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人物

蕭何人生解讀

 蕭何:知我者,謂我心憂

  蕭相國名何,漢九年級傑之一。作為劉邦的賢內助,他在楚漢相爭之時留守關中,鎮國家、撫百姓以等待漢王凱旋歸來,使得漢王無後顧之憂,才能全力以赴與楚軍作戰以圖天下。他自跟隨劉邦以來展現出種種才華,從奮起抗秦到楚漢風煙,不知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深為劉邦器重。劉邦稱帝之後,甚至力排眾議,冊封從未上過前線的他為"開國第一侯"。

  蕭何位居丞相,仍然鞠躬盡瘁。"為國之忠"令其同事夏侯嬰也深感嘆服,月下追韓信的那一次,夏侯嬰說:"丞相薦賢,為國之忠,不辭山險,不恤勞苦,夜深至此,真宰相也。""宰相"相當於現在的"總理",想起周總理死時尚有百姓十里長街相送,而蕭何死後卻屢遭非議,焦點主要集中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上。這個成語出自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給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是指同為漢九年級傑之一的韓信的成功與失敗都是由蕭何造成的。於是有人說他對朋友虛偽,對皇帝獻媚。但是這些人都忽略了蕭何的政治身份,可以說舉薦韓信與謀害韓信都是出於身為丞相的職業道德,於他本人則是用心良苦。聽到後人如此誹謗,蕭相國若泉下有知,也只能一聲嘆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蕭何人生解讀

第一節識時務者為俊傑

蕭何與劉邦是同鄉,當劉邦還是個平民的時候,蕭何也只是沛縣的一個小小官吏。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他多次以官吏的身份袒護當時還沒有成器的劉邦。按理說劉邦不喜歡讀書人,而蕭何又是個機敏好學的,兩人應該走不到一塊兒。可是,蕭何卻三番五次地幫助劉邦,兩人交情甚好。有一次,劉邦作為泗水亭亭長服徭役到咸陽去。那時的官員因公出差不像現在的公務員還有差旅費。他們得自掏腰包,或者請人贊助。劉邦是個窮光蛋,自然沒有錢,只能求助其他的同事。許多平日與他同吃同喝的官員礙於情面都送了他三百錢,只有蕭何送了他五百錢,劉邦為此十分感激。有人說蕭何這是在做早期情感投資,那麼他算是一個投資成功者。蕭何以他的"慧眼"相中劉邦日後能做大事,於是鼎力幫助劉邦。事實上,蕭何日後也確實得到了劉邦的湧泉相報。劉邦登上皇帝的寶座之後,即賜給了他"開國第一侯"的至高榮譽,另外還加封了他兩千戶,作為當時他那多於別人的兩百錢的報答。

  但是,蕭何絕非只有一般見識的貪圖功利之人。他年輕時就通曉刑法律令,辦起事來有條不紊,公務員考試成績名列第一,這引起了正路過沛縣辦事的秦國御吏的重視。御吏想要向秦皇推薦重用蕭何,蕭何卻再三辭謝,終於未被徵調。此事並不表明蕭何不想升官。他是個聰明人,為人辦事總要看"頭兒"是誰。他分析秦皇已不得人心,若是做了他的親信大臣,也許非但不是件升官發財的好事,搞不好連腦袋都保不住。於是,他仍然當著他的小吏,靜靜觀察天下風雲變幻,等待時機,期遇明主,以施展自己的才華,忠君愛民。直到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沛縣縣令被造反的民眾殺害,蕭何便趁機向大家宣佈,擁戴劉邦為新縣令。劉邦一開始還謙虛推讓,蕭何便設佔問之計,使劉邦無法推辭。劉邦稱"沛公"後,常令蕭何以丞都的身份辦些公務。蕭何一改往日對秦御吏的態度,對劉邦的差遣沒有絲毫推託。

