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愛?A教育讀後感模板7篇

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探討書中的情感和情感共鳴,讀後感也是一種分享,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與他人分享,促進交流和討論,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愛?A教育讀後感模板7篇,供大家參考。

愛?A教育讀後感模板7篇

愛?a教育讀後感篇1

用一雙“文學的耳朵”隨時傾聽“花開的聲音”。

有幸買到了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細細捧讀,書中所描述的師生真實情感深深地感動了我,更為李鎮西老師那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這樣,在陶醉中、感嘆中,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當我靜靜地閱讀他的一個個小故事時,像走入了他的班級,跟他一起經歷了那一樁樁平凡但又耐人尋味的事情。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 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震撼”。只有一個真實的人才能夠寫出那麼一本真實的書。

“愛心”充滿了李鎮西老師《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的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就如李老師在書中所說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並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此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書中記錄了李老師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後進”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對“有效”德育的探索,對“班幹部”的選舉培養,對“青春期”教育的重視,對“民族教育”的宣揚,難得可貴的是書中披露了他曾經失敗的教育案例。他提倡“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他認為愛的教育不是一種教育,而是一種生活,一種常態的生活;愛的教育要從細節處入手----如學生生日親自送上一本書,一張賀卡等等。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的成長之路;更像一位引路人,引領我們走出教育的誤區。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書裡面的故事都滲透著李老師的汗水,我能夠感受到他是如何與他的學生一起努力去把班級搞得有聲有色的。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樸實無華,很多嶄新的教育理念,深刻的人生哲理蘊含在一個個平凡真實感人的小故事裡面。他不是為寫書而寫書,他是想通過自己的書籍來宣揚和傳播新文化,新教育,新理念,寫的是中國教育這本大書;他也不是在用筆寫書,他是在用心寫書,用情感寫書,用人格寫書,寫的是一個與別人不一樣的“人”字。

我喜歡隨意的生活,儘管我工作的也踏實認真。但讀完李老師的書後讓我明白“隨意或許是一種美麗,而執著卻是一片更燦爛的雲彩。”反思過去的“隨意”與“從容”,越來越覺得我的隨意是低層次的,我的從容包含著更多的惰性。教書育人,說的容易做的難,李鎮西做到了,我呢?我們呢? 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愛?a教育讀後感篇2

亞米契斯是義大利著名的兒童文學家。《愛的教育》也是他的一部成功之作,曾在世界上產生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這部書是通過國小生記日記的形式,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情感與不同的處置方法。書中每個人物都栩栩如生,以高尚的情感聯絡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人生畫卷。

一篇篇短小、簡單的敘事日記,一個個淳樸的道理,隱隱約約當中,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核對一些小事正確的解決方法。《愛的教育》通過對生活的樸素描寫,使人感受到人類多麼需要互相關愛,互相理解,互相幫助!而這種關愛、理解和幫助,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主題——愛!中國的文聖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須具有一顆美好的愛心。它用樸素平淡的語言,塑造出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人物:老石匠、賣炭人、少年鼓手……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們心中激起了一陣陣強烈的感情。對我們來說,這本書甚至可以影響我們今後性格的形成。所以說,這是一本對青少年以後的成長具有深遠影響的好書!作者把他希望感染小讀者的美好感情送進讀者的心靈: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敬重和終身不忘對周圍人的愛、對同學的關心,對窮苦人的同情、對殘疾人的尊重和幫助、對祖國的熱愛、對英雄的敬仰……書中還塑造了行行色色的國小生的形象,有表現優秀的,有表現極差的,有學習好的,有學習極差的,但每個人都在本質上有閃光的東西。他們都具有可愛和善良的一面,這種善良的本性要能得到父母、老師和周圍人的挖掘、發現和培育。

就是這樣一部書,以愛為原點,把我們領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愛?a教育讀後感篇3

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師生、朋友、同學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的神聖的愛無不溢流於紙上,扣人心絃,動人心魂,其中的“每月故事”在義大利和許多國家早已家喻戶曉,成了教育和鼓勵孩子們的積極進取的名篇佳作。通過拜讀,給我感人至深的啟示是:愛不但可以創造生命,更可以創造奇蹟!“啟示”激勵著我,也使我漸行漸明:教育是一種不懈的追求、無止的探索。

