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幼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篇

大家在制定教案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與時俱進,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幼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篇

幼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對聲音感興趣,瞭解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2、初步瞭解噪音的危害,喜歡欣賞悅耳的聲音。

3、知道製造噪音是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同時也能避免聽噪音。

活動準備:

1、自制“聲音魔箱”一隻,內有一些容易發出聲音的物品:鈴鼓、裝有黃豆的小瓶子、會發聲的動物玩具等等。

2、不同材料質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種物體供幼兒操作。

3、錄有多種聲音的磁帶。

活動過程:

1、歌唱、傾聽活動:周圍世界隨意的聲音。

(1)複習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在歌聲中體會聲音的美好與神奇。

(2)教師:聲音的本領可大了,不僅能告訴我們誰來了,還能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仔細地用耳朵聽一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2、摸箱觸物遊戲,體驗猜測聲音的樂趣。

(1)(出示“聲音魔箱”)教師:聲音真是我們的好朋友,看!這裡有一個“聲音魔箱”。請你上來隨便摸一樣東西,並讓它發出聲音,下面的小朋友要猜猜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2)請3~4位幼兒上前遊戲,讓其他幼兒一起聽辨聲音,並說說自己的聽辨理由。

3、操作活動,繼續感受不同的聲音,瞭解物體的振動會發出聲音。

(1)教師:看!桌子上那麼多的東西也都忍不住要發出聲音了,可它一個人發不出,需要小朋友的幫助。請你們去試試看,說說自己是用什麼辦法讓它發出聲音的。

(2)請幼兒逐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發出聲音,大家一起聽辨聲音,感受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而且,在觀察中瞭解物體的振動會讓物體發出聲音。

4、引導幼兒討論:你喜歡什麼聲音?為什麼?

(1)組織幼兒傾聽錄音機中播放的不同聲音(如:放鞭炮聲、救護車聲、水流聲、嘈雜的人聲、琴聲等等)。說說自己喜歡聽到什麼聲音?不喜歡聽到什麼聲音?為什麼?

(2)幼兒自由交流:自己聽過喜歡的和不喜歡的聲音,特別是要談談聽到不喜歡的聲音時,是什麼感覺?(不舒服、心煩、害怕等等。)

5、介紹噪音的危害,教育幼兒避免聽噪音。

(1)教師:不好聽、亂糟糟的聲音我們叫它噪音,噪音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害處。經常聽噪音,耳朵會變聾,還容易得心臟病。

(2)引導幼兒積極討論。

小朋友如果到了有噪音的地方應該怎麼辦?(捂住耳朵,或者離開那裡。)

幼兒園裡有沒有噪音呢?(小朋友下課以後大聲吵鬧的聲音。)

在幼兒園裡,小朋友什麼時候可以發出熱鬧的聲音?什麼時候應該發出輕輕的聲音?(遊戲時可以熱鬧,看書、學習或休息時應該安靜,平時應該輕聲講話。)

6、教師小結並鼓勵幼兒學習控制音量的禮儀。

(1)教師: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聲音,上課發言要聲音響亮是為了讓別人聽清楚;人多地方說話聲音輕是為了不影響別人,不製造噪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場合來確定聲音的輕或響。

(2)一分鐘輕聲交流時間,在學會控制音量禮儀的喜悅中結束活動。

活動建議:

1、活動區域創設:把“聲音魔箱”、錄音機、磁帶、一些餐具、玩具、工具等物品投放到“科學探索區”,成立一個“聲音總動員”。引導幼兒在自主活動中進一步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發現和了解聲音的祕密。

2、家園共育:建議家長朋友帶孩子到大自然傾聽、感受天然的聲音,並教育孩子要尊重別人,不在公共場合製造噪音。

3、活動延伸:教師將幼兒在課堂上對聲音“輕或重、好或壞”發表的看法記錄下來,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交談。

4、領域活動滲透:在語言活動中讓幼兒進行“聽聲音自編故事”、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繪畫“藏在聲音裡的祕密”、在音樂活動中學習與同伴進行合唱,學會在集體歌唱中要控制自己的音量、在體育活動中讓幼兒“矇眼聽辨聲音、變換方向走”,進一步體驗聲音活動的樂趣。

