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黨員觀看紀錄片《中國扶貧在路上》心得4篇

觀後感2.09W

  黨員觀看紀錄片《中國扶貧在路上》心得4篇

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下面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黨員觀看中國扶貧在路上紀錄片心得體會文章,提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黨員觀看紀錄片《中國扶貧在路上》心得4篇

 

心得體會一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要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發出脫貧攻堅戰的總攻新號令,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引領了道路。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工作報告要求:“著力加強對脫貧工作績效、脫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以及脫貧摘帽後‘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情況的監督檢查”。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全面小康才是目標。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摘帽”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面臨一場巨大考驗,也讓今年的收官之戰更加艱鉅。一手抓疫情防控監督,一手抓脫貧攻堅保障,這既是大戰,也是大考。需要各級各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力度不減、尺度不鬆,以一以貫之的韌勁,真下功夫、下真功夫,為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雙線勝利”提供堅強保障。

初心易有,守終則難。防止返貧是提高脫貧質量的關鍵,而確保不返貧的關鍵在於人,在幹部隊伍作風上。各級單位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脫貧不脫責任,做到幫扶工作不斷檔、有實效,既鞏固已有脫貧成果、繼承發揚好經驗好做法,保持工作延續性;又要立足新情況新問題,主動作為,優化服務,把貧困群眾“扶上馬”之後再多“送一程”,在推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金融扶貧和社會幫扶上“升級加力”,激發精準脫貧內生動力,堅決防止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不返貧,不斷鞏固脫貧成果。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以作風攻堅保障脫貧攻堅,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圍繞政策落地、專案資金和脫貧實效,持續開展跟蹤督導,推動黨委、政府履行主體責任,督促扶貧等有關職能部門履行監管職責,加大對脫貧攻堅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整治力度,堅決查處截留、擠佔、挪用、套取扶貧資金等違紀違法行為,全力保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行穩致遠。

心得體會二

“千里疾風萬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鐵蹄馬”。習近平總書記5月22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希望內蒙古的同志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蒙古馬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中造就了耐寒、耐旱、耐力強的特殊屬性,在風霜雪雨的大草原上,不畏艱辛、縱橫馳騁、屢建奇功,鑄就了蒙古馬獨特的品格和精神。因而衍生出的“蒙古馬精神”,經過歷史的沉澱與實踐的熔鑄,融入邊疆各族人民的血脈,成為各族群眾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的重要精神源泉與紐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在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的關鍵時期,這場特殊的“兩會”承載著不平凡的意義。弘揚“蒙古馬精神”,是時代之需,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法寶”。

“鐵蹄馬”精神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不拔。蒙古馬的特殊之處在於其具有超強的耐力,特別擅長艱苦跋涉。當前,脫貧攻堅戰進入“深水期”。“船到中流浪更急”,啃下脫貧最後的“硬骨頭”就要弘揚蒙古馬不畏寒暑、不懼艱險,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穿沙漠過雪原,馳騁在廣袤的蒙古高原上,創造一個又一個傳奇的精神,拿出“釘釘子”的韌勁,一錘接著一錘敲,認真落實“五個一批”扶貧政策,延伸“產業鏈”,拓展“致富鏈”,既要確保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又要防止脫貧人口“因病返貧”“因學返貧”“因災返貧”等。以“鐵蹄馬”精神保障好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公里”“最難一公里”。

“鐵蹄馬”精神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勇往直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貧困人口從20xx年的9899萬減少到2019年的551萬,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0.6%……一連串數字背後是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用實幹、苦幹創造出的“減貧奇蹟”。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要將551萬變為0;將0.6%變為0的任務還異常艱鉅。唯有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鐵蹄馬”精神勇往直前,想法設法,不惜一切代價打贏脫貧攻堅的“硬戰”。“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技術”,要持續推進“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化,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案、一人一招”的思路,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激發鄉村活力,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協調推進。

