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最新《中國醫生》精選觀後感1000字範文三篇

觀後感1.23W
一部有意義的電影看完之後,千萬不要忘記寫觀後感,寫觀後感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提升思想境界的過程,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最新《中國醫生》精選觀後感1000字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中國醫生》精選觀後感1000字範文三篇

最新《中國醫生》精選觀後感範文

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我時常會想到底是什麼讓這些白衣戰士在萬家團圓的時候毅然決然地離開父母愛人和孩子?是什麼讓你們在生死較量面前義無反顧地奔赴抗“疫”一線,和病毒過招,和死神抗爭?大概是救死扶傷的醫者仁心、敬畏生命的堅定信仰,還有人性的光輝。所以,在義利衝突的時候,你們自覺舍小家為大家,舍私利取公義,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援鄂期間,你們用超乎常人的忍耐力承受著難以想象的身心壓力。為了節約防護服,你們可以堅持8個小時不上廁所不喝水;為了從死神手裡搶人,你們可以不眠不休連軸轉。很多醫護人員因為長時間佩戴護目鏡和口罩,臉頰變得佈滿壓痕,雙手也因為反覆消毒變得紅腫皸裂。然而,身體上的“折磨”還只是次要的。害怕被感染的恐懼、對病毒束手無策的無助、對死亡難以接受的心痛如影隨行,百般無奈像石頭壓在心口。

可即使是這樣,你們還是要默默擦乾眼淚,繼續浴血奮戰。因為,在病毒面前,你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僅是病人生命的守護者,更是希望的使者。你們堅信有愛才會有希望,堅持才會有奇蹟。在方艙醫院,你們拿出自己的零食和病人分享,教病人跳舞打太極,用無微不至的關愛撫慰每一顆“受傷”的心靈。每天的新聞中,我都看不清口罩後面你們的臉,但我看得到你們的勇敢;看不清你們防護服上的名字,但我記得住你們共同的名字——最美逆行者。

最新《中國醫生》精選觀後感範文

有人這樣總結,“時刻在依賴,時常在忽視,時而在抱怨,卻從來不瞭解”是我國醫患關係的真實寫照。《中國醫生》以醫患為什麼無法相互理解為出發點,以平視的目光,讓公眾看到去掉光環、去掉標籤、去掉附麗之後的普通醫生,試著從他們的經歷與付出,去理解他們的艱辛與崇高;從他們的侷限與無力,建立起對醫生的正確期待。

理解中國醫生,並不是要控訴中國患者。雖然《中國醫生》聚焦於醫生,但從紀錄片的`案例和細枝末節,我們也能窺見中國患者的眾生相。在中國,難的不只是醫生,需要理解的,也不只是醫生;除了呼籲患者理解醫生外,我們對患者們做得足夠嗎?

電影《我不是藥神》裡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做窮病。”在《中國醫生》裡的多個案例裡,我們看到的是被疾病拖累、拖垮的家庭,實在令人揪心痛心。紀錄片中那個重度燒傷的老年患者,兒子選擇強行出院,他並非不孝順,他花光了積蓄,但他也非盡全力,因為他採訪中他談到,前幾年買了房子,剛開了個廠,現在賣廠虧大了。

筆者注意到,紀錄片中的案例,但凡孩子患病,家長都是砸鍋賣鐵、不惜一切,但年邁的父母患病,成年的子女首先權衡的是錢,是生活是否會受影響。就像徐曄醫生說的,“有時候可能醫術都還沒有碰到瓶頸的時候,就已經遇到人心的瓶頸了。”

網上有很多人指責燒傷患者的兒子。但恐怕誰也無權指責。在並不富裕的家庭裡,生命的繁衍生息常常是建立在犧牲上一代的基礎上,然後供給下一代;當上有(不止一個)老、下有(不止一個)小,“救不救”不只是良心問題,還是一個有限資源的可持續分配問題。

因此,不要一味去指責困境中的人的選擇,而不妨思考,人心夠不到的地方,制度可以做些什麼。紀錄片中也透露出太多無解問題:有些病人既沒有醫保也沒有農保,一旦重病就傾家蕩產,該怎麼提升基礎醫療保障覆蓋率?為了讓患者得到更好救治,很多家屬首選大城市的三甲醫院,家屬千里迢迢地陪護身心俱疲,客觀上也造成三甲醫院負擔過重,門診醫生要與患者充分溝通也顯得奢侈,該如何均衡醫療資源?

