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通用8篇

優秀的教案設計能夠通過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一份優秀的教案可以引入教學遊戲和競賽,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競爭意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通用8篇,感謝您的參閱。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通用8篇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篇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百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對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並能形成一定的計算速度。

2、以解決問題為依託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3、在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對知識有新的認識、提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煉資訊:

1、談話引入: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平常你們喜歡到哪兒去玩?能不能把高興的事說出來聽一聽?

2.出示課本插圖,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回答:

(1)這是一幅“兒童樂園”圖,從圖中你能發現什麼?(或小朋友們在幹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主要景物——飛天輪、龍船、蹦蹦床、電瓶車。(或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幾個主要活動——有的小朋友在坐飛天輪,有的小朋友在坐龍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開電瓶車。)

(2)a: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字資訊?

引導學生髮現開展幾個主要活動的人數——坐飛天輪的有23人,在坐龍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開電瓶車的有6人。

坐飛天輪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敘述方式告知的,開電瓶車的只有6人,以上兩條資訊學生很容易發現,也不會產生意見分歧。但由於坐龍船的16人擁擠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沒有規律,因而學生對這兩條資訊的發現可能會有意見分歧,此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感悟正確的閱讀方法,以便形成正確認識——從左到右依次數出坐龍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的區域,分別去數,然後相加,或依次數出每個區域中的人數。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或開始為什麼沒有數正確)——要有正確的數數方法,要仔細數,不重複也不遺漏。

b:你還能發現哪些數字資訊?

引導學生髮現:現在是下午4時;有的小朋友在買飲料,能知道各種飲料的價格;有的小朋友在買票入場,因為身高超過了1米。

二、師生合作,探究學習:

(一)統計資訊,提出問題:

1、看來,圖中的資訊還真不少,怎樣才能記住這些資訊?(或怎樣才能記住每個專案中有多少人?)

引導學生想到“統計資訊”。然後師生共同完成下表。

專案坐飛天輪的坐龍船的跳蹦蹦床的開電瓶車的

人數2316156

2、根據表中的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利用表中的資料資訊,可以提出6個加法計算的問題、6個減法計算的問題以及若干個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在讓學生口述問題時,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的全面性,如:學生如果僅僅提出的是兩個數相加、相減的問題,教師應進一步引導:能不能提出連加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連減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最後教師總結:利用這些資料,不但可以提出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還可以提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請小朋友仔細想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請你把這些算式寫出來,然後計算出得數。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一會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彙報。

(三)彙報交流,梳理分類:

1、哪個小組願意說一說你們解決的是哪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得數是多少?

(1)學生在彙報時,既可以先彙報列出的算式及得數,然後再說明這個算式解決的是什麼問題;也可以先敘述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再彙報如何列式解答這個問題。

(2)如果學生彙報的僅僅是加法、減法、連加、連減算式,老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並解答能夠進行加減混合計算及帶小括號計算的問題,並及時板書算式。

2、伴隨著每個小組彙報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把算式分類板書,以便為最後的總結概括作好準備。板書時可以把算式分為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相對獨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總結概括,理性昇華:

1、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能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對算式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觀察與分析,找到每一類算式的共同特徵,抽象出每一類算式的名稱——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

2、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引導說出計算百以內加減法時要注意的問題——

用豎式計算,相同數位要對齊;

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算式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裡面的。

當學生總結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利用板書中的例子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

(五)鞏固練習,拓展創新:

1、數的組成:利用計數器,完成如下類似的題目——請小朋友準備好計數器,聽老師說要求,大家在計數器上撥數。

十位上的數字是4,個位上的數字是6,這個數是多少?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 …

2、數的大小比較:

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練習: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數的計算:

(1)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加減法計算練習。

第一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細觀察這兩組數,你能發現什麼——引導學生髮現:第一組計算時不需要進位與退位,第二組計算時需要進位與退位。

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麼——不僅讓學生髮現計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時不要忘記“進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體會豎式計算的作用為“當計算遇到困難時,可以用豎式來幫助解決問題”。

