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聊齋的讀後感800字8篇

讀後感可以展示讀者對書籍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寫讀後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發現作品中的美和哲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聊齋的讀後感800字8篇,供大家參考。

聊齋的讀後感800字8篇

聊齋的讀後感800字篇1

這個學期學習的一篇文章《嶗山道士》,引起了我對《聊齋志異》的好奇心。今年暑假抽時間“拜訪”了一下《聊齋志異》。引發了許多感想。

?聊齋志異》並不是我想象中粗淺的故事,而是充滿了玄幻與美妙。書中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故事,講述的大多與鬼神有關,與狐仙相聯,動人心魄的故事不僅引人入勝,還蘊含了一個個引人深思的道理。它是一本很耐人尋味的書。剛開始看的第一篇,雖然精短,但也要人反覆朗讀,最後才能獲得其中深刻的道理。

第一篇文章名為《考城隍》。講的是一個人因病躺在床上休息,忽然來了一個公差請他去考試。他們來到一個官署,這裡的一切東西他都很陌生。不一會兒,試題傳下來了。他寫完後,交了上去,然後,大堂上的人召他去。他去後,交了上去。不一會兒,大堂上的人召他去。他去後,一個人對他說:“河南缺個城隍,你很適合這個位子。”他聽後,忙說:“我上有七十老母,無人照顧,請讓我回去為老母親送終,然後再來錄用!”眾人聽了十分感動,一查母親還有九年陽壽,便讓他九年後再來。果然,九年後他母親去世了,他便當上了城隍。

我讀後覺得十分納悶。這是什麼意思呀?沒有一點頭緒!只好又讀了一篇。

幾遍下來,終於完全明白了它的全部意義。原來,那個公差是一個鬼,他去的時候其實也死了,但他因為文筆好,在陰間考中了城隍,也就是在陰間當一個官,但他卻因為他母親已年邁,而放著這麼好的機會不抓緊,要去陪他母親,陰間的人們讀被感動了,便放他回去,這樣,他就:“死而復生”了。並陪著他的母親年度晚年。

我讀完明白後,由衷發出感慨!這麼感人呀。原來鬼也是有感情的,他們也會被感動。同時,也說明了那個人是一個十分孝順的人。他的孝心,使鬼神也會因他的孝心所感動。最終,也深刻印證了“好人有好報”,有孝心的人一定也會有好報的。

?聊齋志異》讀完後,我感到十分有趣,它充分滿足了我無窮無盡的想象力,放飛了我的想象,激活了我大腦思考能力。聊齋隨筆包括了人物的貪婪、痴呆等,借妖魔鬼怪之事,演人世百態之情,窮世人相貌,盡古今風情,開文人胸襟,是一本不可不看的好書。

聊齋的讀後感800字篇2

小說中多數故事都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是寄託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的孤憤的。

因此我們不能只是看《聊齋志異》奇異有趣的故事,當作一本消愁解悶的書來讀,而應該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愛和恨,悲憤和喜悅,以及產生這些思想感情的現實生活和深刻的歷史內容。由於《聊齋志異》是一部經歷了漫長時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說集,故事來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認識前後有發展變化,加上作者世界觀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書的`思想內容良莠不齊,比較複雜。但從總體看來,優秀之作佔半數以上,主要傾向是進步的,真實地揭示了現實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願望和要求。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醜,是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總的藝術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說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書中的作品情節離奇曲折,但又簡潔,幻化形象刻劃得獨具特色。雖為文言,但凝練之外又極形象傳神,富有表現力,而且語言利落直觀明瞭。三百年來,《聊齋》故事在民間廣為傳播歷久不衰,先後被譯成十幾種文字,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珍品,這部短篇小說集在他創作之初便有人傳抄,成書之後流傳更加廣泛。十九世紀中葉傳播到國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個語種的譯本。《聊齋志異》在敘述、描寫人和各種靈異之物的交往時,往往按照同類相應、同氣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節。同類相應、同氣相求是一種古老的觀念,指的是同類事物能夠彼此趨近,產生感應,實現生命層面的溝通。《聊齋志異》的許多就是以同類相應、同氣相求為契機而發生、延展的故事。

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聊齋的讀後感800字篇3

“披蘿帶荔,三閭氏感而為騷;牛鬼蛇神,長爪郎吟而成癖。”《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也是這樣,從懷才不遇到堅持不懈地寫作,他不僅作出了世人無不為之讚歎的名作,他一生的經歷,受挫後依然不放棄夢想的精神,我們同樣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

初看《聊齋志異》,大惑不解:鬼故事是十分精彩,可我們為什麼要讀呢?後來,通過了解我知道了這本書的可學之處在於它的語言。聽說《聊齋志異》古文中的句子十分精簡,一但刪掉一個字,句意就會改變。我不禁讚歎起作者的文筆絕妙,雖然精簡,也不缺少生動的描寫。

