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發言稿

如何加強對扶貧幹部培訓的思考七篇

發言稿1.06W

篇一

如何加強對扶貧幹部培訓的思考七篇

近年來,各級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突出資源整合,堅持改革創新,著力抓好貧困地區黨政領導幹部、貧困村基層組織負責人、扶貧系統幹部和參與扶貧開發行業部門幹部培訓,為確保如期實現穩定脫貧目標提供了堅強的思想政治保證、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援。但離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離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的期待、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還有很大的差距,也面臨新的挑戰。一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重、時間緊,特別隨著扶貧開發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對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思想素質、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短時間的培訓很難達到目的。二是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但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真正能在內容方式、培訓體制、師資管理等方面精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三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資源整合還不夠,培訓體系開放程度還不高,培訓內容與需求還不能完全一致,培訓約束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四是工學矛盾突出。目前,基層幹部脫貧攻堅任務重、壓力大,具體事務多,加之各級的檢查驗收、明察暗訪,能擠出時間參加培訓不易。

從現在起至2020年,是鞏固脫貧成果、建立增收致富長效機制階段,貧困區縣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工作至關重要,建議在四個方面加大力度。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級要進一步細化、實化分級負責、分工明確、部門配合、高效有序的責任機制,真正形成面上全覆蓋、點上全聯動、線上完全銜接的培訓體系,為扶貧開發幹部培訓規劃的順利實施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切實加大投入。要加大培訓資金籌措渠道,一是要從中央財政專項資金中加大安排力度;
二是要在本級財政中加大統籌力度;
三是要從社會幫扶資金中加大傾斜力度,確保培訓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的有效落實。

三、建立考核機制。要將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工作納入對貧困地區扶貧工作考核範圍,要加強對扶貧幹部培訓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要及時推廣典型,總結經驗,建立完善獎懲激勵措施。

四、增強培訓實效。要堅持問題導向,做到學員帶著問題學,教員帶著問題教,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要進一步規範學員管理,厲行節約,勤儉辦學。全面推行專案管理制度,將幹部培訓納入各級扶貧部門的專案管理範疇,實行專案全過程管理。

五、建立穩定的師資隊伍。要按照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原則,從黨政領導、機關部門和科研院所中選擇一支高素質的扶貧開發幹部培訓師資隊伍,建立各級扶貧幹部培訓師資庫。要藉助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加強扶貧開發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

六、創新靈活多樣培訓方式。要不斷調整和改進培訓班設定,堅持以短期培訓、專題研討為主,適當開展小班教學、週末講壇等形式。要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方式,綜合運用講授式、案例式、模擬式等多種教學方法。要不斷調整和改進辦班模式,推進和完善異地培訓、分段培訓、合作辦班。

篇二

近年來,我市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加強學風建設,嚴格教學管理,從三個方面入手,增強培訓針對性、有效性,為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政策理論和實際操作支撐。

一、強化理論學習,築牢對打贏脫貧攻堅的思想。通過專題理論輔導,從世界減貧理論的高度,引導各級幹部認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內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培育經濟新動能的重要途徑。進一步認清全市脫貧攻堅的形勢,做到四個結合。一是把脫貧攻堅與經濟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二是把藉助外力與激發內力更好地結合起來,構建起以外力促內力、以“輸血”助“造血”的體制機制,三是把精準幫扶與區域開發更好地結合起來,既精準扶持貧困人口,又創造有利於“造血式”扶貧的大環境。四中把開發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更好地結合起來,堅持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區域發展和脫貧道路。

二、強化業務知識輔導,提升實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1+1+13政策體系專題輔導,對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網際網路+”精準扶貧、財政扶貧資金使用和監管、社會保障兜底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醫療衛生與健康扶貧等方面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對策措施進行深入、全面的解讀,進一步找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方法和路子,提升大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能力和實際操作水平,提高了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強化案例解剖,明確進一步脫貧攻堅工作努力方向。培訓中,組織培訓學員到九龍坡區海龍村、壁山區、南川區等地案例教學點分享交流成功經驗,分組研討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從而使大家進一步深入領會新階段扶貧開發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新要求,從而在實際工作中自覺強化工作統籌,努力推動政策、資金、力量向貧困農村聚集,自覺深入基層一線調研,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回頭看”,及時清理、調整、充實、完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精準識別、資金使用監管、督查考核、檢查驗收、結對幫扶、成果鞏固等一系列工作機制,激發脫貧攻堅工作的活力。採取有力措施,鼓勵、支援、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幫困,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確保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高質量如期完成全年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

篇三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縣堅持將產業扶貧和智力扶貧相結合,充分發揮幹部教育培訓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以幹部教育培訓為扶貧攻堅的“練兵場”,有計劃、有重點、有組織地開展對各級幹部的扶貧培訓,全面提高各級幹部的整體素質,為打贏扶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援。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聯動機制,攥緊拳頭形成合力。堅持把全縣各級黨員幹部扶貧攻堅能力培訓擺在培訓工作的最前沿,制定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幹部人才支援計劃》、《**縣精準扶貧專項教育培訓方案》,明確了各年度脫貧攻堅培訓重點和具體指標。建立了全縣脫貧攻堅專項教育培訓定期協調通報機制,在縣委的統一領導下,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抓總,人社、農牧、林業、水利、工信、科技、衛生、群團等22個行業部門共同參與,根據全縣脫貧攻堅行動的總體態勢和需要,分領域、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縣、鄉、村幹部針對性培訓,每半年縣委組織部通報培訓進展,督促任務落實,確保了各級各類培訓工作有序推進。

