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最新精選《盜夢空間》觀後感範文4篇

觀後感3.06W

寫一篇好的觀後感可以讓自己在以後時不時的拿出來回顧一下,所以大家在看完一部電影后可以及時的記錄下來,那麼該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由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最新精選《盜夢空間》觀後感範文4篇,以供參考。

最新精選《盜夢空間》觀後感範文4篇
《盜夢空間》觀後感1

人活百歲,半生是夢。

夢境,一直是神祕的話題。自古便有周公解夢,近代又有“夢的解析”,然而,我們依然對夢的解構十分疑惑。

本片中的夢境,實際上是參雜進了潛意識的人為之夢,主角以及其同伴們潛入別人的夢境,盜取他們潛意識下的祕密。同時,他們也能植入意念進入別人的潛意識,從而徹底改變這個人的一生。

劇中有個場景,很多的人被注射鎮靜劑後,長時間的成眠於夢中。每天對他們的喚醒,於他們而言則是做夢。因為他們已經把夢境當作現實,而現實本身卻成了夢境。很像《黑客帝國》,活在一個意識的世界中,真實——不過是頭腦中的影像而已。現實中我們孤立無助,似乎只是某些人的附庸。夢中我們是思緒的焦點,可以達到夢想的彼端。遊走在感知的邊緣,亦真亦幻。

當主角與他的妻子,在夢的邊緣數十年的停留後,已經完全分不出現實與夢境的區別。只有做夢的人在夢中死去,才能從夢中醒來。於是主角和妻子選擇了臥軌自殺。而主角的妻子,卻在返回現實後,仍深深的懷疑現實也是夢的一層,最終自殺身亡。無邊的夢境,竟是無窮的痛苦。當夢儼然成為現實,也便不再擁有真實。

人生虛空大夢,轉眼韶華白首。一覺醒來,一切彷彿曾經來過,又模糊不清。我們走過的歲月,我們執著過的一切,都匯入了我們的意識,潛藏在了夢的深處。每個人都是一個獨有的世界,它們曾有喜怒哀樂,我們帶著各自的記憶,匯於現實——這個共享的“夢境”。誰是世間的醒者?思緒無窮,夢境無窮,意識,也許才是這個世間的本真,一切的源泉。只是我們以為物質才是基礎而已。

夢在繼續,生活也在繼續。夢中之夢,你是否也在其中,卻依舊渾然不知?

《盜夢空間》觀後感2

這是一部要在電影院看的電影。因為它非常的電影化,其他任何觀看方式都會損害到你的感受和體驗。這個電影的資訊量實在是太大了,無論是劇情、畫面、音樂、音效等,所有電影元素都極其豐滿,同時恰到好處,構成了完美的平衡。不在電影院環境下觀看,很多電影細節你可能就會忽視,隨後就會帶來觀影體驗上的損失,甚至會影響到你對故事的理解。

當然,說到這裡,我要強調一下,《盜夢空間》的故事絕對沒有之前謠傳中的那麼晦澀難懂。作為一部在北美3億美元票房,全球6億美元票房的暑期檔電影,它的故事能難懂到什麼程度呢?《盜夢空間》雖然在劇作結構上相當複雜,但從觀眾體驗角度來看,這個電影的表層故事仍然是一個典型的好萊塢型別片:一幫人為了完成一個貌似不可能的任務,深入險地經歷一番冒險,最後完成任務的同時,達成個人心願。其中槍戰、追車、爆炸、打鬥等等商業元素一應俱全,僅僅只是從這個角度來看,《盜夢空間》仍然是一部很具娛樂性的暑期檔電影。

但是對於一部分影迷觀眾群體來說,這部電影除了具有以上娛樂元素外,因為它精巧的故事結構和幾近完美的電影元素構成,《盜夢空間》還具有了多種解讀的可能性。至於如何解讀這部電影,則完全取決於你個人的觀影經驗,以及你自認為從電影中獲得了什麼樣的資訊。就這個層面而言,不存在是否看懂這部電影的問題,只是每個人都會有獨一無二的私人感受,難以和大家分享而已。

《盜夢空間》觀後感3

以前覺得夢境裡面的畫面同自己最近的視覺接觸有密切關係,但看完《盜夢空間》之後發現平時視覺所接受的景象只是夢境裡的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是自己頭腦潛意識底下自我創造的無中生有的複雜場景。