  後來,沛公率兵討伐秦王暴政,一路攻城掠地進入咸陽。劉邦這個大老粗的將領們都爭先恐後地去奪取秦國府庫裡的金銀財寶,連劉邦都忍不住趁著空閒,跑到秦宮中去東張西望。當他看到秦宮中華麗的裝飾,成堆的財富,還有一群群的美女,也不覺飄飄然起來,甚至想就呆在那兒不走了。此時蕭何卻顯得行為異常,他不忙著撿錢,也不忙著看美女,而是急如星火地趕往秦丞相御史府,找到了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文書檔案,如獲至寶般揣在了寬大的衣袖裡。沛公被封為漢王后,任蕭何為丞相,這些材料便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它使漢王得以全面瞭解天下的山川要塞,戶口多少,財力物力的分佈以及百姓疾苦等等現實狀況。相比之下,項羽及其部下傻乎乎地把咸陽燒了,洗劫而去是多麼愚蠢的行為。難怪劉邦在兵力上處於弱勢,最終卻能打敗項羽,蕭何在此事上功勞無限。

  第二節好男兒志在"後方"

  楚懷王有約在先,"先入關中者為王"。明明是劉邦先入的關,項羽卻違背原約,自封為西楚霸王,把劉邦封往蜀漢偏狹之地為王。劉邦對此感到窩火,禁不住對手下大將說:"項羽這個傢伙也太可惡了!竟敢背叛盟約還排擠我!我一定要跟他拼個你死我活。"樊噲、周勃、灌嬰等人聽了都躍躍欲試起來,各個摩拳擦掌。然而蕭何卻冷靜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勸劉邦不要圖一時的洩憤,他說:"您暫且在漢中稱王,條件雖然差些,但是總比白白去送死強啊!"劉邦惱火地問:"怎麼會是白白送死呢?"蕭何回答說:"你現在的兵力根本不如項羽,如果要打也是以卵擊石,失敗的結局是明擺著的,這難道不是白白送死嗎?現在項羽封你為漢王,雖然地方偏僻了點,但是總還可以求得生存。何況蜀中地勢險要,一人當關,萬夫莫開,最適合我們養精蓄銳了。你再想想,只要我們愛護百姓,廣招賢才,萬事具備,只等時機到來,同樣可以爭奪天下。何必逞一時之意氣呢?"劉邦聽了蕭何的勸說,如夢中人被一語驚醒,連忙點頭稱是,幾乎視蕭何為寶貝,立拜他為丞相,欣欣然率軍進入漢中,休兵養士,招賢納士。蕭何也兢兢業業地幹著自己的後勤部長工作,《史記》記載:"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



漢二年,當劉邦正率領各路諸侯攻打楚軍時,蕭何留守關中侍奉太子,治理櫟陽。他在後方忙這忙那,又制定法令,又建立宗廟社稷等辦事機構,還管理戶籍人口,徵收糧餉,由水運供給前線軍隊。當聽到劉邦棄兵遁逃的訊息時,便趕緊徵發關中的士卒以補充前線兵員的短缺。可謂日裡萬機,這幾乎成為一個優秀總理的必備冠冕。

  漢五年,劉邦殺死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接下來面臨論功行賞的問題。然而群臣爭功,一年多過去了,分封都沒有決定下來,效率夠低的。原因是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想封他為酇侯,賜予他最多的食邑。但是群臣們不服,他們說:"我們在戰場上冒著生命的危險與敵人拼殺,多的身經百戰,少的也交鋒了數十回合。而他蕭何不過是動動嘴皮子,武文弄墨,功勞怎麼能與我們相比呢?"誰知劉邦竟然為此生造了"功人"與"功狗"兩個名詞。他說:"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於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意思是:你們是披鎧帶甲,但是你們不過是那追趕獵物的狗,而蕭何才是指示那狗的人,當然是蕭何更高明。群臣們聽了,心裡都很不高興。劉邦又補充到:"而且你們不過是三兩人為我作戰,蕭何卻是全族為我效力啊。"至此大臣們才不再說什麼。

