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某鄉集鎮建設規劃說明書

第一章基本概況1.1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

某鄉集鎮建設規劃說明書

上肖鄉位於鎮原縣東南部,地處兩市(慶陽、平涼)三縣區(西峰、涇川、鎮原)六鄉鎮(肖金、荔堡、洪河、屯字、太平、上肖)交界處。全鄉共轄11個行政村,103個自然村,8006戶,36558人。全鄉總面積16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641畝,其中塬地44500畝,川地940畝,山地940畝,人均耕地2.1畝。1.2歷史沿革

上肖鄉始建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時稱永樂鄉;
1953年化為上肖區;
1956年,將上肖區改為基關鄉;
1958年春改為上肖鄉,同年十月,將上肖鄉併入屯字公社;
1961年6月,改為上肖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改為上肖鄉1.3自然條件

1、氣候

上肖鄉年平均降雨量520毫米,年平均氣溫8.7℃,全年無霜期285天,自然條件相對較好。

2、地形地貌

上肖鄉屬黃土高原溝壑區,土壤屬於黑壚土類,平均海拔1200米。1.4資源條件

勞務產業:全鄉共輸出勞務1.12萬人,總收入4480萬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9.3%。

蘋果產業:全鄉累計果園面積27522畝,其中掛果7560畝,果品總收入達到1512萬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

規模養殖:建有大型養殖場5個,規模養殖戶達到520戶,大家畜存欄9900頭,總收入990萬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3.1%。1.5社會經濟概況

2008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025萬元,招商引資達到972萬元;
糧食總產量完成19170噸,人均產糧1048.7斤;
財政收入完成210萬元,佔計劃任務124萬元的169.35%,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66元。第二章規劃總則2.1規劃背景

1、西部大開發的進一步推進

國家對西部開發高度重視,逐步採取各種政策措施支援西部發展。近年來,西部發展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今後發展步伐將會繼續加大,因此上肖鄉將面臨新一輪發展時期,經濟的增長、規模的擴大、職能的轉變等問題也隨之而來,這就迫切要求編制新的規劃指導城鎮發展與建設。

2、現實需要

上肖鄉小城鎮建設步伐緩慢,非公經濟發展層次低,規模小,街道髒、亂、差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基礎設施仍然滯後,經濟發展的後勁不足;
財政形勢依然嚴峻,財源建設步伐慢,人民收入有限。

隨著上肖鄉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力量不斷增強,使上肖鄉原發展目標及總體佈局等方面不能適應目前的發展形勢和要求,因此,迫切需要重新編制上肖鄉總體規劃,以指導城鎮的社會、經濟、環境等各方面的建設和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全鄉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2.2規劃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年);

2、《城市規劃編制辦法》(2006);

3、《鎮規劃標準》(gb50188—2007);

4、《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gb/t50286—98);

5、《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gb50180—93);

6、《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範》(gb50220—95);

7、《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範》(gb50289—98);

8、《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範》(cjj50—92);

9、甘肅省印發的《關於加強“5.12”汶川地震後我省城鄉規劃編制及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抗震設防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10、《慶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年);

11、《慶陽地區城鎮體系規劃》(2001年);

12、《鎮原縣縣城總體規劃》(2009—2025年)2.3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2009—2025年。近期為2009—2015年;
遠期為2016—2025年。2.4規劃範圍

本次規劃確定的規劃區範圍:在原鎮區的框架的基礎上進行充實發展,東至鄉政府後深溝、南至上肖幼兒園南200米,西至北莊新居民點,北至上肖糧庫北側200米,總面積為165.52公頃(2482.8畝)。2.5規劃指導思想

1、充分發揮上肖鄉的區位優勢,擴大鎮區規模,完善鎮區功能,強化鎮區的中心作用,加快城鎮化程序。

2、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科技進步為依託,立足上肖鄉鎮情和特點,統籌兼顧,全面規劃,進一步增強規劃的巨集觀調控作用,促進全鎮經濟高效、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4、規劃充分體現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合理確定城鎮規模,妥善處理鎮區建設時序與規劃空間合理發展的協調關係,使規劃既具有相對穩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彈性,並保證鎮區發展的持續性;
技術指標力求先進,確保規劃對鎮區長遠發展的有效引導和控制。

5、要按照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堅持經濟、社會、生態環境效益相統一,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走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內涵與外延相結合的發展道路。

6、按照“一圓三模式”方式進行城鎮人口的預測和城鎮空間佈局。2.6規劃原則

1、可持續發展原則:有效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為今後的發展留有餘地。

2、人本主義原則:一切從人的基本需求出發,體現人文關懷。

3、市場經濟原則:按市場原則進行生產力佈局、資源配置和設施建設。

4、環境優化原則:切實改變城鎮的環境形象和環境面貌,優化人居環境。

5、靈活創新原則:不拘泥現狀和固有模式,因地制宜,靈活創新,但求實效。·2.7規劃重點

1、從城鎮發展戰略的角度確定鎮區發展方向。

2、明確城鎮性質,拉開鎮區骨架,進一步優化鎮區空間結構和用地佈局。

3、完善道路系統,加大社會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面改善和提高全鄉人民生活質量與環境質量。

4、確定舊鎮區改造和用地調整的原則、措施和實施步驟。

5、對中心地區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築高度、體量、體型、色彩提出原則性要求。

6、加強實施規劃的政策建議。第三章城鎮發展規劃3.1發展條件分析

1、優勢分析

(1)區位和交通條件優越

上肖鄉地處鎮原縣西北部,東臨孟壩鎮,西靠馬渠鄉,南壤開邊鎮,北接三岔鎮、方山鄉。

(2)土地資源豐富

上肖鄉現有農業人口36558人,全鄉總面積為168.2平方公里,土地資源豐富,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農業科技的普及發展,每人可承擔分解耕地數量加大,會解放更多的農業勞動力。