幼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篇2

設計背景

告訴孩子們,我們在地球上生活,宇宙中除了地球還有其它鄰居(星球)。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顏色的小飛船,去星際旅行。從而開展《宇宙的奧祕》這個活動主題。讓孩子知道除了太陽、月亮還有其他星星。最後延伸出要做環保,愛護地球。

活動目標

1、通過對不同顏色的分辨去區分不同的星球;以及相對太陽從近到遠排列的位置。

2、能大膽、主見的表達出自己喜歡哪個星球,想去哪個星球玩。

3、孩子們動手用粉筆將飛船和想去旅行的星球連線。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重點難點

1、幼兒認識“地球”在宇宙是一顆星球的概念。

2、幼兒能記住行星的名字,哪個星離太陽最近。

活動準備

1、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月球的圖片,以顏色區分為主。

2、一隻紙製的飛船模型玩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

1、讓小朋友知道自己生活在“地球”上的一概念,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星球,有比地球大的,也有比地球小的。看圖上不同顏色來辨別星球並叫出名字。

2、帶出一架小飛船,讓小朋友“乘飛船”想好準備要去旅行的星球。

二、基本環節

通過探索活動,引導讓幼兒學會運用辨別顏色的方法來分析物體特點。

1、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表達出看到的每個星球的顏色、相對地球大小、基本特點。

2、一起談論各“星球”相對太陽排列順序;哪顆星離太陽最近,地球位於哪裡?

三、結束環節

乘“小飛船”去星球旅行(給幼兒粉筆將飛船與想去的星球連線)

1、 老師引導幼兒回顧一開始說的:“讓小朋友‘乘飛船’想好準備要去旅行的星球”這個問題,讓幼兒自由發揮並動手參與課堂活動。

2、 提問幼兒回答想和誰一起去。

教師小結:宇宙是很浩瀚的,充滿奧祕。一下子讓小朋友瞭解是很抽象的,像太陽、地球、月球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看得見的東西,但又無法“拿出來”給小朋友看,希望通過課堂遊戲互動將此類物體由抽象轉化成一個概念,令小朋友有一個好的初步認識。

四、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宇宙很大,有好多星星,就像我們今天上課所說的內容,但是像地球那樣能有美麗的花,漂亮的蝴蝶,高高的樹木,涓涓的溪水卻只有“地球”。從現在開始就要愛護一花一樹,珍惜每一滴水,拒絕使用“白色垃圾”等等來環保地球。

教學反思

1、反思備課:大班幼兒的年齡段處於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自我表達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個性特徵、思想有了較明顯的表現,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活動內容和教學理論對大班的幼兒起到一個啟蒙引導,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將這個“啟蒙”既簡單明瞭又向良性發展。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將抽象的事物轉成概念,讓班上的幼兒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並能以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得到幼兒的接納,也讓幼兒有了情感發揮的自由空間。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畢竟教學活動的內容都是一些“看得見,卻拿不上來”的物體。二維空間的教材,可能給幼兒思維發展帶來一定限制。還需要在教育內容及其發展線索上改進。

(3)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定會存在個別的幼兒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清楚的理解,比如教師表示贊同時伸出手與幼兒擊掌,幼兒反應不過來。這時教師要在活動參與內容上多進行解釋和示範。用鼓勵方式多與該幼兒互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主題活動語言連貫,主要引導幼兒自主參與,在玩樂中學習知識;在互動中是讓幼兒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蒙發對宇宙的興趣,更加完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

4、如果重新上這節課:在教材上把圖片換成玩具實體,並懸空按天體位置來擺放。多維空間的實物教學會讓幼兒更感興趣、更加容易接受。

幼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水——水蒸氣——水的變化過程。

2、根據故事內容,嘗試用圖片貼出小水滴的旅行過程。

3、在參與小水滴旅行的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水——水蒸氣——水的變化過程。

活動難點:

根據故事內容,嘗試用圖片貼出小水滴的旅行過程。

活動準備:

1、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2、小水滴圖片若干;4幅小水滴旅行圖片若干份

3、音樂《去郊遊》《火車開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出活動內容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郊行嗎?現在老師帶你們一起去郊遊好嗎?(《去郊遊》的音樂響起,老師帶幼兒邊做動作邊進入活動室。)

師:哇,小朋友們快來看這是什麼呀?

