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愛和自由讀後感800字5篇

讀後感寫好從而加深大家對這本書籍的印象,為了及時記錄我們的感悟,一定要將讀後感寫好,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愛和自由讀後感800字5篇,供大家參考。

愛和自由讀後感800字5篇

愛和自由讀後感800字篇1

莊子有云,“哀莫大於心死”,心所為何物?熊先生的回答是:“好色”,說是好色關乎心靈。這裡面涉及了理性與情感、頭腦與心靈之爭,林語堂說“男人只懂人生哲學,而女人卻懂人生”。女人的直覺能抵達心靈,男人的理性有時卻接近幻覺。一個好的社會需要找到心靈與大腦的平衡點,講效率的做蛋糕關乎頭腦,講公平的分蛋糕關乎心靈,頭腦追求差異有三六九等,心靈卻有靈氣沒有優劣之分。這一點,是需要多少時間、多少努力,才能實現?

“有什麼樣的心靈,便有著怎樣的目光”。很喜歡這句。在你評判某一人、事、行為時,也暴露了自己。請做好對“人”的人身權利的基本尊重,在你看不慣、批評、憎惡的同時,麻煩想想那是否是別人的自由,追求或展現或享受幸福的權利。熊先生說“一個人的完整權利,至少來自兩個方面的自治,聽著,是自治,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身體自由,而身體自由又包括行動(為)自由和審美自由”。贊同,因為是至少嘛,但我也覺得這兩個也是基本,這不是美國式的看法,僅是關乎人性自然追求而言,誰不渴望自由呢?

“第六種自由”一種免於傾倒資訊垃圾的自由。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描述人們使用用著相同的網路,閱讀著相同的頭條,因為相同的無關的資訊垃圾而消化不良,資訊社會同樣造就了無數“單向度的思想”和“標準化的人”。過多的資訊攝入或者過度的資訊依賴讓我們的人生不自由。是的。開啟幾個網頁,關掉,一天就過去了。開啟無數個網頁,關掉,一輩子就過去了。(想想好悲哀,若我的餘下3分之2的生命是如此,我想純粹自然快樂的時光應該很少)。《天使愛美麗》電影當中,許多人不僅抵制無用資訊和廣告對公共領域與私人生活的侵蝕,而且時刻想著關閉電視和電腦,將自己放到海灘和陽臺上,過和大自然一樣自然的生活。(或許我應該重新再欣賞一遍這部電影)。若非必要,一定要儘量少上網。雖然這個決定實行起來相對而言很艱難,但我要有這種意識,慢慢放手。

對於喜歡安靜的我也是,或許更想在陽臺上,隨手翻翻書頁,餘光掃一掃花盆,懶洋洋的過一上午,而不是“葛優癱”在沙發上,刷著網頁,對著電腦,與世界抱成一團。

愛和自由讀後感800字篇2

熊培雲新書《自由在高處》的封面人物是一尊雕塑的素描,這尊雕塑的名字叫“自我塑造者”,人如其名,他是一個右手執錘,左手執鑿,正在把自己從石頭裡雕刻成人形的人。用一句話去概括這本書的內容:自由在高處,欲得需自塑。通過閱讀這本書,可以瞭解這本書所做的其實就是三件事:一、幫你意識到枷鎖所在;二、幫你掙脫枷鎖,或者如果暫時不可能,至少讓你學會帶著枷鎖舞蹈;三、帶你尋求自由思想的愉悅。

當然,自由任何時候都不是唾手可得,帕得裡克說“不自由,毋寧死”,熊培雲則說“不自由,仍可活”。在生活中,也許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束縛你的那些枷鎖,但你仍然有思想的自由,更多時候,只要你想到自己在枷鎖下仍然能做的那些事,就會感到它的分量已經輕了一半;只要你超越逆境,盤活自由,拓展生存,積極生活,你已經給了自己心靈的自由。這就是“不自由,仍可活”的意義,正如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對的環境可能不盡人意,也可能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問題。

但是能夠立足現實,積極工作的人往往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郭娜陸地航空班就印證了這一點,她們在平凡的崗位從細節小處下功夫,不斷創新服務,改進和提高工作方法和服務水平。以熱忱的態度、真誠的付出對待來往的乘客,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事蹟,獲得了社會的讚譽和承認。而在我們的工作中就應該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具備她們這種急司乘人員所急,想司乘人員所想的服務理念,熱情為過往司乘服務,確保青銀高速的路暢人和。

我們應該多讀熊培雲的文字。他的文字,讓我們體會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寬容之精神、樂觀之態度、人文之關懷。讓我們看到自由就在高處等著我們去摘取……

他的樂觀並非盲目的,通過他的文字我們看到他在理性分析之下的積極與樂觀。我們同時也應該學著熊培雲的姿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人生的領導者,正如“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雖然我們改變不了大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環境。在我們的工作中以甜美的微笑、真誠的態度待人,創造和諧的工作氛圍,通過小環境的改變來影響大環境。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燦爛美好。

愛和自由讀後感800字篇3

首先很慶幸能讀到《自由在高處》這本好書,說實話,我之前並沒有讀書的習慣,因此錯過了很多能夠給我人生啟迪意義的好書。但是還好時間不早不晚,讓我明白了這一生我要與書為伴,尤其是要汲取像《談修養》、《自由在高處》、《重新發現社會這種》這類好書的營養。文中有引用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個監獄圖書管理員老布,他在肖申克監獄關押了50年,這幾乎就是人的一輩子,當他知道自己即將刑滿釋放時,他不但沒有滿心歡喜,反而面臨精神上的`崩潰,因為他不願離開這座監獄,最後出獄後他選擇了自殺。實際上他已經形成了一種精神上的依賴和思想自由的奴役。由此我想到了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從我們出生起,父母就給我們做好了各種各樣的安排,例如上哪所學校,什麼書能看,什麼書不能看等等;以至於有一天長大了,需要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卻發現我們已經習慣了被安排,已經習慣了思想被奴役。

