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電影《我不是藥神》優秀觀後感範文

觀後感9.36K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是可以完成自我精神救贖的電影,你看完後收穫了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優秀觀後感範文,供您參考。
電影《我不是藥神》優秀觀後感範文

電影《我不是藥神》優秀觀後感

一個人躲在賓館的被窩裡看完了《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當真是賺足了眼淚,不管是從唯利是圖到最後自己貼錢買藥的程勇,還是帶著女兒獨自過活忍受酒吧客人和經理無禮行為的劉思慧,亦或是隻為了聽兒子叫一聲“爸爸”忍痛堅持的呂受益,還有很多很多人……

阿婆對曹斌說:“警官,求求你們不要再查印度藥了,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其實,每個人都不過是想活著而已。這世間諸多的苦難,接踵而來的絕望,你以為永遠不會出現的希望,那麼多那麼多的阻攔,可我們最後,還是想活著。

“人人都在生活,人人都在享受生活。”無論那是怎樣的生活,也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永不再來的生活。

這部影片要表現的不僅僅是每個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它更想要揭露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的嘴臉,他們眼裡只有利益,他們看不見底層的人,也聽不見他們的呼喚。

這就是人性,你可以犧牲自我做聖人,你也可以只顧自己成為一個冷漠的人,我能理解,但不敢苟同。

最開始警察告訴程勇,賣假藥少則八年多則十五年,甚至嚴重的會判無期。但最後判了程勇五年,他三年出獄,這點讓人很感慨。我們國家是一個法制社會,依法治國的同時也註定會有法大於情。法律不可能按情理來走,否則還有何法可依?可在這裡我看到了法律在不容情的同時也容了情,這是國家的法律,也是人民的法律。

程勇去看守所時街道兩邊站滿了患者,他們沒說什麼,只是摘下了自己臉上的口罩,但這個動作,勝過千言萬語。

《我不是藥神》,沒有人誰是神,我們都只不過是,是想活著而已。生活好與壞,人情冷與暖,希望與絕望,快樂與悲傷,我們都只是想活著,能呼吸到空氣感受到心跳看得見陽光地活著。

電影《我不是藥神》優秀觀後感

《我不是藥神》無疑是部誠意之作,優點很多:演員們演技過硬,主角的內心變化細膩自然,配角的形象立體,笑點和淚點自然不生硬等。但一個很明顯的不足讓我在電影結束幾天後還是覺得非常可惜——對藥企形象的處理。電影中其它人物的處理可以說都是有稜有角的,卻唯獨藥企老闆的形象是扁平化的。

他出場就承載了貧病交加的患者的憤怒斥責,帶著墨鏡冷冰冰的一句“我們的定價是完全合理的”無法換來任何觀眾的理解;而後幾次出場,都始終像雕塑般的生硬、冷酷,影片中甚至特意安排警察局長懟了他幾句來昭示他財大氣粗卻不得人心。我不知道是導演真的沒有繼續深入瞭解,還是受困於“窮則有理,為富不仁”的老觀念所以不願意正視藥企在這件事中的身份。影片中,男主顯然有過家暴行為,黃毛搶劫,郝蕾演的是個舞娘,但電影並沒有批判他們,而是讓觀眾看到他們的不堪,也看到他們人性的閃光點。深入挖掘一個角色而不急於批判,是成就一部好電影很重要的因素。但電影在刻畫藥企老闆的時候,顯然突然喪失了這種能力。莫不是導演覺得窮才有資格不堪,一旦富有,人就應該十全十美嗎?

影片上映後解釋緣何原研藥價格高昂的文章很多。簡單說,藥物從研發到上市,要經過大量的前期探索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臨床試驗,其付出的時間和經費都是驚人的。如果允許仿製藥的存在,或者任意打壓原研藥的價格,導致藥企無利可收,那麼就不會有藥企願意數年時間、幾億資金從事新藥物的研發,最終損害的是所有人的利益。影片中藥企老闆強調的“是我們公司研發的藥物,而不是印度的仿製救了廣大患者”是不爭的事實。在承認原研藥的貢獻的基礎上,如何合理定價,既保證藥企的利益,又惠及儘可能多的患者,是一個政策上的難題。

影片的最後向人們傳達了格列寧加入醫保的喜訊。這當然是一個方法,約等於眾籌為慢粒患者買藥吃,但這也不是十全的辦法。首先醫保已然捉襟見肘,有限的醫保要用於哪些疾病的救治,也算個政策上的難題。其次在實際操作上,藥佔比、醫保定額等政策的存在,讓醫生很難開出昂貴的藥物,想靠醫保續命,怕是也很難落到實處。

說得再武斷一點,窮和老弱病殘一樣,都是弱者特徵。窮且病弱,放在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裡,是毫無疑問會被淘汰的,人們會理解這有利於整個種族的延續。但人類繁衍至今,或許因為強大而能夠允許一定數量的弱者存在,我們區別於動物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對弱者的同情,對“弱者也有權力享受生命”的認可。但大量的難民能夠拖垮發達國家的經濟社會,即使是人,對弱者的救助也顯然是有限的。如何在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地保證弱勢群體的權利和尊嚴,是每個國家每個群體都無法避開的問題。所以窮人看不起病、吃不起藥這件事,說到底不是弱勢老百姓和無良藥企、醫院之間的矛盾,而是人類社會救助弱者的倫理問題和政策難題。這樣的討論,顯然比影片立藥企為靶子的虛晃一招更有意義。

電影《我不是藥神》優秀觀後感

《我不是藥神》這幾天火了,不僅影片主題貼近生活,而且口碑反應極好。相信很多網友和我一樣,不僅僅看到了目前藥品行業糾結的現狀,也看到了國家為這個現狀做出的努力。看了這部影片,很多人都是眼眶紅紅的走出電影院,誰家還沒個病人?如果是重病,那一家子可能都會受到沉重的打擊。

因此看完影片我也對生命和健康又有了深一層的認識。世事無常,健康很重要,不要前半輩子用健康換鈔票,後半輩子用鈔票買藥買健康。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越來越多的人都想過精緻、時尚的生活,但健康因素也不容忽視。

人生苦短這幾十年,什麼才是良性的生活方式?

在這個物流橫流的時代,我們付出身體/精神/錢去抵抗時間對人生的磨損,我們需要重新為自己去定義人生。面臨家庭/老人/孩子/親朋好友/房子/車子,我們該如何定義錢?

所有的財務課程都會有一張表來說明,家庭收入的需要分割成幾份!

第一份,家庭保險,重大醫療和意外必須購買。我不是藥神告訴我們病不起已經是社會的現實。買保險除了社保或則農村醫療等,一定建議選購一些商業保險,例如中國平安之類的,終生保護。還可以在一些醫療互助平臺上,每個月費用比較小,例如水滴籌/e互助/輕鬆籌等平臺。

第二份,長期投資,良性錢迴圈抵抗通貨膨脹,20年前你可以做個萬元戶,全村人都高看你,今年你沒有100萬,連個窩都沒有,你的錢在銀行20年一萬一年只有300塊,關鍵300塊還有扣稅!多瞭解學習投資平臺可以幫助自己抵抗通貨膨脹。

第三份,存款,應用於家庭開銷日常

第四份,零存整取,使用者日常臨時事件,亦可無用做存款使用。

我不是藥神,告訴我們社會就是這麼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