我還從這本書中看到了古代社會,看到了人們的思想。例如無疑居第一篇的《考城隍》中宋生所寫“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作惡,雖惡不罰”,可理解為古代社會所推崇的,但我認為更多是作者所向往的美好社會。

而張秀才送他的詩中”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更是作者通過寄託在故事人物中表現了自己悠然自得、昂然向上的胸襟。不如說,蒲松齡被禁錮於八股文的世界裡,這種寫作才是抒發他內心的最好方法。這篇文章之所以當之無愧地位居第一篇,一句話能說明道理:“一部書如許,託始於《考城隍》,賞善罰淫之旨見矣。”

在《聊齋志異》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席方平》。《席方平》揭露了封建社會吏治黑暗,雖然以正義與勝利告終,但發生在陰間的事卻反應出了社會存在的問題,甚至連當今社會也尚未根絕。

富人用錢可以換取一切,而窮人只能迎合他們,否則會迎來生不如死的報應。上級會接納這些富人的賄賂並答應他們的要求,不管這樣做是否會扭曲公平。這究竟是不是作者想要的結局?如果有富可敵國,皇帝都要聽從的人呢?如果有,是否結局就會改變,正義將一振不起?這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好在現在的社會眾目睽睽,不至於顛倒黑白。《席方平》這個故事既反應了社會無序導致的黑暗,又可作為每個人的“鏡子”,不使故事重蹈覆轍,讓每個正義的人去伸張正義。另一點我們還可以從席方平身上學到他孝順的一面。如今面對火烤鞭打,我們還會堅持去為自己的長輩著想嗎?

看完《聊齋志異》我不僅領略到了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的高超文筆,又從作者奇思妙想的鬼妖世界中悟出了無數道理。這本書的妙處,只有讀後才體會得到。

聊齋的讀後感800字篇4

這天,我讀完了媽媽給我買的《聊齋志異》,雖然那本書上的故事只是全部故事的一小部分,可讀完後依然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聊齋志異》這本書的作者是蒲松齡,全篇總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它的資料十分廣泛,有傳奇、志怪、軼事等,大多是經過幻想的形式談人、狐、魔、花、妖、仙等之間的愛、恨、情、仇,經過這些故事來告訴人們一些道理。

一提到《聊齋志異》,人們就會立刻想起那些恐怖的畫面,令人髮指的故事,一個個血淋淋的場面,令人害怕的妖魔鬼怪。有些人還會把《聊齋志異》當作一本消愁解悶的書,或是一本純碎的恐怖小說來讀,這樣想真是大錯特錯,如果真是這樣,那《聊齋志異》還會從古流傳至今,還會成為歷史上不朽的作品嗎?

如果你肯靜心的坐下來,細細的品味著這本書,你會發現它不僅僅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個精彩故事,它還告訴我們了一個個深刻的道理。那些妖魔鬼怪,在人們的印象中一向都是凶狠的、殘忍的,而在蒲松齡的筆下,他們卻有著和人一樣的思想感情,甚至有著比人類更為高尚的品質。雖然他表面上講的是人、狐、魔、花、妖、仙,但卻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人間那份最完美的、最純真的情感。

那些妖魔鬼怪雖然看似凶猛,但卻都有一顆最完美的心靈,有些人雖然看似美麗、善良,但卻笑裡藏刀、圖謀不軌,俗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所以,人們必須要認清他人的真面目後再下結論,否則,害的只會是你自我。

?聊齋志異》這本書教會了我很多知識,讓我學會了很多道理,它真的是一本讓你受益終身的書!

聊齋的讀後感800字篇5

一聽到《聊齋志異》這個名字,我就不由得毛骨悚然,因為聽說這本書裡全都是關於妖魔鬼怪的恐怖故事。可是,今年暑假趙老師卻給我們推薦了這本書,作為我們五年級的必讀書目。沒辦法,當媽媽把這本書買回來的時候,我只好硬著頭皮,懷著恐懼的心理,翻開了這本書。

剛看第一個故事《小官人》,我就被那離奇的故事情節,充滿童趣的語言給吸引住了。沒想到,越往後看越精彩,書中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傳奇色彩,那一個個看似平凡的故事情節卻蘊含著一個個意味深長的道理,讓我在閱讀的同時收穫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嶗山道士》這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王七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去向一位嶗山的道士拜師學藝。剛開始,道士只讓王七幹粗活,他忍了很久,道士還是什麼也沒有教他,他就準備下山回家。在王七回家之前,他懇求道士教他穿牆術,道士教會了他,並在他臨走之前囑咐:“回家後不要賣弄法術,否則就不靈了。”王七當時答應了道士,可是,他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向別人炫耀,並給別人表演,結果法術果然不靈了,他的頭上被撞了一個大包,還遭到了別人的嘲諷。

