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守望的距離》讀後心得三篇範文

沒有再比讀書更廉價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了。讀書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那麼看了某些書籍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守望的距離》讀後心得三篇範文,歡迎大家的閱讀。
關於《守望的距離》讀後心得三篇範文

《守望的距離》讀後心得

《守望的距離》是周國平的散文集,有位同事不久前送我的書。我上次和有個朋友吃飯,說我總是感到很神奇,合適的書總是會在合適的時候出現在我面前,好像我就在等它一樣。這本《守望的距離》也一樣。我朋友笑這回答說其實是你自己做好了準備,好的書一旦出現在你的視野,你就看上了而已。或許是吧。我其實以前不怎麼愛讀散文,之前有個朋友強烈推薦給我兩本三毛的散文集,我只是翻看了一下就擱置與書架上了。而這本《守望的距離》確是我愛讀的,愛不釋手,那天和家人看世界盃,中場休息時,還拿起來讀上兩篇,如視珍寶。

如此喜歡之後,陸續買了賈平凹,余光中,餘秋雨的散文集,以及周國平的另外的散文集,翻看之後依然覺得這本《守望的距離》寫的最好。可能這裡寫的都是周國平平日的思考和感想,如果是為了寫而寫,別人讀起來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滋味了。就來先說寫散文,此乃書中的觀點。首先必須有想法要寫,家裡沒有鮮魚,就不要宴客。《守望的距離》可能是周國平多年積累的散文集,這些散文確實都是有感而發而寫,當時並不為什麼出什麼散文集。再則寫散文講究有味,這一點做到難了。是求功名而寫還是真正的對世事淡泊名利,從淡淡的文字中總能感覺的出來,當然烹飪鮮魚,文字功夫也是少不了的。最後一點是一條魚不能熬一大鍋湯,那就淡了,沒味了,文字貴在精,不用過多的廢話。而《守望的距離》這本散文集也正是符合了這三點,給你呈現了一盤盤烹飪合宜的鮮魚,美味無比。

《守望的距離》中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林林總總,講人生,愛,生死,旅行等等。在我看來,其實講的是智慧。周國平是著名作家,哲學家,思想家,上的是北大哲學系,讀過的書無數,閱盡東西方大家的思想,研究過尼采,不過最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思考,結合所處的年代,寫出的是自己的人生智慧。因為不是照搬別人的片言隻語,那樣顯得空洞,也不僅僅是自己的偶爾靈光一現,那樣很零碎。所以讀起來覺得很有味。而關於寫所思類的散文,裡面有句話非常認同,寫散文猶如在海灘上撿貝殼,知道前面已經有很多人撿到過了,而且後面也還會有很多人會撿到,於是感到很心安。對於偶爾也寫寫文字的自己來說,也覺得很心安。

如果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智慧依然在原地踏步,那可能真的是浪費了人生的時間,只是在虛度光陰而已,有可能他們也在工作,也在養育家庭,也充當各種角色,知識在增長,而智慧沒有增長。到了一定的年齡,智慧的增長才是我們追求的。在我看來,智慧是關於人的,關於自己的,關於自己和世界的關係的。通過觀察生活,觀察人,審視周圍,通過閱讀古人的典籍,最重要的是通過思考,以更加寬闊更加高度的視角來看這世間的人生,獲得對世間生活的豁達與寬容。這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學習的東西。這些東西也要反過來運用到當前的生活中,看透人生這洞穴裡的生活,才能從眼光中透出這睿智。

《守望的距離》讀後心得

讀完這本書,我想斗膽說一句。作者有時言辭未免過於犀利,除卻這一丟丟瑕疵,還是讓人受益匪淺的。

對哲學獨到的見解以及對女性人格獨立等等作出了深刻闡述。

簡單摘出2段來解釋我當下的處境與作者情感的共鳴。

1、我是喜歡獨處的,不覺得寂寞。我有許多事可做:讀書,寫作,回憶,遐想,沉思,等等。做著這些事的時候,我相當投入,樂在其中,內心很充實。

但是,獨處並不意味著和自己在一起。在我潛心讀書或寫作時,我很可能是和想象中的作者或讀者在一起。

直接面對自己似乎是一件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所以人們往往要設法逃避。逃避自我有二法,一是事務,二是消遣。我們忙於職業上和生活上的種種事務,一旦閒下來,又用聊天、娛樂和其他種種消遣打發時光。對於文人來說,讀書和寫作也不外是一種事務或一種消遣,比起鬥雞走狗之輩,誠然有雅俗之別,但逃避自我的實質則為一。

