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高中音樂課教案設計8篇

提前制定好一份教學教案,能讓我們在講臺上更好的展現自己的教學實力,教案是我們針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所制定出的書面文體。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高中音樂課教案設計8篇,供大家參考。

高中音樂課教案設計8篇

高中音樂課教案設計1

教學重點:簡介中國民歌的分類,欣賞《川江船伕號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風箏》三首民歌。

教學難點:聽辨號子、山歌與小調

教學過程:

一、簡介中國民歌的三大類的不同特點:

勞動號子:音調鏗鏘有力、豪邁。 山歌:節奏舒緩、旋律明朗。

小調:結構規整、旋律優美。

二、欣賞一組民歌。

1、四川民歌《川江船伕號子》: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對歌曲所起的作用。

說說歌曲音調有什麼特點?屬於哪類民歌?

2、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延長音較多。

說說山歌為什麼用那麼多長音

3、河北民歌《放風箏》:想一想這首歌與剛才的有什麼區別?你能根據歌詞內容畫一幅圖嗎?

三、活動與練習:分組說說自己收集的有關中國民歌的知識。

四、教師小結民歌種類及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結合音樂知識進行民歌欣賞,引導學生從民歌的不同特點進行 區別、歸納。

教學難點:說出號子、山歌與小調不同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賞陝北民歌《腳伕調》,想一想:歌曲屬於哪種民歌型別?

二、哼唱雲南民歌《放馬山歌》,感受山歌的曲調特點——節奏自由、襯詞多。

三、欣賞河北民歌《盼紅軍》,想一想:歌曲的曲調屬於山歌類嗎?為什麼?

四、隨伴奏音樂哼唱《盼紅軍》,感受小調旋律優美、結構規整等特點。

五、聽辯練習:

1、《黃河船伕曲》、《碼頭工人歌》屬於哪種型別的號子? 2、《牧歌》、《小白菜》、《茉莉花》屬於哪種民歌型別?

六、活動與練習

1、你會唱哪些廣東方言歌? 2、創作民歌:

應用1、2、3、5、6五個音創作一首有民歌風格的歌曲。 3、教師示範再集體創作。

七、集體評議。

八、小結。

高中音樂課教案設計2

一、學 科:藝術欣賞

二、教學內容:舞蹈音樂

三、課 型:視聽結合欣賞課

四、教 具:磁帶、錄影帶、vcd、dvd 。

五、教學目的:通過視聽相結合的欣賞方法,讓學生了解在欣賞舞蹈作品時,通過“聽覺”和“視覺”共同來完成作品欣賞,並瞭解音樂對舞蹈表演起到烘托作用、渲染作用、點綴作用從而起到對舞蹈內容的深化作用,並從中瞭解世界多元舞蹈音樂文化。

六、教學過程 : (一) 匯入 新課

放片段無音樂的舞蹈錄影《多彩的腳鈴》,(cl37)然後再放帶音樂的舞蹈錄影《多彩的腳鈴》。

問題:1、你們看了這段錄象後,你覺得舞蹈能離開音樂嗎?2、那麼你們認為音樂在舞蹈中能起到怎樣的作用呢?p29(音樂對舞蹈起到烘托作用、渲染作用、點綴作用) (二) 藝術性的民間舞

我們知道在音樂中有古典音樂、民族音樂、流行音樂之分,而在舞蹈中分為民族舞、芭蕾舞、現代舞,下面,我們分別來欣賞這些舞蹈,先來欣賞經藝術家們加工、提煉、整理的藝術性的民間舞 1、《洗衣歌》

先請大家看書上的詳細介紹(p30、31),並熟悉音樂主題。

請同學視聽這個舞蹈的片段。vcd/3

高中音樂課教案設計3

[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學習拓展視野,讓學生了解我國民族音樂的文化及藝術價值,共同探討感受民歌的風格特點,提高藝術鑑賞力。

2.培養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團隊協作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探究、動手和表現能力。 [教學內容] 民歌的類別與賞析 [課堂型別] 音樂欣賞課

[課堂特點] 以學生主講、展示、討論為主,教師做相對的引導為輔。

[課前準備]