(老師帶幼兒到事先設計好的場地,有許多的小水滴。)師:小水滴你在這幹什麼?

師模仿小水滴的聲音答:(小朋友好!我和你們一樣喜歡旅行,這次我很想到天上去旅行,你們說行嗎?我該怎麼去呢?誰能幫我想想辦法?

幼:自由回答師:小朋友們真棒,都能開動小腦筋幫小水滴想辦法。現在,王老師就請小朋友聽聽《小水滴旅行》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教師講述故事,幼兒傾聽故事(播放課件、放靜音)

1、講述故事師提問:

a、小水滴的家在哪兒?

b、太陽照著小水滴,小水滴覺得怎麼樣?它們的身體變的怎麼樣了?變成了什麼?

c、許多小水滴變成水蒸氣升到天空後碰到了一起,變成了什麼?

d、飛到很高的天空,小水滴覺得很冷,它們怎麼辦?又變成了什麼?

2、播放有聲課件,完整欣賞故事

師: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現在讓小水滴自己講講它的旅行故事吧!(播放課件)

師幼共同小結:小水滴旅行的故事聽完了,我們一塊說說,小水滴是怎樣旅行的?(由水—水蒸氣—雲—雨—水)

3、遊戲

(1)角色表演遊戲

a、師:哎,這兒就是小水滴的家—小溪,有誰願意做小水滴,和我這個水滴媽媽一塊旅行去。

b、教師邊講故事,邊帶領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水滴變化過程的狀態。(還可以給幼兒拍照)

(2)操作遊戲師:小朋友和小水滴一塊旅行快樂嗎?(快樂)小水滴也很開心。可她還有一件事情想請我們幫忙,我們安靜下來聽聽看,好嗎?

師模仿小水滴口吻:"我在旅行時拍了4張好看的照片,我想把這4張照片按照我旅行的先後順序貼在這張賀卡的1、2、3、4框中,貼好後送給我們的好朋友們,讓他們和我們一起來分享這次和小水滴旅行的快樂好嗎?請小朋友幫我一起貼。"(小朋友們搬上自己的小椅子有秩序地到桌子旁輕輕坐好。按小水滴旅行的先後順序貼在標有1、2、3、4的賀卡框中)(幼兒自由貼,教師巡視指導)

三、結束部分:

聽音樂,小朋友貼的真不錯,(放《火車開了》的音樂)火車開來了,我們坐上火車,幫小水滴送賀卡給它的好朋友吧!(帶幼兒開火車隨音樂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小水滴旅行記》這個活動它即屬於科學領域,有屬於語言領域。孩子們從小就對水既熟悉又特別感興趣,我們直接說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態、氣態和固態三種狀態,他們一定不感興趣。大班的幼兒處於探索期,對水是熟悉的,但對水的三態變化卻不能很好的認識與理解,因此我設計了這堂課,主要是讓幼兒在語言故事中掌握水與水蒸氣互變的淺顯的科學道理。

在這堂課中,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就在於設計了形象的場景和許多圖片,其次就是師幼互動。形象的場景和圖片激發了幼兒幼兒活動探究的興趣,同時師幼之間適時互動為幼兒的感情交流提供了平臺,也有了經驗的分享,更有不同觀念的碰撞與提升。

作為中班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們都希望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被他人所接受。如果我能在講述故事中多多關注每個孩子的表現,並把遊戲參與到故事中,多與他們建立互動的空間,並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及時的反饋與鼓勵。在提問中,多引發孩子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和思考,孩子的積極性會更高,整節課上下來的效果也會更好。

從這堂課的教學當中,我深刻的領悟到了我們在教學中應善於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引導孩子,善於抓住孩子的心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那麼孩子習才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幼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篇4

知識背景:

