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述職報告

返家鄉社會實踐報告1000字5篇

朋友們在起草社會實踐報告的時候,絕對要注意思路清晰,一篇突出的社會實踐報告可以提高大家的文字水平。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返家鄉社會實踐報告1000字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返家鄉社會實踐報告1000字5篇

返家鄉社會實踐報告1000字1

改革開放以來,數以億計的我國農民基於“窮則思變”的變革激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從農村到來到城市,從內陸到來到沿海,從落後地區來到發達地區,或務工或經商,或就業或創業,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但也正是這種單向性的流動,使得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拉大,同時也產生了諸如“留守兒童”等社會新問題。因此,科學合理地引導和鼓勵那些已經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開闊了視眼、掌握了資訊的外出農民工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技能,對於協調城鄉、地區發展,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市場競爭力,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以及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了推動這一工作的進展,我們對南充市近5萬名返鄉青年農民工進行了一次自下而上的全面調研,並實地考察了順慶區瀠溪鎮、嘉陵區大通鎮、高坪區長樂鎮等鄉鎮,採用座談會、農戶走訪、以及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調研資料,並針對現實情況逐點分析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南充返鄉青年農民工基本情況

南充市位於四川盆地東部,嘉陵江中游,南北跨度165公里,東西跨度143公里,東鄰達州市,南連廣安市,北與廣元、巴中市接壤,西與綿陽、遂寧毗鄰。幅員面積12494平方公里,轄順慶、高坪、嘉陵三區與南部、營山、儀隴、西充、蓬安五縣以及閬中一市。XX年,全市轄有180個鎮、302個鄉,城市建成區居住人口53.9萬,其中非農業人口42萬,暫住人口8萬,農業人口3.9萬。常年都有大量外出務工人員,據統計,今年一共有xxx萬外出務工人員,而其中青年佔70%左右的比例。今年的這些返鄉青年農民工的大致情況如下:

文化程度與從事工種:

由以上統計表與實際調研得知,我市返鄉青年農民工的文化程度大多集中在高中或中專段,而在類似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習經歷者更多,因而從事技術工人的的青年也相對較多,但從事一般工作人員和一般管理者職位的青年也有一定數目。

集中分佈地區:

東、中部大城市,沿海主要經濟開發區,以及西部一些經濟發展較快、建設規模較大的城市是我市外出務工青年的主要選擇地。以上地區的工作機會多,發展前景好等優勢是吸引我市青年的主要原因。

我市外出務工青年主要集中分佈在環渤海——京津塘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中部工業較發達的城市如武漢、長沙等城市;另外因為就近的緣故,西部重要城市如成都、昆明等也是我市外出務工青年的集中地;同時,像自然資源(主要是煤礦和石油)較豐富的山西、新疆、河南、山東等省份也是吸引我市農民工青年的務工地區。

從我們的調研中可以得知,我市外出務工的農民工青年遍佈全國各地,在祖國的各條戰線、各道崗位上發揮著優秀南充兒女的聰明才智,也為社會各個行業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到大城市去,到經濟發達的地方去,是他們努力改變自己的經濟現狀的心聲。

將來的就業打算:

我們在嘉陵區大通鎮與當地青年農民工的座談會上了解到,大多數青年農民工的意願是在他所務工的地區或城市紮根生活。也有許多的青年農民工希望能通過在單位上的努力工作並得到晉升,走上本單位的管理層。同時也有一部分青年礙於自己的文化程度和技術知識的有限,抱著求穩定的心態僅希望能留在現單位。

在對高坪區長樂鎮幾戶農民工家庭的走訪中我們得知,許多青年農民工由於家中有父母妻兒,自己是全家的經濟支柱,所以現今希望能在經濟效益更好的企業單位工作,使自己得到更多的經濟回報。

二、青年農民工返鄉的原因分析

結合我們對本市返鄉青年農民工的調研與考察,通過仔細分析,我們得出了我市青年農民工返鄉的幾個原因。

1、因金融風暴返鄉。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導致沿海地區部分企業倒閉、停產、減產、降薪、減員,全市因此返鄉農民工達37502人,佔返鄉農民工總數的41.8%。

2、因季節性等因素返鄉。西北、東北等建築行業受氣候影響返鄉農民工達20357人,佔全市返鄉農民工總數的22.7%。從營山縣看,返鄉農民工2.88萬人,新疆、東北迴來的約1.06萬人,佔返鄉人數的36.8%。

3、因災後重建返鄉。5.12地震,閬中市農房損毀多,是省級重災縣之一,政府規劃重建總戶數達1.57萬戶,12月底完成。災後重建任務較重,導致農民工提前返鄉達18602人,佔全市返鄉農民工總數20.7%。

