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誡子書》教案6篇

優秀的教案幫助教師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為改進提供方向,通過教案的規劃,教師可以更好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時間分配,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誡子書》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誡子書》教案6篇

《誡子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3、研讀課文,積累名言警句。

教學重點:

1、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研讀課文,積累名言警句。

教學難點: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猜猜這些故事都與誰有關?

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

2、你認識我嗎?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曾隱居隆中,後來任蜀國丞相。死後被追諡為“忠武侯”,後世常尊稱其“武侯”“諸葛武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二、題解

?誡子書》誡:告誡,勸勉。子:兒子。書:書信。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

?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是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三、你讀我讀,讀熟課文

(一)聽錄音,找出錯誤的字音。

夫君子之行(fú) 淡泊(dànbó) 淫慢(yín) 遂成枯落(suì)

(二)全班配樂朗讀

四、再讀再品,疏通文意

要求:自主學習:學生藉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圈畫疑難問題。

(一)你會解釋下列加點字詞嗎?

(1)非淡泊無以明志(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確志向)

(2)非寧靜無以致遠(達到遠大目標)

(3)非學無以廣才(增長才幹)

(4)淫慢則不能勵精(放縱懈怠)(振奮精神)

(5)險躁則不能治性(輕薄浮躁)

(6)年與時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二)你會翻譯這些句子嗎?

(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譯:屏除雜念和干擾來提高自己的修養,勤儉節約來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譯:不內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明確志向,不安定清靜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

(3)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譯:真知必須在寧靜中得到,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幹,不立志就難以學有所成。

(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譯: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五、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1.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那一句話?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你認為這個觀點中哪一個字是最重要的?

“靜”字(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慾,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

3、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麼?

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他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又必須修養道德,造就人才必須從靜與儉的修養開始。

六、你談我談,暢所欲言如果你是諸葛亮的兒子,你聽懂了父親的哪些叮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你談我談,分享家書

提示:可以說說親朋好友對你的勸誡,書信、簡訊、微信均可。

八、你讀我讀,積累名句

積累與諸葛亮有關的名句

1、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杜甫

2、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其一》陸游

小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一生無意於功名利祿卻名垂千古,希望同學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堅守自己內心的寧靜,不忘初心,篤志前行。

《誡子書》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

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讀課文,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

4、熟讀文章成誦,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二、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情感,賞析精彩妙點

三、教法、學法設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擲地有聲,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學中要達成目標,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採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讀”貫穿課堂始終:聽讀,朗讀,跟讀,默讀……通過反覆地讀讓學生自然成誦;然後猜讀、精讀、研讀、品讀,讓學生合作交流探究釋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聯絡現實實際談體會,賞析品味拓展積警句;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播放《誡子書》歌曲

匯入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明代的小說家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一部小說,下面請幾位同學說出幾個三國演義中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姓名。

——劉備、曹操、孫權、張飛、關羽、諸葛亮等

說到諸葛亮,誰能說幾個有關諸葛亮的小故事名稱?

——草船借箭、七擒孟獲、舌戰群儒、空城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等

千百年來,諸葛亮的知識和才能已成為中華民族智慧和聰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們不談他身為蜀國丞相在治理國家時的鞠躬盡瘁,也不談他作為軍事家在指揮千軍萬馬作戰時的`運籌帷幄和神機妙算,今天我們就談談諸葛亮在家中,作為孩子的父親,是怎樣教育他的孩子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封諸葛亮給他兒子寫的書信——《誡子書》。

板書課題,誡子書,提醒同學們注意“誡”的寫法

正文

(一)、解題:誡子書

誡:警告,勸告。

子:古代指兒女,現在專指兒子。文中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

書:字典中的含義很多,這裡指信。

這樣一看,誡子書的含義就是——諸葛亮給他的兒子寫的一封帶有警告性質的信。

(二)、生聽範讀,劃出讀不準的字。

(三)、正音,由於歷史的發展變化,古文中有些字的音和含義到了現在已經不常見了,所以有些字的讀音容易出錯。

1、第一句中“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和第三句中“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中的“夫”就有兩個音。

舊時稱成年男子:漁夫。農夫。萬夫不當之勇。 舊時稱服勞役的人:伕役。拉夫。

與妻結成配偶者:丈夫。 fú

文言發語詞:夫天地者。 文言助詞:逝者如斯夫。

顯然,通過辨析,夫在這兩句中,都讀二聲fú

2、在第五句中“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中的遂也是多音字,

suí身體一側發生癱瘓,如“半身不遂” (bànshēn-bùsuí)

suì順,如意:遂心。遂願。於是,就:服藥後頭痛遂止顯然,通過辨析,遂在這句中,讀四聲suì

(四)、正停頓

第二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封書信不僅後人交口稱讚,據說諸葛亮自己也甚為自得,他曾經書寫其中兩句,懸掛在書房。小組合作猜一猜,根據你們對諸葛亮的瞭解,覺得可能是哪兩句?為什麼?