感想之一:愛是基矗。

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也就要求我們做到他說的那樣:“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造幸福”。聯絡實際教育、教學,我們要善待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學習心困生、學習暫困生,對這一特殊群體我們要以特別的愛予以施教,予以關愛,沒有我們的愛,或許他們將成為學習的棄兒、做人的盲童;反之,因為我們的愛,或許他們將成為社會的棟樑、國家的希望。愛心是架起師生關係的橋樑;愛心是春風化雨,澆灌每個莘莘學子;唯其如此,才能薰陶、震撼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慾,養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質,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我們推言:沒有愛的教師是不完美的教師,沒有愛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愛的生活是不完善的生活。世界需要人人充滿愛,世界才能變得更精彩!

感想之二:愛是責任。

愛因斯坦說得好:“只有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教師責任感的最好量化。”責任心的體現,就是做一個合格的老師,就要做一個優秀的老師,它要求我們老師關心學生的方方面面、絲絲縷縷:既做經師,又做人師;既關心學生,又關注生活;既注重大處,又注意小節……因此,當學生思想出現情緒波動時,我們不妨同學生談談心,瞭解第一手開導情報,以便展開教育、指點迷津;當學生學習表現疑惑難題時,我們何不主動與他溝通,或輔導方法,或補習知識;當學生之間呈現誤解、溝壑時,我們做老師的應做好調解員、當好裁判員,讓學生重拾友情、再溫友誼………林林種種,我們不能不說這就是責任,這就是愛的教育!

愛這種東西,說不清、道不明,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一句話有愛就好,有愛的日子真好。教育中有愛,有助於學生個體生命的舒展,有助於學生個體生命的湧動。願我們老師心中有永不枯竭的無限情愛,愛撒學生,愛滿校園。

愛?a教育讀後感篇4

作為一名非專業的幼兒教師,幼兒教學理論類的書籍是我最需要研讀的,在20xx年的這個寒假,我再次學習了這本《幼兒教育學》,通過學習讓我進一步從書本出發鞏固了對幼兒教育工作的正確認識,這本書也從理論角度為我今後的工作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書的緒論中就明確提到幼兒教育學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科學,我們可以從周圍的很多具體現象入手去認識和理解幼兒教育理論的內涵和意義。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在每天工作的點點滴滴中,就能夠不斷髮現各種教學現象,積累經驗,在教育學理論知識的引導下理論結合實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書中正文的每一章節都能從不同的角度讓讀者深入瞭解幼兒教育學,書的第二章中指出幼兒教育的一般原則是要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其實,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理應清楚地認識到兒童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和教師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思想感情、興趣、愛好、要求和願望等。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刻都能努力做到充分尊重每一個孩子,發揮他們的自主性,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出能引導他們各方面獲得進步的方法。比如引導孩子們學唱歌曲的時候,我在範唱時便投入地用自身的音樂感悟力演繹好歌曲,感染孩子們,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學唱歌曲的慾望。孩子們的聲音表現力是參差不齊的,在集體跟唱了兩遍之後我就尊重孩子們的個別差異,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請每個孩子站起來說出自己不太會唱的樂句,然後再個別、集體交叉重點練習。這樣,他們對歌曲便能掌握得更好。

書中的一篇小資料《蒙臺梭利論兒童》中有這樣一段話:兒童具有自己的個性,並謀求發展自己的個性。他們充滿了創造力;他們選擇自己的工作並堅持完成它,按自身的需要改變它;兒童鍥而不捨、不懈地探索,並十分愉快地克服力所能及的障礙。兒童友善地希望與每一個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發現以及小小的喜悅。因此,教師沒有必要介入,“全神貫注地觀察”是教育者的座右銘。在我們的自主性遊戲中,孩子們能夠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表現自己的個性,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上學期,我們大班組進行了角色扮演課題的研究,孩子們在深入研究了繪本之後便經常在自主性遊戲的小舞臺中選擇繪本中喜歡的角色和同伴一起自主、投入地進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過程中他們用語言、動作、表情投入地演繹出繪本角色和故事情境,從中也體現了自己的個性和創造力。作為教師的我們則在一旁仔細地觀察他們的表現,從一個觀眾的角度對他們的表演進行了及時鼓勵和適當引導,充分尊重他們在表演中個性化的創造表現力,分享著他們的快樂。在這樣的一種輕鬆的師幼互動中孩子們語言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到了鍛鍊,同時也增進了和同伴的合作意識,豐富了情感認知。