1、選題

勞動號子

山歌

C 小調

D 能歌善舞的民族

E 藝術人生

F 身邊的民歌

2、據學生的特長、能力特點進行小組組合。

3、各小組根據本組的資源、特長進行選題、分工(資源尋找、多媒體或板報製作、小組展示的設計等)

4、小組合成,確定方案,創編、預講。

5、教師提出本課活動要求

A 必須百分之百參與,各組選題,不能重複,要重視過程

B 內容:可適當介紹相關的民族文化、生活,但主要側重於介紹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特徵。

C 展示要有設計,要以一個小的節目型別出現(其中包括唱、跳、彈、說),要注意與臺上臺下同學之間的互動,為了確保自主學習的質量,每組同學要能解答其他組同學提出的相關問題,並且結合本組介紹的特點學唱一首民歌。

6、確定課堂主持人,討論評分標準(佔本學期考查 的45%)由展示資料10%(課件或板報)展示方式15%(形式的創意和互動的效果)、教學重難點的解決10%、時間控制2%、團隊協作8%五個部分組成。

7、各組選出一名代表做評委,全班選出三名同學組成監審組,選一位同學計分。職責:評委按評分標準打分(本組代表不參加本組評分),並當場用最簡練的語言寫出打分扣分理由,監審組則可對平為轉達同學的疑問,並指定評委 回答問題。計分員根據去掉最高、最低分打出平均分。

8、確定展示順序。

9、各組課件的電腦輸入。 [教學過程]

一.匯入:A 在民歌聯唱歌聲中主持人宣佈實踐課開始。B 評委及監審組入座。 C 宣佈評分標準及展示順序。

二.展示、交流、探討(各組按設計方案展示,其中穿插老師與評委的點評、監審組的提問和各種互動活動)

1.第一組:勞動號子

A 瞭解勞動號子的產生

B 勞動號子的音樂特點

藝術昇華(如《黃河船伕曲》)

2.第二組:山歌

A 瞭解壯族“三月三”歌會

B 介紹“客家山歌”

C 體驗民俗,山歌演唱。

3.第三組:小調

討論人文地理與民歌的關係(江南民歌)

4.第四組:能歌善舞的民族

A 瞭解新疆、西藏少數民族音樂的節奏特點和基本舞蹈動作

B 民族舞蹈表演

5.第五組:藝術人生――人物介紹彭麗媛

A 瞭解藝術生涯

B 欣賞音樂作品

6.第六組:民歌新唱

A 介紹身邊的民歌

B 民歌新唱展示

三.歸納總結 指出缺點,但不忘鼓勵和讚美學生。

1.知識問答(搶答) 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A 民歌是如何產生的

B 民歌的音樂特點與什麼有關,為什麼?

C 民歌的價值 ( 各組用一句話說出對此次活動的感受。)

老師總結: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歌是很受勞動人民喜歡的,它不像美聲讓人難以接受,各民族、各地區都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歌,過去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勞動生活。隨著時代環境的發展變化,民歌也不斷髮展變化,如今它成了音樂創作源泉的一部分,希望通過感受民歌讓我們體會它的藝術魅力,並從心底裡喜歡它。

注:本教案需由2個課時來完成

高中音樂課教案設計4

>創作於1959年.樂曲內容來自於一個古老而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四世紀中葉,在我國南方的家村祝家莊,聰明掃盲情的祝員外之女祝英臺,衝破封建傳統的束縛,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那裡,她與善良,純樸而貧寒的青年書生樑出伯同窗三載建立了深摯的友情.當兩人分別時,祝用各種美妙的比喻向樑吐露內心蘊藏已久的愛情,誠篤的梁山伯卻沒有領悟.一年後,樑得知祝是個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許配給一個豪門子弟--馬太守之子馬文才.由於得到不自由婚姻,樑不久即悲憤死去.祝英臺得到這個不幸的訊息,來到樑的墳墓前,向蒼天發出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樑的墳墓突然裂開,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對彩蝶,在花叢中飛舞,形影不離.

