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聊齋志讀後感優秀8篇

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瞭解不同作者的風格和寫作特點,拓寬文學視野,讀後感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探討書中的主題,理解作者的用意,這有助於我們提升文學鑑賞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聊齋志讀後感優秀8篇,感謝您的參閱。

聊齋志讀後感優秀8篇

聊齋志讀後感篇1

輕輕合上《聊齋志異》的最後一頁,望著手中的書,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的書名很有特色,其中“聊齋”是他書屋的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故事。連起來解釋,顧名思義,在聊齋這個書屋記述的奇異故事。

這本書的作者是蒲松齡,他是清代文學家,小說家,字留仙,號柳泉。《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書中有六個最典型,最經典的故事《小倩》、《陸判》、《畫皮》、《小翠》、《阿寶》、《小謝與秋容》,各有不同的特色與風格。

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評價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初讀聊齋,本以為是寫了人鬼之間的故事,實則不然,它是通過些鬼、狐一類的故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這些神狐鬼寐的故事,有的揭露封建官府的黑暗,有的批判科舉制度的弊病,有的表現青年男女衝破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以懲惡揚善為主,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其中,我最喜歡《紅玉》一篇,馮相如在狐女紅玉的幫助下,同林村美麗的姑娘衛氏結婚了,不料罷官在家的宋御使依仗權勢,打傷相如打死相如的父親,強走了衛氏女。馮相如到處伸冤,可無人為他申冤。後來一位俠士,為他殺死了仇人,夫妻團聚,重整家業。這篇小說,不僅是暴露社會的黑暗,而且著重表現了人們同惡勢力的抗爭,使惡人受到懲治,善良的受害者受到救助。作家對“人俠”虯髯客,“狐俠”紅玉不不記個人得失助人為樂的品德十分讚頌,而且對豪紳和贓官,則表示了極大的憤怒。

在這裡,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於正視現實的精神。

聊齋志讀後感篇2

一看到這本書熟悉的題目,不少人肯定會第一時間想起一個令人耳熟能詳的故事電影——《畫皮》,電影裡那些恐怖誇張的故事情節時到今日仍然令我們心有餘悸,所以很多人一定會誤以為《聊齋志異》這本書是一本純粹的恐怖小說,大錯特錯!這本經典耐讀的小說如果單單停留在這麼低階的層面的`話,它還會從清代一直流傳至今嗎?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絕倫的一個個故事,它還通過讓我們閱讀這些故事從而領會到一個個意味深長的道理,讓我們在閱讀的同時也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聊齋志異》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聊齋志異》是一部經典小說,是蒲松齡的著作。《聊齋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後”之美譽。《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裡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從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麗的景象深處並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話所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著一顆純潔、美好加鑽石般透明閃亮的心靈,比海還深比宇宙還深的心靈。

其實,《聊齋》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在康熙時期的中後期,也就是蒲松齡所在的那個時代,成風,贓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幾個?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們未必都會去思考這些社會問題。作者大膽地揭開了所謂“盛世”下的“爛疤”替那些飽受迫害的下層人民提出控訴!在這裡,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於正視現實的精神。

聊齋志讀後感篇3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有一本經典名著在滔滔不絕的激流中閃耀著光華,它就是《聊齋志異》。“聊齋”是作者蒲松齡書房的名字,“誌異”則是記錄離奇古怪的事。這本文言小說的內容涉及狐仙、鬼妖、人獸等廣泛內容,是中國文言志怪小說的鼻祖。它是一本關於神怪的小說集,一本借神怪故事抨擊清代封建統治的書。這本書主要寫了狐妖鬼魅和凡人、道士之間的愛情、友情、親情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包含道理,折射了當時的社會風情與生活圖景。

每當我看這本書時,就像穿越到作者筆下那鬼妖穿梭的可怕時代,重演一遍主人公恐怖而坎坷的故事,每每總被嚇得汗毛直豎。可是,就算這麼可怕,那環環相扣的情節像是一種魔力,總是吸引著我繼續心驚肉跳地看下去。

