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關於韓國電影《釜山行》的觀後感範文五篇

市民大逃亡,彷彿末世來臨,屍毒肆虐,這是電影《釜山行》給人留下的最直觀的感受,除此之外,你還明白了什麼道理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韓國電影《釜山行》的觀後感範文五篇,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韓國電影《釜山行》的觀後感範文五篇

《釜山行》的觀後感範文

自從1968年喬治·羅梅羅的《活死人之夜》上映伊始,「殭屍(喪屍)片」作為一種亞型別的電影逐步登上了歷史舞臺。在迅速受到觀眾青睞的同時,也在殭屍片鼻祖羅梅羅後續幾部作品(《活死人之夜》、《活死人黎明》、《喪屍出籠》合成「殭屍三部曲」)中確立了本型別影片的一些固定套路:諸如殭屍沒有思想、通過噬咬傳播感染病毒、殺死殭屍的唯一方式是摧毀大腦、倖存者總是在狹小或密閉空間內勾心鬥角、政府總是扮演無能的角色等等。這一潘多拉魔盒一經開啟,便成為了電影素材庫裡最受歡迎的素材之一,各種有殭屍元素的恐怖電影層出不窮,還發展出了與懸疑、愛情、動作等其他元素混搭的作品。

甚至在遊戲領域,「殭屍」也是被折騰得最多的怪物之一,各大遊戲廠商花樣百出,留下了許多金字招牌,而其中像《生化危機》這樣的大IP還能反哺電影。但相比在西方的繁榮昌盛,殭屍片在東亞文化圈裡始終沒激起多少浪花(香港的殭屍電影非同一範疇),特別是在型別片體系最為成熟的韓國,也未有導演對其進行本土化完善,直到2016年《釜山行》的異軍突起。很難想象這麼一部千萬觀影人次級別的現象級電影居然出自一個從無真人影片執導經驗的菜鳥導演。

隨著《釜山行》在短短數月內的傳播、發酵和好評,延相昊這個名字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而非之前動畫電影的小眾圈。他特別有創意的一手是將兩部彼此聯絡又相對獨立的作品以背靠背的形式推出,如此一來無論是前傳性質的動畫電影《首爾站》,抑或後篇性質的真人電影《釜山行》都得到了翻倍的宣傳效應,不得不說是相當聰明的商業安排。我們常說如今過分工業化的電影環境扼殺了人們的想象力,亦連帶著使得某些型別片走向了衰落。別看殭屍片時至今日依舊不乏人氣,但不能否認大多數殭屍片在滿屏的血漿和暴力背後,很少會探討更深層次的東西,這其實已然背離了羅梅羅運用殭屍這一題材來隱射社會事件的初衷。《活死人之夜》反____、批評政府無能、撻伐資本主義、為少數群體吶喊。而在《活死人之地》中,羅梅羅的諷喻更進一步:殭屍和人的界限模糊了,產生了思考能力的殭屍似乎比三觀陷入崩壞、終日縮在高牆後狂歡的人類更值得生存。而從前人那裡汲取靈感似乎正是延相昊和《釜山行》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這一點在以末世的人性博弈與社會構建為核心的美劇《行屍走肉》上也得到了印證。

事實上,對《釜山行》的評價,更應同其姐妹篇《首爾站》放在一起來看。作為前傳的《首爾站》反而是在《釜山行》之後上映的,對後者中沒有交代的「殭屍是如何出現的」等問題作了解釋,但更重要的是對韓國政府、社會和人性進行了毫不留情的辛辣嘲諷。現實生活中常年在首爾市中心區域露宿街頭的流浪者人群成為了這部電影的焦點,病毒正是從這群人中間開始蔓延的。社會不同階層的隔閡、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疏離、執法者的無所作為被生動地一一還原。

