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範文最新

教育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實,教育是一項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奉獻,那麼關於感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範文最新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1

在閱讀教育類書籍時,經常看到一個響亮的名字——蘇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經典名句。可從未真正靜下心來閱讀過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剛好遇得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它真是一本好書!書中提到,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就應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師的時刻從哪裡來》後,我真的觸動很大。我也常抱怨沒有時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園,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備課、上課、準備教具,還要處理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問題,已有點應接不暇,還要忙著管孩子們的吃喝拉撒。正當我看不清方向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答案——教師的時刻從讀書中來。“只有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優秀教師,課堂上總是那麼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管孩子出現什麼突發事件,他們都能巧妙引導,讓課堂因生成煥發精彩。想想自己的課堂,也做了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環環相扣,但課堂上卻總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費力。這才恍然大悟,優秀教師是平時的點點積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練,借鑑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用一輩子來備課,而我只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書到用時方恨少”,效果當然不一樣。

一位優秀的高階教師曾說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為優秀教師的”。讀書能夠提升自己的教育的愛心和社會的良心。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說‘沒時刻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這樣的讀書箴言,我完全贊成,並深有同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愛讀書的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一書中,睿智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論深深影響、啟迪著我,讓我如獲至寶。我要發奮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2

剛開學,劉主任就給年輕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看一本好書,寫一篇讀後感。並介紹了一本好書《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而自己一直拖著沒有去看的原因,並非這本教育經典沒有給我衝擊和收穫,而是因為這本教育經典著作,我只粗略地讀了三分之一,所以,不能完整地寫下總結和感悟。問為什麼沒有看完,只能用最不成理由的理由:最近一直都在忙著考試,太忙了,都沒有時間去閱讀和思考了。真的慚愧,用這樣的理由推卸了一本好書;更無比羞愧,作為一名教師,卻沒有誦讀完這本被稱為經典的教育著作。

從自己淺淺地閱讀中,我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書中給教師提出的建議既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又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雖然本書記錄完成的教育時代已經時隔三十幾年,儘管現在的教育形勢一直在不斷地調整改革,但蘇霍姆林斯基那閃光的教育思想,準確的教育理念,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都絲毫不顯過時。

"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識字教學應當跟圖文緊密結合起來"、"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靜靜地品味著作者精彩的理論分析,細細地聆聽著那些生動事例,心中不免掀起幾許的波動。

《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是最先給我衝擊的一條建議。何謂抽象的學生?是教師憑空想象出來的學生嗎?是的。是教師沒有掌握學生的.智力程度而設定的同一種階層的學生、是被教師把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機械地運用到身上的學生……顯然,這樣的學生是可憐的。老師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的。

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都不相同,存在著個體差異。"可以把教育和教學的所有規律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麼對學生(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地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老師把所有的學生想象成了同一水平的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沒有差異性的。其實,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不正是我國古人早已強調的因材施教嗎?教師就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採用不用的教學方法,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採取個別對待的態度,讓所有學生都在前進。

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裡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我將秉承大師建議中寫道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擠出時間,繼續拜讀這位大師的經典,吸取經驗,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3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部力著,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都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並論述教了師如何協調各種教育力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方法,讀這本書,不僅瞭解了那一條條獨立成文的建議,更使我逐步接觸和領會了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

捧讀此書,不由自主的有一種感覺,一位慈祥,睿智的長者,坐在你的面前與你聊天,他的豐厚學養,他的理論,他的實踐,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滿慢滋養者你的心靈,提升你的智慧。這時候,大師的形象依然模糊,但是大師的指引卻是那麼的具體。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都有生動實際的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一百條建議之首便是作者在反覆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瞭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在學校裡,教師不應該“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要個別對待.作者打了一個最形象的比喻: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盡,有的孩子卻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麼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麼也幹不成。兒童的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這樣各不相同的。讀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在所教授的學生中會有明顯的優差生等級?

為什麼同時教授,有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麼也學不會,現在我終於明白原來我沒有在備課會考慮到孩子們的差異性,沒有周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麼,沒有因人而異,為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內容,使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原來就因為我這種欠缺考慮的備課,使我的課堂中產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而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吧。正是蘇霍姆林斯基首條解決了我初為人師的困惑。

二.他要求我們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智慧。他教育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教育同行們的優秀經驗,取得他們的優秀信念,深入思考優秀教師的經驗,將有助於我們看到: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於哪些因素。

讀到這些建議,突然很懊惱自己的消極,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

理。曾經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己,但是現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為什麼不能在閒暇之餘讀讀手邊的書,為什麼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為什麼不能在晚上清閒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真如流水就這樣荒廢了。 蘇霍姆林斯基的諄諄教誨讓我茅塞頓開,他書中那個用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歷史老師也讓我領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妙,我終於明白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三.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鮮明的、形象的手段(比如現在用的多媒體)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如果不合適的運用,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經驗證明:講課當中過分地追求激動人心的、鮮明的、形象的東西,會使得學生過度興奮,這時教師不得不提高聲音,壓倒學生的喧鬧聲,學生就會更加興奮。因此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是一項藝術。用得好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用的不恰當,反而適得其反

