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歷史教案模板範文5篇

做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師,你寫教案的能力一定十分好,教案是每一位老師都很熟悉的備課材料,你知道適合自己課堂的教案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歷史教案模板範文5篇,供大家參考。

歷史教案模板範文5篇

歷史教案模板範文1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列舉普羅泰格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張,理解他們思想形成的原因,並對他們的思想作簡要的評價。

2、過程與方法:

①在分析和解讀材料事例中加深對西方人文精神的內涵的理解;

②編演歷史劇,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③將教材中的重要人物、重要概念、需要探究的主要問題,分配給學生在課前蒐集,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交流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利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批判地繼承古典文化;

②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

③教育學生追求真、善、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智者學派、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及其評價。

難點:如何理解思想家的哲學觀點。

教學工具

幻燈片,圖片。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是每一箇中國人都不能忘懷的一段驕傲而又溫暖的記憶。當今世界唯一能把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國家和民族聯絡在一起、並能激起人們高漲熱情的就是四年一次的奧運會。當奧運聖火點燃,“更高、更快、更強”的口號響徹雲霄的時候,誰能不對古希臘人油然而生敬意?這是古希臘人為世界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啊。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奧運的故鄉希臘,去感受一下古希臘文化的人文精神。

【新課教學】

一、人們對宇宙萬物起源的探索情況:神、水、人。

先安排學生快速閱讀教材21頁的單元引言和22頁的本課引言,思考並概括“人們對宇宙萬物起源的探索情況及人文主義起源發展的線索”,然後教師概述:

人們對宇宙萬物起源的探索:

1、前6世紀之前,世界由神創造。

2、前6世紀,泰勒斯:“萬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3、前5世紀,智者學派:“人是萬物的尺度”。

西方的“人文主義”的演變和發展:

起源: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智者學派;

發展:14至17世紀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成熟:17、18世紀啟蒙運動。

二、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智者學派

什麼是智者學派?(概念)為什麼在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會出現智者學派?(原因和背景)智者學派的主張有哪些?影響如何?(主張和影響)

1、“智者學派”的概念

有償傳授辯論、演說、修辭的技巧和參政知識的職業教師,自稱“智者”。反對派認為他們巧言善辯、假冒智慧,稱其為“詭辯學派”。

那麼當時的希臘為什麼會出現智者學派呢?

2、智者學派的出現背景

歷史教案模板範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過程中的基礎知識,如《新青年》的創辦、新文化運動的“三提倡,三反對”等;

(2)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和發展;民主與科學的主要含義;

(3)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興起背景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政治、經濟與思想文化的辯證關係。

(4)探究在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中,新文化運動對於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以歷史人物和重要歷史地名、刊物為話題,聯絡講解,史料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開展討論、辯論等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表達、探究的能力,培養“論叢史出”的歷史學科素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掌握新文化運動是先進的中國人為振興中華、改造黑暗的舊中國而進行的新的探索。

(2)中國要富強,必須要提倡民主與科學。在學習中感受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鬥爭中表現出的無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使命感。

(3)引導學生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和多元價值觀看待東西方文化。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和主要內容

難點: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四、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談話法,講述法。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出示表格1840年——1912年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複習上節課內容,由此提問:以上各派的救國方案結局如何?我們從中能得到哪些啟示?——先進的中國人繼續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由此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新課講授: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

問題1:結合以下圖片材料思考新文化運動在經濟、政治、思想方面興起的背景分別是什麼?

師:多媒體展示三組老照片由學生歸納背景

生:經濟方面: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一方面,竊國大盜袁世凱則加緊復辟帝制活動,廢除臨時約法,實行獨裁統治。

思想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後,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袁世凱為復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概況

師:

問提2:多媒體顯示從以下幾個方面歸納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概況(興起標誌、代表人物、指導思想、主要陣地、活動基地)

生:

(1)興起的標誌: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從第二捲開始,《青年雜誌》改名為《新青年》。

(2)主要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3)指導思想:民主與科學

(4)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青年》

(5)新文化運動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

此處介紹北大發展歷史和蔡元培的辦學方針“思想自由、相容幷包”

3、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師:

問題3:新文化運動開展後提出了哪些內容?