4、受中央惠農政策影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新的糧食收購政策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具有吸引力。回鄉創業興辦實體13360人,佔全市回鄉總人數18.9%。閬中市雙龍鎮的李遠志,男,27歲,中專文化,因打工企業裁員回到家鄉,利用自己打工積攢的4萬多元,貸款5萬元,承包村小閒置資產種植茶樹菇。

三、返鄉青年農民工所存在的問題

農民工經過城市工作與生活的“洗禮”,學到了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掌握了熟練的技能技術,帶回了多年積攢的資金,是家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股生力軍。但仍存在一些不利影響。

一是南充市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受金融風暴影響,經濟將持續疲軟,企業用工也會減少,對勞動力轉移輸出影響較大。大量農民工迴流,目前只有少量求職者現身人力資源市場求職。由於南充本身就業崗位有限,加之受金融危機影響能提供的崗位也在減少,預計明年初將對南充市人力資源市場構成衝擊,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

二是沿海一帶的企業受國際金融風暴影響停產倒閉的速度比較快,面比較大,目前在當地觀望和處於“半就業”狀態下的農民工有可能在後期陸續返鄉。

三是許多返鄉青年農民工所掌握的技能有限,再就業難度相對較大,需要政府引導。

四是近年來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規模小、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不高,面臨融資難、人才缺、土地緊張等困境,急需國家出臺相關政策給予扶持。五是如不妥善處理好農民工失業返鄉後的培訓、就業、社保轉移接續、隨返子女入學、土地經營、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等相關問題,將不利於構建穩定和諧的社會關係。

四、對策建議

(一)精心組織,摸清工作實情。針對農民工返鄉趨勢增強的情況,團市委為及時掌握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深入鄉鎮、村社、車站等開展調查摸底,對返鄉農民工的動向、數量進行動態監測和登記造冊,做好同期對比分析,對出現的動態新情況及時向有關就業單位報告。同時,各級團組織深入鄉鎮、村社調查研究,召開返鄉農民工座談會,掌握返鄉農民工的動態情況,特別是技能、就業方面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為他們開展就業服務。

(二)加強培訓,提高職業技能。一是加大返鄉農民職業培訓力度。針對大多數返鄉農民工技能單一的特點,及時將職業培訓工作重心轉向返鄉農民工職業培訓,在團省委給南充市分配的第一季度培訓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增加4000人的培訓計劃,主要開展返鄉農民工技能培訓。以幫助返鄉農民工提高市場就業能力,增加技能儲備。二是積極開展返鄉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和轉崗培訓。針對市場需求調整職業技能培訓結構,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品牌培訓”和“專案培訓”,積極落實培訓補貼,努力提高培訓後的轉移就業率。三是開展有針對性地創業培訓。組織有創業意願的返鄉農民工開展創業培訓,在政策上給予扶持鼓勵和引導,幫助他們實現創業。四是加強擇業觀念教育。幫助返鄉農民工正確認識當前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積極主動投入到市場就業中去。

(三)開展監察,維護合法權益。加大維護農民工勞動權益工作力度,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的行為。重點是通過共青團的青年維權崗向全市外出務工青年給予幫助,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繼續加大“三法”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工和用人單位的勞動保障法律意識,努力把青年農民維權工作落到實處。

團市委的工作人員在團省委釋出的《關於集中力量做好農村青年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和資訊服務工作的通知》的指導之下,深入鄉鎮調研,大量收集資訊,得到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通過仔細分析,認真思考得出以上調研彙報。南充團市委一定做好相關培訓工作,為返鄉青年農民工創造更加和諧的就業與生活環境。

返家鄉社會實踐報告1000字2

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共有人口97.6萬人。全縣共有農業人口82.3萬人,農村勞動力46.3萬人。XX年,全縣外出農民工達19.8萬人。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去年年底以來,我縣大量農民工陸續返鄉。XX年4月,xx縣婦聯全體幹部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走訪和座談等形式,對近年返鄉女農民工就業創業情況進行了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800份,走訪了5個相關單位和8個典型鄉鎮的20個村,召開座談會10次,調查物件達540人,瞭解了我縣返鄉女農民工的就業創業的基本情況,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返鄉農民的基本情況:

截至XX年3月底,xx縣累計返鄉農民工8.9萬人(其中女性佔40%),佔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總數(19.8萬人)的44.9%,其中,其中珠三角地區就返鄉6.6萬人,長三角返鄉0.8萬人,其他地區返鄉1.5萬人。從地域分佈來看,返鄉農民工以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為主,達7.4萬人,佔返鄉總數的83%;從年齡結構來看,16—30歲以下民工返鄉5.86萬人,佔總數的65.8%,30一50歲以上民工返鄉3.04萬人佔34.2%,產業熟練工人、企業老員工返鄉比例比較低。