“德、智、體、美、勞”中“德”是排在最前面的。書中有一個章節講述到幼兒德育方面的內容,也讓我有所感悟。書中提到:幼兒只有在被愛,體驗到愛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指向外部世界的愛。因此,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與氣氛,以境育情,以境激情,激發幼兒良好的社會性情感。通過各種途徑,利用幼兒園內外的一切條件和資源,培養幼兒積極、健康的道德情感。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和孩子在一日活動中近距離接觸,是他們最信賴的人。所以,我們需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愛,並運用多種方式讓他們感受到這樣的愛,如平時多和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多和他們一起玩各類遊戲等。在和他們之間有了這樣一種情感基礎後,我們便能循循善誘,引導他們認識並瞭解各種正確的道德行為規範,如禮貌用語掛嘴邊,同伴間主動謙讓等,並注意抓住一日活動中出現的良好契機及時進行教育。

深入學習了這本書之後,我收穫了很多,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我會繼續以書為指引不斷努力,在平凡的幼教崗位上默默貢獻。

愛?a教育讀後感篇5

8月24日上午,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準時開始了國防教育的啟動儀式。我們都明白,接下來的幾天會讓我們銘記。果不其然,第一天下午,我們就嚐到了這種滋味,站軍姿,跨立,稍息,向左向右轉,都是另一種體驗。其中讓我最有體會的,是站軍姿。

兩腳分開六十度,五指併攏,中指緊貼褲縫線,把胸挺起來,收起肚子,把氣憋在胸腔裡,兩眼平視前方,目光還要炯炯有神,這是基本要求。站軍姿時,是一下也不能動的,我站在左天碩後面,時常看到有一滴漢掛在耳垂上,或者是漢從面板裡面鑽出來,再緩緩向下流。汗不僅僅出現在腦後,也出現在面前。

我時常感到有一滴漢,從眉心流下來,或者流到鼻孔裡,或者流到眼皮上,稍稍一眨眼,那滴淚就流到眼睛裡了,流到眼裡的是汗,但流出來的卻是淚了。所以我為了讓眼不太你難受,我總會先讓眼中充滿淚,之後再讓淚進來,這樣就不太難受了。由於腿繃得特別直,所以在休息時,我甚至都不想彎腿,我一直想直著腿,最後緩了好一會才坐到椅子上。

我在國防教育中明白了一句話:世界上有兩種光芒最耀眼,一種是太陽的光芒,一種是你努力的模樣。這句話在此次國防教育我明白了許多,軍訓雖苦,堅持很酷。

愛?a教育讀後感篇6

這個星期,我看了一本叫做《生命教育》的書,我的感想很大。

?生命教育》是一本教育我們生命是什麼的書。它分為三個部分:生命的歷程、生命的尊嚴、生命的力量。我讀第一部分時,第一課是我們的身體,才知道原來我們的身體的結構是很複雜的,就像一個精密的機器,每一個器官和組織就是這臺機器的零部件,它們不分晝夜、互相密切地合作著。我還深入地知道了我是從哪裡來呢:首先是爸爸的精子進入媽媽的身體,然後精子穿越卵子的外殼,受精完成後卵子的外殼會硬化阻止其他精子進入,第七天新生命便誕生了,過了9個月,媽媽便誕下了我們。我不僅知道了這些,還知道了青春的密碼,聽了很奇怪吧,青春的密碼?難道我知道了長生不老的祕密?不是的,青春的密碼不是這個意思,而是——青春期。嘻嘻,女孩子的青春期會面臨初潮,什麼是初潮?初潮是月經的一種。初潮過後,女孩子會臉色紅潤、乳房隆起,會變得更漂亮!哈哈,這是女大十大變嗎?說說其他吧,嗯,第十五課吧,太難忘了!