一、課前預習及導課。

1、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由何佔豪、陳鋼作曲。1959年寫成並首演。當時作者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青年學生。他們為了探索交響音樂的民族化,選擇了這一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題材,吸取了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描述了樑、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與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樂曲的結構為奏鳴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展開部及再現部的內容。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衝突。並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2、這一民間傳說與史實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謂是千年等一回。據史冊記載,梁山伯是明朝的一個縣官,因秉公辦案,有“樑青天”的美稱。梁山伯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橋鎮。可是在挖掘墓地時,發現一墓穴,穴中有一塊刻著“祝英臺女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記載著祝英臺的身世:“祝英臺乃是南北朝時代的陳國人,一生行俠仗義,後來遭貪官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當地人們偷偷將其安葬於胡橋鎮。由於梁祝二人都是為百姓辦好事的人,人們便把他倆合葬在一起。從那以後,在民間就產生了各種各樣關於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授新課

引子:樂曲一開始由長笛奏出了華彩的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

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

呈示部:主部主題──在豎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譯出純樸而美麗的“愛情主題。”

(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少人聽了段旋律都為之陶醉。作者在選取這段主題時可是費了一番苦心。當年他們還是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佔豪曾在杭州越劇團當演員,他對越劇音樂既熟悉又喜愛。在創作《梁祝》時,故事流傳在浙江一帶,越劇是浙江的代表劇種,他決心從越劇音樂中取材。據平時的觀察,許多越劇名演員,不論他們演出任何劇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時,臺下都會博得熱烈地掌聲為之呼應。作者抓住了這段唱腔作為《梁祝》中“愛情主題”的基本音調。這段主題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調。)

副部主題──與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轉入活潑、歡快的迴旋曲。獨

奏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傳說中祝英臺女扮男裝去讀書,在途中與梁山伯相識後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這段音樂主題就是表現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時的情景。)在這段快板過後,音樂轉入慢板,副部主題中的結束部。在絃樂顫音的襯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音樂表現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依戀之情。(傳說中二人在臨別時,祝英臺假意說家中有個妹妹願嫁與梁山伯,約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這樣發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詳的事情就要發生。

展開部:由三部分構成,抗婚、樓臺會、哭靈投墳。

(祝英臺的父親逼祝英臺嫁與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臺抗婚不嫁。)銅管樂奏出了表現殘暴的封建勢力的主題。緊接著小提琴採用戲曲的“散板”節奏,奏出英臺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樂隊以強烈的全奏,襯托著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絃奏出反抗主題。逐漸形成了矛盾衝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但音樂突然停頓下來,又轉入慢板樂段──“樓臺會”(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探望,得知祝英臺為女子也得知祝英臺的痛苦,二人樓臺相會互訴衷腸。)這時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答式的手法“一問一答”,如訴如泣的曲調。

接下去音樂急轉而下──哭靈投墳,樂曲運用戲曲中的緊拉慢唱的手法,將祝英臺悲切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至。(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後不久病故,祝英臺得知後悲痛萬分,她已下定了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她與父親約定,穿素服上花轎,並繞道梁山伯的墳前祭奠,父親同意。那天祝英臺來到墳上向蒼天哭訴後碰碑自盡。)鑼、鼓、管、弦齊鳴表現祝英臺縱身投墳,全曲達到了最高潮,樂隊奏出讚頌的音調。

再現部:樂曲出現了引子的音樂素材,而這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而把我們帶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當祝英臺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臺縱身投入後,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我們又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許多藝術家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這一動人的情節。下面我給同學們朗讀一段“化蝶”的歌詞。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人徘徊,千古傳頌深深愛,山伯永戀祝英臺。

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並肩兩無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臺。

樓臺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彩蝶翩翩花叢來,歷盡磨難真情在,天長地久不分開。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動,對他們的命運給予同情,人們不甘於悲劇的結局,因為我們都憧憬未來美好生活。一雙彩蝶翩翩起舞,飛向遠天,去尋找真正屬於他們幸福,而給人間留下了無限地遐想。

三、總結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全曲,我們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運共呼吸,是那動人的音樂調動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經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於音樂之中,我們的人生就會豐富了許多許多,通過這首作品,也告訴我們人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

高中音樂課教案設計5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音樂 (人民音樂出版社) 【模組名稱】音樂鑑賞 【授課年級】高一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構想】

《黃河大合唱》是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著名詩人光未然創作的大型聲樂套曲。它旋律激昂,氣勢磅礴,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因此,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通過視覺的畫面和音樂來激發學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教學目標】