窮人生不如死,唯一的反抗途徑就是變成殭屍,這是多麼大的諷刺!相對於《首爾站》的黑暗走向和無所顧忌,更商業、更面向大眾趣味的《釜山行》顯然做了些收斂,同時也稍微削減了延相昊一貫偏愛的坎普風格。不過,批判政府向來是忠武路的「政治正確」,尤其近年來接連發生了「世越號事件」以及「MERS病毒事件」後,韓國電影人對政府的指控愈加激烈。在《釜山行》中,政府的狡猾無能依然存在,比如對於殭屍蔓延的處置嚴重滯後不力,為了維穩而謊稱是群眾遊行而造成的混亂,既欺瞞了大眾,又將正當的遊行汙名化。然而,相比「抨擊政府」和將「列車」符號化的隱喻,《釜山行》的重點還是在對人性的開掘上。本片沒有樹立絕對的英雄,從主角石宇、到所謂的反派金常務、再到幾個主要配角都有自私利己的一面,特別是在列車這樣的封閉環境中,人與人的信任和友善勢必變得異常脆弱,人性中最醜惡的部分亦勢必暴露無遺。殭屍為何令人恐懼?它不是毒蟲猛獸,也不是外星異種,恰恰因為它本就來源於人類自身的變異,看似普通的常人也許在頃刻間就會異化為擇人而噬的怪物。

殭屍在某種意義上正是表徵了人性中低劣的部分,這與以金常務為代表的極端利己者實無本質區別。但延相昊在影片中仍然給人性留下了一點希望。雖然石宇在有限的電影時長裡的轉變未免突兀,可是作為一種象徵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後為了保護女兒,在感染病毒後的溫情閃回和躍軌自盡的慢鏡頭剪影,既符合韓國電影慣用的煽情手法,也預示著一種人性的「新生」。這種「新生」不僅體現在石宇身上,導演將倖存者設定為一名孕婦和一個小女孩明顯同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更何況影片結尾,狙擊手在聽到小女孩的歌聲後出現了遲疑和放棄,而非《首爾站》裡的無差別射擊。總體而言,也許《釜山行》因為B級感不夠而沒能讓血腥恐怖粉過足癮,但作為一部好萊塢風格的型別片,它的製作水準絕對是合格以上的,套路以內的東西該有的都有,且沒有什麼很大的硬傷。

包括《首爾站》在內,其更大的意義在於延相昊賦予了這種來自西方的舶來品一些鮮明的韓式烙印,比如承擔起作為一種媒介的社會責任,反映韓國的現實狀況,並用電影為某些群體進行話語抗爭,這是非常值得讚賞的。正如喬治·羅梅羅在接受《時代》採訪時總結過的理念:「我希望能給殭屍們一點點身份認同,我只是覺得我們得時刻記住,它們就是我們。它們從一種生命形態中走出,進入了現在的生活。」

《釜山行》的觀後感範文

對於之前一直在追美劇《行屍走肉》的我來說,其實剛開始對這部電影並不感興趣,因為就以往的同類經典電影來說,歐美作品無論在特技效果還是情節內容方面,都較亞洲作品更勝一籌,所以給我們大多數人形成了歐美喪屍片才是王道的固有的觀念。但這部電影被如此多人安利,想必一定有它的可圈可點之處,於是帶著好奇心把這部電影進行了品味觀摩。

電影講述的是因一名感染了病Du的女子在通往釜山的列車上病發屍變對無辜路人展開血腥屠殺,使密閉車間內的喪屍成幾何增長,男主石宇帶著女兒和倖存的乘客們在絕境中奮力求生的故事。危難時刻,每個倖存者的人性都面臨了巨大的考驗。這也是部電影最大的亮點,即對人性的刻畫和揭露。相較於在《行屍走肉》中多通過悲哀、壓抑形式表現的人性,《釜山行》更多地是先通過細節對人物進行細膩的刻畫,然後再在絕望中爆發人性力量,帶給人一種更直擊心底的感覺。

整部影片節奏緊張,人物性格鮮明,在血腥打鬥的場面中又不乏閃耀著人性的光輝,讓觀影者的情感能在某一個溫情場面瞬間爆發。為了一線生機隻身尋找庇護所的列車司機,為了大局用自己當肉盾的胖大叔,為了解救弱小而犧牲自己的老乞丐,為了堅守愛情生死與共的小情侶……每個人物都有故事,每個故事都是一段人性的述說。

其中有兩個情節讓我印象最深。一是影片中那個自私、自大,以踐踏善心人生命來獲取生存機會的顯貴人物,最後也被病Du感染成為將死喪屍。原本以為看到這裡會很痛快,但心裡最柔軟的防線卻在看到他用最後的理智哭訴請求送他回家因為母親還在等他後被衝破。哭著呢喃的地址是在世俗的塵埃裡最嚮往的淨土吧,不管身在何處,也會一直魂牽夢縈,因為那裡還有需要他守護的人和物。

