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觀後感範文

觀後感2.36W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觀後感範文

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一句話:邪不壓正,邪惡永遠不會打敗正義。相信不少網友都看過由姜文導演的電影《邪不壓正》,影片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李天然在國難時期的關於復仇的故事。網友們是如何看待這部電影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姜文電影 邪不壓正觀後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觀後感範文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觀後感範文一

讓子彈飛》的優點也很多,在此不必贅言,但著重要說的,是這部電影開啟了姜文一個很壞的兆頭:自以為是的戲謔。

戲謔,是很高階的表達手段,但姜文從《讓子彈飛》開始,就用得過度、用得彆扭、用得自我矛盾。一直到《邪不壓正》,算是達到了彆扭的巔峰。因為戲謔不管內涵多麼豐富深刻,基本的一點,是讓人發笑的,在笑之後的說道,要適中,背後的東西多了,這戲謔承載不了,少了,就只是一個笑話而已。但姜文幾乎每一次戲謔都過載了,過載的那部分,就是很多人說的“夾帶私貨”。

他的電影因此越來越人工化,缺乏自然的韻律。

觀眾笑了,但沒笑明白,正琢磨著,密集的臺詞已經將你帶入下一個戲謔了。這種雲上敷雲的法子是非常不尊重觀眾的,因為這無關智商與理解能力,而是違背了基本的生理反應。好比你一幀裡非要過三百個畫面,觀眾什麼也看不清,你卻說觀眾眼拙,誰讓眼力不行,或者近乎無賴地說,你再去看兩遍,就看清了。

他曾不無自豪地說,自己電影的容量是一般電影的三五倍。這句話本身就很有問題,感覺是將觀眾放在了創作的對立面——背對觀眾創作的理論,至少還有觀眾的存在。但感覺姜文如此做電影,是將觀眾的預設放在自己的層面,我知道這麼多,你就得知道這麼多,而且你有義務多看幾遍,以發現我的良苦用心。

這是電影創作者對觀眾的霸權主義。他的這種霸權主義,某種程度上是一些影迷瘋狂吹捧的反噬。

面對歷史,採取戲謔的手段未嘗不可,劉別謙和懷爾德電影中的戲謔夠高階,但絕對是順暢的,臺詞不可謂不考究(懷爾德的臺詞簡直句句精道),但絕對是“好入不好出”的,論臺詞密集,伍迪·艾倫也密集,但他的臺詞更多承擔的是“氣氛功能”,打造一種神經質的喜劇氛圍,漏掉一兩句,快速過去,影響並不大。可姜文的臺詞因為過度修飾與人工化,恨不得每一句都暗含多層意思,還用力使臺詞變得“接地氣”,還喜歡用跳躍的邏輯來前後呼應,真是令人厭倦不已。

戲謔的手法在《鬼子來了》中大放異彩,尤其是花屋幻想中的那段武士片情景,堪稱神來之筆,還有太多精彩的情節,農民的驢幹太君的馬,這是頂級的戲謔。《太陽》裡也用得剋制,沒有跳戲。但從《讓子彈飛》裡那場著名的涼粉戲,到《一步之遙》的教父開場、洪晃出現的所有情節,再到《邪不壓正》裡史航出現的所有情節以及那場可怕的酒吧胡鬧戲,這種“戲謔”變得越發惡俗、下流、毫無價值,用米蘭的話說就是:真沒勁!

姜文現在變得像是一個不著調的喜劇導演。不管處理什麼題材,都要猛加喜劇的料子。不管拍什麼嚴肅的場景,總要不時搞笑一下,抖下機靈,就是不讓觀眾落入悲傷肅穆的情緒,就是不讓觀眾有正襟而坐的機會,就是不讓自己的電影變得嚴肅而偉大。——吹姜的人說,這是後現代,這是解構。

這些名詞用得對不對且不爭論,個人覺得,姜文總要自我破壞“嚴肅”,是因為他內心深處充滿了焦慮與懷疑,他習慣了疑問,死活也不肯相信。我們不想討論他為何不肯相信,因為這涉及到個人的經歷與時代的浸淫,只說這種不相信,如何越來越讓他的電影變得畸形與空洞。