這本書不僅情節精彩,文筆也很好。作者語言簡潔、精確,文章也是妙筆生花。在我看來,這本書就像一鍋菜,雖看著不香,聞著不甜,細細品時,便能領會它的妙處,心中像打翻了調料瓶,立即五味雜陳。書中每一個故事的情誼和道理都值得我們深思,每一件靈異事件都值得我們細想,那舊時期的封建迷信和人們的迂腐,以及貼近生活的風土人情,完美的在書中呈現,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我們花時間品味的好書。它雖只是將民間神話改編,卻洋溢著各種獨特的色彩,它雖是虛幻的,卻闡述著深刻的道理,是中華神話經典著作!我相信,這本絕世經典你一定會喜歡!

聊齋志讀後感篇4

?聊齋志異》是由清代蒲松齡撰寫的一本古代鉅著,為什麼我會特別喜愛看?因為自打看到書中描寫的各種狐仙、鬼怪後,我像入了迷一樣,那扣人心絃的內容,簡潔卻不失給大家帶來問號的題目……總能吸引你的眼球。這不!今天就給大家講講我與這本鉅著的故事。

蒲松齡:山東淄博人,蒲家莊生,十九歲便考中了秀才,之後一直進入考棚,可天意弄人,世事難料,直至兩鬢飛雪,他還是個秀才,絲毫沒有任何的進步,憤憤不平的他無可奈何之下選擇了回鄉。回鄉後,他和他的鄉親們不時講故事,蒲松齡便把所有故事寫成了一本書,取名《聊齋志異》。聊齋指講故事的地方,誌異指記錄各種奇異的事情,它是史上第一本根據狐鬼來編寫的鉅著。

讀著讀著,我看到一篇故事——《席方平》,讀完後,我思緒萬千,聽我仔細道來:

席方平之父被富商羊某害死,為了替父報仇,平冤昭雪,席方平一氣之下將富商羊某告入官府,殊不知羊某早已將官府賄賂,官府非但不接受席方平的訴紙,反將他打了一頓板子,席方平非常傷心難過,看到這,我也心生惋惜,席方平大仇未報反挨板子。

有人告訴席方平可以去找閻王伸冤,可當他找到閻王時,富商羊某又先他一步,把上上下下都賄賂好了。席方平一來就被扔進油鍋裡,後又被大鋸鋸身……不忍直視。

最後,席方平把希望交付給灌口二郎神,終於,壞人們都得到了“懲罰”,正義成功勝利了。

我覺得席方平有著一顆正義的心,而奸商不用銀子去做好事,而是去幹了很多壞事,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竟兩次傷害了席方平,但最後,奸商也自食其果,得到應有的懲罰。這個故事強烈反映並諷刺了當時不做正經事的富人,真是為富不仁的一個奸商。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和壓力,席方平不畏強暴,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困難後,最後終於平反昭雪了。他不為困難放棄,面對清政府的打壓,也無畏勇敢;同時,他不為金錢所迷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聊齋志異》裡面的很多故事都嚴厲抨擊了清政府的黑暗統治和官場上的種。種黑暗,很值得大家一看!

聊齋志讀後感篇5

假期裡,我和媽媽去書店買了一本《聊齋志異》。它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

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聊齋志異》是一部經典小說,是非常值得閱讀與欣賞的,它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蒲松齡的代表作,據說他是在40歲左右寫成的。我想:為什麼蒲松齡會起這樣一個書名呢?這個問題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那一天,我看了書中的“前言”,才知道原來“聊齋”是他書屋的名字,“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的就是奇異的故事。

