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假期讀書心得五篇

假期讀書心得五篇

《犁的情結》高維生——假期讀書心得篇一

摘抄:一個農人的活計做得是否地道,不僅看他出不出力,重要的是對土地的情感和對農具的熱愛。打量他的犁杖,就瞭解了一切。農具當中犁是讓人尊重,敬畏的,如果把農具排行的話,犁應為老大。這並不是因體積而論,是它的耐苦、執著和堅毅。犁像動物界中的老虎,平時安靜,隱臥一旁,動起來有摧枯拉朽之勢。一年中,大多的時候,它閒置被人遺忘,只有播種的季節,回到土地上,積攢的力量才爆發出來。2004年的春天,我回到故鄉,在延吉喧鬧的街頭,尋找童年的足跡。童年的大雜院,變作前塵往事,一條寬大的馬路,掩蓋了我在異鄉的不盡思念。站在馬路邊,注視穿梭般的車流,耳邊的聒躁,有了不盡的感傷。那一夜,我沒睡好覺,坐在火車上,回鄉路上的想念,消失殆盡。有故鄉,而沒家的人,註定是一個漂泊者。

評論: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黃河流域有著幾千年的農業文明。無論是親眼所見,還是通過電視、網路、書籍,我們每個人都對於那片金黃的田野非常熟悉。而犁恐怕就是一個農民的第二個生命了吧,每一個真真正正的莊稼人也必定是一個真正的愛犁人,作者非常敏感的就抓住了這個靈魂一半的東西。而我們又很容易通過犁而聯想到其他方面,曾看過一句很詩意的話:父背如犁,耕耘的是誰的希望?犁耕耘的是所有農民的希望,或者說,它是在開墾幸福,開墾美好的未來。也許有一天,木犁這樣陳舊的農具會退出歷史舞臺,被許多人遺忘,但它的品格和精神,一定會代代承傳下去,它的精神將永遠刻在人們的腦海中,讓人領悟生命的真正含義。

《苦難的精神價值》周國平——假期讀書心得篇二

摘抄:通過受苦,人得以救贖原罪,進入天國(基督教),或看破紅塵,遁入空門(佛教)。與它們不同,弗蘭克的思路屬於古希臘以來的人文主義傳統,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場上來發現苦難的意義的。他指出,即使處在最惡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擁有一種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選擇承受苦難的方式。一個人不放棄他的這種"最後的內在自由",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種方式本身就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因為它所顯示的不只是一種個人品質,而且是整個人性的高貴和尊嚴,證明了這種尊嚴比任何苦難更有力,是世間任何力量不能將它剝奪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受難者如同偉大的創造者一樣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陀斯妥耶夫斯基說出了這句耐人尋味的話:"我只擔心一件事 ,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難。"

評論:人們往往把苦難看作人生中純粹消極的、應該完全否定的東西。但是周國平先生卻不這麼認為。雖然我們忍受苦難總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為人生的消極面的苦難,它在人生中的意義也是完全消極的嗎?不是,苦難與幸福是相反的東西。在通常情況下,一旦我們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難時,我的心裡便會湧出無數多餘的想法,反而忽視的苦難本身對於自身的鍛鍊,要知道人生在世,便是為了歷練,為了不斷追求人生的理想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苦難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我們對於苦難是肯定還是懷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那麼我們的靈魂必然在苦難中得到昇華。外部的事件再悲慘,如果它沒有震撼靈魂,就稱不上是苦難。

《樹王》阿城——假期讀書心得篇三

摘抄:火越來越大,開始有巨大的爆裂聲,熱氣騰昇上去,山顫動起來。煙開始逃離火,火星追著煙,上去十多丈,散散亂亂。隊長几個人圍山跑了一圈回來,喘著氣站下看火。火更大了,轟轟的,地皮抖起來,草房上的草刷刷地響。突然一聲巨響,隨著嘶嘶的哨音,火扭做一團,又猛地散開。大家看時,火中一棵大樹騰空而起,飛到半空,帶起萬千火星,折一個斤斗,又落下來,濺起無數火把,大一些的落下來,小一些的仍舊上升,百十丈處,翻騰良久,緩緩飄下。火已燒到接近山頂,七八里長的山頂一線,映得如同白晝。我忽然心中一動,回頭向肖疙瘩的草房望去,遠遠見到肖疙瘩一家人蹲在房前。我想了想,就向肖疙瘩的草房走去。場上此時也映得如同自晝,紅紅的令人疑心燙腳。我慢慢走到肖疙瘩一家人前,他們誰也不看我,都靜靜地望山上。

