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守望的距離》讀後感精選範文

閱書,讀己,追隨心靈的淨土!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那麼看了某些書籍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守望的距離》讀後感精選範文,歡迎大家的閱讀。
關於《守望的距離》讀後感精選範文

關於《守望的距離》讀後感精選範文

初識守望者一詞是源於“麥田裡的守望者”,腦海裡出現的竟是一望無際的麥田和稻草人的意象,還覺得頗為形象和貼切,稻草人靜靜的駐守,遙望遠方,多溫暖唯美的一幅畫面啊。那時的我對塞林格和他的作品甚至一無所知,莫名的就喜歡上守望者的稱謂,或許就是因為這種意象吧。“守望者”在我心中是靜默的,屬於自然的,就如同燈塔守護歸航的漁船,永遠出現在畫面了,浮現在漫無天際的各種想像中。

及至讀《麥田裡的守望者》之初,有些失望,我對主人公的種種“劣跡”以一個乖乖女的角度去評判,真不明白作者濃彩重墨塑造這樣一個角色有何用意?及至霍爾頓說出了他想做“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夢想,驚訝之餘更多的是不解,不解主人公頑劣的脾性何以敢褻瀆這神聖的夢想,窮極一箇中學生的理解也覺得突兀的不真實。《麥田裡的守望者》謎一樣的留在心裡。

後來工作了,整天和孩子們在一起,他們並非我理想中的那般樣子,有時頑劣得令人沮喪,反叛的使人氣餒,“墮落"得讓人絕望。但我始終補相信那是“天使”本來的面目,於是我開始讀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學方面的書,迷霧慢慢剝開了,我又想起了《麥田裡的守望者》裡那個焦慮,困惑,被誤解了的不羈少年和他那個純真的夢想: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守護一群孩子。不禁為自己曾經對他夢想的嗤之以鼻而愧疚了。成長就是如此,我不再單以眼之所見來評判一個青春期的少年。守望者的靜默中開始湧動出一種生命力量,一股溫情的暗流。這股暗流深藏在卡西莫多的守護裡,隱匿在楊絳《我們仨》的濃情中,身邊比比皆是的守望:父母的守望,戰士的守望,戀人的守望,朋友的守望,孩子的守望……

我們都是守望者,也都被守望著。這守望中蘊含著多少人間的悲歡離合,又飽含著多少的厚望衷情。心中守望者的畫面似乎又飄出舒緩而又深情的背景音。

近日讀完《守望的距離》,守望者在周先生的筆下又昇華了:"一個人一旦省悟人生的底蘊和限度,他在這個浮華世界上就很難成為一個躊躇滿志的風雲人物了。不過,如果他對天下事仍有一份責任心,他在世上還是可以找到他的合適的位置的,守望者便是為他定位的一個確切名稱"守望者不單單是靜靜的守護,守候,深情地凝望,眺望,更多了一份哲人的通透與豁達。這樣的守望者是我欽佩和敬仰的,深處世事喧囂的大眾非一定的閱歷是難以企及的。似乎也只有‘守望’的份了。

我更願做一個生活的守望者,守護心中所愛之人,所衷之樂,所執之志,即便平凡但不至平庸,足矣。

每個人都是自己心中那片麥田上的守望者!

關於《守望的距離》讀後感精選範文

第一次讀《守望的距離》是在去年,剛開始就被周國平老師文中睿智的哲理和充滿魅力的語句所吸引。品讀之間,不僅僅是對他文筆和思想的驚歎,更加是對自我境遇和人生的思考,同時也是觸及到自我靈魂深處的感嘆。直到之後我又情不自禁地翻看數遍,每次都獲益頗豐,它就像是一把手術刀,一點點剖開自我給別人看,同樣也將自我的內心打開了展示給自我看。