我覺得故事中的王七真是自作自受,他只學到了一種簡單的法術,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一回到家就把答應別人的事情給忘到腦後。我真想對王七說,你雖然學會了一種法術,但是你不應該那麼的驕傲自大,回家以後你應該先去刻苦地練習,即使你練習的已經很好了,也不要這麼驕傲,不要急著去向別人炫耀,而是要把道士的話牢記在心,因為驕傲只會帶給你失敗。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由得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我也有驕傲自滿的時候。有一次,我數學考試得了一百分,而且全班就我一個考一百分的,我覺得考一百分太容易了,自己真是太了不起了,就有點兒驕傲。結果第二次考試,我一看題真是太簡單了,所以根本就沒把這些題放在眼裡,拿起筆就馬馬虎虎地做了起來,做完後也沒有細緻、認真地檢查,就把卷子交上去了。我美滋滋地等著一百分再來找我,結果,發下試卷後,我卻只考了九十五分,而那次考試班卻裡有30多個考一百分的。自從那次以後,我就明白了“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這個道理。現在,我認真地看書,認真地寫作業,認真地練小提琴,再也不敢有一絲的馬虎和驕傲。

這本書,雖然每個故事都很短小,卻都蘊含著深奧的大道理。這本書,讓我一下子懂得了許多,讓我在以後更加懂事,更加優秀,這本書,真是讓我收穫多多。

聊齋的讀後感800字篇6

?聊齋志異》中的人神鬼狐的形象極為突出。《水莽草》中“鬼不得輪迴,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而被害的祝生卻因痛恨此種輪迴,不再禍害別人而盡心盡力去救別人,積成功德成仙;《香玉》裡身為花神的牡丹花香玉被人移走,深愛著她的黃生日日哭吊,感動了花神,最終還魂復生,結為夫妻……原先,“愛總有奇蹟”在古人心中早已種下了不解之結,在那個“滅人慾”的傳統理念橫行的時代,蒲松齡是個異類,堅守著自我的理念,尊重的是自然本性和自然感情,才歷盡一生的心血成就了這本不朽之書。

情,說來說去總繞可是的一個字,承載了古今多少人、多少事、多少夢、多少苦痛、多少甜蜜才有可能領悟的感受。“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在這本書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古人的浪漫以及不顧一切的勇氣與執著,那是現代人身上所稀缺的情感。而今的我們依舊沒有書中所說起死回生、舉翅藍天的本事,更不可能以花為妻、與鬼相談、以狐為友,可是我所執著地看到的是“情”,無論是捨身成仁的友情、感動天地的感情、苦苦為兒的親情,都是值得此刻的我們再一次體會的,也應是我們所珍惜的,因為我們的生活不可能“三年之後”“十月愈後”那樣簡單,我們是要好好生活的,好好尋找屬於自我的故事。

“以人事之倫次、百物之性情說之。”《聊齋》用它魔幻的筆法構成了一個個小而精的故事,構思奇幻委曲,記事詼譎蔓妙,行文典雅純熟,風調寒峭高古。《聊齋》的魅力就是如此,像一塊巨大的磁石硬生生地吸引著我的眼球,欲罷不能。再談到“情”,在這不一樣於其它書籍的背景下,又顯得生動而不誇張,靈活而不做作。

狐雖是怪,鬼雖非人,神雖有不可控,可是,情,看上去那麼深奧卻容易體會,只在一念之間方能成為刻骨銘心的記憶。聊齋中也有些我不能懂的“愚昧”,孤身一人而被迷惑的蠢,不念家人的孤注一擲,毫無主見的聽從順從,或許那是古人落後思想的阻礙罷了。

為了情,能夠不顧自我。為了情,能夠拼盡全力。為了情,終是為了情。

聊齋的讀後感800字篇7

白髮蒼蒼的老人端坐窗旁,皎潔的月光為他鑲上虛幻的銀邊,又落入他渾濁的眼與深刻的紋中,帶出一分奇異的神采。夜色濃重,一雙顫抖的手合上泛黃的書卷。

本不該是這樣的。他出生於當地的豪族,被長輩賜名為蒲松齡。因為聰明伶俐,少有文采,是父親最寵愛的兒子。十九歲過童生試,拔得頭籌,施閏章贊其曰“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聲名鵲起,可謂天之驕子。他本該官運亨通,譽滿中華,卻潦倒終生,歸隱聊齋。可嘆天意弄人。