三、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表述。知識——學會了什麼,應該注意什麼。方法——引導學生從以“自主探究”為基礎的合作、交流、對比、觀察、反思“做數學”的角度進行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認識鐘錶”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整時、半時、大約幾時認讀鐘錶時間的認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2、以動手實踐的自主探究活動為基礎,在探究時刻之間變化的

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認讀時間的表象,實現數的認識、圖形與

空間兩個領域的互相融合。

3、經歷認讀鐘錶時刻探究問題的過程,體會時刻(時間)與人

們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一個玩具鐘錶(或模型),教師準備演示用鐘錶。

教學過程:

一、呈現問題:

(1)玩電瓶車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2)坐飛天輪的同學是4時開始的,結束時是 。

(3)坐龍船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學是3時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5)買票的小朋友4時進“兒童樂園”, 離開“兒童樂園”。

(6)“兒童樂園”每天下午向社會開放的時間為2時——6時。

二、自主探究:

1、以6個問題為框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以問題(1)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開始玩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在鐘錶上撥出來?

(2)讓學生利用鐘錶(或模型)進行操作。

(3)指名幾名同學演示。

(4)教師引領探究——利用教具(鐘錶),師生共同完成從到一直到的撥針操作活動。

2、畫出整時:

a:能不能把問題中的4時、3時、2時、6時畫出來?請同學們利用鐘面圖,畫上表針。(每個同學發一張鐘面圖)

b:能不能把你是怎麼畫的展示給大家看一看?指名幾位同學上臺展示。

c:讓畫錯的同學進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能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能發現:跳蹦蹦床的同學是最早開始玩的,坐飛天輪的同學結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學玩的時間最長……

2、在認讀鐘錶時應該注意什麼?

引導學生把認讀鐘錶要注意的事項說出來:辯認時針與分針,看清時針與分針的位置……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畫一畫、圍一圍等操作實踐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初步感受到圖形間的異同。

2.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3.讓學生在經歷探究圖形特徵的過程中,初步體驗探究事物特徵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遊戲中梳理回顧

1.小朋友,你們喜歡搭積木嗎?今天我們就來玩這個遊戲。先請每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們準備搭什麼。

學生小組內商量後,教師提出要求:請小朋友邊搭邊注意觀察這些積木的形狀,有哪些我們是認識的?

2.在學生活動後,指定幾個學生拿出已經認識的積木,介紹它們的形狀,相機也讓其他學生找一找相同形狀的積木。

[評析: 一個簡單的搭積木遊戲,既讓學生嘗試並體驗了本節課運用最多的學習形式合作,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平常的遊戲中也蘊含著數學知識,從而為後繼的學習活動既作了情感上的鋪墊,又作了認知上的準備。]

二、 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導認識長方形。

(1) 看一看、摸一摸。

講述介紹: (教師依次指長方體的幾個面)這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這是長方體的另一個面,這也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長方體上有好幾個面。

佈置操作: 請你任意選擇一個面,正對著自己,仔細看一看它的形狀,再用手摸一摸。

(2) 畫一畫。

動一動腦筋,你能把這個面的樣子在紙上畫下來嗎?想一想該怎麼畫呢?讓我們來動手試一試吧。

(3) 比一比。

請小朋友把你畫下來的圖形在小組裡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麼樣的圖形。

教師藉助實物投影儀進一步展示學生畫出的各種各樣的長方形:再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有的是這樣的,有的是這樣的

(4) 揭示名稱。

想像: 讓我們閉上眼睛把剛才看見的圖形再想一想。

指出: 像這樣的圖形雖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橫著,有的豎著,但我們都把它們叫做長方形。

(5) 找一找。

手中的長方體上還有哪些面的形狀也是長方形的?找到後看一看、摸一摸。

[評析: 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了體驗的深刻性。這一層次的教學就是試圖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畫一畫、比一比、找一找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對長方形的直觀認識體驗。同時在揭示概念時,通過對學生自己畫出的各種各樣的長方形比較,也巧妙地豐富了概念的外延,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

2.自主認識正方形。

(1) 談話啟發方法。

剛才我們用了先看一看長方體一個面的形狀,再摸一摸,然後把它畫下來的方法認識了長方形,那麼你們想不想知道正方體的面又是什麼形狀的呢?