前幾日有個想報考國防科大的東北大學普通大三學生跟我聊天,他剛加上我,剛打了個招呼,就直接問我到國防科大每月多少工資,到畢業的時候工資能漲到多少?他所有的問題都是圍繞錢!我直接問他,你想當軍人嗎?他告訴我他當不當無所謂。那我問他為什麼報考國防科大,他說讀軍校可以直接可以發錢。我又直接問他為什麼只關心錢的問題,當兵還沒有自由,為什麼不按照自己的夢想去做呢?他說他家庭條件不好,父母都是農民,沒錢沒背景;為了賺錢,他早就忘了什麼所謂的夢想和自由;只要能賺錢什麼都可以幹。跟他聊完,我雖然為他的孝心所感動,但是也為他夢想的缺失和思想的狹隘而感到悲哀。如《談修養》中所說:"大學教育在使人有正確的價值意識,知道權衡輕重",也就是說經歷過大學教育,我們最大的收穫應該是在人生面臨抉擇時,我們知道如何忠於自己的內心去選擇。我們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我個人最喜歡《自由在高處》裡這一句話:"生命的本質是時間,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人生若有意義,首先個體需要明白"你即你自由",當然自由並不是目的,自由是讓個體尊照自己內心的選擇,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在有限的生命力,我們要遵從內心,創造人生的價值。

愛和自由讀後感800字篇4

?自由在高處》從不同角度解僱分析了當今中國社會存在的諸多怪象,最根本的價值觀念與西文主流價值觀念的差異,對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生活的價值及意義,國家與社會在存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集中營是用來做什麼的,體制內的弱者面臨的制度因素,“風能進,雨能進,國王的衛兵不能進“體現著對個體主權的尊重和保護,二等於多少體現的觀念改變,人是時間單位體現個人的創造價值,國界與自由全新意義等等。

回顧現實與理想,我們想得太多,學得太少,做得太少,調研實踐得太少。對比西方價值觀念,總強調意識形態差異,而相互學習、借鑑比太少。現階段,無論東西文化、南北差異,都是全球文明文化的組織部分,都應主動學習,相互交流。

追尋思想的自由。現階段,由於教育體系、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的束縛和差異,總是自覺不自覺得學習到的理論、價值、觀念,與現實社會存在種.種現象相矛盾,也相交織,種.種規則、潛規則勝行於道,打破了人們既有傳統觀念和價值,需要學習更多的經濟學、社會學、西方經典理論學來審視中國社會現狀和發展趨勢,培養和修正個人的價值認同,正確辨別正負是非,放飛個人自由思想。更要大膽地說出你的不高興。龍應臺:“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不要以為你是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理社會。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種,有良心,你現在就去告訴你人公僕立法委員會,告訴衛生署,告訴環保局:你受夠了,你很生氣!你一定要很大聲地說。”

尋找選擇的自由。李開復給中國大學生的信中,多次提及選擇的權利和智慧。正如李開復所說,“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不要一味地看到被選擇,更應積極地面對新生活,適應新環境,當前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被選擇,從國小升國中,到大學被錄取及面臨就業,也許直至工作後崗位的多次調整都看似被動的過程,反思之中,不選擇也一種選擇,被選擇也是你生活學習訓練的結果之一。兩者起點是如此接進而結果差距是如此之大,這恰恰是你自由選擇的結果。“改變不了大環境,就改變小環境。小環境改變了,大環境也就隨之改變。做自己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

愛和自由讀後感800字篇5

?自由在高處》一書是《重新發現社會》的續篇或重要的補充,著力釐清社會與國家的關係,旨在從個體角度探討身處轉型期的人們如何超越逆境,盤活自由,拓展生存,積極生活。這本書的主要線索,就是生活自由與思想自由,以及個體如何超拔於一個不盡人意的時代之上,收復我們與生俱來的身心自由,盤活我們已經擁有的自由。

相較十六世紀法國早期民主主義思想家拉波哀西抨擊的“自願奴役”而言,在一個正經受著新舊交替的國家,不自由的狀態並非人們自願,而在於適應與沿襲,得過且過。至於如何走出這種日常的甚至為許多人所不自知的奴役狀態,既有賴於個人的勇氣,也關係到個人對時代與自由的理解,以及時代本身的演變。

“有一種鳥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這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經典臺詞,用來做本書的標題再合適不過。一直以來,熊培雲先生致力於推動社會多元化建設,倡導左右攜手,共為民生謀福祉,用社會的進步來推動國家的進步,這些主張,正融入集體意識,正成為當下最亮色、最理性的聲音。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自由,無自由則無邊界,則必然失去責任與擔當,最終不是與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當一代代人接續這份無奈時,民族的命運就永遠無法被改變,而超越宿命就只能遙遙無期。

“相信我們的國家,比我們想象的自由”是《自由在高處》一書後記的題目,熊培雲在後記中也闡明瞭自己的信念:“相信沒有人能剝奪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你即自由);相信時代在變,相信中國正在朝著一個自由而開闊的道路上走,沒有誰能改變這個大趨勢。與此同時,相信人類會有一個好的前途,畢竟,人不只是愛自己,還愛自救,沒有誰不希望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既是一切共識的基礎,也是我信心之來源。”

自由在高處,這是一個仰望的方向,也是一個需要通過我們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但是我們,總向著那個方向努力,向著高處攀登。讓我們一起,為實現這樣的理想努力。

標籤:讀後感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