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ing的教學反思7篇

只有寫好教學反思,往後的教學工作才能順利開展,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一定要習慣性地撰寫教學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ing的教學反思7篇,感謝您的參閱。

ing的教學反思7篇

ing的教學反思篇1

漢語拼音是識字的柺棍。《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孫倩是這樣來實施漢語拼音教學的。

一、融入遊戲,融入故事。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於一切來說,只有喜愛才是最好的老師。”由於低年級學生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到國小課堂中,35分鐘學習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是很漫長的。根據學生愛玩的特性,我在教學中穿插了一些遊戲,如“摘桃子”“闖關”等,在課堂中引入了孫悟空,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在童話般的情境中學習,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緊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故事是孩子們最願意聽的,生動有趣的故事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慾望。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也能極大地啟用孩子的語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在教“ying”這個整體認讀音節時,她設計了富有童話色彩的故事,把ying的四個聲調的音節放在具體的故事情節中,給抽象的音節賦予了實在的意義,這不能不引起兒童的注意力和學習趣。

二、抓住難點,以點帶面。

在後鼻韻母的教學,關鍵在於“ng”的發音,她在教學中對本課難點進行準確的`定位。首先出示“ng”,教師說清楚發音的方法,然後通過範讀,指名讀,開火車讀。利用小班特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髮音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ang、eng、ing、ong、ying”的發音,以點帶面,面向全體。這種教學設計,和傳統教學中,教師逐個指導後鼻韻母的發音相比,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另外,教者在教學後鼻韻母時,讓學生根據前鼻韻母的發音方法嘗試自己讀出後鼻音,體現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關注學生,面向全體。 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師在教學中應把目光落在每一個學生身上,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自己受到了老師的注意,課堂上沒有被教師遺忘的角落。本節課採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車讀、同桌讀等多種方式,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都有和同學交流的時間。老師在每個學生的自我表現中,還能即時發現學習落後者,進行查漏補缺。此外還通過個人的思考,小組的討論,大組交流等層層的互動環節,促進教與學兩類活動間、學生個體間、個體與群體間的多向交流,使每個學生自覺地自動的活動,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探索者,團結合作,運用已有的方法,嘗試解決新的問題,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提高能力。

四、學以致用,走向生活。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教師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漢語拼音,無疑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教學結束時,孫老師通過摘桃子游戲引導學生說說在書本中在生活中尋找後鼻音的音節,如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傢俱、電器、同學的姓名動植物名稱等都藏有後鼻音。引導學生們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實踐,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與理解,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地去使用,用它來識字,用它來學習普通話。

ing的教學反思篇2

開學一個多月了,我也如同一個新入學的孩子一般,開始了自己新的工作與生活,在過去的這段日子裡,我每天不停地批改作業,不斷地作業反饋點評,這些似乎都成為我每天來到學校後很自然的日常工作,好些時候我忙得自己都忘記了時間,想必這樣忙碌充實的生活也是一種獨特的人生味道,每當孩子們一雙雙明亮的眼睛注視著我的時候,心底彷彿滋生出一股暖流,慢慢地盪漾開來,我感受到了一種最純真的幸福。

剛開學的那段日子,每當我走進教室的時候,孩子們總是嘰嘰喳喳地圍在我的周圍,當歡快的鈴聲響起的時候孩子們也如同陶醉在音樂中一般稀稀拉拉地找到自己的座位然後慢慢地坐下來,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覺得自己有些束手無策,漸漸地,我也和孩子一樣在悄悄地觀察,悄悄地學習,我開始讓孩子學會跟著音樂的節奏拍手,就這樣,孩子們慢慢學會了在鈴聲中安靜下來……就如同孩子們學會如何適應自己的學校生活一般,我也在不斷地摸索和前進,當孩子們挺著直直的小背,眼睛有神地望著我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是孩子們對學習的渴望,也感受到了最簡單的快樂,我的孩子們在進步,而我,似乎也在和孩子們一起在成長。