二是優化整合資源,收攏專案均衡佈局。針對脫貧攻堅幹部教育培訓面廣、量大、任務重而實際需要又比較緊迫的特點,縣上按照“大培訓、寬領域、多層次、全覆蓋”的培訓思路,縣委組織部牽頭將人社、農牧、林業、衛生、工會、婦聯等單位的各類涉農產業、勞務、科技培訓專案進行了統一整合,按照全縣13個鄉鎮79個貧困村產業佈局、勞務技術需求等情況,指導各單位突出重點人群,均衡安排培訓指標,結合發展實際開展對口培訓,將更多的專案和資金落實到脫貧攻堅一線所涉及的駐村隊員、包村幹部、村幹部和黨員群眾身上,提高了培訓專案和資金的實際使用效能。

三是堅持分類施策,抓住關鍵重點集訓。組織實施了“脫貧攻堅一號培訓工程”,充分發揮縣委黨校、職業中專、農廣校等培訓機構作用,採取對外邀請、內部組合等方式,邀請2名外聘專家和40名縣內領導幹部、技術人員、鄉土人才和產業大戶作為授課人員,集中縣內農業口骨幹力量,分行業製作準備了10個精品教學課程,為全縣黨員幹部脫貧攻堅專項教育培訓提供教學保障。2015年集中舉辦黨政主要領導、精準扶貧分管領導、駐村工作隊員和貧困村村幹部專題培訓班8期以上,2016年截至目前舉辦9期,培訓人數達到1730人次,基本對鄉鎮幹部、貧困村村幹部進行了全員輪訓。

四是完善平臺載體,多種渠道拓寬維度。緊密結合脫貧攻堅動態需求,著力打造一線幹部教育培訓的多維平臺。建成了縣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2016年以來共培訓大學生村幹部、村淘網點負責人330人次。分層分批組織涉農部門以及鄉村幹部等赴隴南、楊凌等地,圍繞優質果樹栽培、農產品加工、鄉土休閒旅遊、專業合作社執行及規範化建設開展實地觀摩培訓170多人次。農業、扶貧等部門製作了11部扶貧攻堅教學專題片,由各鄉鎮組織鄉村幹部和黨員群眾開展遠端教育培訓,培訓人數達1.12萬人次。相關涉農部門還開通了微信平臺,按時令特點發布培訓資訊,使基層幹部能夠實時接受培訓。

五是健全考評機制,嚴督實查提升效果。縣上將脫貧攻堅培訓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黨政正職脫貧攻堅實績考核指標體系,逐級分解任務,靠實工作責任。縣委組織部制定了嚴格的考核辦法,建立了脫貧攻堅教育培訓登記管理制度,加強對各類培訓班的巨集觀管理和組織排程,避免了多頭培訓、重複培訓。切實加強培訓動態監督管理,對培訓進度和效果實時監控、全程監督,並將培訓質量作為撥付培訓補助資金的重要依據。同時,不斷強化培訓資金專案監管,定期開展督促檢查,保證了各類培訓工作的有力有序開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村幹部的培訓深度不夠。開展扶貧攻堅,歸根結底要靠基層幹部尤其是村幹部去抓落實。就目前而言,對村幹部扶貧攻堅能力的教育培訓仍然有些滯後,特別是在轉變思想觀念方面的教育培訓,仍有部分農村基層幹部跟不上形勢需要,新辦法、新舉措不會用,導致開展扶貧工作的思路不寬、落實任務的辦法不多、解決問題的舉措不力。

二是產學結合的效果不夠明顯。從實際情況來看,有些鄉村幹部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相關政策吃的仍不夠透徹,如何在政策的框架內把各項扶貧政策與所在村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運作的不夠到位。對相關產業政策、產業技術如何運用到實際發展過程中思考的不多,指導的不夠深入規範,學習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致使培訓效果打了折扣。

三是培訓力量仍需進一步加強。扶貧攻堅培訓涉及面廣,領域龐雜。但就縣一級來說,培訓師資隊伍建設比較滯後,專業人員少,且能力素質有差異。同時,缺乏統一必要的培訓教材,特別是針對基層幹部通俗易懂、實用性強的學習教材相對較少,專門用於扶貧攻堅的電教影像資料縣一級開發製作上有一定難度,對基層幹部缺乏吸引力。

四是扶貧培訓的經費投入不足。縣一級受財政收入制約,投入脫貧攻堅教育培訓的專項資金保障不夠有力,籌集培訓資金比較困難,目前所開展的教育培訓經費全部由有關培訓專案補貼,但培訓專案標準普遍較低,在此條件下,只能有計劃地舉辦一些短期培訓班,中長期、系統性的專題教育培訓無法開展,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培訓工作的深入健康發展。

