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0扶貧在路上觀後心得體會

  2020扶貧在路上觀後心得體會

《中國扶貧在路上》歷時3年拍攝,行走46845公里,採集1326個扶貧故事,最終收錄11省21個扶貧案例,展開了中國扶貧工作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相關2020扶貧在路上觀後心得體會,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2020扶貧在路上觀後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一

《中國扶貧在路上》歷時3年拍攝,行走46845公里,採集1326個扶貧故事,最終收錄11省21個扶貧案例,展開了中國扶貧工作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這是一幅描在中國藍天下的逐夢畫卷,這是一幅繪在中國大地上的奮鬥畫卷,這是一幅畫在廣大人民心中的幸福畫卷。《中國扶貧在路上》用樸實的畫面、真實的故事、動人的旋律,記錄了中國拼搏奮鬥的歷程,為世界減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人類社會裡程碑式的成就。

這是一幅描在中國天空上的逐夢畫卷,形成了“中國方案”。今天,脫貧攻堅著力在“精準扶貧”“滴灌式扶貧”“繡花扶貧”上下功夫,而十八洞苗家山寨就是典型的“精準扶貧”案例。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裡考察,首次提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方針,明確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風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沒有變化”,不僅要自身實現脫貧,還要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脫貧經驗。這是中國精準扶貧中的典型案例,這個深藏在大山深處的苗家山寨,成為中國減貧史上一張標誌性的名片,也證明了“精準扶貧”在加速脫貧攻堅步伐上的重要作用,是中國在扶貧路上不斷探索的成果,組成了中國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是一幅繪在中國大地上的奮鬥畫卷,展現著“中國智慧”。中國扶貧成績顯著,在於既能夠因地制宜,又能夠創新實踐,在每一個動人的扶貧故事中,都體現了中國智慧。大自然賦予了稻城縣日瓦鄉絕美風景,吸引五湖四海的遊客紛至沓來,旅遊業的健康發展成為當地藏民脫貧的最佳途徑。讓“美景”成為地方擺脫貧困的“前景”,讓“美景”變成“錢景”,既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詮釋,更能夠讓美景釋放澎湃力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也為世界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貢獻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這是一幅畫在廣大人民心中的幸福畫卷,蘊藏著“中國精神”。脫貧的路是一條艱辛的路,在脫貧的路上我們能看到很多令人不可思議的中國奇蹟,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故事背後的中國精神,從“扶貧方案”的確定,到深入到群眾中去“摸問題”,再到壓實責任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每一個步驟鋪滿的是心酸和汗水。正是有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勁頭,有了“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有了“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一鼓作氣、盡銳出擊、砥礪前行,才能在實現中國夢的座標中,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步”。

消除貧困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和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中國扶貧在路上》以權威史料文獻、真實扶貧案例、生動敘事方式,生動記錄中國“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征程。這既是中國扶貧路上一個個讓人驚歎的“扶貧印記”,也是中國矢志不渝、鍥而不捨將消除貧困作為黨和政府的頭等大事,凝聚全社會力量的中國擔當。中國成長史上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全球消除貧困的偉大事業貢獻了不可估量的力量。

心得體會二

在蘭考焦裕祿陵園,瞻仰了焦裕祿陵園,重溫了入黨誓詞。在焦裕祿紀念館、焦桐廣場、東壩頭黃河接受了焦裕祿精神洗禮。通過實地學習、感受,我深深的敬佩焦裕祿,焦裕祿的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偉大身影,在講解員的講解下,彷彿在我眼前。焦裕祿同志崇高的公僕情深、務實作風、奮鬥精神、道德情操和為民情懷,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不足,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習總書記在蘭考時指出:“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這“四有”要求不僅是對縣委書記為官從政的總要求,也是每一名黨員領導幹部安身立命、幹事創業應當遵守的根本準則。

隨後參觀了張莊村、谷西村、曹莊村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效,在張莊村深入領悟“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諦。在谷西村學習了谷營鎮黨委政府制定切實可行的脫貧規劃與幫扶措施,合理安排對接專案,確保扶貧資金用到關鍵環節,切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在曹莊村學習了從過去一窮二白的貧困村、"黨組織建設軟弱渙散村",到如今戶戶通水泥路、家家通下水道、引產業齊致富、富民強村奔小康路上的美麗村莊。張莊村、谷西村、曹莊村的變化,與蘭考縣紮實推進的脫貧攻堅工作分不開,與鎮黨委政府的精心安排部署分不開,與派駐到該村的"第一書記"和幫扶單位努力分不開。

在林州,我們實地參觀了紅旗渠紀念館、紅旗渠青年洞、谷文昌故居、扁擔精神紀念館。參觀紅旗渠紀念館、青年洞,重走紅旗渠挖掘歷程,感悟紅旗渠精神。幾百年來在林州這片土地上,人民常年被幹旱、貧困包圍著,時任中共河南省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為改變林縣人民因嚴重缺水造成極端貧困的面貌,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大無畏革命氣慨,毅然決然帶領全縣人民開始了10年艱苦卓絕的修渠工程,引漳河水入渠,在險竣的太行山懸崖峭壁上建成 “人工天河”—-紅旗渠。零距離與紅旗渠親密接觸,我心靈上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回想他們當年工程建設的艱苦卓絕,那是我無法想象的歷史場面,使我深刻感受到“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動力”這一真諦。