然而,有這樣一種時候,我翻開書,又合上,拿起筆,又放下,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找不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覺得心中瀰漫著一種空虛悵惘之感。這是無聊襲來的時候。

當一個人無所事事而直接面對自己時,便會感到無聊。在通常情況下,我們仍會找些事做,儘快逃脫這種境遇。但是,也有無可逃脫的時候,我就是百事無心,不想見任何人,不想做任何事。

2、王爾德說:“人生只有兩種悲劇,一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我曾經深以為然,並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輕鬆俏皮。但仔細玩味,發現這話的立足點仍是佔有,所以才會有佔有慾未得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造上,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說:人生中有兩種快樂,一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造;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在這裡,我找到了內心的將解未解之謎,並受益良多,謝謝作者。

《守望的距離》讀後心得

第一次讀《守望的距離》是在去年,剛開始就被周國平老師文中睿智的哲理和充滿魅力的語句所吸引。品讀之間,不僅僅是對他文筆和思想的驚歎,更加是對自我境遇和人生的思考,同時也是觸及到自我靈魂深處的感嘆。直到之後我又情不自禁地翻看數遍,每次都獲益頗豐,它就像是一把手術刀,一點點剖開自我給別人看,同樣也將自我的內心打開了展示給自我看。

周國平的文筆算不上晦澀,平淡中透露出深邃的神祕感,有著十足的爆發力和張力,在看似平白的文字後面其實隱藏著一位智者對人生獨有的洞察和思考。所以該書需要在一種相對安靜的環境下慢慢品讀,我也是每一天早起晚睡才把它讀完的。這本書讓我的思想變得更加清澈,對生活的理解也變得簡單。我慢慢跟著作者的腳步走進書中,體會他對人生的思考,對愛與孤獨的發問,對執著與超脫解釋,對苦難與幸福的感嘆。事實上,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們每一個熱愛人生但又難免遭遇挫折的人都會面臨的,只是那種純粹的感覺,在物資和世俗化的這天,早在不經意間地被消磨殆盡了。

重溫全書,直叫我掩卷沉思。反覆品酌之下,不得不為作者構思拍案叫絕。全書資料幾乎都取材於生活瑣碎小事,放佛就是將道理擺放在我們眼前。觸手可及的哲理,是那麼情真意切。“我們短暫的生命過於擁擠,我們把太多的光陰拋灑在繁忙的工場和喧鬧的市場。”這是在文中讓我記憶猶新的一句話,也是帶給我最多感觸與同感的一句話。人生數十年,歷經風雕雨琢享受過光榮失敗,然繁華過後總是寂然,所有一切都免不了走向共同的終點,那就是寂滅。周國平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來守望這一世繁華,他儼然一個守望者,一個時代的指引者。他在書中告誡眾生,虛名浮利到頭來終究一場空。他在慢慢探索,為這本書的讀者們尋找人生的真諦,其實答案早就寫在了書的名字上——守望的距離。

究竟要歷經多少跋涉,才能將這守望的距離看破?時光被蠶食鯨吞之後,餘下的才是人生的根本。而世人苦苦追尋的浮華,終究抵但是荏苒的煙雲。混淆在紅塵之中,其實誰都無法自拔,唯一的解脫便是做一個守望者。何為守望者?他與時代潮流持續了適當的距離,他守護著人生的那些永恆的價值。而“距離”是什麼?它不單單是指身體上的距離和心靈上的距離,更多的就應是作者來估量生命個體之間空間與時光的度值。這種度值,是對人生本質和好處的拷問,也是對我們自身緣何存活於世界的解答。

守望一片安靜,守望一生淡泊,守望一段內心與世界的距離。這段距離,就是我們靈魂的長度,人生的價值和好處也全部都蘊藏於此。而若想自我始終平和而從容地歷經森羅永珍,唯有堅持在這段守望的距離裡淨化自我,這樣哪怕你走到結束也不會恐懼,因為你的人生已經到達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