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轉山電影觀後感範文三篇

觀後感1.55W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學習,相信大家對寫觀後感也很熟悉了吧,那你有寫過關於《轉山》的觀後感文章嗎?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轉山電影觀後感範文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轉山電影觀後感範文三篇

轉山電影觀後感範文1

今天我觀看了《轉山》這部真實紀錄片。片中的主人公張書豪為了完成哥哥的夢想,僅憑著一張哥哥畫的路線圖和幫哥哥完成願望的心就孤身一人踏上了去拉薩的漫漫長路。

張書豪的行動讓我驚歎。他為何有如此大的勇氣隻身一人踏上去拉薩危險而又漫長的路?他在路上遇到那些離奇的事件讓我產生無比的好奇。

他憑著自己的勇氣,憑著哥哥到去世還沒完成他夢想的信念,憑著親情的力量,冒著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危險,為了哥哥為了自己一定要到拉薩。一路上,最讓他難忘的是西藏人民那淳樸的笑容和川哥無私的幫助。老奶奶雖然沒有了潔白的牙齒,但笑的卻是那麼美麗,慈祥。孩子雖然有些羞澀,但笑的卻是那麼陽光,單純。正在修行的女人雖然不能說話,但她們的笑容裡卻透著真實,淳樸。川哥對他的幫助銘記在心。他被困在一個大坡上,川哥放下自己的東西,二話沒說拿起他的行李翻過了山坡。折回去又攙扶快堅持不住的張書豪,一次一次的給他鼓勵。腿磨破了,川哥提醒他由於走這種路的姿勢不對,導致身體受到傷害。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使我感受到友情的珍貴。由於這種精神在以後的路上張書豪把困難和坎坷一把拿下,欣賞著一路的美景到達那白雪皚皚的山峰。他放飛了一疊彩紙,同時也放飛了所有的激動和夢想。

一種力量支撐著他,讓他勇往直前,不畏困難到達最高峰。這應該是我們學習的精神和榜樣,我將沿著這種精神之路一往直前走下去。

轉山電影觀後感範文2

帶著一份期待把轉山看完了,也許是有日子沒有好好看過什麼好的電影了吧,這部片子讓我啟示頗多。

書豪是一個大學剛畢業的臺灣青年,無所事事,整天窩在家裡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他的哥哥書偉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處處是書豪的榜樣。哥哥報名了一個“流浪者計劃”——騎自行車去拉薩。書豪對哥哥的“瘋狂”行為表示不解,他只想在家被人照顧,安逸生活下去。書偉的意外去世撼動了書豪的心,書豪決定完成哥哥的願望。父母、女朋友都覺得他不行,勸他不要這麼偏執。書豪為了證明自己,踏上征程,從麗江出發騎自行車到拉薩。

剛出麗江,書豪遇到了一位騎行者曉川與他同路,曉川是位比書豪年長的騎行愛好者,經驗多,兩人投宿過香格里拉的牧民奶奶家,也在鹽田的藏女小男孩家過過夜,品嚐著大哥做的酥油餅乾,有了小川的陪伴書豪覺得自己這一路上並不孤單。

夜翻山路,曉川意外墜崖,身受重傷。怒江被藏獒追逐、然烏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險。經歷重重險境讓他的信念幾度頻臨崩潰的邊緣,可書豪依然在路上。通麥路遇朝聖母女,書豪尋找到不同的生命價值和意義。

一路上有歡歌笑語,一路上有悲喜離合,一路上還有人間冷暖。書豪開始想家,此時他才發現外面的世界固然新鮮,但家才是人的根!

看到這裡突然明白開頭的那句臺詞的意思,孩子,走出去就要走回來,記得家裡有人在等你!

轉山電影觀後感範文3

前兩天和朋友說8月份想騎自行車去西藏。朋友推薦了一部電影《轉山》。電影講述了一些騎行者的故事。

這部電影看了3遍,每次都是懷著一顆敬佩及感恩的心態看完的。電影主角臺灣張書豪為了圓哥哥騎車去西藏的夢想上路了。騎車去西藏是哥哥的夢想,可是不幸在騎行旅途中意外離開了。他帶著哥哥生前的騎行者日記本、一個帳篷、一輛自行車、少量裝備上路了。一路上身上的錢被騙光了,有幸遇到了另外一位騎行者曉川大哥。在曉川大哥的幫助引導下,自己一路上有了伴,也一步步靠近著自己,也是哥哥心目中嚮往的拉薩。

經常聽說西藏人民淳樸,熱情好客的性格。電影中把西藏人民的這種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素不相識,他們願意用自己最淳樸的習俗善待著每一位到訪的來客。一路上,看著一個白麵小生的面龐有稚嫩蛻變成滄桑,大腿和屁股都在長時間的騎行過程中磨掉了一層皮,看著他忍著疼痛往自己傷口上塗抹藥膏的表情,我的心也疼了。

一天晚上騎夜車,那是一條長達29公里的下坡路,曉川大哥出事了,書豪險象環生。第二天曉川大哥被救護車拉走了,又留下了他一個人。他面臨的不只是身體上的疲憊,更重要的是心靈上寂寞的忍耐。一路上他遇到了野狼野狗的追擊,還有很多不明生物的威脅。騎到怒江大峽谷的時候,隨他奔波一路的自行車再也撐不住散架了。

寒冷的冬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西藏的冬天。一天夜裡他終於倒下了,高原反應引發的嘔吐不止,外界環境的冰冷難耐,他垮了。第二天,又是一位淳樸的西藏老農民撿到了奄奄一息的他,不惜數公里把他背到當地郎中家裡,在郎中的悉心護理下,昏迷了兩天的他又活過來了。拒絕了郎中的挽留與勸阻,帶著傷他又上路了。朝著拉薩的方向去了。最後,歷經25天的時間,他到達了川藏線最高點,海拔5020米,第28天到達了布達拉宮。

歷經一個月的騎行者經歷結束後,他回到了臺北。一年之後的某一天,他收到了一份信,是曉川大哥寫來的,內容寫到:書豪吾弟,我又活過來了,身上還留著七個鋼釘。走路一拐一拐的,但我還是上路了。大夫警告我,必須再休息六個月。但我滿腦子都是路上的味道。那味道一日比一日強烈,我實在等不了了。他笑我找死,我說不對,我不想死,我熱愛生命,所以必須走,必須走出去。這你懂吧?騎到珠峰腳下,看到特大雪山冰激凌。為你留照一張。曉川上。

電影最後曉川大哥的那份信徹底感動了我。對,我滿腦子都是路上的味道。上路,不是因為想找死,而是我熱愛生命,我必須走,必須走出去。

上路?還是在路上?在哪兒上路?在哪條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條不同的足跡,只要你願意“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