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四世同堂》中學生讀書心得精選五篇

書是一種很容易讓人迷上的東西。好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讓我們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為伴。那麼在讀了某些書籍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最新《四世同堂》中學生讀書心得精選五篇,歡迎參考查閱!
最新《四世同堂》中學生讀書心得精選五篇

《四世同堂》中學生讀書心得

在這和平的時代,戰爭的痛已經遠離我們,硝煙瀰漫的社會我們已經無法體會,但通過老舍筆下的四世同堂,我們可以領略那個與今日截然不同的世間。

本部小說在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為主線,描繪了小羊圈衚衕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物的榮辱浮沉、生存死亡,是現實社會的縮影。作品記敘了日寇統治下人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寧靜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與惶惑,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英勇無畏、憤而反抗的愛國精神。用爐火純青的技藝刻畫了那個時代北平的生活畫卷,讓人彷彿置身於其中。

在戰爭的歲月裡,如何生存是件極其困難的事,在奪去這、截去那——每一點事都會被管束的生活裡,心中正確的信念與希望的火光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個人心惶惶的時間,眼前的利益時最大的毒藥,是思想的控制器;而至於不可泯滅的希望,衝出過去才是最大的障礙——惋惜不能改變的過去,後悔已經定格的一切,倒不如踏實於現在,讓改變從今日起航。不能因忘記明天的希望,從而墜落在“昨日”與回憶之中;更不能忘記,我們追溯過去,是為了從中反思,取得經驗,不能因此終日尋找記憶中的那天!一切,因為——希望永存!

這部小說中瑞全的形象,是抗戰中“勇敢”、“頑強”、“希望”的匯聚。相比那些在抗戰前線的英雄們,他的付出——一位地下工作者的努力,看似要小許多,可是正是這些地下工作者們,為人民的心中,建立起頑強的橋樑,點亮了每一個人的心,讓他們為生命與世界註上新一番的詮釋,讓點點滴滴的力量變成復興中華的力量,飛向遙遠未來的翅膀……

自然是源頭,聽從它的教誨,讓純潔像陽光般在心中折射,從而走向心中聖潔的聚集地,讓硝煙瀰漫的天空重返蔚藍與陽光。讓似聖光的希望,快速而永久地穿梭在心中,成為高揚的旗幟,不滅的火光……

《四世同堂》中學生讀書心得

看完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彷彿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後對於他們的行為不禁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書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無法用隻言片語來判斷他們。

他們因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來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如果說漢奸是那個時代所造就的,那麼我想招弟、野求更是當時的犧牲品吧!作為大赤包的女兒,她註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個極其虛偽、極其自私,不知榮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純潔,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變了,變成了一個只會享樂,沒有思想,不懂正義、使命、。國的女人!在媽媽的引導和妓女們鬼魂的日。她墮落了,她不在懂得。惜自己甚至引以為榮!在媽媽的慘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個純潔的善良的少女了, 《四世同堂》開始於抗日戰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束於抗日戰爭勝利的美麗時刻,而期間人們經歷的便是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己的時光,其中一個關鍵詞自然是被中國人民深惡痛絕的日本鬼。

他們所做的種種令人髮指的事以及他們近乎變態的心理,使每一個描寫他們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齒、緊縮雙眉,但使我欽佩的是,老舍先生並沒有用非常激烈的語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種冷幽默表面上輕描淡寫、若有若無,蜻蜓點水般描寫,但就是這麼幾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們令人噁心的心態,通過這些文字,我的腦海裡浮現出的是老舍先生輕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沒有全盤否定日本人民,這從書中小羊衚衕1號門的一位日本老婦的言行舉止便可看出。可見,對於日本人,作者還是很理智的。

戰爭結束了,沒有勝利的喜悅,更多的是悲壯。然而,《四世同堂》並不是一個悲劇。人們一直疑問老舍先生為什麼要給大家一個不是結尾的結尾,人們詫異於故事的戛然而止卻不知結局。