本活動運用的知識是有關與飽和溶液和改變液體密度等有關知識。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溶劑裡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增加溶劑密度的方法:新增溶質。本活動的科學原理在於將糖溶解在水裡製成飽和溶液,使該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方法背景本次活動採用了觀察、實驗、探究等方法。

試一試:這是本活動開始的部分。為了讓幼兒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採用了先觀察的方法。請幼兒觀察教師手中的兩種液體——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想一想:“把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有什麼現象?”教師在到紅水的時候應在杯子後面放一張白紙以便幼兒觀察。在幼兒看到水分成兩層後,請幼兒用自己面前的兩種水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分成兩層。讓幼兒在濃厚的興趣下自己親手實驗,引起幼兒實驗和探索的慾望。

說一說:本環節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慾望。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親手的實驗和教師倒的水進行比較,教師應該儘可能的讓幼兒把自己想說的事說出來,並提出一些讓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回答的問題以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師到的水一樣嗎?那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教師可以在幼兒急切的期盼下說出答案“把許多白糖放到紅色的水裡,使勁的攪,一直到化不開為止。”讓幼兒明白,紅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為裡面有許多的糖,水就變重了,重的東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本環節是採取了幼兒自己動手實驗的方法。在幼兒實驗時知道什麼樣的液體可以沉到水底,用什麼方法制作這樣的液體。讓幼兒和第一杯水比較,知道兩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動完成的《綱要》和國家《科學》課程的目標有:

1、通過幼兒的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鼓勵幼兒運用恰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示範性方案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的水的變化,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的興趣並萌發初步的探索慾望。

2、在幼兒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並願意和同伴交流。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二)活動準備:兩杯紅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三)活動流程:

(四)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導題:“小朋友看看,老師手裡有什麼?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師把手裡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有什麼現象呢?”(教師把事先調好的紅色的飽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什麼現象?為了讓幼兒觀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後面襯上一張白紙。幼兒可以看見紅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兩層,非常好看。)

2、試一試:

導語:“小朋友,那麼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

導語:小朋友,你們好看的水做出來了嗎?和老師做的水一樣嗎?(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導語:“小朋友知道為什麼你們的水不能象老師的一樣好看嗎?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紅水和小朋友的紅色的水有什麼不一樣的。”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師的水很濃,象是蜂蜜一樣,粘粘的。告訴幼兒:“因為老師在水裡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麼多的糖在水裡化了,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紅色的水會在下面,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紅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製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裡,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裡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五)活動評價: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製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活動反思:

反思一:創設環境有利於孩子

反思二:追隨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反思三:當提問不利於孩子活動時,及時引導,加以調整

反思四:重視幼兒的探索讓孩子,在操作中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

存在問題:

1、我在課前還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便於操作觀察的材料,如每組準備一隻酒精爐、燒杯,讓每個孩子都能親自進行實驗探索,從而能更加引發孩子們的探索慾望。

2、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於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

3、對活動的組織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調整的孩子行為還比較謹慎,不夠大膽。如在這次活動中的生成課程轉換得比較猶豫。

4、及時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還不足,活動後立即反思顯得條

材料與環境創設

材料:各種會沉浮的玩具,杯子,瓶子,勺,叉,各色顏料等物品。

環境創設:請家長與幼兒一同探討有關“水”的話題,豐富對水的認識。

活動流程

談話——操作感知——講述討論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談話“水真有用”。

教師與幼兒一同討論水的用處及怎樣節約用水,讓幼兒知道:水真有用,沒有水我們人類和動物、植物就無法生存,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

第二環節:操作感知“水真好玩”。

給幼兒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分散自由操作活動。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幼兒自由操作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幼兒初步感知水會流動的特性,二是讓幼兒觀察水的顏色變化,三是讓幼兒感知是的浮沉。所以在自由操作,自由

探索的活動中,讓幼兒減少探索的直覺行動性,增強探索的預見性,有助於讓幼兒的直覺行動思維逐步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

第三環節:講述討論(7分鐘)

這一環節是組織幼兒進行有秩序的集體活動,是在第一環節自由玩水的基礎上,讓幼兒說說你在玩水的過程中用了哪些東西,是怎樣玩的,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講述後,教師作簡單的小結。

