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葫蘆畫教案6篇

認真書寫教案,教師能夠有針對性地講解難點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通過認真編寫教案,我們能夠不斷總結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葫蘆畫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葫蘆畫教案6篇

葫蘆畫教案篇1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植物的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懂得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換來豐碩的果實。懂得看問題要全面。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每天、可愛”造句。

3.滲透學法“順序學習法”。

4.會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通過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悟出事與事有聯絡,句子與句子有聯絡。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準備

1.六張小葫蘆圖。

2.一張教學用圖。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藉助拼音自讀課文

1.“蘆”字在本文中讀輕聲。

2.“鄰”是後鼻音,要讀準字音。

二、認識自然段

學生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三、熟讀課文思考:

1.葫蘆開始長得怎樣?後來有什麼變化?結果怎樣?

2.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種葫蘆的人很愛葫蘆,希望葫蘆快快長大?

3.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裡?

4.畫出描寫小葫蘆的詞語。

第二節

一、匯入

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做一個小遊戲“摘葫蘆”。掛圖

請六位同學到前面來,每人摘一個葫蘆,看一看背後的字,在黑板上組成一句話“我要的是葫蘆”。

今天我們學習第九課——我要的是葫蘆

板書 9 我要的是葫蘆

齊讀 課題

二、理解課文內容

展書 學生自由讀課文

弄清 課題在第幾小段?

課題中的我指的是誰?

範讀

全文有幾小段?(四小段)

掛板 先寫什麼?

葫蘆開始長的怎樣在第幾小段?(第一小段)

讀一段

這段有幾句話?每句什麼意思?

請學生讀一句,說一句。

讀第一句

什麼意思?(種葫蘆的人,先搭一個架子)

板書 貼葫蘆架子

讀第二句

什麼意思? (細長的藤上長滿了葉子。)

長滿什麼意思? (特別多,茂盛。)

板書 貼葉子

讀第三句

什麼意思?(花謝了,長出小葫蘆。)

板書 貼葫蘆

讀第四句

什麼意思?(那個人喜歡小葫蘆。)

讀第五句

什麼意思?(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板書 貼人

我們知道這五句話的意思,還要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絡。

板書: 長滿綠葉 掛小葫蘆

(葉子) (果實)

請學生用因為……所以……說說葉子和果實的關係。

(因為藤上長滿了綠葉,所以藤上掛了小葫蘆。)

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板書 看

種葫蘆的人每天去看什麼?(去看小葫蘆。)

多麼可愛的小葫蘆,怎麼可愛?

師問

1.架上爬了什麼樣的藤?

2.藤長滿了什麼樣的葉子?

3.開出什麼顏色的花?

4.小葫蘆長得這麼好,你喜歡嗎?

導讀 把喜歡的心情讀出來。

種葫蘆的人一心想得到葫蘆,得到了嗎?

掛板 再寫什麼?

後來小葫蘆有什麼變化,在第幾小段?

讀二、三段

小葫蘆有什麼變化?

板書 生蟲

種葫蘆的人怎麼想?

板書 怕什麼 盯

自言自語什麼意思?(自己對自己說話。)

種葫蘆人的表現說明什麼?(不懂葉子果實的關係。)

師講

植物的葉子是吸收陽光和養料用的。葉子長得好,才能結出果實好。

這時候,誰來告訴種葫蘆人這個道理?

板書 貼鄰居

聽了鄰居的話,種葫蘆的人怎麼說的?

板書 還用治 要

還用治什麼意思?(根本不用治。)

種葫蘆的人這種說法,說明什麼?

(不懂葉子的重要,不聽別人的勸告。)

說話

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兒?

導讀 分角色讀二、三小段

由於種葫蘆的人錯了,還不聽勸告結果如何呢?

掛板 最後寫什麼? 結果如何,在第幾段?讀第四段:

結果如何呢?