“鐵蹄馬”精神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恪盡職守。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而幹部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唯有發揚堅韌不拔、勇往直前、忠於職守、甘於奉獻的“蒙古馬精神”,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促進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突顯,不斷滿足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要堅決杜絕扶貧路上的“形式主義”,以人為本、以民為本,始終把群眾關切、群眾期盼、群眾意願放在第一位,從實際出發,通過“電商扶貧”“直播帶貨”等新技術,將有限的資源、資金最大限度用到扶貧脫貧工作中,不搞急功近利、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鐵蹄馬”精神為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動力,最終如期實現“真脫貧”“脫真貧”的目標。

心得體會三

“花開偏逢暴雨,葉嫩更兼冰霜。”2020年是脫貧攻堅最後一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難度更大、任務更重、要求更高。面對因疫致貧,因疫返貧等問題亟需死守;餘下的脫貧任務又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硬骨頭”,沒有哪一塊是好啃的,面對“硬骨頭”要“敢啃”、“會啃”、“實啃”,以“啃”的藝術,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一鼓作氣,懷“必勝心”出征打戰,面對“硬骨頭”要“敢啃”。“能者有責,勇者有義”,有本事的人未必都有膽識和信心去幹,有的總是格外謹慎、瞻前顧後,有的甚至妄自菲薄;還有的會產生懼怕心理等等。啃下這塊“硬骨頭”,膽識是極其重要的。狹路相逢勇者勝。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面對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倘若我們沒有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勇氣,沒有鐵的膽識,就不能兌現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踐行初心和使命更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拿出敢為人先的鐵膽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勇往直前,還要以“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英雄氣概,以主動擔當的“願啃”精神一鼓作氣、乘勢而上,集中優勢力量、發起最後總攻,確保脫貧攻堅再戰再勝、連戰連勝、決戰決勝,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的最終勝利。

科學施策,持“方法論”馳騁疆場,面對“硬骨頭”要“會啃”。眾所周知,脫貧攻堅是一項“技術活”,不僅需要國家的好政策,更需要好的工作方法。俗話說:“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這其實就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目前,脫貧攻堅已進入發起總攻的衝刺階段,這場硬仗能否如期打贏,方法尤為關鍵。“對症下藥,方可藥到病除。”走好脫貧路上的“最後一公里”,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通過資料篩、實地看、群眾提,找到問題的癥結;通過梳理分類、甄別辨析,把準解決的脈絡;通過立足當地實情,科學研判,制定行之有效的幫扶方案;通過派遣行家裡手,把扶貧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不折不扣,出“實勁拳”破除難題,面對“硬骨頭”要“實啃”。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幹部作風直接關乎成敗,作風越硬效果越實。當前,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離不開大多數扶貧幹部優良的工作作風,但也有少數扶貧幹部在扶貧工作中走過場、不紮實,搞“虛假式”脫貧、“算賬式”脫貧、“指標式”脫貧等等,這些扶貧工作中存在的作風問題,是脫貧攻堅路上的“絆腳石”,極大影響脫貧攻堅戰的程序和質量,更是嚴重損害貧困群眾利益。因此,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必須在作風上“用實勁”,要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強化日常監督防止“不作為”,正風肅紀整治“慢作為”,懲防並舉杜絕“亂作為”,特別是對扶貧工作中出現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必須露頭就打;要把群眾滿意度作為始終衡量作風是否務實過硬的重要標尺。

心得體會四

仰臥起坐”是一種鍛鍊身體的方式,兩腿併攏,兩手上舉,利用腹肌收縮,兩臂向前擺動,迅速成坐姿,上體繼續前屈,兩手觸腳面,低頭,然後還原成坐姿,如此連續進行,只要姿勢正確就能健身塑形、增強腰腹力量。

新時代的扶貧幹部,不妨多做做“仰臥起坐”,既能上接天線、下接地氣,還能匯民心、聚人氣,做到心懷責任履承諾、深入基層顯身手、實踐鍛鍊強本領、慎終如始事常為,決戰脫貧攻堅更有力量。