生: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愚昧和迷信。

師:提問:什麼是民主?什麼是科學?為什麼只有民主和科學才能救中國?

生:德先生: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賽先生:科學,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

(教師講解:制度落後,即封建專制制度,給中國帶來嚴重的危害,如阻礙社會進步、箝制思想、造成中國的落伍等等。科學技術不發達,迷信思想盛行。歷代封建統治者大搞封建迷信,給廣大人民帶上封建的精神枷鎖,進行的精神奴役。)

歷史教案模板範文3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如《新青年》的創辦、新文化運動的“四提倡,四反對”等;新文化運動的歷史進步性;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過程中的基礎知識。

(2)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和發展;民主與科學的主要含義。

(3)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興起背景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政治、經濟與思想文化的辯證關係。

(4)探究在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中,新文化運動對於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探究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和在中國傳播的原因和基本情況。

2過程與方法:

(1)以歷史人物和重要歷史地名、刊物為話題,聯絡講解,史料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2)開展討論、辯論等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表達、探究的能力,培養“論叢史出”的歷史學科素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這一時期的文字和圖片資料比較豐富的,在教學時適當進行補充,引導學生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出發,聯絡具體內容,分析新文化運動的作用及影響。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2教學難點

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及全面評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原因。

教學工具

多媒體裝置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圖片《北大鐘聲》,20世紀初的北大可以看見這樣的畫面,這些先生們都是校長蔡元培請來的,你認識誰?

當時的北京大學各種思想都佔有一席之地,北大不僅包容了拖著長辮的舊學代表,更包容了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進步青年教師。正是後者,在百年前掀起了一場改造國民性的思想解放運動,書寫了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這場運動即新文化運動。

2新知介紹

一、新文化運動(1915—1921年):

新文化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起於1915年《新青年》的創辦,下限三說,一說1921年,一說1923年,一說1927年,筆者取1921年說(中國共產黨成立)。一般認為,1918年是其分水嶺,前期是反對封建舊文化,宣傳資產階級新文化,後期是以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為主。

1、背景:

(1)政治上:

①列強加緊侵略中國:

如1915年與日本正式簽訂《民四條約》,以二十一條為基礎,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

②袁世凱復闢帝制:

1915—1916年,建立君主立憲制,反對者政治上有護國運動,思想上有新文化運動。

③軍閥割據混戰:

1916年袁世凱去世,北洋軍閥分裂,地方軍閥崛起,進入軍閥混戰時期。

以上這種政治局面,外有侵略加劇,內有帝制復辟、軍閥混戰割據,中國的先進分子力圖改變,尋找新的出路。

(2)經濟上:民資進一步發展(“黃金時代”),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實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歷史教案模板範文4

重點:

美國內戰;德意志統一;明治維新的改革措施和歷史意義

難點:

美國內戰前兩種經濟形勢的矛盾;明治維新的社會背景和成功的原因

教學手段:

利用地圖、投影儀、計算機等教學裝置,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俄國1861年改革和美國內戰

一、匯入

引導學生分析時代特徵,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不斷壯大,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場資產階級的革命和改革如洪水般向世界湧來。

二、俄國1861年改革:

一組同學演示:“俄國農奴貧窮的生活”

主要表現大批農奴被農奴主束縛在土地上,過著貧困生活,沒有自由,隨時被打受虐,甚至降為奴隸。而農奴主卻過著奢侈的生活,為牟取暴利,他們將大批的糧食、原料出口歐洲。導致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所需的勞動力、原料、市場和資金無法解決,遠遠落後於西歐。並舉例說明。

引導學生分析農奴制這種落後的封建生產方式已成為俄國經濟發展的嚴重阻礙,並陷入了深刻的危機之中。

二組同學演示:“克里米亞戰爭俄國戰敗”

主要表現經濟上的落後導致軍事上的失敗,俄國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國內人民起義不斷。

一名學生演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上臺講話:“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農民。”

引導學生分析沙皇改革的根本原因,投影顯示改革內容。可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麼廢除農奴制“是一次對農奴的‘合法’掠奪?”並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三自然段和有關資料。組織學生探討、評價改革的性質、作用及不徹底性。

本目小結提問:為何在封建制度最頑固的俄國會出現自上而下的改革,並且取得成功?

