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職場升職

玩職業名利資源 四兩撥千斤

  你是否面臨晉升瓶頸,是否有裁員危機,或許你正為擺脫困境而努力奮鬥,但是你卻發現自己找不到感覺,不知道門路,證書資質一大堆,學歷也不差,怎麼就沒有好工作?你苦於找不到根源。

玩職業名利資源 四兩撥千斤

  可銳職業顧問案例:

  su來到可銳,他正處在矛盾的掙扎中,極度的焦躁和鬱悶。他說,來可銳花錢,就要聽職業顧問給他一個建議,他到底要不要去讀MBA。Su這是矛盾中的一種極端做法,他想不清楚去留的問題,來到可銳希望專家為他做決策。

  SU在一家專業諮詢公司做資料研究工作。他剛到公司的時候,公司正處於起步階段,轉眼間3年過去了,公司的人數翻了一番,在市場上的地位也逐步提升。由於工作壓力非常大,公司的人員流動比較大,論專業能力論年候他都是資深員工。但是他的得到和付出嚴重不成比例。周圍的人升的升,走的走,他的上司換了好幾波,始終輪不到他晉升。他也氣憤過,但是考慮公司給他一個很好的平臺,他也能發揮自己的優勢,老闆非常看重他,信任他,很多事情都放手讓他去做。想到這些,他沒有跳槽,做足了三年。可是隨著資歷的增加,仍得不到晉升,薪水有過幾次調整,但始終達不到他的理想。

  一個人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他決定辭職,去讀MBA,加上他的專業能力,未來也可以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但是,他的辭職信被退了回來,老闆極力挽留他,允諾為他加薪。這樣,su又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不知道怎麼做。

可銳職業顧問建議:

  su處於兩難的境地,如果他不能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仍然不會做出明智的選擇。到底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呢?因為他沒有搞清楚名利之間的關係。在老闆身邊幹活,又是資深員工,就可以升職,就可以拿到高薪了嗎?首先這是不能成邏輯的,有人成了資深員工就可以升職,是因為他升值了,不升值,不讓老闆看到你升值的價值,就不會升職。

  為什麼說su沒有搞清楚名利的關係呢。任何人都不可能超然於物質回報之外,除非他已經足夠富有。通過和他的溝通和個性測評發現,他工作默默無聞、任勞任怨,是典型的老黃牛型別,即使不晉升和不加薪也不會去主動爭取。沒有"名",也就是沒有分量。

  如何建立名,如何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可銳專家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

  和老闆要名

su作為資深員工,他沒有晉升,是因為沒有去爭取。老闆固然重視他,但遇到強硬的同事,或到利益關頭,老闆就會迫於壓力,晉升別人。對su卻僅僅是描述一個美好的前景,允諾日後優厚的待遇,這些東西能否兌現,無人可知。但是既然遇到"老實""馴服"的員工,這些件不的光的招數,老闆還是願意嘗試的,"軟柿子"捏來捏去,也不會有多大風險。所以,su實際上正是這種"逆來順受"性格被人摸透,非要到了無法忍受的時候,才用非常消極的態度去應付,辭職並不是最好的選擇。爭取到更好的待遇和職位才是他的目的。所以,善於和老闆講條件,直截了當的提出你的要求,表明你的態度,是最明智的做法。要讓老闆知道,你的真實想法。只要你的工作表現是有目共睹的,這就是你最大的資本,也不要為人情所束縛。

  在同事中樹名

  和老闆講條件,是用你的辦事能力說話,相反要在同事中建立"好名",就非要搞人際關係不可。現在很多專案的完成,是要看你的協調能力的,同事的配合必不可少。上戰場的士兵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你希望的到什麼樣的關照,你就怎麼樣去關照別人。企業中,可能有些同事之間是競爭的關係,但是對手也是促使一個人不斷進步的動力,在工作中多做一些事情,或幫助別人渡過難關,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積累足夠的人脈資源,未來晉升中就能夠管理部門,建立威信。

  職業資質的名

su想去考MBA,其實他對MBA的理解是不正確的,MBA固然是一個響噹噹的職業資質,可以為人鍍金,但卻不能直接轉化為 "利",或者運用不當,根本不能產生"利"。MBA只是證明你在管理方面有了足夠厚度的理論積累,但MBA畢業後不能直接與管理接軌,要有2-3年的實踐經驗,用實踐證明你能解決什麼問題。就比如,法學院畢業,沒人說自己法學院畢業就能當法官,能成為著名律師。先考律師資格,當執業律師,再當法官。法學院研究教育是個基準資格,不是職業資格,MBA同理。MBA只是鍍金,要經過實踐才能轉化為實在的"利"。如果一開始就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只能是事倍功半。

  綜合su的職業氣質測評結果,專家為他做了專業的規劃,根據他的專業方向,為他選擇了一個專業培訓課程,之後他的專業能力得到了提高。專家還對su未來發展路線上的每個職業點的任職資格和能力要求都進行了深入研究,讓他對每一環節的具體步驟(比如選擇培訓、培訓時間的掌握等)有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真正實現高效的職業規劃。我們要保證su學會理解職場規律並且讓自己一切行為符合市場規律,最終不斷實現增值。

  可銳公司首席職業顧問卞秉彬先生認為:找到適合的工作、晉升、加薪並不難,關鍵是要有破釜沉舟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需要對職場進行透徹分析與研究才能找到合理的切入點和規劃方案。看清 "名""利"關係,理順各方面的線條,才能做到"名""利"雙收。

可銳職業顧問事業集團 (中國職業生涯網)

廣州可銳

中國廣州市天河北路368號都市華庭日彩軒27樓A座

諮詢電話:020-38800382 38813149

電子郵件:

上海可銳

中國上海市北京西路1399號建京大廈18樓A1座

諮詢電話:021-62892895-8012

電子郵件:

北京可銳

中國北京市建外SOHO 4號樓0604

諮詢電話:010-58693591 58693592

電子郵件:

(智聯編輯:聞燕燕)


可銳職業顧問事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