第十五課是說校園安全的,還有故事呢,是保護費:國小生小武回家的時候被一些人打了,那些人自稱是什麼幫派的,要收取保護費,小武不服氣找到了哥哥以前的同學小海,幫自己出氣,小海也是什麼幫派的人,最後兩幫派打起來,小武的胳膊也骨折了,小武家支付的醫藥費極多!這種事雖然沒發生過但也防不勝防啊!

?生命教育》真好看!

愛?a教育讀後感篇7

利用週末時間翻閱了孩子學校推薦的家庭教育讀本,其中第四章培養孩子“愛”的能力對我觸動很大。案例中的家長的感嘆應該引起我們的警醒與深思,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總是被愛卻不肯對外付出?其實,這不能怪孩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家長溺愛孩子、不注重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造成的結果。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父母對子女的愛無私而寬廣,可是子女對父母呢?不得不問一下自己,作為父母,你享受過孩子的愛嗎?面對這個問題,很多的父母都會面露驚愕:愛不就是付出嗎?我沒想過要孩子給予我愛的回報。如果我們談論的是孩子的學習和成績,很多家長都會滔滔不絕,但對於孩子愛的能力,卻很少引起家長的關注。作為家長,現在不得不反思一下愛對於孩子的成功與幸福而言有多重要?愛是家庭幸福的基礎,是隻有在父母愛孩子、孩子也懂得關愛父母的家庭中,才能真正體會的幸福與快樂。

書中知心姐姐盧勤的那篇《給孩子愛的機會》提到“愛是什麼?愛是一個口袋。往裡裝,產生的是滿足感;往外掏,產生的是成就感”。文中的小女孩“沒關係,有我呢”和“別怕,有我呢”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小女孩在幫助別人後產生的巨大的的成就感。愛是自己價值的體現,當孩子感受到被他人需要、感受到自己的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接受時,要比接受到父母的愛更為快樂!

文中的另一個場景提到,當一個爸爸下班回家,女兒遞上一杯茶水時,卻被爸爸冷冷地訓斥去寫作業,孩子心中剛剛萌發出來的愛的火花,就這樣一次又一次被父母無情地撲滅了。這跟有些父母重智育輕德育息息相關,對孩子百般呵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其它的什麼都不用做,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不知道什麼是愛,也不知道怎樣表達愛。他們認為所有的人都理所當然的要為他服務:既然你生了我,就要負責我的一切。他們不懂不會愛父母他人,也不懂得體諒他人,感恩他人。因此,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首先要教會孩子的是“愛”。教育孩子要愛自己的父母家人,愛老師、愛他人、愛集體、愛國家。這種教育迫在眉睫,否則我們就將生活在沒有愛心的世界裡。在我們的教育中有時會忽略了對愛心的培育。我們在與孩子們溝通時,對“愛”這個話題說得太少,致使他們缺少對愛的理解,缺少對社會及他人的付出的品質。

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關心老人,愛護小朋友,以此來培養孩子關愛弱小的品質,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善於發現愛,感受愛。父母用愛的行動影響孩子,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別人找錯錢時主動退還給人家;別人的東西掉到地上時主動幫忙撿起,發現別人的失誤一句善意提醒……這些都是生活中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一句話,一個行動,但是孩子看在眼裡,卻會記在心中。同時也讓孩子懂得:付出愛可以隨時隨地,不一定非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讓我們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弱一點兒,給孩子一點兒愛他人的機會,別總把自己看得很高大,把孩子看得很弱小。你認為孩子弱小,他就會變得弱小,你把他看得很強大,他就會變得強大起來。換個位置,換個形象,給孩子付出愛的機會,孩子就能頂天立地。

播種愛,傳播愛吧!它能使你幸福,也能使你周圍的人快樂、幸福。你想在秋天收穫嗎?那麼就趁春天趕快播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