患者的“看病難、看病貴”,與醫生的“醫生苦、醫生累”,共同指向的是醫療體系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醫生和患者只不過首當其衝,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比如跟付出相比,中國醫生的收入水平並不算高,醫生的手術費、診療費很低,醫生的勞動價值沒法體現。醫院為了維持“生計”,常常是通過藥品和醫療器械創造利潤,這就造成了藥價虛高,大型檢查、檢驗價格偏高,沒必要的檢查太多,由此加劇了“看病貴”。

醫生的苦、醫生的累是真實的,患者的痛苦、家屬的焦慮與無助也是真實的。我們不能要求醫生做聖人,同樣也不能要求患者和家屬做聖人,永遠通情達理、永遠臨危不亂、永遠笑對苦難。相反,我們要理解人性,要尊重人性的弱點,然後不斷通過制度去化解人的難題,讓每一個人哪怕遭遇重大疾病,都儘可能地保持尊嚴和體面。

但體系的調整總是滯後的,當下仍需要醫生和患者去承擔不盡完善的體系的代價。醫生依舊會很累,患者看病還是會覺得“難”和“貴”,此時醫生和患者能做的、應做的,就真的是多一點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和相互理解了。

疫情終究會過去,祝願奮戰一線的醫生平安歸來。但我們對醫生的尊崇不應是侷限於一時,而是日常;醫院對於患者的救治與關懷,也不應只有經濟的考量。無論是愛護醫生還是憐憫患者,說到底是對人的本質性關懷,這是一個社會的文明底色。

最新《中國醫生》精選觀後感範文

影片講的是疫情爆發地,武漢的故事。不同於很多人平時無視醫生甚至罵醫生,每每遇到非典、新冠這樣的突發疫情,就歌頌醫務工作者危險中逆行的犧牲與奉獻。鄭叔是一向尊敬甚至崇拜醫務工作者,正常國家,醫學院是錄取分數線最高的,而且學醫的本科階段,就相當於學了生理學、高分子化學、微生物……幾個專業的知識,而能執業的醫師至少也得攻讀了碩士甚至更高學歷。所以李清晨老師說醫學是上位學科,醫生轉行可以幹很多職業。咱們看其他嚴格篩選、艱苦求學出來的,比如金融,都是什麼工作環境,什麼收入水平,什麼社會地位?所以,鄭叔強烈推薦這部電影,瞭解一下醫生的工作、選擇治療方案和做決策時承擔著什麼,因為我們每個人和自己家人都難免會做患者,醫生都是醫學出身,咱們做患者又沒有專門的“患學”,所以推薦每個人都看一下這部電影,瞭解並理解醫生,在我們自己或者家人做患者的時候,才能更好的配合醫生,與醫生並肩作戰共同對付疾病。

先說缺點,作為主旋律歌頌體裁電影,有些地方確實用力過猛,比如援鄂醫生臨行前,他父親說什麼“士不可不弘毅”,正常人是沒有這麼說話的。影片裡媽媽對兒女、夫妻之間安全的擔憂和囑咐,才是正常人類的正常感情,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醫生,也是要把他們當人不要當神,況且他們也有父母妻兒。

作為歌頌體裁的主旋律電影,有描寫抗疫中暴露的一些問題,但沒有深挖這些人禍的責任人以及背後問題,比如影片裡演到了防護物資不足和不合格,但沒有繼續深入;再比如裡面有兩處,本來就危難關頭了,中醫還出來參和搗亂,也只是一帶而過。