當我每天站在講臺上的那一刻,望著孩子們一張張稚嫩的臉,我的心情舒暢心境寧靜,然而就當我享受著這般幸福的同時我又陷入了深深的反思與自責中,我不禁在心底默默地問自己:當孩子們積極地舉起小手迫切地想要告訴我答案的時候,為什麼我總是吝嗇自己的獎勵和表揚,讓孩子精彩的回答就這樣輕易溜走;而當孩子們提起他們的筆準備寫字的時候,為什麼我總是忘記提醒孩子們應該怎麼樣坐著寫字看書才是最棒的孩子;當孩子在學習中發現問題的時候,為什麼我總是按圖索驥地完成自己的教案,卻忽略了孩子學習的感受,沒有真正地和他們站在一起思考問題……有無數個巨大的問號盤旋在我的腦海裡,慢慢地氤氳開來,重重地敲擊著我的心房,促使我陷入深深的反思之中。

在新課程理念的背景下,我想當今的國小語文課堂裡,學生才應該是課堂的主人,而我總是搶在學生之前做了一個武斷的指揮者,雖然每次語文課前我都盡全力認真備課,反覆修改自己的教案,可是每當我站在講臺上的那個瞬間,似乎只能按圖索驥地實施我的教案,也許那個時候心中想到的只是如何完成自己的教學,而淡忘了孩子們,我想這就是我們新老師最大的弊病。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認識到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重要的引導作用,其實每個孩子的發言都是一隻只揚帆遠航的船隻,而我們則是茫茫知識海洋中的引路人,當孩子的學習行為、孩子的學習習慣偏離教學的主航道的時候,需要我們用自然柔美的話語引導孩子們迴歸到正確的航道上繼續前行,在語文這個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成為孩子們的引路人,引導孩子們如何更好地前行。

然而要做一個優秀的引路人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每一節語文課之前我們需要深入挖掘文字內容,使得自己能完全浸潤在本文的深切的感情當中,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教學中為孩子們走進文字引匯出一條光明的捷徑。當然僅僅關注文字教材的研究是遠遠不夠的,作為孩子們的引路人,更多的是要關注孩子們上課的生成,也許孩子們的表現和我們之前的預設會有很大的差距,這就需要我們學會仔細地傾聽,對於孩子們的回答要及時反饋,引導孩子們迴歸到教學的主線上。在我自己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沒有及時地把握住孩子們的回答給以適時的反饋,對於課堂中生成的許多問題及時的反饋不夠,我想在今後的教學備課中,我應該學會思考三方面的問題:一是思考如何將教學內容展開,二是如何引導學生,三是預設學生在理解課文時會出現哪些可能的問題。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學會傾聽孩子們的發言,孩子們的發言其實是一顆顆無暇的珍珠,我應該學會用自然優美的語言去把它們串聯起來,我想通過不斷的磨鍊和洗禮,我會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做好孩子們的引路人。

ing的教學反思篇3

?ang eng ing ong》是拼音單元的最後一課,主要學習4個後鼻韻母和1個整體認讀音節。本課的情境圖展示了媽媽哄嬰兒睡覺的溫暖感人場面,所學字母都巧妙地隱藏在其中。本課的教學設計著力在以下五個方面:一、後鼻韻母及整體認讀音節的教學,會發音,認清形,能書寫。二、聲母與4個後鼻韻母的拼讀,包括兩拼音節和三拼音節。三、詞語教學。四、兒歌《過馬路》的教學。五、會認生字的教學及音節詞“míng liàng”的書寫。

