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長征精神》觀後感三篇

觀後感2.35W

《長征精神》這部作品,帶給了我們很大的震撼,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將感受記錄下來。關於《長征精神》的觀後感怎麼寫呢?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長征精神》觀後感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長征精神》觀後感三篇

《長征精神》觀後感1

長征離我們很遠了,可先輩們的長征精神卻流傳至今。今天觀看了《開學第一課》,讓我們再次重溫了長征的故事,更加深入地瞭解長征精神。

聽著一個個紅軍的故事,我不由得想到:我們現在的生活多麼的美好,沒有戰爭,不用擔心會有炸彈隨時轟炸。我們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還有老師給我們上課。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穿草鞋甚至光著腳,吃野草或靠一天只吃一粒黃豆支撐,冒著槍林彈雨,風餐露宿,生死置外。在如此惡劣險峻的環境,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了長征的勝利。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又有什麼理由挑三揀四?

讓我激動不已的是航天員王亞平姐姐的故事。她告訴了我們她在訓練中如何克服了各種困難,告訴了我們長征火箭、神舟飛船背後蘊含的航天精神,告訴了我們“長征”火箭的名稱含義,代表著我們中國航天事業艱辛而又光榮的歷程。

是啊,正因為我們的宇航員發揚了老前輩的智慧、勇敢、自信、頑強、團結、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們中國的航天事業才會一次次飛向太空,一次次突破,創造了一個個奇蹟,令全世界不得不刮目相看。

現在,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為國使用者成功地完成了20次發射和5次搭載任務,把24顆國外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上佔據了7%和9%的市場份額,我國已經擁有長征一號、長征二號等9種型號的運載火箭了。

正如索爾茲伯裡所說:“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紅軍長征之路坎坎坷坷,我們的學習之路也並不平坦。長征雖然結束,但長征精神卻永存。我們要傳承長征精神,努力學習,不怕困難,勇於翻越學習中的一座座山,一條條河,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長征精神》觀後感2

自幼就與紅色經典名著有著不解的情結,利用再次拜讀了由我國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王樹增歷時六年、嘔心瀝血精心打造的紅色經典鉅著《長征》,書中以50多萬字的篇幅,描述了兩萬五千里長徵中艱難卓絕的各個細節。

一滴一滴的淚,像濛濛細雨一樣,灑落大地,眼前閃過的畫面讓我永無難忘,那是一場奇蹟的話劇,那是一篇難以忘懷的歷史紀錄,那更是一段辛福而痛苦的記憶!當我合上《長征》的一瞬間,那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仍久久縈饒在我的眼前揮之不去,原來它已經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根植於我的心裡。

《長征精神》觀後感3

王樹增在《長征》中,為我們大家描繪了那段斑斕巨集大的歷史。中華兒女為了反抗強暴、尋求民主自由、探索國富民強而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他們在最艱苦的地方,遇到最複雜的危險,用生命和鮮血築起了中國人立身安命的高聳的脊樑。他們以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偉氣魄,旨在圓百年國人擺脫苦難屈辱歷史、振興中華的強國夢,唱響了一曲激動人心、催人奮進的交響樂。

從紅軍領袖,到各級將領,再到普通一兵;從革命勳臣,到巾幗英雄,再到陽光少年,作為紅軍長征的參與者,他們用最堅強的人類意志,架構起最雄偉最堅固的信仰長城,為了國富民強,為了讓更多的中國人民能夠過上幸福舒適的生活,向著一切反動勢力發起自己不屈服的反抗,將革命聖火的種子播撒在大半個中華大地上,中國脊樑的形象因此而更加高大偉岸。

朱德,紅軍的總司令,在長征的過程中,他頂住一切壓力,團結一切愛黨愛軍的力量,同一切分裂黨分裂紅軍的勢力作最堅決的鬥爭。最終,他不僅帶領軍隊成功到達陝北,擺脫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圍剿,而且還將革命意志最堅決的紅軍骨幹帶到了了陝北,為儲存

軍隊的實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王樹增用深厚的筆力,再現了朱老總英勇的形象,同時,還將朱老總最樸實卻最典型的語言用倒敘的手法展示出來,讓我們明白,朱總司令能夠成為我黨我軍高階指戰員,就在於他一旦抱定了參加中國革命的信念,就會為做一個最堅定的布林什維克而不屈戰鬥。書中插入一個細節:朱德在南昌起義爆發之後,黨的軍隊面臨分裂危機之時,他站了出來,講了最樸實同時又是最能感染人的一句話:“不願意繼續奮鬥的可以走;繼續革命的留下,我是要繼續革命的。”結果,大部分士兵選擇了留下,繼續完成他們心目中的革命事業。有了這次堅定信仰的表達,有了這次軍隊力量的儲存,我們就可以理解,在長征這場考驗人心靈與身體的戰爭中,朱德是怎樣的用具有號召力的魅力感染了越來越多的人,並且堅決地同各種惡勢力包括艱險的自然條件發起最有力的一擊。

作為紅軍長征的先遣隊,以蕭克為首的第六軍團提前進行突圍,率先長征。他們不僅要攜帶十分珍貴的戰時用品,而且還要與兵力優勢遠遠高於自己的.敵人進行最殘酷的搏殺。“組成第六軍團的絕大部分是湖南籍士兵,平均年齡不超過二十歲,其中還有十名女性,他們幾乎攜帶者根據地的一切,包括兵工廠的老虎鉗子,印刷廠的石印機,醫院的醫療裝置,甚至還有病床的床板,發電機、脫粒機和磨面機。”這樣,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到,中國紅軍是在怎樣負重的情況下開始長征的,而且還要去面對殘酷凶險的敵人。

作為我們最可愛的人,普通士兵仍然是起到了最英勇的排頭兵的作用。他們不僅要與惡劣艱難的自然條件作鬥爭,還要與凶殘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