(3)勞動力資源充沛

上肖鄉屬於勞力輸出鄉,在納入城區發展範圍後的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程序中,相對於發展較為成熟的地區而言,上肖鄉勞動力資源具有數量上相對過剩、價格上相對低廉,有利於爭取發展的先機,比較優勢會相對突顯。

2、劣勢分析

(1)工業處於初級階段,生產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產業附加值低,生產效益低。

(2)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滯後,致使要素集聚、服務業發展等方面都受制約。3.2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規劃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城鄉一體化,農業機械化,農村城鎮化。

2、經濟發展目標

1)農業實現科技化。加強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實現以現代農業為基礎,突出科技推廣,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擴大高產優質作物面積,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和標準化建設,同時抓好“蘋果、養畜、勞務”三大產業格局,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力爭使農業生產上一個新的臺階。

2)工業實現現代化。積極創造條件,改善投資環境,吸引資金投入。

發展鄉鎮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
通過資源整合,著力培育佈局科學、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產業園區,推進鄉域經濟的集約發展。

至規劃期末,實現巨集觀產業結構合理、人均收入高、生活質量好的經濟發展目標。

3、社會發展目標

(1)發展和普及三年學前教育;
優化義務教育,保證適齡少兒都能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改善辦學條件;
至2015年全鄉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2)全面實行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人口自然增長率近期控制在6‰,遠期控制在5‰。

(3)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提高鄉、村級道路網的建設,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形成安全、高效的供電保障。

(4)完善醫療衛生網路,完善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社會和醫療保障覆蓋率達到100%

(5)加強城鎮的文化和體育設施建設,發展和擴大群眾業餘文化團體。

4、城鎮建設發展目標

(1)確定合理的鎮區發展方向,妥善處理好老鎮區與新發展地區之間的關係,按照節約用地的原則調整用地,形成鎮區良好的用地佈局結構。

(2)建設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率、協調配套的基礎設施,供電、郵政、電信、供水、綠化、環衛等設施確保達到國家的定額指標。

(3)居住用地集中成片,建設交通便捷、公共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新型居住小區,根本改善居民的居住水平。

(4)建設現代化的公共服務設施,商業金融、文化教育、醫療保健等設施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

(5)嚴格控制各類汙染指標,保護城鎮良好的生態環境。3.3產業發展戰略

1、產業發展原則與目標

(1)產業發展的原則:以農促工,以工帶農。

(2)產業發展目標: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上肖鄉產業發展具備一定發展基礎,形成了農業、養殖業以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

2、第一產業發展戰略

加快農業產業化程序,發展現代市場農業並加快與之相適應的生產基地建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加強農業生產的科技投入,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促進農業由弱質產業向強質產業的轉變。重點發展蘋果等種植業,牛、羊等草畜養殖業,以及勞務輸出行業。

重點是增加農業科技含量、提高農產品品質、發展特色農業和觀光農業、加快畜牧業和林業的發展。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結構,充分發揮大農業優勢。以中心村為中心,初步建立若干優勢資源導向型農業產業化基地。

3、第二產業發展戰略

工業調整的主要方向是:①確立主導產業,在市場預測基礎上確定適度規模,加大主導產業和品牌企業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投入;
②調整工業產業和產品結構,圍繞農業產業化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和支農產業;
③選擇為本區域或慶陽市服務的優勢企業,對其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產品品質,以技術革新為動力,發展新型產業;
4轉變企業的經營模式,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企業生產和經營的要求,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管理機制;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制度,在各主要企業建立科研機構,進行技術創新、改良和產品更新;
建立有效的市場研究機制,確立市場研究在企業生產和市場開發中的主導地位。

以上肖鄉鎮區工業體系為中心,完善上肖鄉工業功能區建設,積極發展特色食品加工業。

4、第三產業發展戰略

協調發展一、二、三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速發展旅遊業,重點突出金融、流通、資訊等服務業的地位。

鎮區利用中心的優勢有條件的發展現代商貿業、房地產業,加強旅遊景點的開發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培育發展社會服務業。不斷開發醫療保健、社群文化、法律諮詢、失業居民就業技能培訓、家政服務、社會保潔和保綠等服務專案。

現代商貿業:以不斷滿足人民大眾的需要,增強便民利民功能,發展綜合消費為目標,加快商業設施建設和結構性調整,不斷開拓商貿服務業發展領域,建立商品流通安全體系,努力營造開放有序的市場環境。

房地產業:隨著當地人民對居住條件改善的意願加強,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努力營造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有益健康的人居生態環境。第四章城鎮性質與規模4.1城鎮性質

1、確定城鎮性質的依據

(1)通過對上肖鄉主要功能及特色的分析,確定其性質是:上肖鄉位於鎮原縣東南部,地處兩市(慶陽、平涼)三縣區(西峰、涇川、鎮原)六鄉鎮(肖金、荔堡、洪河、屯字、太平、上肖)交界處。以服務於自身及周邊鄉鎮地區的農業發展為主。

(2)經濟發展因素分析:城鎮主要的經濟支柱是“規模養殖、勞務輸出、林果栽植”,規劃期內將圍繞“規模養殖、勞務輸出、林果栽植”全力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鎮走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2、城鎮性質