以前有時候會思考點解夢中的場景會咁細緻同咁真實,而且連續性好強,有時極度華麗同壯觀,在現實中自己根本無法接觸過類似的場景。甚至每次醒來都會責怪自己夢中的時候點解唔去懷疑自己是否在做夢,還叮囑自己下次做夢一定要首先懷疑自己是否在做夢,尤其是那些恐怖的噩夢,比如喺處於槍林彈雨同刀光劍影之中的時候。嘗試在找破綻,但偏偏未嘗成功過一次,每次都身陷其中,那是夢裡的現實,不可能在兩個空間中思考,靈魂只能同時停留在一個空間,在現實就是現實,在夢境,也是相對的現實,離開唯有穿越。

《盜夢空間》告訴我們,如果在夢中,要強行脫離夢境只能墜落和入水。還有現實中的五分鐘等於第一層夢境的1個小時。自己曾經歷過在一場惡夢入面扮演一名保家衛國的士兵扎住支爛鬼槍同日本仔駁火,但記得夢中的我好怕死,我唔知喺米真正象徵真實的我個種心情,但憑我對自己二十多年的初步瞭解估計現實中萬一有這種機會我會勇敢好多倍,但極度疑惑當時夢中的我就心都離埋,被嚇醒的時候才發現才睡了不久,但卻好像經歷過多個小時的生死時刻。電影裡面講到人在做夢期間大腦快以高速度運轉,這才能成功構造一個連綿不斷而非常細緻的夢境。

《盜夢空間》還說到可以深入幾層的夢,這個我真的不知道有什麼效果,甚至有點難以理解,也覺得好奇特,很想試試深入到第三層夢境去環遊世界,現實中一晚的時間大概等於第三層夢境的100年,周遊列國一百年真好。

電影中還說到人們只會記得夢中的片段而無法回憶夢的開始,甚至我們會覺得它根本沒有起點,只有中間的過程片段。假若我們做了個交歡的夢,豈不是記不起前戲而只有赤裸裸搏擊的一面?不要問我,我的潛意識沒發生過這種夢。

相比以前,哩幾年好少做夢,不知道是睡眠質量好了,還是潛意識被僵化了,思維不活躍了,自己也無從考究。

當今的現實是那麼的無奈,那麼的壓抑,那麼的虛偽,與其在現實虛偽,不如在夢裡真實,如果可以,我也想成為造夢師。

《盜夢空間》觀後感4

《盜夢空間》(Inception)是部“山寨片”——如果僅僅看它的硬體設定的話。能夠說,入夢”的硬體條件,讓一切“硬科幻”迷們抓狂;那個讓大夥一齊做夢的機器(夢機,以下簡稱“燜雞”),電影從未解釋過其原理,也沒有什麼複雜的物理結構,要不是出此刻本片中,你很可能意味那只是一套普通的醫療儀器;大家“連根線就能進入一個合夢時空”的設定,讓你想到小時候玩過家家時用易拉罐作電話的情形。但是,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裝置可行性,根本就不是影片的重點;硬體設定,對於類似本片的幻想故事而言,只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硬科幻迷們可能認為這之間區別很大很嚴肅,但對講故事而言,一切都只是個由頭而已。就像牛頓同學的“第一推動力”,玄是玄了點,但絲毫不能掩蓋在那個前提下他整個力學體系的光輝。同理,諾蘭哥哥只但是以這個“能夠一齊做夢”的機器為契機,來講一個情感、意識與心理的複雜而美妙的故事。當我們理解硬體設定上“無中生有”的假設之後,《盜夢空間》的創意聽起來還是“有點懸”:像這種在硬體層次無視科學基礎,轉而以感情為核心,底下還搞些心靈救贖之類東東的架構,很有可能製造出三俗的玩意兒,比如《蝴蝶效應》(ButterflyEffect)之流。不是說玩“心靈雞湯

”必須很廉價,而是說如果那樣的感情表現得太直白而且用重複的手法不斷強調(類似“不斷回到過去拯救”之類的橋段),就會顯得很膩歪,連帶著想要表達的感情都無聊起來;反過來,如果有足夠複雜微妙的外殼包裹想要表達的感情、能讓觀眾費盡心思才能體會到那個感情核心的樂趣以及成就感,這樣的欣賞心理過程才會更超值,而且也更能展示編導的技能。對我而言,這樣一個精妙的過程就應是“有追求的”電影該表現的重點,而諾蘭哥哥(ChristopherNolan)的《盜夢空間》恰恰是一部將“1”拓展成“99”的完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