還有就是影片結尾,原本重利輕義、疏於關心家庭的自私男主角感染病Du後,在最後的理智裡選擇與喪屍敵人同歸於盡,用自我犧牲來確保了女兒和孕婦的安全。當他張開雙臂倒下列車的時候,腦海中開始閃現從女兒的出生到成長的畫面,每個細節都被放大得無比清晰,沒有繁忙的工作干擾,沒有權勢利慾的紛爭,剩下的只有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這也許就是每個人心底最理想的追求與嚮往吧,迴歸到最真實的自然與純粹中去感悟生命的真諦。

透過影片,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角色內心的暗瘡,這是在歌舞昇平的世界中我們永遠看不到的一面。人與人之間的複雜的關係,矛盾的信任,衝突的依靠,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善,也沒有人是深入骨髓的惡。在喪屍滿地跑的世界裡,人心或許比喪屍更可怕。

但是幸好,我們還有人性。這也是人與其他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因為有人性的光環,我們可以在危機中爆發不可小覷的能量,在困境裡涅槃重生。就如在最混沌的亂世裡,總會有無數英雄始終堅持高尚的情操,用他們無畏的拼搏和犧牲精神,為歷史齒輪的前進照亮軌跡。在浮躁的現世中,我們不曾表露出的愛與被愛,都在最後的理智裡得到了最偉大的昇華,那是來自心底最真實的述說與吶喊。

《釜山行》的觀後感範文

想聊聊最近比較火的一部電影-釜山行。眾所周知,這是一部喪屍型別的影片。其實,一開始我是拒絕看的。關於喪屍片,歐美好像比較多一點,行屍走肉、喪屍國度、死亡谷等。我是覺得看著那些醜陋血腥又有點遲鈍的行屍真的很噁心、很反感,千萬不要在吃飯的時候看(我估計周黑鴨旁邊要是有喪屍片電影的海報,可能銷量都會驟降)。然而鑑於大家的一致推薦以及9.1的高評分,我還是看了。影片主要講述了韓國一家生物公司病毒洩露(其實這個鍋可以給男主,男主作為一名基金經理人,為了賺錢才融資救了這家生物公司),

導致喪屍產生,喪屍侵入男主一行人所在的列車,男主一行人如何與喪屍及“活喪屍”鬥智鬥勇,並最終成功護送親人抵達安全區域的故事。論劇情,平淡無奇,基本是照搬美國喪屍電影套路:病毒擴散,喪屍入侵,人屍大戰,成功獲救。論動作戲,無非就是人屍肉搏,沒有飛簷走壁,沒有招式特效,基本歸於真實。但縱觀影片,我想最出色的應該是它的立意,語文課本中所謂的中心思想:人性的光輝。故事的主人公們:單親爸爸(基金經紀人)石宇,她的女兒秀安,一對夫妻(胖哥和他的孕婦老婆),一對年輕情侶(雖然還不是),一個流浪漢,一個老婆婆,一個流浪漢,還有一個每個電影不可或缺的`所謂的大反派中年常務。我覺得這些除了常務的主人公們的組合更像是一個團隊,一個對抗想同化他們的喪屍等一切惡勢力的團隊,真善美團隊VS假惡醜團隊。

真善美團隊包括男(石宇)女(孕婦)老(老婆婆)少(秀安),富人(常務),窮人(流浪漢),他們各自代表的親情(石宇和秀安),愛情(胖哥和孕婦),友情(兩位老婆婆),以及這個團隊的構成:智力支援(石宇,從觀察到喪屍黑夜看不到不攻擊以及喪屍開不了車廂門),體力擔當(胖哥,這個就不用說了,真的很喜歡胖哥這個角色)。另外再以秀安這樣一個小孩的視角來體現各種人面對危險的不同反應,因為小孩子的想法最簡單、最單純,這樣更真實地反映出人性的本質:利己與利ta的艱難選擇。途中一大波喪屍的瘋狂追擊,到達安全區域前一個又一個勇士為了自己所在乎的人英勇犧牲,以及利ta與利己不同選擇之間的強烈對比,一次次地衝擊著我們的心。

