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評語

共青團幹部徵文稿:正確理解黨的群眾路線

評語5.34K
共青團幹部徵文稿:正確理解黨的群眾路線

  黨的十八大提出,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展開群眾線路的實踐活動。
  作為一名剛剛參加工作的畢業生,我對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的描述,群眾路線是怎樣發展來的,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著什麼樣的科學內涵,在工作中要怎樣實踐群眾路線?對對這一系列問題,我都沒有清楚的答案。
  工作和學習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沒有正確地理解黨的群眾路線,又怎麼可能正確的運用群眾路線指導實際工作。根據這個基本情況,我決定,第一步要對黨的群眾路線進行正確的理解。
  黨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形成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群眾問題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早在1922年7月,黨的二大就指出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裡面去。1928年黨的六大作出了“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的重要論斷。1929年9月的《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眾路線”這個科學概念。1943年6月,毛主席在《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對黨的群眾路線進行了精闢概括,把它提高到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高度。1945年黨的七大上《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專門論述了黨的群眾路線的極端重要性,並將它提到了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高度。
  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9月的黨的八大系統闡述了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意義,對黨的群眾路線作了新的概括。1964年,毛主席在《向群眾的實踐請教》指出,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強調要向群眾的實踐學習。
  改革開放後,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把群眾路線確定為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之一,並將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概括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的核心內容,這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科學發展觀圍繞“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作為保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根本點。

  在當前新的歷史條件下,黨中央把黨的群眾路線視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因為它擁有科學的內涵,它強調的是黨與群眾的關係問題。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強調的是黨應該具有的群眾觀點,這是關係黨的性質、宗旨的根本問題。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絡群眾,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黨的一切奮鬥都是為了人民,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強調的是黨的基本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回答的是黨的正確領導意見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群眾路線具有方法論意義,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辯證統一的思想。
  在群眾路線的兩個基本組成部分中,不僅僅明確領導和工作方法問題,而且還涉及到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體現了政治原則與領導方法的統一;
政策制定與政策執行的統一;
認識功能與利益表達的統一。

  這樣豐富、科學的內涵,使得群眾路線在指導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群眾路線要求大力弘揚深入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幫助群眾解決一些切身利益問題。
  我剛參加工作就趕上了貴州省第八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工作中,領導總是要求要多傾聽志願者們的心聲,為他們提供完備的後勤保障和業務支援。剛開始我很不理解,既然是作為志願者參與志願者服務,各項準備工作保障工作應該是由志願者自行解決。但是,在深入活動各現場走訪,與志願者交談了解情況之後,我轉變了自己的看法。志願者在前臺提供優質的服務,活動前需要有周密的計劃,開展專業的培訓,活動中也需要離開後臺的精心排程和緊密配合,活動後還要“表彰先進、樹立典型”。這些是任何個人都無法完成的,需要每個人發揮螺絲釘精神,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只有樹立了以志願者為中心的思想,傾聽志願者的意見和呼聲,緊緊聯絡和依靠志願者,我們的各項大小活動才能順利開展,我們的社會才會越來越和諧、美好。
  聯絡本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來說,就是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樹立群眾觀點,一切工作都要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為實現中國夢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