(二)、女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

在我們調查的返鄉女性反映的情況來看,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金融危機的影響。沿海企業受到嚴重衝擊,有的企業甚至倒閉。有的農民工無法找到工作,有的農民工工資普遍降低,勉強能夠維持個人生活,不如回家發展產業計劃。二是解決留守在家孩子的教育問題。以前夫妻雙方在外務工,把年幼的孩子交給年邁的老人照看,造成了這些留守孩子心理上的陰影、人格上的不健全和學習上的欠缺,在社會、家庭和子女的強烈要求之下,很多返鄉的女性留了下來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三)、返鄉後的就業情況:

我縣各級各單位採取積極措施促進返鄉人員再就業,通過加強資訊服務“找崗”、加強區域合作“保崗”、推進新型工業化“增崗”等形式不斷強化職業培訓、鼓勵返鄉創業,解決了大部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我縣將多家教育培訓機構進行整合,構建了一箇中心(縣就業培訓中心)、一所職校(縣職業中專)、一支團隊(全縣7家定點社會培訓學校)的“1+1+1”縣級職業培訓網路,形成了集電腦操作、基礎英語、車鉗電焊、電子應用、駕駛汽修等多項職業技能於一體的就業培訓體系。今年來,通過職業培訓網路,已累計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513人,開展陽光工程培訓400多人,較大地提高了部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截至XX年4月底,全縣返鄉的8.9萬農民工中,已有7.4萬人再次外出務工(其中實現省外務工5.1萬人,省內務工2.3萬人),部分留鄉創業、和就地4轉移就業,部分仍在觀望。

(四)、返鄉女農民工的創業現狀:

返鄉女性積極自主創業:在我們調查過程中發現,返鄉女性在家留守責任田和責任山務農的只佔到10%,90%的女性回家後用自己在外打工積攢的儲蓄作為原始基金髮展自己的創業計劃。XX年,車湖垸鄉高湖村1組的覃曉芳前幾年和丈夫在外開餐館積攢的19萬元,作為創業基金,在孃家青林鄉開辦了大型養雞場,年出產3300羽蛋雞,現在已基本實現盈利;該鄉長堰村的41歲的覃清香XX年前隨丈夫在一家電池廠打工,為照顧臨近大學聯考的孩子學習,回鄉投資12萬元辦起了生豬養殖場,年出欄100頭生豬,9頭母豬。鍾家鋪鄉林場村36歲的徐紅群,XX年冰災市和老公回家,在朋友的推薦下利用本地林木資源豐富的優勢,投資近50萬元辦起了環保木炭加工廠,銷路好,利潤豐厚。創業的基本要求帶動了她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近年來返鄉的多數女農民工已經接受了勞動部門、“陽光工程”等提供的技能培訓和專業知識的培訓,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術。在我們調查的540名物件中,40歲以下的女性100%接受了補貼的電腦、家政、烹飪等技能培訓專案;40歲以上的女性100%接受了畜牧、農業等部門組織的送科技下鄉的養殖等專業技能培訓;100%的女性希望接受政府組織的收費偏低的技能培訓。今年42歲的太平橋鄉九樁堉村的張一萍,養殖了80頭波爾山羊,一直以來她跟著飼料店的技術員學些技術,在實踐中摸索,縣畜牧局的技術員到他加上了一堂課後,她深有感觸地說:“真正掌握一門技術對養殖業是大有幫助啊!”

政府積極引導和扶持創業:年初縣委下發了《關於鼓勵全民創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意見》,將返鄉農民工創業納入全民創業扶持範圍,制定出臺了《xx縣創業引導資金管理實行辦法》、《xx縣創業實體聘用本縣從業人員補貼試行辦法》、《xx縣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試行辦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構建起了以小額貸款擔保為主,稅費減免為輔,社會保障為補充的農民工創業配套扶持政策體系。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各部門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資訊諮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援。特別是對有資金技術和創業意願的返鄉農民工,免費開展創業培訓,免費提供創業服務。沙坪鎮返鄉女農民宋智慧,今年2月在該鎮創辦牲豬養殖合作社,順利獲得了4萬元的小額貸款擔保;漳江鎮返鄉女性伍惠英在本鎮創辦惠源製衣廠,相關部門齊上陣,僅用時5天就將證照辦理、貸款申請、用地劃撥、稅務登記等手續全部辦理完畢,勞動部門還主動為其招滿了103名員工,這些激勵舉措極大的激發了返鄉農民工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熱情。目前,我縣返鄉農民工創業潮正在逐步升溫,現已相繼有819位返鄉民工創辦了經濟實體,實現了從“打工者”到“創業者”的轉變。