最後只剩小女孩和孕婦安全抵達釜山,那個陰暗的過道,到底要怎麼證明自己是人,而非喪屍,我想了很久,是笑,還是淚水,導演選擇了歌聲,恰到好處。

《釜山行》的觀後感範文

災難降臨,或許等待救援並且成功的機率太小了

我是衝著樸信惠想看一下這部電影的。

活著,感覺有點假相比釜山行而言。

但是,恐怖指數的確是+

首先不可避的問題是活著並沒有對病毒的來源進行講解,就是突然就有了動亂。

相對於是釜山行系列都是外場,活著的活動範圍太小,就是在居民樓。

當然災難來臨本來就是家中,在家中自然是首選。然後我們看到的就是求生記,當然是在家裡先耗完食物,沒錯沒有能力,畢竟也只是居民而已。我們看一看存活率,首先男女主住在相對的兩棟樓裡。20幾天過去後,倖存者只有男主和女主,還有後面的那個變態大叔。我們先不提劇情。先講一下最後結尾最後的那個畫面看來是還有很多人求救,那這裡兩棟樓僅存活3人。再加上最後直升機救援來了,好的,很潦草的到來,危機關頭男女主都覺得直升機走了,但是直升機就是聽到槍聲了,就趕來了。難道是擁有劉喪(重啟之極海聽雷)的耳力?並且男女主開掛的經歷也是,覺得不太對。

活著的求生,重在運氣。那麼惡劣,開篇一個女警都已經死了,而他們可以活,別問就是主角光環。好的,開頭的時候男主角看到女警被喪屍圍困,他沒有大吼救人,的確聲音會引來喪屍,也不能這麼做。但他看到女警被喪屍拖走才吼了一嗓門,唉,無濟於事了。加上後來逃生の裝備,男主拿的是高爾夫球杆,女主角斧頭。女主家裡裝備還挺全的,繩子也多。唉,那段煮麵的那段,怎麼講呢,其實有點偶像劇的感覺在裡面了。題外話,發現農心炸醬麵,不過還是覺得拉麵更好吃(拉麵比較好吃,農心的炸醬麵沒拉麵好吃,實測)。還是得提提他們的運氣,運氣太好了,挑戰不可能

影片還有不合理的地方,中間好像斷過電吧,雖然後來也沒體現了。加上怎麼還能乘電梯?還有快到結尾的時候,那個大叔的竟然想用女主角喂自己的妻子。唉,還有我覺得可能是想拍續集吧。女主角好像有一幕身上有喪屍化的跡象,她身上是不是有抗體。但是看結尾又覺得或許不容易有續集。

《釜山行》的觀後感範文

夫妻之情,朋友之情,父女之情,姐妹之情,幾乎人間所有的情感都匯聚在同一班列車上。喪屍瘋了似的群魔亂舞,四處咬人,把原本有的情分隔在不同的車廂,當人們衝出眾多喪屍來到安全地帶,無情的大門卻又一次被自私的人封鎖,小女孩望著兩邊都在苦苦掙扎的大人們上演的鬧劇而留下無助的淚水……最後,尋求生還的人破碎了冷酷的玻璃之隔逃出喪屍的魔爪,可處在安全地帶的人們卻不信任當初為他們阻擋喪屍而遲遲未到的人,惡語相向來“報答”辛苦奉獻的人。處在奔潰邊緣的老阿姨看到自己的姐姐好像失去對喪屍的種種懼怕,因為自己的姐姐正是這喪屍中的一員,她隔著玻璃像是呼喚般在祈求大門的開啟,也就是這個時候,沒有一點點防備,大門開啟,當初冷眼相待的人被群群喪屍捲入其中,這時彷彿看到了黑夜的來臨,人心冷漠後的死寂。

最後,連小女孩的父親也被感染了,只剩下孕婦和小女孩,他們孤獨的從車上下來,相互扶持地在鐵道上走著,走著,就像《擺渡人》最後的結局和場景一樣,出了隧道就是光明……

《釜山行》這部電影的絕佳之處就在於把人性的缺點表現出來,例如那個很自私的大叔,是不是覺得有點像《太陽的後裔》裡邊的陳所長?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死活。不過,人性的優點同樣出彩。通過人物設定也把社會中的弱者展現出來,例如裡邊出現了老人小孩孕婦。危險來臨時人們對弱者的保護,也體現了人性除了冷漠,還有溫情的存在,這種溫情是超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層層的託付托起生命的希望。我想,這是這部電影的感人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