第四環節:遊戲:“吹泡泡”。

這個環節屬於延伸活動,教師在水裡加上洗潔精和肥皂粉,帶領幼兒一同吹泡泡。

設計思路

幼兒對水的喜愛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時間、有機會他們總愛在水裡玩耍、嘻鬧,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約,無法盡興地去玩水。因此,我們經常發現在洗手時幼兒們經常把衣服袖子弄溼,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長的時間。為了徹底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尊重他們對水的興趣,使他們對水有更多的瞭解,因此設計了“大家一起來玩水”這一活動。

小班幼兒的思維還處於直覺行動向具體形象過渡的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過自己的親身活動來實現,因此,整個活動以幼兒操作擺弄為主,同時由於小班幼兒的認知能力還比較弱,很難自覺發現水的一些基本特性。所以活動中要藉助某些材料設法使水的這些特性顯露出來,使幼兒親眼目睹這一現象,這樣幼兒才容易理解。

目標

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實際發展水平,我確定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在遊戲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處,知道節約用水,體驗玩水的快樂。

2、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在玩水活動中充分感受水的一些基本特性,這方面是注重幼兒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來構建知識;難點是用語言表達自己看到的現象,這方面注重幼兒語言表達方面的培養。

活動設計背景

本活動運用的知識是有關於飽和溶液和改變液體密度等有關知識。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溶劑裡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增加溶劑密度的方法:新增溶質。本活動的科學原理在於將糖溶解在水裡製成飽和溶液,使該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活動目標

1、通過感受不同水的變化,萌發幼兒初步的探究慾望,體驗成功的樂趣。

2、引導幼兒初步的嘗試、感知和發現飽和溶液。

3、讓幼兒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與同伴交流實驗過程與結果。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嘗試自己動手製作飽和溶液。

活動準備

兩杯有顏色的水,兩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筷子。(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匯入:“小朋友看看,老師手裡有什麼?

我要變個神奇的魔術,把紅色的水倒入透明的水中,看看會發生什麼?

(老師邊講述過程,邊著重提出:將有顏色的水慢慢的緩緩的倒入透明的水中)

這杯透明的水還跟剛才一樣嗎?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紅色的水現在在杯子的上面還是下面?

2、試一試:

小朋友,那麼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

(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

導語:你們透明的水有什麼樣的變化?

(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

想知道老師的魔術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彆著急,讓我們先來看看大螢幕。(放課件)

你看到了什麼?

螢幕上的實驗成功了嗎?為什麼?(因為和老師的水一樣分為上下兩層)

他是怎麼做的?(請幼兒自由回答)

請小朋友觀察老師這杯有顏色的水與你們有顏色的水有什麼不同。(有沒融化的糖,水很稠)因為老師在水裡加了好多好多的糖,直到水吃飽了糖,再也吃不下去,變成了飽和溶液。水吃了那麼多的糖,就會變得重起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吃飽了糖的飽和溶液才會沉在水底,而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有顏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和白糖,)製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裡,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裡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5、分享

將自己做的奇妙的水拿到老師的桌上擺好,相互說說自己是怎麼做的?結果又是什麼樣的?(是很清晰的分層,或是淺淺的一點點分層,或者沒有分層)

6、延伸:

請小朋友想想還有什麼東西也能在水中製作飽和溶液?回家自己動手嘗試下。

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製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觀察記錄

參加本活動的幼兒共44名,每位幼兒在實驗中都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在第一次將普通的紅色的水放透明的水裡時,幼兒沒有看到分層的現象都感到很失望,有幾個幼兒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教師分了層的水。在第二次製作糖水的過程中,幼兒都知道放很多的白糖,有7名幼兒用小勺攪的很好,粘度也很好。但是有十幾名幼兒不敢大膽的放糖,只是小心翼翼地用小勺舀了一點點糖,後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又放了一些糖。大部分幼兒將製作好的糖水倒進了透明的水裡,有二十三名幼兒成功了,他們高興地叫著:“老師快看,我的水可好看了。”有九名幼兒本來也成功了。可是他們用小勺在水裡攪了幾下,結果本來已經分層的水又變成了一杯紅色的不分層的水。十七名幼兒沒有成功,原因是糖放的少了,糖水沒有飽和,水的密度沒有太大的增加,所以兩種水又混合在一起了,沒有發生分層的現象。