周國平的文筆算不上晦澀,平淡中透露出深邃的神祕感,有著十足的爆發力和張力,在看似平白的文字後面其實隱藏著一位智者對人生獨有的洞察和思考。所以該書需要在一種相對安靜的環境下慢慢品讀,我也是每一天早起晚睡才把它讀完的。這本書讓我的思想變得更加清澈,對生活的理解也變得簡單。我慢慢跟著作者的腳步走進書中,體會他對人生的思考,對愛與孤獨的發問,對執著與超脫解釋,對苦難與幸福的感嘆。事實上,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們每一個熱愛人生但又難免遭遇挫折的人都會面臨的,只是那種純粹的感覺,在物資和世俗化的這天,早在不經意間地被消磨殆盡了。

重溫全書,直叫我掩卷沉思。反覆品酌之下,不得不為作者構思拍案叫絕。全書資料幾乎都取材於生活瑣碎小事,放佛就是將道理擺放在我們眼前。觸手可及的哲理,是那麼情真意切。“我們短暫的生命過於擁擠,我們把太多的光陰拋灑在繁忙的工場和喧鬧的市場。”這是在文中讓我記憶猶新的一句話,也是帶給我最多感觸與同感的一句話。人生數十年,歷經風雕雨琢享受過光榮失敗,然繁華過後總是寂然,所有一切都免不了走向共同的終點,那就是寂滅。周國平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來守望這一世繁華,他儼然一個守望者,一個時代的指引者。他在書中告誡眾生,虛名浮利到頭來終究一場空。他在慢慢探索,為這本書的讀者們尋找人生的真諦,其實答案早就寫在了書的名字上——守望的距離。

究竟要歷經多少跋涉,才能將這守望的距離看破?時光被蠶食鯨吞之後,餘下的才是人生的根本。而世人苦苦追尋的浮華,終究抵但是荏苒的煙雲。混淆在紅塵之中,其實誰都無法自拔,唯一的解脫便是做一個守望者。何為守望者?他與時代潮流持續了適當的距離,他守護著人生的那些永恆的價值。而“距離”是什麼?它不單單是指身體上的距離和心靈上的距離,更多的就應是作者來估量生命個體之間空間與時光的度值。這種度值,是對人生本質和好處的拷問,也是對我們自身緣何存活於世界的解答。

守望一片安靜,守望一生淡泊,守望一段內心與世界的距離。這段距離,就是我們靈魂的長度,人生的價值和好處也全部都蘊藏於此。而若想自我始終平和而從容地歷經森羅永珍,唯有堅持在這段守望的距離裡淨化自我,這樣哪怕你走到結束也不會恐懼,因為你的人生已經到達了新的高度。

關於《守望的距離》讀後感精選範文

《守望的距離》是一本關於人生的散文集,裡面每一篇散文讀了都引人入勝,本書寫作期間,作者生活中發生了一連串變故,因而偏多對於人生難題的思考,諸如生與死、愛與孤獨、執著與超脫、苦難與幸福等等。事實上,這些問題是每一個熱愛人生但又難免遭遇挫折的人都會面臨的。散文裡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的天性中都蘊藏著大自然賦予的創造力。把這個觀點運用到讀書上,愛默生提倡一種‘創造性的閱讀’。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當作正文,把書籍當作註解;聽別人發言是為了使自己能說話;以一顆活躍的靈魂,為獲得靈感而讀書”。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如果我們自己都放棄了自己,那誰還來拯救這個“宇宙”呢?

我也希望自己成為自己人生的守望者,守望著自己的人生。人生就像一盤棋,走錯了一步就會悔悟終生。但與棋唯一不一樣的是:棋可以悔或重下一盤,可人生不能重來。所以,我們要認真下這盤棋。我要做一個幸福的守望者守望著我擁有的東西,守望著我的理想,守望著我的朋友,守望這世間美好的一切,守望幸福。

周國平先生的話總讓人似有所悟,我感嘆他笑談人生的超然。他在困難過後並不像人們那般呻吟,而是敢於面對人生的問題,笑談生死。

讀《守望的距離》讓我知道了“人必然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會建築和他人身上。”在的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著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一個人如果擁有了精神家園,那他就擁有了整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