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在字母的讀音教學上,我充分發揮情境圖的作用,引導學生按順序仔細觀察圖畫,用完整的話來描述畫面。通過“床、窗、燈、嬰、鷹、鍾”等音節,引出本課相關的後鼻韻母及整體認讀音節。同學們都能用簡短的話說出隱藏的韻母。而在描述情境圖時,有個孩子觀察得很細緻,能夠注意到窗外的微風將窗簾吹起,露出了微笑的月牙。孩子的細心讓我很意外,也很高興。我抓住這個孩子的描述,提醒同學們:觀察畫面時,一定要仔細。我在這裡提了一個問題:我們除了可以根據月牙判斷情境圖展示的時間是夜晚以外,還可以通過什麼資訊確定這是夜晚。馬上就有同學快速回答:牆上的鐘表也告訴了我們時間。這個小片段是我在備課時沒有預設到的。而在課堂上,我及時抓住這個同學的回答,對觀察情境圖的方法又進行了一次強調,讓學生們注意細節,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班裡有一些孩子在發音時,會把eng和ong混淆。教學時,我採用編順口溜的方式“口形扁扁eng、eng、eng,口形圓圓ong、ong、ong”,幫助學生進行區分

2.在學習聲母和後鼻韻母的拼讀時,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比如:先範讀,讓學生認真聽,學會正確的發音。然後同伴互讀互聽,糾正發音。小組合作學習,反覆拼讀。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檢測:指名讀、開火車讀、分組輪讀、自我展示讀等。

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容易混淆的前鼻韻母也進行對比讀,比如:chūn和chōng、jìn和jìng等。對於一些不太容易發的音,則聯絡學生熟悉的事物幫助學生拼讀。比如:qiáng,藉助教室的“牆壁”,幫助學生準確拼讀q-i-áng→qiáng。chuāng,藉助“窗戶、窗簾”,幫助學生準確拼讀ch-u-āng→chuāng。利用之前學過的字“風、蟲”,練習音節fēng、chóng的拼讀。利用學過的筆畫“橫”以及“平衡的天平”,練習héng的拼讀。這一部分的拼讀是難點,通過多種方式的拼讀練習,學生髮音的準確度都有所提高。

3.本課的兒歌是《過馬路》,意在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維護交通秩序。大部分孩子都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有的孩子是生活的有心人,還能結合現在城市建設的現實情況,指出:平常在行走時,要遠離建築工地。我抓住這一點,鼓勵孩子們認真觀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進步!

接下來我談談本次授課的一些不足之處:

1.在詞語教學方面,本課的幾個音節詞都有些長,比如:qí zì xíng chē, dǎ pīng pāng qiú。我讓孩子們根據圖片內容,自己試著拼讀,同桌之間互相正音,全班齊讀。我看著孩子們齊讀的效果很好,就沒有指名讀,也沒有範寫這些音節,沒有特別強調,不要把qí寫成pí,把pīng寫成qīng。可在後期批改作業的過程中發現,有一個孩子把dǎ pīng pāng qiú寫成了dǎ bīng pāng qiú,這證明孩子可能在課堂上讀的時候就讀錯了。還有的孩子b、d、p、q不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繼續發揮範讀的作用,再有針對性地指名讀,對於一些方音比較重的`學生,重點關注,個別正音。對一些易混淆的字母,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區分,提醒孩子注意。

2.在音節的拼讀上,只是完成了書上詞語的教學。應該再多舉一些例子,幫助學生更準確地發音。尤其是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的區分上,沒有練習到位。

3.生字教學方面,只讓學生練習組詞,而沒有進行更多的練習。比如:“路”這個字,還可以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自己都見過哪些路,以加深印象。“燈”這個字,可以引導孩子說一說家裡有什麼燈,在公共場所又看到了哪些燈。通過這樣子的說話訓練,孩子對生字的掌握會更牢固。

4.評價語言比較單一,大多是“你真棒”,“很好”一類,應該再多針對孩子的特點,說出一些有建設性的話,能夠促進孩子優化答題思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課堂秩序還需要再加強些,個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應該再採取一些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上是我對《ang eng ing ong》這一課的教學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強備課,研究學情時多考慮本班學生的特點,多預設幾種方案,爭取上好每一節課!

