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2016-2017學年度第二學期工作總結

揮手一個學期,在腦海中不斷閃現走過的記憶,我想經歷的事情斷不能如《再別康橋》的徐志摩般,“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我想讓自己的思維在此時靜默,在此刻沉澱,因為走過了,便絕不能再錯過。得與失都是財富,快樂與悲傷都需貯存。

2016-2017學年度第二學期工作總結

把故事寫滿教室

每一個學期結束,送走一批學生,校長總會問:“你成長了嗎?”我則會悄悄地問自己,“我留下了什麼?”和八一的四十五名學生,和八一的三名指導老師一起,140多天的日子裡,留下了八一教室都裝載不下的故事。

放手班會建舞臺:作為班級管理常規專案的主題班會,一直是我們心中最散發精神魅力的舞臺,週一班會的設計和現場開會的氛圍,將影響學生一週的學習和生活,我們把它視為班級管理的重中之重,總是費盡心思、精心準備,唯恐錯過了這個教育的大好時機,所以這樣的一個機會總是緊緊的攥在自己的手中,不敢放手。而今年開學,我們就和班委會制訂了本學期的十個主題班會,並明確規定了時間和主持人,班會全都如期舉行了,令我們驚喜的是教育不僅發生在班會舞臺上,更發生在準備班會的過程中。

偶得:教育實際上是少一隻手,當我們把這些主題內容佈置下去之後,所有涉及到的將近二十名學生,在提前一個月的時間開始準備,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用來打遊戲、上QQ的電腦,在準備的所有時間裡,幾乎全用來蒐集資料,製作課件,這些同學精心準備的過程,也就是接受教育的過程;當他們站在教室前侃侃而言的時候,那將是他們一年中最大的收穫,而對於其他學生,同等身份的同學的話可能比老師的話更有幾分信服力量。《每天進步一點點》主題班會的時候,張韓用自己的成長故事告誡大家堅持才是成功的法寶,她的真誠的語言,她的真實的行為,她的真摯的情感打動了在場每一個人。

讓我堅信有多大的舞臺學生就有多大的成長,我們為他們搭建了嗎?

校園遠足多體驗:自從看了安東尼羅賓的《激發無限潛力》,我始終相信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更多的實驗資料也在一次次告誡我,不要小看了學生的潛能,可學生從來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有時努力之後,不能見到結果,所以人的改變能力是有限的,老師們所說只是想讓他們堅持、不放棄的一個藉口。所以此時,說教已經讓他們解讀為一種有目的的誘導。我們該怎麼辦呢?校園的遠足活動體驗讓我看到了教育孩子的一條新途徑,也越發讓我感到一種希望和激情在湧動,越發讓我堅信並準備去實踐讓學生成長的心路歷程。

偶得:和一位研究教育的老師聊天,提到了同樣是愛孩子,為什麼母子關係不如師生關係融洽,母親教育孩子是看見錯誤,立刻指出、批評;而老師教育學生看見錯誤,會停頓,留下思考時間,找出最佳解決方案。這就是老師在教育學生時多了兩個字,叫做“設計”。帶有教育目的的設計,可以把老師想教育學生的話,讓學生自己說出來,這樣的教育效果會更好,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呢?就是精心設計每一次活動,讓不同的學生在活動中能找到點亮自己的火種,從而讓他燃燒起來。比如遠足活動,就點亮了韓成龍,快要放棄學習的孩子,突然在活動中看到了自己潛在的能量,開始相信潛能,活動結束了,可信念還在,慢慢轉移到了學習和生活中,最終形成了一種優秀的品質。

把設計的概念融入活動中,用智慧尋找開啟潛能的鑰匙。

親子溝通家長會:母親節的家長會早在我們計劃之中,本來的目的也就是給那些不善表達、不會表達、沒機會表達的孩子創造一個與家長零距離心靈溝通的機會,本意也只是讓家長們和孩子的關係更為融洽,彼此理解。可一直到家長會結束的若干天,我還不能從當時那種氛圍中走出來,我被孩子們純然的天性和純真的善良,被他們雖然笨拙但卻真摯的表達所感動;我被父母們雖然粗糙但同樣深刻的愛所震撼。同時,我也在思考是什麼開啟了深埋在他們彼此心中愛的閘門。

偶得:最愛學生的人是父母,可在與學生關係中最難處理的就是親子關係,為什麼?一是父母不會愛,二是孩子不會被愛。我想真正的教育絕不是孤立無援的,孤立的教育也終不會取得教育的理想效果,所以更多的家庭教育指導應該盡我們所能的在家長之中展開,不僅只為了孩子,也為了我們學校的教育,而對於孩子來講,增強他們觸控愛,感受愛的能力也是一堂必修課。當然,很好的一種方法就是父母、孩子都在場的這種親子互動,至少一年裡應該創造一次這樣的機會。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成功的家庭教育會為學校教育增色不少。