國恨家仇李天然,老謀深算藍青峰,奸詐惡毒朱潛龍,神祕莫測關巧紅。除了周韻的角色,其他三個角色的處理都充滿了喜劇色彩,沒有一個角色肯深入下去,挖掘他們“笑不出來、謀不出來”的大悲傷、大落寞,姜文不肯,他要以小丑來戲謔英雄,甚至拒絕讓他們成為英雄。

但他還是露了馬腳:裝作再如何玩世不恭,他還是嚮往著“相信”。因為周韻,因為關巧紅。這個角色可以深情,這個角色可以堅決,這個角色彷彿容不得稍微過分的打趣,一個能量凝聚的角色,一個真正嚴肅的角色。這份老老實實的相信,給了周韻。

如果所有角色都按關巧紅的方向去處理,別的不敢說,這部電影會輕易地做到“蕩氣迴腸”。可惜姜文不稀罕這種英雄氣,甚至不稀罕“俠義”之道,他只在乎心裡的那一麻袋懷疑,蒐羅歷史資料來遮掩最後又是證明自己的懷疑,他就是不信,信也要偷偷地信,就是不肯讓人家看出來,哪怕笑得尷尬,遮掩得笨拙,也不肯稍微正經地流下淚,說一句:我相信。

姜文也許是個真誠的人,但他現在的電影不真誠,他還是做不到像他深愛的費里尼那般,真誠、坦率與自我反省。電影或許是欺騙的藝術,但藝術家的內心,容不得一絲自我欺騙。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觀後感範文二

在我看來,姜文有才,還挺愛抖機靈。

我看過的電影少,讀過的書也少,因此我覺得現在活著的導演裡面,有才且愛抖機靈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姜文,另一個是韓寒。

和姜文相比,韓寒年輕的多。年輕人,抖的機靈也就比較直白。一不小心抖過火了,導演處女作就拍成了PPT。另外,韓導的抖機靈裡總有一種類似於高中男生在女生面前瘋狂表現恃才傲物的蠢萌模樣。

和韓寒把電影拍成PPT有一拼的,是“矮大緊”的`高曉鬆,曾經把電影拍成了MV。

姜文的機靈抖得最好,從《陽光燦爛的日子》到《邪不壓正》,玩得不亦樂乎。從觀影效果上來說,也是一部比一部爽。看起來就叫人覺得,媽的,電影就應該是這樣子才對!在姜文導演的電影裡面,除了導演,姜文一律主演且兼任編劇。到了民國三部曲,姜文連剪輯都幹了。所以,姜文的電影個人風格特別明顯,電影語言豐富,影像風格在導演的大剪子下,配上乾脆利落的臺詞,一起釀成了貼著姜文標籤的烈酒。端的是“辛辣有勁”,張揚恣意。

我總是覺得,姜文的氣質到底還是那個衚衕裡帶著頭盔騎著挎鬥摩托的作家——《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裡他飾演的那個角色。

《邪不壓正》的故事源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我沒有看過原著,但是在姜文導筒之下,《邪不壓正》演繹成了一段傳奇。傳奇,當然是唐傳奇。又像是從《民間故事》雜誌裡走出來的。看這部電影時,一邊喝茶一邊磕著瓜子,舒服地靠在客廳的沙發上,時不時給普洱壺裡續點水,恰似坐在大茶樓裡聽故事。我作為一個觀眾,表情、心情,甚至手裡的動作、半躺的身體,全跟著“說書人”的節奏語調動作。

影片最後,外敵入侵,江湖兒女亦自飄零凋落。國仇家恨,還將掀起無數驚濤駭浪,終究《邪不壓正》。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觀後感三

《邪不壓正》講了個什麼故事呢?很簡單,復仇。滅門之仇,不共戴天,殺人償命,天經地義。說到底就這麼點事兒。這在江湖上很常見,我們江湖中人講究的就是這點信義。

姜文在電影中說,作戰有三個因素,時間地點人物,天時地利人和。那麼復仇,也只關乎三件事:誰,殺誰,怎麼殺。所以復仇的電影簡單來說也有三種拍法。

關於誰。你可以是少年苦學,歷盡艱難險阻,十年磨鍊,終成大器,練就一身絕世武功,最後才去找仇家復仇,然後殺了他,拍成一部勵志的成長電影,就像《射鵰英雄傳》的郭靖。

關於殺誰。你可以是不知道仇人是誰,所以你要步步為營,抽絲剝繭,找到仇家,然後殺了他,拍成一出精彩的懸疑劇情片,就像樸贊鬱復仇三部曲中最知名的《老男孩》;

