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散文:書香溢滿巷作文

散文:書香溢滿巷

散文:書香溢滿巷作文

歐洲之行,走出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機場,去了柏林,再到法國巴黎,就下榻在塞納河畔的旅店裡。巴黎的街頭,處處飄著西方文明的風。從高處向遠方望去,可見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等建築物,這算得上是巴黎城市文化地標的精美之作。

我曾讀過徐志摩先生《巴黎的鱗爪》,先生說:“咳巴黎!到過巴黎的一定不會希罕天堂;嘗過巴黎的,老實說,連地獄都不想去了。”我體味先生所說的話,看香草在你的腳下,春風在你的臉上,微笑在你的周遭。走在巴黎街頭,塞納河的柔波里掩映著盧浮宮的倩影,流著溫馴的水波和纏綿的恩怨。咖啡館,和著交頸的軟語,開懷的笑響。跳舞場,和著翻飛的樂調,迷醇的酒香。浮動在眼前的是光明,是歡暢,是快樂,是甜蜜,是和諧。但沉澱在底裡陽光照不到的才是人事經驗的本質,有些失意,有些惆悵。

趕著急促的腳步,幾天下來,已顯得筋疲力盡。回到旅館,卻絲毫沒有停下疲倦身軀的想法。仲先生是常住巴黎的同胞友人,像是看出了我們的心思。晚上,帶我們去逛巴黎的街市。仲先生說,那裡有最好的夜景,保你們能消除疲勞,心情舒暢。

走在古老城市的大街小巷,街邊咖啡館林立,空氣裡飄著烤牛排、烤薯條與啤酒的味。在巴黎,最為壯觀的是沿街佈滿的咖啡館,從大街一直延伸到了老巷。這裡讓人震撼的好像不是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等知名建築,而是這種熱鬧的、幾乎到處人滿為患的咖啡座,似乎全世界的遊客都趕到這裡來喝咖啡了,哪怕來去匆匆,坐在其中一張椅子上,縱然馬上抽離,也不枉來過巴黎一趟。仲先生告訴我,巴黎的咖啡館之多,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總數超過了一萬二千多家。這咖啡館,在鬧市區可以開得肆無忌憚,老巷裡更是見縫插針,即便是在聖地教堂的一旁,也分不清那是酒吧、餐廳還是咖啡座,多數兼而有之。

跟在仲先生的後面,進了一家咖啡館,眼前一亮。見那一排排咖啡座上,大多坐著金髮碧眼、著裝時尚的男女,一杯咖啡,一本書或一疊報紙,悠閒自得,書讀得那麼認真與專注。仲先生說,起初他也有點發悶,在這老街上何緣有如此之多的咖啡館。住久了,得知這裡的人們有著充裕的假日時間,加之讀書早已成為習慣,咖啡館就是休閒與讀書二者兼備的好地方。說話間,對面桌子旁,落座一位老者,取出一本厚厚的書,認真地品讀起來。不一會,一位年輕服務生走過來,遞上一杯正冒著熱氣的咖啡。抬頭間,他會意地對她笑了笑,依然專心地看他的書。在這洋溢著閱讀的氛圍裡,有老年人,中年人,男人,女人,更多的是年輕人。我只是品味咖啡,把與仲先生交談的聲音壓到了最低,生怕擾動了這咖啡館滿座的閱讀者。仲先生打趣地說,要使你常住在這裡,也會隨身帶本書,在書海里打發休閒時光。