板書 變黃 落了 貼圖

說話:

用“因為……所以……”說出結果如何

(因為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不管葉子,所以小葫蘆變黃,全落了。)

小葫蘆開始長得多好呀,後來都落了多可惜呀!種葫蘆的人會怎麼想?(怨自己不聽勸告不治蟲子。)

以後再種葫蘆怎麼辦呢?(知道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既要葫蘆又要葉子。)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麼?(事與事之間是有聯絡的,看問題不要看一方面、要全面。)

讀全文

小結: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葉子和果實是有關係的。生活中事與事之間有聯絡,句子與句子之間有聯絡。

三、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第三節

一、讀生字卡片

葫蘆 慢慢 治

鄰居 變黃 自言自語

二、找出哪些字可以用學過的方法來記憶。

蘆 加部首方法。“戶”加一個“草字頭”念l*

組詞:葫蘆

居 加部首方法。“古”加一個“屍字頭”念j&

組詞:鄰居

葫 形聲字記憶法。草字頭形旁表義,胡聲旁表音。

組詞:葫蘆

治 換部首方法。“抬”提手旁,換成三點水念zh@。

組詞:不用治

言 部首字 組詞:自言自語

三、找出易錯難寫的字鄰左右結構,右耳刀旁。左邊容易寫“今”。要與嶺、領加以區分。

組詞:鄰居

慢 左右結構,豎心旁。右中象“四”不是四。

組詞:慢慢

變 又字底。 注意中間兩個點的寫法。

組詞:變黃

四、課後作業

1.造句

每天——我每天堅持鍛鍊身體。

可愛——圖上畫的小葫蘆真可愛。

2、填上合適的詞語。

( )小花 自言自語地 ( )

( )葫蘆藤 一個一個都( )

( )小葫蘆 慢慢地 ( )

葫蘆畫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作品中所表達的追求個性自由發展的期望和個性解放、人道主義的精神追求。

2、結合單元話題,仔細體會本篇小說情節發生的特點及其妙處,如本小說中的搖擺處理,矛盾衝突對情節的推動作用等。

3、在體味文章結構藝術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細節描寫、搖擺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二、教學重難點:

1、分析小說情節發生的特點及其妙處。

2、把握作品主題,理解“搖擺”等小說中常用的方法與技巧。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志賀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1904年發表處女作《菜花與少女》。1910年,與有島武郎、有島生馬、武者小路實篤、木下利玄等共同創辦《白樺》雜誌。圍繞於這個刊物的一些年輕作家與美術家,對當時主張純客觀主義的自然主義文藝思潮不滿,要求肯定積極的人性,主張尊重個性,發揮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義的文學,形成“白樺”一派。志賀直哉是“白樺派“代表作家之一。1917年發表的著名中篇小說《和解》,寫他立志於文學創作與父親發生衝突而終於得到和解的經歷。作者從此進入創作旺盛時期。《在城崎》(1917)相繼問世。從1921年開始,著手寫他生平唯一的長篇小說《暗夜行路》,於1937年完成,這是他的代表作。志賀直哉的作品大多從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關係的生活中取材,是現代日本文學中從自我經驗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創作方法上的現實主義的精神,對同時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響。志賀直哉於1971年10月21日逝世。

(二)初讀課文,把握作品情節執行模式

1.回顧小說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其中小說能夠吸引人最關鍵的要素:情節。

2.學生複述課文內容,總體把握故事。

一個叫清兵衛的國小生熱衷於葫蘆,並且對鑑賞和收藏葫蘆有特別的天賦,但最終在老師、父親的壓力下被迫放棄愛好的故事。

3.回顧小說情節的執行模式:

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4.本文的情節執行模式

發生:清兵衛痴迷於葫蘆。

發展:清兵衛發現獨特葫蘆。

高潮:教員沒收葫蘆,父親砸碎葫蘆。第二高潮:葫蘆輾轉賣到高價。

結局:清兵衛改變愛好。

(三)賞析文字

1.文章開頭交代故事的結局,有何好處?

這種寫法稱為倒敘。作者開篇設定了一個懸念:“這件事到底是什麼事呢?清兵衛“過去”又是如何“熱衷於葫蘆”呢?

懸念的作用:引起讀者的關注,激發讀者的興趣;增加文章的曲折,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

2.讀課文 2-6 段,從哪裡看出清兵衛是熱衷於葫蘆的?

概括:常常買葫蘆,處理葫蘆;把一老頭兒的腦袋錯看成葫蘆;總是呆呆的望葫蘆;常常上街看葫蘆;喜歡收拾葫蘆;看葫蘆,大概所有的葫蘆,都被他一一看過了。

小結細節描寫的作用:

第一,使情節更豐滿。生動的說明了清兵衛特別喜愛葫蘆,到了痴迷的程度,葫蘆於他是一種很重要的樂趣,絕不是三分鐘的熱度使然。

第二,推動情節發展。清兵衛看過了很多葫蘆,這為下文表現他對葫蘆的高超鑑賞力作了鋪墊,不會讓讀者覺得後文安排突兀。

3.學生分角色朗讀父親與客人的談話部分,思考:為什麼寫到父親與客人的談話? 清兵衛喜歡什麼樣的葫蘆?客人又喜歡什麼樣的葫蘆?父親怎麼看清兵衛的愛好?