至於怎麼殺。你可以是乾脆利落,刀刀見血,砍瓜切菜一般,最終殺到你的仇家面前,然後殺了他,拍出一部熱血的動作電影,就像昆汀最爽的B級片之一《殺死比爾》。

但是很顯然,《邪不壓正》的這個復仇故事不像以上三種的任何一種。

其實從電影原著《俠隱》的作者張北海開始,這個故事就不是這樣的了。在張先生的小說中,殺人復仇反倒是其次了,老北京味兒的生活才是正經事。

所以你在《俠隱》中能看到白菜豬肉餃子、灌腸、炒肝兒、豆汁兒、爆肚、燒餅、羊雜湯一連串吃食兒,東四、西四、復興門、安定門、天壇、地壇、北新橋一連串老北京胡同和地名。復仇,那是茶餘飯後的事兒;俠,那是隱藏於復仇背後的舉手之勞。

至於姜文,他當然也不會這樣。在他的復仇故事中,復仇的三件事都異常清晰。

誰?李天然,天賜大恨,是個好苗子,十五年後,重返北平;殺誰?根本一郎和朱潛龍,一個日本特務頭子,一個北平警察局長;至於怎麼殺?把他們倆弄到一塊,面對面,“他們怎麼殺我師父的,我就怎麼殺了他們”。簡單明瞭,不留一絲懸念。

看起來,本來就應該是個很簡單的故事,但姜文就是要把一件簡單的事給你弄複雜了,否則他就不是姜文了。而讓這個本該簡單的故事複雜化的最大原因,就是姜文自己飾演的藍青峰藍爺了。

這位藍爺簡直太複雜了。你說他正,他也會不擇手段殺人害命;你說他邪,他卻又堅守信念決不當漢奸。他是亦正亦邪,非正非邪,放在這個名叫《邪不壓正》的故事裡,恰好是正邪之間那個搭橋牽線的人,那個不偏不倚的平衡點。

有了他,整個故事才活了;看懂了他,才看懂了整個故事。

首先要說的是,在原著《俠隱》中,藍青峰是一個很好理解的角色。雖然老謀深算,行蹤有些飄忽不定,但他的目的卻很單一,就是要追隨張自忠將軍,一心抗日,所做的一切無非是想在日本人進城之後把張自忠將軍送出去而已。對李天然的態度,也只是不要破壞中日之間岌岌可危的“友誼”。

但電影中的藍爺顯然比這複雜多了,複雜的地方在於你很難想得明白他究竟是想要幹什麼。他一個人在李天然、朱潛龍、根本一郎三個人中間,如魚得水,八面玲瓏,談不上真的想幫誰,四處討好,無非是想讓這三個人互相牽扯。

他先要跟朱潛龍交易,讓朱潛龍殺了根本一郎,他可以為此交出李天然;然後他又跟根本一郎做交易,要根本交出漢奸名單,他可以為此幫他解決美國人問題,也就是亨德勒父子;然後他又是李天然的隱形上級,幕後真正的養父,一步步引導他走到了根本一郎和朱潛龍的面前,一步步引導他走向復仇之路。

藍爺說他這局大棋下了二十年,言下之意就是早在十五年前他救下李天然之前,他就開始籌劃這件事了,而李天然恰好是他要找的那個人。藍爺又說,他這局棋走到了窮途末路,那是因為日本人進城了,他從中斡旋的三個人已然要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已經退無可退了。

那麼問題來了,藍爺的這局棋就是下的是什麼?

在電影的最開頭,朱潛龍和根本一郎前去滅門之時,當時還姓李的朱潛龍便說有一高人說他不姓李,姓朱,是明太祖的後代。很顯然這位高人就是後來要說助他反清復明的藍爺。那麼這兩位滅李天然師父一家的原因也就變得曖昧不清了,藍爺或許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而恰好此時此刻經過此地並救下李天然的藍爺真的只是一個巧合而已嗎?或許這一切也是藍爺這局棋中的一步安排,甚至就連李天然之所以能夠躲過朱潛龍的三槍或許也是藍爺的安排。難道你真的願意相信這位少俠能夠閃躲子彈?

