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創新中國觀後感400字

範文一

觀看《創新中國》紀錄片,看到了無人機、光量計算機、大飛機、3D距骨列印等等,該記錄片讓我看到了這樣那樣的最新創新成果,不竟讓想到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們?我想用習總書記的一句話來描述,那就是他們都有一顆偉大的“中國夢”。

創新中國觀後感400字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從我記事以來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一同成長,我出身普通的農村家庭,少年時期生活是能吃的飽、穿的暖,但穿過帶補丁的衣服、吃過一天三餐的鹹菜飯,家鄉從80年代黑白電視機到彩色電視機,96年參軍時發展到有了電腦和BB機,後來有了大哥大、二哥大等模組手機,90年代末慢慢有了可以拍照的手機、彩鈴彩信手機,2000年後逐步進入網際網路、智慧手機等高科技產品時代,直至現在的網際網路+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時代。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的經濟、建設、軍事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40年國家發展取得的成就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蹟。可能是因為從軍的原因,平日對國防軍事還算比較關注,1999年看到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2003年看到了南海撞機事件等,看到了帝國主義的囂張、蠻橫,無比憤慨的同時也看到國防軍事力量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明白了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從那以後每當看到新聞上先進的潛艇、軍艦像下餃子一樣的速度下水,戰機從殲六、殲七、殲八到國產飛豹、殲10系列、航母、艦載機直至最先進的殲20及無人機技術、火箭航天技術等等,看到國家國防軍事力量一步步走向強大心裡感到無比激動和自豪,沉睡的獅子終於醒了,東方巨人站起來了。

《創新中國》中的一項項發明創造一次次震撼著我的心靈,看到那些學成歸來,不忘祖國的科學家們,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後的企業家們正在為了偉大崇高或簡單執著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奮鬥。他們的成功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還有多少科研人員一輩子為之奮鬥都沒有取得成功,我想有很多很多。當下,我們享受改革開放成果,享受著和平,享受著高科技時代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我們應該要向所有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們表達無比感激和崇高敬意。想到自身工作,原來自認為的努力學習和工作,其實根本算不上,究其原因,我想是缺少一顆“中國夢”,希望每個中華兒女都心懷這顆夢,因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很慶幸有了這樣的感悟。
 

範文一

《創新中國》作為最新的一部記錄片,他和《厲害了我的國》類似,節目基調明確,是一個正統的主旋律節目。整部記錄片共六集,分別是:資訊、能源、製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不但畫面感強,故事性也強,科技混合著人情味,緩緩講述了中國人的創新道路。如果沒有中興事件的梗,我想我會抱著一種無比驕傲的心境看完,然後熱血沸騰地感嘆一下:啊,我們的祖國,擁有了很多的世界第一,已經成為了世界的領航者。很可惜,中興在前,觀影在後,所以在整個過程中,除了感慨還會很自然地帶了更多的問題和思考。

就像在第三集《製造》裡的,中國人自己製造的大飛機C919,對於電傳飛行控制律,我們自行設計,對於買不到的“瘋狂”材料,我們自主研發,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實現了我們中國人的大飛機夢,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在驕傲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其中的三個百分比數,即10%,60%和100%,這是大飛機的國產化率。C919專案啟動之初,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內部保守估計,C919的國產化率大於10%即可;交付下線後,這架一出生就能與波音、空客兩大名牌客機相媲美的中國大飛機,實現了近60%的國產化率,並拿到570架的訂單,這是令人驚喜的成果,但C919最終是要實現100%國產化的。

  那麼在這60%到100%之間,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據我所知C919的發動機為LEAP-X1C發動機,而LEAP-X1C型發動機是由國際公司美國通用電氣與法國SNECMA各以50%資金比例合資建立的大型客機發動機生產商CFM國際公司研製的大型噴氣客機發動機,也就是說作為大飛機心臟的發動機它是進口的。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水平和中國航空整體水平相比還是比較低的,這是影響我國整個航空工業實力的一個短板,也是需要我們要繼續攻克的一個難題。

除了中國製造,整部記錄片還拍攝了當今中國各個領域的最新創新成果。在這些創新成果中,有些是我們聽說過但沒見過的,也有我們已經在使用卻不知來之不易的,還有在想象中未曾實現的。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腳步在慢慢前進,中國科技技術正在前行。但這是一個高速發展,飛速變遷的時代,我們在前進,別人也在進步,未來是撐握在擁有核心技術的人手裡的。我們中國領導人也說了: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而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所以最後再想借用前人的一句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創新中國,永遠在路上。
 

範文三

觀看《創新中國》紀錄片,讓我感觸很深。

一項項核心技術的發明,一件件創新產品的出現,正在方便我們的生活、豐厚我們的財富、加速我們的發展。“創新”兩字,讓“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改變,也詮釋著未來發展的方向。