“淡泊”,就是安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他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他本無意於功名利祿,劉備三顧茅廬,他才走出隆中。我補充說,他忠心耿耿,即使對昏庸的劉禪也從無二心。北伐失敗後,他引咎自責,上疏後主劉禪,“請自貶三等”,從此更兢兢業業、勤勉有加。長期的廢寢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積勞成疾,年僅54歲便英年早逝。陶淵明說,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孟子說,無欲則剛,無私無畏,都是淡泊的表現。這是全文論述的中心,他掛的就是這兩句。

後人把這句話多寫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意思未變,什麼變了呢?是語氣,“非……無”,是雙重否定,表達更肯定的意思,你能用朗讀來表達這種強調嗎?

第三句: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五)、生讀文章,注意讀音和停頓。

(六)、體會諸葛亮給他兒子寫這封信的目的。——準備接受採訪

(七)、同學們,老師今天還有一個任務,就是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欄目要在我們這裡錄製一期以“愛”為主題的節目,我呢,很榮幸的被聘為節目主持人,到場的老師和同學都是被邀請的嘉賓。

我採訪大家的第一個問題是——今天上學前,你的父母都對你說過什麼話?

生答……

通過同學們的回答,老師可以看出你的家長大多會囑咐你們在路上怎麼樣,在學校裡應該怎麼樣,這是個父母對你在一個較短時間內的期望。

我採訪大家的第二個問題是——假如今天你已經高中畢業,並且正好接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明天你就要踏上旅程,到北京去上學,那麼,請你想一想,臨行前你的父母會對你說些什麼話?

生答……

通過回答,我們不難發現,這是父母對你在一個較長時間內的期望。“絲絲白髮兒女債,歷歷深紋歲月痕”,古今中外,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相通的,想想你父母的話,再讀讀諸葛亮給兒子寫的信,愛讀書的你,發現了什麼相同之處麼?

生答……

這就是諸葛亮為什麼要給孩子寫這封信的原因

——立志學習、修身養性、淡泊名利、珍惜時間

唐朝詩人孟郊在詩中曾經說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就像春天的陽光一樣,是我們難以報答的,那麼就讓我們把這種無私的愛深深地埋在心底,把感動變成行動,去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時空,歷久彌新。願這些經典的語句伴隨大家行走一生。最後,讓我們帶著這種愛,帶著這種感動,再來讀一遍《誡子書》吧!

《誡子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熟讀成誦。

2、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3、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德”與“靜”的關係。

課時安排: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八年級曾經學過兩篇文章,一篇是諸葛亮寫的《出師表》,一篇是陳壽寫的《三國志》節選《隆中對》。這兩篇文章中的諸葛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你用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來概括一下。(找生談。明確:賞罰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謀遠慮、足智多謀等)諸葛亮是在54歲的時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經對他五歲的兒子說過一段話,這段話後來一直被諸葛家族奉為祖訓,可見他對諸葛子孫有著多麼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段話(板書:誡子書),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淺。

二、初讀課文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藉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注意停頓。

2、找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

注意(1)生字夫(fú)

澹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廬(lú)

(2)停頓

3、集體朗讀課文。

三、疏通文意

1、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運用硬讀法、猜讀法、聯想法(聯絡現代漢語)遷移運用法(聯絡已學過的古文知識),學生自主譯讀課文,找出疑難問題,併力求在小範圍內合作解決。學生學習時,教師巡迴,及時給予指導。

2、質疑問難。這一環節,由學生自由提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放手給他們。解決不了的,教師給予點撥。注意結合具體問題,對學生進行學習古文方法的指導。

3、師強調重點詞

4、生譯全文。先找生通譯全文,再同桌間口譯。在本環節中,要求學生譯文的語言,除了達到文通字順外,也要力求文字優美。(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為:年華隨時光消失,意志隨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能悲哀地守著窮房子,那時後悔又怎麼來得及呢!)

四、研讀賞析課文

本環節,教師以一系列問題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1、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麼?

