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高中物理教案7篇

優秀的教案幫助教師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為改進提供方向,一個實用的教案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課堂,提高教學效率,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高中物理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高中物理教案7篇

高中物理教案篇1

知識目標

(1)伽利略理想實驗;

(2)慣性概念;

(3)掌握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4)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5)能用牛頓第一定律解釋慣性現象.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科學的實驗方法.

情感目標

對任何現象的發生不能夠想當然,要有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分兩塊內容介紹的,先是介紹了人類對力和運動關係的發展歷史,並著重講述了伽俐略的理想實驗及其重要的實驗思想.然後引入了牛頓第一定律,引入了慣性概念,並由此分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速度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教法建議

1、本節所述內容在國中課本上已涉及到,國中課本中用到的標題是慣性定律,所以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

2、適當介紹一些學史的知識,讓學生意識到:一個規律的發現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或者是一開始的認識就是對的,而是需要人類不斷探索才能形成的,它們的學習也是這樣.

3、重點講述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科學思想,讓學生學會一種科學思維方法.

4、通過對大量例項的分析,讓學生真正理解力不是維持物體速度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對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理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教學難點:對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理解.

示例:

一、歷史的回顧

1、人類對力和運動關係的最初認識及亞里士多德其人.(見擴充套件資料)

2、伽利略理想實驗:

(1)動畫模擬該實驗,並指出不能夠真正試驗的原因.或做課本所講的氣墊導軌實驗(有視訊資料),並指出為什麼只是近似驗證.由實驗結果推出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矛盾的焦點蝕是試實驗條件的不同.

(2)分析伽利略理想實驗:它是一個理想化的過程,但並不是憑空想象的來的,而在抽象思維過程中所創造出的一種科學推理,理想化實驗是物理學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3)介紹伽利略.

二、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慣性:物體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3、注意:(通過例項分析)

(1)慣性與慣性定律不同.

(2)慣性是物體的固有性質,任何時候物體都具有慣性,這與物體處於什麼狀態無關.

(3)力和運動的關係:力不是維持物體速度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4、例項參考(要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

分析剎車時人往前傾;啟動時人往後仰.

做小實驗:慣性實驗器演示慣性現象,並分析.

讓學生舉例分析,並指出哪些慣性現象有利,哪些慣性現象有害.

探究活動

題目:可以觀察的慣性現象

組織:小組或個人

方案:自己設計小實驗並展示、講解,由同學互相評判

評價:具有可操作性,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靈活應用

高中物理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 瞭解電場的概念

2、 理解電場強度的概念

3、 掌握電場強度的計算方法

二、重點、難點分析

1、 重點是使學生理解電場強度的概念及掌握電場強度的計算方法。

2、 電場強度是描述電場性質的物理量之一,這是難點。初學者容易把電場強度跟電場力混同起來。

三、主要教學過程

1、 複習庫侖定律

在真空中兩點電荷的作用力跟它們的電量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這就是庫侖定律。

2、新課引入

任何力的作用都離不開物質,腳踢球,腳對球的力直接作用在球上;狗拉雪橇,狗對雪橇的拉力是通過繩子作用的;地球對地表附近物質的作用力是通過重力場——物質;兩電荷間相互作用時不直接接觸,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是通過別的物質作用的,這就是電場。

3、教學過程設計

(1)電場

a.電荷周圍存在一種特殊物質

提問:既然場是物質,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呢?

答:物質形式 實體(由分子組成);看的見,摸的著。

場(形式):看不見,摸不著,不以人的感官意識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例如可見光波長由7000 ~4000 ,但還有很多波長的光線我們看不到,但不等於它們不存在。不能以人燈感官為標準判一存在與否。場客觀存在的證明是它有力、能的特性。例如重力場對有質量的物體有力的作用,用可對物體做功,說明其能量。電場對放入其 的電荷q也有力的作用,可對q做功,說明其有能量。

b.電場的基本性質: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此力稱電場力。

c.靜電場:靜止電荷的電場。

場有能和力的特性,我們先看電場中力的性質,它是本章的重要內容,先以點電荷為例。

如圖1所示,在+q電場中a點分別放入電荷q1、q2、q3則它們分別受電場力為:

a:f1= f2= ;f3=

看看上式,我們可發現場電荷q對不同的檢驗電荷q有不同的電場力,但只要a點位置不變,f與q的比值就不變。

若換到b點,則

從上面分析看出:q固定則電場的空間分佈固定,對於場中某點固定, 值僅與q、r有關,與檢驗電荷無關,它反映的是電場的性質,反映的是電場的強弱,稱場強。

(2)電場強度

a.定義:放入電場中某一點的電荷受到的電場力跟它的電量的比值叫該點的電場強度,簡稱場強。

b.定義式:

e=

f——電場力 國際單位:牛(n)

q——電量 國際單位:庫(c)

e——電場強度 國際單位:牛/庫(n/c)

c.物理意義:

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數值上等於單位正電荷在那裡所受的電場力。

d.電場強度是向量,規定場強方向為正電荷在該點所受電場力方向。電場中同一點,+q、-q受力方向不同,場強只能有一個方向,規定以+q的受力方向為正。

例 在圖2中標出a、b、c、d四點的電場強度的方向。

正點電荷電場中某點電場強度方向沿連線背離+q,負點電荷電場中某點電場強度方向沿連線指向-q。

e.單位:牛/庫 n/c

e= 藉助於點電荷場強推出,可適用於任意電場。

(3)一個點電荷電場的場強

a. 真空中:e= (與檢驗電荷q無關,僅與場電荷q及r有關)

b. 方向:正電荷在該點受電場力方向(以後還會遇到各點場強大小,方向均相同的勻強電場)

(4)兩個點電荷產生的電場的疊加原理

如圖3所法,在正點電荷q1與負點電荷q2產生的電場中有一點a,求a點的電場強度ea,由電場強度定義可知,ea在數值上為+1c點電荷在a點所受的電場力。今在a點放

q=1+c,q將同時受到q1和q2的作用,每個作用力都能單獨用庫侖定律求出,就像另一個電荷不存在一樣,而q受的合力為各分力的向量和,又因為q是1c正電荷,所以它受的電場力在數值上等於場強,也就是說a點的合場強為q1與q2單獨在a眯產生的場強的向量和,這就是電場強度的疊加原理。

用電場強度的疊加原理可以求和任意多個點電荷產生的電場強度,任何一個帶電體不管其電荷分佈多麼複雜,都可以視為由許多點電荷組成,因而可以用場強疊加原理求出它的場強。可以看出,真空中任意多個點電荷產生的電場強度,僅由場是荷、電場中的位置兩個因素決定,而與檢驗電荷無關。

(5)比較:e= 和e=

a. e= 是場強的定義式,適用於任何電場。

b. e= 是點電荷電場中場強的計算式。

(6)電場強度小結

a. 電場中某點場強大小和方向,均與該點放不放檢驗電荷、放那種電荷、放多大檢驗電荷無關,是電場自身的性質,與外界因素無關。對確定的電場來說,在某點放單位正電荷時,它受電場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確定的。

定義式:e= 數值上等於+1c的電荷受到的電場力,對所有電場都成產。

b.場強 方向:正電荷

單位:牛/庫(n/c)

決定因素:場電荷、場中位置

疊加原理

(7)例題

例1.場電荷q=2×10-4c,是正點電荷:檢驗電荷q=2×10-5,是負電荷,它們相距r=2m而靜止且都在真空中,如圖4所示。求:

(1) q受的電場力。

(2) q所在的b點的場強eb.