三、對策建議

(一)在培訓渠道上應做到“四輪驅動”。一是集中訓。充分發揮黨校在幹部教育培訓中的主渠道作用,發揮好農廣校、職業學校等培訓機構在新知識、新技能、新資訊培訓方面的優勢,提高各級黨員幹部培訓密度,提升集中訓的效果。二是實踐學。充分依託縣內幹部教育培訓以及人才實訓基地,根據參訓物件不同情況,區別開展現場教學,請當地致富能手、土專家現身說法、傳授技術、交流經驗,在面對面講、手把手操作的過程中提高致富本領。三是赴外學。立足周邊地區,著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赴外教學基地,組織黨員幹部學習先進的農村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為“固定思維”模式輸入新鮮“映像”,為農村發展注入新活力。四是網路學。充分利用幹部線上學習平臺、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站點、微信學習平臺等載體,實現技術和資訊實時交流共享,讓農村基層幹部掌握政策、懂得政策、會用政策。同時,注重開發和豐富網路教學資源,更好地滿足幹部多樣化學習需求。

(二)在培訓物件上應聚焦“四個重點”。一是對鄉鎮及部門主要負責人,主要突出理論武裝、黨性教育和能力提升,引導堅定扶貧攻堅信心、強化責任擔當,以精準的視角、思維和措施來審視、謀劃、推進扶貧開發,凝聚精準扶貧的領導力量。二是對其他科級領導幹部,要突出夯實理論基礎、錘鍊過硬本領、培育優良作風,通過示範培訓、集中輪訓、專題學習等方式,增強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的能力。三是對駐村幫扶工作隊幹部,要以完善知識結構、掌握富民產業、提高扶貧技能、吃透村情民意為重點,採取專題輔導、經驗介紹、實地觀摩、案例剖析等方式,深入學習國家扶貧政策,研究推動精準扶貧、加快發展的有效途徑,確保各項政策發揮最大效應。四是對貧困村幹部,要圍繞解決貧困村最基礎、最迫切以及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問題,促其掌握扶貧政策實時動態,加快提升致富帶富能力,當好推動貧困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領路人”。

(三)在培訓內容上應堅持“四個突出”。一要突出政策培訓。始終把教育引導廣大幹部掌握和運用政策作為扶貧攻堅的利器,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和六重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全省“1236”扶貧攻堅行動的意見,積極挖掘吃透中央、省市政策,提振全面打贏扶貧攻堅戰的信心。二要突出觀念培訓。針對當前基層幹部思想觀念上存在的因循守舊、創勁不足等問題,加大思維更新力度,在接受新思想、新資訊、新知識中更新觀念,把學到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思維運用到工作中去,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好作用。三要突出素質培訓。從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等方面全方位開展教育培訓,重點加強形勢政策、法律法規、科學知識教育,加大新常態下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等的培訓,提升幹部綜合素質,增強工作能力。四要突出技術培訓。緊緊圍繞當前農村發展、農民致富急需的實用技術,通過組建技能培訓隊、編印農技知識冊子、實施一村一名技術帶頭人工程等措施,增強基層黨員幹部引領脫貧致富的本領,使鄉鎮幹部和各級幫扶幹部真正成為指導員、資訊員和技術員,及時準確為貧困戶提供幫助和指導,確保幫扶措施落到實處。

(四)在培訓機制上應強化“四個保障”。一是組織保障。建立健全縣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農科教等職能部門和各鄉鎮分工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開放型、多元化的脫貧攻堅培訓網路體系,進一步凝聚共識和合力。二是師資保障。採取引進、兼職、聘用等多種途徑,從相關職能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扶貧一線人員中選聘優秀兼職教師,組建門類齊全、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師資庫,切實解決基層培訓師資隊伍人員緊缺、素質參差不齊、知識更新緩慢等問題。三是資金保障。把保障脫貧攻堅教育培訓投入作為財政優先保障方向,通過向上爭取、內部調劑、社會融資等方式,建立專門的脫貧攻堅專項教育培訓經費,管好用好專案資金,確保專款專用。指導各行業部門安排一定比例資金用於扶貧培訓,引導和鼓勵企業、民營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培訓,推動脫貧攻堅培訓市場化、社會化。四是責任保障。加大對各鄉鎮、職能部門黨政一把手抓脫貧攻堅培訓工作的考核問責力度,提升培訓指標在年終考核分值上的比重。強化質量評估,定期組織對各類培訓授課效果進行跟蹤問效和滿意度測評,對工作不力、質量不高的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督促各項培訓任務落到實處。

篇四

扶貧幹部培訓是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軟實力、硬任務的扶貧工程建設。在我省,這項政策實施效果如何?新時期貧困地區幹部與扶貧幹部培訓工作(以下簡稱“扶貧幹部培訓工作”)怎麼深入推進?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下發並回收了600餘份問卷調查,對省級“十二五”以來的扶貧幹部培訓工作做了系統回顧與梳理,並部分結合市縣培訓情況,總結經驗,查詢不足,思考新形勢下扶貧幹部培訓工作的方法與路徑,提出有關建議。