請小朋友每人拿起一個正方體,用剛才認識長方形的方法去認識正方體每個面的形狀。

(2) 學生活動,教師注意觀察指導。

(3) 交流後概括。

讓學生將畫下來的圖形在小組裡交流,教師再選擇一部分學生畫出的正方形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提問: 咱們畫下來的這種圖形叫做什麼呢?

概括: 這些圖形都是正方形。

(4) 再看一看正方體的其他面是什麼形狀的?

[評析: 引導學生把認識長方形的方法遷移到正方形的認識過程中來,學生憑藉操作活動的直接感知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不僅能主動地認識正方形,同時也在體驗著認識的方法。]

3. 放手認識圓。

(1) 引導回顧方法。

剛才我們從長方體上認識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認識了正方形,那從圓柱上又能認識什麼圖形呢?請小朋友拿出一個圓柱來,找到圓柱的這個面(底面)。想想剛才我們用什麼方法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請你也用這樣的方法去認識其中一個面的形狀。

(2) 學生活動,教師注意觀察指導。

(3) 集體交流。

① 交流方法: 說一說你是怎樣認識這個面的形狀的。

② 交流圖形: 互相看一看畫出的圖形。

③ 揭示概念: 我們畫的這種圖形又叫做什麼呢?(圓)

(4) 找一找圓柱上還有哪個面也是圓,指給同桌看一看。

[評析: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能獨立地、主動積極地運用剛才認識圖形的方法去認識圓,同時也考察了學生自覺運用已有的方法來認識新圖形的能力,並通過相互間的交流讓學生對圓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感知。]

4. 初步辨析。

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你能分別說出下面這些圖形的名稱嗎?(出示以上三種圖形混雜的多個圖形讓學生辨認)

5. 聯絡生活,拓展延伸。

(1) 平面圖中找學過的`圖形。

其實今天我們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這是小紅家的客廳(出示小紅家客廳圖),裡面就有許多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長方形的。誰也來這樣找一找,說一說?

(2) 在自己身邊找學過的圖形。

在我們的身邊、周圍有這樣的圖形嗎?誰發現了?請你指一指、說一說。

(3) 回憶生活中見到的所學圖形。

這樣的圖形生活中也有,誰來說一說你在哪裡見過今天所學的這幾種圖形?

像這樣的圖形生活中還有很多,小朋友課後可以繼續去找一找。

[評析: 引導學生到生活環境中去尋找相應的圖形,加強了幾何形體與生活的聯絡,適時地拓展了概念的外延。]

三、 操作中體驗深化

1. 圍圖形。

(1) 圍長方形、正方形。

① 激趣談話: 小朋友,想不想親手來做一個咱們今天學到的圖形呢?

② 介紹釘子板: 這塊板叫做釘子板,上面的釘子橫著的、豎著的,都排得整整齊齊。

③ 活動說明: 請你們利用釘子板和橡皮筋,兩個小朋友合作很快地圍出一個今天學過的圖形來。

④ 學生活動,教師觀察並注意指導。

⑤ 交流反饋: 把你圍出的圖形向大家介紹一下。

(2) 改圖形。

① 提出要求: 你們有的圍了長方形,有的圍了正方形,如果你圍的是長方形,你能把剛才圍的長方形改成正方形嗎?如果你圍的是正方形,你能把正方形改成長方形嗎?

② 學生活動,教師觀察並注意指導。

③ 交流反饋: 把你改的圖形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改的。

請組內的小朋友互相檢查一下有沒有改對。

(3) 探究為什麼用釘子板不能圍圓。

① 談話激疑: 剛才老師讓大家在釘子板上圍一個圖形,你們圍的都是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今天還學了哪個圖形?如果要你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來,你覺得可能嗎?我們也來動手試一試。

② 交流反饋: 誰來說說圍了以後覺得怎麼樣?

