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審美活動工作總結


到底什麼是審美活動?難道是為了發現“美”嗎?還是因其“美”而審?審美活動是如何產生的?其實作為審美客體的“美”很難有客觀標準來界定,而其“美”的含義也並不如字面所呈現的這麼簡單,就像我們常說“吃飯”,這個“飯”作為“吃”的物件卻並不是單一的內容。而且審美活動的目的本身就不是一貫相同的,也可以說“審美”的目的性是不確定的。審美活動的產生並不是因某種“目的”而產生。審美主體的審美活動在“審”的過程中,已達到某種“目的”,而這個“目的”並不一定是預先設定好的;即使有預先設定的目的,也無法決定結果與目的的一致性。因為問題的關鍵在於作為審美主體的主觀選擇,“我”願意審,物件自然就存在。無所謂什麼“美”或“醜”,就想我們在談戀愛時,你以為是看到這個人才愛上他,其實不過是他恰好滿足了你內心已經勾畫好的一個幻象或衝動。也就是說我們往往在審美活動開始以前、在看到審美物件之前,已經存在了於此相匹配的審美衝動或期待。某物某人的出現只是促成了這一審美衝動的完成,也可以說是呈現。而這種衝動的產生並不會是某一方某一面的內在素質的反映,而是整個心理狀態融合之後的完全狀態的反映和呈現。對此,我有以下看法:


審美活動工作總結

  歷史性

在生物遺傳學角度,一個人不是單獨的一個個體,他是一個民族乃至幾個民族的基因在歷史長河中的縮影,歷朝歷代傳承的結果。在遺傳的過程中,基因不僅承載了生理方面的優勝劣汰的內容,也會攜帶各種情緒記憶等方面的意識形態內容。所以作為審美主體的人在審美活動中種種表現並不是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而呈現,而是作為歷史長河中,千千萬萬人的最終結晶。

  民族性

在最大的歷史傳承之下,有次一級民族性獨特的思想文化內涵,一個人在本民族或諸多民族的影響下和繼承學習過程中,會將其與自己的獨特本性想吸引的部分消化吸收,不論是在日常生活、言談舉止方面,還是在思想意識形態又會帶有民族性。使其在面對一個審美客體時,表現出與其他民族不同的審美視點和審美結果。

  環境

這裡可以分成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

自然環境,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也會多少影響其居住者的心態。就拿我國來說,比如一個人生於江南或久居江南,會讓其擁有敏感細膩的審美趨向,而在北方生活的人大多性格豪放,而他的審美傾向也就會更傾向於雄渾。另一方面,一個久居南方的人來到北方,看到北方的景緻也許會引起他極大的審美興致,而對一個久居北方的人來說就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反之亦然。

社會環境,有些與時代性相似,這裡我更多從政治角度看,人的思想文化意識狀態不會不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因為統治階級的直接倡導或間接影響,也便會帶來某種社會審美風尚。這便是社會環境對一個人的精神領域的侵蝕,所以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一方面。

  時代性

一個人的生活時代是有一定的侷限性的,在某個時代,必要受到本時代的思想文化,乃至審美風尚的影響,其思想文化意識會帶有主要生活時代的烙印,也會在其心理狀態和審美活動中呈現。撇開政治因素,每個時代的思想文化有每個時代的特點,一個人的審美趣味、審美也或多或少暗含了當時所處的時代的特點。

  生活階層

一個社會階層有一個社會階層的思想意識特點,對待相同問題的看法也會不同,這種差異性也會在生活在本階層人的思想文化、審美趣味等等方面得以表現。比如富有的上層社會的審美主體和處於下層貧窮階層的審美主體不但會對同一個審美客體的審美結果不同,而且對審美物件的選擇也會有所差異。這是因為其不同的生活階層給予了他們不同的意識形態。