  終於大家都受了封,待到排位次時又起了爭執。群臣們認為曹參身上受了七十多處傷,立功最多,理應排在第一的尊位。但是劉邦心裡還是想把蕭何排在第一,只是之前已經害得大家不高興了,若再觸犯,恐怕不好。正拿不定主意,這時關內侯鄂千秋進言說:"群臣們的議論都錯了,像曹參那樣勇猛善戰,也只是一時的功勞。而你與楚軍相持了五年,常常遇到挫折,要不是蕭何坐守關中,你怎麼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呢。你失軍亡眾的時候,是蕭何為你徵集候補兵員,這些都不是陛下你下命令讓他做的,但他都能及時想到,多次趕上你丟失部下的緊急時刻。軍隊無糧,蕭何便從關中運來。陛下雖然多次丟失山東的大片土地,而蕭何總保全關中等待你,這都是萬世不朽的功勞啊。怎麼能以曹參的一旦之功凌駕於蕭何的萬事功勞之上呢?可見還是應當把蕭何排在第一位,曹參次之。"這些話正好說到劉邦的心裡去了。劉邦當即大喝一聲:"好!"於是如願以償地封了蕭何為"開國第一侯"。鄂千秋的馬屁也算是拍著了,自己也得到了加封。而他說的那番話也可以當作蕭何被授予"金牌後勤部長"榮譽的頒獎詞了。

  蕭何沒有韓信的叱詫風雲,沒有張良的仙風道骨,可以說他是最接近平民的人。他的工作沒有其他二傑出頭露面得多,更沒有他們的光鮮亮麗,但是沒有他的幕後支援,又怎來舞臺上的精彩登場?

  第三節我是人力資源專家

  如果朝廷裡也舉行頒獎晚會的話,那麼蕭何一定將是晚會上的大贏家,拿獎盃定要拿到手軟。他在輔佐劉邦時,展現出來的另一大才幹便是慧眼識英雄。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他之前識出劉邦混混外表下隱藏的天子之相,已證實了自己非凡的眼力。後來又看中懷才不遇,出身低微,曾遭胯下之辱,又受眾人質疑的韓信,而且上演了一出"將舉薦進行到底"的好戲。

  一日韓信往見蕭何,韓信剛到堂下,蕭何便已站到門外來迎接他,引他入堂內卻不讓座,只站著聊天。蕭何說:"久仰大名,幸今相見。"韓信卻氣勢洶洶地說:"本來我聽說你們漢王聖明,丞相賢達,所以我不辭千里而來,誰知你們不過如此,我還是回我的老家去吧。"蕭何有點著急地說:"如今才見得一面,你怎麼可以以貌取人呢?"韓信說:"你連待客之禮都不懂,還充當什麼賢達的丞相那?"蕭何這才意識到他還讓韓信站著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於是延請他上座並且作揖道歉:"是我無知,失禮了,望恕罪恕罪。"韓信看這蕭何為國求賢,倒是十分真誠,於是表示願意效力。蕭何連忙拱手相問天下之事:"願賢士論天下之形勢,決天下之安危,明天下之治亂,審天下之強弱,然後天下可圖也。"好一個一連串的"天下",韓信也激動了起來,對此發表了長篇大論。蕭何深以為奇,越想越覺得他是破楚元帥的最佳人選,夜裡高興得都睡不著覺,典型的"憂天下之憂"、"樂天下之樂"啊。人民有這樣的好總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第二天,他就上奏漢王乞求重用韓信。漢王本來就十分信任他,問他要用何人,儘管報上名來。蕭何一說韓信,漢王便笑道:"這個人我在沛縣時就聽說過了,他受過胯下之辱,還討過飯,連母親都贍養不好,他家鄉的人都瞧不起他。丞相你要以這個人為大將軍,恐怕三軍不服,諸侯訕笑吧。如果項羽聽說了,一定以為我瞎了眼呢。他不要的破鞋,我可不撿。"蕭何不以為然,畢竟是讀過詩書的,知道古之大將,多出身寒微。他反問劉邦道:"你怎麼可以以門戶論人呢?韓信雖出身微賤,但胸中所學實為天下奇人,若忽略不用,無異於失去和氏之璧,連城之寶啊。願陛下聽微臣之言,急用韓信,項羽可滅,咸陽可復。"劉邦有一點點動心,便召韓信來看了看,心下還是顧慮重重,便只給了他一個治粟都尉的小官做。工作範圍也就是看管糧食,清查數目,這無異於讓孫悟空去當弼馬瘟。令人驚訝的是韓信這樣一個"火箭筒"竟然面無慍色,當下即謝恩,倒是害得蕭何惴惴不安起來。