展示了兩大矛盾衝突展示了兩大矛盾衝突:清兵衛的愛好和父親的不支援的矛盾;清兵衛的獨到眼光和世俗眼光的矛盾。為下文矛盾的爆發做鋪墊。

4.教員發現了清兵衛的小動作,作者為什麼不直接寫如何處理這件事, 轉而寫教員的愛好?

作者這樣寫,使時間暫停,情節的推進被“吊”了一“吊”,是運用了“搖擺”的處理方式,使時間暫停,情節的推進被“ 理方式,使得文章有張有弛,曲折有致。

5.引入搖擺的概念

搖擺: 小說在執行時不是毅然決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絕大部分時間裡出現了猶豫不決的狀態。大多數小說情節執行並不呈現一條直線,作家不會讓人物選擇捷徑一口氣跑到底,總會在某處放慢速度甚至停下來做點什麼然後再回到軌道,這就出現了情節的搖擺。

6.閱讀課文的高潮部分 還有哪些情節體現了搖擺?

(1)教員家訪,父親恰好不在。

(2)清兵衛“心頭別別地跳著”,擔心他會注意到自己的其他葫蘆,結果教員沉醉於自己的訓斥,並未注意到僅在咫尺的那些葫蘆,清兵衛終於鬆了一口氣,我們也和他一樣鬆了一口氣。

(3)剛剛鬆了一口氣,可父親很快回來了,知道了教員的來訪,不僅把清兵衛暴打了一頓, 並且非常粗暴地將剩下的葫蘆“一個一個地砸碎”。

7.小結“搖擺“的作用:

通過這幾處的搖擺,我們可以發現,“搖擺”是小說情節設定的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它讓小說的情節波浪起伏,是小說執行的動力之一。 通過語言、 情節性格、 主題的搖擺,小說才得以如河流一般不住地奔流向前。小說的執行過程,其實就是搖擺的過程。我們抽去小說的內容去看純粹的結構時,將會發現,那是一個經過若干次搖擺之後留下的曲折、迴繞、反反覆覆的圖形。那麼大家在進行寫作的時候,也可以試著採用“搖擺”這種方式,使你的文章波浪起伏,山重水複,從而增添藝術的魅力。

8.至此,矛盾衝突達到了高潮,為什麼不直接交代結局,而是宕開一筆寫那個用一毛錢買來的葫蘆會賣到 600 塊錢的0.1=50=600?

體現了情節上的搖擺。照應前文,說明清兵衛眼光獨特,很識貨和前文形成對比,父親訓斥清兵衛的話,“你懂得什麼,也來插嘴。”也說明大人們對清兵衛不理解,增強悲劇色彩,加大諷刺力度。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9.對於清兵衛的新愛好,父親是何態度?

對於清兵衛的新愛好“又開始嘀咕了”。暗示讀者,清兵衛對繪畫的愛好會在家長粗暴地干涉下又一次放棄,就結構而言,照應開頭。 就內容而言,暗示作品主題,清兵衛又有了新的愛好,但這新的愛好也仍然是為父親所不喜歡的。這就蘊含了新的矛盾。小說再次戛然而止,無限的後續故事留待讀者自己去想象,也許又是葫蘆故事的重演,這就使得悲劇意味加重。試想,如果不斷地重演這樣的故事,會對清兵衛造成什麼影響?清兵衛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五、總結本文主題

本文通過清兵衛對葫蘆的愛好被老師和家長扼殺的故事,表現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賦的情況下,對孩子的天性和天賦的粗暴扼殺,體現了作者對他們的批評,同時呼籲要尊重孩子的個性,讓個性健康發展。

六、拓展延伸:

閱讀下列材料,談談你的感想。

老達爾文支援兒子的興趣和愛好

世界著名博物學家達爾文,幼年時期和其他孩子一樣,看不出有什麼“天才”的靈感。 但從7歲開始,他就很有興趣地蒐集許多風乾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蟲。他還蒐集硬幣、圖章、貝殼和化石等許多雜七雜八的東西。可是,達爾文的父親老達爾文卻非常支援孩子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他把花園裡的一間小棚子交給孩子,用來做化學實驗。為了使他寫的東西更流暢,老達爾文幫助他讀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在父親幫助下, 達爾文從小養成了蒐集動植物標本的愛好,並富有幻想,學會了做嚴格科學的記錄,也學會了用優美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而這一切,正是他在日後作出成就所必需的東西。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表達訓練: 如果你是清兵衛,你會如何與父親溝通?如果你是清兵衛的父親,你會怎樣對待孩子的喜好? 如果你是清兵衛的老師,你會怎麼對待違反紀律的清兵衛? 你們有沒有類似清兵衛的遭遇?你們想對家長老師說什麼呢?

