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創新中國第二集觀後感3篇

觀後感2.12W

  創新中國第二集觀後感3篇


                               
創新中國第二集觀後感3篇

觀看了《輝煌中國》第二集《創新活力》,讓我們再次感受頗深。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輝煌中國》第二集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輝煌中國》第二集觀後感【一】

談科技創新首先要指導什麼是創新,創新是指以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這包括但不限於各種方法、元素、路徑、環境等等,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在人類社會中,做成一件事的條件無非是人、財、物。在三個條件中,人是主體、是最活躍的因素。在科技創新中,人的因素第一,人才第一,體現得更為突出。當然,人的因素並不僅僅指個人的才智,也包括人的社會組織水平。另一方面,有人而無財、物,便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也是做不成事。而科技創新的環境創造,就是讓人、財、物能自然地結合、有效地結合,實現一種“人能盡其才,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和諧狀態。

中央電視臺播放紀錄片《輝煌中國》中第二集《創新活力》就述說了中國自十八大召開以來,不斷提升中國科技創新能力,開展人才強國戰略,從移動支付到共享單車,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等新技術的出臺,空天、海工大型領域,晶片等尖端領域的不斷創新,中國的創新動力源源不斷,創新人才不斷湧現。黨中央的科技創新、人才強國戰略方針的出臺,讓更多的人民群眾能夠參與到創新運動大團隊,讓企業發展更具活力,讓國家實力更加強大。

我國很多產業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潤低,受制於人。只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是要瞄準國際創新趨勢、特點進行自主創新,使我國的自主創新站在國際技術發展前沿;二是要將優勢資源整合聚集到戰略目標上,力求在重點領域、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進行多種模式的創新,既可以在優勢領域進行原始創新,也可以對現有技術進行整合創新,還應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

加快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建立科技創新資源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整合;建立政府作用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的體制機制,讓市場充分發揮基礎性調節作用,政府充分發揮引導、調控、支援等作用;建立科技創新的協同機制,以解決科技資源配置過度行政化、封閉低效、研發和成果轉化效率不高等問題;建立科學的創新評價機制,使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由低成本優勢向創新優勢的轉換,可以為我國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不僅可以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且可以通過科技的滲透作用放大各生產要素的生產力,提高社會整體生產水平;加快產業技術創新,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既可以降低消耗、減少汙染,改變過度消耗資源、汙染環境的發展模式,又可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輝煌中國》第二集觀後感【二】

9月20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輝煌中國》第二集《創新活力》震撼上映,該集選取中國的創新故事,講述著中國科技創新,正如何讓百姓生活更為便捷,讓企業發展更具活力,讓國家實力更加強大。這些科技創新成果,每一幀都是科幻大片即視感。

“創新”我們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的創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強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一百週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時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創新”一詞排在第一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公開講話和報道中,“創新”一詞出現超過千次,可見其受重視程度。這些論述,涵蓋了創新的方方面面,包括科技、人才、文藝、軍事等方面的創新,以及在理論、制度、實踐上如何創新。正如習近平所說:“堅持創新發展,就是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這五年,從支付到共享單車,從“中國製造2025”到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等新技術,從空天領域、海工領域,到晶片等尖端領域,再到參與大科學計劃,中國的創新動力源源不竭,中國的創新人才不斷湧現,中國的科技發展,震撼著每一箇中國人的靈魂,讓我們驕傲,讓我們自豪!為中國的發展驕傲,為中國的創新自豪,為中國的輝煌自豪!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的‘牛鼻子’。”五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牢牢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在經濟、社會、軍事、科技、社會事業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以科技為例從世界上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到C919成功首飛,從成功在南海完成可燃冰的試驗開採到全球首臺25MeV質子直線加速器通過測試,從量子衛星後到“墨子號”成功發射,從“復興號”動車組到天舟一號完成與天宮二號自主快速交會對接……五年來,多項科技成果世界領先!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以創新為突破口,中國,不斷創造著一個又一箇中國奇蹟,不斷創造著一個又一箇中國輝煌!

《輝煌中國》,展示著中國輝煌!
 

《輝煌中國》第二集觀後感【三】

觀看了《輝煌中國》第二集《創新活力》,讓我再次感受頗多。這五年,從支付到共享單車,從“中國製造2025”到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等新技術,從空天領域、海工領域,到晶片等尖端領域,再到參與大科學計劃,中國的創新動力源源不竭,中國的創新人才不斷湧現。本集選取的這些創新故事,講述著中國科技創新,正如何讓百姓生活更為便捷,讓企業發展更具活力,讓國家實力更加強大。“創新”我們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再次煥發出撬動地球的力量。

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2014年兩院院士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近代史上,我國落後捱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後。"當今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時指出:"創新不是別人能賜予的,特別是在關鍵技術、核心技術上,只能靠中國人自己的努力,否則你只能跟著別人走。"

今天,中國的戰略抉擇是,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中國人今天的生活,已經越來越有科技含量:看病、下館子、叫外賣,菜市場、加油站、甚至路邊攤,中國到處都能移動支付。在中國,每三個手機使用者,就有兩個在使用移動支付。這裡是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金額超過208萬億元,世界第一。外國人來中國最想帶什麼特產回家?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網購,紛紛進入了他們的清單。中國每年要產生300億件快遞包裹,智慧物流體系的建設領先全球。連續三年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國快遞業,正向每天運送1億件包裹發起衝刺。科技不僅快速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更為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接近9萬臺,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智慧工廠已經遍佈146個行業領域。工業化、資訊化深度融合,中國正向製造強國邁進。一項項尖端創新,正不斷拉伸人們對"頂配中國"的想象。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同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通話:"你們已經在太空生活了半個多月,全國人民都很關心你們。"

曾經,在外國人的眼中,長久以來中國市場給人帶來的印象就像是一座為全球公司生產和加工產品的“大工廠”,各種貼著“中國製造”標籤的產品從這裡走向海外市場,卻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帶有自主創意和領先優勢。但在今天,這種情況已經開始發生改變。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既可以產出優質的“中國製造”,更可以創出獨特的“中國智造”。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當前,我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但經濟發展中“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問題仍然存在。但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科技創新戰略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重大機遇。而展望未來,中國在創新之路上確定了“三步走”戰略,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有理由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具有創新稟賦,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中華民族,發動創新的強大引擎,一定能夠向著世界科技強國不斷前進,一定能夠走在世界前列!


 

標籤:觀後感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