在扁擔紀念館,我們仔細聆聽了工作人員的講解,觀看了珍貴的歷史照片、影像資料和實物,認真閱讀了文字說明,通過觀看學習,瞭解了“扁擔精神”的誕生與傳承,石板巖供銷社幹部職工在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憑藉“艱苦創業、勤儉辦社、一心為民、開拓創新”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意志,用肩膀挑起了連線黨群、溝通城鄉的重任,以腳板翻山越嶺走出了一條服務三農的陽光大道,鑄就了影響一代又一代的“扁擔精神”。在谷文昌故居,我們傾聽谷文昌的事蹟。谷文昌是習總書記“四有”精神(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楷模,被譽為縣委書記好榜樣,他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求真務實的擔當精神、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是我們共產黨員的楷模,也是我們學習、奮鬥的榜樣。

通過學習,我認為,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堅決做到守紀律、轉作風、實實在在的服務好群眾。

一是要改變工作作風。走出辦公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廣泛收集問題和意見,這樣零距離的貼心交流,增進與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

二是要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作為基層一線的領導幹部,積極投身扶貧攻堅主戰場,認真傾聽群眾的呼聲,及時為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通過一系列大大小小問題的解決,跨過聯絡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走進他們的心坎,融洽幹群關係。

三是要心中有責,敢想敢幹。沒有楊貴的敢想敢幹,就沒有紅旗渠;沒有焦裕祿的苦幹實幹,就沒有後來蘭考的改天換地。心中有責,敢想敢幹,是我們取得成功的關鍵一步。

黨員幹部在其位,就要謀其政、盡其責,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像焦裕祿一樣,既需要我們撲下身子真抓實幹,更需要我們保持敢做善成的勇氣、逆勢而上的豪氣,敢挑重擔,克難制勝,不斷開拓新思路,走出新路子。

四是要心中有戒。在焦裕祿紀念館,我們看到了焦裕祿同志親自起草了《幹部十不準》。“十不準”的規定非常具體,其核心內容是要求領導幹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據說,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也參考了“十不準”,由此可以看出,焦裕祿同志在嚴格要求黨員幹部之時,首先自己廉潔奉公、率先垂範。作為黨員幹部,我們要常懷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常思貪慾之害,嚴守為官從政、做人做事、交友用權的底線,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接受了一次黨性教育洗禮,弘揚踐行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一樣沒有終點,關鍵是把這種精神貫穿到日常工作中,落實到行動上,真正用實際行動,喚醒我們昂揚的鬥志,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努力奮鬥,用我們端正認真的工作態度,紮實的工作作風,贏取人生最大的成功。

心得體會三

這次培訓,有一首詞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念奴嬌·追思焦裕祿》這是時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在1990年7月15日作的一首詞,最先發表在第二天也就是7月16日的《福州晚報》上。2014年3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到河南蘭考視察,有感於焦裕祿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重新誦讀這首詞,希望通過學習焦裕祿精神,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

這首作品的原文是: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繫……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把淚焦桐成雨”,11日我們共同瞻仰了這棵凝聚天地正氣的焦桐。焦裕祿當年為了防風固沙,幫助農民擺脫貧困,提倡種植泡桐。今天,蘭考泡桐如海,焦裕祿當年親手栽下的泡桐樹苗已經長成合抱大樹,人們親切地叫它“焦桐”。“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焦裕祿臨終前說:“我死後只有一個要求,請黨組織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這首詞上闋是“追思”,寫焦裕祿的功績,百姓對他的愛戴、緬懷,和詩人對他的評價。下闋是“明志”,寫焦裕祿精神對詩人的影響,表達了執政為民、造福百姓的理想和巨集願。這首詞深深表達了習近平對焦裕祿的崇敬之情,以及詩人親民愛民,與大地山川、人民百姓相依為命的高尚情操和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赤子情懷。同時也體現出總書記平時愛讀書、勤思考的良好操守,顯示了深厚的傳統文化的功底。

在2009年3月31日至4月3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來河南視察,專程到蘭考拜謁焦裕祿陵墓,致敬忠魂。在全縣幹部群眾座談會上,習近平把焦裕祿精神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習近平這樣評價焦裕祿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凡事探求就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通過幾天的學習,焦裕祿同志的事蹟多次觸動我們每位學員的心靈,焦裕祿精神對我們思想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會在今後的本職工作中,將這種精神力量體現在打贏三大攻堅戰特別是精準脫貧工作中。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做到“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學習焦書記“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的工作作風,像焦裕祿、谷文昌那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那麼,就會像習總書記說的那樣: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是我們人生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