“仰”,仰望星空懷憧憬,“擂鼓”發令篤遠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敲響了戰鼓,扶貧幹部當秉承初心,滿懷期許,以堅定必勝的信心,一鼓作氣的決心,盡銳出戰、迎難而上,鑿路而行、乘風破浪,在希望的彼岸靜候佳音。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願景,也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上下同欲,共戰貧”,如同夜空下燦爛的波浪,泛起百花齊放的浩蕩。一個個扶貧先進典型,用青春的嚮往、夢想的力量,書寫著一段段感人的扶貧故事,在漫漫扶貧路上灑下星光點點。

“臥”,臥聽百姓疾苦聲,精準出招拔窮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幹部要真正沉下去,撲下身子到村裡幹,同群眾一起幹,不能蜻蜓點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不能神龍見首不見尾”。作為扶貧攻堅力量,扶貧幹部要始終牢記自己的角色和責任,毫不猶豫撲下身子、甩開膀子、邁開步子,下沉到基層一線,用腳下沾有的泥土,厚植“臥聽衙齋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民本情懷,與貧困群眾一起擇菜、燒地鍋,一起圍桌吃飯,與貧困群眾同坐一條板凳,聊家常、聽實話、察實情,思群眾所想,謀群眾之所求,進一步瞭解貧困群眾的真實想法和所需所求,因人施策、精準幫扶,儘快找到致富的好路子。把下村入戶當作“家常便飯”,架起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打通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帶著問題下基層,真正瞭解百姓的呼聲與期盼,做到“去一次貧困群眾家中,就能解決具體問題,到一次貧困群眾家中,就能再拉近一點距離”,通過把脈問診,為脫貧攻堅找到“良方”、祛除“病灶”、拔掉“窮根”,鋪就小康路。

“起”,起而行之鬥貧窮,不獲全勝不收兵。“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繃緊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扶貧幹部要自覺融入到脫貧攻堅這項事關國家長治久安、惠及億萬人民、舉世無雙的偉業中去,要敢於啃硬骨頭,勇於迎難而上,堅持奮鬥在扶貧一線,讓自己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練就壓不垮的“鐵肩”,打不斷的“鐵骨”,砸不爛的“鐵拳”。在脫貧攻堅戰最後的衝刺階段,扶貧幹部仍需下足繡花功夫,千方百計謀脫貧,還需因地制宜、精準發力、靶向施策。在尊重“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的自然規律中,引導鄉親們宜水則水、宜山則山,依託當地生態條件以“綠”生“金”,把種什麼、養什麼、怎樣增收想得明明白白,才有了柞水木耳、平利茶葉和大同黃花。在深悟“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的硬道理中,開動腦筋幫助百姓們學好用好電商,利用網際網路、大資料,為農產品“代言”,做優特色農業,才有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帶貨黃花”“縣長來了”“巾幗帶貨公益助農”等農產品淘寶直播活動,切實增強了脫貧“造血”功能,為農戶增添了增收致富的新活力。

“坐”,坐立有方慎始終,吾輩征程當自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越是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關鍵時刻,越要有優良作風凝聚決戰決勝磅礴力量。扶貧幹部,在最要緊的關頭要保持清醒,守好自己的責任田,繃緊作風這根弦,堅持問題導向,實打實地在幫扶一線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分工明確到精準施策,從包保結對到建檔立卡,從走訪慰問到帶頭脫貧,一步一個腳印地丈量民情,一步一回頭地紓解民憂,把一項項扶貧政策落到實處、一筆筆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讓一條條寬闊的致富路鋪就在眼前、一條條清澈見底的河流暢通無阻、一棟棟嶄新的異地搬遷房錯落有致、一片片希望的綠色脫貧產業蓬勃發展,一個個心花怒放的笑容美麗動人,堅決避免“虛假式”脫貧、“算賬式”脫貧、“指標式”脫貧、“遊走式”脫貧等現象,真正做到“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

“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鉅,決不能鬆勁懈怠。”新時代的扶貧幹部,要多做做“仰臥起坐”,不斷積蓄能量,強健體魄,堅定信念,磨鍊意志,以“打得準”的策略、“幹得實”的招式,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努力兌現“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