促進作用。

師:“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怎樣呢?(展示課件)

(出示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麵粉出口增長說明什麼?為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會出現“黃金時代”?“一戰”後到解放前夕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怎樣呢?

生:講述榮氏家族企業的興衰。

師:這一時期為什麼民族工業又呈現萎靡不振的狀態呢?

師:以上通過表格,我們瞭解了中華民族工業的發展過程,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是什麼?

生:學生討論,交流。

師:老師將你們的討論總結如下:發展階段艱難曲折,發展程度極不平衡,發展水平整體落後。

師:近代民族工業的出現沒能完成救國的願望,除了受到客觀原因影響外,還有主觀原因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舊中華民族工業儘管發展艱難曲折,但對於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有哪些影響呢?

明確:給中國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政治變化,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生活。

暢談收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展示課件)

國中歷史教案八年級上冊7

一、知識目標

1.掌握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經濟結構和實行工業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誕生過程及其內容和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2.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的工業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業化開始起步。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第一部憲法的頒佈,真正地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顯著成就。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和第一部憲法的頒佈。教學難點: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性質。

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學生閱讀教材匯入框教師由此匯入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教師提問】

閱讀教材18頁—19頁,思考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上面臨怎樣的局面(背景)(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多媒體出示背景

(1)1952年主要產品產量表。

(2)中國、印度、美國的工業的對比表格。

(3)毛澤東的話語。

教師歸納背景1: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超過歷史水平背景2:我國工業水平落後

【教師提問】=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改變當時的經濟狀況,我國政府制定了什麼

學生回答: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多媒體展示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圖片)

【教師過渡】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第二段內容看一下,瞭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

[教師要求]請大家把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複述一遍。多媒體展示一五計劃的任務[教師引導]現在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什麼要以發展重工業為主一般來講,應該是先發展輕工業、農業和商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對呀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1.當時的國情,中國的工業基礎太薄弱。

2.受蘇聯發展的影響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所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