在這三個人中,李天然和朱潛龍根本就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沒有朱潛龍殺人在前,就沒有李天然復仇在後。那麼藍爺策劃的這局棋最初真正想要對付,其實還是根本一郎。根本一郎何許人也?日本人。也就是說,說到底,說破了大天,藍青峰其實還是想要抗日,只不過不抗得那麼明顯,那麼直接,要抗得不動聲色,最好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不首先挑起戰爭。

回過頭來想,藍爺出場的第一個鏡頭是什麼?是他要出門打瓶醋去。

藍爺說了,這醋還不能是家門口邊上東邊的店裡打的,得專門西邊的店裡打。這叫啥?這叫講究!但換句話說,其實這也叫南轅北轍,多此一舉,為了打瓶醋還要繞個地兒。這也就是為什麼藍青峰不讓李天然直接殺了根本一郎,而是要朱潛龍和根本一郎狗咬狗,假借朱潛龍之手來殺根本一郎。雖然兩個辦法殊途同歸,最終都是要殺了根本一郎,但後者顯然要高明且隱蔽一些。

藍爺臨走了又放下話來:“這頓餃子就是為這醋包的。”這叫啥?這還是講究!但同樣換句話來說,這就是本末倒置,買櫝還珠,為了一口醋還得折騰一頓餃子。但要是仔細想的話,其實抗日就是那口醋,餃子才是這一圈折騰。抗日雖然簡單,但難的是如何做到不動聲色,不引起注意;餃子雖然麻煩,但能夠假借其名,順其自然,所以才要下如此複雜的一局棋。

就這樣,一個簡單的復仇故事被搞複雜了,甚至有些雲裡霧裡了。只不過對於姜文這麼一個大氣、直接、敞亮的人來說,永遠沉醉在《讓子彈飛》中的觀眾不願意接受他的複雜,而姜文顯然也不想討好觀眾。

很多時候,你甚至會覺得這是姜文故意在反電影。他的想法太多,變化太快,一部電影已然裝不下他的表達。所以他讓主角不是主角,李天然淪落成給各路人馬當槍使;配角也不是配角,藍青峰反而成為推動整個故事發展的核心;敘事不是敘事,每個人物的行為和動機總是充滿荒誕和出其不意。

這又如何?一部真的一定要主角就是主角,配角就是配角,敘事就是敘事嗎?天馬行空,肆意縱橫,難道不迷人嗎?因為野的,才是姜文的;姜文的,多是迷人的。

首先它迷人的地方在於強烈的姜文氣息。用一句大家可能都聽膩了的話來說,就是姜文至始至終其實只拍過一部電影,那就是姜文電影。它凌厲的剪輯和緊湊的臺詞,自成一派;它童心未泯,玩世不恭的表達,總是出人意料;它肆意揮灑,全靠直覺的情緒,又極具感染力。這對於姜文來說,一成百成,一敗百百。

所以,對於姜文電影,只有喜歡和不喜歡,沒有好壞之分。好這口的,就是喜歡;不好這口的,就是不喜歡。一了百了,沒法猶豫。

其次它迷人的地方在於,它往刀光劍影、步步危機的復仇故事裡,加入了勇敢獨立、教人成長的女人,而且一放就是倆。這兩個女人,一個風情萬種,為愛而生,最終在微笑中跳下城牆,是紅玫瑰;另一個遺世獨立,堅強勇敢,最後拒絕了李天然的示愛,獨自離開,是白月光。正如姜文自己所說的:“我對女性很尊重,我喜歡仰望女性,我電影中的女性,都是男人的導師。”

正是如此。李天然在男人的世界中,就像是一把被指揮的槍,見人就叫爸爸,爸爸讓他打哪就打哪。而女人,尤其是這兩個女人,教他成長,一個教會了他什麼是真愛,一個教會了他什麼叫勇敢;一個告訴他女人就是你給我一個“根本之印”,我還你百個“鳳儀之印”;一個告訴他復仇不需要別人相信。無比迷人。

