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論語讀後感作文範文最新優選

  讀了《論語》,我明白了許多做人道理,懂得了孔子學說的思想——忠恕,學會了“小不忍則亂大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後感作文範文最新優選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論語讀後感作文範文最新優選

論語讀後感作文1

  《論語》,一本濃縮了我國幾千年文明的書籍;一本教我做人的書籍;更是一本帶給我快樂的書。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我還在牙牙學語時,父母便開始叫我讀《論語》。那時的我不知所云,只是隨著父母的尾音讀出幾個不標準的音,引得爸爸媽媽開懷大笑。隨著我慢慢長大,我對《論語》的理解也漸漸增多,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心得和收穫。有一段時間,我在學習上遇到了瓶頸,我一如既往地認真學習,可學習成績卻不進則退。我悶悶不樂,百思不得其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不僅要認真學習,還要喜歡學習,以學習為樂,如果不以學習為樂,從而以學習為苦,就會出現看似在認真學習,其實思想開小差的情況,我慢慢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取得不錯的效果。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論語》一直給我啟迪。當我複習已學過的知識,從而獲得開啟疑惑之門的鑰匙時,我會想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當我面對別人的過失而憤憤不平時,我會想到:“躬自後而薄責於人。”當我取得好成績而自滿時,我會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當我好心辦壞事時,我會想到:“德不孤,必有鄰。”當我犯錯誤而想要耍小性子時,我會想到:“過而不改,是為過矣。”在生活中,《論語》一直給我講道理;在學習上,《論語》一直使我走向成功。今天,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理想和報負,如今,唯一不變的是對理想目標奮鬥的執著。

  現在,一切都變了,但唯一不變的是你,一個帶給我快樂的朋友!《論語》,謝謝你!

論語讀後感作文2

  中華文化,千年積澱,深深的凝聚在《論語》一書中。

  ——題記

  本人才疏學淺,未能參透《論語》一書中深刻的道理,也未能根據書中內容而引經據典地講出一連串的引人深思的感想。但在此,我只求簡略的談一下我在看完《論語》一書後的感受。

  “仁”

  孔子一生富有政治理想,推行禮治德政,其學說核心為“仁”,因此,“仁”也是《論語》中的主要內容。“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可見“仁”在孔子心中的地位之高。但到底,什麼是“仁”,如何才能做到“仁”呢?於是,孔子便說“剛,毅,木,訥,近仁。”孔子認為:“剛強不屈,果敢堅毅,質樸老實,言語謹慎,(這四種品德)接近於仁。”具有這四種品德的人僅僅是接近於“仁”,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仁”呢?或許,連孔子心中也沒有明確的答案,也或許,“仁”在孔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地位之高甚至於沒有一人可以達到。因此,只要做到接近於“仁”便已不錯了。

  “學”

  孔子對教育事業的貢獻也非常大,他主張“有教無類”興辦太學,弟子達三千之多。那麼,孔子又是怎樣理解和對待“學”呢?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告訴我們學習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告訴我們“學”的態度;“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與“習”的關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與“思”之間的相輔相成。……

  這些語句從古至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偉大的學者為了一個簡簡單單的“學”字而不斷努力,奮鬥,傾盡自己的一生。

  “君子”與“小人”

  在《論語》中,“君子”與“小人”可謂是高頻率詞,而孔子也曾發表過很多關於這兩個詞的言語。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太多太多的語句告訴我們“君子”與“小人”的不同,太多太多的語句警戒激勵著我們。可是,如何才可做到“君子”呢?孔子說:“君子不器。”於是,我們便開始學習各種文化知識,我們每個人都在爭做德智體美勞全優的現代學生;孔子又說:“君子成人之美。”於是,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幫助著他人,以此來方便他人,快樂自己;孔子還說:“君子恥其言而過起行。”於是,“少說多幹”成為了我們的口號。

  “君子”於“小人”絕非幾句話就可以辨別清楚的,但若無這幾句話,則可真是分不清了。

  《論語》

  薄書一本,一萬餘字,細讀一遍,一生無害。

論語讀後感作文3

  《論語》一書,如一盞指路明燈,能讓我們在黑暗中找回正確方向;如一杯香濃的咖啡,讓我們理解細細品味人生百態,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鋒利的箭,讓我們懂得“良藥苦口利於病”的道理。它的思想主張啟迪著我們,薰陶著我們……

  印象最深的就是《學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是啊,現實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個個都渴望理解。人們視理解為溝通感情的紐帶和聯絡心靈的橋樑。大家都希望人與人的相處應該多一點寬容和尊重,多一點容忍和諒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複雜。若時時都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為,人生沒有相同的路,每個人都不一樣,兩個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兩種價值取向相異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要彼此理解不是強人所難嗎?人不是從一個模子裡造就出來的,你有另人頭痛的事,我也有。我們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別人,去苛求別人,於是我們之間有了“牆”,於是你苦惱,我也苦惱。可是,人們有沒有想過,許許多多的小事,為什麼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實,面對種種的不理解,只要我們給他一個微笑,用寬闊的胸懷去面對,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屍”的結局;達爾文在說物種進化的時候被人們罵成瘋子;助人為樂的雷峰經常被人嘲笑,他們這些舉動,又有誰能理解?如果他們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麼扞衛真理?他們最初不被接受,是因為他們的追求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最終名垂青史,是因為他們敢於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現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這個東西。他們可以追求別人的理解,以別人的議論為自己的主題,以別人的言談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以別人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甚至要去討好別人,為了所謂的理解,寫了一些優柔寡斷毫無逐漸的可笑人生。他們真的知道理解嗎,他們覺得他們真的是在理解別人,並換取別人的理解嗎,不是這樣的。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不光為理解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