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散文:走巷作文

散文:走巷

散文:走巷作文

夏日裡的午後,一個人懨懨踅進巷子,揀一處臨街的茶肆,獨坐二樓靠窗的閒位,叫一壼濃郁香馥的茉莉花茶,懶散地斜倚窗櫺凝神或發呆……

南后街上游人如織,市聲如蟬鳴。有叫賣福州特產小吃的,有兜售草編籮筐的,也有在几案上埋首方寸壽山石上刻章炫技的。這時候,溫潤的陽光如一塊溼滑的絲綢正徐徐自街巷盡頭緩緩鋪陳開去,而風卻屏息躡足,溜過這塊人間福地。

我猜測那市井人流中,有放鶴歸來的林則徐,攜二三好友于茶肆酒樓間徜徉;有因哮喘而佝僂身軀的老嚴復,踽踽自空巷中踱出,他蒼老木然的臉上堆著陰暗的浮雲,像一棵百年老梅樁,朽朽地立於春的輝光裡,他還能勃出新綠否?

抑或,這嘈雜人流裡,也會有那個胸襟了得、抱負高遠的熱血青年的身影,他是林旭,號晚翠,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這個只活了二十三年的烈士,目下正自金雞山麓的地藏寺呼嘯而出,似一道炫光----那是他的不屈之魂,而他被一分為二的肉身,此刻正沿著古街上的麻石板路,款款游回他短暫囚居的郎官巷的老宅而去了。他在苦尋他的髮妻沈鵲應,他在為她那顆在悽風苦雨中哀傷的心泣血悲鳴。

當然,在暮春的慵懶中,我也會遇見三五佳麗攜手挽臂。她們每行於市常讓路人驚詫,宛如春五月時分在舊巷深處或山野荒坡上,猛然瞥見一樹榴紅似火開得正豔的石榴花。我猜這些閨媛中有曾流寓他鄉的《榴花夢》作者李桂玉,自然也有那位風華絕代的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她與徐志摩、樑思成,與金嶽霖演繹出的古今最典型的才子佳人的逸聞,至今仍讓文壇藝界咀嚼和回味。

作為閩海首府的福州,是塊海灣盆地:四面環山,一水中分,丘嶼星羅棋佈,水系密如蛛網。故清初詩人黃任嘆曰:“山藏城內皆三島,水到門前即十洲。”唐五代時,福州便呈現“城內人煙繡錯,舟楫雲排,兩岸酒市歌樓,簫管從榕陰柳葉中出”的繁盛景象。福州建城兩千餘年,因其佔盡自然地理形勝與自然人文優勢,因而成為東南一大都會。而到了宋代,文化昌盛已達頂峰。明清、民國乃至近當代,更是代代英才輩出,名震遐邇。

三坊七巷地處會城中心地段,自晉唐以來便成為縉紳學士擇居之地。這小小的坊巷,千八百年間竟孕育出一大批聲名遠播、成就卓著的文人名士:黃璞、陳烈、張經、黃任、陳壽祺、嚴復、鄭孝胥、沈葆楨、林旭、林覺民、林徽因、冰心、廬隱、郁達夫……這些對中國歷史和文化都產生過深刻影響的風雲人物,他們的生活背影竟然都與這彈丸之地的三坊七巷有牽扯,真是令人感嘆和感慨!

身為福州八縣子弟,我常常身臨會城,每次皆去了三坊七巷,也許是冥冥中的無意,也許是私下裡對文人雅士的崇敬,總之我每次去福州都遊逛了這流淌著老福州血液的老巷子。

我首次去是在十年前,那時我正少年,意氣風發,三坊七巷正經修繕期。且目的是探親,三坊七巷只是匆匆一瞥,故對三坊七巷亦只是風過耳聞,沒留下什麼印象。到了今年的仲夏,正從異鄉而返,經由此,便重來這文脈福地。是晚,獨步在燈影夜聲裡的三坊七巷,在摩肩接踵的遊客人流中,乘興而訪,除了尋些名產小吃,不曾潛入古巷深處,也不曾撫摩那歷史的傷痛和疤痕。雖說後來佇立南后街口,屏息讀了石牌坊上的文字,情知這裡曾蟄伏過百餘位名人雅士,是烏牆黛瓦的半部中國近現代史,也是裡坊制度的活化石,可是由於當晚民俗博物館和名傢俬宅早已閉門謝客,所以也只得悻悻然回了縣城。

在三伏天的八月,終於真正有了一次深入瞭解和研習這幽深如歷史煙塵的神祕古巷的機緣。

歷史的篇章是肅穆沉重的,壯士的血跡是溫熱壯烈的,老去的是不高不矮苔痕斑駁的牆,狹窄乃至逼仄的迴廊和天井。當池塘中的一叢睡蓮燈一樣重新燃放了,它是否照亮了那位喋血菜市口,把一顆沉甸甸頭顱獻上變革祭壇的赴義英雄?它是否讓死士林覺民那纏綿悱惻的《與妻書》和聲隱隱,滌盪著當今俗世上那些灰塵滿積的心靈?

我對離我最近的那三位天才文學女性一直充滿無盡的遐思與猜想,我曾查詢過冰心、廬隱、林徽因是否在三坊七巷留有文章墨跡,然而遺憾的是蹤跡寂寂死水微瀾。也許當年那花枝般的青春少女們,是很難能解讀註釋這血雨腥風中的歷史細節的?

我以為探訪三坊七巷最好在秋季,秋陽棉柔,遊客如過江鯽魚,甚是愜意。若某個街角處忽然人聲鼎沸人頭攢動,必是某名士出行惹得眾街坊圍觀。1850年的林則徐回鄉,就受到這等熱情瞻仰的禮遇。其時林已蟄居福州文藻山舊居半年有餘了。一旦他前去拜訪好友林昌彝,鄉鄰知曉後奔走相告,頓時街衢鼎沸觀者如牆,大家都以一睹林公風采為榮耀。面對百姓此種熱鬧場面,林風趣地說:“古人看煞衛玠看煞東坡,而今莫不看煞退叟乎?”退叟是林的晚號。而林公晚年的這份韻事,還一直傳頌到今天哩。

由此我也看到,因了這三坊七巷的經年浸淫,福州市井百姓的人文積澱也日漸豐厚起來,這是一個城市的魂,也是一個民族挺立的脊樑。

標籤:走巷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