強調俄國改革的力量大於封建勢力。

三、美國內戰:

三組同學演示:“美國的領土擴張和西進運動”,出示“美國領土擴張”地圖。

主要表現美國自獨立後,制定的對外擴張領土的政策、擴張的手段、結果。

播放錄影:“西進運動”片斷,引導學生客觀評價其歷史作用。

四組同學演示:“兩種經濟形式的矛盾”

突出表現美國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南方的奴隸制種植園經濟間的矛盾。

北方的資本家因為沒有充足的勞動力、原料、國內統一的市場而無法開工。

南方的種植園主一面在種植園中驅趕成批的奴隸勞動,一面與英國資本家大談生意,竭力把棉花等原料大量運往英國,並從英國大批進口廉價工業品。

本目為難點,學生不易理解透徹,教師適當補充講解。

先講明兩種經濟形式的性質、矛盾產生的背景,並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歸納南北雙方的矛盾及矛盾產生的焦點,再進一步分析這些矛盾對美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嚴重影響。最後簡介19世紀上半期廢奴運動的發展和南北兩大階級鬥爭的深入,結合教材兩段資料探討林肯上臺與美國內戰爆發的關係。

簡介林肯生平,一名學生演示林肯演說的片斷:“選票比子彈更有力量”、“分裂之家不能持久”。

五組同學利用自制地圖講解內戰經過,包括內戰爆發、初期北方失利、聯邦政府頒佈革命措施扭轉戰局、轉折戰役、南方投降等過程。

探討兩個法令在戰爭中的作用。

最後,教師組織學生從戰爭的性質、作用和侷限性分析美國內戰的歷史意義,並客觀地評價林肯其人。

四、小結

小結提問:為何資本主義的美國要用革命的方式取得成功?

強調交戰雙方同是資產階級,實力相當。

小結全課:通過學習俄國1861年改革和美國內戰,對比資產階級的改革和革命有何異同。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從目的、方式、內容、作用去思考。

第二課時德意志和義大利的統一

課前發放本節預習提綱,由學生填寫相關內容。包括:德意志和義大利統一的歷史條件、過程、特點和歷史意義。課上展開充分討論,探討德意志和義大利統一的異同點。

一、匯入

提問: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有哪些國家加入了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大潮?

二、德意志統一:

六組同學演示:“德意志統一”

利用新聞播報形式列舉統一前德意志的政治、經濟狀況。

思考:“德意志的分裂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給德意志資產階級提出了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結合教材內容分析德意志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普魯士完成統一的優勢。

學生演示俾斯麥上臺,發表演說,闡明“鐵血政策”。

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的兩個資料分析“鐵血政策”的性質。

利用地圖簡介普魯士王朝的三次統一戰爭。討論俾斯麥的統一策略對戰爭的作用,注意普法戰爭後期性質的變化。

最後分析統一的歷史意義,探討德國的強大日後對歐洲、對世界的影響。

小結提問:俾斯麥在德意志統一中發揮了什麼歷史作用?