太極拳裡話太極:大課間活動,今年我們由動轉為靜,打太極,從第一招式開始到現場表演總共時間不足一個月,可孩子們無論哪一天都是認真學習,積極參與,比賽的時候,看著你們行雲流水的動作,盡心盡力地去把自己融入到音樂與動作中,七年級的大眾評委舉起了他們鼓勵與讚賞的手,他們鼓勵著這樣一群大哥哥大姐姐,在最短的時間內向最大的挑戰進軍,沒有放棄任何一個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放棄,最終贏得了第二名的成績,我們發自內心的為他們自豪。

偶得:第一次觸動我要正確對待活動就是宋婉清所在的八一班參加去年的英語節節目篩選,當他們改編的《同桌的你》在校園響起的時候,我看到了所有八一學生的情感和眼淚,那一刻,我認定一切活動都是教育機會,也是教育資源,就看我們怎樣對待,怎樣設計。我們四個指導老師把打太極拳當作學習一樣重視,當作一次團結合作訓練,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其中,從第一天訓練開始,就沒有人掉隊,從而有了這樣的收穫,我想真正的收穫不僅僅在於此,更重要的是集體榮譽感的提升,團結合作能力的提升。

認真對待每一次活動,用情用智尋找一切教育機會,你會離教育期望越來越近。

寫給學生三封信:臨近期末考試,人心難免有些浮動,再趕上天氣燥熱,大家都很難靜下心來學習,我想一年的說教,大概同學們都聽膩了,便換成了文字語言,也只當是把我的心裡話說給同學們聽,寫給了他們三封信——《寫給我無限期待的八一》,《寫給我無限感激的八一》,《寫給我無限回憶的八一》,也真沒想到有點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思,孩子們理解多了一些,感動多了一些,自然表現得更好了一些。

偶得:理解,這個詞我們都懂,但卻少有人能真正做到,我們可能很多時候堅持我們的做法,是因為為了學生好,無論他們是否理解,出於職業道德,我們堅守,我們堅持,事實上如果能有學生的理解,我們會做得更好。所以有時不妨敞開心扉,把自己的心情晾晒一下,那樣會離學生的心,更近。

多和學生心靈溝通,因為心靈的共鳴就是教育的力量。

把嘗試注滿課堂

課堂的樂趣就在於挖掘不完的潛力,開採不完的快樂。只要你肯在遇到問題時不斷的嘗試,在嘗試中不斷的反思和總結。一學期以來,在不斷的探索中,有成功,有失敗,但對於自己來說,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卻在不斷提高,願這些收穫幫助我以後的教學越發走向成熟。

源頭活水來自自由:在講介詞“in,on, at”的區分,我打破了以往老師主講、學生參與的模式,首先讓他們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初步瞭解這些知識點,步驟是先給每一個知識點造句,你可能覺得難度太大了,恰恰相反,學生卻樂此不疲,因為在他們的頭腦裡已經儲存了跟短語有關的句子,所以很多造句張嘴就來,把這個新知識的學習過程變成了對已有知識複習的過程。然後讓他們小組探究知識點和關鍵詞以及考點,當然,他們能夠探究的一定是已經會的知識,而對於不會的新內容,就是我這堂課的點撥了。看過東尼·博讚的《思維導圖》,覺得對於記憶很有幫助。因為英語知識點的分散和繁多,非常不容易清晰記憶。我想首先調動學生們已有知識結構,然後再把要講的知識填到他們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對於他們來說,就找到了回憶的線索,並且有比較的記憶效果會更深刻。

當同學們小組探究結束之後,由學生一一解讀每一個知識點,我再稍微加以點撥。一堂課下來,不僅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把已知和新知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同學們覺得自然,而我則享受課堂。

偶得:真正的教學必然要有學生思維的參與,老師的講授容易讓學生思維疲勞,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如果更多的時間給他們用來思考,問題指引得當,方法指導到位的話,會讓課堂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知識與能力之間的轉換,很多時候是知識結構的斷層引發的,我們更多的思考要放到如何把學生頭腦中的相關知識連結起來,變成一個有序的、有關的整體。

朗讀背誦不二法寶:在英語教學中,“背過來”是每一個英語老師熟練的經文,可對於學生來說,似乎就成為了媽媽口中的嘮叨,“只聽不記”。不同的是,老師的這份嘮叨會有檢測,檢測的結果總是讓老師大失所望,只好再加一句“你們真不聽話”的結論。我想,要求背誦只能算是完成了作為老師對教學目標的傳遞,而能否讓孩子背下來才是對教學目標的真正落實。所以從上學期開始我們不再只是唸誦著“要求”,而是拿出45分鐘的一節課時間去實踐,它的意義絕不是隻是背過了幾個句子那麼簡單。