上肖鄉是鎮原縣東南部的重要鄉,以規模養殖、勞務輸出、林果栽植為主的農副產品生產和加工為主的農貿型城鎮。4.2城鎮規模

1、人口規模

(1)鄉域人口預測

2008年上肖鄉域總人口為:36558人。

根據《慶陽市城市總體規劃》中要求,2009~2015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2016~2025年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按照此控制指標計算,不考慮機械變動,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式中q——總人口預測數(人);

q0——總人口現狀數(人);

k——規劃期內人口的自然增長率(‰);

p——規劃期內人口的機械增長數(人);

n——規劃期限(年)。

到2015年人口約為37668人,到規劃期末2025年為39595人。

(2)城鎮化水平預測

根據《鎮原縣城總體規劃》—2008得知鎮原縣城到2015年和2025年城鎮化水平分別為36%和50%,由於上肖鄉現狀城鎮化水平為18%,綜合考慮上肖鄉的現狀和慶陽市城鎮化水平等因素,規劃預測2015年和2025年上肖鄉的城鎮化水平分別為35%和45%。

(3)鎮區人口預測

根據前面預測的鄉域人口和城鎮化水平預測,且考慮機械增長人口,規劃至2015年,城鎮人口為13184人,2025年城鎮人口為17818人。

2、用地規模

2008年上肖鄉城鎮建設用地為24.65公頃,人均37.46平方米。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城鎮建設用地呈快速增長。根據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可調整0—15平方米。因此,規劃近期人均建設用地50平方米,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65.9公頃。規劃遠期人均建設用地59平方米,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105.46公頃。第五章城鎮總體佈局5.1城鎮發展方向

本著節約用地、合理佈局的原則,結合本鄉的地形地貌情況,規劃鎮區以現狀建成區為基礎,以現狀街道兩側橫向發展,用地發展以內部填充式發展為主。5.2城鎮佈局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用地結構

在現狀城鎮建設總用地中,居住用地和公共設施用地為主,分別占城鎮建設總用地的35.5%和33.78%。(詳見上肖鄉現狀城鎮建設用地平衡表)

現狀城鎮建設用地彙總表

用地程式碼

用地性質

佔地面積(ha)

佔地比例(%)

人均面積(㎡)

大類

小類

r


居住用地

7.30

35.50

11.09


r2

二類居住用地

7.30

35.50

11.09

c


公共設施用地

6.94

33.78

10.55


c1

行政辦公用地

1.72

8.39

2.62

c2

教育機構用地

2.84

13.84

4.32

c3

文體科技用地

0.85

4.13

1.29

c4

醫療保健用地

0.34

1.64

0.51

c5

商業金融用地

0.65

3.14

0.98

c6

集貿市場用地

0.54

2.64

0.82

m


生產設施用地

1.77

8.61

2.69


m2

二類工業用地

1.77

8.61

2.69

w


倉儲用地

0.54

2.64

0.83


w1

普通倉庫用地

0.54

2.64

0.83

s


道路廣場用地

3.60

17.49

5.46


s1

道路用地

3.33

16.21

5.06

s2

廣場用地

0.26

1.28

0.40

u


工程設施用地

0.26

1.24

0.39


u1

公用工程用地

0.26

1.24

0.39

g


綠化用地

0.15

0.72

0.23


g1

公共綠地

0.15

0.72

0.23

合計

20.55

100.00

31.23

(注:鎮區現狀人口按6581人計)

2、存在問題

目前,鎮區城鎮建設的框架尚未形成,用地沿公路方向擴充套件,鎮區道路骨架沒有形成,城鎮用地的功能分割槽不明顯,呈現出各項用地相互混雜的狀態。

(1)生活居住用地較分散,臨街住宅多為上宅下店式,垂直交通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而且外部造型單調。

(2)工業用地尚未形成規模,用地佈局分散。

(3)行政辦公用地和商業網點集中分佈於政府前面的那條街,但其規模僅限於一條街,未形成商業中心。

(4)各項市政設施,如水、電等的建設尚不能跟上鎮區的建設步伐。

(5)從四大類用地內部結構來看,居住用地、公共用地和道路廣場用地都偏大,缺少共綠地。5.3規劃佈局原則

1、本著規劃先進、佈局合理的原則統籌安排鎮區的建設用地。

2、充分考慮上肖鄉鎮區的用地現狀及地形條件,原建成區以調整為主,並逐步改造,避免大拆大建,新發展用地體現規劃設計意圖,塑造上肖鄉的新風貌。

3、規劃佈局體現整體性與時序性,同時要富有彈性,做到近、遠期結合,在時序、空間上協調發展。土地利用體現相容置換的可能,提高城鎮中心地段的土地利用效率。

4、保護環境,防治汙染,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注重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

5、與農田基本建設規劃相結合,通盤考慮,體現集中緊湊,合理用地,節約用地,向集約型發展。5.4用地佈局規劃

1、居住用地

(1)現狀概況

現狀居住用地較為分散,用地面積7.3公頃,以獨立民居和上宅下店式為主。

(2)規劃原則

①統一規劃,形成外型美觀舒適、安全、安靜的居住環境。

②重視居住用地的交通聯絡,通達性好,能滿足居民出行方便。

③統一配套基礎設施。

④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借景、創景,形成居住建築的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