  蕭何盯上了這個人,不亞於獵頭公司的努力。他訪知韓信接任小官卻也認真對待,心下甚喜,覺得此人非等閒之輩,可大可小,無往不可,於是更加堅定了自己極力保舉韓信的決心。次日又去見漢王,恰逢漢王抱怨說昨晚做了惡夢,蕭何便藉此機會講了一個故事,告訴漢王這是因為有人才而沒被重用的緣故。漢王疑惑地說:"我素來愛惜人才,豈有不用之事?"蕭何說:"眼前便是,陛下昨日讓韓信去當治粟都尉,不是屈才又是什麼?那樣一個官位根本不足以盡韓信之才能。你這樣是留不住他的。"

  果不其然,韓信於一日凌晨騎快馬離開,蕭何平日十分關心他的行蹤,很快得到了這個訊息,唬了一大跳,跟自家寶貝丟了似的趕緊去追。一直追到天黑了,月亮出來了,才遠遠的看見前面有一個人騎著馬沿溪尋渡,連忙追了上去,發現那人正是韓信,便一把拉住他的馬轡不放。後夏侯嬰也追了上來,一同勸說韓信,韓信終被說服,賣俏的目的也達成了,便隨他們回去。於是歷史上便留下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韓信這次回來暫且住在蕭何家裡,兩人相見恨晚,蕭何準備第三次舉薦韓信。次日一早,又去見漢王,漢王正生著他的氣,以為他跑了。今得以見之,又喜又怒,嗔怪蕭何去追韓信也不打聲招呼。蕭何也顧不了那麼多,心中只有舉薦韓信一事,便慷慨陳詞道:"漢王,我去追韓信,實在是因為韓信這樣的人才在我們國家已經很難找出第二個來。你還不重用他,除非你安於此隅,不想再與項王抗衡了。但是如果你還想向東發展奪得天下,那麼非韓信不能啊。"劉邦說:"可是將軍一職非同小可,張良曾答應給我們推薦一個合適的人才,如今推薦信還不知在誰手裡,怎麼能就輕易定奪呢?"蕭何覺得此話在理,於是便說:"那麼好吧,我們再待些時日,但是如果漢王不重用韓信的話,就連我的官職也一起革去吧,讓我回老家好了,免得日後成為項王的俘虜!"如此這番漢王才認真考慮起韓信這個人來。蕭何的"三薦一追"果然有成效,再加上韓信最終拿出張良予他的推薦信,劉邦終於拜他為大將,重加封爵。

  蕭何要是活到現在,一定是各企事業單位的搶手貨。他薦人之執著、之精準,可以註冊高階人力資源專家認證了。他的權威性使孝惠帝親自拜訪探問,當時蕭何已患有重病,生命危在旦夕。孝惠帝問他:"相國你若去世後,有什麼人可以接替你呢?"蕭何說:"瞭解臣子的莫若君王了,又何須問我。"孝惠帝又說:"那你看曹參怎樣?"蕭何叩頭說:"陛下得到了最好的人選,我死而無憾了!"

  於是曹參接任了漢朝相國,並以他的業績再次給蕭何的知人之能頒發了一張隱形證書。百姓們為此都稱讚道:"蕭何制定的法律條條分明,曹參接任之後對此遵守而不改變,執行清淨無為的政策,才使我們得到了安寧和統一。"可見一個伯樂的價值有多大!

  第四節戰戰兢兢伴君行

蕭何很牛,可是一點牛脾氣都沒有。史記中記載他有三次聽從別人的計策,犧牲自己的利益,為討得劉邦的歡心,或只求明哲保身。在這三件事上,蕭何顯得有些懦弱。特別是最後一件,他"自汙名以釋君疑",更是令人不得其解。一個如此有賢能的人何以怯弱至此?這三件事情又是什麼呢?