七、結語

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都應該相信夢想的價值,堅持自己的夢想,同時,要學會尊重他人的個性,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天才”!

八、作業

小說的結尾意猶未盡,清兵衛對葫蘆的愛好被扼殺後,又熱衷於繪畫了,他的這一新的愛好能守住嗎?後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請續寫該故事。

葫蘆畫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的一篇看圖學文。這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簡短精悍,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葫蘆都落了。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

葫蘆是一種非常可愛的植物。我們知道植物的生長一般要經歷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使學生懂得在這一過程中,前一環節直接影響著後一環節,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該寓言故事就是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絡。

二、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能續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瞭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

三、教學重點難點:1、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絡。

2、教學難點是讓孩子們自己領悟到事物之間是有聯絡的。

四、教法與學法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考慮到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設計了情境創設法、採用變序閱讀法等教學方法,既使學生的語感得到訓練,個性得到張揚,創造性也得到培養。又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通過讀讀、找找、畫畫、想想、說說等方法讓學生充分閱讀,自主探究。另外,由於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學生很喜歡讀,因此,教學中採用不同形式的讀,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去領會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語言都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

教學預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我根據低年級孩子喜歡動畫的特點,在上課伊始,利用課件出示跳動的葫蘆,讓學生欣賞,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同時讓學生說說所見到過的葫蘆有哪些瞭解。同時,老師引出課題並引導學生學習葫蘆二字。這樣,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地瞭解更多的有關葫蘆的知識。然後老師再進行簡單介紹,補充有關葫蘆知識。告訴學生:葫蘆的莖又細又長,會繞著竹竿或木杆向上爬,這根莖也叫藤。藤的兩側長著許多心形的葉子,開的花是白色的。結的果實叫葫蘆。它的形狀像兩個球連在一起,中間細,表面光滑。它可以用來盛東西,也可以放在櫃子裡供人們觀賞,多可愛啊!特別是當介紹到許多人還把葫蘆製成工藝品時,學生對葫蘆一定會充滿興趣,從而轉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根據課標中指出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優良的閱讀情境,同時讓學生在讀中解決一些簡單的基礎問題。因此,這一環節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請教同桌多讀幾遍,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看課件聽讀課文後並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感知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首尾對比,照成懸念

教學時我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打破了按課文順序分析的常規教學法,採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課文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再重點閱讀中間兩段感悟理解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絡的。這樣就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

在把課文讀通讀順後,我用簡捷的語言引入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再請學生找找,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小葫蘆長得可愛?在此基礎上我順勢引出更喜歡葫蘆的人是種葫蘆的人。通過他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葫蘆突出葫蘆的可愛。在此基礎上我提出如果你也有這麼可愛的小葫蘆,你希望它秋後長成什麼樣啊?這一問題點燃了學生說的慾望之火,同時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接著我又不失時機地追問課文中這棵可愛的小葫蘆到底怎麼樣了?自然過渡到學習第四自然段。在讀的過程中使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惋惜、難過。

課件出示課文中的兩幅插圖,直觀形象,在對兩幅插圖對比中感悟種葫蘆的人傷心之情,達到使學生真正走進文字,同時也起到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難過之時教師引導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小葫蘆為什麼會慢慢變黃而且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產生了新的疑問是呀,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發現問題使他們對下面的學習充滿了期盼,再一次激發他們繼續學習課文的興趣。

(四)、理解過程,深究原因。

對新提出的問題請同學們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尋找答案。在這裡我引導學生自由讀、畫出種葫蘆人與他的鄰居的對話;彙報所畫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練讀;分角色彙報讀等環節理解感悟葫蘆變黃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環節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潛能,更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讀、畫、說是循序漸進、環環緊扣的。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髮自內心地去探究課文。在這一環節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讓學生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說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輸送養分的課件。出示直觀形象的課件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視覺上感受到葫蘆的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絡,並且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還可以緩解學習造成的疲勞。