知識背景

本活動運用的知識是有關與飽和溶液和改變液體密度等有關知識。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溶劑裡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增加溶劑密度的方法:新增溶質。本活動的科學原理在於將糖溶解在水裡製成飽和溶液,使該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方法背景本次活動採用了觀察、實驗、探究等方法。

試一試:

這是本活動開始的部分。為了讓幼兒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採用了先觀察的方法。請幼兒觀察教師手中的兩種液體——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想一想:“把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有什麼現象?”教師在到紅水的時候應在杯子後面放一張白紙以便幼兒觀察。在幼兒看到水分成兩層後,請幼兒用自己面前的兩種水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分成兩層。讓幼兒在濃厚的興趣下自己親手實驗,引起幼兒實驗和探索的慾望。

說一說:

本環節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慾望。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親手的實驗和教師倒的水進行比較,教師應該儘可能的讓幼兒把自己想說的事說出來,並提出一些讓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回答的問題以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師到的水一樣嗎?那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教師可以在幼兒急切的期盼下說出答案“把許多白糖放到紅色的水裡,使勁的攪,一直到化不開為止。”讓幼兒明白,紅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為裡面有許多的糖,水就變重了,重的東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

本環節是採取了幼兒自己動手實驗的方法。在幼兒實驗時知道什麼樣的液體可以沉到水底,用什麼方法制作這樣的液體。讓幼兒和第一杯水比較,知道兩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動完成的《綱要》和國家《科學》課程的目標有:

1、通過幼兒的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鼓勵幼兒運用恰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示範性方案

(一)活動目標:1、通過不同的水的變化,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的興趣並萌發初步的探索慾望。

2、在幼兒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並願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動準備:兩杯紅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三)活動流程:

(四)活動過程:1、看一看,想一想談話導題:“小朋友看看,老師手裡有什麼?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師把手裡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有什麼現象呢?”(教師把事先調好的紅色的飽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什麼現象?為了讓幼兒觀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後面襯上一張白紙。幼兒可以看見紅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兩層,非常好看。)

2、試一試:導語:“小朋友,那麼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導語:小朋友,你們好看的水做出來了嗎?和老師做的水一樣嗎?(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導語:“小朋友知道為什麼你們的水不能象老師的一樣好看嗎?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紅水和小朋友的紅色的水有什麼不一樣的。”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師的水很濃,象是蜂蜜一樣,粘粘的。告訴幼兒:“因為老師在水裡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麼多的糖在水裡化了,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紅色的水會在下面,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紅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製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裡,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裡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五)活動評價: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製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活動設計背景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製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本次活動採用了觀察、實驗、探究等方法,讓幼兒認識到科學的奧妙,激起幼兒探索慾望及興趣。

活動目標

1、運用感官初步感知白糖、鹽溶解在水裡後水會變味。

2、通過操作感受物質在水中溶解的物理現象,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表達出來。

3、願意參加實驗活動,對實驗操作有興趣,激起探索慾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操作感受物質在水中溶解的物理現象,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1、水壺,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標記圖。

2、白糖、鹽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一、觀察、嘗試活動,匯入主題。

1、讓小朋友品嚐白開水。

2、感知水的奇妙。

3、交流談話:淡淡的水怎麼會變成甜甜的水?

4、小結:糖碰到水,就被水溶解了,眼睛看不見它了,可是用嘴巴一嘗就能嚐到它的甜味。

二、幼兒探索:變甜甜的水

1、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2、交流:你剛才是怎麼變的?先拿什麼?然後做什麼?加什麼?用標記圖表示出幼兒操作的過程。

3、小結:真奇妙,淡淡的水中加入糖就變成了甜甜的糖水。

三、再次探索:變不同味道的水

1、談話:你還喝過什麼味道的水?是怎麼變成的?