一、扶貧幹部培訓工作的實施軌跡

為充分梳理扶貧幹部培訓工作發展歷程,我們將省級培訓追溯到有統計記載的1996年,臺賬顯示,19年間,省級組織開展的主體班、調訓班、承接班共計238期,累計培訓各類幹部28892人,安排使用幹部培訓專項資金3824萬元。2015年計劃培訓18期、2058人、資金380萬元,預計到今年底省級扶貧幹部培訓將達到250餘期、3萬餘人,專項資金總計超過4200萬元。

回顧我省扶貧幹部培訓工作實施軌跡,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5年以前):“以會代訓”階段。當時的扶貧幹部培訓工作還沒被納入議事日程(《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沒做安排),對有關扶貧政策精神、操作管理要求,多以會議形式傳達貫徹。

第二階段(1996—2000年):起步階段。中央組織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財政部聯合印發了《“九五”扶貧幹部培訓規劃》,我省積極跟進,出臺了《**省“九五”扶貧幹部培訓規劃》,標誌著扶貧幹部培訓工作正式納入議事日程。

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強化提升階段。扶貧幹部培訓寫進各級扶貧開發《綱要》、《規劃》等檔案之中,並提出專項要求,特別是隨著整村推進和“十二五”以來所推進的連片開發、建檔立卡、精準扶貧、精細管理等工作開展,迫切需要加快提高各級黨政幹部和扶貧部門幹部的素質與能力,幹部培訓工作力度越來越大,培訓效果不斷提高。

二、扶貧幹部培訓工作呈現的幾個特點

通過對歷年來培訓計劃及實施效果分析可見,扶貧幹部培訓工作呈現出了四個變化特徵。

(一)扶貧幹部培訓工作在領導重視及專門機構健全中得以加強與規範。我省扶貧幹部培訓工作因扶貧政策完善、扶貧任務增多、扶貧管理細化而起步,隨著扶貧培訓機構的建立與健全,新十年《綱要》、《規劃》對扶貧幹部隊伍素質新的要求而得以加強、日趨規範。自1996年起,我省開始選送幹部參加國務院扶貧辦的調訓班,印發了“九五”扶貧幹部培訓規劃,標誌著我省扶貧幹部培訓工作正式步入有計劃、有資金的“兩有”時期。隨後,在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省級扶貧培訓機構不斷強化,扶貧培訓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培訓效果日益彰顯。

(二)扶貧幹部培訓在大幅擴面後進入穩步發展新常態。

對省級幹部培訓主體班作時序分析時發現,近20年來省級幹部培訓處於一個由大幅擴面轉向穩定發展的新常態。

(三)扶貧幹部培訓在突出主體性中顯現出了多面性。從培訓物件和培訓內容這兩個方面來盤點近20年扶貧幹部培訓工作,可以說,我省扶貧幹部培訓既堅持突出了主體性,同時也兼顧了多方面的需求。

就培訓物件而言,始終將扶貧一線人員、決策指揮人員、服務管理人員作為培訓重點,堅持把縣、鄉、村黨政負責同志和扶貧系統幹部的培訓置於主體地位。連續不斷地舉辦重點貧困縣市黨政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扶貧培訓班;
連續不斷地舉辦重點貧困鄉鎮、老區鄉鎮、插花鄉鎮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和婦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扶貧培訓班;
連續不斷地舉辦重點貧困村、老區貧困村、插花貧困村村支部書記培訓班。2003-2014年間,由省級主辦、市州承辦的“千村書記培訓班”,已先後分片辦班85期(不含2015年),培訓村書記(主任)15487人。到2014年底,由省裡直接負責培訓的縣鄉村三級幹部18484人,佔同期主體班培訓總人數的67.2%;
共培訓市縣扶貧系統幹部7402人,佔同期主體班培訓總人數的27%。此外,根據工作需要,省級層面還先後舉辦與扶貧開發相關的行業扶貧培訓班、廠長經理班、師資班、“三支一扶”培班、專題研討班等,共有1602人蔘與,佔同期主體班培訓總人數的5.8%。

就培訓內容而言,扶貧幹部培訓堅持把扶貧政策解讀與宣傳、扶貧工作操作管理置於主導地位。近20年來的培訓教學記錄顯示,所涉及到的培訓內容達70餘項。對每年各班所開課程進行分類,其內容最多的是扶貧政策法規和扶貧業務管理兩大類,佔年培訓內容的60%以上。

(四)扶貧幹部培訓在立足本省中擴充套件更大空間。

我省對調訓班、承接班嚴格按照國務院扶貧辦要求組織實施到位,對自己直接舉辦的主體班,主要立足省內、聯合他省、走向海外的靈活辦班方式。省內班不拘泥於在漢辦班授課,而根據培訓物件與內容來確定辦班地點及考察地點。“十二五”以來就將有關幹部培訓班地點拓展為東北、沿海、西北等省份。2002年以來,將扶貧高階人才班安排到英、法、美、澳、紐西蘭等國培訓學習,至2014年底,已先後組織貧困縣市黨政領導幹部和扶貧系統幹部共8批、139人蔘加海外培訓學習。1996-2014年,已有1080名貧困縣市黨政領導幹部和扶貧系統幹部參加了國務院扶貧辦舉辦的各種培訓班。2010-2014年,國務院扶貧辦國際扶貧中心與我省合作建立國際減貧培訓考察基地,共承接8批、160名非洲和東南亞減貧官員來我省考察學習。由此可見,我省的扶貧幹部培訓工作在立足本省中一步一步地拓展了更大的空間。