無論是國家層面的高鐵、大飛機專案,還是企業層面的無人機、超薄玻璃專案,都是創新中國的典型表現。在我看來,創新無價,只有創新,才能擁有未來。一個人也好、一個企業也罷、一個國家更不用說。

一個人,如果喜歡創新,那麼這個人肯定是聰慧的,肯定是朝氣蓬勃的,肯定是積極向上的。這個人在當前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獲得成功的機率必定遠遠高於其他人。

一個企業,如果善於創新,難麼這個企業必將是一個好企業,無論其規模大小;古往今來,國內國外,有太多的例子來證明,創新型企業的壽命,必將遠遠高於其他企業。善於創新的企業,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也是毋庸置疑的。有的企業一些關鍵領域和關鍵產品的創新,甚至能影響歷史的程序,改變世界的格局。

一個國家,如果勇於創新,那麼這個國家遲早會屹立在世界強國的序列內。即使現在還不是,但隨著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以後肯定會發展成為一個文明、富強的國度。一個國家,如果守舊不前,那麼距離亡國就為期不遠了。清朝末期,大清帝國採取閉關鎖國政策,整個國家死氣沉沉,最終導致各種喪權辱國現象的發生,直至被推翻政權。

創新,是一種變革的過程,是一種多樣的選擇,也是一種開拓的精神。遇山開山、逢河搭橋,是一種創新。遇山繞道、逢河填土,也是一種創新。那麼,如何創新,才是最正確的呢?才能取得效益最大化呢?才能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呢?這裡面,我個人認為,創新成功與否要靠常理去判斷,要讓時間來檢驗,要靠結果論英雄。就像條條大道通羅馬,但是不同的道路遠近不一,往來成本就成為檢驗選擇正確與否的標準。選擇最短、最安全的道路,這就是最佳的創新舉措,不是嗎?

創新,還需要有精神層面的支撐。個人、企業甚至一個國家,都需要一種創新精神。沒有這一股兒勁,就會死氣沉沉的,幹啥都會照搬照抄,不去思考和謀劃,也不會深入研究,往往停留在曾經或者當前的功績簿上沾沾自喜,自認為老子天下第一了。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創新之路,就是改革之路,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奮進之路。

範文四

 

看了紀錄片《創新中國》,第一感覺就是好看。原本以為紀錄片的形式會比較枯燥,但《創新中國》裡的一個個精彩案例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甚至想一口氣把六集看完。將紀錄片拍得讓人產生了追劇的渴望,不可謂不成功。第二個感覺是大開眼界,特別是對於我這種文科生來說。《創新中國》裡的創新案例,有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就能遇到的,比如,用無人機來送快遞到偏遠地區;而有些是還僅存在於我們的想象當中,比如,模擬在火星上生活。第三個感覺是希望。看了《創新中國》,我感覺現在關於地球環境、自然資源、生命醫學、糧食生產、機械製造等方面限制人類發展、社會進步的問題,科學家們都在一一,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一旦這些研究成果能廣泛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那人類的生活又將實現質的飛躍。創新,改變生活;創新,改變世界。這兩句話已經不只是口號,而是我們發自內心的讚歎。

聯想到最近在讀的《改革》一書,其中吳敬璉教授講到中國的經濟發展不能再依靠投資驅動了,而是要依靠創新驅動。創新需要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則需要人的知識的積累和思維的開拓。所以,今後經濟社會的發展已經不能單純只靠人力的優勢,更需要高層次人才來提升效率。正因為如此,中國的企業才急需優化升級。再想到我們溫嶺的企業,還是將大量的資本投入於購買機器裝置、原材料和土地中,仍處於靠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中。而溫嶺經濟發展中另一個問題就是在享受塊狀經濟帶來的發展優勢同時,如何保護創新,保護智慧財產權。因為塊狀經濟有一個問題就是企業集中,大家都知根知底。今天一家企業開發了新產品,第二天其他企業都開始仿冒了。這樣的環境會遏制企業創新的積極性。這些問題是單純靠市場解決不了的,需要政府指導,完善制度,為企業創新營造好的環境。

作為個人來說,我們希望自己是創新所帶來福利的享受者、體驗者,更希望自己能夠是參與者。創新,不只是在科學領域,不只是在實驗室裡,在任何地方,我們都可以創新。對於政府工作人員來說,我們能參與、引導社會管理、服務模式的創新。比如說浙江省這幾年開展的浙江政務服務網這種“網際網路+政務”的方式和“最多跑一次”審批制度的改革,都是創新思維在政府工作中的體現。現在正處於改革的深水區,作為政府工作人員,更應該具備創新精神。因為只有管理制度、法治環境等方面的改革和完善,才能為各行各業的創新提供保障。

 

標籤:觀後感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