③ 小結: 在釘子板上可以圍出長方形、正方形,但圍不出圓來。

2. 畫圖形。

(1) 活動說明: 剛才我們是動手圍圖形,下面我們再來動手畫圖形。這是一張方格紙,想一想利用上面這一條條橫線和豎線可以畫出今天學的什麼圖形呢?為了畫得規範、漂亮,我們要請尺子來幫忙,下面就請你們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2) 學生活動,教師觀察並注意指導。

(3) 交流評價: 完成的小朋友請同桌評一評,說說畫得怎麼樣。

[評析: 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實踐、合作交流的自主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特徵,初步感受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不同,並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

四、 總結延伸

總結: 小朋友,今天課上我們進行了很多的數學活動,你學得開心嗎?在這些活動中你有什麼收穫?

延伸: 看來今天我們的收穫還真不少。的確,老師發現我們班的小朋友非常聰明,特別會解決問題。老師這兒還有個問題,你願意解決嗎?剛才我們用手中的長方體上的這一個面畫出了一個長方形(演示),那用這個面(演示)也能畫出一個長方形,用這個面(演示)還能畫出一個長方形,想一想用長方體上的這些面,能畫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呢?(根據課上時間讓學生在課內完成或者課外探究)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頁的例題,第3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5以內的加法一課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首次接觸計算的問題,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5以內數的分與合。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數學意識。

本節課包括加法的初步認識和5以內的加法兩部分內容。加法的初步認識是選擇了學生熟悉的在校園中勞動的場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到把兩個數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讓學生看看、擺擺、算算,學習5以內的其他加法算式,並初步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裡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的重點是初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發展初步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習用加法計算解決問題,樹立數學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遊戲:快速搶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認識加法,理解含義

1、談話:我們在學校裡上學,不僅要學習,而且要勞動

看,一些小同學正在校園裡幹什麼出示例1圖

總結:原來有3人澆化,又來了2人,一共有5人。

2、提問:你怎麼知道有5人的?

提問:把3個人和2個人合起來,可以用加法算。(板書:3+2=5)

讀算式:3加2等於5。

提問:3表示什麼意思?2呢?

+表示什麼意思通過交流,明確是合起來的意思

=5表示什麼意思?

小結:+的名字叫加號,它代表了一種計算方法加法。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學會計算,掌握方法

1、連續出示例2的兩幅圖,讓學生說出圖意

2、引導學生根據圖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問:算式中的每個數代表什麼意思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3、誰知道得數多少是怎樣想的

教師對學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實際應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小動物們看到同學們學得這麼好,紛紛把自己的寶寶帶來向大家學習。你們看,誰來了

(1)出示圖1(雞媽媽一家),學生說圖意,提問題,列算式計算。說說怎樣算出來的(可以用多種方法)說說3+1=4這個算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思

(2)出示圖2(小兔一家)、圖3(青蛙一家),按圖1的要求完成。對算式的含義在小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聰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學習,自己也想學加法,回家後,列了許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畫圓圈的方法計算呢!

同桌學生合作,看算式,先畫圓圈,再在書上填得數

集體訂正。糾正錯誤,對學生加以鼓勵

3、想想做做第3題

(1)出示加法算式:4+1=□,

你能說出結果嗎把得數填在書上

(2)出示:2+1=□,1+2=□。引導學生用3的分與合來計算結果

4比較:剛才我們用數圖、畫圓圈、想分與合的方法來計算加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小結:這就是今天同學們學習的5以內的加法。(板書課題)

五、拓展應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題

講述:小白兔看到同學們學得這麼好,正在準備禮物獎勵大家呢!

(1)出示圖1、學生列加法算式,說含義

(2)根據圖2、圖3的意思,學生在書上完成

(3)集體訂正

2、想想做做第5題

談話: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送信的遊戲,大家看到書上的信筒麼?上面都有哪些數?

2+2這封信送到了4這個郵筒裡,為什麼?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麼,用線連一連。

小結:大家用5以內的加法解決了這麼多問題。

回家後,繼續觀察,看看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好嗎?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篇4

設計說明

從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到比較兩個量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是學生認識減法的現實意義的一次擴充套件,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注重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教學伊始,先安排一個“擺一擺”的遊戲,引導學生重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使學生感受到這種方法在比較多少時的優越性,從而自覺地接受並掌握這種方法,為學習新知奠定基礎。

2.注重學生對減法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擺一擺”或“畫一畫”的方法表示題目中的資訊,分析數量關係,使學生明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與“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樣,都要用減法計算。從而加深學生對減法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圓形紙片 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遊戲匯入

1.擺一擺,說一說。

師:第一行擺5個圓形紙片,第二行擺和第一行同樣多的三角形紙片。邊擺邊想:怎樣擺才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呢?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師:我一眼就看出這位同學擺的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不用數就看出來了,能說說你是怎樣擺的嗎?