1、知識:

① 介紹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大型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 ② 作品創作的年代、背景 ③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2、能力:培養學生感受、體驗、理解音樂的能力,朗誦及語言表達情感的能力。

3、情感:感受作品情感內涵,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為中華之崛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

【教材分析】

一、《黃河大合唱》是人民音樂家冼星海1939年3月創作的著名大型聲樂作品,是我國近代音樂史上一部具有強大藝術生命力的壯闊無比的史詩。作品痛訴了華夏搖籃——黃河遭受的苦難;揭示了黃河偉大堅強的氣概;歌頌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堅強必勝的英雄氣概。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藝術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像戰鬥的號角、討伐的文一樣震撼著每一箇中國人的心靈,使中華兒女鬥志昂揚地奔赴戰場,去投入民族解放戰爭,去光復被蹂躪的每一寸土地。

《黃河大合唱》的歌詞是詩人光未然根據原擬寫的長詩《黃河吟》改寫的八樂章歌詞,而且每樂章前都有詩歌朗誦。

《黃河大合唱》的譜曲僅用一週時間,連同伴奏音樂也不過半月。在演唱形式上有獨唱、對唱、齊唱、輪唱、合唱等;在曲式結構上既吸取了西洋音樂的創作手法,又強烈地突出了民族音樂的色彩、風格;在伴奏音樂上,既發揮了管絃樂有巨集大氣魄的特長又突出了民族樂器的色彩;演唱前的詩歌朗誦突出並強化了歌曲的內容,使人頓時熱血沸騰、心潮為之震撼。

《黃河大合唱》是堪與世界任何聲樂名作相媲美的永世輝煌的音樂名著。 《黃河大合唱》共分八個樂章:

1、《黃河船伕曲》激越而驚心動魄的戰歌。

2、《黃河頌》氣勢雄偉的男中音獨唱。

3、《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

4、《黃水謠》民謠體的訴說性民歌。

5、《河邊對口曲》樸素的民歌風格,男生對唱歌曲。

6、《黃河怨》感情深厚、如泣如訴的女高音獨唱曲。

7、《保衛黃河》進行曲體裁的輪唱曲,形象鮮明有力、富於動力。

8、《怒吼吧!黃河》整部作品的精練概括,藝術感染力達到全曲頂峰。

二、作者及創作背景

冼星海(1905-1945),廣東番禹人。青年時期留學法國學習聲樂,1935年回國投入抗日救亡鬥爭。他積極創作演出,作品皆為鼓舞中國民眾同仇敵忔投入抗日的內容。他相繼創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等多首歌曲,大型聲樂作品有《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其他還有《中國狂想曲》等器樂作品。

冼星海回國後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眾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他站在民族鬥爭的前列。他確信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發出怒吼”,他縱筆譜寫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榻上的親年詩人張光年,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情景,聽其朗誦歌頌黃河的詩句,遂蕩起共鳴、樂思如潮。是年3月26日始半月之內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譜曲,寫就了這一劃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

【教學重點】《黃水謠》、《保衛黃河》等作品賞析

【教學難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感受作品的內涵,使之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教學方法】聽一段、唱幾句、議一陣,啟發 感受 參與 陶冶

【課前準備】

1、教師:電腦(或DVD)、大螢幕(電視)、光碟、掛圖等

2、學生: 瞭解抗戰時期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事蹟,瞭解黃河的地理位置及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板書設計】

序曲 主體 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 繪黃河、頌黃河 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精神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1、播放《黃河大合唱》組樂

2、黃河景色圖片聯播

(以這種方式匯入是為了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並發展音樂智慧)

二、話說黃河:

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學習本課之前同學們先七嘴八舌說說自己課前蒐集到的黃河的相關資料,三分鐘後每組推薦一個同學總結該組的資料。

(既是對蒐集的資料的一次整理,也是藉此對蒐集資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對團隊協作的人際交往智慧的一次鍛鍊)

三、自主學習:

專心欣賞、自由朗誦,初步品味歌詞中的內容,深層次地理解歌曲表現的藝術形象。

(1)介紹作品。作者、創作背景、瞭解作品全貌及本課知識點。 (2)教師播放《黃水謠》,學生欣賞。(藉助音樂,以強烈的氣氛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3)請學生說說頭腦中想象到的畫面並談談從音樂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感情?