?聊齋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後”之美譽。《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裡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在《聊齋志異》中的《嬰寧》這章中,講述了一個容貌美麗的狐仙嬰寧與一位叫子服的秀才相戀的故事,嬰寧有情有義、心靈純潔,比現實中的人更加可親可愛。雖說她是一隻託給鬼母所養的`狐狸精,可她並沒有邪惡,喜歡笑。她讓子服將自己的父母合葬,並且感激子服一家人對自己的關照,後來,子服的母親給他們兩個人主持了婚禮,一年過後,嬰寧生下一個胖兒子,不認生,見人就笑,很像他母親。

其實,《聊齋志異》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我從這本書上感受到了,蒲松齡當時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汙成風,贓官比比皆是,清官沒有幾個。想到這裡,還有誰沒有理由再去好好學習,去把社會不規則的事情改正過來?我想,每個讀過《聊齋志異》的人,都能深刻的體會這本書的含義,要是想過上美好、不被欺負的生活,那麼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從身邊做起,以自己為榜樣,做一個有素質的人。在這裡,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於正視現實的精神!

這些故事,讓我入迷,我不禁大聲朗誦起來,吸取其中的精髓。

聊齋志讀後感篇6

在漂書樂活動間,我讀了許多有趣的書,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聊齋志異》。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篇故事是:聊齋之畫皮。故事內容是這樣的:一天一個書生家著火了,他的妻子還困在裡面,他不但不救她,而且還要火越燒越大,最後把她給燒死了。過了幾天,書生又娶了一個妻子。

死了的`妻子變成鬼以後就來報仇,就把自己的鬼魂附在了書生的畫像上,纏著他不放。一天,這個書生來到了一座山上,看到了一位道士在畫畫,畫中的一隻鳥展開翅膀飛走了,道士發現這個書生身上有一股妖氣,於是道士就給書生畫了三道符,書生回到了家就給了他的第二個妻子一道符和他自己一道符,還有一道符就掛在門外。然後他想起了一首詩:“牆角數支梅,凌寒獨自開。謠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這才知道她是鬼……

這篇故事真是太離奇了,我讀時感到既緊張又刺激,希望大家有空去讀一讀,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聊齋志讀後感篇7

小說中多數故事都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是寄託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的孤憤的。

因此我們不能只是看《聊齋志異》奇異有趣的故事,當作一本消愁解悶的書來讀,而應該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愛和恨,悲憤和喜悅,以及產生這些思想感情的現實生活和深刻的歷史內容。由於《聊齋志異》是一部經歷了漫長時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說集,故事來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認識前後有發展變化,加上作者世界觀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書的思想內容良莠不齊,比較複雜。但從總體看來,優秀之作佔半數以上,主要傾向是進步的,真實地揭示了現實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願望和要求。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醜,是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總的藝術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說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書中的作品情節離奇曲折,但又簡潔,幻化形象刻劃得獨具特色。雖為文言,但凝練之外又極形象傳神,富有表現力,而且語言利落直觀明瞭。三百年來,《聊齋》故事在民間廣為傳播歷久不衰,先後被譯成十幾種文字,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珍品,這部短篇小說集在他創作之初便有人傳抄,成書之後流傳更加廣泛。十九世紀中葉傳播到國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個語種的譯本。《聊齋志異》在敘述、描寫人和各種靈異之物的交往時,往往按照同類相應、同氣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節。同類相應、同氣相求是一種古老的觀念,指的是同類事物能夠彼此趨近,產生感應,實現生命層面的溝通。《聊齋志異》的許多就是以同類相應、同氣相求為契機而發生、延展的故事。

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聊齋志讀後感篇8

清末,有一“鬼狐居士”,其《聊齋志異》流傳於後世,謂之蒲松齡。鬆齡怪異,喜以鬼狐為記,故得名。鬼、狐、精、怪,在人看來是不及人的,那麼鬆齡為什麼要用它們做為素材呢?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然而只要是別的“東西”,便一目瞭然。待他們將這些“東西”嘲笑一番,卻恍然大悟:哦,原來這就是我們自己。

以比較幼稚的分法,鬼狐精怪也就分那麼兩類:要麼是好的,要麼是不好的;要麼是奸詐的,要麼是真誠的;要麼是深邃的,要麼是無知的。它們的分類的確比較明顯,人可就不一樣了。