預設

生:我是一一對應著擺的。

師(演示課件):是這樣擺的嗎?大家覺得這種擺法怎麼樣?

師:請大家按照剛才的擺法再擺一擺,擺的三角形紙片要比圓形紙片多4個。

(學生操作後彙報自己是怎樣擺的)

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擺,能很清楚地發現誰多誰少。

2.匯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擺一擺,說一說”,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數量的多少,體會一一對應方法的重要性,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21頁例6情境圖。

師:從情境圖中你們知道了什麼?

請學生仔細觀察,從圖中找出數學資訊和要解決的問題。

預設

生1:同學們在玩套圈遊戲。

生2:已知小雪套中了7個,小華套中了12個。

生3: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2.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理解題意。

①擺一擺:用圓形紙片將小雪、小華套中的個數分別擺一擺。

②分一分:將小華的圓形紙片分成兩部分,看看小華比小雪多多少。

③說一說:圖中的各部分分別表示什麼?

(2)列式計算,解決問題。

師:你們能列出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預設

生:12-7=5(個)。

師:誰能說說算式中的各部分分別表示什麼?

預設

生:“12”表示小華套中的個數,“7”表示小雪套中的個數,“5”表示小華比小雪多套中的個數。

(3)明確比的過程和方法。

思考:如果沒有小雪套中的7個,能確定小華套中的被分成了哪兩部分嗎?

小結:把小華套中的12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樣多的7個,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5個,所以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用減法計算。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體驗與參與,使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可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教具學具: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第18頁購票圖

創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1、師: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於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將數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絡,讓初入學的國小生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

a、教師演示買票課件。

b、學生觀察畫面,然後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個?

如果以紅衣服排第一,再說一說誰排第二,小聰聰後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最後一位叔叔排第幾?

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處各組巡視、傾聽,並加以指導。

c、各小組抽代表彙報交流。

d、師: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明白自己已經是國小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於接受。]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買好票走了,後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師提問:這時有幾個有在買票?誰排第一?小聰聰排第幾?聰聰後面的兩位叔叔呢?讓學生再一次在具體環境中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同樣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2頁、第43頁,第48頁練習七第2題、第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演示,讓學生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和7。並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2、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熱愛勞動的教育、愛集體、講衛生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過學生觀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

教學難點:

學生會正確書寫數字6。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等。

?教具、學具準備】

電腦課件、計數器、小棒若干、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組織學生從0數到5,再從5數到0。(可用個人計數或指名數等方式進行)

2、出示0~5六個數字,讀數。

3、按順序讀數: 1、( )、( )、4、( )。你能說出下一個數是誰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位新朋友,就是6和7。出示6、7揭示課題。(板書:6、7的認識)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複習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

1、開啟多媒體,出示第42頁的主題圖:

2、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思考以下問題。

要求學生先觀察圖中的內容後,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說說圖中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學生在討論交流的時候,教師要到各組巡視、傾聽、指導。)

3、彙報剛才交流的情況。

師:圖上有些什麼?

生:圖上有同學、老師、桌子、椅子等。

師:圖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圖上有6張桌子,7把椅子,7個人。

師:你是怎樣數教室裡的人數的?(可提示:先數什麼,再數什麼?)

生:先數教室裡面清潔衛生的老師和同學有6人,再數從門口走進來的一位同學,一共是7人;還可以先數學生人數,再數老師,也一共有7人。

師:你是怎樣數椅子的數目的呢?先數什麼,再數什麼?