四.教師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係,因為這關係到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及在頭腦中的保持,同時也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示出已知的跟新的東西之間的內部的深刻的聯絡——這是激發興趣的奧祕之一。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用了一個比喻,把課堂的教學活動比作是師生建立的一座高樓,當教師將新的知識這塊磚遞到學生手上的時候,學生應該知道放在哪個位置,並且它還應該站在遠一點看看,這塊磚與上一塊以及整個建築之間的關係,這樣他才能將這塊磚(新的知識)放好。要將已學過的知識變成掌握新知識的一個工具。

五.這本書同樣給教師對學生進行智育培養提出了建議以及論述教師協調各種教育力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方法。注重用書籍去影響學生的心靈。例如,有些孩子上課愛說話,有些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有些孩子不願意聽課,其實在抱怨孩子的同時我們應該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讀了這本書,我們不妨仔細地反思一下自己,我們的課備得充分嗎?我們的課堂是不是激發了每一個孩子的探索知識的慾望?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動了起來?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這麼想想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備好每一堂課就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所設計的每一堂課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嚮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悅的心情,雖然我知道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付出努力來設計探索,有時候可能不會那麼盡善盡美,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努力,我們應該真正動腦筋來設計我們的課堂,那麼我們的抱怨聲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少了很多。

六“教育的才能的基礎在於深信有可能成功的教育每個兒童。”這句話使我感觸很多,作為經常與學生打交道的老師,我們會經常遇到形形色色的學生,有學習成績好的,也有學習成績差點的,有讓你喜歡的,也有讓你感到頭疼的等等,但我們面對任何一類學生都應該充滿希望,對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充滿信心,絕不能放棄對每一個學生的期望。正如文中所說:“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和男女青年-------因此,每一個決心獻身與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也就是說,我們要允許孩子們犯錯,對他們所犯的錯要能夠理解,不能一棒打死,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循循善誘,鼓勵學生大膽的去承認錯誤,亦步亦趨的去感化和教育他們。再有“教師的藝術和水平正表現在是否善於把熱忱和智慧結合起來。”是的,作為教師對自己的工作缺少了熱情,對待學生們總是抱著一種冷淡的態度,那麼他是不適合做老師的。正如“教師教師不能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所以我們作為教師要學會如何去接近學生,學會去關心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家庭以及他們的課餘生活一步一步走進他們的心靈,取得他們的信任,要讓學生就像待知心朋友一樣的對待自己,不要高高在上,使學生“敬而遠之”,不利於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生中間,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文中提到關於教師的健康問題,給了我們很好的建議。現在我國對學生的健康問題提到一個重要位置,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到“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學校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的體育工作。”而我們教師卻很少去考慮自己的身體健康,出現在我們教師群體中有很多的職業病,如:慢性咽炎、頸椎病、雙腿靜脈曲張以及一些心理障礙等,有資料說明,有人曾對重慶市500餘名一線教師進行了詳細調查,結果發現76.9%的教師感覺壓力大,51%的教師落下“職業病”,37%的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所以我們教師應在工作中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不要使自己總是或長期處於過於激動的狀態。教師的工作是勞其心,費其神的,學生讓教師生氣的地方實在太多,如:上課搗亂、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等等。如果我們面對這些不會調控情緒的話,恐怕一天下來就會讓你吃不消。書中對消除激動和氣憤提出了幾條建議,我們不妨在實際教學中作一嘗試。

說道神經衰弱,這也是在教師群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狀,防止神經衰弱最好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常有一顆童心,使自己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同時還要學會去關心別人,與學生心連心,使師生共處在一個美好和諧的氛圍中,就像書中所述“我親愛的同行,這種心連心的感覺、善於看到別人的內心,就是使你保持健康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鮮明的、形象的手段(比如現在用的多媒體)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如果不合適的運用,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經驗證明:講課當中過分地追求激動人心的、鮮明的、形象的東西,會使得過度興奮,這時教師不得不提高聲音,壓倒學生的喧鬧聲,學生就會更加興奮。其次,教師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係,因為這關係到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及在頭腦中的保持,同時也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示出已知的跟新的東西之間的內部的深刻的聯絡——這是激發興趣的奧祕之一。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用了一個比喻,把課堂的教學活動比作是師生建立的一座高樓,當教師將新的知識這塊磚遞到學生手上的時候,學生應該知道放在哪個位置,並且它還應該站在遠一點看看,這塊磚與上一塊以及整個建築之間的關係,這樣他才能將這塊磚(新的知識)放好。要將已學過的知識變成掌握新知識的一個工具。

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在“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條建議中,那位歷史教師的話讓我記憶深刻,“對於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多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突然之間,我明白了為什麼有的老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所以,讀書吧!我們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要把書當成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實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能在書本前坐下來,深入的思考。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師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在閱讀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

最後,我想以《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第七十五條建議結束。“老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說到:“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懂得,學生雖然是孩子,但也有自尊心,只有尊重他們,他們才會在信任中更好地學習,接受教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師生間相互的尊重、信任,才能營造出和諧的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教得自信,學生學得快樂。