⑤適量開發多層農民公寓為主,人均居住用地指標控制在40平方米以下。

(3)規劃要求

①住宅建築應根據上肖鄉城鎮用地的地形條件,選擇造型、間距、綠地、層數和密度,佈置方式、群體組合和空間環境等因素。

②住宅間距應滿足地方法規規定的日照間距,並綜合考慮採光、通風、消防、防震、管線埋設、避免視線干擾等要求。

2、公共設施用地

(1)現狀及存在問題

上肖鄉現狀沿街兩側有較為零散的商店。現行政辦公用地主要為鄉政府辦公用地,佈局分散的有上肖法院、工商所和派出所。商業金融用地較為零散。文體科技用地主要是原計劃生育文化大院南側的鎮原旱地試驗站和原上肖工業公司西北側的劇院。公共設施用地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公共設施沒有形成體系,鎮級的公建未完善或未形成,公共設施較為分散,使城鎮中心功能的發揮受到了抑制。

②商業設施存在一層皮開發,利用率較低,檔次不高,規模不大。

③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不齊全,不能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

(2)規劃目標

規劃擬建設與上肖鄉城鎮規模相適應的、功能齊全、結構清晰、能集中體現新世紀現代化要求的城鎮公共設施。

(3)用地佈局

上肖鄉公共建築現在主要還是集中在街道兩側。規劃公共設施用地24.82公頃,佔建設用地的23.54%,人均公共設施用地13.93平方米。

①行政管理用地

規劃行政管理用地7.71公頃,鄉鎮府遷至原商業工業公司所在地,梧桐村委會和北莊村委會保留,經二路和經一(1)路之間南側預留部分用地作為行政辦公用地。

②教育機構用地

鎮區現狀教育機構主要有一所中學(上肖中學),一所國小(上肖國小)和兩所幼兒園。

根據近年的發展趨勢以及上肖鄉的實際情況,規劃中學原地擴建,用地面積3.12公頃;
北莊國小保留,用地面積0.65公頃;
上肖國小拆除,在原糧庫北側新建一處寄宿制國小,用地面積4.07公頃;
幼兒園遷至梧桐村委會南側新建。規劃教育機構用地8.34公頃,人均4.68平方米。

3醫療保健用地

現有的衛生院基本能滿足鎮區居民就醫需求,因此,原衛生院保留並擴建,根據需要完善部分功能。規劃醫療保健用地0.72公頃,人均0.4平方米。

4文體科技用地

原鎮原旱地試驗站保留,佔地面積為0.41公頃。

⑤商業金融用地

規劃商業金融用地相應地進行擴充套件。保留現在已形成商業氛圍的商業街。規劃商業金融用地4.38公頃,人均2.46方米。

⑥集貿市場用地

在原有市場基礎上擴建市場;
在市場南側修建一處活畜交易市場。規劃集貿市場用地3.26公頃,人均1.83平方米。

3、生產設施用地

考慮現狀工業佈置方向,規劃工業設施用地佈置原市場西南側。規劃生產建築用地20.88公頃,佔建設用地19.8%,人均11.72平方米。

4、倉儲用地

鎮區現狀倉儲用地為糧庫。在本次規劃中擴建糧庫,主要是服務於工業。規劃倉儲用地1.28公頃,人均0.72平方米。

5、城鎮規劃建設用地平衡表

城鎮規劃建設用地平衡表(2025年)

用地程式碼

用地性質

佔地面積(ha)

佔地比例(%)

人均面積(㎡)

大類

小類

r


居住用地

31.95

30.30

17.93


r1

一類居住用地

22.48

21.32

12.62


r2

二類居住用地

9.47

8.98

5.31

c


公共建築用地

24.82

23.54

13.93


c1

行政辦公用地

7.71

7.31

4.33


c2

教育機構用地

8.34

7.91

4.68


c3

文體科技用地

0.41

0.39

0.23


c4

醫療衛生用地

0.72

0.68

0.40


c5

商業金融用地

4.38

4.15

2.46


c6

集貿市場用地

3.26

3.09

1.83

m


生產設施用地

20.88

19.80

11.72


m2

二類工業用地

20.88

19.80

11.72

w


倉儲用地

1.28

1.21

0.72


w1

普通倉庫用地

1.28

1.21

0.72

s


道路廣場用地

15.10

14.32

8.47


s1

道路用地

12.06

11.44

6.77


s2

廣場用地

3.04

2.88

1.71

u


公用工程用地

1.53

1.45

0.86


u1

公用工程設施用地

0.66

0.63

0.37


u2

環衛設施用地

0.87

0.82

0.49

g


綠化用地

9.90

9.39

5.56


g1

公共綠地

6.71

6.36

3.77


g2

生產防護綠地

3.19

3.02

1.79

合計

105.46

100.00

59.19

(注:鎮區規劃人口規模為17818人。)第六章道路交通規劃6.1對外交通

1、現狀及存在問題

由於翟玉公路、上肖—洪河道路、上肖—雄武道路路面條件差,道路相對較窄,需要對以上道路進行加寬加固等改造。

2、對外交通規劃

本次規劃中對穿過規劃區的道路進行拓寬,公路兩側佈置綠化帶加以控制。6.2道路廣場規劃

1、現狀及存在問題

(1)鎮區道路系統骨架尚未形成,依靠過境公路承擔內部主幹路,其他道路路面狹窄;

(2)道路等級不分,性質不明確,交叉口交通無組織;

(3)缺少社會停車場和道路綠化。

規劃區現狀道路用地3.33公頃,佔鎮區現狀建設用地11.44%,人均道路用地5.06平方米。

2、路網系統及交通設施規劃

(1)規劃原則

①結合現狀路網的基礎進行改造和擴建,統一規劃,形成完整統一、快速通暢的鎮區道路系統和完備的鎮區交通設施。

②針對鎮區交通的特點,將對外交通與鎮區內部交通有機地結合起來。

③加強交通管理,建立現代化的交通管理系統,保證交通安全通暢。

④在鎮區道路建設上,近遠期結合,嚴格控制道路紅線,嚴禁建築物緊靠道路紅線,新建房屋一律後退紅線建造,近期建設以控制紅線和通車為目標,形成道路系統骨架,遠期逐步實現規劃目標。