人有時看狐,覺得狐比人好;而狐看人,又覺得狐不如人。在人看來,鬼狐自由;在鬼狐看來,人活得踏實。在人看來,鬼狐法力無邊;在鬼狐看來,平凡是福。於是,人認為鬼狐沒有要“成人”的理由,然而,鬼狐們卻為此而絞盡腦汁。

鬼狐之中,道行高的,此志不渝;道行不足的,前仆後繼。不少的鬼狐有著悲慘的下場,或是魂飛魄散,或是含恨而終。對於它們來講,成人的道路是那樣的崎嶇,那樣的艱險。多少得道高僧,多少降妖術士,他們本著“狐是狐,人是人”的“公理天命”,狠狠地擋在了鬼狐們成人成仙的路上。可是鬼狐們屢敗屢戰,就算屍骨無存,也在所不惜。人們看來,鬼狐們是那樣值得同情的角色,那些所謂降魔服妖的道士和尚又是那樣的多管閒事、冷血無情。儘管如此,人們卻仍是對鬼狐們敬而遠之,他們怕它們那種追求時的頑固,追求時的陰險,追求時的不惜一切。鬼狐們的追逐已經不是可以輕易放下的慾望,而彷彿有這一種不知名的力量在支配著它們。那種不知名的成人或是成仙的慾望,逐漸集結成了一種盲目而可怕的追求。在它們的心中,就有這麼的一個信念: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人”字,是一種奢侈。於是,或是誘惑,或是驚嚇;或是勾魂,或是索命;或是投之以情,或是殺之以暴。然後,鬼狐們得以換上了人的衣裳,嘗著人間的疾苦,經歷著人世的生老病死,而無怨無悔。

而活在塵世中的人,卻為了得到鬼狐所拋棄的長生不老,千辛萬苦。為了得到鬼狐所不屑一顧的高超法力,不惜上刀山、下油鍋。

有時候覺得,要是兩者可以一開始便將角色對換,那也許就沒有了不必要的悲劇。其實,即便將他們的角色對調,結果還會是一樣的,因為兩者都會追逐對方的角色。

在沒有鬼狐的現實社會中,人卻有著同樣的追逐。只要人與人之間沒有絕對的平等,那麼這種追逐便無休無止。過著幸福小日子的老百姓們,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升官加祿。而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在心底卻嚮往著平凡的日子。於是,在這兩者之間,便是一種思想追求上的迴圈。窮人一旦變成了富人,便會懷念窮人的生活;富人若不幸變成了窮人,也自然會回想那富人的生活。當然,在這之前,有一段艱苦的追逐,甚至有痛苦的悲劇。

其實這種無謂的追逐也不只是存在於像窮人和富人這樣有著明顯差距的兩者之中。人,總是這樣的觀念:別人的東西總是比自己的好。就是兩樣完全相同的東西,在一個人看來,也會覺得對方的比較好。於是便有了這樣的一種人,他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東西,甚至是性格。在尋覓之中,他們看不見原來的自己。他們將別人的優點看成是不可多得的優點,卻將自己的亮點一味地抹殺。有朝一日,當他們真正地變成了另外的一個人,也許就只會對著往昔的日記問到:陌生人,你到底是誰?

就像《聊齋志異》中的鬼狐精怪,追逐的低手,卻是遺忘的高手。

倘若鬼狐安心做它們活得如浮萍一樣的鬼狐,人安心做他們平凡甚至於庸俗的人,世上當然是能太平些許。但那停歇了的追求,那所謂的安寧,卻會使塵世不但少了些引人的故事,更是沒有了進步的光彩。現實之中,亦當如此。

再讀《聊齋》,再得後感。不去感慨鬼狐精怪的報恩復仇,不去嘆息人世間的世道炎涼,不去討論人怪之間的孰對孰錯。偶得謬感,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