他心中怎能不怨?“天孫老矣,顛倒了天下幾多傑士;蕊宮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明知官場黑暗,阿諛奉承,金錢往來,雖“每每顧影自憐,可憐骯髒骨消磨如此”,更怕“數卷殘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裡。”作塾師,觀人世,南來北往的奇人異士,小住暫留的風流韻客,那一樁樁妖狐詭事,那一腔腔孤憤怨情,皆訴於紙上,貫穿一生,是為《聊齋》。

眼之所見,滿腔孤憤者,天下不平事。宣德年間,統治者們在紙醉金迷中酣睡,黎民蒼生在高臺樓閣下匍匐。那嬉玩的促織之戲在宮中流行開的時候,蒲松齡看見一層層黑暗的雲與霧,從上方逼壓下來。這無邊無際的霧中,他看見華陰縣書生成名為捕捉進貢的蟋蟀而奔波,因辦事不力被打瘸雙腿而嘆息,為放跑蟋蟀受父母責罰而落井的兒子痛哭。好好的三口之家,本可其樂融融自食其力而生,卻不得不把命運系在一隻蟋蟀扇動的翅與跳動的腿上,何其可悲!百姓為權勢金錢的鐵籠所錮,正如蟋蟀為竹籠所困。在黑暗中低伏的時候,蒲松齡聽到了促織之聲,聽到了百姓的哀鳴。他不能言說,不能變奪,當一切歷歷在目,便淚如雨下。

這《聊齋》滿紙荒唐的溫柔鄉、理想國、黃粱夢,但他的肺腑之言譏刺之詞傾瀉於字裡行間。眾人的嬉笑怒罵各具其神,世間百態一一道來。人人噤若寒蟬的年代,唯這一個人“自笑輕狂與世違”。我想,他的筆墨中浸染的是無上的勇氣,他的脊骨中是文人的驕傲與風雅,他的心中承載著修身治國齊天下的巨集志,他的眼中映出現實中陋習俗制的虛影,他的'思想中凝聚著先秦諸子之一的法家對倫理道德的思考解讀、對法律制度的創新改革。從古到今,不屑沉浮在慾海之中的清醒之士,神色不同,行為各異,相似的是理性的批判、救世的志願、竭力的改變,追求的是同一片桃花源。而蒲松齡接過重任,在撥清迷霧之後,跋涉過時間的洪流,向我們走來。願接過這自堯舜而起的炎黃子孫的魂魄、中華民族的精神,在亂象仍存的當代,已站在古人肩膀上的我們應向世人展現它的榮光。

聊齋的讀後感800字篇8

郭沫若曾對此書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有高見:“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於是我在眾多名家的“慫恿”下決定再次細品本書,初讀此書時,只覺作者具有獨特且豐富的想象,並沒太多印象,可再次嚼味卻有了些不同的看法。

書中近五百篇短篇小說,我記不得這麼多,只記得有篇叫《僧術》的文章,印象尤深。文中的那個黃生懷才不遇的經歷,確實令人憤恨不平,難怪他的好友(和尚)要為他疏通關係。可按理說應該向人間有關方面去賄賂,可是和尚卻藉助法術,向冥中主考官去行賄,這好似不合常理?但結合作者這科舉上的過來人那“任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輸璧,不能自達於聖明,真令人憤氣填胸!”的激昂言詞,不難體會出主考官的貪贓枉法這惡劣行為,不知我所想是否恰當,但曾聞有人說黃生小家子氣,我不大認同,那豈不等於表明作者也熱衷於行賄,鼓勵人們走歪門邪道?此書既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這想法定當否決。

言不再多,只是再次玩味後才方覺此書談狐說鬼的手法,不只侷限於作者的想象與眾不同,更多的是深深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反映了作者所處社會的腐敗與黑暗,作者用筆鞭撻著無惡不做的貪婪的官汙吏們,統而言之,此書熔鑄了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與認識,以及當時社會的醜陋面目。

“人人平等、和平、和諧、民主政治……”這些詞兒對我們來說十分普通,可在當時社會毋庸置疑這些完全都是奢念。我擁有一切作者願極力擁有的東西,我慶幸,可我支身在福中不知福,盼望得到更多更大的“肥肉”。作者用諸多筆墨寫下《狼三則》、《勞力道士》等文章,警戒世人不得貪婪,可如今貪婪的官仍橫行於世,年年有因動用國資而被捕的新聞,看來《聊齋志異》不只限於被當時人們所閱讀反思,如今世人也應好好品讀一番。

如今,市場上風花雪月的書籍舉目皆是,可真正的好書卻無人問津,可悲,其實,在閒暇之時,讀些像《聊齋志異》一樣的書籍,既是知識上的豐富,也是精神上的食糧,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