(3) 只將q換為 =4 ×10-5c的正點電荷,再求 受力及b點的場強。

(4) 將受力電荷拿去後再求b點場強。

解:(1)庫侖定律:f= = =9n 方向在a與b的連線上,且指向a。

(2)由電場強度的定義:e= 所以e= =4.5×105n/c 方向由a指向b。

(3)由庫侖定律: = =18n 方向由a指向b。

e= 方向由a指向b。

(4)因e與q無關,自然q=0也不會影響e的大小與方向,所以拿走q後場強不變。

例2 如圖5(a)所示,點電荷q與9q靜止於真空中,相距r,它們均為正電荷,求:

(1) 連線中點a的場強ea;

(2) 求場強為0的點位置。

解(1)在a點放 =1c,它受力情況如圖5(c)所示,f為q對 的作用力,9f為9q對 的作用力,而合力為8f方向指向q,所以

ea=8

方向:向左指向q。

(2)先分析e=0的點可能的位置範圍,因在該點放+1c時,它受力為零,所以q與9q的連線上,當+1c作用力一定等大反向,因而兩力共線,由此可以斷定e=0的點在q與9q的連線上,當+1c放於q以左及9q以右的連線上時,它受的兩個力都同向,因而不可能抵消,所以e=0的點一定在兩點電荷中間的連線上。

令e=0 的點o距q為x,如圖(b)所示,+1c電荷在o點受力為零,所以有

答:(1)ea= 方向指向q。

(2)e=0的點在q與9q之間,距q為r/4.

四、說明

1、 對於電場強度概念的理解注意:

(1)定義電場強度 大小:e=

方向:與正電荷在該點受電場力方向相同

無論放正、負檢驗電荷,e的方向定義為+q受力方向,類似於電流方向定義為正電荷移動方向,無論是誰移動形成電流。

(2)電場強度為自身性質,與檢驗電荷無關。

2、 我們研究的電荷均處於真空中,如處於空氣中可近似認為是在真空中。

高中物理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兩列頻率相同的波才能發生干涉現象;知道干涉現象的特點。

2、知道現象是特殊條件下的疊加現象,知道干涉現象是波特有的現象。

3、通過觀察波的獨立前進,波的疊加和水現象,認識條件及干涉現象的特徵。

教學建議

本節重點是對干涉概念的理解和產生穩定干涉條件的應用。學習中要注意兩列波的波峰、波峰相遇處是振動最強的地方,波谷、波谷相遇處也是振動最強的地方;而波峰、波谷或波谷、波峰相遇處則是振動最弱的地方。干涉的圖樣是穩定的,振動加強的地方永遠加強,振動減弱的地方永遠減弱。

為什麼頻率不同的兩列波相遇,不發生干涉現象?

因為頻率不同的兩列波相遇,疊加區各點的合振動的振幅,有時是兩個振動的振幅之和,有時是兩個振動的振幅之差,沒有振動總是得到加強或總是減弱的區域,這樣的兩個波源不能產生穩定的干涉現象,不能形成穩定干涉圖樣。而是波疊加中的一個特例,即產生穩定的干涉圖樣。

請教師閱讀下表:

專案

備註

概念

頻率相同的兩列波疊加,使某些區域的振動始終加強,某些區域的振動始終減弱,並且振動的加強區和減弱區相互間隔的現象是波特有的現象。

產生穩定干涉條件

(1)兩列波的頻率相同;

(2)振動情況相同。

產生的原因

波疊加的結果

教學設計

示例教學重點:

波的疊加及發生的條件。教學難點:對穩定的圖樣的理解。教學方法:實驗討論法教學儀器:水槽演示儀,長條橡膠管,計算機多媒體新課引入:問題1:上節課我們研究了波的衍射現象,什麼是波的衍射現象呢?(波繞過障礙物的現象)問題2: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的條件是什麼?(障礙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長小,或者與波長相差不多)這節課我們研究現象,如果同時投入兩個小石子,形成了兩列波,當它們相遇在一起時又會怎樣?請學生注意觀察演示實驗。

一、觀察現象:

①在水槽演示儀上有兩個振源的條件下,單獨使用其中的一個振源,水波按該振源的振動方式向外傳播;再單獨使用另一個振源,水波按該振源的振動方式向外傳播。現象結論:每一個波源都按其自己的方式,在介質中產生振動,並能使介質將這種振動向外傳播

②找兩個同學拉著一條長繩,讓他們同時分別抖動一下繩的端點,則會從兩端各產生一個波包向對方傳播。當兩個波包在中間相遇時,形狀發生變化,相遇後又各自傳播。(由於這種現象一瞬間完成,學生看不清楚,教師可用計算機多媒體演示)現象結論:波相遇時,發生疊加。以後仍按原來的方式傳播,是獨立的。