  漢三年,劉邦與項羽對峙京縣、索亭一帶時,打得不可開交,又擔心"後院"起火,於是多次派使者慰問蕭何,實際上是監視他。蕭何正傻樂呢,有個姓鮑的辨出了其中真偽,便對蕭何說:"漢王在外面風吹日晒,餐風露宿的,還有心思來慰問你,想必是他對你起了疑心。我為你打算,不如把你家裡還能打仗子孫兄弟都調去軍隊供職,才能消除漢王的疑心啊。"蕭何雖然半信半疑,但是其玲瓏心肝細膩非常,思前想後終於把家裡能勝任兵職的人都送了出去,這相當於是人質啊。劉邦果真被哄得十分開心,慰問的次數也減少了。

  浩蕩乾坤浩蕩路,濟世伏魔多!漢十一年,陳豨反叛,高祖出征欲平定叛亂,不料韓信在關中造起反來。蕭何便與呂后密謀如何殺死韓信。那時韓信稱病拒絕入宮,惟有蕭何的話韓信還信三分,於是蕭何幾句話就把他騙到了宮中,呂后已埋伏下武士,韓信一來便遭到五花大綁,接著便是滅頂之災。高祖聽說,心裡的那塊巨石終於放下了,為感謝蕭何,又給他升了一級,拜他為相國,加封五千戶,還給了他一支相國衛隊。

  蕭何計誅韓信,又是無可奈何之舉,耳邊還回響著韓信死前對他的呼救,已經感到脣亡齒寒、內心酸楚。許多同僚卻來道賀,惟有召平一人獨來哀弔,他說:"相國,你的禍患就要開始了,皇上在外作戰那麼辛苦,你守在後方又沒有生命危險,他還給你配置衛隊,這不是在試探你嗎?顯然是韓信造反,他把你倆物以類聚了。你和韓信同為開國功臣,又是有過交情的。他在懷疑你呢。"蕭何聽了,輕輕搖了搖頭說:"為臣忠心耿耿,只求天下太平,百姓安康,高祖卻這樣反覆試探我,叫我如何是好,都說伴君如伴虎,如今我是騎虎難下了啊!"召平說:"你不用急,你只需婉言謝絕封賞,並把全部家產用於資助軍費,皇上自然就高興了。"這不是"裸捐"嗎?若為一己之私而走到今天,蕭何根本就走不下去了。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還是聽從了召平的建議,進行裸捐,這樣的事情在當今是可以成為重大新聞的。

  第二年秋天,又來了一個鯨布反叛,舊戲重演。高祖出征討伐叛軍,仍時不時慰問蕭何。蕭何有過前車之鑑,再也高興不起來,更加賣命地裸捐以求太平。誰知仍有一說客提醒蕭何說:"你滅族之日不遠了。"蕭何驚愕地問道:"何以出此言?"那說客解釋道:"你位居相國,功勞第一,已經沒有前進的路了,再往前就是皇上了。而你又這樣孜孜不倦地為民辦事,身受百姓由衷的愛戴,高祖已經聞見你在民間的聲譽比他還好呢,他不高興了。"蕭何說:"天那,那些都是我身為相國應該做的呀,做好了卻惹來禍端,這可如何是好呢?"說客獻計道:"高祖忌諱的就是你的名聲比他好,如今你不如強買百姓田地,放些低利貸款以玷汙自己的名聲,高祖也就釋懷了。"

  蕭何就算有千萬個不願意,也不想以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冒險。畢竟是學法律的,理智勝於情感。名聲和性命這兩樣東西都很重要,他選擇了後者,可是心裡很痛苦。就像他覺得自己出賣了韓信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一樣,這一肚子的冤屈和苦水誰人瞭解呢?處於一人之下--壓抑,處於萬人之上--孤獨,這位老者的處境多值得同情。他這一生收穫的名和利不少,但也沒聽說他生前過得多麼享受。他總是那麼謙卑,忙碌卻仍然遭到劉邦這隻老虎無情的懷疑,可悲可嘆!真是"山川載不動太多悲哀,黃沙偏要將痴和怨掩埋,一世的聰明情願糊塗,一身的遭遇向誰訴……"