如果自己生過病,或者家裡有病人肯定知道,常年的病痛折磨,會讓人心態失衡,遷怒他人無理取鬧。我們面對家人這種情況,都會消磨幾十年的親情,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那咱們想想醫生,他們每天都在面對的都是大量非親非故的患者,這些患者裡難免有被病痛折磨的心理失衡無理取鬧的,就像影片裡,患者吼“你們算什麼醫生啊?”即使沒有突發疫情,床位等醫療資源也是緊張的,影片裡患者把這遷怒到醫生頭上,甚至傷害醫生,這種事在現實中咱們也都不陌生。唉,冤有頭債有主,醫生並沒有捂盤高幹病房,而且真的會像電影裡演的一樣,鄭叔認識的醫務工作者,就有至親都排不上病床。

影片裡,醫生治療新冠患者至陰性,並且拔管成功之後,第二天,患者死於了心梗。這個情節鄭叔很觸動。上中學的時候,美術老師說冰雕雪雕沒有了不起的作品,因為不易儲存,所以沒有大師會去做。而醫生毫不吝惜自己一身絕學施救高齡老人,即使知道延續不了幾年。

醫生不同於其他工程學科,只需要解決技術問題,因為他們的工作物件是人,要綜合考慮未來的生活,比如影片裡給懷孕的新冠患者剖宮產,醫生說“疫情總會過去,生活還得繼續”,現實中醫生替患者考慮的要更多的多,比如經濟狀況,鄭叔的爸爸前幾年查出了τ細胞淋巴瘤,醫生說這是惰性的,可以先觀察,因為藥物很貴,等幾年如果病情發展了,或者藥物過了專利保護期,或者藥物進入醫保範圍了,再或者有更新更好的藥物了再治療也不遲。今年開始治療的,藥過了專利保護期且進入醫保了,經濟壓力大幅度下降,第一次買藥,是鄭叔去的,每盒一萬三,仔細一看發票藥價一萬,稅三千!肏他媽的,所以鄭叔一直說醫患矛盾不是醫生和患者的問題,這事冤有頭債有主。前些日子爸以前的腦梗有復發的症狀,偶爾會言語不清,那段時間鄭叔帶著來回去天壇醫院和宣武醫院,醫生開藥和治療方案,就要綜合考慮τ細胞淋巴瘤的用藥和腦梗治療之間的衝突。爸久坐就會出現腦供血不足的症狀,發作的時候只能立刻平躺,多少次,在人行道上,馬上就地平躺一會兒,鄭叔在旁邊陪著。坐計程車時間久了也不行,即使打商務車,不能徹底躺平也不行,所以有天去門診,早上鄭叔叫了輛救護車,想著能在車上平躺著去,隨車醫生到了之後,瞭解了情況勸鄭叔說沒必要花這麼多錢,說就算有錢也不能這麼花,還跟鄭叔說假如打車路上真發生嚴重症狀,現打120也來得及,指揮中心會根據手機定位和就近的救護車排程,在路上就能接人直接轉救護車。鄭叔反正是沒見過除了醫生以外別的職業,為自己服務物件考慮這麼周全的。

醫生還不同於其他技工,不斷積累讓手藝純熟就行,醫生一方面治病救人,另一方面也在做研究。沒有醫學家是純在實驗室裡搞研究的,所以影片裡,為了研究病毒,徵求家屬意見捐獻遺體供解剖的情節,看著也是挺揪心的,一方面理解家屬失去親人的痛苦,另一方面醫生也不是為了自己,解剖遺體研究病毒是為了戰勝它救治更多的人。事實上,不止是影片裡醫務工作者面對捐贈者的遺體鞠躬,在醫學領域,做解剖的捐贈遺體,術語叫“大體老師”,是受到極大尊重的,這種尊重遠勝於隆重的葬禮和富麗堂皇的墳墓。

從電影的角度來說,這不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比如生硬的拔高臺詞,再比如莫名其妙的插入一段MTV啥的,可吐槽的點很多。但是作為一部稀缺的讓人們瞭解醫生的電影,鄭叔強烈推薦,因為懂醫生,理解醫生,我們才能做更好的患者,跟醫生配合好;敬重醫生、支援醫生,才會有更多努力而優秀的人投身醫學事業,到我們和家人生病的那一天,才有被救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