老舍的這一篇小說令所有的讀者都認為這是一篇讓人感動的小說。

《四世同堂》中學生讀書心得

開啟這本書,心情是沉重的,因為這不僅僅是北京老百姓抗戰錄,更是中國普通老百姓的抗戰錄的縮影。作為一名中國人,要想客觀、不帶一點情感的閱讀完這本書是做不到的,而寫書評時,心裡更是止不住的波濤洶湧,太多的情愫混在一起,卻又說不清、道不明。

老舍先生的語言描寫可真是惟妙惟肖,舉個例子,幾句話就把一個人的神態與表情刻畫的十分清晰生動。而老舍先生並不滿足於動人的描寫,他用一個個故事深刻刻畫出中國老百姓面對亡國的悲壯、屈辱、無奈、淒涼的心境,作為炎黃子孫的我,感同身受!

因為恥辱,心情是沉重的,這恥辱,一半是因為日本鬼子的侵略,另一半是因為部分國人不僅不奮起反抗,反而充當敵人的走狗!魯迅先生說過,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想必老舍先生也是如此的心情,他用精煉的言語,將漢奸小人的形象描繪的淋漓盡致!"他高興得像餓狗得到一塊骨頭"一個小小的比喻,便把一個厚顏無恥的小人形象躍然於紙上。又比如,"他的小幹臉上紅起來,眼睛在不偷著瞟尤桐芳與招弟姑娘的時候,便那麼閉一閉,像一股熱酒走到腹部時候那樣的微暈"瑞豐貪婪好色享樂的形象頓時浮現在讀者的腦海,這樣的人,怎能不讓一個正直的國人感到羞恥,繼而感到深深的悲哀!

除了部分國人甘於做漢奸,還有很多老百姓選擇了忍受敵人的蹂躪。他們只想好好的過一輩子,甚至天真的以為,自己老老實實的服從統治就不會受到日本人殺害和欺辱。祁家老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過了大半年月的老人只想好好的過餘下的這些歲月,可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最後一類人,就是以瑞全和瑞宣為代表的中青年。他們有知識,有覺悟,有抱負,他們明白,國亡則家破,唯有奮起反抗,才有希望。這部小說講述的正是在北京被敵人佔領後這三類人身上發生的故事,祁家是主線,四世同堂,祁家老人和祁天佑夫婦甘於忍受壓迫,瑞豐向敵人獻媚,奴顏婢膝,瑞宣與瑞全敢於反抗,不做亡國奴。

老舍先生這一部小說就是抗戰時的世間百態,每個讀者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色,或許不能完全等同,但至少能產生些許共鳴。家破人亡的錢先生,代表的是不畏強權的中年知識分子;英勇鬥爭的瑞全,代表的是不甘亡國的青年才俊;獻媚敵人的瑞豐,代表的是自甘墮落的漢奸小人;熱心助人的李四爺,代表的是急公好義的英雄義士;輪為間諜的招弟,代表的是屈服敵人的豺狼走狗;無奈無助的祁老人,代表的是天真愚昧的貧苦大眾。每一個人物,都有他的性格特點,從中可以窺視到我們的民族文化與特點,發人深思。這些用文字剖析出來的文化糟粕深深的刺激著每一個炎黃子孫,令人恥辱。

恥辱不僅僅是敵人的蹂躪與殘殺,更是成千上萬的中國兒女甘願做敵人的走狗。銘記恥辱,銘記的不僅僅是敵人給我們的帶來的傷害,更應該是我們中部分人的喪失民族氣節與尊嚴的行為和思想。魯迅之所以棄醫從文,是因為他看明白了,醫治國人的思想比身體更為重要。

銘記恥辱,振興國家,振興軍事經濟力量,牢記落後要捱打血的教訓。振興國家,應當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使其深入人心。縱然中華兒女的土地被佔,肉身被奪去,中華兒女的`民族魂永不可奪取!

