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成長報告範文3篇

大學生經過這一學期的心理健康,一定都成長了不少,那麼都有及時寫一篇報告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成長報告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閱。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成長報告範文3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成長報告範文1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一些新形勢下的心理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這些問題尤為突出。大學生往往面臨著學習壓力、就業壓力、人際交往困難等多種問題,造成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的現狀。而公共藝術教育正好可以通過審美與藝術的途徑,將大學生的種種壓力合理疏導,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為他們提供情感宣洩,促進人際交往能力,真正使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

公共藝術教育是一種面向大眾,通過藝術的形式培養審美能力、提升公民修養的重要教育手段。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高校教育開始引入公共藝術教育。我國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培養學生美育的主陣地,併為完善大學生人格、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就對公共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進行簡要探究。

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概況

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情操,提升人文素養;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感受美、創造美、欣賞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目標。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人們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公共藝術教育選修課體系趨於完善,公共藝術教育已經成為了高校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雖然我國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比如課程設定時間不足、教學方法過於單一、課程的專業性不足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尤其是目前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沒有很好的與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相結合,所以這正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大學階段是學生人格成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精神飽滿、愛好豐富、思維活躍,充滿了想象力與創造力。學生們渴望在大學之中學習到更多知識,渴望交到更多朋友,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這些都是他們的自我意識逐漸成型的標誌。但是在當今高校的大學生群體中,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確不容樂觀。總體來說,很多大學生缺乏遠大理想,沒有完善的學習目標。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弱,同學之間經常出現矛盾。部分學生還存在生活能力不足、情感脆弱等問題。根據年級來說,低年級的大學生剛剛擺脫了大學聯考的壓力,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後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不認真學習、沉迷網路等現象普遍存在。高年級學生由於面臨學習難度提高、就業難度增大雙重壓力,往往不能合理疏導,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三、公共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1、陶冶審美情操

目前的大學生群體由於受到網路文化的影響,審美格調日益低俗化。而通過公共藝術教育,正好可以抵制網路文化對學生的不良影響,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在學生參與到藝術作品欣賞的過程中,不僅會得到身心的愉快,更是一種審美享受,經過了大量高雅藝術作品的薰陶,他們的審美標準得到不斷提升,自然就會摒棄低俗文化。例如學生們在欣賞肖邦的《幻想即興曲》過程中,他們的思維隨著曲目的變化而得到了放飛,體會到了音樂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使他們充分感受到了作品的美,培養了高雅的審美情操。

2、提供情感宣洩

大學生處於青年階段,生理上精力充沛、體力旺盛,但他們在心理上確還沒有完全成熟,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往往會使他們產生不良情緒,長時間積累會影響心理健康。公共藝術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情感宣洩的途徑,引導學生合理的將過剩的體力和不良情緒進行疏導,保證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音樂表演課程中,學生們對於在教師和同學面前演唱自己喜愛音樂充滿了積極性,他們有的演唱流行音樂,有的演唱重金屬音樂,有的演唱民歌,都充滿了個性。在演唱過程中他們不僅在教師和同學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合理宣洩了自己的情感。

3、促進人際交往

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活和畢業後社會生活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公共藝術教育中很多教學活動都需要學生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生可以通過藝術教育課程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理解,所以說公共藝術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發展。例如學生在進行書法課程的學習中,個體差異很大。有幾名學生擁有書法基礎,所以寫得很好,而大部分學生書法能力較差。教師就鼓勵寫得好的同學去幫助其他同學共同練習,不僅班級整體的書法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總之,公共藝術教育對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應當對它引起足夠重視,充分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開展,為學生培養出高雅審美情操、健康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成長報告範文2

一、結果

1、長安大學大學生與大學生常模比較

本研究所採用的常模中一個是在關於大學生SCL—90分析研究中比較常用的胡啟先建立的2685名大學生常模,稱為大學生常模,由於該常模的制定距今有10餘年,所以研究中將黃豔蘋等人的薈萃分析結果作為另一常模,稱為新大學生常模。長安大學大學生SCL—90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均顯著低於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於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2、男性大學生與女性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本校女大學生SCL—90的10個因子中恐怖因子均值高於男性大學生,且差異具有顯著性。男女大學生SCL—90其餘的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敏感、抑鬱、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性8項因子的差異不具顯著性。這表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對孤獨和公共場合的懼怕高於男性。大學生SCL—90總分為121.71±27.55,本校大學生SCL—90總分大於或等於160分的陽性檢出率為9.81%,任意一項或一項以上因子分大於或等於3分的檢出率為2.89%,這些資訊從一定角度反映了本校學生心理健康態勢良好。在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方面的中度及以上不適感(因子分≥3)分別佔0.41%、1.34%、0.41%、0.41%、0.41%、0.93%、0.21%、0.72%和0.31%,其中強迫因子檢出率最高,其次為敵對和偏執。其中男大學生在焦慮因子的檢出率方面顯著低於女大學生(P<0.05),其餘軀體化、強迫、人際關係、抑鬱、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各項的檢出率與女生無明顯差異,表明女生在產生神經過敏、緊張以及由此產生軀體震顫等情緒或行為方面比男生表現的更為明顯。