ing的教學反思篇4

學校的低段語文老師舉行教研活動,我有幸參與開公開課。心裡即矛盾又欣喜,矛盾的是怕自己上不好,欣喜的是有專家可以為我指點迷津,讓我進步。懷著這種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上完這一節課。我非常感謝老師們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下面我就說說我的教學反思。

1、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教學中,本節課採用了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車讀、男生女生讀等多種方式,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使每個學生自覺活動,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探索者,運用已有的方法嘗試新的問題,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能力。但我也忽略了一點,每一個環節的“讀”變換不大,而且課堂評價語言太單一,李老師在評課的時候說的很有道理,她說我們可以變換一下,多表揚,語言評價豐富,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更集中,就不會覺得無趣了。

2、 教學“ang、eng、ing、ong、ying”,難點是在“ng”的發音,為了不讓學生與前鼻韻母混淆,我在複習環節,反覆複習前鼻韻母,可是有的孩子會弄混,分析其主要原因,孩子其實都會讀,但是他們沒有把前後鼻韻母這個概念弄清楚,概念對於孩子來說還是顯得有點抽象。在教學過程中在發音指導方面,做的還不到位,指導的太快,導致學生後面的發音出現錯誤。雖然通過範讀,指名讀,開雙火車讀。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髮音方法。但是由於前面的不到位,導致後來的難題,這點我特別需要注意。

3、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有趣的遊戲中學習,在實踐中學。這一點我做得不夠好,在擴充套件內容拼讀環節,創設情境,和學生一起進入音節超市,出現蘋果,繩子,糖果等音節。 我讓學生進行拼讀,但是形式還是單一。李老師點出了要點,如果這時候我可以準備一些實物,把蘋果或者糖果拿出來,那這時候的課堂氣氛將完全不一樣。我覺得這點真的很棒,小小的舉動就可以帶動整個課堂。讓我深感自己的粗心。

4、在整節課中,我在拼音讀上適時進行了示範,並結合低年級常規教育進行了多次示範,在恰當的時機以教師的言行滲透養成教育。例如在課堂中用榜樣示範及鼓勵語言“我喜歡發言聲音響亮的孩子”激勵學生養成積極發言,發言大聲、大膽的好習慣;在學生讀書、寫字的時候提醒學生讀寫姿勢;及時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等。但也有缺點;在讀的方面,葉老師幫我提了點出了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提醒學生讀的輕一點,不要扯著嗓子喊,這樣很容易弄壞嗓子,等高年級時就會變成一個壞習慣。

這次的公開課,讓我學習到了很多,謝謝各位老師的幫助,我會繼續努力的。

ing的教學反思篇5

拼音的教學已經快接近尾聲了,在最後一個階段的韻母教學中,an en in un vn這幾個前鼻韻母的發音和ang eng ing ong這幾個後鼻韻母的發音要區別開來,如何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的差別?這個問題是我在這節課中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成功之處:

1.對比學習

在這節課中,首先我運用上節課所學的前鼻韻母an來引出後鼻韻母ang,之後讓學生比較它們兩個音在形狀上的不同。從外型上來看前鼻韻母后面只有一個“n”,但是後鼻韻母則不一樣,後面是“ng”,讓學生先將兩個音外型上的不同理清楚,讓學生對於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有一個淺顯的認識。在學生已經基本理解了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在外型上的差別後,我讓學生聽音,“an”和“ang”的.音,讓他們認真聽,聽出兩個音在發音上有什麼不同,然後讓他們自己嘗試看發發這兩個音,在自己的親身體驗後,感受到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在發音上的區別。

2.五官感知

在教後鼻韻母的發音時,我為了讓學生能夠切實的感受到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在發音時的不同,我讓學生用手指輕輕觸碰鼻側,讓他們通過感官來感受發音的不同。前鼻韻母在發音時,鼻側在發音前後無明顯的變化,手指感覺不到什麼,但是後鼻韻母發音時,鼻側會有明顯的振動感,用手指去觸控能夠感覺到在發後鼻韻母和發前鼻韻母的不同。