最後迷人的地方還在於它那詩意盎然、綠油油一片的屋頂上的北平,就像很多年前《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一樣,一個遠離了塵土和地面,被莫名拔高几十米的北平。藍天白雲,黃瓜西紅柿,這裡沒有陰謀詭計,只有滿臉的純真。無論是王菲唱的主題曲《偶遇》,還是多尼采蒂的歌劇《愛之甘醇》,都是那樣的美好迷人。

對於姜文而言,就憑他的視聽語言和手藝,完全可以把任何一部電影拍得血脈噴張,好看非常。但是他並不願意這麼做,而他的每一部電影總是以新的姿態,以挑戰人原有習慣的姿態出現在所有人面前。《邪不壓正》就是這樣的一部,你可以不喜歡它,但不能說它爛。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觀後感範文四

《邪不壓正》英文名Hidden Man,跟中文電影名毫無關聯,誰是隱藏的人?劇中不止一次提到曹雪芹,自然讓人聯想到“真事隱、假語存”。

自從《鬼子來了》被槍斃以後,姜文就走上了人話鬼話,“不讓我說,老子站著也要說”的不歸路。《讓子彈飛》的鵝城就是當今中國,《一步之遙》是對電影圈的瘋狂吐槽與報復,那《邪不壓正》在華麗麗的愛恨情仇電影外殼之下,姜文又一次隱藏了什麼私貨呢?

先說答案:《邪不壓正》隱藏的是中國現代史一直諱莫如深卻又極端重要的決定性力量 - 蘇俄對中國的操控。姜文扮演的藍青峰,也是從原著改動最大的角色,就是那個隱藏的人,一直在暗中設局布控,左右著所有人物的命運和整個情節的走向。

目瞪口呆?先別急,看看證據。

藍青峰佈局二十年,就為了利用李天然和朱潛龍對抗日本人,這在電影中完全不合邏輯。隱藏的歷史是,二十年前的2017,誕生了日本的天敵 - 蘇維埃俄國。從哈爾濱的諜戰,中東路的爭奪,到皇姑屯的炸彈,蘇俄一直把日本當做假想敵,它最擔心的,就是日本從東北的進攻,陷於東西兩面受敵,而它要操控的棋子就是中國。二十年來,蘇俄在遠東的戰略中心就是將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獲勝而野心勃勃的日本引向中國。

藍青峰有兩個兒子,一個在廣東,一個在上海。這個情節很突兀,很詭異,但放在歷史中就很明白了:孫文的一大就是在蘇俄的支援下,在廣州召開,鮑羅丁出席;另外一個一大在上海召開,馬林出席;俄國人都起到了關鍵作用。

藍青峰有12處宅子,蘇聯有15個加盟共和國,不對吧? 其實真的是12個,波羅的海三國後來才加入。

李天然一直在找爸爸,結果藍爸爸把美國爸爸扔下了城牆,從電影情節看,匪夷所思,毫無必要;從歷史上看,不用多說,悲劇了,“別了,司徒雷登”。

藍青峰的兩個兒子,在電影裡都有化身,一個是朱潛龍,一個是唐鳳儀,人中龍鳳,相愛相殺。朱潛龍勾結日本人,殺了師傅,終結了幾千年的傳統精神和文化,卻豎起師傅的雕像,繼續朝拜。唐鳳儀屁股上蓋了日本人的印,攘外必先安內、不抵抗、汪偽投降的印記一直都被宣揚。朱潛龍在藍青峰的攛掇下,拜乞丐無產者皇帝為祖宗,輕輕鬆鬆就讓唐鳳儀承伏胯下。鳳儀的決然一跳順理成章,都在藍青峰的掌握之中。最終能拔下藍青峰滿口牙齒的是朱潛龍,翻臉以後,“九評”“珍寶島”打得蘇修滿地找牙的是誰?

電影裡藍青峰保護的張將軍是張自忠,而歷史上藍青峰需要的是張學良,共產國際的指令才是西安事變結局的主導,最終成功將日本引入毀滅性的全面侵華戰爭,二十年的佈局大功告成。

其實姜文一直都有蘇聯情結,馬小軍穿著蘇式軍服跳天鵝湖,夢想著偉大的衛國戰爭,這次親自操刀改編、扮演藍青峰,終於過足了蘇俄的癮。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觀後感範文五

《邪不壓正》好看麼?