2、出示鹽:這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東西?讓幼兒聞一聞、猜一猜。

3、幼兒再次操作,交流自己的發現。淡淡的水中加入鹽會變成什麼味道。

4、小結:淡淡的水中加入白糖,水就變成甜甜的;淡淡的水中加入白色的鹽,就變成鹹鹹的。

四、活動總結

淡淡的水中加入糖、鹽就會變成不同的味道。

五、活動延伸

1、嘗試把糖、鹽同時加入水中,觀察水會變成什麼顏色,品嚐一下水的味道。

2、讓幼兒回家在大人的帶領下去品嚐橘子水、奶粉等等。

教學反思

玩水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但對於四、五歲的幼兒來說,瞭解水的特性是不容易的。《奇妙的水》是一節科學活動,本課本人將會通過實驗、操作,藉助白開水、糖水、鹽水使水的特性一一顯露出來,讓幼兒在親眼目睹、親身體驗中理解水、認識水。

物質在水中溶解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物理現象。本活動旨在通過體驗水的味道的變化讓幼兒探究、瞭解某些物質在水中溶解的物理現象。採用變魔術的形式,是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的;實際上是對科學探索方法的隱性引導,激發孩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相同的結果。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探索,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瞭解濃度和水之間的關係,對科學現象感興趣。

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看到的現象並願意和同伴交流。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教師:紅色的飽和糖水、透明水。

幼兒:抹布人一塊

第一次操作:普通紅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第二次操作:普通紅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糖(每組一份)勺子(每人一個)

第三次操作:@紅色的飽和糖水(每組一份)

@糖(每組一份)勺子(每人一個)普通的紅色水、透明的水(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教師表演魔術,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1、匯入,幼兒猜測。

教師:今天謝老師要給小朋友表演一個魔術,請你看看,老師手裡有什麼?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老師把手裡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2、教師實驗。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老師慢慢的將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能不能變成兩層?

二、幼兒嘗試探索實驗。

1、試一試。

教師:小朋友,那麼你們想做這樣神奇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

2、討論:

教師:小朋友,你們成功了嗎?

教師:為什麼你們沒有成功呢?(想一想,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三、出示神祕的新增物“糖”,幼兒再次進行探索。

1、出示糖。

教師:因為老師的水裡加了一種的東西,而你們的水裡沒有,是什麼呢?(糖)

教師:老師的水裡加了糖,可是你們看到糖了嗎?糖去哪了?

總結:糖都溶解在了水裡,所以我們看不見。

2、幼兒進行探索實驗。

教師:這一次請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材料再來試一試吧!

3、討論。

教師:孩子們,這次你成功了嗎?

@成功了。你是怎麼做的?(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方法)

@沒有成功。為什麼加了糖還是沒有成功?(幼兒討論)

總結:放很多很多的糖。

四、出示紅色的飽和糖水。幼兒進行探索。

1、出示飽和的紅色水,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放了很多很多的糖的紅色的水是什麼樣子的?(幼兒觀察討論)

小結:老師的水很粘稠。

2、幼兒實驗。

教師:讓我們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放很多很多的糖,水變得粘稠的時候再來試一試吧!

3、討論。

(1)教師:這次成功了嗎?

(2)教師:為什麼加了糖紅色的水會沉下去呢?(幼兒討論)

小結:在水裡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麼多的糖溶解在水裡,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

五、延伸活動

小朋友紅色的水裡放了糖能變成兩層。如果放入鹽會發生什麼

呢?如果在透明的水裡放入糖又會發生什麼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吧!最後,自己把桌子收拾乾淨。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以上就是差異網為大家帶來的6篇《幼兒園幼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奇妙的水》》,您可以複製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件以便編輯使用。

幼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科學童話《小水滴旅行記》,理解故事內容,瞭解水的迴圈過程。

2、根據故事內容,嘗試用簡單的圖形表現出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3、樂意參與小水滴遊戲活動。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臺,電視機;白紙、蠟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通過謎語,引出小水滴。

二、欣賞科學童話《小水滴旅行記》,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1、你們知道小水滴是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嗎?

2、教師講述故事,提問:請你說說,故事裡說了些什麼?