三、我省扶貧幹部培訓工作的主要經驗及做法

扶貧幹部培訓是一項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我省堅持積極實踐、勇於創新,經過不懈努力,探索和積累了許多好的經驗做法。

(一)堅持服務大局,緊跟形勢發展。

扶貧攻堅、培訓先行。組堅持把幹部培訓前置於扶貧開發的先行地位,堅持幹部培訓與扶貧形勢發展相同步的工作方向,以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系統幹部的能力素質提升為主要目標,以服從和服務與扶貧開發大局為主要內容,定計劃、定班次、定主題、定課程、定師資,組織開展各項培訓工作。“十二五”以來,我省幹部培訓工作指導思想更加明確,培訓內容更加清晰具體。幹部培訓工作緊緊圍繞“一切為了貧困的父老鄉親”扶貧價值觀,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扶貧開發重要指示為主要內容,結合新十年《綱要》、《規劃》和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創新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全面開展與連片開發、整村推進、建檔立卡、精準扶貧、精細管理等相關內容的扶貧幹部培訓,收到良好效果。

(二)堅持計劃先行,規範培訓管理。從“九五”時期開始,我省扶貧幹部培訓形成了組織部門牽頭、財政部門支援、扶貧部門實施的工作機制,做到五年有規劃、年度有計劃,使扶貧幹部培訓工作有組織、有計劃地推進。儘管“十二五”期間尚未出臺扶貧幹部培訓規劃,但我們仍然沿襲“九五、十五、十一五”的做法,會同省委組部、省財政廳共同制定省級培訓年度工作計劃,確定省級培訓的主要班次、重點物件、培訓內容、時間安排和經費預算,做到規範有序地實施扶貧幹部培訓。每年編制年度培訓計劃表,將辦班類別、參訓物件、培訓人數、培訓內容、教材編寫、辦班地點、後勤服務、經費預算、責任分工等內容進行細化安排,使扶貧幹部培訓工作一直保持在有序操作、規範執行之中。

(三)堅持按需施訓,力求學以致用。

為確保培訓效果,提升培訓質效,我省培訓工作本著按需施訓、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擬訂年度培訓計劃之前,進行調查研究,瞭解培訓需求,徵求意見和建議,力求培訓計劃、培訓專案、培訓內容符合實際,有的放矢,使扶貧幹部培訓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由黨委、政府主導的扶貧開發工作,其一系列的扶貧理念、大政方針、支援政策、行動舉措、工作要求等,需要層層宣傳、貫徹落實,具有“要你學”的特點。而培訓物件具有多行政層次、多部門人員、多地域分佈的特點,有著對不同知識資訊的需要,具有“我要學”的需求。針對“要你學”與“我要學”的雙向需求,我們力求優化配置、因需施教,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對於“要你學”的公共課、必修課,多以匯入式方法教學培訓,達到傳播觀念、政策落地的目的。對於“我要學”的內容,注重培訓前的調查、聯絡實際地安排,多做“定製式”產品,盡力適應不同層次、不同部門、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需求。如對黨政領導幹部培訓,注入戰略性、思路性、理念性內容,以增強他們開展扶貧工作的決策指揮能力;
對鄉村幹部培訓,則注入案例性、實用性、操作性內容,以增強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提高指導工作、引領群眾的能力;
對扶貧系統幹部培訓,多加業務類、管理類、操作類課程,以提高組織協調、操作管理的能力等,從而增強了培訓班的吸引力與實效性。

(四)堅持立足長遠,夯實培訓基礎。

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扶貧幹部培訓則是一項管長遠、打基礎的能力建設工程。一是加強全省扶貧培訓機構隊伍建設。全省各市州扶貧辦都設立了培訓中心或培訓科,使幹部培訓上有根、下有腳,初步構建起幹部培訓網路體系。中辦發〔2013〕25號檔案下發後,各級黨委政府對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工作進一步增強認識,引起重視,解決相關問題。據統計,目前在四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大部分都設立了扶貧培訓機構、配有編制人員;
有個別縣也單列了培訓機構、增加了編制人員。即使是沒有專門機構及編制人員的縣市,其培訓力度也大,受訓面越來越寬。在專題調研的英山、羅田等縣,圍繞整村推進、建檔立卡、精準扶貧等,進行延伸培訓、輪流普訓,接地氣、規模大、效果好。二是加強師資隊伍和精品課程建設。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省直部門、扶貧工作一線,聘請了多名扶貧培訓兼職教師,從而保證了扶貧幹部培訓有了一批較穩定的師資隊伍。同時,對每個班次課程進行評價,並將評價結果反饋任課教師完善修改形成精品課程。三是加強專業教材建設。組織高等院校教授和扶貧部門專家,編寫了一套“扶貧開發理論與實踐系列教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組織編寫《減貧與發展研究》季刊,使扶貧開發幹部和扶貧系統幹部能及時瞭解扶貧前沿問題,減貧理論研究,研究探討扶貧開發政策,學習扶貧實踐與案例以及全國減貧領域知名專家與機構關於貧困和減貧問題的最新觀點和論述等。組織編印《扶貧開發政策法規集萃》、購買扶貧培訓專題教材,製作相關多媒體課件,確保每期培訓班有適用培訓教材。