⑤適當提高道路標準,加強道路綠化和亮化工程。

(2)路網系統規劃

規劃路網結合現狀道路,按自然形態呈方格網布局。

①路網結構

道路結構主要由主幹路、次幹路和支路組成。

主幹路紅線寬度為24米。

次幹路紅線寬度以18米。

支路紅線寬度為12米。

②路網密度

鎮區道路主幹道間距500米以上,次幹道250~500米。

③道路橫斷面

規劃區內所有道路斷面全部採用一塊板,主幹路車行道為14米,兩邊人行道分別為5米,建築後退紅線為5米;
次幹路車行道為12米。兩邊人行道分別為3米,建築後退紅線為3米;
支路車行道為7米。兩邊人行道分別為2.5米,建築後退紅線為3米;

(3)靜態交通設施規劃

①廣場

規劃在經二路、經一(1)路中部沿緯一路新建一處集娛樂、運動、集會為一體的廣場,供人們集會、休憩、運動之用,總佔地為3.04公頃。

②社會停車場

規劃區內各社會單位及居住小區內各自附帶相應的停車位。

3、用地指標

規劃道路廣場用地面積15.1公頃,人均用地指標8.47平方米,占城鎮建設用地比例14.32%。第七章城鎮綠化與景觀規劃7.1綠化系統規劃

1、公共綠地

上肖鄉公共綠地主要以街頭綠地和廣場綠地為主。本次規劃在原上肖國小北側道路相交的三角地帶種植為公共綠地。

2、防護綠地

防護綠地主要分佈於工業區與城鎮生活區毗鄰處以及規劃鎮區外圍和溝壑防護地帶。

防護綠地種植一些深根性的喬灌木或草本植物,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主要為能吸收廢氣的闊葉喬木。

規劃在工業區與生活區交接兩側各規劃15米的防護綠地,減少工業對生活區的影響。

3、用地指標

規劃綠地面積9.9公頃,人均用地5.56平方米,占城鎮建設用地比例9.39%。7.2景觀系統規劃

規劃區的景觀體系由景觀節點、門戶節點、景觀軸線和重要景觀控制區等要素共同構築而成,通過景觀體系的建立,營造具有時代特徵與地域特點的現代新鎮風貌。

1、景觀節點

在每個片區佈置一個主要空間節點,規定節點四周的建築應精心設計,形成圍合空間並體現現代感,成為展現鎮區風貌特色的重要場所。

2、門戶節點

工業組團主要道路的入口處均設定門戶節點,門戶節點通過設立標示牌,其空間意向起到提示進入工業組團的作用。

3、景觀軸線

在原主街道綠化帶形成主要的景觀軸線,沿軸線形成良好的綠化環境。

沿景觀軸線的建築必須符合景觀控制介面的規定:要求位於介面上的建築立面必須精心設計,或採取連續性介面,或採取節奏性介面;
並規定二層以下的建築界面力求一定的連續性。

4、空間景觀控制

(1)中心地區

建築高度:主體建築以多層為主,適當地段可根據實際發展和塑造新城鎮形象需要可以建設小高層,裙房以2~3層建築為主。

建築體量:以小體量為主,適當地段可以採用大體量。

建築形體:以開敞和半圍合空間為主。

建築色彩:辦公建築色彩宜採用素色的灰等顏色為主,其它商業建築可靈活採用多種色彩,主色調宜採用比較鮮豔、活潑的顏色。

(2)其它地區

建築高度:居住建築以多層為主,適當地段可根據實際發展和需要可以建設低層住宅,廠房以2~3層建築為主,其它建築根據相應功能需要建設。

建築體量:以小體量為主。

建築形體:居住建築以圍合和半圍合空間為主,其它建築可根據需要建設。

建築色彩:居住建築色彩宜採用暖色調如淡黃的塗料為主,其它建築可靈活採用多種色彩。第八章城鎮專項規劃8.1給水工程規劃

1、供水現狀

現狀鎮區水源為地下水。

2、給水規劃

(1)規劃原則

①積極加強引水工程建設,在保證城鎮發展的前提下,提高工業複合用水率、節約用水。

②在充分利用現狀供水設施的基礎上,隨城鎮發展逐步完善供水設施,在鎮區範圍內形成統一的供水系統。

③近、遠期結合,統一規劃

(2)規劃用水總量

根據《鎮規劃標準》中所推薦的指標和結合上肖鄉實際情況預測,規劃人均綜合用水量標準宜按近期120升/人·日,遠期按150升/人·日。規劃確定上肖鄉鎮區綜合用水量近期1582.08噸/日,遠期2672.7噸/日。

(3)水源位置

規劃區在綠源土產貿易有限公司西南角新建一處供水站。

(4)管網布置

根據城鎮性質和功能分割槽,沿城鎮道路走向佈置供水管網,供水官網採用環狀管網。主幹管管徑dn300mm。具體佈置詳見《綜合管線規劃圖》。

(5)城鎮節水

根據本鄉水資源狀況和特點,發展節水型工業、節水型農業以及計劃用水。在節約計劃用水上,工業企業潛力較大,應採取改造耗水量大的企業專案,引進先進節水專案,提高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對超計劃用水單位加徵水資源費,對自備水源工程企業一律安裝取水計量裝置,同時在思想觀念上引導加強水法意識,逐步建立珍惜水源、保護水環境的觀念。8.2排水工程規劃