很好看的,其實。

沒必要把姜文看得多高尚,他也只是箇中年大叔,很多有關於男人女人的想法,和你還有你爸爸沒什麼差別。就像世界盃一樣,德國沒進淘汰賽,我們可能覺得有些可惜,但坐擁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印度隊如果進了小組賽,我們可能都會刮目相看。電影也是一樣,期望帶來的不光有如願以償,更多的時候帶來的是失望。輕鬆點去看這個片子,你會覺得,還不錯。

那麼,《邪不壓正》好看麼?

我先講個故事。

大驢紙雖然才上國小,但已經滿腹才華,班主任的知識儲備都沒他多。大驢紙還蠻有責任心,總是寫作文提意見,建議學校領導不要壓堂、調座位應該更公正一些、對待差生要一視同仁等等。老師一開始不讓大驢紙發言,禁止大驢紙寫作文貼在黑板報上,全班同學都小聲嘀咕,說老師小心眼。老師馬上學聰明瞭,主動讓大驢紙寫作文提意見,但又偷偷改大驢紙的作文,剪掉一些話再貼在外面。大驢紙後來害怕了,只好引經據典,子曰什麼的,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同學們再看的時候,不但看的是老師刪減過的文章,而且還看不懂這些典故,感覺大驢紙說的不成章法,也沒啥道理。老師還找來班長熊貓球、小隊長大牛哞和學習委員二狗紙,讓他們寫作文發表在學校的閱讀牆上,批評大驢紙不好好學習、不遵守紀律,不完成作業等等。慢慢地,大驢紙的作文就沒人看了。

豆瓣評分在首映日的兩小時內從8.2分驟降到7.5分,再到現在的7.2分,這是很恐怖的,我估計是美帝的陰謀。想讓一個人沒有說服力,甚至是搞臭搞垮他,不是封殺他,而是故意放讓他的作品出來,然後用輿論壓殺掉他。誰讓你拍《鬼子》,誰讓你拍《子彈》,我很寬容的,我不禁你,但我要用輿論讓你滾蛋。

一碼歸一碼,還是那個問題,問三遍:

《邪不壓正》好看麼?

不太好看,不容易看。

這裡的不太好看,指的是隱喻太多,太費腦細胞。隔壁的《藥神》,去年的《戰狼》,都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藝術,票房都十分可觀,口碑也不差,故事簡單明瞭。不管是拳打外侮發洩民族情緒,還是隔靴搔癢哭訴一病全家窮,都很容易引起觀眾共鳴。

《邪不壓正》做不到這點。

你有師傅麼?你有師兄麼?你師傅被你師兄殺全家了麼?你被你師兄栽贓陷害了麼?你去美國呆了15年有一堆爸爸了麼?……或者……你有彭于晏的巨乳和許阿姨的翹臀麼?你都沒有,何談共鳴?沒有共鳴,又何談好看呢?

但假如,你喜歡猜燈謎,喜歡腦筋急轉彎;你喜歡政治隱喻,喜歡操中南海的心……或者,你喜歡姜文,喜歡水中望月,那這部片子就很好看。你也可以繼續看我寫的了。

藍青峰在出牆之後、被揍之前,和朱潛龍、根本一郎三人商議計劃,意在擒殺李天然。藍青峰鋪開北平地圖,教導兩個隊友戰術:時間地點人物,天時地利人和。時間地點人物是什麼?是記敘文六要素之三,記敘文一如講故事,講故事一如拍電影,拍了就要給別人看,看了就要在意這三點。姜文大叔就明白告訴觀眾了:你們也別琢磨了,也別罵我了,既然進了電影院花了票錢,就按這三點來吧。

首先是時間,我們來捋一捋:

20年前,1917年,藍青峰‘設局’。這個時候國內外有什麼大事呢?此時正值俄國十月革命,蘇聯建政;

15年前,1922年冬,朱潛龍夥同根本一郎,受高人指點,殺師叛國。蘇聯於此年12月成立,同時列寧中風,斯大林執政;