(五)堅持改革創新,提升培訓水平。

我省比較重視扶貧幹部培訓體制機制改革,在三個方面積極實踐與創新。一是注重改進方式方法。依據培訓物件與內容,探索舉辦各種不同的培訓班。如綜合班與專題班,短訓班與長訓班,普訓班與示範班,國內班與境外班,獨立班與聯合班等。實施“三結合”教學方針,做到課堂教學與現場考察相結合,案例教學與互動交流相結合,系統培訓與專題研討相結合。不搞“滿堂灌”,實行開門辦班、開放辦班,採用參與式、案例式、觀摩式教學,較好地解決了以往存在的“學無壓力、教無動力、訓無活力”的問題。二是加強扶貧案例教學點建設。為充分發揮和調動各方培訓資源和積極因素,為扶貧培訓體系建設提供工作支撐,促進扶貧培訓質量水平的提升,按照“縣(市)申報、市(州)篩選、省級稽核”的程式,2014年開始啟動了扶貧培訓案例教學示範點評選與授牌工作,當年選出10個教學示範點,對扶貧工作的開展起到了導向性和借鑑作用。三是積極開展精品課題招標。為加強扶貧開發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促進扶貧幹部培訓工作的有序開展,2014年圍繞提高扶貧物件能力和貧困農戶收入多樣化,設定了4個扶貧培訓精品課程專項課題,進行了公開招標。根據各課題組研究內容,將其轉化為扶貧培訓精品課程視訊課件,用於全省貧困地區和扶貧開發幹部培訓工作。

(六)堅持內外結合,形成工作合力。省委組織部將扶貧培訓工作納入全省貧困地區人才支援計劃和黨員教育培訓計劃。省財政廳每年根據年度培訓計劃,足額安排專項培訓資金。每年堅持以組織、財政、扶貧三部門聯合下達扶貧幹部培訓計劃,起到了權威指導作用。以培訓中心為載體,充分發揮內引外聯作用,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開門辦班、合作辦班,實行優勢互補,拓寬培訓領域。積極爭取全國貧困地區幹部培訓中心、中國國際扶貧中心的支援,在**建立了國際減貧培訓考察基地和區域性扶貧幹部培訓基地。承接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委託的國際培訓班。加強與部分省(市、區)扶貧培訓機構的合作,達成“雙邊”聯合辦班意向。加強與省內高校、市(州)、縣(市、區)扶貧辦的合作,利用社會資源開展扶貧幹部培訓。此外,爭取省外專局的支援,舉辦境外培訓研修班,學習借鑑國際減貧經驗,走開放式培訓的路子。四、我省扶貧幹部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我省扶貧幹部培訓工作儘管有良好的基礎,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然存在著“一個不平衡、兩個不適應和四個缺乏”的問題。

“一個不平衡”。就是市與市之間、縣與縣之間在重視程度、培訓規模、培訓質量等方面存在著不平衡。單就規模而言,據統計問卷及實地調研等不完全資料,如恩施州,近五年培訓幹部12000多人,而有的地方五年僅培訓1000人左右;
羅田、英山等縣每年培訓1000多人,而有的縣僅200餘人。

“兩個不適應”。一是扶貧部門現有機構及幹部隊伍結構與開展大規模幹部培訓的任務不相適應。二是扶貧幹部培訓體系建設與培訓工作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要求不相適應。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資源整合不夠、培訓體系開放度不高、培訓內容與需求不相一致、培訓激勵約束不力等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積極推進改革創新,進一步瞄準物件、服務物件培訓需求,破除制約幹部培訓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在內容方式、培訓體制、師資管理等方面走向精準。

“四個缺乏”反映在:

一是缺乏強有力的專業培訓隊伍。負責培訓工作的幹部長期進不來、出不去,缺乏輪崗和交流鍛鍊,工作排不開、顧不上,缺乏激情、疲於應付;
缺少高素質、精教學的人才,缺乏對培訓者進行再培訓的途徑與安排。“三級培訓”的分工合作體系至今沒能建立起來,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縣級扶貧部門事多人少,長期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況,幹部培訓工作沒有專門機構、專門人員負責。

二是缺乏精品教材及課件。雖然正在圍繞精品設計做出一些努力,但步子小、速度緩,仍處“碎片化”狀態。所安排設定的課程,僅向授課老師簡單告知有限資訊,全憑自主備課、個人定稿。參加過培訓的學員反映,學院派授課老師缺乏實踐、對培訓物件情況不瞭解,理論與實際結合不緊,非學院派授課老師所講課程缺乏理論提煉,且行政味道較濃,形式東西較多,講課藝術欠佳。回收612份調查問卷顯示,扶貧一線人員授課歡迎度為62.09%,本系統領導授課歡迎度為43.14%,相關部門領導授課歡迎度為2.45%。均與學員需要、精品要求存在距離。