(完成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交流轉換)

(4)自由誦讀,醞釀感情,朗誦歌曲前的朗誦詞,請學生自告奮勇上臺朗誦,相互作出評價。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在課堂中,應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交流中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提出看法)

(5)教師小結:《黃水謠》

《黃水謠》是一首“民謠體”的歌曲,“民謠體”是指一些流傳民間帶訴說性的民歌,而《黃水謠》則是一首新型的民謠體歌曲。它描繪黃河兩岸沃土千里,千百年來勤勞的人民在黃河兩岸勞動、生活;它借黃水的日夜奔流,傾訴中國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難,在敵寇的鐵蹄踐踏下,人民群眾悲憤填膺,燃燒起階級仇、民族恨的怒火,發出了悲憤有力的控訴。《黃水謠》的曲調寫得十分成功,它深厚寬大,把作者對勞動生活的熱愛,對祖國大地的神情都盡情地歌唱出來。主部的音樂是波浪起伏的,顯示出黃河奔騰叫嘯的威力,象徵著中國人民處在革命戰爭中的嚴酷考驗中,人們的思想感情猶如黃河波濤一樣洶湧起伏、沸騰激盪。主部的第二樂段,曲調親切、明朗,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一副人民勤勞生活的畫面來,表現得深切動人。接著音樂轉入由低沉而逐步推向悲憤的控訴,這是一個4/4拍子的副部樂段,表現了敵寇入侵的鐵蹄踐踏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敵佔區的人民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樂段結束在兩個連續的四度下行,感人甚深。《黃水謠》最後是主部的再現,深沉地訴說著這空前的災難。

(6)巧妙過渡、感性匯入

剛才同學們欣賞了《黃河大合唱》的第四樂章《黃水謠》。當音樂進行到“自從鬼子來,百姓遭了殃,姦淫燒殺一片淒涼„„”時,我們看到了日本人殘害中國百姓的各種畫面,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這段慘痛的歷史,都會以各種方式奮起打擊侵略者,誓死保衛自己的祖國,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7)欣賞《保衛黃河》

a、分組討論,讓學生談談欣賞後的真實感覺(學生自由發言) b、整首合唱曲的情緒如何?(學生自由發言) c、指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齊唱、輪唱) d、試著看老師的指揮手勢練唱《保衛黃河》

(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啟發,誘導學生,給予肯定與鼓勵)

四、教師課堂小結:

革命烈士拋頭顱撒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足夠強大,我們仍然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與堅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為使我們的民族躋身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將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向實際行動,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作業佈置】

(1)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水謠》部分,並進行表演唱 (2)《黃河大合唱》中,你最熟悉其中哪一曲?哼唱一下,並談談你對音樂的體驗。

【教學後記】

增強課堂活力是上好音樂課的首要條件,要使課堂氣氛活躍,就要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每一首樂曲都包涵了豐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感悟,教師應幫助學生把這種資源挖掘出來。在進行《黃河大合唱》教學時,我要求學生查找了許多關於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歷史及文化精神方面的資料,在課前交流時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教與學雙向交流互動,針對學生的實際,我加以因勢利導,在課堂上給學生留下“交往”的空間,引導他們進行良好的交往與合作,營造平等、民主、輕鬆、活潑的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的思想。

高中音樂課教案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我國京劇文化藝術中的行當和表演動作的程式,以及京劇的伴奏樂器有所瞭解,培養他們對京劇的興趣和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

2、通過對京劇中唱、念、做、打四種藝術特徵的介紹,啟發學生積極體驗與感受,從而提高學生鑑賞京劇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做多種形式的參與和感受。

2、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

3、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做到聲像結合、視聽結合。

教學特色:京劇藝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不可能用一節課講完,本堂課從選材到組織,能簡便地讓學生清楚地瞭解京劇的特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學生聽《智取威虎山》音樂走進教室。