生:先數已放好的6把,再數又搬來的1把,一共是7把。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情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點。通過交流討論,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4、理解6和7的意義。

(要求:抽學生到黑板數數。)

師問:桌子的張數、同學的個數用數字幾表示?(用數字6表示)板書:6

椅子的把數、師生的個數用數字幾表示?(用數字7表示)板書:7

(二)運用6、7的意義來表示生活中的物體個數。

1、數一數主題圖下面的人數和點子的個數。

2、用小棒或學具擺出6和7,並在投影上展示,加強認識。

3、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兩數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實踐操作,使學生明確6、7的意義]

(三)教學數序。

1、學生認真觀察計數器上的珠子有幾顆?(5顆)再撥一顆是幾顆珠子?學生上臺操作,發現是6顆。再撥一顆是多少呢?(7顆)

2、通過直尺教學數序。

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6和7嗎?

教師也出示直尺圖,提問:6和7應該寫在什麼位置呢?(在5的後面)讓學生自己去發現7以內的數的順序。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操作學具,從明確6與7的大小關係。]

(四)比較大小。

1、用課件出示,先擺5個圓片和6個圓片,觀察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然後根據直觀很容易發現:5個圓片比6個圓片少,6個圓片比5個圓片多。

板書:55

(五)看誰釣魚“多”。

師:今天有一個有關釣魚的做事,在一天,天氣清朗,幾位小夥伴們到小河邊進行釣魚比賽。經過一輪緊張的比賽,他們都釣到了許多可愛的小魚。瞧!這就是他們的收穫。

(課件出示7個裝有不同數目小魚的魚缸。)

(先讓學生觀察畫面,然後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發現 。)

師:(1)先讓學生找準起點,從第1瓶數到第7瓶,再觀察第6瓶裡有幾條金魚。

(2)認真觀察找出裝有6條金魚的瓶子,再從左邊數出裝有6條金魚的瓶子是第4瓶。

(3)從左邊數起找到第7瓶,再數一數瓶裡有多少條金魚。

(4) 你能給這些小貓排一下比賽的名次嗎?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生動的情境,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明確了6、7的序數意義。]

(六)、教學6、7的寫法

觀察字形特點,6像什麼?6是一筆寫完的,從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筆一直寫到下面再畫個圓後完成,7像什麼?

三、鞏固練習

1、做搶答練習。

6後面的數是幾?5後面的數是幾?7前面的數是幾?

[設計意圖:利用遊戲全面複習6和7的認識,使學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學習。]

2、完成練習七第2、3題。

(1)完成第2題。出示題目,明確要求,學生自行完成題目。

(2)第3題,要求獨立完成,再訂正。

四、小結。

五、板書設計

6、7的認識

1、2、3、4、5、(6)、(7)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進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內數的認識{①使學生掌握以計數單位為標準的數數方法。②認識計數單位百、數位百位,以及計數單位、數位、位數之間的關係。③掌握基本的讀數和寫數的方法。},培養自我評價和反思的意識。

2、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設計:

一、匯入: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板書:100以內的數)

下面請小朋友拿出紙,在紙上寫一個100以內的數。

二、讀數和寫數的複習。

請生站起來讀一讀你寫的數。

讀數和寫數都從哪起的呢?————板書: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

三、數的複習

1、從你寫的這個數開始往前數5個。再從它往後數5個。

請個別生起來數。

問:剛才他是怎樣數的?(一個一個數的)————板書:一個一個數。

還能怎麼數?(幾個幾個數)————板書:幾個幾個數。

2、小動物也在數數。我們一起來看看。

瞧:出示企鵝:24、26、28、……請小朋友接下去數。

小貓:95、90、85、……也請小朋友接下去數。

3、你能從你寫的這個數開始,喜歡幾個幾個數,就幾個幾個數,直到老師喊停為止嗎?

四、數的組成的複習。

1、老師也寫了一個數,我來介紹一下:它是由4個十和3個一組成的,它是幾呢?

(板書該數)

2、你能有這種方法向同桌介紹你剛才寫的數嗎?

3、請幾生來介紹。老師板書數字。

問:剛才大家都是用了什麼方法來介紹的呢?————板書:組成。

4、這回小貓也介紹了幾個數,想請小朋友來猜一猜。

出示:小貓。大象。小兔。讓學生在練習紙中做一做。

做完後彙報,其中,小貓:個位上的數是6,十位上的數比個位上的大1。請生說一說怎樣想的。

師:哦,小貓是根據資料數位上的數來介紹的。

除了小貓指著個位和十位以外,我們還認識哪個數位?(百位)

它們這三位是怎樣排的?