三是缺乏專項管理制度。由於制度建設滯後,目前,分級培訓及分工負責的合作統籌機制、按需培訓的計劃生成機制、培訓教學考核評價機制等均未形成,培訓管理有所缺失。

四是缺乏互聯互通訊息平臺。由於資訊平臺建設滯後,幹部培訓資訊交流不暢,資源互享不夠,現代化、一體化管理跟不上來。

五、對我省“十三五”扶貧幹部培訓工作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十三五”是我省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同步進入小康社會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我們對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下的扶貧幹部培訓工作的基本思考是:堅持成功的經驗做法,加快扭轉不平衡、不適應、四缺乏的問題,堅持“三個不變”,開展“四項創新”,做好“五件事情”,構建全省“一盤棋”的“大培訓”工作格局。

堅持“三個不變”。即堅持全力服務好扶貧攻堅中心工作的宗旨不變,堅持以貧困地區黨政幹部和扶貧系統幹部為重點的培訓物件不變,堅持以提高幹部素質能力的工作目標不變。

開展“四項創新”。即創新干部培訓聯動機制,創新資源資訊共建共享機制,創新考核評價監管機制,創新市場社會分擔機制。做好“五件事情”。一是做好基礎性工作。依照國開辦發〔2015〕22號關於印發《2015—2017年全國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規劃》的通知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思想為指導,密切關注中央扶貧工作會議和國家“十三五”扶貧規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確定目標、明確重點、統籌安排,貫徹落實好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省扶貧辦《2015—2017年全省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規劃》。同時,強化省對市縣幹部培訓工作的指導與管理,針對“四項機制創新”的相關內容,制定並細化有關培訓管理規定。二是加快構建分級負責的幹部培訓工作體系。改變省對市縣幹部培訓工作缺乏指導管理的現狀,加快構建省、市、縣三級分工負責的新型幹部培訓工作體系。明確培訓物件、年度培訓規模、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分級培訓定位及工作責任。對目前的六類培訓物件,即貧困地區黨政領導幹部、貧困村基層組織負責人、扶貧系統幹部、行業扶貧幹部、社會扶貧幹部和其他方面幹部,圍繞履職培訓培訓、初任入職培訓、在職崗位培訓和專項業務培訓等內容,做出細化安排。省裡負責對既定物件進行綜合性、基礎性、示範性培訓;
市州負責本級培訓和省縣沒能做到位的填缺性培訓;
縣市負責延伸性、接續性、實用性、操作性培訓,其規模不限、應訓盡訓。三是打造精品教材及課件。進行培訓教材的長遠謀劃、深度思考與年度安排。可根據分類培訓需要,組織編寫基礎教材、專題教材、案例教材、實操技能教材四個系列,致力打造一批精品教材、精品講稿、精品課件、精品案例,供省市縣三級培訓使用。一方面,將充分釋放自身活力,努力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另一方面,繼續向市場和社會購買服務、借用外力。四是加快建立完備的資訊網路平臺。重點建立兩大網路體系:一是與國務院扶貧辦對接,加快建立省市縣通聯的幹部培訓網路體系及師資庫;
二是適應現代資訊科技迅猛發展形勢和幹部網路線上學習需要,加快建立網路培訓線上學習平臺。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問卷調查、徵集各種資訊;
通過網路平臺掌握幹部參訓情況,避免重複培訓和長期漏訓;
將幹部培訓學習情況和培訓考評結果記錄入網,供組織部門使用幹部時參考。五是強化能力保障建設。進一步強化機構隊伍。加大培訓中心交流乾部、引進人才的力度,為培訓質量的鞏固與提升提供人力保障。市縣特別是縣級扶貧部門,要建立完善扶貧培訓機構、增加編制人員,以適應“大培訓”需要。把對培訓者的培訓提到重要日程,將有關幹部送到專門學校或專門機構學習深造。與高校合作,開辦扶貧高階人才本科班、研究生班,強化專業培訓,造就一批懂培訓、會管理、精業務的內行專家。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按照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要求,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幹部培訓師資隊伍。不斷拓寬渠道,注重從相關職能部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扶貧工作一線人員中選聘優秀兼職教師。建立師資庫,實現優質師資資源共享。加大培訓資金投入與監管。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將各級扶貧幹部培訓經費納入年度計劃,列入年度部門預算,為培訓工作提供穩定的資金保障。建立幹部培訓資金穩定增長機制,以適應“大培訓”的需要。加強審計監督,強化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安全與有效使用。

篇五

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關係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能否如期完成,關係到全市全面小康能否如期實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周密組織,建立健全了分級負責、分工明確、部門配合、高效有序的組織領導機制,形成全面覆蓋、上下聯動、相互銜接的規劃體系。

一、明確主體責任。由各級組織部門負責牽頭抓總,抓好巨集觀指導、統籌協調和組織調訓。扶貧部門根據規劃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市扶貧辦和市委組織部為全市組織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的責任單位,市、區縣兩級黨校和市扶貧指導中心為實施單位,充分整合機關幹部培訓資源、特別是涉農部門的幹部培訓資源,加大對一線扶貧幹部的培訓力度。市委黨校2015年、2016年期間,舉辦市管幹部扶貧專題培訓班6期,培訓人數1250人。

二、市領導登臺授課。在市委黨校組織的專題培訓班上,市委常委張國清、張鳴、曾慶紅、劉強先後均多次為培訓班親自授課。市扶貧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經濟資訊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衛生計生委、市金融辦等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領導均登臺授課。