偶得:朗讀一直是岔河英語教育中最基礎、最重要的環節,它是開啟所有學生學習英語之門的鑰匙。可是背誦,就常常因為時間上的問題而變成課下作業環節。到了八年級,單詞量加大、課文變長、語法變複雜,背誦更無處插針。但是一年的實踐讓我堅信,背誦課,尤其是八年級,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估量。它對於聽力、寫作的效果不言而喻,我發覺它對隱形的語法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也作用不小,不僅僅是提高語感的問題,而是在頭腦中奠定了正確的符合語法結構的句子,讓語法學習有地可循,讓知識與能力的轉換有了媒介。

前置作業提高效果:隨著對前置性作業的理解,我們不斷的把前置性作業和課堂教學融為一體,讓它們相輔相成。前置性作業不僅僅是預習那麼簡單,我想真正的前置性作業是帶著興趣、帶著思考進課堂。在講到Unit6 Internet的時候,它的主要內容就是收發e-mail,我們在前一週佈置了前置性作業每人傳送一個e-mail。他們的傳送過程,正好是本單元主講的內容,他們不僅提前實踐了,更為重要的是對於這樣的作業,學生們有著極大的熱情。八二班的蘇賀俊同學,英語極差,好多課堂教學的內容他無法參與,當我收到他的e-mail的時候,我大吃一驚,內容是一篇自我介紹,有百八十字,這可完全超越了我的想象,問他怎麼寫的時候,他不好意思的說,我用百度字典查的。即便如此,我仍然欣喜若狂的發現,前置性作業本身就是對孩子學習興趣的調動和激發。

講到Unit7四大洋七大洲的時候,佈置了畫一幅世界地圖的前置性作業,用英文標明地理位置,第七單元提到的國家和重要地點都要畫出來,看著一幅幅精心設計的地圖,實際上你也就看到了學生們對Unit7的預習和理解,這已經為上課做好了鋪墊。

偶得:前置性作業的實施重要的兩點是設計和檢查。設計是為了更有效果,檢查是為了展示和督促學生。我想一切設計以有效果為前提,在設計的過程中,無論是激發學生興趣還是瞭解要學的內容,還是思考邏輯關係,都可以成為一個出發點,從而帶動課堂的活力,增強課堂的效果。

英語活動增強體驗:英語背誦大賽,代表我們班抽籤的劉淼,看著抽到的學生名單欲哭無淚,“甄明建、趙碩男、杜曉磊、常玉輝、王欣然、楊立偉……”命中率極高的都是清一色男生,70%沒放過一個連英語單詞都不會的學生,教室裡怨聲載道,氣憤填膺,但十名被抽中的同學拿起了背誦篇章,其餘同學也沒閒著,或監督、或為不會的同學指導,中午放學,所有的學生又悄悄地把背誦材料裝進了褲兜,包括住宿的同學都偷偷地沒有午休;下午比賽的候場區,我看到十名男生在考場外格外認真的準備,當杜曉磊、王欣然出來的時候,居然滿懷歉意的和我說了同一句話:“老師,我盡力了。”我想每一個看到他們努力過程的人都會發自內心的為你們鼓掌。

偶得:其實活動也可以成為一種學習成果展示,重要的也許並不是它的內容和結果,重要的是它的過程。在過程中也許可以改變一些學生原有認知,在過程中也許可以讓學生體驗前所未有的激情,在過程中也許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潛在的能力,在適當的時機設計適當的活動,積極而努力的參與其中,會給我們感覺,活動之後,效果長久。

把閱讀融入生命

幾年來,書已變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每一個學期結束都會歷數曾經讀過的書,曾經在書裡採集的智慧。走近經典書籍《孟子》,雖說只是粗淺的認識,也給人生以豁然開朗的啟示,孟子認為做人做事遵循仁義之道,一切方法只是手段,根基在仁政。我們的教育何嘗不是如此,做一個仁愛之師也是從教的根本;讀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那是一個走進身心靈三重境界的人生,讓我們更近距離的接近真實的自己,因為了解而越發真實,越發喜歡;讀《放牛班的奇蹟》讓我找到了一條通往孩子精神世界的路,更促使我對教師的使命與責任進行更深入的探究與追尋,從而在岔河中學第三屆問道書香活動中做了《關注孩子的精神成長》讀書交流。是閱讀改變了我的生活,更豐富、更精彩、更真實的生活因為閱讀在慢慢向我走來,而我也在其中享受著不斷的成長和進步,2月,在《河北教育》推薦圖書中發表《激發無限的潛力》;5月發表了《天使——寫給我的母親》;7月在《人民教育》上發表《我們為何教教什麼》。把閱讀融入生命,讓生命充滿書香味,你會更快樂,更幸福。

人生本是由一個個事件組成經歷,走過,便不想錯過,讓它們成為我生命城堡堅定的基石,我等待它的壯觀和美麗。

標籤:學年度 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