《四世同堂》中學生讀書心得

用了許久終於把《四世同堂》給看完了,其實好多次都想動筆寫些什麼,但又總是不知從何說起。畢竟這故事離我們生活太有點遙遠,想要設身處地的瞭解,確實是有些困難,只能模模糊糊的感受到一些舊中國的歷史,卻總是若隱若現,不經意間就又回到了現代中來。

我怕非常佩服老舍先生的文筆,樸素幽默中折射出不平凡。優秀的作家總是如此,他們總是能以看似輕描淡寫的筆墨寫出令人震撼的故事。

四世同堂,顧名思義嘛,是以祁瑞宣一家四代人為中心的,可是長遠來看呢,又能發現不少關於他們鄰居——冠曉荷、李四爺、小文夫婦、丁約翰等等人物的描寫。災難面前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反應,瑞宣一家可能是那個年代人民最普遍的真實寫照吧:既有一顆熾熱的愛國心,可是又不捨家中父老,總為忠孝不能兩全而感到苦惱、煩悶。除此之外呢,以冠曉荷、祺瑞豐為代表的另一類人,卻真實做了“漢奸”們:他們並沒有什麼深厚的愛國之情,只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能夠好過一些,所以也就甘心為日本人做事、甚至於忘記了自己是中國人。這二者在歷史的任何朝代都是存在的,總會有一些人不在乎是否忠於國家;也總會有一些勇士誓死保衛祖國,不願意國家跟了別人姓。英雄受後世敬仰,漢奸則遺臭萬年。

有時候讀到瑞宣的心理描寫時,我的心彷彿也被揪在了一起——他愛國、他有才華,他有著文人逸士所有的特性,他理應去為國效忠!可是它還有著肩負整個家庭生活的'重任。那可是四世同堂啊,是祁家生生不息的命脈啊!所以對他而言,他不能像老三瑞全那樣毫無顧慮說走就走、也不能像老二瑞豐那樣為了生存而給臣服於日本人。他有骨氣、有責任,他不能拋妻棄子為國盡孝,更不能苟且偷生給日本人做事!他就是家庭的頂樑柱,更是抗日年代的當家人。所以他不能走,空有一腔愛國熱血卻揮灑不出,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安慰自己:我是當家人,我走了這一下老小如何生存?所以每每講到瑞宣時,我都不由得沉默下來。是啊,作為當家的人,哪有容易二字可言?即使心裡再苦悶、再煩躁,也不得輕易流露出來,總歸要撐起整個家啊!昨天早上就是如此,我心裡說不出的悶,甚至都要透不上氣來,只能騎著車出去四處轉一轉,以此來告訴自己:放心吧,你生活在太平盛世,那些故事已經遠去了。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說不出的痛。像書中描寫的那樣,因受到日本人的羞辱而被活活氣死的、因吃不飽飯而被生生餓死的、甚至因拉肚子卻被當作傳染病而後被活埋的等等等等。現在的我想都不敢想這樣的故事,那些事情離我們太過遙遠,沒有親身經歷過,怎麼能談感同身受呢?沒有扛槍上過戰場、沒有經歷過國恥,怎麼能說了解呢?和平年代的我們為了吃、為了穿、為了住,為了人生存的資本而奔波;我們單單為了生存嗎?並不,我們是為了更好的生存,為了更好的吃、穿、住,甚至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與理想。人生而為人,並非是來享福的。難處人皆有之,也不一定就是你最難。總有一些先驅烈士為國效力,也總有一些甘願逆流而上的勇士。

突然想起來一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罷了。

《四世同堂》中學生讀書心得

一口氣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彷彿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裡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

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無悔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賞的中國作家,之前也不過看過他的話劇茶館和幾個短篇,‘馬褲先生’、‘抱孫’、‘眼鏡’...他那不著痕跡的幽默讓我徹底折服,他筆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畫肖像,看似誇張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卻又發現如此神似。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可是卻也會一代代遺傳到今天的我們身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塑造了中華民族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筆下,總會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讓人掩卷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