三、教師引導幼兒邊看書,邊聽教師講故事。

1、通過提問,使幼兒進一步瞭解故事內容。

(1)這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請你說說故事裡有誰?

(2)小水滴從哪裡來?流到哪些地方?後來又到哪裡去了?

(3)小水滴在大海里,高興嗎?後來小水滴變成了什麼?

2、組織幼兒討論:你喜歡《小水滴旅行記》這個故事嗎?聽了這個故事後,你知道了什麼?

3、幼兒自主的閱讀童話故事《小水滴旅行記》。

四、啟發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1、教師:小水滴從天上落下來,經過很多地方,最後,到達大海,變成水蒸氣飛向天空。你能用畫把它記錄下來嗎?然後再告訴大家,好嗎?

2、幼兒在紙上進行繪畫記錄小水滴旅行的過程。教師個別指導。

3、展示幼兒的記錄材料,放在實物展示儀上,讓大家互相交流,講述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五、遊戲活動:太陽和小水滴。

幼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篇6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操作,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對科學現象產生探索興趣。

2、初步探索潛水器沉浮的原理,萌發主動思考和探索的意識。

二、重點:

通過各種嘗試對科學現象產生探索興趣。

三、難點:

初步探索潛水器沉浮的原理。

四、活動準備:

1、橡皮泥球、乒乓球、夾子、氣泡膜、可樂瓶人手一份、水盆每組兩個、毛巾每組一條。

2、潛水艇沉浮示意圖一張。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小朋友們,今天和王老師一起去找找潛水艇的祕密吧!在找潛水艇的祕密之前,王老師要先考考小朋友們,你們看王老師這裡有些什麼?(橡皮泥球、乒乓球、夾子、氣泡膜。)

(二)沉與浮

1、誰會沉?誰會浮?

(1)設疑:你們猜一猜橡皮泥球、氣泡膜、夾子、乒乓球在水裡,誰會沉下去?誰會浮起來?(請幼兒自由討論,預設並猜想可能出現的結果。)

(2)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樣(教師操作,幼兒觀察並驗證自己的猜想。)

(3)教師小結:原來在水裡的時候乒乓球、氣泡膜會浮起來,橡皮泥球、夾子會沉下去。

2、換一換。

(1)那怎樣才能讓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呢?(給予幼兒一定時間自由思考討論。)

(2)請試一試你的想法。(幼兒嘗試用自己想到的方式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你成功了嗎?你是怎麼做的?你覺得它為什麼會下沉(上浮)呢?(幫助幼兒梳理總結經驗。對於失敗的幼兒,要鼓勵他們不氣餒,同時引導他們找出失敗的原因。失敗對幼兒也是一種經驗積累的好機會,要適度把握。)

(4)教師小結:當乒乓球和氣泡膜變重的時候,他們會下沉。改變橡皮泥球的形狀或是藉助浮力較大的物體的幫助,可以讓沉的物體上浮。原來,沉浮是可以發生改變的。

(三)潛水艇的祕密。

1、潛水艇的沉與浮。

(1)我們現在來找找潛水艇的祕密,我們做了實驗後發現改變物體的沉浮很困難,可是,為什麼潛水艇在水裡可以想浮就浮,想沉就沉呢?(幼兒帶著問題思考。)

(2)老師這有一個可樂瓶子,假如它是潛水艇,你用什麼辦法讓它沉下去,讓它浮起來?請你試一試。(幼兒結伴討論,隨後操作。引導幼兒活動後進行材料的整理,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2、觀看潛水艇沉浮示意圖。

(1)出示潛水示意圖,提問:潛水艇為什麼會沉下去,為什麼會浮起來?(幼兒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總結。)

(2)教師總結:潛水艇是通過排水系統改變自身的重量,排水上浮,進水下沉的原理進行工作的。

(3)結束語:今天我們找到了潛水艇的祕密,回去之後我們再去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有趣的沉浮好嗎?

(四)活動延伸:

1、益智區投放紙船、木材等材料,引導幼兒繼續探索,進一步體驗沉浮實驗帶來的樂趣。

2、和爸爸媽媽去科技館參觀,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便利,並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拍一些有趣的照片,帶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