1、波的疊加:在前面的現象的觀察的基礎上,向學生說明什麼是波的疊加。教師板書:兩列波相遇時,在波的重疊區域,任何一個質點的總位移都等於兩列波分別引起的位移的向量和。

結合圖下圖解釋此結論。

解釋時可以這樣說:在介質中選一點為研究物件,在某一時刻,當波源l的振動傳播到點時,若恰好是波峰,則引起點向上振動;同時,波源2的振動也傳播到了點,若恰好也是波峰,則也會引起點向上振動;這時,點的振動就是兩個向上的振動的疊加,點的振動被加強了。(當然,在某一時刻,當波源1的振動傳播到點時,若恰好是波谷,則引起戶點向下振動;同時,波源2的振動傳播到了點時,若恰好也是波谷,則也會引起點向下振動;這時,點的振動就是兩個向下的振動的疊加,點的振動還是被加強了。)用以上的分析,說明什麼是振動加強的區域。

波源l經過半週期後,傳播到p點的振動變為波谷,就會使p點的振動向下,但此時波源2傳過來的振動不一定是波谷(因為兩波源的週期可能不同),所以,此時p點的振動可能被減弱,也可能是被加強的。(讓學生來說明原因)

問題:如果希望p點的振動總能被加強,應有什麼條件?如果在介質中有另一質點q,希望q點的振動總能被減弱,應有什麼條件?

總結:波源1和波源2的週期應相同。

觀察現象:

③水槽中的水。對水波干涉圖樣的解釋中,特別要強調兩列水波的頻率是相同的,所以產生了在水面上有些點的振動加強,而另一些點的振動減弱的現象,加強和減弱的點的分佈是穩定的。

詳細解釋教材中給出的插圖,如下圖所示。在解釋和說明中,特別應強調的幾點是:

①此圖是某時刻兩列波傳播的情況;

②兩列波的頻率(波長)相等;

③當兩列波的波峰在某點相遇時,這點的振動位移是正的最大值,過半週期後,這點就是波谷和波谷相遇,則這點的振動位移是負的最大值;

④振動加強的點的振動總是加強的,振動減弱的點的振動總是減弱的。

讓學生思考和討論,並在分析的基礎上,給出干涉的定義:

(教師板書)頻率相同的兩列波疊加,使某些區域的振動加強,某些區域的振動減弱,並且振動加強和振動減弱的區域互相間隔,這種現象叫,形成的圖樣叫做圖樣。

請學生反覆觀察水槽中的水,分清哪些區域為振動加強的區域,哪些區域為振動減弱的區域。

最後應幫助學生分析清楚:介質中某點的振動加強,是指這個質點以較大的振幅振動;而某點的振動減弱,是指這個質點以較小的振幅振動,這與只有一個波源的振動在介質中傳播時,各質點均按此波源的振動方式振動是不同的。

問題:任何兩列波進行疊加都可以產生干涉現象嗎?(不可以)為什麼?(干涉是一種特殊的疊加。任何兩列波都可以進行疊加,但只有兩列頻率相同)

總結:干涉是波特有的現象。

二、應用

請學生思考和討論在我們生活中是否遇到過現象,舉例說明:

例1、水現象。

例2、聲現象。

三、課堂小結

高中物理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探究得出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計算公式。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瞭解滑動摩擦力的存在,實驗探究產生滑動摩擦力的條件以及影響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實驗技能和探索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能提高實事求是的科學實驗態度,鍛鍊思維能力、抽象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和計算式。

?難點】

實驗探究的過程。

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問答法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展示幾個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車急剎車、冰壺運動等。

通過提問這些情景中的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得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匯出新課。

(二)科學探究

問題1:滑動摩擦力什麼情況下才會出現?結合前面學的靜摩擦力條件進行討論。

學生討論:需要有壓力、粗糙的接觸面以及相對運動。

問題2:為什麼冰壺、火車、孩子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同呢?