  文化教養

即使是在同樣的生活階層也會因為不同的文化修養差異,造成一個人與眾不同的審美趨向。如果一個審美主體擁有良好的文化修養和正確的世界觀,他的審美活動和審美客體的選擇,一定與沒有良好的文化修養和精神境界的審美主體不同。而在面對同樣的審美客體,不同的文化修養的審美主體所產生的審美結果也是不同的。

  性別差異

更進一步,在同一階層,同樣的文化教養條件下,不同的性別形成的思想文化意識依然會有所不同,他們的心理思想狀態自然會影響他們的審美活動。通常情況下,男性的審美主體的審美趨向與作為女性的審美主體的選擇是不同的;對於同一審美物件的審美結果也是有差異的。

  性格氣質

在性別差異之下,也會有性格氣質的特別情況出現,比如通常情況下,男士豪放、女士陰柔,但也會有男士陰柔,女性豪放。再或者在同為男性的審美主體中也會有審美趣味不同、面對同樣審美物件的審美活動有所差異;女性審美主體也同樣會有這種情況。越是具體到某個審美活動,也越是能體現出審美活動的特殊性。

  生活經歷

如果說文化教養對一個審美主體的影響更多表現在成年之前,生活經歷就更多在成年之後對“審美主體”產生影響,如果在某個年齡時代經歷過與以往差別很大的經歷,其“審美客體”也許就會產生很大變化,或者在面對同一“審美客體”,審美的心理活動就會產生不同。這在很多審美主體身上都會有所表現。

  當下情緒狀況

這是在審美活動中,最直接影響“審美主體”面對“審美客體”的一個因素。不同的心理狀態會對“審美主體”產生不同的作用。如果審美主體的當下心情有利於審美主體欣賞客體,那麼審美主體的審美活動的結果就會比較圓滿;如果審美主體的心情不利於審美主體欣賞客體,那麼當下的審美活動的結果就會比較消極。

  想象假設

在實際生活中,很多時候審美主體在審美活動真正開始之前,如果這個審美客體是審美主體熟知的,審美主體已經在頭腦意識中產生了相應的審美效果,這時審美主體頭腦中的審美客體與實際的審美客體已經有所不同,而實際客體如果主體的審美期待有所出入,也會影響審美主體的審美活動效果。

  其他

其他因素無法一一說盡,比如身體狀況的變化,它通過影響審美主體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對審美主體的審美期待和審美反映有所影響。

  總結

通過以上所述,審美主體的審美活動不僅僅是某一因素的結果,而是審美主體的整體心理狀態再加上當下的審美情緒在所遇到的審美客體身上的呈現。所以作者認為,審美客體在遇到審美主體時才是審美客體,而審美主體在選擇其作為審美客體時並不是因為其物件的固有特質,而恰恰只是因為其作為客體恰好可以滿足審美主體內心的心理審美狀態,而這種狀態又是融合了諸多複雜因素,進行了“化學”反應之後的審美狀態。

所以審美客體到底是不是“美”並不是一件可以確定的事情,也是沒有必要確定的。因為不同的審美主體會有不同的選擇和判斷。而在審美活動中“審”的不一定是“美”的東西,而是暗合了審美主體的審美慾望的一個投射客體,它可以在審美主體眼裡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而什麼是“美”也沒必要討論了,因為我們“審美”重點在“審”而不在“美”。在“審”的過程中,審美主體在對“審美客體”的解讀和欣賞的過程中,是處於對自身內在情感鬱結向外投射的慾望,並不真正在意其“物件”如何。所以我們說“審美”也並不是審“美”而只在於“審”。

人作為最大的審美主體又是精神世界極為複雜的生物體,根據格式塔心理學派,人的心理是完整的,它有很多因素融合而成但又不能割裂開。所以我們在研究審美主體的審美活動,應該從審美主體的方方面面進行建構,而又要有整體大於部分的意識觀念,而不應該只關注其中一小部分內容。(摘自:攸寧-子衿,蘭室攸寧)

標籤:審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