(五)、迴歸主題,悟出道理。

我們知道學的目的是為了會用。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學習基礎知識,也要教會學生學習做人的道理。為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一環節教師引導學生聯絡實際生活說說自己在生活中見過或聽說過不聽勸告、不懂科學的人,因為看問題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結果的事例。這個問題既加深了學生對本課所學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讓學生活學活用,把學習從課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總之,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知識基礎,充分放飛學生的思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努力使朗讀教學和識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六)、拓展交流,續編故事

學了課文之後,教師讓學生說說如果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了一棵葫蘆,他一定會注意什麼呢?通過拓展延伸,使學生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又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七)、佈置作業,學以致用。

這裡主要設計了三項作業題:

1、畫一畫你心目中的葫蘆。

2、收集有關葫蘆的資料。

3、把這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其他小朋友聽。

作業的設計,形式多樣,不但為了鞏固課文內容,而且還能把所學的知識延伸到課外,為的是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葫蘆畫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練習畫封閉的圓形。

2、樂於用各種顏色來表現糖葫蘆的口味,體驗創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糖葫蘆一串。

2. 範例畫太陽公公一張。

3. 幼兒蠟筆、太陽公公人手一份。

4. 音樂《糖葫蘆》。

活動過程

一、匯入,引起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好吃的東西,就藏在了這個盒子裡,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

幼:想。

師:好,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摸摸看是什麼好東西。

幼:糖葫蘆!

師:原來是好吃的糖葫蘆,那糖葫蘆長的什麼樣子的呀?

幼:圓圓的,一顆一顆串起來的……(圓圓的、有好多個圓圓的果子穿在一起、有一個棍子穿在上面)。

師:對,說的真好,這就是圓圓的糖葫蘆,糖葫蘆的裡面是水果,外面用一層糖把水果包起來了。那你們都吃過糖葫蘆嗎?吃過什麼味道的呢?

2、出示“太陽公公”。

師:今天老師還請了一位客人,看看是誰呢?

幼:太陽公公。

師:“太陽公公的年紀很大了,它呀在天上看我們小朋友吃糖葫蘆吃得很開心,口水都流出來了,也想吃呢,那我們也來做一串糖葫蘆送給太陽公公吃好不好?”

二、教師示範作畫。

師:你們覺得太陽公公喜歡吃什麼味道的糖葫蘆呢?

幼:草莓味、香蕉味……

師:那我們先來做一串草莓味的吧!先在外面做一層厚厚的糖,一定要用糖包住裡面的水果哦,如果沒有包住,會怎麼樣?(裡面好吃的水果就會跑出來)。一串糖葫蘆上有好幾個水果,所以我們要多做幾個……瞧,草莓味的糖葫蘆做好咯!那想想看,太陽公公還喜歡吃什麼味道的呢? (教師再做一個示範)。

師:那現在我們小朋友也來動手做糖葫蘆,送個太陽公公吃好不好?(好)。

四、幼兒操作。

1.“看,太陽公公把穿糖葫蘆的工具都準備好了,請小朋友把糖葫蘆一個一個地穿在太陽公公的光芒上吧。糖葫蘆上裹了一層厚厚的糖,可甜了,小朋友畫糖葫蘆的時候一定要用糖包住裡面的水果哦,如果沒有包住,裡面好吃的水果就會跑出來。”引導幼兒畫封閉的圓。

2.師:“太陽公公喜歡吃各種味道的糖葫蘆,所以你們要多做幾種口味哦!”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製作各種口味的糖葫蘆。(幼兒操作過程中,播放背景音樂)。

四、作品展示。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製作的糖葫蘆是什麼口味的。

師:太陽公公吃到了那麼多口味的糖葫蘆,心裡真開心!那我們也來品嚐一下好吃的糖葫蘆吧!

葫蘆畫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瞭解課文內容,瞭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絡。

教學重點: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瞭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絡。

教學關鍵: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感悟人物的心理。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魔方、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題、匯入新課。

1、出示實物標本——葫蘆,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誰能用一句話來介紹它?對,葫蘆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結出的果實就叫“葫蘆”。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寓言故事就跟它有關,題目是:14、《我要的是葫蘆》。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從題目中你看出了什麼?(他只要葫蘆,不要其他。)

5、從哪個詞看出來的?(要的是)怎麼能讀出這個意思?