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與壓力有關,與速度有關,與質量有關,與粗糙程度有關等等。

2.設計實驗:用彈簧秤拉動木塊,可通過加減砝碼改變壓力,改變拉動速度,更換接觸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彈簧秤示數便是滑動摩擦力示數,設計表格進行記錄。

3.進行實驗:6人一組進行實驗,注意小組內部的分工問題,教師巡視。

4.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5.交流討論:分享實驗中的資料和實驗細節,誤差處理等;討論控制變數法的注意事項,即控制無關變數相同,只改變探究的物理量等;實驗安全問題、保護器材問題等等。

6.總結:結合實驗結論和教材,得出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f=μn

問題3: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斷呢?結合示例分析並討論。

示例:木塊在地面上滑動、木塊在木板上滑動並帶動木板一起滑動。

學生討論: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相對運動方向有時並不是運動方向。

問題4:滑動摩擦力有什麼作用呢?舉例說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見到滑動摩擦力,車輛的剎車系統是利用滑動摩擦力進行減速,打磨東西也是利用了滑動摩擦力,同時機器中的滑動摩擦力會損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潤滑油來減小滑動摩擦力等等。

(三)鞏固提高

給出適當例題,運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斷摩擦力方向。

(四)小結作業

小結:淺談本節課收穫。

作業:課下繼續探索,拓展科學知識。

高中物理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物理學概況,瞭解物理學的研究範圍。知道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意義。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自學能力。

3、激發、探索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重點

物理學的研究範圍和學習方法

難點

物體重心的確定。

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動手能力

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科學實驗的方法素質。

教學方法

實驗法、閱讀教學法、歸納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磚(三塊)、泡沫塑料、瓦、四個生雞蛋、金屬遮蔽罩、感應起電機機、小鳥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講解、設問:國中,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的物理知識,高中物理會有哪些新的內容

和要求,我們怎樣來學好高中物理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便會知道。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教師活動】

①。板書課題

②。投影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③。分別介紹、指導演示幾個小實驗:

雞蛋開磚

高壓電火花下的小鳥

?學生活動】

兩個學生上臺親自做實驗,其餘學生觀察

④問:怎麼會出現這些現象呢?

2、物理學的研究範圍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和運動基本規律的學科

?教師活動】

①板書

②巡迴指導

③投影思考題:

⑴物理學有哪幾個分支學科?

⑵物理學研究的內容從時間尺度上看從_____秒到_____秒,共跨越_____個數量級;從空間尺度上看從_____米到_____米,共跨越_____個數量級

⑶你知道當今物理學研究的前沿嗎?

④總結並板書

3、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意義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之一,它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被應用於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物理學是現代技術的重要基礎;物理學對推動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

?教師活動】

①板書

②巡迴指導

③投影思考題:

⑴物理學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絡、交叉產生了哪些交叉學科?

⑵許多高新技術的發展都與物理學密不可分你能舉例說明嗎?

⑶試結合例項說明物理學對推動社會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④引導總結

4、怎樣學好高中物理

⑴重視觀察和實驗

⑵重在理解

⑶學會應用知識

⑷做好練習

?教師活動】

①板書

②巡迴指導

③投影要點:

④講解並提出具體要求

⑤組織討論後提問

?學生活動】

①聽講記錄

②分組討論

③表態發??

後記:

①本節課的最主要作用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好幾個演示實驗是關鍵②少講思想準備,明確具體要求更有效

5、有趣性。僅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

1)遠處崩山,轟隆隆的聲音足以讓窗戶振顫,甚至把酒杯震碎。一次海上大風暴來臨之前,曾使一船乘客竟毫無外傷地死去,解剖結果發現均為心臟破裂——這是聲波惹的禍!

2)小實驗。將收音機調準某電臺,正常播音,用一鐵盒罩住收音機,聲音機小,拿離鐵盒,聲音又恢復原來音量——電磁遮蔽現象。

3)小實驗。做教材p151頁用漏斗吹乒乓球實驗。實驗前讓學生猜測實驗結果,結果大多猜想與實驗結果不符——飛機之所以會飛的原理。

4)小實驗。電子在磁場中的偏轉,用蹄形磁鐵靠近陰極射線管,會發現電子束髮生偏轉好像一把無形的“手”在操縱——磁場力的作用。

在現代大型魔術中,聲、光、電的巧妙應用,會產生出神入化的效果——物理真奇妙!