不足之處:

在ang eng ing ong的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擴詞的時間仍然不多,要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單單隻靠在課堂上的擴詞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孩子在課外能夠細心觀察,並能廣泛閱讀。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教師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漢語拼音,無疑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於理解,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地去使用,用它來識字,用它來學習普通話。

ing的教學反思篇6

angengingong教學反思“ang、eng、ing、ong”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拼音教學的最後一篇課文。本課學習的難點就是讀準音,區別前鼻音與後鼻音。相對來說,後鼻韻母的發音比前鼻韻母困難多了,因為受方言的影響,有些同學就是發不準音。因此,教學中,在複習了前鼻韻母之後,我就直接出示四個後鼻韻母,讓學生找一張他們的特點,在他們找出都有一個“ng”,後,就指導“ng”的發音,說清楚發音的方法,通過教師範讀、領讀,學生跟讀等方法,讓學生初步感受後鼻韻母的發音方法。

本課的教材為了讓學生能正確認讀後鼻韻母ang、eng、ing、ong和整體認讀音節ying,配上了幾幅圖畫:山羊、老鷹、檯燈、鐘錶。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一個情境將這四幅圖畫串聯起來,引出相應的要學習的拼音,為學生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在這一過程中,我講將教學重點放在“ang、eng”兩個後鼻韻母的學習上,通過講解發音方法、反覆範讀領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集體讀等多種方式,來強化學生的發音。而之後,在學習“ing、ong”時,讓學生根據前面兩個的發音方法,自己說說如何發音,嘗試自己讀出來,並請讀的好的小朋友當小老師領讀,體現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在“ang、eng”教學完成後,學生會有疲倦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嘗試,這是適時插入遊戲“順風耳”,通過報班級裡學生的姓名,讓學生找出其中藏著的後鼻音,以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形式,讓學生體驗會學習的成就感,在遊戲中實踐,在遊戲中鞏固知識。

以學生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學中應關注每個學生的需求,從實際的學情出發來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這一方面我還做得很不夠。正如陳老師所分析,目前班上的學情是,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小朋友都學過拼音,後鼻韻母他們早就認識,而且可以進行基本發音,與聲母的拼讀也沒有問題,主要的問題就是音準。根據這一學情,可以進行這樣的設計:重點教學“ang”,通過教師反覆指導,學生反覆訓練,全班開火車,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準確發音後,再一起出示“eng、ing、ong”,讓學生根據“ang”的發音方法自己學習。這樣不僅解決了教學難點,落實到了每一個學生身上,也充分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拼音是識字的工具。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與說普通話和識字教學相結合。因此,陳老師指出,這一課在學習完拼音後,應及時將後面的兒歌及其中三個生字提上來學習,使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運用拼音工具識字的能力。顯然,在這一方面上我也沒有很好地考慮到。

因此,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應從語文課程的特點出發,更加全面細緻深入地“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從而用更有效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ing的教學反思篇7

拼音教學中是國小一年級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它是學生識字的柺棍。然而學生要在短時間內掌握枯燥乏味的漢語拼音,在這一個多月中,我要一邊組織課堂紀律,一邊領著孩子們一起學習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確實很有難度。

在整個過程中,我一直思索著如何把枯燥的教學內容,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興趣,圓滿地解決好這個難題。學前有的孩子已經掌握了大量的拼音知識,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加上在漢語拼音王國裡遨遊了一個多月,學生對拼音學習的規律不在陌生。於是在這節課中我儘量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發現規律、運用規律來試著自主發現與自主學習。在這堂課的學習中,我覺得孩子學得還算紮實。但是在很多方面,我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教學活動中,我運用的方法都差不多。在以後的教學當中,我要更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讓孩子們更樂學、愛學。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應把目光落在每一個學生身上,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自己受到了老師的注意,課堂上沒有被教師遺忘的角落。在本次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複習匯入來引出學習後鼻韻母,在教學後鼻韻母的音時,我採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車讀、分組讀等多種方式,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都有和同學交流的.時間。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我還注重及時針對學生髮音的不足進行正音。讓學生動手、動腦又動口,從而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達成教學目標,做到潤物細無聲。