三、科學編制規劃。市編制了《2015-2017全市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規劃》和《**市貧困地區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規劃(2016—2020年)》,把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作為建設高素質扶貧幹部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保障性工程,作為加強貧困地區幹部隊伍思想政治建設和能力建設的重要途徑,立足貧困地區發展實際和需求,堅持科學規劃、改革創新、統籌推進,增強了幹部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四、強化考核督查。把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作為對區縣黨委政府目標考核內容,把幹部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知曉度作為督查的內容,較好地促進了培訓工作的落實。

五、周密服務保障。市財政局落實年度培訓資金,並與扶貧部門一道,負責對培訓資金的管理、監督。市審計局每年對扶貧培訓資金的管理和專案績效進行一次專項審計和評估,對開支範圍、標準執行、專案績效和教學測評等情況要明確的稽核、評估報告和改進措施。

篇六

近年來,各級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突出資源整合,堅持改革創新,著力抓好貧困地區黨政領導幹部、貧困村基層組織負責人、扶貧系統幹部和參與扶貧開發行業部門幹部培訓,為確保如期實現穩定脫貧目標提供了堅強的思想政治保證、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援。但離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離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的期待、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還有很大的差距,也面臨新的挑戰。一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重、時間緊,特別隨著扶貧開發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對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思想素質、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短時間的培訓很難達到目的。二是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但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真正能在內容方式、培訓體制、師資管理等方面精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三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資源整合還不夠,培訓體系開放程度還不高,培訓內容與需求還不能完全一致,培訓約束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四是工學矛盾突出。目前,基層幹部脫貧攻堅任務重、壓力大,具體事務多,加之各級的檢查驗收、明察暗訪,能擠出時間參加培訓不易。

從現在起至2020年,是鞏固脫貧成果、建立增收致富長效機制階段,貧困區縣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工作至關重要,建議在四個方面加大力度。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級要進一步細化、實化分級負責、分工明確、部門配合、高效有序的責任機制,真正形成面上全覆蓋、點上全聯動、線上完全銜接的培訓體系,為扶貧開發幹部培訓規劃的順利實施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切實加大投入。要加大培訓資金籌措渠道,一是要從中央財政專項資金中加大安排力度;
二是要在本級財政中加大統籌力度;
三是要從社會幫扶資金中加大傾斜力度,確保培訓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的有效落實。

三、建立考核機制。要將貧困地區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工作納入對貧困地區扶貧工作考核範圍,要加強對扶貧幹部培訓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要及時推廣典型,總結經驗,建立完善獎懲激勵措施。

四、增強培訓實效。要堅持問題導向,做到學員帶著問題學,教員帶著問題教,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要進一步規範學員管理,厲行節約,勤儉辦學。全面推行專案管理制度,將幹部培訓納入各級扶貧部門的專案管理範疇,實行專案全過程管理。

五、建立穩定的師資隊伍。要按照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原則,從黨政領導、機關部門和科研院所中選擇一支高素質的扶貧開發幹部培訓師資隊伍,建立各級扶貧幹部培訓師資庫。要藉助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加強扶貧開發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

六、創新靈活多樣培訓方式。要不斷調整和改進培訓班設定,堅持以短期培訓、專題研討為主,適當開展小班教學、週末講壇等形式。要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方式,綜合運用講授式、案例式、模擬式等多種教學方法。要不斷調整和改進辦班模式,推進和完善異地培訓、分段培訓、合作辦班。

篇七

民族地區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戰略任務,涉及民族、經濟、農業、水利、科技、法律、統計等多個領域,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這就要求扶貧幹部,尤其是民族地區的扶貧幹部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能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精準脫貧攻堅工作。

青海是我國西北欠發達地區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青海始終將民族地區扶貧幹部培訓作為建設高素質扶貧開發幹部隊伍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加強民族地區扶貧開發幹部培訓作為推進扶貧開發事業、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不過,在新階段、新形勢下,民族地區扶貧幹部培訓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地區只看到培訓的短期投入,忽視長遠效益和可持續發展;
幹部隊伍的政策理論水平、知識和專業結構以及業務能力不適應新時期扶貧開發的要求,缺乏現代管理和現代科技知識及實踐經驗;
培訓領域不寬,內容設計在貼近地方實際、貼近幹部實際上把握得不夠等等。

精準脫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筆者建議,民族地區扶貧幹部培訓也應走向精準。

一是要更新培訓理念,把握前瞻性。轉變重基礎設施和產業扶持,輕扶貧開發幹部培訓的觀念,將民族地區扶貧開發幹部培訓提高到貧困地區人力資源開發的高度來認識,做到基礎設施改善、產業扶持與人力資源開發並舉。

二是要創新培訓內容,提高針對性。需求是培訓的前提,要從幹部的理論層次、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等入手,研究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幹部的學習需求,研究內容、需求與質量間的內在聯絡和作用規律。

三是要改變培訓方式,增強實用性。要通過改革傳統培訓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化資訊科技發展的成果,將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遠端、網路教學、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增加培訓的覆蓋面和直觀性,提高培訓效率,增強培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