三、如何才能學好高中物理?

物理學是如此有趣,如此有用,當然應當學好高中物理。

1、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願意學習。願意學習,才能找到學習的樂趣。有了樂趣,長期堅持,就產生了較穩定的學習興趣—志趣。把學習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是成長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經日積月累,終會有所成效。

2、掌握學習策略,善於整體把握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學習支前,先從整體、巨集觀去了解其主要內容和方法、結構和思路、內在的邏輯關係等,再從區域性、細節入手,掌握各自知識點,明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絡,並強調應用,在應用中內化、感悟,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方式,豐富學生們的知識結構,建立多節點相連的知識網路。最後在從整體的角度審視學習過程,對陳述性、程式性和策略性知識能充分的理解和應用。如“緒言”教學設計中我們是先粗讀課本,從封面、插圖、目錄到各章內容、安排題例等,整體上了解高一物理是幹什麼的,有哪些內容,是如何安排的。然後再說“緒言”的內容,我們仍然是先找出“緒言”分幾部分,每部分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麼,該核心問題舉了哪些例子等,最後希望同學們通過緒言的學習達到如下公識:高中物理的有用性、有趣性;有信心學好高中物理;學好物理有法可依。

3、掌握學習方法,用功到具體方可見成效

物理學習同其他知識學習一樣,大的方面,應把握好預習、聽課、複習、作業、反饋、再複習鞏固、再練習深化提高等環節。小的方面,要重視聽好每一節課和做好每一道題。對教材內容,第一遍讀時要細、慢、思、記。認真研讀,明確思路,積極思考、辯析概念,掌握規律,學會應用。做練習,要遵循“讀、審、建、構、解、思”六步驟。即拿到一道題後,要讀明題意,審清條件,建立聯絡,構造模型,正確解答,分類反思。對待複習,要做到及時複習,搶在遺忘之前進行。要有效複習,左鉤右連、縱橫聯絡,注意知識結構的充實,注意技能技術巧的掌握。在學習過程,注意合作學習,強調與教師、與同學的合作和交流,不怕出醜,敢於發表自己見解,勇於質疑,和教師、同學分郭理解、共同進步。對待現實事物和現象,要有問題意識,有意識地從物理學的眼光去審視,在情景之中培養探究精神。重視過程學習,加強情感體驗,側重感司提高。在學習中還要勤動手、多實驗、細觀察、善總結,獲得直接經驗,培養實踐能力。還要注意物理知識和方法與其它學科知識與方法的交叉與滲透,相互借鑑,觸類旁通,從細微處加以比較和思考,發現別人所沒有發現的方法,增強創新能力。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沒有一個現成的完全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只有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學習習貫,摸索出一套合適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

4、樹立學習信心,增強耐挫能力

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每個同學都要樹立好物理的信心,同時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學好物理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有困難,肯定受挫折,但要永不言敗,永遠追求,增強耐挫能力。要認識到學習是一個過程,只要積極投入,你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都會發生積極的變化。學習的結果也是多元的,收穫也是豐富的。在學習的階段性評估中,和自己的過去比,知識掌握的豐富了,解題方法增多了,感覺自己提高了,從而對自己增強信心;和其他同學比,我有一定的優勢,還有一些不足,準確定位,找準努力方向。要自我激勵,不要自我挫敗;要接納自己、寬容自己;自我欣賞但不自我陶醉,激勵自己更加努力學習,爭取更大進步。

四、小節內容,佈置作用

1、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諸言”內容。

2、快速翻閱高一物理課本(粗讀),回憶本書的主要內容和自己印象最深或最感興趣的地方,用一段話來說明。

3、談談自己過去學習物理的經驗教訓以及設想如何來學習高一物理。

五、課後小記:

1.從與學生的交談和“書面”表達中發現,“諸言”部分的教學基本達到教學目的,學生在以下幾方面發生了顯著變化;

1)對物理認識全面了;

2)對自己學好物理有信心了,並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

3)有些學生對物理產生了濃厚興趣,主動蒐集資料,主動做題並提出大量問題;

4)認識到改變學習方式的重要性,願意採取合作學習、探索性學習,願意與人溝通和合作,期望共同進步。

2.節是一個概論,是想通過有趣的實驗、精彩的講解,吸引學生願意步入物理學的殿堂,並通過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認識到物理能學好、會學好、學得好,但要努力並掌握正確方法,而最好的方法是適合自己的方法,只有靠自己摸索,誰也無法代替!