板書:百位十位個位

(各位上的數表示……十位上的數表示……百位上的數表示……)

寫的數是兩位數的請舉手,三位數的起立,一位數的招手。

5、請個位上的數是7的同學起立。

請十位上的數是5的同學起立。

請個位和十位上的數相同的小朋友起立。

(能把像這樣的數都找出來嗎?寫一寫練習紙上)

五、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

1、老師也想請小朋友來猜個數。

(用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提醒學生。直到猜對為止,並板書:這個數:87)

2、你寫的這個數和老師寫的這個數來比一比(板書),用上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

3、師: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我們除了用剛才多一些,小一些,多的多,少的多還可以用什麼符號來連線呢?

4、完成練習,校對。說說在比較數的大小時,先看什麼,再看什麼。

5、黑板上有這麼多的數,你能用>或

()>()>()>()>()

()

請生在練習紙上寫一寫。

小蜜蜂們也排著隊出發去採蜜了(出示圖片)它們該採哪朵花呢?

你能幫它找一找嗎?完成練習。

六、小結:今天我們複習了什麼內容?

師:恩,我們複習了100以內的數,複習了數數,寫數,讀數,數的組成,大小的比較……

七、遊戲:搶答

在64和66的中間

比79少1

個位上的數比十位上的數多1

由8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篇8

教學內容

課本110頁的例1和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可以用交換加數的方法和想大數加小數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用9、8、7、6加幾技能學習的計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遷移能力和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和認真負責的態度。

教具準備

軟體

教學重難點

掌握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

1.歌謠

2.口算(計算機顯示)

9+5= 9+3= 8+5= 8+3= 9+4=

9+2= 8+4= 7+5= 6+5= 8+6=

3.計算機顯示:8+9=?讓學生口算並說思考過程,電腦演示各種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用了不同方法進行計算。這節課,我們繼續用這些方法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板書:20以內進位加法)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出示5+7=,同桌合作學習。

a.師問:5+7等於多少?怎樣計算呢?

b.學生獨立試做5+7。c.同桌交流並探討多種計算方法。

d.學生彙報各種演算法,教師板書。

生1: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書)

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書)

生3:想7+5=12,所以5+7=12。(板書)

e.看看每種方法有多少同學選擇。

f.師指導:同學們在計算時喜歡哪種方法並能計算準確,就選擇哪種方法。

2.小組合作,探究5+8、4+8、3+9。

a.學生分析每道題的演算法,把得數寫在書上。

b.彙報不同的演算法,師板書。

3.討論:在20以內進位加法中除了例題中寫出的,5加幾、4加幾、3加幾、2加幾的題還有哪些?

師提示1:20以內是指得數從11到20。

師提示2:進位加是指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生根據提示彙報:(師板書)

a.5加幾有:5+6 5+7 5+8 5+9

b.4加幾有:4+7 4+8 4+9

c.3加幾有:3+8 3+9

d.2加幾有:9+2

學生搶答彙報得數。

4.看書質疑。

5.做一做。

a.看圖列式。

學生看圖,說圖意,列式計算。

注:此題可以一圖四式,學生說哪種都可以。

b.

7+5= 9+5= 8+4=

5+7= 5+9= 4+8=

9+4= 8+3= 9+2=

4+9= 3+8= 2+9=

學生自己做題,觀察上下兩道題有什麼規律。通過觀察,發現加數調換了位置,和不變。

6.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運用了很多方法來計算,有湊十法、還有調換加數位置,想大數加小數,只要計算準確,無論用哪種方法都可以。

練習

1.先說得數,再說算式。(練習二十一第1題)

每個圖形的角上都有一個數,用外面的數加里面的數。按照外面的數變化的順序先說得數,再說算式。

學生彙報。

2.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練習二十一第2題)

時間一分半,答完之後對照投影自批自改。

3.學生自己出題,其他同學搶答。

4.數學遊戲。學生依據得數舉算式卡片。說出自己找到了哪些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