二、匯入:老師演唱兩首京劇的歌曲,讓學生猜歌名。介紹京劇的歷史。

三、介紹京劇的行當:京劇的行當分為生、旦、淨、醜四大類。但在初期,京劇的行當仍分為生、旦、淨、末、醜五大類,後來才把生行和末行合併,取消了末行。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展示生行扮相的圖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馬旦、貼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圖片)淨:指在面部勾畫各種臉譜,故又稱大花臉。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淨(黑頭、銅錘)、副淨(架子花臉)、武淨(武花臉)等。(展示淨行扮相的圖片)醜:屬於喜劇的角色行當,又叫“小花臉”。分文丑(方巾醜、彩旦、醜婆等)和武丑(又稱“開口跳”)等。(展示醜行扮相的圖片)

四、介紹京劇的樂隊

京劇伴奏樂器分打擊樂與管絃樂。其中,打擊樂是京劇伴奏樂器中的靈魂。京劇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規定的節奏進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揚頓挫,“做”則是舞蹈,而舞蹈必須表現出鮮明的韻律,誰來控制、體現節奏,那就是打擊樂。

打擊樂器有板、單皮鼓、大鑼、鐃、鈸等,稱為“武場”;管絃樂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絃,稱為“文場”。

五、重點介紹京劇的唱、念、做、打四種藝術特徵。

1、唱:欣賞《穆桂英掛帥》中《猛聽得金鼓響》選段,和《紅燈記》中《血債要用血來還》選段,分析花旦和老旦的音樂特色。花旦:細、嬌柔。老旦:粗、厚實。京劇把“唱”、“念”、“做”、“打”都綜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劇目和場次中,“唱”、“念”、“做”、“打”各有側重。但從總體上來說,京劇還是以“唱”為主,京劇界傳統說法是“唱”居首位;在觀眾的語言中,把“演戲”說成是“唱戲”,這也可以說明,歌唱在戲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須有基本的技術功力,不僅要擴大音域音量,鍛鍊歌喉的耐力,還要學會歸韻、運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評一個演員技藝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劇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劇的流派紛呈,它的唱以其絢爛多彩而獨具魅力。

2、念:欣賞《失街亭》中的對話,讓學生感受劇中的唸白是否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對話一樣,很顯然,京劇中的唸白不同於我們日常的對白,它在推動劇情、刻畫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戲諺“千斤話白四兩唱”就正是為了強調唸白的重要性。唸白為“韻白”、“京白”兩種,“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韻白”則講究韻味。唸白在音調上要抑揚起伏、節奏上要疾徐頓挫,除此之外,唸白中的語氣、語勢、需要突出其節奏感,從而增強它的表現力與感染力。總之,京劇的唸白,無論是“韻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語言,而是經過藝術提煉的語言,近於朗誦體,具有節奏感和音樂性,並與唱腔協調,相互銜接,使唸白達到傳神的藝術境界。

3、做:欣賞《拾玉鐲》開門、餵雞、穿針三個片段。戲曲除了通過語言,而且要通過行動,來展示人物之間的關係,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徵,京劇中的“做”正是為了完成以上任務而強調的一門功夫,所以稱為“做功”也稱“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體系。京劇中對種種生活情景,如開門、關門、上樓、下樓、上船、下船、乘馬、行舟、飲酒、跪拜,種種不勝列舉的情景,在表演時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

4、打:欣賞《三岔口》,“打”是戲曲形體動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武術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鬥場面的高度藝術提煉。京劇的武打範圍廣,難度大,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舞臺動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時,刀槍滿臺飛,構成圖案,有節奏、有層次,穩、準、美的體現著劇情。做為武戲的演員,需經過特別的訓練,自覺地練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瞭。

京劇在武戲劇目的豐富過程中,形成了武生行當,提高和發展了武打的技巧。那麼,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兩門功夫是必須具備的,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傳統武戲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統稱,“毯子功”包括翻、躍、騰、撲各種技藝,俗稱“筋斗”,因為這些技藝的難度大,技術複雜,練習時需要在毯子上進行,以免練功者受傷,所以又稱“毯子功”。

六、欣賞《唱臉譜》。

展示中國的文化遺產,引起學生的驕傲和自豪——我是中國人。

七、總結和拓展。

作為當代的青年應該怎麼樣繼承和發揚京劇音樂。

高中音樂課教案設計7

一、教育理念

音樂欣賞課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和發展出發,結合音樂生活的時代特點,改革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以素質教育和主體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充分運用音樂本體語言,使學生真正走進音樂、感悟音樂、理解音樂,使學生學會欣賞通俗音樂。