走出咖啡館,走在巴黎的老街上,初放的華燈,像一串串明亮的珍珠,懸掛在城市的上空。送走了晚霞最後一束餘光,迎來了古老城市美麗的夜晚。我這才注意到,在這老街老巷,除了咖啡館,那就要數圖書館與書亭了。毫不誇張地說,這裡的圖書館、書亭與咖啡館同樣令人讚歎。夜色下的聖母院廣場,燈光明亮,遊人如織。而在那廣場一角,卻都是地道的當地人。人們小憩在路燈下,臺階上,亭棚旁,無不在看書讀報,心無旁騖,目光總是流連在書上。在這裡,讓我看到了真正閱讀的街景。他們專心致志,似乎忘記了周圍世界的存在,在與作者一起,在別處一個世界裡快樂、悲傷、憤怒、平和,完全進入了一段段無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體驗。如今,生活在繁華而又忙碌的都市裡,也會讓人覺得疲倦,需要有那種讓人獨處而不寂寞,與另一個自己,與自己靈魂對話的空間。面對一位金髮女郎,她感慨地對我說:“閱讀,好啊!閱讀,寫作,發呆,狂想,能把靈魂解放出來,再整理好重新放到心裡。”原來,她發現和體會閱讀是增知、釋懷、減壓的最好方法。

前方,凱旋門立在那裡,淹沒在燦爛燈火之中。走過了寬大的香街,走在塞納河人行橋上,河水清清,映照橋頭路燈下讀書人的靜影。過了橋,進了一條長長的、彎彎的、幽深的、又高又窄的老巷,摩挲衣裳而過紳士模樣的人們,手裡大多會有一本書。這老巷與書裡,記載著腳下巴掌大小青石的久遠,還有那被磨得像鏡面一樣黝黑髮光的地面,承載街頭有色人種那流著汗水肩膀的蒼桑。仲先生說,前不久,他看到法國伊福普(IFOP)市場調查公司一項調查,說巴黎人的讀書習慣與休閒習慣緊緊聯絡在一起。漫長的假期裡,許多人泡在咖啡館裡消磨時光。據說,巴黎人年均讀書16本,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書籍是在咖啡館裡讀完的。

清晨,太陽升起,照耀在老街老巷上,空氣清新,白鴿飛翔。站在高高建築物的陽臺,見近處草地間木椅上,坐有三三兩兩的晨讀者。書,已是這座城市的生命體現,無時無處不在。極目遠眺,一座公墓就在那裡。我有些好奇,巴黎的城市不僅是活著人們生活的地方,也是死者靈魂安息的天堂。也許東方人難以理解,在巴黎這樣的大都市裡,會有拉雪茨神父、蒙馬特等大型公墓,讓死人佔據活人的地盤。當我走近時,居然發現在這些墓上,也有書的樂章。這裡屹立著幾百年前的墳墓,安息著無數我對其生平一無所知的思想者與市井凡人,可是墓上的文字與圖案卻與讀書相關聯。在蒙巴那斯公墓,法國發明家查理·皮永的墓是一張名副其實的墓床,沉思中的皮永半身斜臥,手持紙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靠在尚未入睡的妻子身邊。巴黎人生活中愛書,也給愛好讀書與寫作人以自由,在巴黎都市中的墓地裡“書墓”隨處可見。眼前就有座社會學家的墓,造型是一本開啟的書,墓主人的名字叫馬德·多甘,老人還活著,是自己為自己設計的歸處。我想起西班牙思想家路易斯·博爾赫斯《天賜詩》裡的話:“我心裡一直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想必,他們在天堂仍與書相伴。似乎在這裡沒有地獄,沒有天堂,甚至沒有死亡,書讓人們永遠快樂地活著。

在歸途的飛機上,身邊坐著一位從巴黎來中國的年輕人,在她的行李箱裡裝有許多本書。她說,書穿越了世紀的時空,是人與人約會和交流的重要場所。書是人類擁有的最奇妙的東西之一,是人類生命季節的明燈。我亦有同感,閱讀讓人遠離世界,又讓人重新找回世界。她告訴我,在她的家鄉,送書是時尚的禮儀。她千里迢迢帶這麼多書,是送給她最要好的朋友的。

此時的我,如醍醐灌頂,當讀書成為全民文化的時候,民富國強就不再遙不可及。

標籤:滿巷 香溢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