(五)、返鄉女農民工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困惑與需求:

通過調查走訪,發放問卷,被調查的540名女性在創業的要求上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擇業上希望得到指點:部分返鄉女性帶著“落葉歸根”的思想和積累多年的心血回到家鄉,她們已經不習慣被限制在幾畝良田上,她們更想做點能夠有較大收入的創業,但是限於對市場瞭解程度,在選擇專案上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她們極想得到有效的指導和幫助,選擇一門前景可觀、效益不錯、投入不是太大的專案。

2、技術上希望得到指導:調查中,已經在進行自己創業計劃的女性普遍反映,自己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和學習,是在摸索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希望得到有關部門一對一的技術服務和指導。太平橋鄉的孵化大戶李志華、鍾家鋪鄉駱松枝,在選擇了土雞孵化和生豬養殖專案後,自己買了相關資料學習,然後遇到困難在飼料供應商的指導下學習了一些防疫知識,基本能夠應對一般的疫情和小的病害,但是她們仍然想得到質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希望有關單位能夠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相關技術的培訓。

3、資金上希望得到扶助:返鄉創業女性在創業過程中,初期可能會遇到市場瞭解不夠、技術跟不上等問題而出現虧損情況,這種時候她們最期望得到政府在資金週轉上的扶助,幫助她們度過難關,緩解因經濟上的壓力帶來的創業積極性的挫敗導致最終放棄創業計劃。

4、組織上希望得到關愛:創業過程中,這些女性不希望孤身作戰,她們希望有協會或者專業合作社這樣的組織給予技術、資金、流通上的各項幫助,希望得到組織的關愛和溫暖,希望周邊產業能形成一個極大的產業鏈。

返家鄉社會實踐報告1000字3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沿海發達地區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外向型企業被迫停產、破產或大量裁員,造成大批農民工陸續返鄉。xx是一個農業大市,是面向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的勞務輸出大市,也經受著農民工返鄉大潮的衝擊,如何緩解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社會壓力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

一、全市返鄉農民工基本情況

1.基本概況。

2008年,xx市外出務工人數為132.3萬人,年前農民工返鄉人員達50.56萬人,佔38.2%。截至2 009年2月5日,全市再度外出務工人員34.05萬人,失業返鄉農民工在家待業人數達16.51萬人,佔12.5%。

2.返鄉原因。

根據在常寧市泥潭鄉的抽樣調查統計,農民工返鄉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世界金融風暴返鄉。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沿海地區出口及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出口受到限制,經濟不景氣,導致企業停產、轉產、降薪、裁員,造成一些農民工提前返鄉,佔全鄉返鄉農民工總數的75%。二是受中央惠農政策影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新的糧食收購政策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具有吸引力,佔全鄉返鄉農民工全總人數12%。

3.返鄉動態。

調查發現,目前在家待業的返鄉農民工主要動向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在家務農。這批農民工約佔58%。二是再次就業。這類人約佔12%。基本上都是希望接受駕駛、電腦、焊工、電工、烹飪、旅遊、酒店服務等培訓後等待機會再次外出到內陸地區或本地企業務工就業。三是回鄉創業。這類人約佔15%。其中不少人憑藉資金、資訊等優勢,發展規模經營、從事農產品流通等。

二、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社會壓力分析

儘管農民工經過城市工作與生活的洗禮,學到了先進的理念、經驗、技術,帶回了多年積攢的資金,是家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但仍給xx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社會壓力。

1.經濟發展壓力。

一是直接導致農民減收。農民工非正常返鄉在短期內經濟增收受到影響,各地勞務收入大幅減少。二是給本地資源和環境帶來壓力。人口與資源、經濟匹配不當,多項承載力相對不足,將構成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巨大負擔。三是影響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有效實施。從短期來看,農民工返鄉帶回了少數資金,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然而,農民工難於就業導致減收必然減弱消費需求,從而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四是制約了農業規模經營。原來將土地長期租賃給他人的農民工,現在回家要依靠土地來生活,從而影響了農村土地的加速流轉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2.社會穩定壓力。

一是心理失衡帶來的社會壓力。無奈返鄉的農民工自尊心受到傷害,有可能演變成心理疾病,導致過激行為,宣洩對社會的不滿。二是價值認同帶來的社會壓力。很多農民工因長期生活在城市,一旦回到較落後的農村,可能會心情浮躁,滋事生非。三是不排除返鄉農民工在沿海發達地區染上一些不良習氣,隨著返鄉將影響社會風氣。