二、教學內容:

人民音樂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音樂鑑賞》第十七單元第三十三節《流行風》。

三、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目標

1、聆聽《思念》、《懂你》及《好漢歌》,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並在此基礎上認識其題材、體裁及音樂風格。

2、在聆聽、感受、體驗歌曲的基礎上,瞭解通俗音樂的基本特徵,並用健康向上的審美標準認識通俗音樂的社會價值。

五、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講解和指導,讓學生唱出風格,唱出文化內涵。

六、教學方法:

採用演示法、激趣法、討論法、講授法、啟發式教學

七、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播放流行的通俗歌曲《酸酸甜甜就是我》。(張含韻演唱)

2、學生在音樂聲中走進教室。

二、匯入新課:

1、用歌曲匯入課題:

請學生根據課前教師播放的歌曲,回答問題:

⑴、這首歌曲曲名叫什麼?(《酸酸甜甜就是我》)

⑵、是由誰演唱?(張含韻演唱)。

2、結合所學習的音樂知識,思考一下這首歌曲屬於藝術歌曲、民歌還是通俗歌曲?(通俗歌曲)

3、提問:為什麼喜歡通俗歌曲?

學生分析並回答。

教師提問後總結並出示課題:好聽,易唱易學的歌曲和音樂,比如輕音樂、通俗歌曲、爵士樂、搖滾樂、迪斯科音樂等等。這些都可以稱為通俗音樂。

(創設情景,播放與欣賞內容相關的歌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匯入課題。)

三、新課

1、音樂知識:

(將音樂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一定的瞭解和認識。)

學生閱讀課本中的音樂知識,師生共同學習。

1)通俗音樂定義。

2)通俗音樂的內容。

3)通俗音樂的特點。

4)通俗音樂與民間音樂的關係。

5)通俗音樂和古典傳統音樂的區別。

教師總結:通過對兩部分音樂知識的學習,我們對通俗音樂在定義、形式、內容等特點以及它與其它音樂形式的聯絡區別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為了更好地瞭解和感受通俗音樂,在今天的欣賞課中,我們將要欣賞三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通俗歌曲。它們分別是歌曲《思念》、《懂你》和《好漢歌》。用心感受這三首歌曲所表達的不同的主題思想及它們在演唱風格上的區別。

2、欣賞音樂作品:

1)、閱讀課本提示並欣賞歌曲《思念》。

①介紹作品:《思念》創作於1987年,由毛阿敏在1988年春節聯歡會上首唱。

②教師範唱:《思念》

③分析作品並提問:

A、歌曲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B、演唱風格應如何把握?

教師總結:歌曲表達了人生離別的思念、惆悵之情;演唱風格激動、哀怨。

C、歌曲中的“蝴蝶”指的是什麼呢?那麼歌曲中為什麼比喻成蝴蝶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歌中的蝴蝶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愛情,總的來說,是人們心中最寶貴最珍惜的東西。用蝴蝶比喻友情的美麗和稍縱即逝。

④師生互動:啟發學生回答並演唱歌頌朋友的歌曲。

2)欣賞歌曲《懂你》。

⑴提問:①同學們熟悉這首歌嗎?(《懂你》,由歌手滿文軍演唱)。

②這首歌曲中的“你”指的是誰?(母親)

⑵介紹作品:《懂你》這首歌表現了一個母親為撫養子女含辛茹苦、甘於奉獻的偉大情懷。

學生閱讀課本提示,回答兩個問題:

A、這首歌曲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B、它的演唱風格是怎樣的。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的主題思想是了對母親的真摯美好的情感。演唱風格深情愛戀。

⑶學生演唱。

3、欣賞《好漢歌》

⑴欣賞歌曲《好漢歌》。

①分析歌曲:電視劇《水滸傳》主題歌。演唱風格粗獷、豪放。

②歌曲旋律特點:採用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釘缸》的民間音調,具有通俗與民歌相融合的特點。體現了通俗音樂與傳統音樂的聯絡。類似的歌曲還有《青藏高原》(西藏民歌音調)、《天堂》(蒙古民歌音調)等。