3.習策略的問題,是首要的問題,儘管講得很多,一是巨集觀眾、不具體,二是不是學生親身經歷總結得出的。充其量,只是讓學生有一種觀念和意識。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經常講,反覆講,不斷提醒,不斷強化,學生還必須勇於實踐和總結,才能收到實效!

高中物理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什麼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 (2)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3)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

(2)通過自制彈簧測力計以及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製作和使用,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愛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二、重點難點

重點:什麼是彈力,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難點: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三、教學方法:探究實驗法,對比法。

四、教學儀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紙,彈簧測力計

五、教學過程

(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學生實驗,注意觀察所發生的現象:

(1)將一把直尺的兩端分別靠在書上,輕壓使它發生形變,體驗手感,撤去壓力,直尺恢復原狀;

(2)取一條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長,體驗手感,鬆手後,橡皮筋會恢復原來的長度。

(3)取一塊橡皮泥,用手捏,使其變形,手放開,橡皮泥保持變形後的形狀。

(4)取一張紙,將紙揉成一團再展開,紙不會恢復原來形狀。

讓學生交流實驗觀察到的現象上,並對這些實驗現象進行分類,說明按什麼分類,並要求各類再舉些類似的例子。(按物體受力變形後能否恢復原來的形狀這一特性進行分類)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彈性;橡皮泥、紙等變形後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塑性。

2、彈力

我們在壓尺子、拉橡皮筋時,感受到它們對於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在物理學上叫做彈力。

彈力是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彈力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力。並且任何物體只要發生彈性形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而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支援物的壓力、繩的拉力等,實質上都是彈力。

3、彈性限度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不完全復原了。使用彈簧時不能超過它彈性限度,否則會使彈簧損壞。

(二)彈簧測力計

1、測量原理

它是根據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製作的。

2、讓學生自己歸納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使用測力計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1)所測的力不能大於測力計的測量限度,以免損壞測力計

(2)使用前,如果測力計的指標沒有指在零點,那麼應該調節指標的位置使其指在零點

(3)明確分度值:瞭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掛鉤輕輕拉動幾下,看看是否靈活。

5、探究:彈簧測力計的製作和使用。

(四)課堂小結:1、什麼是彈性?什麼是塑性?什麼是彈力?

2、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五)鞏固練習:

1、乒乓球掉在地上馬上會彈起來,使乒乓球自下而上運動的力是 ,它是由於乒乓球發生了 而產生的。

2、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 。它有一個前提條件,該條件是 , 就是根據這個道理製作的。

3、關於彈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只有彈簧、橡皮筋等這類物體才可能產生彈力

b、只要物體發生形變就會產生彈力

c、任何物體的彈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彈力不可能無限大

d、彈力的大小隻與物體形變的程度有關

4、下列哪個力不屬於彈力( )

a、繩子對重物的拉力 b、萬有引力 c、地面對人的支援力 d、人對牆的推力

5、兩個同學同時用4.2n的力,向兩邊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和提紐,此時彈簧測力計顯示的示數是 。

(六)佈置作業:

六、課後反思:

1、成功的地方:

2、不足的地方:

3、改進措施:

附:板書設計:

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2、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3、彈性限度

二、彈簧測力計:

1、測量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

2、使用方法:(1)認清量程、分度值

(2)檢查指標是否指在零點

高中物理教案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現代教育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影等方式,從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中獲得社會生活中聲音利用方面的知識。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瞭解聲音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現代教育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難點:掌握聲在社會中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裝置

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

啟動課堂

知識回顧:

複習噪聲的產生、等級以及控制過程。

進入新授課:

1、聲音的利用在人類生活中是非常廣泛的。讓學生展示課前通過網路或者圖書館蒐集有關聲音利用的資料。

2、請同學們列舉所蒐集到的有關聲音利用的資料。要求在同學發言時,其他同學仔細聽,不要對同學的發言作評價。

3、對學生的回答給與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並將學生蒐集到的有關聲音利用的例子分為兩類:“聲與資訊”和“聲與能量”。

(一)聲在醫療上的應用

1、中醫診病通過“望、聞、問、切”四個途徑,其中“聞”就是聽,這是利用聲音診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準確地獲得人體內部疾病的資訊。醫生向病人體內發射超聲波,同時接收體內臟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攜帶的資訊通過處理後顯示在螢幕上。超聲探查對人體沒有傷害,可以利用超聲波為孕婦作常規檢查,從而確定胎兒發育狀況。

3、藥液霧化器

對於咽喉炎、氣管炎等疾病,藥力很難達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聲波的高能量將藥液破碎成小霧滴,讓病人吸入,能夠增進療效。

4、利用超聲波的高能量可將人體內的結石擊碎成細小的粉末,從而可以順暢地排出體外。

(二)超聲波在工業上的應用

1、利用超聲波對鋼鐵、陶瓷、寶石、金剛石等堅硬物體進行鑽孔和切削加工,這種加工的精度和光潔度很高。

2、在工業生產中常常運用超聲波透射法對產品進行無損探測。超聲波發生器發射出的超聲波能夠透過被檢測的樣品,被對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樣品內部有缺陷,超聲波就會在缺陷處發生反射,這時對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發生器發射出的超聲波訊號。這樣就可以在不損傷被檢測樣品的前提下,檢測出樣品內部有無缺陷,這種方法叫做超聲波探傷。

3、在工業上用超聲波清洗零件上的汙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聲波,清洗液的劇烈振動衝擊物品上的汙垢,能夠很快清洗乾淨。

(三)聲在軍事上的應用

現代的無線電定位器——雷達,就是仿照蝙蝠的超聲波定位系統設計製造的

中國大陸超視距雷達助力反航母作戰

很多動物都有完善的發射和接收超聲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間出來覓食、活動,但它們從來不會撞到牆壁、樹枝上,並且能以很高的精確度確認目標。它們的這些“絕技”靠的是什麼? 2.聲納

根據回聲定位的原理,科學家們發明了“聲納”,利用聲納系統,人們可以探測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徵等。

聲吶探測海深和魚群

(四)聲在生活中的應用

超聲波加溼器

理論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條件下,一個物體振動的能量跟振動頻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介質質點振動的頻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國北方乾燥的冬季,如果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劇烈的振動會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就可以增加室內空氣的溼度。這就是超聲波加溼器的原理。

探究作業

1、回顧本章所學,自己整理知識體系。

2、預習下節內容。

教材分析

教材從介紹昂尼斯發現水銀超導現象的物理學史知識入手,講述超導體的一般概念,基礎知識、進一步講解超導的優點、缺點和目前科學家面臨的問題。

教法建議

本節的教學要注重科技的聯絡,避免孤立的學習,要注意聯絡實際。

可以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師提供的一些資料進行學習。

也可以教師提出課題,學生查閱資料,從收集資料、資訊的過程中學習,提高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方法1、學生閱讀教材,教師提供一些關於超導體的材料,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學生閱讀時思考,例如:什麼是超導體現象?採用超導體有什麼經濟效益?

方法2、對於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採用實驗探究和資訊學習的方法、例項如下

實驗探究: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圖書館、網際網路查閱有關超導體方面的資料,小組討論,總結超導體的優點、缺點以及討論超導體的未來發展方向。

?板書設計】

1、超導體概念超導現象

2、超導體的優缺點

3、我國的超導體的研究

探究活動

?課題】

超導現象的歷史

?組織形式】

個人或學習小組

?活動流程】

制訂子課題;制訂查閱和查詢方式;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並得出一些結論;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1、嘗試總結超導體的發展現況。

2、討論超導體的未來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

1、圖書館、網際網路查詢資料。

2、交流,發現共性和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