3.民主建設壓力。

一是民主化程序的差異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長期在外的農民工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知識和法律知識,對民權的要求也較高。如果基層幹部依然實施簡單粗放的工作作風,就容易造成農民的牴觸、對立情緒。二是長期積累的潛在問題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農民工回鄉後,對於農村容易出現的土地、山林邊界權屬爭端等問題必將引起關注和重視,從而考驗基層幹部的執政能力,必須有心理準備和應對方案。三是維穩治安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不排除有些農民工蓄意製造事端,或染有、吸毒等陋習,從而滋生一些危害社會安定的行為,這對維護社會穩定提出嚴峻挑戰。四是農民工的更高期望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越是有見識的農民工,對於地方政府的期待和要求就越高。如果地方幹部的能力和管理水平達不到農民工的期望,其管理權威必將大打折扣,並伴隨產生執行不力等諸多問題。

三、因勢利導將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社會“壓力”轉換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力”

儘管農民工返鄉將帶來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困難和壓力,但是,只要措施得力,因勢利導,完全可以將返鄉農民工轉換成為當地就業創業和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1.完善機制,構建返鄉農民工幫扶體系。

(1)建立監測機制,掌握農民工返鄉的形勢和動態。由勞動就業部門牽頭,組織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及時做好返鄉農民工的登記、摸底和就業需求資訊,並就返鄉潮的當期狀態、趨勢及可能給社會治安帶來的問題定期報告。

(2)加強技能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的社會競爭力。調查顯示,在返鄉人員中,參加各類培訓的僅佔14.6%,因此,培訓農民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要整合教育、農業、扶貧、勞動和社保等相關部門的資源、資金,發揮職業教育優勢,儘快建立健全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培訓體系,加大農民工就業創業培訓的鼓勵支援力度,提高農民工的就業技能和創業成功率。要認真分析預測經濟復甦後的市場及返鄉農民工的共性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技術含量高的長線專業培訓。尤其要圍繞發展一村一品、建設現代農業的現實需要,積極做好糧食增產增效、經濟作物種植、畜牧養殖等方面的技能培訓、宣傳引導和服務支援。目前,xx市縣兩級依託技工學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採取集中培訓、訂單式培訓、農業生產適應培訓、技能提升培訓等多種培訓形式對28歲以下返鄉農民工開展技能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就業技能。

(3)健全社保機制,維護返鄉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建立獨立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全國統籌,有效解決當前農民工保險續接和續保問題:建立生活狀況的定點監測制度,對生活困難者給予救濟、財政補助等,幫助他們度過失業難關;加強疾病防控、計劃生育、適齡兒童預防接種等,積極引導他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保障返鄉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權益;給予吸納返鄉農民工並按規定交納社會保險的企業以保險補貼,在促使企業儘量多地提供就業崗位的基礎上降低用工成本;推行鍼對農民工的社會保險綜合保障辦法,將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捆綁,實施政府託管下的市場化社保經營制度。

2.搭建平臺,支援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

(1)建立政策支援體系,鼓勵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一是完善返鄉農民工創業政策促進體系。在採取措施保證現有政策全面落實的基礎上,專門研究出臺《關於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形成包括土地流轉、融資、稅費、擔保、培訓等在內的支援政策體系。加強信貸扶持,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利用小額擔保貸款從事個體經營、合夥經營的企業可作為微利專案,在貸款期限內給予全額貼息優惠。改善返鄉農民工創業環境。開設農民工返鄉創業“綠色通道”,建立健全返鄉農民工創業服務體系,加大縣域經濟發展力度,完善住房、用水、用電、交通和物流中心等設施,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便利條件。二是培育生產大戶。鼓勵他們回鄉後,依託本地自然優勢,興建特色種養基地和科技示範園等,發展一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群。三是興辦二、三產業。利用他們在城市和大中型企業工作的經驗、技術,抓住規模企業產業鏈條向前和向後延伸的機遇,主動接受大中型企業的輻射帶動,積極發展為大中型企業服務的配件配套企業,促進一批中小企業蓬勃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利用他們亦工亦農亦商的特點,積極參加合作組織和中介組織,成為經紀人或創辦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帶頭人。通過農產品的生產資料購銷、傳播資訊以及開展技術承包,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興建特色種植業等。