6、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完課文,再把課文中預習時畫出的生字詞好好地讀一讀。

(1)誰想把課文讀給大家聽一聽?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指名接讀課文。

(2)誰想把你書中劃的生字詞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書中的詞語。

(3)他畫得對不對?讀得準不準?就像他這樣,同位互相檢查一下,看誰畫得對,讀得準!

2、出示帶拼音詞語課件:

(1)指名認讀。(葫蘆藤哇鄰居盯著)

說說哪幾個字的讀音容易錯?給大家提個醒。練習讀,找生讀。

(2)詞語去掉拼音,還會讀嗎?

(3)去熟字讀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同桌交流記字方法。

3、指名彙報。加一加:葫蘆藤;改一改:冷——鄰;窪——哇;形聲字:葫蘆藤哇鄰盯

4、出示生字魔方,指名讀字組詞。

5、檢查讀文,指名分段讀課文,看誰讀得準確。聲音響亮。

6、結合剛才的朗讀,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7、這件事情的開頭和結果,我們可以通過兩幅圖看一看。

三、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1、請同學們看這兩幅圖,說一說有什麼不一樣?

2、出示第一幅圖:這個人笑得這樣開心,一定是因為葫蘆長得好。究竟怎麼個好法?課文是在那段描寫的呢?指名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1)彙報:究竟怎麼個好法?

(2)板書:掛。

(3)感悟詞語:把“掛”字換成“結”怎麼樣?為什麼?從這些中你感覺到什麼?為什麼?

(4)指導朗讀: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要讀出美的感覺來。

範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同學們,剛才你們都想到了什麼?

指名讀,比賽讀。小葫蘆這樣美,難怪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誰能把第一段再讀一遍,讀出種葫蘆人對小葫蘆的喜愛、興奮、喜悅的語氣來?

3、出示第二幅圖:再看第二幅圖,種葫蘆的人神態又有什麼變化?

這個人為什麼又如此驚慌失措?在哪段寫的?

彙報:小葫蘆發生了什麼變化?

板書:落。

4、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

自己快速讀第2。3自然段。邊讀邊找出有關的句子畫一畫。

彙報,板書: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好,我們來讀一讀。意思相近,可語氣有什麼不一樣?(體會感嘆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要強烈些。)

指導朗讀: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要讀出不在乎的語氣。“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讀音要輕,要讀出急切,表達出喜愛、期盼的語氣來。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小葫蘆,誰來表演一下?

師:你現在的心情怎樣?師:那麼你會怎樣讀這句話?

個人練習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理。

繼續彙報。板書: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好,我們再來讀一讀。意思還是相近,可語氣有什麼不一樣?(體會反問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要強烈些。)

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中的對話“你別光盯著葫蘆……快治一治吧!”要讀出規勸的語氣。“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要讀出奇怪的語氣。

個人練習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來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理。

5、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會想些什麼呢?

6、讀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引導學生小結:因為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後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絡,

(事物之間是有聯絡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五、回讀課文

1、小組合作,再讀一遍全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說說: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什麼?

六、佈置作業

以“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為話題,回家說一說這個小故事。

葫蘆畫教案篇6

一、預習

讀課文,掌握課文出現的生詞。

二、匯入

作者簡介

三、感知--研讀

1.閱讀課文,理清小說脈絡。

故事採用倒敘的方法。

第一段中說“自從發生了這件事以後,清衛兵和葫蘆就斷了關係”,課文中間部分敘述了“這件事”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對葫蘆的痴迷。

第二部分:寫堅持自己的審美標準而被父親呵叱。

第三部分:寫父親砸碎了他心愛的葫蘆,也徹底毀了一個孩子了興趣愛好。

2.課文中哪些地方寫他對葫蘆的痴迷?你認為哪個地方寫得最傳神?

討論並歸納:

他對賣葫蘆的店鋪特別鍾情,總是呆呆地站在門前望,他所居住的小鎮,所有的葫蘆都已被他一一看過;他製作加工葫蘆的技術很嫻熟;把禿頭當成葫蘆;能在二十來個當中發現一個特別的。

3.花一毛錢最張以六百元的高價賣出,這說明了什麼?這個結果與前文的哪些內容構成對比?

討論並歸納:

這說明他具有獨到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與前面父親對他的審美觀的否定構成對比,同時批判了長輩的專斷行為使一個孩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愛好和能力。

4.如何理解文末父親對其新愛好的態度?

父親仍無法理解他的愛好,使我們不得不擔心,他的這項喜好又能堅持多久?

5.從文中找出清兵神態描寫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6.請談談你讀完這篇小說後的感受

四、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