  第五節繁華過後成一夢

  蕭何入獄了。在高祖平定鯨布叛亂之後,回長安的路上遭遇民眾攔路喊冤,他們告發蕭相國強迫百姓賤賣土地和房屋,數額達到了數千萬。劉邦表面上大義凜然地答應民眾,回去一定治蕭相國的罪,心裡卻偷著樂呢。回京以後,蕭何拜見,劉邦笑著對他說:"幹得好,相國這才利民嘛!"於是把民眾揭發蕭相國的控告書拿給他看,還說:"你自己想辦法向百姓謝罪吧。"蕭何面露難色。其實他一直為此事耿耿於懷,貪汙強奪本非他的本性,為了解除高祖對他的懷疑,才不得已出此下策。誰知高祖竟然說這樣的風涼話,相國的心裡像決堤似的,頓時將胸中真實的想法吐露了出來。他道:"皇上,長安地區本來就缺乏土地,被我搶去一些後,百姓所得的就更少了,如今您的上林苑有許多空地,不如開發出來讓百姓種種糧食,收割剩下的麥秸和稻草還可以堆在林裡,作為禽獸們的飼料呢。"誰知劉邦聽後大怒道:"蕭何,你是收了商人的賄賂才來幫他們求我的上林苑吧?"蕭何有口難辯,落得個"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還被囚禁了起來。

好在蕭何平日有個好友,人稱王衛尉,他趁侍奉劉邦之時上前問道:"蕭相國犯了什麼罪?陛下要拘禁得如此嚴厲?"高祖說:"我聽說李斯輔佐秦始皇的時候,有功勞都推給主上,有過錯都自己攬著。如今相國一定是受了奸商的賄賂才來求我的上林苑,他這樣獻媚於群眾,要是被百姓知道,還以為他勝過我呢。所以我把他銬了起來,治罪於他。"王衛尉說:"皇上,為民請願是丞相份內的事,怎麼能就懷疑是他收了商人的錢財呢?況且陛下過去與項王交戰了數年未歸,陳豨、鯨布叛亂時,您親自率軍去平叛。蕭何留在關中,若是稍有私心,一搖腳,函谷關以西就不屬於您了。他那時不圖利,現在還來圖這種蠅頭小利嗎?況且秦始皇正是因為聽不到自己的過錯才失了天下,李斯那樣又有什麼好效法的呢?皇上不會懷疑相國到如此淺薄的地步吧?"高祖聽了很不高興,但還是赦免了蕭何。相國已是上了歲數的人,一向謙虛謹慎,含冤入獄今遇赦免還赤腳認罪。看得劉邦都於心不忍,於是自罵為桀紂一樣的暴君,稱相國是賢相。

  蕭何早已把功名看得淡薄,如今再得到稱讚已沒有喜悅。他身陷囹圄時,四面徒壁,黯然回想過去,覺得不過是繁華一夢,堪愁。後來他搬出了王府,專挑那種偏僻的地方購置房子,而且房子建好以後也不築圍牆,生活過得極為儉樸。比起以前的庭院深深,錦衣玉食反而讓他舒坦了許多,不必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江湖浪險,如今能夠遠離風波,實屬萬幸。於是他常告誡後代:"如果你們有賢能,就一定要學習我的儉樸。如果沒有賢能,那麼也不用愁會被強勢人家搶奪了去,相安就好。"完全沒有個性鋒芒的老好人,應該算是"三傑"當中心底感到最悲哀的一個。

  孝惠帝二年,蕭相國逝世,諡號"文終侯",幸而他的後代可以承襲其侯爵的封號。然而有四代因犯罪而被黜資格。但是每次斷絕了繼承人時,天子們總是要再尋找蕭何的後代,續封為酇侯。蕭何創立了家族品牌,是其他功臣都無法相比的,就算他晚年覺得浮華若夢,然而這夢也是令人欣慰的。





標籤:蕭何 解讀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