(2)加強政府就業服務,推動返鄉農民工有序轉移。一是就地轉崗就業。支援、鼓勵中小企業、工業園區、規模養殖、設施農業、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農業科技企業等,為返鄉農民工就近就地轉移務工提供崗位。二是轉移輸出重點。發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勞務經紀人的作用,合理引導返鄉農民工將輸出重點逐步轉向長三角地區及環渤海灣等受金融危機影響相對較小的地區和行業。三是開闢新的渠道。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及地震災區災後重建的契機,充分發揮各類職介機構的中介組織作用,加強區域勞務合作,採取舉辦用工企業專場招聘會等形式,為農民工開闢新的外出務工渠道。

(3)深化社會農村各項改革,擴大農村就業容量。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一是加快產業化建設。依託區域和資源優勢,大力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加快鄉鎮企業發展,不斷擴大就地轉移農村勞動力的載體,讓更多的農民工“離土不離鄉”。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規劃發展小城鎮、小集鎮,適度集中財力硬化、優化發展環境,讓小城鎮建設與非農產業建設產生互動效應,構築縣域經濟的新格局,把更多的返鄉農民工吸引到小城鎮上來,讓他們有更大的就業空間。三是加快新農村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溫總理提出的擴大內需十項措施,進一步加大農村生產基礎設施建設,依託農田水利建設、沼氣工程、新農村建設等農業專案,增加農民工的就業機會,引導農民工為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讓返鄉農民工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3.強化服務,推進農村公共事業發展。

(1)做好農村社會綜治工作。一是加強心理疏導。積極做好返鄉農民工的思想穩定工作,通過開展金融危機的專題知識講座,聘請心理諮詢師對農民工進行就業和生活方面的專門心理輔導,認真化解返鄉農民工心中的疑慮。二要擴大法律宣傳。積極為返鄉農民工提供法律服務,重點開展《婚姻法》、《勞動合同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刑法》等法律知識講解和省市幫扶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活動。三要擴大低保範圍。做好既無地又無創業能力的返鄉農民工安置工作,對他們進行摸底,像城市失業工人一樣納入低保,保障其生活、就醫及子女就學等。

(2)構建健康的鄉村文化。一要擴大公共文化陣地。加大投入,逐步建設起一批合法、高尚、健康的公共休閒娛樂場所,引導農民從事健康的文娛活動。二要開展多彩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體活動,充實農民的精神生活。三要打造鄉土文化品牌。積極推進民間文化的`挖掘、整理與傳承,支援農村自然旅遊資源的挖掘、保護與修復等,激發農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增強農民工對農村的價值認同感。

(3)加強基層民主建設。一要解決一批重點難點問題。建立黨政領導幹部掛鉤聯絡返鄉農民工制度,拓寬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聯絡群眾的覆蓋面,認真收集梳理各種涉訴涉訪資訊,對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安全生產隱患、食品衛生安全、勞動社會保障以及鄉村幹部違法違紀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排查,下大力氣解決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力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二是培養一批入黨積極分子。將政治素質好,可塑性強,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返鄉農民工納入重點培養物件,培養一批入黨積極分子。三是培養農村後備幹部隊伍。實踐表明,回鄉創業的農民工不僅是農村帶頭致富和帶動群眾致富的領頭人,是農村基層幹部的後備力量,更是新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推動者、開拓者。要有的放矢地開展後備幹部培訓,選配一批農民工擔任村幹部,引導返鄉農民工有序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切實加強黨的基層執政能力建設。

返家鄉社會實踐報告1000字4

受國際金融風暴的襲擾,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外向型企業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限產、停產或者外遷。出口企業訂單減少、利潤下滑,許多大中型製造企業也迅速收緊擴充步伐,導致大批工人被裁,或被迫休假,致使部分農民工紛紛踏上返鄉路程,提前歸家的現象。最近,我局農調隊對返鄉迴流農民工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報告如下。

一、全縣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及其成因

1、返鄉迴流總人數。我們對所轄17個鄉鎮的315個村進行了摸底調查。20xx年前三季度,全縣外出務工人數為9.5萬人,其中在省外務工的6.5萬人,截至12月底,全縣共返鄉迴流約5200人,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5.5%。

2、返鄉迴流時間。今年,農民工返鄉時間明顯早於往年,過去一般在春節前後10天以內,今年返鄉的啟動時間至少提前了1個多月,長的達到90天以上。

3、返鄉迴流農民工年齡結構。據統計,返鄉迴流農民工中,16-25歲佔10%,26歲-40歲佔32%,40歲以上佔58%。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務工人員迴流的以36-50歲的大齡農民工為主,部分從事高體力,低技能工作的農民,因文化水平較低,失業後,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