1、排水現狀

目前上肖鄉區汙水排放系統不完善,採用雨汙合流,汙水就近排入鎮區水體,造成水環境汙染,影響城鎮居民生活和環境衛生。

2、排水規劃

(1)排水規劃原則

統一規劃,近遠期結合,分期實施。

排水體制:現狀排水管網仍採用雨汙合流制,新建和改建排水管網採用雨汙分流制。

與生活汙水性質相同的工業廢水可直接排入城鎮汙水管網,統一進行處理。

工業有害汙水以及其他單位有害汙水,必須按國家環境保護法的要求“誰汙染,誰治理”,達到排放標準後,方可排入水體或城鎮汙水管網統一處理。

(2)汙水量預測

汙水量按總用水量的80%計,各階段汙水量分別為:

2015年:1265.66噸/日;

2025年:2138.16噸/日。

(3)管網布置

汙水管採用環狀佈置形式,主幹管管徑d600mm。

雨水灌渠採用蓋板明渠或暗管形式,雨水就近排入水體;
汙水統一採用暗管或暗渠。8.3電力工程規劃

1、電力現狀

目前,主供電源為國家電網。

2、用電負荷預測

根據規劃安排的上肖鄉鎮區發展規模預測電力需求,規劃擬定上肖鄉鎮區規劃期主要用電指標和電力需求如下:

鎮區電力需求預測

用地性質

負荷密度(kw/ha)

佔地面積(ha)

計算負荷(kw)

居住用地

300

28.61

8583

公共設施用地

300

23.5

7050

生產設施用地

600

22.26

13356

道路廣場用地

80

15.1

1208

公用工程用地

100

1.53

153

倉儲用地

100

1.28

128

合計

——

92.28

30478

則到2025年,預測總用電量為3.05萬千瓦。

3、電網建設

(1)電源

規劃上肖鄉鎮區電網所需電力能源由上肖變電所提供。

(2)電纜敷設方式應根據電壓等級、最終數量、施工條件及初期投資等因素確定,可按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敷設方式。8.4通訊工程規劃

1、電信工程規劃

(1)現狀概述

規劃區現有通訊塔兩座。

(2)容量預測

根據上肖鄉性質、規模,參照住宅電話快速發展並達到飽和段的使用者模式特性,採用與居住人口相關的普及指標法預測近、遠期市話主線使用者數。規劃確定近遠期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分別為15線/百人和25線/百人,這樣近遠期上肖鄉鎮區的固定電話線數為1978線和4471線。

(3)電信設施規劃

為了加快鎮區資訊化發展,在充分利用公用通訊平臺基礎上,協調發展、放開經營和平等競爭,實行資訊多樣化和資源化。對不斷湧現出的先進通訊手段,在用地上予以支援。建立集語音、資料、有線電視和圖文於一體的數字化、寬頻化、綜合化、智慧化的通訊網路。

電信電纜採用地理電纜方式,佈置在道路的西側或北側,且宜建在人行道下。

2、郵政工程規劃

(1)現狀概述

上肖鄉現狀郵政所位於鄉政府西側。

(2)郵政局和網點規劃

按照“發展現代化郵政,滿足社會需要”的要求,進一步優化區域內二級郵運網路,調整通訊作業組織,堅持自辦和委託辦相結合的服務網點建設原則,初步建成網點佈局合理,硬體設施一流,服務功能齊全的郵政網路體系。在規劃鎮區增設郵筒。

同時,郵政支局應加強郵政運輸網路建設和計算機技術應用。要大力發展傳統業務,積極開拓新業務,以加快郵政速度為主線,提高全網綜合能力,在營業、生產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計算機處理系統,形成局所佈局合理、技術先進、功能齊全、郵運快捷、服務優良的郵政通訊網。

3、有線電視規劃

規劃沿鎮區主幹道路鋪設廣播、電視節目光纖傳輸線路,形成有線電視光纖網路。大力發展有線電視,使生活區有線電視普及率達100%。積極利用廣播電視光纖傳輸線路發展通訊、寬頻接入等服務。

有線電視線路與電信電纜同管道敷設,佔用其中1~2個管孔,不再另設管位。8.5燃氣工程規劃

依據上肖鄉的實際情況,規劃應貫徹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統籌兼顧,遠近結合,分期實施,逐步完善的原則,採用燃煤、瓶裝液化氣、太陽能、沼氣以及電炊化等多元途徑予以解決。8.6供熱工程規劃

1、供熱現狀

上肖鄉現狀供熱主要以生活鍋爐的形式,供熱方式以分散供熱為主。造成汙染嚴重、能源浪費、影響城鎮面貌等一系列問題。

2、供熱規劃

(1)熱負荷計算

①計算方法

採暖熱負荷採用面積熱指標估演算法進行計算,工業生產熱負荷參照企業類比和實際調查確定。

②供熱指標的確定

根據對慶陽市一些辦公,住宅及廠房車間的採暖設計統計、調查、分析並參照有關節能標準確定各類建築物平面熱指標如下:

住宅:58~64w/m2

辦公:60~80w/m2

醫院:65~80w/m2

商店:65~80w/m2

旅館:60~70w/m2

單層廠房:130w/m2

考慮到今後建築物標準的提高和連續的採暖系統的執行,確定民用建築物平面熱指標為60瓦/平方米,工業廠房為100瓦/平方米。

(2)供熱設施

規劃在綜合市場西南角修建一座熱力站,燃料採用天然氣或者石油。

(3)供熱管網布置

供熱管網布置宜採用閉式雙管環狀佈置方式。管道埋設方式,宜因地制宜,沿街道採用地溝敷設或直埋敷設。管徑應按遠期發展,一次規劃。8.7管線綜合規劃

在規劃道路中心線以東南側,主要安排雨水管、燃氣管、電力排管和電力電纜;
中心線以西北側,主要安排汙水管、給水管、資訊導管和資訊線纜。

所有以上管線及其它管線與設施原則上佈置於城市道路非機動車道、人行道或綠化帶下,減少管線檢修、鋪設時道路開挖給交通帶來的影響。8.8防災減災規劃

1、消防規劃

(1)消防用水量預測

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時間內發生火災次數二次計算,一次火災用水量45升/秒,消防延續時間按2小時計算,則消防用水量為648立方米/日。

(2)消防供水

消防供水水源來自供水管網,規劃沿道路設消火栓,間隔為80—120米。

(3)消防站

按照國家頒發的《城鎮消防隊(站)佈局與技術裝備標準》的規定,消防隊(站)的責任區為4~7平方公里,鎮區需要一個消防隊(站)。

消防站的位置應以接到報警5分鐘內到達轄區邊緣為準,並應設在轄區內的適中位置和便於消防車輛迅速出動的地段。

2、抗震防災規劃

(1)參照慶陽市標準,本地屬地震裂度6度的非重點抗震防災地區,所有新建工程必須按此標準設防,重要建築即城市生命線系統建築須提高一個等級。

(2)重點工程、容易產生次生災害的工程,要進行專門的地震安全性評價,按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進行抗震設防。

(3)按照“預防為主”進行建設時,必須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嚴禁在抗震危險區進行建設。

(4)結合道路、廣場、綠地規劃,在每個廠區及居住小區內留有一定人員疏散避難場所,滿足人員緊急疏散的要求。8.9環境規劃

1、基本原則

(1)以城鎮發展策略為指導,在充分考慮城鎮環境容量的基礎上規定規劃期內的環境質量目標;

(2)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汙染控制技術,進行生態化的工業生產,儘可能減少汙染物排放量;

(3)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推廣廢物資源化技術;

(4)加強管理,運用法律的、經濟的和行政的手段保證城鎮環境保護規劃的實施。

2、主要環境指標

(1)大氣環境質量指標

嚴格按照優於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二級質量標準控制。

(2)水環境質量標準

各企業內部的汙水排入工業小區汙水管道系統,送汙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後部分進入中水供水系統。

(3)噪音環境質量指標

環境噪聲的控制重點是工業區內工廠噪聲和交通噪聲。對前者採取隔、吸、消、防等措施治理。對後者採取城市交通管理辦法,如嚴禁機動車在居住區、辦公區旁道路上鳴笛,把機動車停車場設在小區入口處,小區內部道路嚴禁行駛各種機動車輛。

(4)固體廢棄物處置指標

①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以衛生填埋為主,近期清運率達到100%,遠期清運率和分類處置率均達到100%。

②工業垃圾:有毒有害垃圾100%集中分類處理,一般工業垃圾綜合利用率達70%,處理處置率達95%。

②工業垃圾:有毒有害垃圾100%集中分類處理,一般工業垃圾綜合利用率達70%,處理處置率達95%。

3、環衛設施規劃

(1)廢物箱

一般設施在道路的兩旁和路口,廢物箱應美觀、衛生、耐用,並能防雨、阻燃。

交通幹道的設定間隔為50~80米,一般道路設定間隔80~100米。

(2)公共廁所

在流動人口密集的街道規劃修建公廁,商業繁華地段間距在300~500米,交通要道500~800米設定一座。新建公廁應為水衝式廁所,原有旱廁改造為水廁。

(3)垃圾收集轉運站

工業區內,各廠區設定密閉式小型垃圾收集轉運站,避免垃圾的二次落地和裸露,每0.7~1.0km設定一座,佔地面積不小於100平方米。

(4)垃圾填埋場

規劃在原鄉政府後方深溝處修建一座垃圾填埋場,在修建過程中對其進行防滲處理。

(5)環衛機構及環衛設施

設立專門的環衛部門,環衛專用車輛按工廠生產規模確定。

(6)工業垃圾及特殊垃圾

工業垃圾和建築垃圾採取“誰生產、誰處理”的原則,無處理能力的可由環衛部門有償服務。含汙染和有毒物質的工業垃圾,應由工廠企業進行特殊處理方可進入垃圾場。工業垃圾要注重再生利用;
建築垃圾要與生活垃圾分開收運,單獨處理,可選用適當的凹坑地形作為建築垃圾場;
特殊垃圾應有環衛部門統一負責處理。第九章舊鎮改造與近期建設規劃9.1舊鎮改造

1、舊鎮改造與用地調整的原則與措施

(1)兼顧公平與效率,制定利益平衡的相關政策

由於舊鎮改造涉及到大量群體的利益問題,在保證社會安定的前提下,要能全面照顧各方面的利益,制定相關改造的政策,兼顧短期效益和長遠利益,兼顧公平與效率,通過合理的利益平衡化解矛盾,參照相關城市的經驗與做法,利用媒體的宣傳,使政策深入人心,保證舊城改造的順利實施。舊鎮改造中要顧及原有產權單位的利益,使舊鎮改造在滿足公共衛生、安全利益的條件下有利可圖,通過制定利益平衡的方案來保證改造規劃的順利實施。