三、義大利統一:

七組同學演示:“義大利統一”

展示14、15世紀義大利經濟的發展,文藝復興時文化的繁榮。對比19世紀中期義大利的社會狀況,探討義大利在歷史程序中落後原因。

最後由學生歸納義大利統一的歷史條件、統一的程序、特點和歷史意義。注意引導學生分析義大利統一的特點、加富爾和加里波第在統一程序中的歷史作用。

四、小結全課:比較德意志和義大利統一的異同點。

第三課時日本明治維新

一、匯入

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洪水不但沖垮了歐洲的封建秩序,引起了美洲的起飛,同時也震撼著古老的亞洲。

二、日本明治維新:

八組同學演示“日本明治維新”

結合地圖,展示19世紀中期日本的社會狀況。封建幕府統治的腐朽,經濟發展的落後,人民起義不斷,西方列強的入侵。

引導學生分析,內憂外患下,封建的幕府統治已成為眾矢之的。注意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闡述明治維新的社會背景。

幫助學生弄清封建領主經濟的概念及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的幾股新生力量。引導學生把握新的生產關係的產生、發展和社會變革之間的關係。

結合教材內容分析倒幕派形成的原因、來源,簡介武裝倒幕的過程。

重點分析明治維新的改革措施和歷史意義。

結合教材內容先由學生歸納改革的內容,再結合本目幾段資料和插圖引導學生重點分析政治經濟方面的措施。

然後,通過學生思考,對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戊戌變法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其一成一敗的原因。引導學生從社會歷史背景、力量對比、改革的前提、改革的具體內容以及國際環境等方面進行比較。

最後,關於明治維新的意義,首先應充分肯定它的積極成果,然後再適當地講述它的消極影響;分析時要結合改革的措施。

三、小結

19世紀中期是資本主義在全世界大發展的時期。發生於這一時期的日本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是日本從封建社會轉變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極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封建弱小的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強國的轉折點。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日本的明治維新雖然成功了,但由於這是一次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日本的封建勢力仍然很強大。隨著其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日本很快躋身於世界帝國主義列強行列中,給日本乃至亞洲歷史投下了陰影。

討論: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有何不同?

歷史教案模板範文5

【學習目標】

1.掌握“世襲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戰”等歷史概念。

2.掌握夏啟、夏桀、商湯、盤庚、商紂、周文王、周武王等歷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動。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和西周統治者為鞏固統治實行的分封制的簡況,為進一步瞭解我國夏、商、西周奴隸制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基礎。

【學習重點】

1.我國曆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學習難點】

分封制。

【學習導航】

你知道我國最早的國家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嗎?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第20頁“夏朝的興衰”一目的內容,回答:

模仿上面的知識結構圖示法,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21-23頁“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子目的內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識點,並列出其知識結構:

【共同探究】

(不依附,不從眾,讓思考成為習慣)

1.你一定看過電視連續劇《封神榜》!劇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廣大的英雄,他們幫助周武王打敗了商紂王。你認為歷武王伐紂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說說你的理由.

2.思考一下西周統治者怎樣才能把被征服的廣大地區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對被分封的諸侯採用什麼辦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實行的結果如何?(作用)

【歸納整理】

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時間滅亡時間都城開國君主亡國之君

西周

【當堂檢測、反饋矯正】

1.下列內容中,標誌著我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是()

A.禹傳位給伯益

B.禹傳子家天下

C.舜傳位給禹

D.啟打敗有扈氏

2.商朝被後世稱為殷朝,下列事件中,與此有關的是()

A.商湯伐夏

B.牧野之戰

C.盤庚遷都

D.武王伐紂

3.常言道:“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當年姜尚等待的賢明君主是()

A.黃帝

B.夏啟

C.商湯

D.周文王

4.“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說明這句話正確的歷史事件是()

A.國人

B.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C.實行分封制D.盤庚遷都

5.暴君亡國,明君興政。參照這一標準,下列四人中,與其他三人明顯不同的一位是()

A.商湯

B.商紂

C.周文王

D.周武王

6.禪讓制的依據是()

A.財產

B.武力

C.德才

D.門第

7.說夏朝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其主要原因是()

A.產生了奴隸主和奴隸兩個階級

B.國家機構初具規模,成為階級壓迫的工具

C.國王居住在寬大、巨集偉的宮殿裡

D.國王暴虐無道,統治黑暗

8.下列事件中,距今4000年左右的是()

A.商湯滅夏

B.武王伐紂

C.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D盤庚遷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