⑵學生學唱歌曲。深入體會歌曲的演唱風格。

(這個環節的教學目標是聆聽音樂,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和理解。在這一環節中,採取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如名言、圖片及多媒體技術等吸引學生專注地聆聽音樂,深入體驗音樂作品,展開聯想和想像;能夠運用正確的審美觀、科學的方法,對音樂作品進行適當的審美評價。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根據個人的情感體驗、想象進一步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藝術處理與鞏固

1、同學們有喜歡的歌曲和歌手嗎?

2、同學們喜歡他們的理由是什麼?

教師總結:現在的中學生大都有自己喜歡的歌手,喜歡的型別也多種多樣。喜歡的理由大致有兩點:首先他們喜歡歌手所演唱的歌曲,其次喜歡他們的形象和才華。

3、分析與辯論:“追星現象”。請同學們針對社會上出現的這種追星現象來思考這樣兩個問題:出現追星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追星,是青少年追求美、崇尚美的審美情趣的體現,是青少年朝氣蓬勃、活潑向上、追求個性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4、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認識這個現象?(將學生分成兩組根據這一現象進行辯論:追星的對與錯。

對中學生來說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但要把握好分寸:

1)不盲目追星。

2)不瘋狂追星。

3)善於從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積極的人生經驗。

(歸納拓展審美昇華:圍繞本課內容,針對相關的熱點問題對教學內容適當拓展、延伸,豐富教學內容。)

五、歸納與總結。

(在課將結束時,用總結性的語言進行總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起了學生的遐想,激發興趣。)

在今天的音樂欣賞課中,我們瞭解了有關通俗音樂的相關知識,體驗了通俗音樂的獨特魅力,探討了與通俗歌曲有關的現象和問題。

通俗音樂大都沒有經過歷史的檢驗,多數是未得公認的音樂創作。通俗音樂中有優美經典的作品,也有一些商業化的、格調低下的作品和表演。因此,其中魚龍混雜,精華與糟粕並存。只有經過不斷實踐的檢驗,才能產生更多優美、高尚、具有高度藝術性的作品。

希望同學們能夠用心去聆聽、去體驗、去感受音樂。

高中音樂課教案設計8

一、學習目標:

(一)聆聽《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理解其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內容,並在此基礎上認識、瞭解蕭友梅與黃自的生平及主要貢獻。

(二)在認識、瞭解清唱劇《長恨歌》的基礎上,初步掌握有關清唱劇的基礎知識。

(三)初步瞭解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我國專業音樂事業興起的情況。

二、重點、難點:

重點:《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的藝術表現力的發掘,音樂旋律、情緒、聲部層次等方面的特點。

難點:指導讀譜,聆聽音樂,作品的藝術性體現及黃自在中國音樂史的地位及影響。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本節以聆聽、鑑賞《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為重點曲目,《玫瑰三願》《山在虛無縹渺間》《花非花》為拓展曲目。

(二)以賞析《漁陽鼙鼓動地來》為重點,向學生介紹本課的重要知識點“清唱劇”。

四、教學資源建議:

(一)充分利用課本教材、教參、課件資料,教師組織好要精講、聆聽、觀賞的教學資料。

(二)佈置學生查閱有關黃自、蕭友梅的資料,查閱其主要作品的資料及貢獻。

(三)學生注意聽賞mp3資料《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體會作品的基本情緒,並閱讀課本相應介紹。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一)教學方法:(針對教師)

1.在聆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比較,從作品內容、音樂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藝術表現力。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充分利用對比法、歸納法與前一課作品進行比照。

3、指導學生去梳理近代音樂發展脈絡,體會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性。

(二)學生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1.努力通過賞析,去歸納、梳理近代音樂發展脈絡,體會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性。

2.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充分利用課本資源、音像資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礎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問題。

3、努力用演唱、讀譜、分析作品深刻體會作品的音樂表現。

六、教學過程:

七、教學評價建議:

1.學生能夠相對獨立完成本節“拓展與研究”相應內容。

2.能夠有一定表現地歌唱《問》,初步學會讀合唱譜欣賞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