二、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本校大學生SCL—90中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項因子的均值均顯著低於所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高於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可能與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關係。我校女大學生SCL—90中恐怖因子均值顯著高於男大學生,且焦慮因子分大於或等於3的檢出率亦顯著高於男大學生。這表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恐怖和焦慮方面低於男性大學生。除了男女性格、情感上的這一差異之外,主要是因為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和就業壓力的增大,女性大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比男性大學生更大,在社會角色、性別意識、升學就業等方面女性大學生所受的壓力很大。儘管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但仍有部分大學生的SCL—90的總分大於或等於160,部分學生在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9項因子方面某一或某幾項因子分大於或等於3,提示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這些學生需要對其心理健康程度做進一步的篩查,要特別重視,有必要的可行心理治療。

2、建議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印發宣傳冊和海報、開展相關講座等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學校應組織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對於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學生進行跟蹤,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至關重要,針對當前女性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她們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與矯正,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與支援,使她們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女大學生對孤獨和公眾場合的懼怕可通過集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進行合理的引導,加強安全感。改善部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對於有輕度與中度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要以人為本,有針對性通過心理諮詢等形式,改變其不良的心理狀態。

三、小結

大學生的健康水平至關重要,教育部先後通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的實施及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等方法來改善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但2011年國民體質健康監測結果顯示大學生體質健康喜憂參半,作為體質的一部分但又在目前體質健康測試中忽略的心理健康與體質健康之間是何種關係,它們之間能否相互促進,它們各因子之間是否有聯絡,比如軀體化因子是否與體質健康或其中的某一組成成分有聯絡,都是我們在後續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探索的,以其尋求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成長報告範文3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當今的形勢對當代大學生的期望值是越來越高,需要的是複合型全能人才。 現代青年不僅要具有相當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應勇於創新,敢於挑戰,具有一定的身心承受能力。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指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 由此可見,健康包含著身體、心理和社會健康三個方面。 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當代大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心理學指出,心理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個性心理(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信念和世界觀)。

1、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人的身體素質影響心理狀態,又依存於心理素質

在運動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在良好的身體素質的基礎上,而其身體的發展又依存於心理素質。例如,在接受耐力素質練習時,哪些勇敢而好勝心強的學生,他們具有自覺、頑強的意志品質就容易戰勝疲勞取得良好效果,而哪些怕苦怕累、意志品質較差的學生,他們就會提早產生疲勞而堅持不下去,影響練習效果。

1.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並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還可陶冶他們的情操

1.3、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素質日趨重要。 普通高校是培養高階專門人才的場所,面對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未來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的科學技術,具有較強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2、高校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

2.1、特殊的教育目的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以心理保健、心理適應、心理素質的培養與發展來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開啟學生的心理潛能為目的。

2.2、特殊的教育內容

在體育教學中, 心理健康的教育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心理指導、情感教育、意志教育、能力培養、氣質培養、性格培養及學習興趣的培養。

2.3、特殊的教育物件

教育的物件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 他們主觀意志較強,思想複雜,不易把握,但易溝通,所以要正確引導,使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2.4、特殊的教育方法

心理教育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發展學生的健康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說服疏導法、典型榜樣法、競賽評比法、表揚與批評等方法,還可以傳授一些心理常識,以及心理輔導與諮詢等等,還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針對性的練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3.1、在準備部分安排有針對性的遊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遊戲大都具有豐富的趣味性,在教學的準備部分,有針對性的安排體育遊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體育興趣,利用遊戲本特點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參與意識與協作意識。

3.2、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應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來指導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引導和幫助學生自覺的進行身體鍛鍊,促使他們將體育運動納入到生活中,從而促進體育的社會化程序,讓學生深知體育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 還能提高人的心理應激能力和適應能力,減少心理疾患,培養樂觀的思想和健全人格的深遠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健康第一”這一觀念的宣傳教育,利於教學內容中的積極因素及深刻內涵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例如,利用中長跑的“極點”現象,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利用健美操的美感、節奏、力量感及韻律感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自信。

3.3、鼓勵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對於大學生來說,不僅有著磁鐵般的吸引力,能夠融洽人際關係,溝通心靈,有助於培養團結互助、友好協作等良好品質,而且能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助於個性發展和才能發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教學計劃和教材,結合學生自身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針對性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良好學習態度;與學生積極溝通,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激發與培養他們對課餘體育鍛煉的興趣。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情況和學習興趣,適當佈置課外體育活動作業,並幫助和引導他們自己制定鍛鍊計劃,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3.4、教師在課中保持良好的情感狀態

作為高校體育教師,應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境,沉穩的情緒,還要具備較強的自控能力和抗外界干擾能力,防止煩躁、焦慮和抑鬱等心理疾病的發生;掌握大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情感投入和體育運動中得情感表現,並分析其成因和處理方法,幫助學生以愉悅的心情參與體育運動。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興趣,對學生公正評價,同時教師要精心備課和組織課堂教學,注意教學的藝術性和技巧性,增加情感投入,縮短心理距離,多與學生加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