後鼻韻母“ang eng ing ong”的教學,關鍵在於“ng”的發音,由於受方言影響,孩子的發音不準,大多數孩子都不會發後鼻音,經常是en eng in ing分不清楚,在學習中,雖然,大部分的孩子在本節課中都學會發後鼻音,但是,還是存在有部分學生沒能準確區分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的區別。這是我教學過程中沒能做到位的地方,如果在課堂上我能準確定位本課的教學難點,首先出示“ng”,說清楚發音的方法:舌根抬起,嘴巴張開一點,鼻子出氣,舌尖抵住下牙床。然後我再用手示範,用手勢示範發音,然後通過範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以點帶面,面向全體。我想用這種方式讓學生準確掌握“ang、eng、ing、ong、ying”的發音,比起傳統教學中,教師逐個指導後鼻韻母的發音相比,既能節省教學時間,又能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學過程中,我發現部分學生對韻母“an” 和“ang”以及“en”和“eng”“in”和“ing”容易混淆,學生沒能準確區分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在教學設計中,我也沒能考慮到這一點,如果在課堂上我能引導學生從這兩組韻母的發音入手進行區別,讓學生注意老師的嘴型,舌尖的位置,並編成順口溜。舌尖靠前,an en in ,舌尖靠後ang eng ing ,並加以手勢,讓學生根據前鼻韻母的發音方法嘗試自己讀出後鼻音,體現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生一定能很快掌握了要領,準確發音而且記得牢固。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漢語拼音,無疑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實際生活與學生學習聯絡起來呢?《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漢語拼音時,教師應多以遊戲的方式進行,既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又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天性好動愛玩,玩遊戲是他們的最愛。在教學結束時,我應該依照原定設計方案讓學生做遊戲的,如拼音對對碰、找朋友、摘蘋果等遊戲引導學生說說在書本中、在生活中尋找後鼻音的音節,如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傢俱電器、同學姓名、動植物名稱等。這樣做不僅讓拼音教學貼近學生生活,使拼音教學生活化,還達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的目的。當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與理解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

自主地去使用,可為學生今後用它來識字,用它來學習普通話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在恰當的時機以教師的言行滲透養成教育。例如在課堂中用榜樣示範及鼓勵語言“我喜歡發言聲音響亮的孩子”激勵學生養成積極發言,發言大聲、大膽的好習慣;在學生讀書時候提醒學生讀數姿勢;及時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等,這些充分體現體現了教師示範不可忽視,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因為教學經驗不足導致我的評價語過於少而且非常單一,語言不是很規範。在整堂的教學我總是過於著急,沒有給孩子留太多思考的時間就急於講解,所以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是很高;還有就是個別環節的設計難度太大,沒有給孩子的進步留個梯度,這樣不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以提高課堂效率。

其實,一個善於反思自我的教師應該有這樣的意識:教學是“生成的”,而不能按照原來的計劃“複製”出來的。當新的問題出現時,教師就應該以此為“機會”,把教學推向一個新的“生長點”。

美國的心理學家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重命運。”這句話告訴我們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養成良好的習慣,會使你受益終身。實踐證明,預習正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對於老師,更應該把對本次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都預習到,以此避免在教學中發生自己預設不到的問題而使自己措手不及。教學就要老師投入十二分熱情。只有熱情才能引發熱情。教學就要精心準備,細緻考慮。只有胸有成竹,才能遊刃有餘。教學就如一首樂曲,需要節奏美。只有在不斷變化的節奏中才能感受情趣的美。教學就是心與心的交流。只有在和諧、寬鬆的氛圍中,師生才能真正平等對話,課堂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