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勵志,需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2、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道理或事實均可)嗎?

在修身、立志、為人處世方面分析了學與靜、才與學、學與志等方面的關係。

3.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麼?

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他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又必須修養道德,造就人才必須從靜與儉的修養開始。

4.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係?

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慾,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

五、背誦積累。

學生背誦課文。提醒學生:注意一句話一句話地背,要注意句間停頓,開始時,要慢背,心裡裝著現代文,嘴裡說著古文。

六、談感受,說啟發。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啟發。

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如,(1)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能等到自己變老,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的歲月,那將於事無補。(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小確立大志,否則人生就沒有了方向。周總理在12歲的時候就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一崇高的志向激勵著他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七、佈置作業

1、蒐集有關諸葛亮的詩句或成語或典故。

2、背默課文。

《誡子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有關文學常識,識記並積累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2. 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積累名言警句。

3. 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記並積累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難點: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檯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

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後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後人的諄諄教誨。

二、預習檢查

1. 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

2. 檢查字詞掌握情況和課文誦讀情況。

3. 檢查學生收集的有關作者、作品的情況。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苟全姓名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注意結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後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他效忠先主,輔佐後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後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為後人傳誦。

三、誦讀課文,理解內容

1. 試為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在反覆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韻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 藉助註釋疏通文意,互相質疑解難,嘗試翻譯課文。

3. 想一想,讀懂了什麼,哪些詞語、句子不理解的?

4. 對照註釋,翻譯課文。

以:用來; 廣才:使……廣博

成學:成就 勵精:振奮

年與時馳:年華 意與日去:意志;歲月

遂成枯落:最終;枯敗,凋零。

5. 理解重點句子:說說對以下兩句話的理解。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

(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裡,悲傷嘆息,又怎麼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四、問題探究

1. 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什麼?

2. 文中表達中心意思的關鍵句是哪一句?

3. 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嗎(道理或事實均可)?

a. 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b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一個“靜”字,修身要靜,學習要靜,獲得成功也取決於靜,把失敗歸結於“躁”字,把靜、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的效果。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薛譚學謳,自足而歸,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樂羊子學一年即返,後被妻子感動,復返求學,終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4. 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麼?

告誡兒子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5. 文字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a. 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 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 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五、文章結構

本文如何提出論點,進行論證的?

提出論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治學、修身)——勸戒惜時,有所為

a. 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 治學(靜):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 c. 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 d. 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六、名句賞析

(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邏輯學中“雙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期望。

“淡泊”、“寧靜”,看起來是不想有所作為,但現在“不為”正是為了將來“有所為”。“淡泊”、“寧靜”正是韜光養晦、臥薪嚐膽的階段,等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幹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更加有所為。“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頹廢的無奈感傷,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是催人奮進的。“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地逃避現實,而是志在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倡導的,“無為”的結果是“無不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雖只寥寥八字,卻被諸葛亮鐘愛一生,而且貫穿諸葛亮一生,成為他的精神的集中體現。

(二)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1. 非學無以廣才

無論人處於什麼階段(少年,中年,晚年),學習與志向總是最重要的。古今中外的天才寧有種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誡兒子“非學無以廣才”的話語既是很普通的諄諄告誡,也是亙古未變的.哲理。他不但告誡兒子要學習,而且還要珍惜時間,發憤學習,並要注意學習方法:要“靜”、“志”,不能“淫慢”、“險躁”,並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的無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的人生無奈與悲嘆警醒兒子。

2. 非志無以成學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北宋蘇軾)沒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們不是行走於世,而是隨波逐流。他們的人生註定將是碌碌無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後只能“悲守窮廬”。“志不強者智不達。”(戰國墨翟)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學業的。東晉時期的葛洪就說:“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沒有堅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學中去的。“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禮記儒行》)人是靠肉體生存於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撐生存於世的。肉體上倘若出了問題疾病是可以用湯藥治癒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問題疾病卻是很難治癒的。“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思想上的絕望。思想上的絕望比任何難以治癒的頑疾都要可怕千萬倍。“人無志,非人也。”(三國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動物。人若無志,則與動物何異?心中沒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無味。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虛、靈魂縹緲的一副軀殼,即使苟活於世,也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

七、背誦

八、拓展延伸

1. 《又誡子書》

又誡子書

夫酒之設,合理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餘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

譯文:

宴席上的酒的設定,在於合符禮節、表達情意,適應身體和性格的需要,禮節盡到了就該退席,這就達到和諧的頂點了。主人的情意還未盡,客人也還有餘量,可以飲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喪失理智而胡行亂來。

2.《誡外甥書》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

譯文:

一個人應當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慾,拋棄阻礙前進的因素,使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內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廣泛地向人請教諮詢,除去埋怨和悔恨,這樣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滯留,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擔心達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那就會碌碌無為地沉湎於流俗,默默無聞地被情慾束縛,勢必永遠淪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為庸俗的低微沒有出息之輩。

3. 諸葛亮幾千年前對兒子說的話,今天還有意義嗎?你如何理解?