15年間,1922~1937年,朱潛龍與根本一郎狼狽為奸,從殺人放火燒鴉片的漢奸成了正義的化身北平的高官;

故事發生時,1937年,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北平淪陷。

其次是地點,我們再來順一順:

北京,實際上是辛亥革命最為重要的政治斡旋中樞,藍青峰身在北京,他的兩個兒子一個死在上海,一個死在廣州(讓子彈飛的故事發生地在廣東,一步之遙的發生地在上海)。革命之後,這個國家沒有變的富強,隨著遷都,北京也成了北平降了級,成為對陣日軍的前線。永定門成了假古董,現在看不到的是樑思成視角,現在看得到的是唯物主義視角,瓦片成海的房頂世界是李天然視角,鐘樓之下的城市俯瞰是巧紅視角,六國飯店是殖民者的視角,石獅子下的鏡頭是侵略者的視角。現在的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平平整整的地,昏昏沉沉的天,又是誰的視角?姜文是個老北京,他看著這些住客、過客,又是什麼視角呢?

北平以北,太行山上,投靠日本的朱潛龍雪夜滅師傅滿門。李天然被救,旋即被送往美國;

美國,逃難地,幻想鄉,當時的自由象徵,獨立典範,當時救過志士的取經之地。被送出去的不只有李天然,還有隔壁《藥神》里程勇的兒子。

最後是人物:

李天然,彭于晏演的十分出戲,但其實李天然就是這麼個人。換衣服換得勤,就間接地壓榨了報仇的時間。對於報仇磨磨蹭蹭的不利落,對於心魔邪惡的畏懼與恐慌,對於自身能力的自負與炫耀,搭配上彭于晏的口音、表情,穿著打扮,效果就是負負得正,真的天然。

朱潛龍是什麼人?他崇拜朱元璋,自認是皇室後裔,身居舊都,手裡有槍桿子,會洗腦,深得民心,大家叫他英雄,看上去是北平治安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實際上卻裡通外國當漢奸。他想當皇帝,有高人支招,和日本人勾結,受了傷之後睜一隻眼閉睜一隻眼,發起狠來打小老婆,六親不認,認賊作父,出賣國土,殺害勇敢義士,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潛龍勿用,搞不好要潛一輩子最後淹死在海底。殺人放火,栽贓陷害,草菅人命,為虎作倀,死不認錯,幾乎騙過自己,他就是惡的化身。李姓和朱姓在歷史上交手不止一次,不論是唐末的唐與樑,還是明末的明與順,還是近代的兩位總理,從李改姓朱,還有個日本人以妖刀為慫恿在裡面摻和,其中就可大做文章。在這裡,李天然殺死了朱潛龍。

藍青峰,姜文不會讓自己不演主角的,邪不壓正說的就是他。他壞,殺人,利用,勾結,什麼邪事都做過,什麼邪路都走過,但他也在大事上做過‘好’的。這個人不純粹,被拔牙是他活該。但貌似是邪不壓正,他正的一面可能要大於邪的一面。

根本一郎,根本就是一狼,夥同同類,狼狽為奸,月黑風高便行殺掠之事。嘴裡是孔子,懷裡是刀子,裝的是樣子,顧的是面子。他的功利做法,現在看來和什麼‘狼性文化’本無二致,都是唯物主義的,都是追求效益的。他提供給藍青峰的名單上只有朱潛龍一人,現在看來也和什麼‘3.15晚會’曝光人盡皆知的問題的逗比做法別無兩樣。他命令手下殺了車伕,可以說他們是‘漢奸’,他和朱潛龍一樣,都可以歪曲歷史,抹黑英雄,顛倒正邪。區別在於,他禍害的是別國人,朱潛龍禍害的是自己人。

鳳儀和巧紅,兩個女人,一個外騷內斂,一個外斂內騷;前者留洋打針,但離了男人、沒了家庭就不能活,做著賽金花、杜十娘那種事,後者做著縫紉,學著老手藝,但自己放腳,等著動亂。姜文說要仰視女人,他一直在兌現自己的承諾。

總之,沒必要把姜文看得多屌,他又不是丁丁。輕鬆點去看這個片子,你會覺得,真的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