(2)鼓勵多元參與,創立多種更新模式

舊鎮改造是一項十分複雜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對現有土地使用者的使用權和預期利益的合理認定是協調的基礎。因此,改造過程必然是多方共同參與的過程,有的是政府與村民,有的是企業與村集體組織、也可能是開發商與村組織、政府等多元的談判過程。在改造任務如此繁重的情況下,政府更應當創導市場經濟調節下的市場參與,在政府先期的控制性詳規引導下,由開發單位與改造單位共同協商,共同開發。

舊鎮居住改造的模式應根據發展時序和空間區位的不同而採取多種模式。設計改造模式過程中至少應考慮以下三點:①建設量,舊鎮建設量十分大,大規模採取政府買單就有難度;
②地塊大小,由於住戶有相當一部分是村民,如果開發地塊過小,不同型別的住宅將被迫混合,難以開發中高檔樓盤吸引高層次消費者;
③位置,如果所在區位十分優良,應在更大範圍內統籌安置。對鎮區的工業區塊改造,政府可促使企業騰籠換業,遷至規劃的工業園區中集聚發展,原有土地由政府回購,重新進入土地市場。開發模式可採取組建政府背景的開發公司進行改造開發;
或由開發商直接進行開發。對辦公用地,除上述模式外,還可以鼓勵單位按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自行改建。

(3)政策機制的創新

涉及鎮中村時,應考慮到其最大的機制障礙即是土地的所有權不同,在城鎮發展過程中,城市化並不排斥在集體土地上搞城鎮建設,相對應的,在城鎮建成區內生活居住的人也並不一定是城鎮人口,因此,建議探索集體土地的流通機制政策創新,在集體土地上依據政府的城市規劃控制設計進行開發建設,實現“村民收租、企業獲利、政府收稅”的三贏局面。但是,要加強規劃建設管理,無論在那裡建設,都必須嚴格執行城市規劃管理,實現總體城市建設目標。在舊村建築密度很高,改造難度很大的地方,應給予村落改造更多的優惠政策,配套費的減免,企業所得稅的減免等,進行政策上的創新。

2、舊鎮改造步驟

規劃舊鎮分二期改造,其中一期為中心區及周邊區域,二期為其餘區域。9.2近期建設目標

近期(2009-2015年)是上肖鄉城鎮建設的重要時期,規劃近期人口13184人,城鎮建設用地規模65.9公頃,人均建設用地50平方米。9.3近期建設原則

1、以撤村並鎮為契機,快速提升城鎮環境品質,吸引鄉域人口遷移至鎮區,積極開發鎮北用地。

2、依託現有城鎮基礎設施,採取道路先行的開發政策,使得城鎮道路建設和用地開發相結合。

3、改變現狀沿街、沿路條狀開發方式,應提倡塊狀集中開發,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到建設一片,完善一片。

4、根據資金條件,突出重點,把有限資金用於急需建設的專案上,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9.4近期建設內容

1、居住用地建設

根據預測近期鎮區人口將增加至37668人,考慮部分現狀人口住房更新的要求,規劃安排近期開發幾塊居住小區用地,對其他地段的居住用地則適當保留,留待遠期更新。

2、生產設施建設

近期生產設施用地主要佈置在規劃區中部,主要用於農產品加工。

3、公共服務設施配套

近期完善公建專案的配置,調整部分公共服務設施。主要還是以原街道兩側佈置為主.

4、鎮區道路建設

完成主軸線和過境線的建設。

5、基礎設施建設

結合道路建設的同時,加強鎮區給水、排水、通訊和電力等基礎設施的改造、擴建。

6、鎮區綠化建設

近期主要完善道路綠化和居住小區內綠化。加強鎮區的綠化工作,以提高綠化率。第十章規劃實施建議10.1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城鎮建設規劃是以科學合理的形式來組織城鎮生活、工作、交通、遊憩等各項建設活動的,必須樹立全域性觀念,服從統一的規劃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嚴格按照規劃的文字和圖則指導城鎮建設。同時,規劃管理部門必須依法執行,加大對城鎮規劃執行力度,保證規劃實施、管理和執法的有效進行。10.2進一步深化規劃,制訂相應的地方性法規和實施細則

進一步深化規劃、強化規劃管理,在本規劃的指導下,抓好近、遠期的建設,以及各種專項規劃、重點地段和各種建設專案的詳細規劃的編制和管理。10.3提倡公眾參與,加強規劃宣傳

在規劃編制和實施過程中充分收集社會各階層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規劃編制和規劃管理。規劃一經批准實施,應公佈並加強對城鎮建設規劃的宣傳力度,讓公眾瞭解規劃的內容。提高公眾的規劃意識、參與意識和知法守法的自覺性,明瞭自身的權利和義務,防止規劃隨意更改。10.4深化投融資渠道,加快城鎮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

在城鎮建設過程中,應注意綜合成片開發,避免分散零星建設,保證最佳規劃效益。堅持“人民城鎮人民建”和“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在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土地有償使用、有償出讓、轉讓的前提下,鼓勵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
內資,外資,合資一起上;
獨家開發,獨家經營;
合資開發,合資經營;
股份開發,控股經營;
廣泛籌集城鎮建設資金,美化城鎮,發展城鎮。對中心鎮的投融資體制進行改革,引導產業向城鎮集聚,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產業層次,提高城鎮綜合實力,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運作和現代化小城市建設的需要。10.5嚴格實行土地利用政策,強化土地行政管理

嚴格實行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標的目標責任制。實行耕地佔補平衡政策,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執行土地轉用許可制度。嚴格執行城鎮用地規模稽核制度。根據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轉讓的原則,吸引各方投資,把地產作為地方財政自我積聚的重要手段和城鎮建設的主要啟動資金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