九、達標檢測

十、作業

背誦默寫這篇文章。

《誡子書》教案篇5

知識目標

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熟讀成誦,積累警句;理解課文內容。(重點)

能力目標

把握文章脈絡,學習作者嚴密的論證方法。(重、難點)

情感目標

感受家書中蘊含的殷殷教誨和深切期望,引導學生理解成才的三個條件——志、學、才三者之間的關係。

一、匯入新課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幾句詩寫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學生回答引出諸葛亮)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實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諸葛亮寫給他兒子的家信——《誡子書》,去體會慈父的殷殷情懷,智者的諄諄教誨。

二、教學新課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全班齊讀課文。

1、合作探究:小組合作,解決翻譯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1)重點詞語解釋

靜以修身(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非寧靜無以致遠(達到遠大目標)

非學無以廣才(增長才幹)淫慢則不能勵精(放縱懈怠)

年與時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遂成枯落(凋落,衰殘。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

(2)重點句子翻譯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翻譯:不能淡泊自守,就無法明確志向,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②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譯: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

2、翻譯全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無法明確志向,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不定下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能悲哀地坐守著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時再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1、本文作者闡述的論點是什麼?作者是從哪兩方面進行論述的?

明確:論點: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分別從治學和修身兩個方面進行論述,一正一反,說服力強。

2、本文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明確:①淡泊: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②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③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諸葛亮認為成才的條件是什麼?這幾個條件之間有什麼關係?

明確:諸葛亮認為成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他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絡,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要想學有所得,就必須確立大志(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而“修身、養德”是成才的關鍵。

4、“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係?

明確:看似無關,實則關係密切。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慾,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因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

請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一個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啟發。

示例一:“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能等到自己變老,和世界脫節,才悲嘆歲月蹉跎,那將於事無補。

示例二:“非志無以成學。”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小確立大志,否則人生就沒有了方向。周總理在12歲的時候就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一崇高的志向激勵著他為中華之崛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板書設計

誡子書反面論證: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可取之處

七年級學生對文言文學習還缺乏自己的方法,所以讓學生藉助工具書,合作翻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翻譯、斷句時深入淺出,掌握一字一詞是教與學的核心任務,所以教學時以詞彙為中心來組織文言文的教與學。詞義講析得好,斷句、翻譯等任務進行得較為順利。

不足之處

對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領悟不夠。在這個環節,如能適當讓學生自己“質疑”,然後解疑,相信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會大大增強。

《誡子書》教案篇6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瞭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熟讀並背誦課文。

2、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3、概括主題,感受傳統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2、熟讀並背誦課文。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匯入

由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匯入。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

2、正音正字。

fú yín zào

夫君子之行 淫慢 險躁

3、全班齊讀。

(三)明確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熟讀並背誦課文。

2、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3、概括主題,感受傳統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四)瞭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

參見:教材p81註釋① 《學法大視野》“作家名片”

(五)熟讀課文

1、分組朗讀。

2、全班齊讀。

(六)翻譯課文

1、學生在書上作註解,自主翻譯。

補充註釋:

行:品行,行為操守。

修身:涵養德行。

寧靜:靜心專一。

成學:使學業有成。

遂成:最終,終於。

(七)積累文言詞彙

1、師生一起概括重要文言詞語:行、儉、淡泊、寧靜、致、廣、成、淫慢、險躁、馳

2、學生齊讀。

3、指名說出這些重要文言詞語的意義,然後全班複述。

(八)概括主題,感受傳統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1、齊讀課文。

2、師生一起概括主題。

本文作者通過懇切的言詞,勸勉兒子勤學勵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險躁”。

3、啟發學生談自己接受父母教育的經歷和體會。

4、概括課文和學生經歷,指出“淡泊”和“修身”對人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品行。

(九)總結本節課內容,強調文言詞彙的積累和課文主題。

(十)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做《學法大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