4、返鄉迴流農民工的地域及行業分佈。返鄉迴流農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我國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帶為主,佔65%以上,縣內返鄉人員在2%以內;返鄉迴流農民工中85%以上來自對外出口和中小型企業,其中,從事製衣業、玩具業、機電業所佔比例最高,達到65%,其次為建築業,佔20%。

5、返鄉農民工工資情況。調查表明,65%的農民工工資能夠按時足額發放,23.6%的工資不按時但可以足額發放,兩者累計,高達88.6%的農民工工資可以得到足額發放。由此可見,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已經得到較好解決。但在調查中,部分農民工對現有的按年度或專案結算工資的方式頗有怨言,希望按月發放工資。調查發現,農民工收入狀況有所改觀。被調查者中,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佔40.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佔44.0%,兩者合計,八成以上農民工月均收入超過1000元。61%的農民工對收入狀況表示基本滿意。調查分析認為,目前全縣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為1420元,而農民工的月均收入多集中在千餘元,這相對於城市用工來講明顯偏低,加之農民工工作條件差、勞動強度大,其付出和收入並不成比例。農民工之所以對其收入狀況滿意度較高,究其原因,關鍵是其對進城務工的期望值較低,雖在城市務工,但他們仍以在農村務農收入為參照,所以比較容易滿足。

6、返鄉農民工迴流的原因。企業經營不景氣是農民工提前返鄉的主要原因。據返鄉農民工反映,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是其所在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多出現破產、停工、歇業等情況所致。如安福鎮望城村的農民工周尚鬆說“:十幾年過來,都是下半年這個時候最忙,唯一今年10月份就已經接不到活幹了。”其所在工廠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外訂單明顯減少,工廠開工不足或停工,對工人或是放假,或是採取自然裁員,特別是十月份以來,開工時間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資已不能維持正常生活,二是外出務工相對收入較低。據調查,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據太浮鎮王化村的楊振國說,他在深圳三和興玩具廠務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須工作10個半小時,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時間才能拿到這麼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時間,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時,那麼他們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廠每月還要扣住宿費等。由於城市生活費用較高,又一時難以找到工作,被解僱的農民工只能選擇返鄉。三是國家最近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國家1000億投資計劃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具有吸引力,讓他們感覺在家鄉也可能存在發展的機會。

二、採取有效措施,從容應對農民工返鄉潮

這次農民工返鄉帶回來的不是消費和人均純收入的增長,而是再就業的困難和基層工作穩定的壓力,這些思想活躍的農民精英該如何管理成為擺在基層政府面前的新課題。近年來,進城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著眾多農民家庭收入銳減。大部分農民工返鄉,讓我們得以再次思考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富餘勞力如何培訓,如果行之有效,不失為轉“危”為“機”的新契機。

為幫助返鄉農民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有效緩解他們的失業之痛,xx縣委、縣政府制定了返鄉農民工幫扶計劃,擬定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切實為農民工搞好“五送”工作,即:送崗位、送資訊、送培訓、送政策、送溫暖。引導返鄉農民工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並採取以下七項措施,幫助返鄉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一是全力為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介紹服務。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方聯絡用工單位收集崗位,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進行個別推薦和進場求職相結合,千方百計為他們找到適合的崗位。

二是免費開展職業技能鑑定工作,使返鄉農民工具備用工單位所需掌握的技能。

三是積極協調配合工商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開闢“綠色通道”,辦理工商營業執照。

四是積極協調配合稅務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落實相關稅費減免政策,切實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減負。

五是舉辦創業人員經驗交流座談會,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返鄉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六是積極幫助吸納返鄉農民工的企業落實優惠政策。對吸納、安置返鄉農民工就業的企業,按其安置返鄉農民工人數,幫助其向縣小額貸款中心爭取人均不超過4萬元,貸款期限2年的小額擔保貸款。對吸納返鄉農民就業的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併為農民工交納了保險的,通過“綠色通道”提供社會保險補貼,促使更多企業招用返鄉農民工,降低用人成本。

七是對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的返鄉農民工,積極協調民政部門,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對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返鄉農民工,給予一次性救助,妥善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

返家鄉社會實踐報告1000字5

一、xx區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目前,在xx區務工的外來農民工約2萬餘人,大多從事建築、加工、服務等勞動強度大、收入報酬低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我區的建築工地、工廠、飯店、娛樂等場所。外出務工人員6萬餘人,主要是在北京、廣州、深圳、珠海等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從事製造、建築、加工、電子產品生產等工作。

當前,xx區農民工具有以下特點:

(一)經濟上貧困,生活質量低下

當前,我市60%以上的農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30%左右月收入在800~1200元之間,只有少數能拿到1500元以上的工資。經濟上貧困決定了生活質量的低下,農民工衣著簡樸、粗陋,一般都暫住在工地、廠區或合夥租住於城鄉結合部,由於農民工的勞動強度普遍較大,勞動時間較長,閒暇時間少,基本上處於一種工作、吃飯、睡眠的生活狀態。

(二)中青年居多

xx區的農民工中約80%是中青年,留在家種田的大多是老人、婦女。

(三)文化水平普通偏低、職業技能差、謀生能力弱

農民工大中絕大多數為國中畢業,少數為高中畢業,由於文化水平偏低,農民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建築業和加工業等幾大領域,從事普通的勞務性工作,對職業技能沒什麼要求,收入不高,在城市生存能力較弱。

(四)法律意識不強

xx區農民工中很多人沒有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學校學到的法律知識很少,從各種途徑接受的法律宣傳教育少,法律意識普遍不強。

(五)具有群體性特徵

農民工一般都是屬於一個地方或區域的,經朋友、老鄉等介紹工作的,很少有單個農民出來打工,呈現群體性的特徵。

二、農民工返鄉給我市社會治安造成的影響

自20xx年下半年以來,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逐步凸顯出來,一批中小企業倒閉,就業機會減少,xx區外出務工人員逐步迴流,從而給社會穩定帶來了一定影響,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外出務工人員大量返鄉的同時,有一部分不良人員也隨之返鄉,並將外地惡習帶回,給本地治安帶來壓力。

二是外出務工返鄉的人員大多為家裡的“頂樑柱”,失業就等於喪失了經濟來源,特別是xx區的偏遠鄉村,家庭孩子多,“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增大,部分人容易鋌而走險,產生過激行為,做出危害社會、危害他人的事。

三是有的外出務工人員長期在外務工,長達數十年之久,在外務工過程中的現實表現本地公安機關不甚瞭解,可能存在負案在逃或是曾經有過違法犯罪行為人員。

四是今年的就業形勢嚴峻,加之有的單位不講誠信拖欠民工工資,而農民工合法權益保障機制和相應救濟手段還很不完善,惡化了農民工生存環境,從而誘發犯罪。

三、關於解決農民工返鄉給我區社會治安帶來問題的對策

一是充分認識農民工返鄉給我區社會治安帶來的影響。要深入貫徹全國公安機關領導幹部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深刻領會孟建柱部長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當前嚴峻的治安形勢,特別是中層幹部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感和社會責任感對待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做好全體民警的宣傳發動工作,切實增強全體民警對此次金融危機的認知,增強對危機帶來的影響的重視,切實提高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是以“大走訪”活動為載體,紮實開展農民工返鄉情況的調查工作。結合“大走訪”活動,組織民警深入轄區,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入戶調查,並召開村(居)委座談會等,全面摸清轄區返鄉農民工情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仔細梳理歸納農民工返鄉原因,並全面掌握返鄉農民工在生產、生活方面的現狀,瞭解其思想動態;加強同返鄉農民工的溝通聯絡,交心談心,身體力行為其解決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行動上、言語上正面加以引導。對有不良行為與不良嗜好的人員進行徹底摸排,並積極依託基層群防組織加強情報資訊收集掌握,對重點人員要釘死、看牢,防止其趁火打劫,危害社會。

三是建立情報資訊分析研判機制,做好社會輿情的監控工作。對目前尚未出現的但可能會出現的各類突發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制定應對預案,超前採取工作措施,努力做到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力爭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當地、解決在萌芽狀態,對轄區的社情進行有效監控,密切關注可能出現的各類影響社會穩定的言論,堅決遏制過激行為,確保轄區社會穩定。

四是強化法制輔導,變盲從為遵從,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遵紀守法意識。加強對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的法制宣傳工作,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組織民警將農民工必知的有關法律知識印製成小冊子或卡片發放到農民工手中,讓農民工做法律的明白人,自覺維護其正當權益。建立法制輔導員,定期開展法律知識講座。組織農民工開展法律競賽等有益活動。切實提高其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護法意識,幫助他們牢固樹立“失業不矢志”的理念。

五是加大查處侵害農民工權益案件的力度。積極協助工商、勞動等部門,嚴厲制裁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行為,配合相關部門,為農民工增加就業,並給予有實際困難的群眾以保障、扶持,緩解嚴峻的社會形勢。加強街面及治安複雜場所的治安巡邏及治安防控工作,保持高壓態勢,遏止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營造一個有條不紊的、和諧的、良好的外部治安環境。

標籤:家鄉 實踐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