評論:阿城的《棋王》、《樹王》、《孩子王》,三篇篇篇精彩,而最精彩的要數《樹王》。《樹王》講述了農村裡一個與大自然相依為命,試圖千方百計保護樹王的肖疙瘩,在無法營救即將被砍的“樹王”時因病而死。整篇中使用第一人稱,親切、自然。這些都是作者的親身感受。真實、感人。風格獨具特色,滿篇充滿鄉土氣息卻不庸俗。放映了那個特殊時代的時代特徵,文中的樹王肖疙瘩心靈的寄託,寄託沒了,便沒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肖疙瘩經過幾天變蒼老了許多,最後竟然一病不起,直至死去。人們聽從他的遺囑,將他葬在巨樹地下,與他心愛的樹長眠共棲。雖然這篇《樹王》構思簡單,人物不多,簡明扼要,但卻飽滿充實,讓讀者感動,沉思。

《柳信》宗璞——假期讀書心得篇四

摘抄:一個殘冬,我家的小花貓死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什麼是死。它躺著,閉著眼。我和弟弟用豬肝拌了飯,放在它嘴邊,它仍一動也不動。“它死了。”母親說,“埋了吧。”我們呆呆地看著那顯得格外瘦小的小貓,弟弟嗚嗚地哭了。我心裡像堵上了什麼,看了半天,還不離開。“埋了吧,以後再買一隻。”母親安慰地說。我做了一篇祭文,記得有“嗚呼小花”一類的話,放在小貓身上。我們抬著盒子,來到山坡。我一眼便看中那柳傘下的地方,雖然當時只有枯枝。我們掘了淺淺的坑,埋葬了小貓。我拉著弟弟的手,呆呆地站著。忽然間,那晃動的枯枝上透出的一點青綠色,照亮了我們的眼睛,那枝頭竟然有一點嫩芽了,多鮮多亮呵!我猛然覺得心頭輕鬆好多。楊柳綠了,楊柳綠了,我輕輕地反覆在心裡唸誦著。

評論:《柳信》這篇文章,開頭便寫到春天路邊的楊柳不知不覺間已綠了起來。園中原有許多花木也和人一樣,年復一年,只管自已綠著。一個殘冬,她家的小花貓死了,那是她第一次看到什麼是死。儘管他們很難過但是母親還是一直安慰她,母親是一個勤勞能幹的人,把家裡的家務整理得井井有條,關心和照顧著家裡的每一個人,然而這麼熱愛生活的母親去世了,拋下了年邁的父親和她的兒女。一個人的生命是多麼的短暫和寶貴。讀這樣的文章很容易便引發自己的感想,就象《柳信》裡說的那樣,人的生命是很短暫的,象柳樹一樣並不想躋身松柏等歲寒之友中,它只是努力盡本分,儘量綠得長一些,就象一個普通人平凡清白的一生一樣。枝枝垂柳,寄託著我們對外公的哀思。

《靜默,是一種深刻的語言》徐懷謙——假期讀書心得篇五

摘抄:正是乍暖還寒的季節,外面風正大。賓館前獵獵的旗子是今夜唯一的喧譁。山腳下的泰安城遍地燈火,與月亮相比,那些燈火瑟瑟的,柔柔的,無精打采的樣子。想想也是,此時馬路上的汽車還在奔突,車輛的尾氣、化工廠的廢氣、工地的揚塵還在噴湧,城市依然浸在一個巨大的汙染池中,那些燈火想清爽脫俗,出汙泥而不染,豈是易事?不說它們,城市的月亮看上去不也經常病懨懨的嗎?其實,有病的不是月亮,是人類自己。回頭望了一眼“神憩賓館”的招牌,這名字起得好,神仙居住的地方——神仙真會找地方啊,不是在高山之巔就是在天上。於是想,城市汙染了,人可以逃往農村;農村汙染了,人可以逃往山上;有一天,山上也汙染了,人總不能逃往月球吧?月亮無語,靜默中有一種博大和恢弘。

評論:作者徐懷謙為《人民日報》一名主編,2012年8月22日因患抑鬱症不幸墜樓身亡,我真的感到非常遺憾,這篇散文《靜默是一種深刻的語言》是徐懷謙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讀罷,禁不住為徐先生文學才華折服,又為他的英年早逝落淚悲嘆!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就這樣走了,留給世人的是一片唏噓和扼腕長嘆……從此,中國又少了一位有良知和責任感的作家!靜默是一種深刻的語言,文中充滿力量,雖然這種力量很淡,但是我相信足以感染每一位的讀者。文中通過月亮,通過對於古代先賢的解讀,作者以一種家常的語氣點出了靜默的真諦。靜默於此,願徐先生一路走好!願天堂裡沒有腐敗,沒有墮落,沒有苦難,沒有不平,沒有喧囂……



 

標籤:五篇 假期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